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内容整理

合集下载

医师资格考试诊断学内容

医师资格考试诊断学内容

医师资格考试诊断学内容一、诊断学在医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性诊断学就像是医生的“寻宝图”,在医师资格考试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呢。

它是基础中的基础,要是这部分没学好,就像盖房子没打好地基,后面的医学知识大厦可就摇摇欲坠啦。

通过诊断学的学习和考核,能够检验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判断和分析能力,这可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呀。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板块1. 症状学发热可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症状。

它的病因多种多样,像感染性的细菌、病毒入侵,非感染性的自身免疫问题等都可能引起发热。

当我们在考试中遇到关于发热的题目时,就得从热型(稽留热、弛张热等)、伴随症状(比如有没有咳嗽、咳痰,关节痛不痛等)去分析可能的病因。

疼痛也是个关键的症状。

头痛可能是颅内病变,也可能是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的表现;胸痛呢,得区分是心源性的(像心绞痛、心肌梗死)还是肺源性的(比如肺炎、胸膜炎等)。

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性质(刺痛、钝痛、隐痛等)、发作规律等有清楚的了解。

2. 体格检查视诊就像是我们用眼睛去做初步的侦察。

看病人的面色、体型、步态等。

比如贫血的病人面色苍白,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可能会有突眼、消瘦、多汗等表现,这些通过视诊就能发现一些线索。

触诊就更直接啦。

像在腹部触诊的时候,我们可以摸到肝脏、脾脏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等。

正常的肝脏质地柔软,边缘锐利,如果摸到肝脏肿大、质地变硬,那就可能有肝炎、肝硬化等问题了。

叩诊和听诊也都很重要。

叩诊可以判断肺脏、肝脏等器官的边界,听诊能听到心脏的杂音、肺部的啰音等,这些都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是最常见的啦。

血常规里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值变化都有不同的意义。

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感染,红细胞减少可能是贫血,血小板减少可能会有出血倾向等。

生化检查也不能小看。

肝功能检查里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升高,可能是肝脏受损;肾功能检查里的肌酐、尿素氮异常,那肾脏可能就有问题了。

诊断学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诊断学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诊断学基础知识要点整理1. 诊断学的定义与目的- 诊断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确定疾病的性质、阶段和发展趋势,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2. 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诊断应基于客观的证据和科学依据,而非主观臆断或猜测。

客观性:诊断应基于客观的证据和科学依据,而非主观臆断或猜测。

- 准确性:诊断应尽量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避免误诊和漏诊。

准确性:诊断应尽量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避免误诊和漏诊。

- 全面性: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全面性: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 系统性:诊断应符合一定的诊断流程和方法,遵循科学的诊断程序。

系统性:诊断应符合一定的诊断流程和方法,遵循科学的诊断程序。

- 规范性:诊断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诊断标准和规范。

规范性:诊断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诊断标准和规范。

3. 诊断学的基本步骤-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客观体征。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客观体征。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用于获得客观的实验室数据。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用于获得客观的实验室数据。

- 辅助检查:如组织活检、内窥镜检查、生理功能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疾病特征。

辅助检查:如组织活检、内窥镜检查、生理功能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疾病特征。

- 诊断推理: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疾病推理和鉴别诊断。

诊断推理: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疾病推理和鉴别诊断。

- 诊断确认:综合分析诊断依据,确立最终的诊断结果。

诊断确认:综合分析诊断依据,确立最终的诊断结果。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8℃,中等度热~39℃,高热~41℃,超高热41℃以上。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12.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一、诊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 诊断学的概念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的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疾病的性质、原因、发展情况和预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2. 诊断学的基本原理(1)综合性原理:诊断学是对疾病的诊断不是单一的检查结果决定,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需要全面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信息。

(2)客观性原则:诊断过程要客观、科学,不受主观情感和经验的影响,要根据确凿的事实和科学的依据来作出诊断。

(3)可靠性原则:诊断结果要可靠、准确,不能含糊不清,对患者的病情判断要有一定的把握。

(4)预防性原则:诊断应该有预见性,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诊断学的方法和技巧1. 病史采集(1)病史采集的目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的病程、症状的变化和有无诱因等,为后续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提供线索。

