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论文

合集下载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程 , 高治愈 率 。 提
关键词: 理 ; 护 肾综 合征 出血 热 ; 临床 观察
d i 0 3 6 /.sn 10 5 7 . 0 1 . 3 o :1 . 9 9 ji . 0 4— 7 5 2 1 . 0 0 0 s 1
学 科分 类代 码 :3 0 7 2 2 . 10
中 图分 类 号 :R 7 43
血、 出血 、 急性 肾 功 能 衰 竭 为 主要 表 现 。典 型病 例
19 0 97— 6在 我 院住 院 的 HF S患 者 , 13例 ; R 共 0 B 组 :0 3—0 20 7—20 0 5—0 6在 我 院 住 院 的 HF S患 R 者 , 13例 。所有 患 者年 龄为 9~ 2岁 , 共 4 7 职业 分布
3 1 发热 的护 理 .
汉坦 病毒 对 人体 呈 泛 嗜性 感染 , 入机 体 后 可 侵 在血 中持 续 1周左 右 , 致 病 毒血 症 及 免疫 功 能 紊 导
乱 , 起 发 热 和 巾毒 症 状 j 引 。此 时 , 嘱 患 者 绝 对 应 卧床 休 息 , 防 休 克 。 高 热 时 , 以 以物 理 降 温 为 主 ,
文献标 识 码 :B
肾综 合 征 出血 热 ( e r ai Fvr i ea H mor g ee t R nl h c wh Sn rm , F S , 由汉 坦 病 毒 引 起 , 鼠类 为 主 ydo e H R )是 以 要传播 源 的 自然疫 源性 疾病。临床 上 以发 热 、 充
第3 5卷 21 年第 1 01 O期





V 13 N . 0 o . 5, o 1
HE ON JANG DI IL G I ME CALJ OUR NAL

1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应用血液透析护理论文

1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应用血液透析护理论文

1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应用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摘要]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通过血液透析可以清除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将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帮助病人渡过急性肾功能衰竭期,并达到净化血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液透析;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血液透析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

其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将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帮助病人渡过急性肾功能衰竭期,并达到净化血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我院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10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行血液透析治疗,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9月共对10例肾综合症出血热急性肾衰竭进行透析治疗。

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

年龄21-57岁,平均41岁。

1.2 实验室检查 10例病人血液透析前bun平均41.2±19.56mmol/l,最高76.37mmol/l,scr平均831.7±312.3mmol/l,co2cp平均11.7±2.6mmol/l。

1.3 透析指征 (1)无尿24小时和少尿2天经利尿等治疗无效,bun>21.4mmol/l,血钾>6.5mmol/l,用一般方法不能缓解。

(2)出现高血容量、急性肺水肿表现。

(3)尿毒症症状明显。

(4)无严重感染、低血压、休克。

1.4 透析方法血管通道均采用动-静脉外瘘,使用德国fresenius公司生产的4008b型血液透析机及f6聚砜膜中空纤维透析器,采用碳酸盐透析液,用肝素和生理盐水作为抗凝剂。

小儿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论文

小儿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论文

小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小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5例,干预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常规组患儿只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儿严重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对比,干预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少尿发生率对比,干预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低血压发生率对比,干预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干预组(32%)显著少于常规组(6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肾综合征出血热;常规护理;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512.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62-01笔者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儿,其中25例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其余患儿只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儿,其中男童31例,女童19例,年龄3.5~16岁,平均年龄(9.5±3.1)岁。

住院时间5~51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7±3.6)天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5例,两组患儿各临床资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干预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常规组患儿只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全文献

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全文献

肾综合征出血热大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HV)属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本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和肾脏损害。

本病呈世界性流行,根据对病人、健康人群和动物感染HV的调查,目前全世界6大洲78个国家有HV分布。

本病最早见于1913年前苏联海参崴地区,1931~1932年在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的侵华日军和俄国军队中有HFRS发生。

1935年日本士兵在东北森林草原地带发生的HFRS曾被误诊为“出血性紫斑”、“异型猩红热”、“急性肾炎”、“出血性斑疹伤寒”等。

1938~1942年在东北绥芬河流域二道岗、孙吴、黑河和虎林地区训练演习的日军先后有300多人患病,死亡数十人,时称“二道岗热”、“孙吴热”、“黑河病”和“虎林热”。

