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舆论监督的开题报告

舆论监督的开题报告

舆论监督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舆论空间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力量,对维护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舆论监督主要依赖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论坛等渠道自由地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意见和声音,这给舆论监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舆论监督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以促进舆论监督的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分析当前舆论监督的形式和特点;•研究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探讨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改进和优化舆论监督的方法和措施。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3.1 文献综述通过综合分析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相关文献和报道,了解舆论监督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经验依据。

3.2 实证研究通过对舆论监督的形式、特点和效果进行实证研究,收集和分析现有的舆论监督案例和数据,探讨舆论监督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3 调查问卷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公众对舆论监督的认知和评价。

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公众的关注点和期望,为改进舆论监督提供参考意见。

3.4 专家访谈选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舆论监督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专家访谈,深入了解舆论监督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4.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4.1 舆论监督的形式和特点通过对舆论监督的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了解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并比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和效果。

4.2 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探讨舆论监督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舆论监督对政府决策、社会公正和民主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重要性。

【开题报告】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及完善途径研究

【开题报告】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及完善途径研究

开题报告行政管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及完善途径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选题依据网络舆论监督是指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进行评价,对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言行进行监督。

其本质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媒体参与党和政府的公共事务,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缺少专业的把关人员,缺少理性的规范,网络舆论的产生更多地呈现出自由随性的特点,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宽容有余而严谨不足,自由有余而规范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网络舆论监督应有的严肃性,使其陷入非正义非道德的伦理困境。

从实践层面看,由于地方行政干预过多,导致网络环境差,丧失监督职能,网络监督无法可依、监督效力不足,因此,改善网络舆论监督环境、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的意义加强网络舆论监督,让民意得到真实和充分的表达,人民能够间接地广泛参与管理国家政府事务,人民民主专政得到更加好地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网络监督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无疑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

网络监督的特点决定了网民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表达意志,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自己的民主权利。

其次,网络新媒体为人民群众了解国家事务和发表意见建议提供了简单、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有利于推动信息公开和透明,更能激发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能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第三,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可以加快政府机关传统的监管制度改革创新。

通过网络加强对干部作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监督,促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1. 国内研究动态: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

1998年5月,因印尼排华动乱而引起了网上“黄丝带运动”是网络舆论发端的标志性事件。

《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困境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困境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困境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焦点访谈》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新闻评论节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然而,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舆论监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如虚假信息的泛滥、舆论炒作、上纲上线等现象,对于《焦点访谈》节目的舆论监督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焦点访谈》节目舆论监督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应对舆论监督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困境;对策【正文】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舆论监督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

虚假信息、舆论炒作、上纲上线等现象层出不穷,对于《焦点访谈》这样的节目来说,舆论监督的任务更加繁重和复杂。

因此,本文选取《焦点访谈》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当前《焦点访谈》节目的舆论监督现状与问题,并探讨应对舆论监督困境的对策。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焦点访谈》节目的舆论监督现状与问题。

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以及对相关专家学者的采访,探讨当前《焦点访谈》节目在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分析其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探讨应对舆论监督困境的对策。

通过对国内外舆论监督管理的经验和思路进行梳理和比较,结合《焦点访谈》节目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专家采访、对比研究等多种方法。

三、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焦点访谈》节目的舆论监督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同时,对于探讨舆论监督在信息化时代的应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最终,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提高社会舆论监督能力和网络治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结语】本文旨在研究《焦点访谈》节目的舆论监督现状与问题,并探讨应对舆论监督困境的对策。

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专家采访和对比研究等多种方法,本文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提高社会舆论监督能力和网络治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网络舆论 开题报告

网络舆论 开题报告

网络舆论开题报告网络舆论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互动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

网络舆论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逐渐凸显,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舆论的现状、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网络舆论的挑战。

二、网络舆论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舆论是指通过互联网媒体传播的公众舆论。

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舆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去中心化:网络舆论的传播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控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意见的发表者,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和迅速。

2. 匿名性: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使用匿名身份发表言论,这种匿名性使得网络舆论更加自由和开放,但也容易导致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3. 互动性:网络舆论具有强大的互动性,人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舆论话题中,形成多元化的意见和观点。