(2)病史采集的方法:有问诊、查阅病历、询问家属和通过患者自述等方式。

(3)病史采集的重点: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生活史、治疗史等。

2. 体格检查(1)体格检查的目的:了解患者的体征和病理性状,为诊断提供依据。

(2)体格检查的方法:包括望、闻、切、诊四个方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专用检查器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

(3)体格检查的重点:包括一般状况、营养情况、皮肤黏膜、淋巴结、头面颈部、胸部、心脏、肝脾、腹部、生殖泌尿系统、脊柱四肢等。

3. 实验室检查(1)实验室检查的目的: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体液等,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为诊断提供依据。

(2)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风湿因子等。

(3)特殊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

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

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一、诊断学的定义诊断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过程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确定疾病的存在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1. 个体化:诊断应针对每个患者的独特情况,充分考虑其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

2. 综合性:通过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全面诊断。

3. 确定性:诊断应尽可能准确,排除其他可能性,并给出确切的疾病名称。

4. 可靠性:准确、可重复性是诊断的基本要求,以确保不同医生在相同情况下得出相似的诊断结果。

三、常用的诊断方法1. 病史采集: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个人和家族史等,对于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摸、听诊、叩诊等手段,检查患者的身体外部和内部情况,帮助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组织和体液等样本的检查,通过对生物体的化学、免疫、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获得疾病的相关信息。

4.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情况。

5. 生物组织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帮助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分级。

四、常见的诊断误区1. 诊断偏见: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认识和经验偏向,可能影响到正确诊断。

2. 临床表现相似: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诊,需要更多的检查和鉴别。

3. 实验室检查误差: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如操作技术不当、设备故障等,需要谨慎解读。

4. 影像学检查解读:医生在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疾病的特点和变异,避免误诊。

五、诊断学的发展趋势1. 个体化诊断: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个体化诊断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预测。

诊断学知识点概括总结高一

诊断学知识点概括总结高一

诊断学知识点概括总结高一诊断学知识点概括总结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分析症状和体征,结合检查和实验室结果,以确定和确认疾病的存在和性质。

本文将对高一学生应该了解的诊断学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

1. 诊断的基本原则在进行临床诊断时,我们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全面收集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相关因素。

其次是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以获取病理征象和体征。

最后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做出准确的诊断。

2.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诊断的基础,需要考察病人的主诉、现病史和既往史。

主诉是指病人的自述症状,应当详细询问症状的发生时间、特点、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

现病史是指病人当前的病情,包括发病原因、症状的发展过程,以及治疗情况等。

既往史是指病人以往的疾病和手术史、过敏史、家族病史等,这些信息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对病人的身体各部分进行仔细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等手段来获取有关病情和体征的信息。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面色、发育状况等一般表现,触诊和叩诊脏器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特殊检查,以及使用听诊器检查心脏、肺部等器官的音响变化。

4.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病人的组织、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化学、生理学或形态学分析,以获取有关病情的详细信息。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有关病因、病理生理过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5.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放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技术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信息。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有关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有助于诊断疾病的类型和分期。

6.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给出疾病名称和性质的过程。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诊断学至关重要。

在学习诊断学的过程中,一些基础知识必须掌握。

以下是这些基础知识的重点,按类划分。

一、生理学基础知识1.血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准确诊断需要合理的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应掌握合适的采血部位、采血量、采血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血液样本的处理方法。

2.影响临床检验的因素。

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如饮食、体育锻炼、服药及时间等。

应掌握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能够进行准确测定。

二、病理学基础知识3.病因与病理生理学。

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原因,病理生理学是研究器官组织失去正常生理功能的病理学过程。

准确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学理解对于明确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4.细胞与组织病理学。

肿瘤学、炎症学等都属于细胞与组织病理学范畴。

掌握细胞与组织病理学知识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的效果。

三、药学基础知识5.基本药理学知识。

掌握药物的毒性、药代动力学、药理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基本药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判断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效果。

6.临床药物学知识。

包括药物的分类、使用禁忌以及化疗、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熟练掌握临床药物学知识对于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四、实验室检测基础知识7.实验室检测方法。

