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探索与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责任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群体,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既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的初中生社会责任感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

部分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模糊,缺乏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关注。

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了自私自利、不愿意付出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措施,才能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一员。

【背景介绍】1.2 研究意义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

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培养他们的社会关爱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当更多的初中生具备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将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协调与发展。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素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有利于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探索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持续进步。

2. 正文2.1 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愿意为社会发展和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一种意识和行为。

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成长阶段,需要逐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目前,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较为薄弱。

《在传承首义文化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开题报告

《在传承首义文化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开题报告

《在传承首义文化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选题意义1、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传统要求。

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提高始终在人类教育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把责任作为道德哲学的核心,开了义务伦理学的先河。

中国也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责任教育,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臂担道义”,无不显示着对国事民情的崇高责任感。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

这就清楚地指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应是高素质的,而且要首先表现在他作为一个公民时,其言行应该对社会负责。

这表明,对学校教育应注重培育学生责任感的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2、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入教育发展重要战略。

与以前的教育指导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相比,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同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阶段,其个性发展呈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初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树立,不仅能促进他们以乐观、积极和主动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和发展,也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他们将来真正成为遵守社会公德、严守法纪、适合国际竞争的合格现代化公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学德育大纲》,在德育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报告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报告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报告在当今社会,社会责任感被认为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培养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和他人的福利负有一定道德义务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然而,当前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一些中学生缺乏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对于社会不公平、环境污染等现象缺乏关注和思考。

其次,一些中学生过于自我中心,关注自身利益远多于社会利益。

再次,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乏行动力,即使意识到社会问题,也很难付诸实践行动。

二、影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以及家庭价值观的塑造都会影响中学生的责任感培养。

学校教育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学校中是否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是否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都会对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也会对中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媒体的内容以及同伴间的互动,都可能对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三、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为了提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家庭和学校要密切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

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活动,共同关注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增设相关课程或模块,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问题,激发他们的责任感。

最后,社会环境应该积极向中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媒体可以加大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和宣传,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总结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素质之一。

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会责任的意识也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等重大问题的背景下,个人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中学历史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社会历史知识和意识的渠道之一,其在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在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中的作用和策略。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历史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意识?2、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在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中的具体作用和策略,以期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供一定的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入了解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

2、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3、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学校的历史教学现状,并对比分析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情况。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研究成果将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改进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同时,本研究还有助于促进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更好地进入社会。

六、研究进度与计划本研究的进度和计划如下:1、文献研究:2022.1-2022.32、问卷调查:2022.4-2022.53、案例分析:2022.6-2022.84、论文撰写:2022.9-2022.12预计在2022年底完成本研究,并形成学术论文提交论文评审机构进行评审。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实践研究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实践研究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实践研究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实践研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中学生阶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实践活动,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 家庭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学校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第二个教育场所学校是培养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的第二个重要教育场所。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了解社会。

3. 社会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第三个教育场所社会是培养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的第三个重要教育场所。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活动1. 植树造林实践活动植树造林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活动之一。

通过植树造林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植物的艰辛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 社区公益活动社区公益活动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另一种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社会实践体验社会实践体验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另一种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公益活动讲座公益活动讲座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另一种实践活动。

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单位:礼明庄中学时间:2008年10月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目前在校的学生群体,个人利益唯上的意识比较强,但对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意识比较弱,他们普遍缺乏责任心、危机感、使命感,所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势在必行。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行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是新基础教育和新课改的任务之一。

有助于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发展的精神和与人协作的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使他们初步具有责任意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实践研究,逐步建立学生发展过程的责任方面的教育和评估体系,努力提高该科研的可信度和实效度。

三、课题研究内容:1、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责任心,在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负责的良好行为中形成良好的品质。

2、责任意识的内涵是多方面的。

本课题研究的“责任意识”指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与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及对自然的责任意识。

四、课题主要观点: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而德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健全的人。

所以我们要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课题创新之处:1、通过这项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使之成为21世纪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初中生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谈话记录、主题班会、学生日常心得反馈,个案分析等。

研究手段: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强化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活动教育法、课堂渗透法、日常行为训练法、创设情景法、榜样激励法、自我调控法等,及时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分类、归档的工作。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责任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在生活中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稳定,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

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社会各方所关注的问题。

中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力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在中学生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加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将分析当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探讨影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水平,并能够为社会、学校等提供有关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中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程度、相关知识和态度等情况。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讨影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包括个人素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了解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分析影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

同时,本研究还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期产生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论。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预期结果如下:1.了解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包括中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认知方面的现状和中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现状。