4. 时效性: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极快,信息几乎可以实时发布和传播,这种时效性使得网络舆论对事件的反应更加迅速和敏感。

三、网络舆论的现状与问题网络舆论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谣言与虚假信息:由于网络舆论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点,谣言和虚假信息在网络上传播迅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2. 群体极化与仇恨言论:网络舆论容易形成群体极化和对立,一些人利用网络舆论平台传播仇恨言论,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

3. 隐私泄露与网络暴力:在网络舆论中,个人隐私往往面临泄露的风险,一些人利用网络舆论平台进行网络暴力,对他人进行辱骂和恶意攻击。

4. 舆论监管与言论自由:如何在网络舆论中实现有效的监管,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又不损害言论自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网络舆论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公众舆论:网络舆论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对公众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推动了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探究的开题报告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探究的开题报告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探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主要平台。

而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舆论的兴盛,公众对于各种事件和问题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

然而,由于网络本身的匿名性和自由性,网络舆论的发展也引起了不少问题。

例如,一些不实信息的传播和恶意攻击、网络暴力等行为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除此之外,一些人利用网络舆论来攻击特定的对象,而这些对象可能并不违反任何法律规定。

面对此类问题,舆论监督被提出作为解决方案。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各界通过言论和行动表达对一些重大事件或话题的观点和态度,强调对各方面的公正评价。

网络舆论监督通过对网络中各类言论的监督和评价,来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透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加强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评估,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如何在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之间取得平衡也是今天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既需要舆论监督来引导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又需要司法公正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种种矛盾冲突,也能为未来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探究,期望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1. 探讨网络舆论监督对司法判决的影响。

通过对当前的舆论监督形式及其对司法的制约分析,探讨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如何影响司法公正,防范舆论监督的过度渗透司法领域。

2. 探究舆论监督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舆论监督是否是现代社会创造了更公正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舆论监督的理论基础、手段、案例等方面,对其效力与合理性做出一定的探讨。

3. 对网络管控政策的拓展提供参考。

对于实现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本文将探讨如何营造合理网络信任体系、加强网络行业的自律和监管机制等途径,为未来网络管控提供启示。

三、拟解决的问题1. 网络舆论监督是否对司法判决产生影响?如果存在是否有确切的数据、实书案例?2. 舆论监督具体的操作手段和方式有哪些?当前所采用的方式是否合理?3. 在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如何规范网络舆论监督行为,促进其有序、持续地发展?4. 在区分网络舆论监控与网络暴力行为时,应采用何种标准?如何才能做到对恶意攻击有力地打击、对正常言论不加干扰?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 首先,通过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建立关于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概念。

网络舆情治理开题报告

网络舆情治理开题报告

网络舆情治理开题报告网络舆情治理开题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挑战。

网络舆情治理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网络舆情治理的现状、挑战和对策,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现状1. 网络舆情的定义和特点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特定事件、问题或个人的观点、情绪和评价。

网络舆情具有广泛性、实时性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能够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和影响舆论导向。

2. 网络舆情治理的主要对象网络舆情治理的主要对象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媒体机构和个人等。

政府部门需要应对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的影响;企事业单位需要处理与其相关的网络舆情,维护品牌声誉;媒体机构需要规范网络舆论,传播真实信息;个人需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声誉。

3. 网络舆情治理的主要手段网络舆情治理的主要手段包括舆情监测与预警、舆情引导与引导、舆情处置与回应。

舆情监测与预警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舆情引导与引导通过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引导公众正确理性表达观点;舆情处置与回应通过灵活的舆情处置策略和回应机制,应对网络舆情事件。

三、网络舆情治理的挑战1. 舆情传播速度快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可以在瞬间引发全民关注,给治理者带来巨大压力。

信息的快速传播也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2. 舆情真实性难以判断网络舆情中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和谣言,真实性难以判断。

