解读园林城市

合集下载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摘要】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生态资源。

本文以城市景观的重要性、园林城市的定义和研究目的为引言,探讨了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的关系、城市.山水城市的概念与特点、园林城市的意义与作用、城市园林的发展历程以及园林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展望。

结论部分强调了园林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建设园林城市应注重生态与人文因素的融合,并探讨了未来园林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园林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园林城市、城市景观、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城市.山水城市、城市发展、生态、人文因素、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城市景观的重要性城市景观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性不可忽视。

城市景观是城市的外部形象,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一个好的城市景观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城市景观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城市景观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文化的体现。

一个美丽、整洁、绿色的城市景观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对这座城市产生好感。

城市景观可以提升城市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绿化美化的城市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城市的气候调节和环境改善。

城市景观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吸引外部投资。

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景观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城市景观的重要性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体现。

城市景观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更美好、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1.2 园林城市的定义园林城市的定义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园林绿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城市具有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的特征。

园林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绿化覆盖率,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文因素和生态因素的融合,通过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的园林景观,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国 家园林城市建设经验总结

国 家园林城市建设经验总结

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经验总结国家园林城市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代表着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众多城市积极投身于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先导。

许多城市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特色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制定了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园林城市规划。

例如,有的城市将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元素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形成山水相依、城绿交融的生态格局;有的城市注重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迹,将园林景观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景观。

在规划过程中,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和公众建议,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同时,建立了严格的规划执行和监督机制,保障规划的落地实施,避免出现随意变更规划、侵占绿地等现象。

二、加大资金投入资金是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为了打造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对园林绿化的资金投入。

一方面,政府将园林绿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用于公园、道路绿化、街头绿地等项目的建设和维护。

另一方面,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林城市建设。

例如,通过 PPP 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园的建设和运营,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还提高了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效率。

此外,有的城市还设立了园林绿化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捐绿,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园林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生态保护在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中,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

许多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比如,加强对城市周边森林、湿地的保护,划定生态红线,严禁开发建设;对受到破坏的山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

同时,在城市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回用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

“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提出的。

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花园城市”的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配置工业区。

整个城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容量限制(约3万人左右)。

新增人口再沿着放射线向外面新城扩展。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随着伦敦附近的莱斯奇沃思花园城、韦林花园城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花园城市”从理想走向实践是世界政治与经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流,彼此借鉴、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的伟大积淀。

“园林城市”评选活动的开展是在1992年由我国建设部发起的,并制定了十大标准,目的是以此来推进各地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环境。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虽然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2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经验新加坡位于北纬1度,国土面积为646平方公里,人口为320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

园林县城标准解读(与国家园林城市配套讲解)

园林县城标准解读(与国家园林城市配套讲解)

5、节能减排 共4项,1项加分项。
6、市政设施
共8项,2项一票否决项、2项加分项。包括: 市容市貌 供水 污水处理 垃圾无害化处理 道路 市政设施安全管理 无障碍设施
欢迎批评指正 谢 谢!
(二)强调县城的特色
《标准》不再是城市园林绿化标准的减缩版,与 城市的园林绿化标准存在较多的不同要求,强调 县城发展的差异性、独特性和本质特色的营造。
《标准》中有9项+3小项指标要求是《城市园 林绿化评价标准》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没 有的,是专为县城特设的独有指标,目的就是要 引导县城以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 规划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
2、绿地建设
■全部为定量指标,是对县城园林绿化建设量及各 类绿地数量的考核要求,共13项,其中一票否决 项2项,加分项2项,包括:
绿化三项指标 公园绿地建设及均衡性 道路、河道绿化(含林荫路建设) 居住区绿化 防护绿地建设 受损弃置地修复及停车场绿化
3、建设管控
■是对县城园林绿化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考核要求,园林 绿化定性定量指标应以国家、省所倡导的方式(节约、生 态、功能完善)来实现其综合功能(生态、景观、服务、 经济等)。本节共13项31小项,其中加分项4项。
①突出县城与城市区别发展的要求,包括独特的风 貌特色、空间尺度、服务要求等;(县城给人的 生活感受应该是亲切、平和、舒适、温馨,与自 然更加贴近)
②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和园林绿化发展的新导向中 能够在县城实施推广的内容。
■指标体系合理,体现县城的特点 ◇县城生态环境应更加优美,更加适宜人居。 《标准》中有7项定量指标要求高于《国家园林 城市》的要求。 ◇根据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标准》中有 2项定量指标要求低于《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