2.分析影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包括个人素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因素,以期能够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3.提出有效的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措施,以期能够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水平,为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作出贡献。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在以下时间节点内完成:第一阶段:2021年6月-7月研究题目的确定、文献调查和问卷的设计。

中学生学习责任感培养探析——以湘潭地区3所中学为例开题报告

中学生学习责任感培养探析——以湘潭地区3所中学为例开题报告

中学生学习责任感培养探析——以湘潭地区3所中学为例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各种课外补习班、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往往缺少对学习的责任感。

一些中学生缺少自律和计划性,对学习缺乏耐心和持续性,这导致了中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在中学阶段适当地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十分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湘潭地区3所中学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调查分析,探讨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湘潭地区3所中学的中学生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目标规划的情况、对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等,了解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现状。

2.影响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影响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特质等因素。

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结合前期调查和分析结果,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包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强化自律和计划性、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设计调查问卷,对湘潭地区3所中学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基本情况。

其次,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影响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因素,包括个人特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结论和建议。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开展有以下意义:1.为加强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培养提供参考通过对湘潭地区3所中学的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具体方法和建议,为加强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培养提供参考。

2.为中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调查分析,有利于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为中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缘由200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自始至终贯穿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公民,加强青少年教育,必须培养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意识。

2007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引领时代,国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参与国际竞争。

而社会责任感则是指人们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

而学校正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阵地,特别青少年时期是加强社会主义责任感的关键时期。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处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学生,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他们增强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独立精神,但同时社会上逐利思潮的泛化,也不可避免地给他们造成负面影响,而利益意识的强化和责任意识的弱化就是一个突出表现。

现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许多缺乏责任的问题,诸如学习松懈、违纪犯规、随意损坏公物、污染环境、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长期上网,甚至沉迷于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网络垃圾,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等等,这种情形很难指望他们将来能担负起使祖国富强的使命,更难指望他们将来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有意识地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学阶段正是公民意识和公民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我们认为: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过程,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培养起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职责。

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热爱生命,维护尊严,修身养心,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对自我的责任。

平等待人,乐于助人,善意批评,真诚合作,宽容大度——这是对他人的责任。

21世纪农村初级中学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开题报告)

21世纪农村初级中学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开题报告)

《21世纪农村初级中学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注:2008C331XX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1世纪农村初级中学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个人申报的有关《21纪农村初级中学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课题,是由南宁市教育局批准研究的课题(X府教〔2008〕69号)。

本课题是由XX区XX中学XXX、XXX、XXX等同志承研市级“十一五”规划科研课题。

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的提出(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它包括对自我的负责,对家庭的负责,对集体的负责,对社会的负责和对自然的负责,其核心问题是对自我的负责。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青少年学生应具有的责任感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对自己的品德、做人负责,履行和担负起家庭各种责任,接受和信任他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职责等。

但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普遍较弱,做事不认真,学习马虎,生活草率,目中无人,漠然处之,一切都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就以学生家庭责任感来看,现在的中小学生自理能力差,没有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责任。

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任务是学习,生活上的琐事父母会关心,所以没有必要,也不会想到主动去关心。

我们的中小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家长的关爱和呵护中,沫浴在家长为他创设的舒适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却很少有学生理解这种爱,极少产生强烈的回报家人,回报父母的情怀,也就无法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即家庭责任感。

造成学生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三方面:1、家长的过分呵护。

现在独生子女增加,父母特别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体的投资。

对孩子放任溺爱,百依百顺,一切由父母包揽。

中学生责任感研究报告

中学生责任感研究报告

中学生责任感研究报告中学生责任感研究报告《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行动研究》科研课题在去年经过申请,被批准为省级德育科研课题,实验期为一年。

作为本课题的主持人,本人带领课题组的成员经过近一年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对高中生的责任感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报告就课题实验的意义,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措施,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选择本课题的原因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责任心的培养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更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竞争的时代。

责任心的培养是世界各国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某种程度上说,日本正是因为培养出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公民,才会从二战后的废墟中站了起来,成为如今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在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中国既面临机遇,更面临着挑战。

所以我们更应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为将来祖国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2)责任心的培养是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已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责任心是道德的内核,是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前提。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道德状况,关键是看他有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所以责任心又是道德评价的重要价值尺度。

责任心是整个道德大厦赖以建立的基石,是塑造明天社会公民的灵魂,我们要在新形势下有效地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就必须牢牢抓住培养公民特别是中学生的责任心。

(3)责任心的培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责任感在高中生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高中生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感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着高中生的智力开发与其它方面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基础,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机组成,高中生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责任心是健康人格的核心”。

我们常常狭义地从道德的视角来理解人的责任感,认为只有在涉及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层面上才能有责任感的问题。