这给舆情治理带来了挑战,需要依靠技术手段和专业人员进行辨别。

3. 舆情情绪波动大网络舆情往往伴随着情绪的波动,有时会引发群体事件和社会动荡。

治理者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情绪波动,平息社会矛盾。

四、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1. 加强舆情监测与预警通过建立全面、准确的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获取网络舆情信息,为治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2. 建立舆论引导机制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公众正确理性表达观点,引导网络舆论向正面积极方向发展。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监管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监管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监管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现在,任何一个事件都很容易成为公共危机事件。

尤其是网络环境下,谣言传播迅速,社交媒体上的谩骂、抨击和造谣也很容易波及到事件各方、甚至成为加剧矛盾和事件发展的推手。

这一切都给危机管理、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舆论的监管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所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监管对策,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论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如何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网络舆论的监管和管理,以推动社会治理、危机管理和舆论引导的有效开展。

三、研究内容:本文初步拟定的研究内容如下:1.网络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公共危机事件的概念和类型3.网络舆论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问题和表现形式4.现有的网络舆论监管对策及其效果5.网络舆论监管的创新模式和对策6.案例分析: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网络舆论监管经验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来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法将用于深入了解网络舆论、公共危机等相关概念,梳理现有的网络舆论监管对策和经验;案例分析法将对国内外的优秀网络舆论监管案例进行分析和借鉴;问卷调查法将用来了解公众对网络舆论监管的看法和期望,为网络舆论监管提供参考意见。

五、预期结果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1.提高政府、企业等各方对网络舆论监管的重视和认识2.深入了解网络舆论、公共危机等相关概念和特点,为公共舆论引导、危机管理等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3.总结国内外经验,探索创新模式和对策,为网络舆论监管提供思路和借鉴4.加强公众参与,了解公众对网络舆论监管的看法和期望,促进公众对网络舆论的理性参与和爱国爱民,推动社会治理和舆论引导的有效开展。

浅谈网络舆论的社会监督【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浅谈网络舆论的社会监督【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行政管理论网络监督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选题依据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作为新兴的媒体工具,网络独特的隐蔽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促使人们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揭露社会的黑暗,监督政府权利的行使。

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未来最要的监督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能选择。

网络舆论监督是对传统监督体制的补充,弥补了传统监督体制在监督过程中的缺陷。

网络舆论监督得天独厚的优点,吸引人们对网络参政议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网民通过网络监督政府,政府利用网络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网络监督成为了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

通过分析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发现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网络上的不实报道,蓄意造谣,甚至是网络暴力,导致了民众曲解事实真相,同情心受到蒙骗,政府公信力受到挑战。

这些弊病的发生,主要是网络监督作为新兴的监督形式,还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缺少网民的正确分析看待,公民的素质参差不齐。

本文阐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分析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提出了引导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

二.选题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兴舆论监督方式—网络监督应运而生,并以其开放,快速,廉价,及时等独特的优势,受到许多网民的喜爱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逐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网络舆论监督能够监督政府的公共决策制定,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高效化,加快民主化进程的步伐;网络舆论监督能够有效预防官员腐败现象,一方面从更大范围上监督官员,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有关部门对相关官员进行反腐调查;网络舆论监督能够促使行政权力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网络舆论监督使得监督主体回归人民,促进民主化进程。

网络舆论监督的这些作用表明,网络舆论监督将成为未来最主要的监督方式。

尽管目前网络舆论监督还不够完善,需要政府与个人的共同努力去解决,但是这并不影响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