园林城市手抄报内容

园林城市手抄报内容

园林城市手抄报内容园林城市手抄报。

园林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绿色植被,打造宜居环境的城市。

园林城市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园林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园林城市的意义和建设方法。

首先,园林城市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

绿色植被的增加可以使城市更加美丽,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园林城市建设也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其次,园林城市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低城市的温度,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同时,园林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再次,园林城市的建设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园林城市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居民的户外活动空间,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同时,园林城市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提升居民的出行体验,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最后,园林城市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园林城市建设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园林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市民居民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园林城市建设,保护和利用好身边的绿色资源。

建筑设计师和园林设计师应注重生态环保理念,将绿色植被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总之,园林城市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园林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我们的城市增添更多的绿色和生机。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美丽的园林城市!。

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与特点

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与特点

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及特点(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渴望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

它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

具体地说,生态园林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绿色的园林城市。

城市绿地覆盖率较高(50%以上)。

市区内遍布公园、街心花园草坪广场,住宅庭院化、街道林荫化。

绿地点、线、面连接成片。

市区周围的山丘也为绿树遮掩,海滨、湖滨和河流旁形成一条条绿色走廊。

生态园林城市又是一座环境质量良好的城市。

空气清新,有害气体的含量保持在最低水平(污染指数在50以下,即一类空气标准)。

无酸雨、扬沙之虑。

河水清澈,水质应保持1-2级。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后被安全输出。

城市通风良好,排水顺畅。

生态园林城市还是一座宁静的城市。

交通运输由高耗能、高污染、高噪声、高事故转向使用清洁能源,低噪声、低事故,污染能自然净化,生产和车辆发出的噪声被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噪声源和居民区之间被森林、高墙等隔开。

生态园林城市还是一座美的城市。

城市园林既是天然的自然景观,又是高雅的人文景观,是人间最美丽的画,更是最激动人心的诗。

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春天的花,夏天的绿,秋天的色,引人人胜。

大型园林以开放型空间为主,依山傍水,奔放豪迈。

小型园林以封闭空间为主,小巧玲珑,纤细秀美。

由于园林风景,是处在蓝天白云之下,有阳光、雨露、朝日、晚霞,气象万千,千姿百态,情景交融,使人沉浸在无限美的享受之中,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建筑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能最大可能地充分利用天然、再生能源,使用的是可循环再生的、无害、无污染材料,环境整洁幽雅,废弃物收集达到100%,并讲究高尚的文化品味,能提供高品位的景观和文化享受。

园林城市评判标准

园林城市评判标准

园林城市评判标准
园林城市的评判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绿地率:指建成区内各类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2. 城市绿化覆盖率:指建成区内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建成区内城区人口人均拥有的公园绿地面积(城区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

4. 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指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占居住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5. 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指建成区内绿道两侧1公里服务范围(步行15分钟或骑行5分钟)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占总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6. 10万人拥有综合公园个数:指建成区内城区人口每10万人拥有的综合公园个数。

7. 城市生态廊道达标率:指建成区内组团之间净宽度不小于100米的生态廊道长度与城市组团间应设置的净宽度不小于100米且连续贯通的生态廊道长度的比率。

8.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达标率。

此外,园林城市的评判还涉及到城市大环境绿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城市大气污染指数、水体沿岸绿化效果、市政设施等多个方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查阅园林城市评选标准相关文件,了解具体评判标准及内容。

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解读

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解读

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解读一、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与建设标准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

2.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注重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游憩效益的统一,实现城市绿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3.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因地制宜,注重保护原有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避免盲目开发。

4.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城市绿地面积及绿化覆盖率标准1.城市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一定比例,以满足人们对绿化环境的需求。

2.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建成区内绿地的总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率。

一般而言,高水平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应保持在45%以上。

3.各城市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市特点的绿地面积及绿化覆盖率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三、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标准1.城市应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修复工程,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完善。

