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和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标背景下:核心素养下做好教学设计的几个建议
新课标背景下:核心素养下做好教学设计的几个建议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教学设计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教学设计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教学设计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是必要的。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
但是,教学设计要适度,要留有空间。
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和干预。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既需要教学设计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
所谓教学设计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静与视界的敞亮。
2二、教学设计要求(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所谓目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的质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要准确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16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6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篇1通过为期五天(20__年9月21日—9月25日)的短期培训转瞬即逝。
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更被班级学员们的参加培训的热情所感染,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要说:“乐中学,学中乐。
”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感悟颇多,兼而也有太多的困惑!(一)以学论教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情感状态作为焦点,以学的方法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通过学生的学来讨论教师的教。
以学论教要求把课堂教学中心放在学生上,重心放在学习状态上,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堂中的种种生成。
然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可否认,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研读文本,语文教学停留于把别人的东西(即参考书上的东西)毫无保留的传达给了学生,学生在没有读懂甚至没有读通的情况下被教师生拉活扯雾头雾脑进入了文本,又何来感悟,何来的思维呢?结果,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深究教材,挖掘教材,尽量做到用教材去教,把自己深究的结果与学生共勉,让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武陵春》这首词的教学中,授课教师非常注重对文本的诵读,情感的煽动,让学生由读悟情,由情入境,深刻体会了诗歌情感,进而将这首词改写成散文诗。
(二)平等对话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只有研究学情,设计相宜的教学环节,先内容,后方法;为内容,定方法,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这也就体现了每篇课文设计主问题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早已设计好了整堂课、整篇课文的问题,甚至连标准答案都设定好了。
教师没有创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被残忍地设定了,界定了,学生的答案必须与教师预设的基本相吻合。
集体备课总结与反思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心得
集体备课总结与反思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心得引言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育教学工作亟待进行改革和创新。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研讨方式,在推动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集体备课的总结与反思进行探讨,以及在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方面的心得体会。
1.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是指教师在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时,通过集体研讨、讨论与交流,共同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过程。
在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集体备课具有以下重要性:1.1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思路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
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通过集体备课的研讨与交流,可以得到多样化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多样性。
1.2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集体备课的讨论与研究中,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得到其他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1.3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集体备课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共同研究、共同探讨的平台,在教材解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集体备课的研讨与反思,教师们可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集体备课总结与反思2.1 集体备课的有效组织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组织和规划,确保会议的效果和成果。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议程,明确了每个环节的目标和安排。
同时,我们设立了主讲人和记录员,主讲人负责主持会议并引导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会议的讨论内容和决策结果。
这种有效的组织方式确保了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
2.2 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通过集体的智慧和经验的分享,我们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更好地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我们也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尝试,开发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与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与设计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指导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与设计。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具体到小学语文教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素养、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
二、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2.1 情境创设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富有情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2.2 互动交流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2.3 启发思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4 文化传承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5 个性化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三、教学设计策略3.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有效性。
3.2 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注重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和创新五个方面的平衡发展。
3.3 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互动交流、启发思考等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4 优化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四、总结与展望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与设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研究,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本文档旨在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请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022新课标解读及思考: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
2022新课标解读及思考: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版课改方案”)的颁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很多新的观念和政策主张。
仔细研读“新版课改方案”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全面体现核心素养导向”或“追求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鉴于学生学习机制对于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组织的重要影响,只有基于核心素养的特性及其学习机制的理解,才能深度把握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
一、核心素养的特性及其学习机制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及其学习机制,是理解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改革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及其重要意义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还应回到其首创者原初的理解。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最初是由经合组织(OECD)在DeSeCo 项目中提出的。
DeSeCo项目关注核心素养的出发点是:为适应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及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挑战,教育应突出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个人生活成功和社会健全发展。
DeSeCo项目在界定核心素养的含义时,特别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核心素养是指能够应对复杂情境中工作的要求并成功开展工作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即偏于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成功行动的角度界定素养概念和确定素养类型。
第二,核心素养是比知识、技能更宽泛的概念,它是成功行动或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要素如知识、技能、态度等的集合体。
据此,我们认为,“核心素养”概念从其最初提出的背景及其界定来看,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成功应对当今复杂情境中的某项工作或行动所需要的“胜任力”(competency),它是由成功完成该种工作或行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各种素质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素质结构或整体性的素质面貌(记为C素养)。
新课标理念下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新课标理念下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课标理念下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导言•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文针对新课标理念下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辨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辩证思维。
–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提升思维深度。
2.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鼓励不同的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
3.合作与沟通能力发展–设计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团队沟通,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分享和展示个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实践操作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针对批判性思维培养–导入: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该问题,并列举不同的观点和理由。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解释原因。