据文献报告,在侵驻我国东北的百万日军中,先后有12 000人患HFRS,病死率高达30%。

1942年日本陆军军医部将上述不同名称的疾病,统称为“流行性出血热”。

1955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及陕西秦岭北坡山区暴发HFRS后,本病受到国家和各级医疗防病机构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HFRS流行强度加大,全国年报告病例数逾10万人,危害严重,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本病既往在我国、日本、朝鲜、韩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欧洲国家称为流行性肾病。

1982年WHO建议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我国学术界于20世纪90年代末建议改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但政府公文和新闻媒体至今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这一疾病名称。

【病原学】汉坦病毒为负链RNA病毒。

上世纪40年代,前苏联和日本的学者分别研究证明本病病原体为一种滤过性病毒,此后虽经各国学者多年努力,但始终未能分离成功。

1976年韩国李镐汪等在韩国靠近三八线附近的汉滩河畔捕捉的黑线姬鼠肺中,分离获得一种能与本病恢复期病人血清发生抗原反应的病毒,并能在未曾感染的黑线姬鼠连续传代,由此定名为汉滩病毒,现已归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一匡素宁论文:一匡素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70例

一匡素宁论文:一匡素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70例

一匡素宁论文:一匡素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70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

方法将7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

对照组用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一匡素宁。

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改善肾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一匡素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观察。

【关键词】一匡素宁;肾综合征出血热;观察指标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较高,病情复杂,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其典型病例临床上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以及恢复期,无肯定的特异性疗法,应用一匡素宁注射液治疗hfrs患者70例,发现在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改善肾功能、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我院住院的7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男36例,女34例;年龄17~63岁,平均35岁。

临床诊断按1986年全国hfrs学术会议标准,并经血清抗hvigm检查确诊。

同时随机设立对照组70例。

两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基本相同。

入院时平均发病日,治疗组为(424±079)d,对照组为(437±056)d。

入院时平均体温,治疗组为(3924±048)℃,对照组为(3947±035)℃。

临床分型:治疗组轻型24例,中型29例,重型17例;对照组轻型25例,中型28例,重型17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视病情变化给予平衡盐液、扩容纠酸、利尿、保肝、对症治疗等综合疗法。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入院后给予一匡素宁4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内静脉点滴,1次/d组,疗程5~7 d。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尿蛋白、血小板及血尿素氮(bun)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在越期率、治愈率方面进行比较,并以此作为疗效判断的依据。

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与进展

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与进展

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与进展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由多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以多种传播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特征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有关该病的研究较多,现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1 病源学方面[1,2]HFRS病原体为布尼亚病毒科汉滩病毒属。

近年来的主要成就为新病毒的不断发现和命名的统一。

自1976年韩国李镐汪首次分离出一株朝鲜出血热病毒,国际上称汉滩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科中的一种新属,至目前为止,经血清学研究证实本属病毒区分为9个抗原明显不同的血清型,血清I型病毒[Hantaan virus即汉滩病毒(HTNV)],不称野鼠病毒或姬鼠型病毒;Ⅱ型病毒(Seoul virus)即汉城病毒(SEOV),不称家鼠型病毒;Ⅲ型病毒(Puumala virus)即普马拉病毒(PUUV),不称鼠型病毒;Ⅳ型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即希望山病毒(PHV),不称为田鼠病毒。

上述四型病毒是经WHO汉滩病毒参考中心认定的。

其余五型包括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Belgrade dobrava Virus);泰国病毒(Thai Virus);印度的索托帕拉雅病毒(Thottupalaym virus);美国自鹿鼠中分离获得引起汉滩病毒肺综合征高病死率的莫尔托卡尼翁病毒,以及自美国小家鼠中分离的Leaky病毒。

这五种病毒尚未被认可,我国主要流行的为Ⅰ型和Ⅱ型病毒。

我省为以Ⅰ型病毒的为主的混合性感染,目前认为Ⅰ型病毒感染者重于Ⅱ型病毒感染者,这可能与病毒的毒力有关,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汉滩病毒的变异速率较慢,但有时可有很微小的变化(几个甚至1个氨基酸的变化),这都有可能引起病毒毒力即致病性的巨大变化。