2.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3.对于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体治理、土壤改良等。

4.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标准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措施。

四、城市公园与绿地建设标准1.城市公园与绿地应满足居民休闲、游憩和娱乐的需求,同时应具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弘扬地方文化等多重功能。

2.城市公园与绿地的布局应合理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实现均匀分布。

3.城市公园与绿地的建设应注重植物配置和空间利用,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4.城市公园与绿地建设应加强设施维护和管理,确保游人的安全和舒适。

五、城市道路与交通绿化标准1.城市道路与交通绿化应注重改善交通环境、美化市容市貌和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2.城市道路与交通绿化应结合道路的特点和功能,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

3.城市道路与交通绿化应注重交通安全和行车视线的要求,不得影响交通通行效率和行车视线。

国家园林城市的定义

国家园林城市的定义

国家园林城市的定义
国家园林城市是指以园林景观为核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与园林艺术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调人文关怀和品质提升的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具备以下特点:
1. 独特的园林景观:国家园林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资源,包括公园、花园、景点等。

这些景观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充分利用,通过绿地、水域、植被等元素的布置,打造美丽的景观效果。

2. 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园林城市注重环境保护,致力于创造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规划、控制工业污染、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等措施,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人文关怀和品质提升:国家园林城市注重人文关怀,强调城市的人文氛围和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规划和建设艺术公共空间、文化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居民的幸福感。

4. 城市规划和管理与园林艺术相结合:国家园林城市的规划和管理考虑到园林艺术的因素,追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园林植被的选择与布置,注重景观规划与保护,确保城市的绿化质量和景观建设的均衡发展。

国家园林城市的定义各国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但总的来说,国家园林城市是以园林景观为特色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人
文关怀和品质提升的城市。

这种城市注重绿化建设、景观规划和文化艺术融合,力求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园林城市创建调研报告

园林城市创建调研报告

园林城市创建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城市的创建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园林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绿化、生态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模式。

本文将对园林城市创建进行调研,并分析其意义、目标及实施方法。

二、园林城市的意义园林城市的创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园林城市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中的绿地和公园能够提供休闲、娱乐和锻炼的场所,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其次,园林城市的创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园林城市注重绿化,能够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同时,园林城市也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地减少洪涝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第三,园林城市的创建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园林城市能够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同时,园林城市也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

三、园林城市创建的目标园林城市的创建有着明确的目标。

首先,要注重绿化,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通过合理的绿地规划,提供更多的公园和绿化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其次,要加强生态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城市创建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通过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园林城市创建的实施方法园林城市的创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方法。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将绿地和公园的布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绿地质量。

其次,要注重植被的选择和管理。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管理,确保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第三,要加强城市的环境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

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园林城市创建的认识和参与度。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园林城市是一种注重绿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城市模式。

它以园林为主题,通过规划、设计和建设,将城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美丽、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园林城市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和文化,它将传统的园林理念与现代城市规划相结合,以人为本,追求协调、和谐的城市发展。

园林城市不仅强调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还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利用,以丰富人们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园林城市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化环境:园林城市注重绿化覆盖率和绿色景观的建设。

城市内的公园、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被充分利用和开发,增加了城市的氧气供应量,提高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2. 生态平衡:园林城市以生态为核心,注重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和水体,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减少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3. 可持续发展:园林城市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建筑和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担。

4. 人性化设计:园林城市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情感,注重创造美丽、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要人性化,提供便利的交通、舒适的生活设施和多样的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园林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和规划,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推动园林城市的发展。

同时,社会组织和居民可以参与到园林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中,共同营造美丽的城市环境。

具体来说,园林城市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增加绿地和公园:规划和建设更多的绿地和公园,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设施,满足居民的需求。

同时,可以利用城市边缘的农田和荒地,进行农田生态公园和城市农业的开发。

2. 提供便捷的交通:规划和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和步行自行车道,减少汽车的使用,同时改善空气质量和交通拥堵问题。

什么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

什么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

什么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它倡导将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融为一体,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该概念强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理念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在城市规划中,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与恢复放在首要位置,体现生态优先、和谐共生的原则。

二、核心特点1. 生态协同发展:生态园林城市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构建水、气、土、植被等多元生态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互动。