《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权行使机制研究开题报告2100字》

《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权行使机制研究开题报告2100字》
[7]陈龙.舆论监督异化现象及其法律治理[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666-670.DOI:10.16103/ki.21-1582/c.2020.06.002.
[8]张维炜.划定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法律“边时代下舆论监督权的行使与保护[D].东北农业大学,2020.DOI:10.27010/ki.gdbnu.2020.000992.
[4] 高雯, 黄栋. 从湖州台实践看自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的新突破[J]. 传媒论坛, 2020(2):2.
[5] 王璐. 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导向及提升策略探究[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 000(004):P.107-108.
[6]任生. 公民舆论监督权立法保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1.DOI:10.27224/ki.gnmdu.2021.000863.
(二)研究状况
1.国内研究现状
自媒体时代下,由于舆论监督权行使范围较广、所涉问题较多,故学者专家们依据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对舆论监督权的行使与保护做出了分析与归纳。秦艺嘉(2014)认为目前我国缺乏一套成体系的媒体监督权保障法律法规,现有的相关法律规范散落于一些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中。张志安(2016)即从舆论监督权行使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入手进行阐述,认为当前网络中群体极化、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非理性现象层出不穷。学者王琦(2017)则从舆论监督权过度行使的角度表示,在新媒体开始成为现阶段的媒体主流形态这一形式下,舆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
二、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概述
(一)传统舆论监督权
(二)自媒体时代下的舆论监督权
三、自媒体时代下舆论监督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比较完整的舆论监督法律法规体系

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论文题目: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5亿人数,越来越多人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言论,网络成为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

网络舆论是融政治、经济、文化、民众思想等多种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力量,已经成为继法律和政治权力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权力。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不当,就会导致群体性事件,使事态进一步恶化。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新的网络危机,为了增强政府对网络舆情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力,提高对网络危机的应对能力,本文通过群体性事件分析政府在网络舆情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已经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平台,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对网络舆情的关注与研究。

关于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主要有:李小晖(2011)提出网络舆情是指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的网络参与主体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和交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它由网络参与主体、网络载体、倾向性言论、扩散和反馈五大基本要素构成,体现了空间的虚拟性、系统的开放性、主体的隐匿性、事件的突发性和传播的交互性五大特点。

贾举(2009)指出网络舆情系统是一个自我结构、自我发展、按自己的规律运行的自组织系统。

天津社会和学院舆情研究所刘毅(2007)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

(一)网络舆情监管的必要性丁俊杰(2010)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关键期和矛盾突发期,各种问题频发,网络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势在必行。

王新菊(2012)指出在信息时代网络舆情以其突发性、直接性、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性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她提出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网络舆情治理开题报告

网络舆情治理开题报告

网络舆情治理开题报告1. 引言网络舆情指的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对某一事件、问题或人物的公众意见和舆论倾向的总合,其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舆情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进行网络舆情治理成为了当今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旨在探讨网络舆情的特点、影响及其治理策略,以期为实现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2. 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快速性网络舆情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全国甚至全球。

一条简短的微博或一则网络视频,仅几分钟就可以引起数百万人的关注和参与。

2.2 广泛性网络舆情可以迅速覆盖到各个社会群体,在传统媒体无法触及的地方也能产生影响。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多元化的舆论。

2.3 匿名性在网络舆情中,人们可以隐匿身份,匿名发布舆论,这导致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难以把控。

同时,网络上的恶意言论和谣言也因匿名性而更容易传播。

2.4 情绪化网络舆情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表达,人们在互联网上更倾向于宣泄情绪、表达不满和批评。

对于网络舆情治理来说,情绪化是一个需要注意和应对的难题。

3. 网络舆情的影响网络舆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社会稳定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广泛覆盖,可以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一些敏感的舆情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群体事件、社会动荡等不良后果。

3.2 公共秩序网络舆情对公共秩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煽动和引导行为上。

一些网络舆论可能会鼓动非法活动或激化社会矛盾,对公共秩序造成威胁和破坏。

3.3 企业形象网络舆情对企业形象的影响非常大,一则不利的舆情报道或网络负面评论,可能导致企业形象受损,进而影响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

3.4 政府形象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其形象对社会稳定和公众信任有着重要作用。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合理性、执行的公正性等方面。

《南方都市报》舆论监督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方都市报》舆论监督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方都市报》舆论监督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领导、老师:在网络时代,新闻舆论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舆论监督则是新闻行业中应尽的社会责任和职责。

南方都市报是我国优秀的报业媒体之一,具备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口碑。

为进一步提高南方都市报的舆论监督水平,加强对公众利益的维护和捍卫,本次研究将围绕南方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展开,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目标和方法,并对调研内容进行初步规划。