2 流行病学方面[2-5]2.1 疫区与疫源地 HFRS疫区分布相当广泛,但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特别是姬鼠型疫区,有沿水系分布的特点。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护理策略及预防策略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护理策略及预防策略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护理策略及预防策略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一)疾病的定义和病因1、定义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以发热、出血倾向、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与感染的汉坦病毒类型有关。

2、病因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病原体是汉坦病毒,这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

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或吸入被病毒污染的鼠类排泄物(尿液、粪便、唾液)中的病毒颗粒而感染。

(二)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1、临床表现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多样,病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发热期、低血压期、肾功能损害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发热期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腰痛、腹痛等;低血压期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肾功能损害期则可能出现尿量减少、肌酐和尿素氮增高等;多尿期尿量明显增多;恢复期则是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2、诊断方法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尿液分析和特异性抗体检测。

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计数减少、肌酐和尿素氮增高等;尿液检查可能显示蛋白尿、红细胞尿等;特异性抗体检测则可以直接证明汉坦病毒的存在。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护理策略(一)诊断阶段的护理1、病情观察与记录在诊断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出血点、皮疹、肾区疼痛等症状。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详细记录病人的病史、接触史、疫区活动史等,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2、心理护理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在诊断阶段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病人理解疾病,建立信心,配合治疗。

(二)治疗阶段的护理1、药物治疗的护理在治疗阶段,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准确执行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出血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2 . 1发 热期护 理 :肾综合 征出血 热 ,是 由汉坦 病毒 引起 的急 性传 染
病 ,汉坦 病毒侵人 机体后 可在血液 中持续 1 周左右导 致病毒 血症 ,引
起发热和 中毒症状口 ] 。护理上要严格 遵循休息 绝对卧床 的原则 ,发 热 最早 出现类似 感冒 ,突然高 热,伴 有 “ 头痛 、腰 痛、眼眶痛 ”的 “ 三
我 们 根据 病 情各期 的特 点 ,加 强各期 重 点 的护理 ,及时给 予 患者 心理护 理 。结果 本组 8例 患者诊 断 处理 及 时,护 理措 施得 当,无一 例 死 亡, 均 治愈 出院 。结 论 肾综 合征 出血 热病死 率 高 , 主 要 临床表 现 为发热 、 休 克 、充血 出血 和 急性 肾衰竭 。本 组患者 经过早 期 诊断 、 早 治疗 、
张、脉搏洪大等表现 ,患者 此期病死率 较高 ,对少尿 期患者就要严格
控 制输入 量 ,限制水量 及钠 的摄人 ,不食 用含钾高 的香 蕉、橘子 、牛
奶 等食物 ,避免 少尿期高血钾 ,一般少尿 期病 程5 ~7 d ,肾小球滤 过
肤 的刺激 ,引起血管扩张诱 发皮下出血 ,应用 温水轻轻擦干汗液 ,冰 袋冷 敷 ,鼓 励 患者多饮 水 ,促进体 内毒素排 泄 。勿用 强烈解 热镇 痛 剂 ,避免患者 因药物 出大汗淋漓 引起虚脱诱发休 克过 早地发生 。患者
作 ,护理人员要 及时介绍汉坦病毒 的发展特点 ,耐心解答患者提 出的 表 现问题 ,使患者做 好充分 的心理 准备 ,以良好 的心理状态树立 战胜 疾病 的信心 ,同时护理人员工作护 理中要多努力学 习流行性 出血 热的 相 关知识和护理 ,使患者相信 医务人员的高超 技术 ,消 除心理 顾虑 , 积 极配合治疗和 护理 ,护士和患者 及家属 的 良好沟通 ,做好 患者 心理