2. 绿色低碳: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交通。

通过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 空间优化: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城市空间更加合理、高效。

包括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等。

4.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5. 文化传承: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城市建设与文化内涵的融合。

三、实践案例1.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园林城市。

该市拥有丰富的绿色空间,建有许多公园、植物园和湿地公园。

这些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还充当自然生态系统。

此外,新加坡致力于提高城市绿化率,采用垂直绿化技术,在建筑物外墙种植大量植被,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

2. 美国波特兰:波特兰是美国一座拥有浓厚生态文化的城市。

该市倡导绿色交通和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市民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波特兰还建有众多生态公园和绿地,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四、发展优势与挑战生态园林城市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等。

然而,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本高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概念

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概念

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概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优美舒适的园林城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概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概念国家园林城市,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

2011年5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宣布,大连市、(三明)永安市和长沙市未通过2010年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被要求限期整改。

目的创建园林城市(城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符合当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形势需要,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各城市要本着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搞好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优美舒适的园林城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避免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搞突击、一阵风,要做到认识上真正统一,领导上真正重视,措施上真正到位,工作上真正务实,使创建园林城市活动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创建园林城市(城区),要注重科学规划,加强管理。

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要防止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要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让百姓满意,让市民高兴。

国家园林城市的命名决定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园林局,深圳市城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营房部,武汉市、郑州市、邯郸市、廊坊市、长治市、晋城市、包头市、伊春市、日照市、淄博市、寿光市、新泰市、胶南市、徐州市、镇江市、吴江市、宜兴市、安庆市、嘉兴市、泉州市、漳州市、许昌市、南阳市、宜昌市、岳阳市、湛江市、安宁市、遵义市、乐山市、宝鸡市、库尔勒市人民政府:根据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由有关城市人民政府申请,经有关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推荐,建设部组织了评审工作。

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首先,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应该包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城市的绿地覆
盖率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要保护好现有的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布局绿地和建筑,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其次,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还应该包括对城市功能的规划和设计。

城市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应该合理布局,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城市的建筑风格和色彩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此外,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还应该包括对城市管理的要求。

城市管理者应该注
重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城市居民也应该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城市环境的改善中来,共同打造一个美丽的生态园林城市。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对自然环境
的保护和利用,还包括对城市功能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对城市管理的要求。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到位,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生态园林城市。

希望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能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宜居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生态园林城市应运而生。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指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和建设,将自然生态与城市发展相融合,通过绿化、水系完善等方式打造宜居环境的城市。

本文将探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特点、建设意义以及前景展望。

特点1. 生态优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将生态优先考虑,通过保护现有生态系统、恢复植被、改善水质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规划中大量保留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升城市整体的生态质量。

2. 绿化覆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注重绿化覆盖率,大规模种植各类植物,提高城市绿色面积比例。

通过绿化带和绿地林荫道的设置,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增加城市的氧气含量,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 水系完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重视水系完善,优化城市水系系统,改善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修复河道湖泊、打造人工湿地、建设雨水花园等措施,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建设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助于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减少城市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通过生态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容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的威胁。

2. 提升城市形象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将为城市赋予独特的生态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绿树成荫、河流蜿蜒、鸟语花香的城市景观让人耳目一新,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 促进居民健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场所,改善了室外空气质量、增加了休闲娱乐设施,有助于提升居民的身心健康。

在绿树环绕、鸟鸣花香的环境中生活,居民心情愉悦、生活幸福感提升。

前景展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正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通过不断引进创新技术和理念,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和水系优化,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国内专家对公园城市的解读

国内专家对公园城市的解读

国内专家对公园城市的解读
公园城市是一种城市规划理念,旨在将大量绿地和公园纳入城市规划,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国内专家对公园城市的解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公园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将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相结合,通过争取更多的土地用于绿地建设,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2. 居民休闲娱乐:公园城市的规划注重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空间,如公园、运动场所等,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专家认为,公园城市的出现可以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让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享受自然美景,有助于缓解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和厌倦感。

3. 城市社交和文化交流:公园城市的规划可以创建一个社交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专家认为,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存在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交活动,增进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文化传承与传播。