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研究

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研究

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研究中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但繁重的学业让学生倍感压力,无暇顾及其他,不少学生都是过着学校和家庭这两点一线的生活,很少接触到外界,于是对外界的事物就很少关心。

而不少教师在这重要的时期除了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督促,对学生的學习成绩格外上心以外,忘记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很少关注学生心理成长,也忽视了学生道德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至于不少学生对学习之外的其他事物持有漠视的态度,无法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群体。

所以教师应转移教学重点,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上,让学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目前在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如今不少中学生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会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每个学生性格不同,但个性却都很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很难全面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不能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状态,对学生思想、心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强。

尤其是一些英语教师,认为自己所教的课程与学生社会责任感没有很大的联系,且认为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树立学生三观这些事是班主任应该考虑的问题,所以就懈怠了。

其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每个教师责任,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二、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英语课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方面有很多优势,不仅可以利用生活资源,还能运用国外资源,因此能提供更多的渠道,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来让学生感受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在讲解《Summer Holiday》这一课时,教师要充分扩充教学内容,搜集国外学生过暑假的资料,最好多搜集一些国外学生暑期做社会活动的资料[1]。

上课时先跟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暑假的计划,或以往暑期是怎么度过的,以及学生觉得这个暑假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教师选出一些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有帮助的事件进行深入分享,然后对做出这些事的学生加以鼓励,并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拿出来一同分享,让学生加深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初中思想道德课程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

初中思想道德课程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

初中思想道德课程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初中思想道德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初中思想道德课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社会责任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社会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和责任的认识和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品质,还能够促使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形成合作意识和服务社会的习惯。

同时,社会责任意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基础。

二、通过内容与情境教学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初中思想道德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材料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问题,并思考个人与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情境的设置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模拟真实情境,如模拟环境保护组织活动、模拟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责任与义务。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加深了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并增强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意识。

三、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角色扮演游戏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角色,如医生、教师、警察等,为每个角色设定相应的任务和责任。

通过完成任务,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责任,并对社会责任产生认同感。

同时,角色扮演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慈善募捐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与当地社会团体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课题中期检查报告.doc

“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课题中期检查报告.doc

“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课题中期检查报告课题主持人:刘永军《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是我校于2011年在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郴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立项的“十二五”规划课题。

本课题于2011年5月开题,预计到2013年6月结题,历时2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一)研究背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对家庭负责、才会对社会负责,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对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家需要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参与国际竞争。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需要教育为培养个人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做出贡献。

”而社会责任感则是指人们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

青少年时期是养成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现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许多缺乏责任的问题,诸如学习松懈、违纪犯规、随意损坏公物、污染环境、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长期上网,甚至沉迷于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网络垃圾,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等等,这种情形很难指望他们将来能担负起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难指望他们将来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阵地,因此希望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调查了解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研究责任感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能够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作为道德情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之一。

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果离开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不可能全面实现,人的发展也就不会完善。

中学地理教学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析的开题报告

中学地理教学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析的开题报告

中学地理教学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地理是中学阶段必修的一门学科,其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地球公民意识的重要任务。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人文地理学的出现使地理学更加强调对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注,这为地理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然而,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仍存在着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传统等问题,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本研究拟探索中学地理教学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系及途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地理教学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系及途径,以期更好地推进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1)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2)中学地理教学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影响机制研究;(3)中学地理教育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探讨。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材料,掌握中学地理教学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状况和相关理论;(2)问卷调查法:以中学生为对象,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中学地理教学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认知和期望;(3)访谈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学教师和教育专家进行深入访谈,获取中学地理教育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期望从中学地理教育的角度出发,加深对学生成为一名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培养的认识,并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从而推进中学地理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同时,本研究也将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中学地理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中学地理教育发展和地理学科的普及。

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批准号GH-120599课题名称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课题负责人高瑞斌所在单位阳泉市第十七中学填表日期2012.11.16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2年11月21日地点:阳泉市第十七中学多媒体教室主持人:高瑞斌评议专家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宋崇魁、市教研室有关专家、学校高瑞斌校长、教研室段主任段银友、教务主任郭建忠、教研室副主任李志庆、年级主任郭永金,参与人员课题组全体成员(郭永金、王正庆、熊永飞、李峰、张建军、张婷)以及学校政教组全体教师,和所有政治教师,课题负责人做了开题报告,评审专家一致同意课题开题,并对课题报告做出了积极的评价,对课题研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

(可加页)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意义和价值:(一)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责任教育在人类历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把责任作为道德哲学的核心,开了义务伦理学的先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专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社会责任意识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面。