一、研究问题南方都市报作为广东省重要的报业媒体,其舆论监督作用在全国媒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研究将探讨以下研究问题:1. 南方都市报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定位和理念是什么?2. 南方都市报在舆论监督方面的表现如何?有哪些优缺点和不足?3. 南方都市报在舆论监督中应该关注哪些问题?需要进行哪些改进和提高?二、研究目标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进行系统、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其在舆论监督领域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提高建议,进一步提高南方都市报在舆论监督方面的表现和作用,推进我国新闻舆论事业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南方都市报的舆论监督报道和社论,了解南方都市报舆论监督的定位、理念和作用。

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了解广大读者对南方都市报的舆论监督的认知与评价。

3.专家访谈法:选取数位新闻媒体业内专家,了解他们对南方都市报的舆论监督的看法与建议。

四、调研内容1.南方都市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情况分析。

了解南方都市报过去一段时间对社会问题、政治事件的监督报道,聚焦南方都市报在公共利益维护方面的作用和表现。

2.广大读者对南方都市报舆论监督的认知与评价。

了解广大读者对南方都市报所发表的舆论监督文章和社论的阅读习惯、评价方式等,探讨他们对南方都市报舆论监督的认知和评价。

3.南方都市报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探讨南方都市报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国五个自治区环境问题的新闻舆论监督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五个自治区环境问题的新闻舆论监督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五个自治区环境问题的新闻舆论监督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五个自治区环境问题的新闻舆论监督,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新闻媒体对自治区环境问题的监督作用,以及新闻舆论监督在环保工作中的应用与改进。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环境问题;自治区;问卷调查一、研究背景在全球环境变化加剧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我国各个地区的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

作为我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单元,自治区的环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报道和监督地方政府的环保工作,新闻媒体能够促进环境保护,推动环保政策的落实,以及呼吁公众的环保意识。

然而,目前关于我国自治区环境问题的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研究较为缺乏。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新闻媒体在五个自治区环境问题监督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现状,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 新闻媒体在自治区环境问题监督方面具体起到了哪些作用?2. 新闻媒体对自治区环境问题的监督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3. 市民对新闻媒体环境问题监督的认知度和期望值如何?4. 基于研究结果,应如何推进新闻舆论监督在环保工作中的应用与改进?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新闻舆论监督在自治区环境问题上的应用,深入剖析其优点与不足,为进一步推进环保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方面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进一步推动舆论监督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辅以彼此,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等。

研究期限为六个月,任务分配如下:1. 文献综述:对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环境问题和自治区等领域的文献、报道进行系统梳理和整理,并做出分析。

2. 案例分析:选取五个自治区最新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其中的关联点和发现。

3.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5个自治区市民的问卷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对新闻媒体环境问题监督的认知度和期望。

网络舆论管理—开题报告

网络舆论管理—开题报告

网络舆论管理—开题报告网络舆论管理一、选题名称网络舆论管理的困境及探索——以S省为例〔待定〕二、选题背景1.改革开放四十年,网络普二十年,社会文化和信息化对舆论造成的影响。

2.2022年4月20日,中央网信工作会,全面关注互联网信息和舆论平安,“舆论阵地,寸土必争”。

三、研究意义1.分析当前网络舆论管理对不同利益主体带来的困境及其影响机制。

〔采访调研〕2.探究不同利益主体的的应对策略变化。

〔实证研究〕3.提供一个翔实的案例,补充当下研究的缺乏。

4.为破解网络舆论管理的困境提出思考和建议。

四、案例摘要1.当前网络舆论管理的定义、现状及成因分析〔数据统计[各类信息占比,负面信息演变趋势——罗生门和以讹传讹实例]、管理思路、手段、效果〕*尚无明确的管理方案,中央网信办有相关指导意见。

2.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视角呈现〔管理者、媒体经营者、舆论当事人[通过记者侧面了解]、普通读者[分类别问卷调查]〕3.身处舆论管理的大形势下,不同主体都有其回应的策略,而面对新的问题和风险,管理者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才能保证舆论真正得到管理,还民众一个清朗的舆论空间。