4. 城市可持续发展:公园城市的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专家认为,公园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生态保护与节约资源的原则,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的用地,建设绿色的交通体系,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总之,公园城市的理念被认为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规划理念。

国内专家普遍认为,公园城市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园林城市一、城市。

山水城市。

园林城市1. 城市。

山水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高效利用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域,也是先进生产力最集中的地方。

人类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城市是用古代石头写成的人类历史”、“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中国古代文化长盛不衰是与古代未曾出现过城市衰落的历史有关。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中国文化得以完整的传承。

中国早在夏代(公元1771-2007年)既有设防城市,齐国临淄古城人口7万户,约30万人,面积32平方公里。

城中有大型建筑的夯土台及陶管排水,如梧台。

实现城市化,人类聚集在一起,对人类是有益的,城市的发展并非是建筑数量和人口数量的相加减,而是城市整体水平的升华,他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安排舒适的生活条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五彩缤纷的文化娱乐活动。

城市本身是一件艺术品,人们运用各种元素,如建筑、树木花草、山石、水体、历史文化、交通、通讯……创造一个完备的生存环境。

但是,如果城市规划不当,千城一面,枯燥无味,或缺乏真趣,缺乏灵魂和个性,就是一个失败的城市。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对中国城市建设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设想:即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传统山水园林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

使远离大自然的人们,返璞归真,享受自然与物质之美。

同时指出,城市“兴建起一座座长方形高楼,外表如积木块……,人们见不到绿色,连一点蓝天也淡淡无光,难道这是中国21世纪的城市吗?”钱先生一针见血指出城市的通疾,并勾绘出一幅21世纪中国的山水城市蓝图。

关于城市建设,古人在构城理论中指出“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滨水而居住往往是城市发展的起点。

《管子》书中写道:“凡立国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任何城市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城市山水骨架,及道路空间结构体系。

城市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过程。

人类经历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及创造生态环境的过程,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深化和提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也是生态环境时代。

人们对城市赋予全新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顺应时代的发展,创造园林城市成为时代的要求。

2. 山东省创造园林城市概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及城市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全国、全省城市绿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环境质量为目标,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促进全省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

为加快我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是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把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面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政府强调:“要高度重视城市绿化,植树造林,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尤其要搞好城市中心区、主干道的绿化和环城绿化带建设,提高绿化品位,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要建设两条风景线,一条是胶东半岛沿海风景线,一条是济南——曲阜文化风景线。

”到2002年底,全省城市绿地面积已有6314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999年烟台、莱芜、青州、新泰、胶南入选首批省级园林城市,2001年济南、淄博、胶州、寿光、荣成被评为第二批省级园林城市。

目前,威海、青岛、烟台、济南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日照、胶南、新泰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威海已两次荣获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青岛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荣成市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二、园林城市是山水城市的升华在城市建设中各种评比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要求,定下指标,调动各城市的积极性。

对城市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环保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等。

但纵观各类活动,大多为专业性运作,缺乏综合性、系统性。

只有园林城市的创建是多行业、综合性、系统性活动,是集大成者。

园林城市具备以下特点:1. 科学规划设计,构成布局合理,均衡的绿地系统;2. 突出生态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生态系统;3. 实施自然与艺术的融合,提高景观环境质量,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4. 以植物创造景观,多种植物科学配置,互生共存,促进生物的多样化;5.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创造舒适、安全、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得民心、顺民意;6.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政府组织、群众参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7. 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8. 以保护为主,全面保护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文物古迹、人为景观,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增加时代特色。

1. 科学规划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突出生态效益,要求绿地分布均衡。

比例、结构科学合理,要形成完整统一的有机绿地系统。

规划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不但具有完整规划,还包含城市景观容貌、绿地建设。

如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整体系。

另外有园林工程建设、生态建设、市政建设,及先进的基本指标。

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区33%、县城30%;绿地率:城区28%、县城25%;人均公共绿地:城区8平方米、县城6平方米。

宏观概念上还包含了景观、文化、功能、艺术、生态环境等。

2.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在人类出现以前,生态系统表现为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和非生物之间通过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平衡。

能量来自太阳,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分子。

这个系统在循环代谢过程中,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充、调节,保持系统的动态平衡。