2.针对创造性思维培养–提出情境: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场景或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头脑风暴:让学生集思广益,积极提出不同的创意和解决办法。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培训内容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负责。
教学应该超越事实,以概念为本;提高学业标准更多的是要求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实性内容;教学内容应该围绕各学科的重要概念进行选择,具体事实应该作为工具来帮助学生发展深层理解,即教学中心应该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以便教授和评价更深层次的理解力;学习重心也应该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重要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
2、培训收获研修收获让我不断成长,完善自我。
参加本次国培研修学习,我不敢说硕果累累,但至少改变巨大。
我在国培中学习,在研修中收获,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完善自我。
不断改变我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我亲身感受到:这次国培学习,简直就是一次快乐的学习之旅。
它留给我的是深深的回忆,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真的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和愉悦!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差距。
今后,我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尝试,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朝着远大的理想,一路高歌,拼搏奋进。
3、培训反思本次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各位专家从自己切身的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学领域的独特见解。
让我更清晰地意识到教师该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主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理解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并了解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教学内容:1.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和要求;2.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3.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兴趣,并进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要提高的方面。
2.展示(15分钟):–介绍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并对比以前的教育要求;–分组讨论,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3.讲解(20分钟):–分别就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进行讲解,举例说明每个素养的特点和培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对核心素养的思考和兴趣。
4.实践(25分钟):–设计一系列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模拟演练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培养核心素养。
5.总结(10分钟):–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个人总结,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通过导入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个人参与度;•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思考和讨论,评价他们对核心素养的掌握程度;•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点评,评价教学效果,并查漏补缺。
拓展与巩固:•在下一堂课中,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写作、辩论、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实际操作和展示;•通过课后作业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核心素养,并分享心得体会。
参考资源:•新课标教材相关章节;•新课标核心素养相关教育研究及教学实践案例。
新课标教学实践思考(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新课标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
2.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新课标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
2.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载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探究。
3.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竞争等能力。
三、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体质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
1.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
教师应注重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给予反馈。
2. 成果性评价。
成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如考试成绩、作品展示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 新课标 核心素养 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核心素养反思摘要:1.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背景2.核心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3.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反思与建议: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5.结语: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与发展正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在道德、法治、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和心理素养等方面。
这些素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道德素养强调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法治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心理素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
这些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地位并不十分理想。
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此外,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使得学生难以真正内化于心。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1.提高认识: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切实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
2.优化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价值,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4.注重师资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5.创设良好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的环境,让他们在健康的社会氛围中茁壮成长。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指导下,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育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同学学习和把握文化科学学问和技能,促进同学素养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我整理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概念的区分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同学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进展属性的品质与力量。
同学进展核心素养是针对同学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的一般进展,包括重要的和关键的品行和力量。
二、之间的联系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框架下,依据详细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别功能确定的。
1.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同学整体的全面的进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
学科核心素养的总和不等于同学进展核心素养。
一方面学科教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并非全部由学科课程与教学完成。
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中可能存在对于学科本身是重要的和关键的,而在同学的整体进展看并非关键的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中的几何直观,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属于关键力量,可以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对于同学的一般进展未必是关键力量。
2.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既要由学科本身的特别性打算,同时也要受制于同学全面进展的总目标。
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同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同时担当着学科目标的实现和同学一般进展目标的实现。
3.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但无法完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
每一个学科都有培育同学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同学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需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
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与学科亲密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是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反思)(一)“活动型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好模式。
打造“活动型课堂”,要求学校变革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以往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要求一线政治教师成为“活动型课程”的科学设计者、正确引导者、智慧组织者、坚定实施者。
这是一个挑战。
落实新课标(或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或实施案例
落实新课标(或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或实施案例教学设计:科学实验——拓展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2.学生能够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3.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推理。
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教师先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个问题或现象,例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汽油会燃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可能的原因,并预测一种实验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引出本次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2.实验设计阶段:-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个想验证的想法,并设计实验步骤。
-学生与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共同验证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学生修改实验设计,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
3.实验实施阶段:-学生依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负责实验操作,教师负责辅助指导和安全保障。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
4.实验结果分析阶段:-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图表化,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5.总结阶段:-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本次实验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回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实验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和体会,与其他组进行分享。