而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选取了“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1、社会责任意识的概念和特征的阐述;2、中等职业学校在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分析;3、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4、对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建议和对策。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2、问卷调查法:以某中等职业学校为调查对象,设计合理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3、实地考察法:深入到所选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情况。

五、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进行深入探究,具有以下意义:1、对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对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对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有积极的作用。

六、研究进度计划1、确定研究课题及选题背景(1周);2、文献综述(2周);3、设计问卷并进行调查(3周);4、实地考察中等职业学校(1周);5、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4周)。

七、预期成果1、系统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方式;2、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有科学的分析和结论;3、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面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研究报告

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研究报告

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界对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越来越重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促进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背景】高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体的未来和希望,在社会责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前,随着社会多元化和竞争激烈化的加剧,传统的道德教育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不可避免地需要加强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

【目标】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行为,使他们具备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能力和素养。

具体包括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内容】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伦理教育道德伦理教育是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教授道德伦理知识、讲授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2.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判断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社会责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并学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4. 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是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并感受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方法】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具体方法包括:1. 观看相关影视作品通过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社会问题和案例,引发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理解能力。

初中生学习责任心现状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以初中《科学》学习责任心培养为例的开题报告

初中生学习责任心现状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以初中《科学》学习责任心培养为例的开题报告

初中生学习责任心现状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以初中《科学》学习责任心培养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学生,学习责任心是其重要的学习素质之一。

学习责任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然而,当前初中生学习责任心存在不足,如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计划和目标、缺乏自我评价和调整能力等。

作为一名初中科学教师,我想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究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责任心。

通过对科学教育的切入点和方法的研究,探索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生学习责任心现状及其培养策略,并以初中科学教育为例,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有效、实用的学习责任心培养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全面素质。

此外,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 对于科学教育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索性,从学习责任心的角度探究科学教育的实践意义和方法,为科学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的参考和借鉴。

2. 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更为具体,着重挖掘了初中生学习责任心的培养策略,使其具有较高的现实引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3. 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海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通过对初中生的研究,也能对其他学段、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行有益的借鉴,促进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初中生学习责任心的意义和理论基础(2)初中生学习责任心的现状调查(3)初中生学习责任心的培养策略研究(4)初中科学教育及其在学习责任心培养中的应用研究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学习责任心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2)调查问卷法:通过向初中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他们的学习责任心现状、问题及原因。

(3)实验教学法:通过对初中生的科学教育实践,探究学习责任心的培养策略。

(4)分析比较法:通过对实验数据和调查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更为有效的学习责任心培养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缘由200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自始至终贯穿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公民,加强青少年教育,必须培养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意识。

2007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引领时代,国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参与国际竞争。

而社会责任感则是指人们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

而学校正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阵地,特别青少年时期是加强社会主义责任感的关键时期。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处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学生,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他们增强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独立精神,但同时社会上逐利思潮的泛化,也不可避免地给他们造成负面影响,而利益意识的强化和责任意识的弱化就是一个突出表现。

现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许多缺乏责任的问题,诸如学习松懈、违纪犯规、随意损坏公物、污染环境、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长期上网,甚至沉迷于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网络垃圾,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等等,这种情形很难指望他们将来能担负起使祖国富强的使命,更难指望他们将来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有意识地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学阶段正是公民意识和公民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我们认为: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过程,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培养起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职责。

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热爱生命,维护尊严,修身养心,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对自我的责任。

平等待人,乐于助人,善意批评,真诚合作,宽容大度——这是对他人的责任。

养老抚幼,孝敬父母,维护家庭和睦,承担家务劳动——这是对家庭的责任。

履行义务,奉献集体与社会,遵纪守法,参与社会活动——这是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

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尊严,保持民族气节,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这是对国家的责任。

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节约能源——这是对自然的责任。

认识社会、自然知识的价值,广泛学习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以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学习的责任。

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圣使命的完成必须立足于社会个体的高度责任感。

因此本研究希望在当代改革开放背景下,通过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探索一条适合时代特点的具有实效性和系统性的中学阶段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道路,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够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注意培养、保护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题研究目标:1、本课题对中学生责任感的界定是中学生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他人和自己,主动的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精神;学生发展的“五个阶梯”目标:目标阶梯之一:对自己负责。

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

目标阶梯之二:对他人负责。

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目标阶梯之三:对集体负责。

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目标阶梯之四:对家庭负责。

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目标阶梯之五: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探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的培养不仪仪需要学校、教师和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努力,更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之相配合。

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它有赖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全方位、全时空的参与合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教育共同体,这样才能担负起道德教育的使命,使责任感教育沿着新课程的期望目标坚实而稳步前进,开创道德教育的新局面,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栋梁之才。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1.是否当代的中学生或城市的中学生已经成了一群功利心非常强而普遍缺少责任意识的青少年?深思现在的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如此淡漠的原因。