五、案例探究问题:1.当前网络舆论管理概况1.1网络舆论管理定义〔网络意识形态引导,负面舆情信息管控〕1.2网络舆论管理现状〔数据统计〕1.2.1各类信息占比;1.2.2负面信息演变趋势——罗生门和以讹传讹实例。

1.3网络舆论管理成因探究1.4当前网络舆论管理方式及效果1.4.1管理思路1.4.2管理手段1.4.3管理效果2.当前网络舆情管理方式下,不同利益主体面临的困境?影响机制如何?〔案例分析:基于权变理论的分类讨论〕2.1网信部门:管哪些?怎么管?管得住?2.2媒体运营商〔包括自媒体〕:怎么才能不违规又能盈利?2.3〔负面〕舆论当事人:说不清的事实真相,消不掉的负面影响。

2.4普通读者:爆料信息确实好看,世界为何如此混乱。

3.破解当前舆论管理多元困局,关键对策在哪里?3.1武艺高强的网信队伍。

反腐倡廉中的新闻舆论监督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腐倡廉中的新闻舆论监督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腐倡廉中的新闻舆论监督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近年来,中国反腐热潮持续高涨,反腐倡廉成为了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其中,新闻舆论监督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反腐手段。

在新闻时代,新闻舆论对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因此,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反腐倡廉中的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和机制,对于深入了解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推动新闻从业者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反腐工作的效果和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反腐倡廉中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和机制,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反腐倡廉中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2. 新闻媒体在反腐倡廉中的角色和职责。

3. 我国反腐新闻报道的现状和问题。

4. 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水平的措施和方向。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1. 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反腐倡廉和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反腐倡廉和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反腐倡廉和新闻舆论监督效果显著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找出共性和不同点,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和结论。

四、可行性分析本研究选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来源:反腐倡廉和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而且相关的案例也比较容易获取。

2.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是一种相对稳妥的研究方法,可以充分挖掘出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

3. 研究途径:本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反腐倡廉中的新闻舆论监督,例如政策层面、传媒层面和社会层面等,具备较大的研究空间。

五、论文结构本研究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等。

第二部分,反腐倡廉中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和作用:介绍反腐倡廉和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分析新闻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和意义。

舆论监督开题报告

舆论监督开题报告
重点:中国的舆论监督起源于什么时候,当时的社会背景、情况及历史影响。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具体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影响。
难点:关于起源的资料寻找起来有点困难,要将所寻找到的星星点点的资料进行整合,有一定的逻辑,归纳出观点,再加一点自己的分析。
针对研究重点和难点,本人打算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像指导老师询问,征求意见得到指导,寻找老师提及的有关书籍与资料
现代社会对舆论监督的普遍定义为:“广义舆论监督是指我国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而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随着舆论监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舆论监督展开调查及研究,研究某一古代或近现代有关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特征及趋势,当下也有许多学者探讨如何做好舆论监督。
2.在网络上搜集相关信息
3.将在手中的所有资料进行整合,通过案例法、分析法等着手展开论文的写作。
四、设计(研究)进度计划:
第4—6周 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第7—10周 撰写论文初稿
第11—15周 修改、定稿、答辩、整理文档
五、参考文献:
[1]李龙:《西方法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陈建云、吴淑慧:《舆论监督三十年历程与变革》,《当代传播》,2009年4月。
学者陈力丹在《论舆论监督》中推敲舆论的概念中指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它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能够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18世纪60年代后,随着在华外报的发展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入,国人才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认识。

新闻舆论监督错位论析的开题报告

新闻舆论监督错位论析的开题报告

新闻舆论监督错位论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舆论监管工作的难度和挑战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的出现,新闻舆论监管工作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境。

一些网民和自媒体人士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不实信息、造谣传闻等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媒体形象。

此时,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而新闻舆论监督错位,则是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本文拟就新闻舆论监督错位进行深入论述,试图探究错位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错位,提高新闻舆论监督质量。

二、选题意义新闻舆论监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它不仅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方面,还关系到媒体的形象和权威。