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进展

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进展

关键 词 :肾综合征 出血热 ,流行 病学特征 ,危 险因素,预 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 5 1 2 . 8 文献标识码 :B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4 . 0 7 . 0 2 4
O 引言
l 流 行概 况
H V分 布 广 泛 , 主 要 引 起 两 种 严 重 的 急 性 传 染 病 ,包 括 。 肾综 合 征 出 血 热 ( h e mo r r h a g i c f e v e r w i t h r e n a l s y n d r o me , HF R S ) 和汉坦 病毒 肺综 合 征 f h a n t a v i r u s p u l mo n a r y s y n d r o me , HP S ) J 。HP S广 泛 分 布 于 美 洲 。有 关 H F R S的报 道最 早 见 于 l 9 1 3年 海 参崴 地 区 ,随 后疫 情 范 围不 断 扩 大 , 发病 率不 断上升 。迄今 为止 ,由 Hv所致 的 HF RS已遍及 世 界 五 大洲 ( 亚 、欧 、美 、非 、大 洋 洲 )7 0多个 国家 ] 。疫 区 以欧亚 国家 为主且 各地 区流行 趋势 有所 差异 。 目前 HF R S 已居 俄 罗 斯所 有 人 兽共 患 病毒 性 疾 病及 自然疫 源 性疾 病 发 病数 的首位 】 。 我 国是 受 汉 坦 病 毒 危 害最 为严 重 的 国家 , 疫 区分 布 最 广 ,发 病 最 多 ,累计 发 病 人数 占世 界报 道 的汉 坦 病 毒感 染 病例 的 9 0%以 上 。H F R S在 我 国 最 早 出 现 于 黑 龙 江 流 域 , 并于上世纪 3 0年 代 在 黑 龙 江 和 吉林 边 境 地 区 呈地 方 性 流 行 。 由 于建 国初 期 缺 乏 相关 知 识 ,所 知病 例 不 多 ,仅 千余 例, 地 域仅 限于 东北地 区 。五 十年代 后期疫 区范 围不 断扩 大 , 至八 十年代 全 国年 登记 病例 数 由以 “ 百 ”计 发 展为 以 “ 万” 计l 4 l 。1 9 5 0年至 2 0 1 0年 全 国共 累 计 报告 发 病 1 5 8 5 4 3 5例 。 1 9 8 6年 达到高 峰 ,全 国年 发病例 数达 1 1 5 8 0 4例 ,发病率 为 1 1 . 0 6 / 1 0万 。 目前 我 国大 陆 3 1 个 省份 均 有病 例报 告 ,台湾 地 区也有汉 坦病毒感 染病 例报告 。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血液透析治疗论文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血液透析治疗论文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的血液透析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方法: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60例,均经过血液透析的治疗。

结果:60所有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后,痊愈48例,痊愈率800%。

部分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有2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17%。

结论:血液透析是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安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治疗效果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05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朝鲜出血热,是一种源于动物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源体是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广泛在世界各地流行,该病毒主要在鼠类流行,但是鼠类不会因此发病,但是如果传染给人类时,该病毒会进一步在人体内发挥毒性作用,引起人体的不适。

近些年来,随着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1,2]。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的治疗引起医学专家的关注,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血液透析是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为了提高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的疗效,及时有效地治愈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减少患者的痛苦。

2010年2月~2011年4月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60例,经过血液透析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2月~2011年4月收治进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均符合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0~56岁,平均374岁;病程5~11天,平均74天。

本组所有患者少尿时间3~7天,无尿时间超过30小时,有15例出现呼吸道症状,6例出现肺水肿症状,5例出现咯血症状,其他症状34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血液滤过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血液滤过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血液滤过护理干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血液滤过前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

方法:以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热少尿期实施血液滤过的24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血液滤过前后的常规护理及视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后,其中22例患者顺利进入多尿期直至治愈,死亡2例。

结论:临床中在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热少尿期血液滤过前后护理时,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密切关注,科学合理的制定护理计划,保证患者平安度过危险期。

关键词:出血热;血液滤过;护理干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个多器官系统损害性疾病,其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少尿期为本病极期,患者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后,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加之肾脏损害已达高峰,此期局部大量内皮素引起肾血管剧烈收缩致使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体内大量的代谢产物不能排出,极易发生高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紊乱及各种并发症,如腔道大出血、心寰、肺水肿.维发感染等。

血液滤过是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最有效的措施,但部分患者因休克或心功能低下不能耐受血液滤过,因此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病人接受血液滤过及疾病的康复极为重要。

现将我院收治的HFRS少尿期24例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常规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为30-68岁,平均51岁;试验组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为28-67岁,平均47岁。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检查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腰痛、少尿。