案例分析: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有关物体的观察和表达的知识点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帮助学生锻炼观察能力。
教师事先准备了几种不同的物体,如果汁盒、橡皮球、铅笔等,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首先观察每个物体的外观、颜色、形状,并记录在观察表格中。
随后,学生通过触摸、闻味等方式对每个物体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并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新课标教研活动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新课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为教师们做了一场关于新课标精神实质的讲座。
讲座中,专家详细解读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使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教学观摩活动期间,教师们观摩了多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这些示范课充分展示了新课标下教师的教学风采,使教师们对如何实施新课标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3. 分组研讨教师们根据学科分组,针对新课标下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4. 教学设计比赛为了检验教师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一场教学设计比赛。
教师们根据指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案。
比赛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展示出了较高的教学设计水平。
三、活动反思1. 教师对新课标认识不足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够全面。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
2.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在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后,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将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考试和成绩。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将引导教师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课标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课标与核心素养的融合简介本文档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如何融合新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培养。
通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1. 新课标要求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包括学科素养、学习素养、生活素养等。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融合策略为了实现新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的融合,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教学策略:3.1 综合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综合考虑新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2 多元评价方式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文学欣赏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 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语言运用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4 教材选择与设计在教材选择和设计上,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的教材,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结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新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的融合。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科中全面发展,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课标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课标与核心素养的融合简介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如何将新课标与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合,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新课标的特点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倡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来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1. 任务型教学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如让学生根据所学课文写一篇小故事、参观当地文化景点并写一篇游记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研究语文知识。
2. 合作研究新课标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小组合作阅读、小组讨论等,让学生通过合作研究来提高语文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有意义的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外,小学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素养、阅读素养、写作素养、思维素养等。
1. 语言素养语言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听说读写训练、课文朗读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2. 阅读素养阅读素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如朗读、默读、速读、理解与分析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
3. 写作素养写作素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指导、写作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思维导图、问题解决和创意思维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结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将新课标与核心素养融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摘要:1.新课标理念概述2.教学设计案例介绍3.教学反思与总结正文:在新教育时代,教师们越来越注重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本文将通过一个教学设计案例,具体阐述新课标理念在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并对其进行教学反思。
一、新课标理念概述新课标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这一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挑战性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案例介绍本案例为一门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为学科基本概念,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学习等方式。
1.导入环节: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为后续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独立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学习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4.教师讲解环节: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6.总结反思环节: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
3.合作学习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分享、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5.总结反思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4篇)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4篇)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篇1字字入心研课标,沈思笃行提素养。
20__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于今年4月份新鲜出炉,学校在第一时间为全体教师购买了新课标,暑假通过认真研读《20__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使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了解和钻研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全面、准确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浅谈自己学习收获。
一、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
课标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课标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在板书给学生时,做到一笔一画,特别是低年级写字时,每一个字要分析字形、结构、占格,在每次教学时,要尽量留10分钟进行识字写字,只有保证充足的识字写字时间,抓好课上有效的时间,认好字、练好字、学好字。
二、阅读教学重在平时。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侨情做作的腔调。
在教学一二年级时,学生们爱唱读,把音拖得长长的,我想,根据课标的教学目标,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多的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而不是学生拖腔怪调的吼声。
课标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
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
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
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
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
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反思)
(一)“活动型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好模式。
打造“活动型课堂”,要求学校变革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以往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要求一线政治教师成为“活动型课程”的科学设计者、正确引导者、智慧组织者、坚定实施者。
这是一个挑战。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议题相关的实践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感悟、发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选取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选择的活动内容既可以是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食品安全、道路安全、居民搬迁、环境治理等话题,又可以是学生身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在校园穿校服、校园建设及学生关心的其他学校管理制度等。
(四)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全程要周密考虑。
对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能够有效应对、机智灵活,从而增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效果。
那么,政治学科活动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我认为,学科活动一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三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四要体现教育性,精心设计活动,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五)注重课内外活动的一体化、系列化,使课内课外活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今天,课程专家共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课堂上闭门造车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行在“做中学”。
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学生社会活动将首次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课程,课时上占三分之一,这是一个亮点。
(六)形式可以更多样更丰富。
围绕议题的课内活动可以采取表演小品、观看微电影、分析微课、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
可以有观看电影、组织社会调查、访谈、法庭见习等形式。
只有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热情,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素养。
(七)健全学生政治参与机制。
由于条件受限,学生不能经常走出校门实实在在地体验参与政治生活的魅力,难以一以贯之,因此会觉得这只是一种虚拟的、可以不负责任的活动,往往出现学生不重视、不严肃对待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