但是,现实中存在着新闻舆论监督与媒体反应的错位问题,即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反应速度和效果与媒体的反应速度和效果不一致,导致监管工作的效果得不到保障。

这种错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新闻舆论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对社会稳定和媒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新闻舆论监督错位的产生原因,分析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难点和困境,以及寻找减少新闻舆论监督错位的方法和对策。

对于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促进新闻媒体健康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闻舆论监督错位的概念和特征。

本部分将对新闻舆论监督错位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2. 新闻舆论监督错位的原因。

本部分将探究导致新闻舆论监督错位的根本原因,包括媒体自身的问题、监管机构的缺陷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进行分析。

3. 减少新闻舆论监督错位的方法和对策。

本部分将就减少新闻舆论监督错位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对策,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机构建设、提高监督人员素质、推动媒体自律等方面的措施。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矿难报道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开题报告

矿难报道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开题报告

矿难报道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矿难是发生在煤矿、矿山等地利用煤、矿等资源开采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常常伴随着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近年来,我国矿难事故频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媒体报道在矿难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护了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了相关部门的反思和改进。

新闻舆论监督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

新闻舆论监督通过媒体披露政府、企业等组织的不当行为,引导公众监督和参与,推动行为者改正错误,保护公共利益。

对于矿难报道,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尤为显著。

通过媒体消费公众,对于矿难事故的性质、原因、责任等进行深入探究和客观评价,引导社会舆论情绪,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对于煤矿、矿山等地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工作安全性和职工待遇。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矿难报道与新闻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新闻舆论监督提升矿难报道的价值和效益。

这对于加强我国煤矿、矿山等地的安全生产管理,促进媒体发挥监督作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问题1.矿难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有何责任和作用?2.新闻舆论监督对于矿难报道的价值在哪里?3.如何利用新闻舆论监督提升矿难报道的价值和效益?4.媒体如何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两种方法。

文献调研主要针对国内外矿难事件和矿难报道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学术论文、新闻报道、政府文件等。

其中,重点关注报道对象、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案例分析主要选取历年来我国矿难事件中的典型案例,通过研究案例,探究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式和舆论引导作用。

四、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新闻媒体在矿难事件中具有重要的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能够促使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管,提高职工待遇和工作安全性;2.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监督形式,能够引导公众对矿难、矿山等领域的监督和参与,推动改进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3.在矿难报道中,媒体应该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真相,防止不当报道引发社会不安,影响舆论氛围的稳定和公正;4.媒体应该利用新闻舆论监督提升矿难报道的价值和效益,以促进社会治理和改进工作管理。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闻舆论监督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闻舆论监督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闻舆论监督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应尽的法定义务之一,是实现投资者知情权的基础。

然而,由于上市公司的利益诉求、公司治理的问题以及监管部门的不足等原因,导致信息披露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不及时、不完整或不真实等。

这些问题一旦被曝光,就可能引发市场的负面反应,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新闻舆论监督信息披露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外部监督调动上市公司自律披露信息的积极性,进而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信息披露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并从法律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和探究,对完善我国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研究将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探究新闻舆论监督下的信息披露问题,并总结各类监督机制的优点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参考。

其次,本研究将论述新闻舆论监督下的信息披露法律责任,并考察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在信息披露责任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打造细化、完备的法律责任提供建议。

最后,本研究还将就信息披露新闻舆论监督的未来发展进行研究,探讨新闻机构、社会公众以及行业协会等在监督机制中的作用,为信息披露监管提供新思路与新途径。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披露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影响。

分析当前信息披露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和影响,同时总结现有监督机制的优点和不足。

第二部分,信息披露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

具体阐述了信息披露新闻舆论监督下的信息披露法律责任,以及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在信息披露责任方面的不足之处。