护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无明显差异,可参与比较。

2方法常规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视和记录,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尿量,告知患者遵照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预防性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112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预防性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112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预防性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11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11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在发病早期及早应用速尿、丹参、山莨菪碱,预防少尿期的发生,寻找和探索缩短少尿期的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发热期末期预防性给予速尿、丹参、山莨菪碱,可重复给药,直到进入多尿期。

对照组在患者出现少尿倾向时开始给药。

结果治疗组大多数患者直接越期进入多尿期,三者合用能够预防少尿期移行阶段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结论速尿扩张全身小血管和改善肾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

丹参具有解除肾血管痉挛、防止肾小管内血细胞聚集、改肾微循环的血液流变性、使尿量增加的作用。

山莨菪碱具有扩张血管、解除痉挛、改善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有效血液灌流的作用。

三者合用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复方丹参山莨菪碱速尿少尿期渗小球滤过率本文通过2005年1月—2010年1月间对部分出血热患者应用速尿、丹参、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均为我院住院的出血热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7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出血热特异性抗体阳性。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2例。

治疗组男84,女28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7岁,发热期患者94例,低血压期18例。

对照组男80例,女32例,年龄18-55岁,平均37岁,发热期96例,低血压期16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抗病毒、控制感染、平衡液体疗法、止血、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患者发热期末期静脉滴注丹参12-20ml/d,速尿40-100ml/d,山莨菪碱10-20 ml/d,连续给药直到进入多尿期。

低血压期在快速扩容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血压升至收缩压≥90mmHg时可预防性给予丹参12-20ml,速尿40-100 ml,山莨菪碱10-20 ml静脉滴注,必要时重复给药,进行利尿,直到进入多尿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陈国琴【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7【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HFR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及器械检查结果,并收集相应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在42例患者中,发热42例,皮肤黏膜出血点27例,球结膜充血水肿40例,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道症状明显者36例,白细胞增高41例,血小板减少42例,重度减少36例,尿蛋白阳性42例,血肌酐进行性增高42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增高37例,心电图异常10例,休克12例。

结论 HFRS患者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控制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and summariz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FR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who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laboratory result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and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were implemented. Results In 42 patients,42 cases with fever,27 cases with mucocutaneous bleeding,40 cases with conjunctival congestion and edema,36 cases with nausea,vomiting,abdominaldistension,diarrhea,obvious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41 cases with increased eosinophils,42 cases with thrombocytopenia,36 cases with everethrombocytopenia,42 cases with positive urine protein,42 cases with increased serum creatinine, 37 cases with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10 cases with abnormal ECG,12 cases with shock.ConclusionHFRS patients should be closely observed,intensively cared,and controlled,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总页数】2页(P179-180)【作者】陈国琴【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溧阳 21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相关文献】1.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糖代谢紊乱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J], 李靖;李莉;闫红青2.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64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J], 李若云3.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观察 [J], 李兴海4.护理干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价值分析 [J], 李亚楠5.优质护理干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 陈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体会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体会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体会发表时间:2011-09-07T15:33:30.68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代一[导读] 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措施,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水平。

【摘要】目的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措施,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过程。

结果 152例患者经过治疗,151例痊愈出院,治愈率99.34%;1例死亡,死亡率0.66%。

结论早期防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良好。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防治【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44-01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笔者回顾1983年以来收治的15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对其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83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152例,其中男123例,女29例,年龄19-68岁,平均40.3岁。

1.2 方法对15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2.1 临床表现患者入院时所处临床分期见表1。

152例患者均有急性发热经过,发热期3-7天,体温最高达42℃,各期入院患者软腭均有出血点。

发热期入院患者49例,颜面、颈、胸部潮红及眼结膜、咽部充血与酒醉貌33例,头痛、眼眶痛、腰痛、全身酸痛43例,腋下、胸背部条索状出血点、斑17例。

低血压休克期入院患者67例,其中2例患者入院时血压为0/0mmHg。

少尿期入院患者7例,均有恶心呕吐、明显腰痛、球结膜水肿,少尿3例,无尿4例,其中鼻衄3例,咯血2例,呕血5例,便血6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治
【摘要】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由鼠类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上以预防为主,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一旦确诊(或疑似)立即隔离,就地治疗,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严格把好三关(休克,少尿,出血)。