如草→动物。

人类出现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

人→环境相互作用,不断改变影响其物质和能量循环。

植物→人,植物→食草动物→人,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人三种食物链形式。

植物是关键,必须防止仿生植物。

仿生植物无疑为慢性自杀。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

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只有大力植树造林,形成良好自然植被,坚持不懈的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建设,快速增加绿量,才能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要坚持用生态学的观点指导城市绿化建设,因地制宜,从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植被、水源和物种等实际条件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多层次、多品种、多形式布局。

重要的城市绿化项目,一般位置显要,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品位,一定要精心策划,精心设计,周密论证,使之实现生态效应、社会效益和景观效果的完美统一。

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形成较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带,不仅能够防风固沙、减轻污染、净化环境,还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实施大环境绿化工程,加快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是结合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显山露水透绿工程。

城市市区中的山体和河渠、湖泊、近海等水体,都是城市绿化的特殊地段。

搞好这些地段的绿化,既能够把新鲜空气引入城市,提高城市生态质量,又能改善城市环境景观,使城市特色更加鲜明。

“显山”,就是分期分批拆除市区内所有侵占山体的违章建筑,恢复植被,搞好绿化,还山于民:“露水”就是分期分批拆除市区所有侵占水面、河道、海岸的违章建筑,结合水环境整治,绿化濒水地段,还水于民:“透绿”,就是拆除所有侵占城市道路搭建的门头房、商亭、棚厦,拆除实体围墙,搞好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使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浑然一体,还绿于民。

3. 园林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宥”的出现,降至秦汉,仿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在园林中挖池堆山,再现海上仙山的意境。

魏晋南北朝,是混乱的年代,也是文化发生转折时代,思想开放,不拘一格,形成文人园林和寺庙园林。

唐宋以来传统的中国山水诗词,山水画融入园林之中,园林具有诗情画意。

园林表现出艺术性和技术的高度统一,亦见证了古人对认识自然,认识空间,在生活中再现自然的空间艺术过程。

以来自自然,高于自然为基本特征,将自然美和人文美巧妙结合,“虽为人作,宛如天开”。

①中国在园林中讲求自然美,深受古代自然美学的影响,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认为自然美在于比德。

君子比德思想对园林发展影响很大,这种用自然来比拟人的性格是一种移情思维方法。

如以石代表忠贞、正直,故而文人爱石。

以石之品行象征刚正不阿。

山石成为园林造景重要手段。

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虚静和无为,符合文人怀才,隐以山林,逃避现实的心境。

借山水之情,抒发自然情怀。

而兴文人园林,同时对中国古代园林空间布局有较大影响。

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作为儒家“有为”思想的互补。

而以“自然为万物之本”和讲求自由布局也是对古代对称布局的互补,促进了园林发展。

②中国园林追求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主观的意、情、神和客观的境、景、物相结合,相互渗透的艺术整体。

是体现主观的生命协调和客观的场景的融合,既情景交融,是美的创造。

中国园林还是通过空间的组合、比例、尺度、色彩等手法的运用,形成具有鲜明艺术形象,创造灵活空间,引起人们产生联想、共鸣,形成意境。

亦称“象外之象,弦外之音。

”园林是综合艺术,不仅利用自然山水创造真景,反映真境,还利用诗歌、绘画、书法反映虚境。

创造具有诗情画意的空间,追求清新雅致的精神世界,在追求情、境的同时,亦追求空间中趣的韵味,园林是寄情的载体。

充分反映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和时代特色。

现在有些园林,大而广,虚而空。

如同白开水,缺乏历史、文化,而是盲目的仿西方大草坪、罗马柱、十八世纪雕塑。

不伦不类,俗不可耐。

如某县城,公园改为广场,山石改为雕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

园林艺术反映特定的时代精神。

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园林更应当突出民族特色的时代性,时代声音,民族呼唤。

反映艺术的本源精神。

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

如园林小品、标志性设施、雕塑,特色鲜明,艺术性高,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历史文化风貌,亦满足现代人们对交往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多样性、多功能、多景观、多信息的追求。

4. 植物造景,科学配置,互生共存,促进生物多样化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主题载体,采用植物造景东西方各有特点,西方要求体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指导思想,其设计从人的理念出发,正形化、图案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