第三部分,信息披露新闻舆论监督的未来发展。

探讨新闻机构、社会公众以及行业协会等在监督机制中的作用,为信息披露监管提供新思路与新途径。

四、论文结构及参考文献本研究将采用“背景-问题-答案”结构,即先探讨现状和问题,再提出答案和建议。

参考文献将以中国知网、国家数字图书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为主,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对舆论监督的普遍定义为:“广义舆论监督是指我国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而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随着舆论监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舆论监督展开调查及研究,研究某一古代或近现代有关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特征及趋势,当下也有许多学者探讨如何做好舆论监督。
学者魏永征在《新闻传播法教程》中指出:“舆论监督一词,是中国学术界的发明。有记载说,最早是80年代初甘惜分老人提出来的。甘老深居不出,已十多年未见,未能当面聆教。我所见到的,有1986年成美、童兵合写的《新闻理论简明教程》中有关于舆论监督的大段论述,还有是孙旭培的硕士论文《论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中也说了这个概念,现在可以见到的是文汇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新闻自由论集》中收入的此文,其实更早发表于1986年出版的《新闻法通讯》。纵观他们的说法,都是按照国际通行的认识,把舆论(public opinion)定义为“公众的意见”。公众的意见经过传播形成舆论,会对社会生活和国家公共事务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者陈力丹在《论舆论监督》中推敲舆论的概念中指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它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能够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18世纪60年代后,随着在华外报的发展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入,国人才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认识。
本文主要探究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源头及其特征,以典型案例为论证依据,进而论证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出现,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期望以古鉴今。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按照德国社会学家诺尔· 诺依曼(Noelle Neumann)的考证,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首次使用了“公众舆论”(l‘opinion publique)一词 。
梁启超在1902年写的《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是我国近代舆论研究中的第一篇专论,他在这篇专论中提出了舆论的定义:“舆论者,寻常人所及见也。”
学者陈建云、吴淑珍在《舆论监督三十年历程与变革》中提到,1978年10月召开中共十三大,会议报告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这是党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舆论监督”这一概念。
记者雷志梅在《声屏世界》中发表《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文章》指出:“作为新时期的媒体记者,如何运用手中的舆论工具进行正确的舆论监督?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与理解。这就要求记者要及时掌握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法规,了解党和政府的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其相关的政策精神。”
三、设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研究手段):
[1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11]支庭荣、邱一江主编:《外国新闻传播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5页。
[12]邵培仁:《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 宣传学和舆论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01版
重点:中国的舆论监督起源于什么时候,当时的社会背景、情况及历史影响。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具体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影响。
难点:关于起源的资料寻找起来有点困难,要将所寻找到的星星点点的资料进行整合,有一定的逻辑,归纳出观点,再加一点自己的分析。
针对研究重点和难点,本人打算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像指导老师询问,征求意见得到指导,寻找老师提及的有关书籍与资料
1762年,法国学者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公众舆论来自理性的表达,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民共同的利益。公众通过持续地参与公共事务,,公共意志得到彰显,最终实现主导政府决策的目标。”他首次将“公众”与“意见”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并进行了论证。
在中国,“舆论”一词的最早记录,见于《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3]陈力丹:《关于舆论监督的几个认识问题》,新闻传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方汉奇:李矗主编,《中国新闻学之最》,新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6]何宁生:《先秦的公众舆论监督论略》,《西域研究》,2004年第1期
[7]任贤良:《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法思考》,《中国记者》,2005年07期。
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过程。在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舆论研究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建设越是深入,就越需要科学的舆论研究成果来指导。许多边缘学科的创立,为舆论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觉和理论支持,对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思想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无疑对我国当前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服从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在网络上搜集相关信息
3.将在手中的所有资料进行整合,通过案例法、分析法等着手展开论文的写作。
四、设计(研究)进度计划:
第4—6周 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第7—10周 撰写论文初稿
第11—15周 修改、定稿、答辩、整理文档
五、参考文献:
[1]李龙:《西方法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陈建云、吴淑慧:《舆论监督三十年历程与变革》,《当代传播》,2009年4月。
[8]张治安:《中国语境中舆论监督的神态特征》,《复旦青年》,2007年11月19日。
[9]张蕊琼:《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南方周末》,1999年1月1日一版
[10]郑超然、程丽曼:《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
[11]邵培仁:《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 宣传学和舆论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0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