2、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以对家庭尽责为起点,以对集体尽责为主渠道尊重学生主体,在自我教育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3、新课程背景下寓责任教育于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感受现实,增强学习责任感。

4.了解社会关爱,奋发努力学习.利用实践活动载体,构建社会责任感课题研究实施方法、实施步骤四、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中学生问卷、访谈、测量、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其中包括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五、课题的可行性条件分析1、主要参加者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课题领导小组的负责人是我校的覃德文副校长,曾多次参加上级举办的德育教育培训,作为在广西有突出教育成绩的校长的他曾多次受邀请到区内外学校作学术报告。

近几年来他主持或参与了多个国家级或省级的大型学术研究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其中2009年主持的课题《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研究》获国家级一等奖、2011年主持心理健康课题《爱心教育也需要惩罚》获省级一等奖。

作为专家型校长的他既有丰富的治学理念,又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他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在他的重视与悉心指导下,我校的德育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近几年均被上级评为德育教育先进单位。

课题执行小组负责人是秦坤炎老师,该老师对课题研究比较熟悉,曾多次独立主持自治区和市里组织的多个课题研究活动,均顺利结题。

其中参与主持的课题《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研究》等课题荣获自治区一等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业务水平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顺利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

魏凌燕老师:物理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多次担任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其中的课题《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荣获自治区一等奖。

李雪芸老师:作为德育学科带头人,积极主动参加学科教育活动,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于2011年3月参加课题《爱心教育也需要惩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研究》等心理健康课题研究。

卢贞老师:作为德育学科带头人积极、主动参与科组的科研活动。

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不断探讨学习的精神。

德育教学突出。

不断自学,进修,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强,有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多次参加区级德育教学培训,在校担负德育教学。

多次发表相关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并获奖李书漫老师:作为学科带头人,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有扎实的理论底蕴。

在教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积极上研究课,多次获得市级和省级优质课奖。

在校担任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业务水平高,有能力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的其他成员都具有扎实的理论底蕴,涉及多个专业,年龄跨度大,各有所长,其中相当部分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从事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曾经或正在担任着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经验丰富,有丰富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储备,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研究课题,有利于组成合理的研究团体;加之研究组成员所在单位的信息畅通,能及时掌握研究动态,沟通研究心得。

课题研究对象是学生,属于研究成员的工作范畴,在工作中进行研究,课题研究在客观条件上具有便利研究优势。

此外,本课题研究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适合学校教师进行研究。

2、物质基础保障我校是桂平市唯一一所公立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上的需求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每年均设立专用的资金供各种课题研究,以保障课题研究按预定计划进行。

学校文献资料丰富,信息技术设施能完全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经费上予以充分保障。

六、研究计划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以上内容是我们此次教育科学研究内容的开题报告,也算是我们此次研究的一个简要的计划,我们课题组成员会尽力做好研究,不妥之处还请专家多多批评指正。

桂平一职《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组家校互动与学生爱心培养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石嘴山市第七小学王香华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校于2010年9月向自治区教研室申报了《家校互动与学生爱心培养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经严格审核,2010年12月被批准立项。

在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充分准备下,今天,正式申请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敬请各位专家斧正。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并且提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为爱心教育提出具体要求。

2.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孔子说:“仁者爱人”。

“仁者”就要“爱人”。

“爱人”是达到“仁者”境界的前提条件,而“仁者”是“爱人”的结果。

为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要以个人的爱为出发点,最终形成人类的爱。

“仁”是最高境界,是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的标准。

“仁人”是品德高尚的人。

3.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与家庭,作为两个不同的教育主体,在育人方面都有各自优势。

但是,我们发现来自家庭的几个教育误区对学校进一步深化养成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现在:第一,许多家庭对孩子要求虽多,却不懂得或不够重视儿童教育应从爱心培养做起,更不了解爱心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依然严重,由于考试主要考知识,而很少考也很难考思想道德,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重智轻德是爱心培养的最大障碍。

第三,家庭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不能形成合力,不一致的教育使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许多父母本身存在不良品质,并对孩子的品质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

4.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不是没有爱心,更多的是不知道怎么来表达爱心。

许多独生子女在众星捧月般的家庭中成长受到无限的关爱与疼爱,却不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怎么去爱别人,是他们缺乏爱心吗?不是,关键是他们不懂得除自己以外别人也同样需要爱,在于他们真的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所以学校要为孩子的爱心培养搭建平台创建载体,达到爱心意识与爱心行为统一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