【关键词】汉坦病毒;灭鼠;接种疫苗;三早一就;把好三关【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62-01
1 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
出血热每年5--7月为发病小高峰,11月到次年元月为发病大高峰,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居多,2000---2011年户县地区共计发病2117例,0--15岁165例,占发病人数的8.24%,16--60岁1657例,占发病总人数的82.73%,60岁以上295例,占发病总人数的14.73%。

传染源主要是老鼠(本地多为黑线姬鼠),人类通过与老鼠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而感染。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

潜伏期5--46天,一般1--2周,急起发热,全身酸软,主要体征体现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颈、胸部充血潮红,呈醉酒貌),充血和出血(眼结膜和口腔充血、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

2 诊断依据
2.1 有流行病史或去过疫区。

2.2 有明显临床表现,主要是急起发热(稽留热为主)高烧不退,有三痛,三红体征。

2.3 出现五期:发热,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2.4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4--6天出现异性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2--3天出现尿蛋白阳性,肾功能异常。

2.5 特异性检查:igm1:20阳性,于发病第二天出现,igg一周后升高四倍。

3 预防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灭鼠,防鼠等综合措施。

3.1 人群预防
3.1.1 领导重视,将出血热防治工作作为维护部队稳定的大事来抓。

3.1.2 病发季节要建立监督员,联络员,建立首诊医生接诊责任制,认真填写发热病情登记表,对发热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疫情。

3.1.3 灭鼠防鼠,主要投放老鼠药。

3.1.4 疫苗接种:尽早全针次接种出血热疫苗,规范接种程序是接种第一针后14天接种第二针,半年至一年强化接种第三针。

3.2 个人预防
3.2.1整治环境卫生,投放毒饵,堵塞鼠洞,防治野鼠进家。

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不吃生冷特别是被鼠类污染过
的食物、水和饮料等。

3.2.2 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点酒消毒处理。

在处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手套。

3.2.3 尽量不要前往疫区,不要接触可疑的感染动物和感染者,离开疫区者在21天内一旦出现发热,颜面发红或出血要立即就诊。

并务必告诉医生近期疫区逗留史。

3.2.4 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实施相应的检疫措施,对有明确暴露史的旅游者应按接触者对待,实施21天的医学观察,进行留言处理,每日检测体温,有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中心,并在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

3.2.5 对可以污染场所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喷洒消毒,室内空气消毒可以用紫外线照射1--2小时/ 天。

3.2.6.凡是接触感染动物和感染者的医务人员及疫区工作人员
必须穿戴全套防护服进行操作,对所有的感染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及尸体等进行严格彻底的终末消毒。

4 治疗原则:严格卧床休息,就地隔离治疗。

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中期以对症治疗控制并发症为主。

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治疗中要注意防治休克,肾衰,出血。

4.1 发热期:体温39度以上,多为弛张热,持续不退持续3--6天。

早期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克,6--8小时滴完,可重复使用,用以降低体温,控制感染,增加毛细血管紧张
性,降低脆性,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促进血小板生成,减轻出血,并可补偿集体应急能力的不足,改善微循环,预防dic。

但是用量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否则会加重出血。

降低机体抗病能力。

避免使用解热镇痛药及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安痛定,庆大霉素,硫酸小诺霉素,氧氟沙星等。

物理降温可以用冰袋,不可用酒精擦浴,以防止破坏毛细血管加重出血。

4.2 低血压休克期:扩容,纠酸,改善微循环,补充足量的液体和电解质,补液应以等渗液和盐液为主,常用平衡盐和葡萄糖盐水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3 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少于50毫升,视为无尿。

严格控制液体量和输液速度,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应用速尿,20%甘露醇等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及放血疗法,透析疗法等疏通微循环,保护肾脏,改善肾血流量,促进利尿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4.4 多尿期:24小时尿量超过4000毫升,尿比重低,容易感染,及时补充电解质,适当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

4.5 恢复期:1--3个月,补充营养,适当运动,加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总之,本病以预防为主,消灭老鼠,改善环境,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卫生防病宣传,增强大家防病意识,降低发病率。

治疗中抓好三早一就,把好三关,对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