临床医学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血细胞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等。

了解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能够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及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8.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

正确应用实验室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应掌握这些知识,确保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基础知识是诊断学学习中的重点。

只有深刻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医生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诊断学重点第一章问诊一、问诊的内容1.一般项目2.主诉: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最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的时间。

如“反复上腹隐痛5年,大便色黑一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年。

”3.现病史: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需详细询问及记录。

(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2)主要症状特点:包括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或加重的因素等。

(3)伴随症状。

(4)病情发展与演变。

(5)诊治经过。

(6)一般情况。

4.既往史:患者既往的健康情况及患过的疾病、外伤手术、预防接种、对药物及食物的过敏史等。

询问有无传染病及地方病史。

5.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神经精神系统、肌肉骨骼系统。

6.个人史: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及性病史。

第二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1.病因:(1)感染性发热: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及斑疹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持续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但均高于正常体温。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如此反复交替。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3.伴随症状:伴口唇单纯疱疹: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间日疟等。

第二节咳嗽与咳痰1.咳嗽特点:金属声调咳嗽可因纵隔肿瘤或支气管癌等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症状学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单元缺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重点总结

诊断学重点总结

诊断学重点总结
1. 诊断学的定义与目的
- 诊断学是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它通过分析和判断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确定疾病的种类或性质。

- 诊断学的目的是尽快、准确地确定疾病的诊断结果,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诊断学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 主要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 诊断学的步骤一般包括:获取病史、进行体格检查、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分析数据、做出诊断。

3. 诊断学的重要原则
- 客观性原则:诊断应基于客观的证据和科学的判断,而不是主观臆断。

- 准确性原则:诊断应尽可能准确,少有误诊和漏诊。

- 综合性原则: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各种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4. 诊断学的难点与挑战
- 诊断学的难点在于病人可能存在多种疾病、疾病的表现形式
变化多样、一些症状和体征可能相互重叠等。

- 诊断学的挑战在于新的病种和疾病难以准确诊断、医学知识
的更新迭代速度较快等。

5. 诊断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 随着科技的发展,诊断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化诊断和精准医疗。

-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诊断学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 多学科合作和资源共享将提升诊断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单元缺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知识总结

诊断学知识总结

诊断学知识总结一、概述诊断学(Diagnosis)是指通过临床资料收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手段,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判断,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分类。

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诊断学是医生正确判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在诊断学中,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医生必备的。

本文将对诊断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

二、临床资料收集临床资料收集是诊断学的基础步骤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询问和观察,医生可以获取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的诊断提供线索。

1.病史询问:医生应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疾病的原因、病程和预后非常重要。

2.体格检查: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情况、意识、视力、皮肤、口腔、胸部、心脏、腹部、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发现一些体征,并据此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3.辅助检查:在临床诊断中,辅助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X线、CT等检查,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三、常见疾病的诊断通过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1.高血压(Hypertension):根据血压测量值、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心电图、尿常规、血常规等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对高血压进行诊断。

2.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根据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检查结果,可以确定冠心病的诊断。

3.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通过血糖监测、病史询问和家族史调查,可以对糖尿病进行诊断。

4.肺炎(Pneumonia):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温、胸部X线等检查结果,可以确定肺炎的诊断。

四、诊断思维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诊断思维。

以下是一些诊断思维的要点:1.收集全面的临床资料:医生应该全面地收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和辅助检查结果,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诊断学全套重点总结【分章节】

诊断学全套重点总结【分章节】

诊断学全套重点总结【分章节】第一章:诊断学简介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诊断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通过各种临床检查和诊断手段来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临床检查在这一章节中,详细介绍了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血液、尿液和组织等样本来检测患者体内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则是运用各种影像学技术来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内部结构。

第三章:病史采集与分析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如何采集和分析患者的病史信息。

合理、全面地采集患者的病史对于正确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通过询问患者和了解其病史,可以获取到诊断所需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判断。

第四章: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指通过各种特殊的检查方法来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以辅助诊断。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检查、放射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患者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第五章:诊断学原理与技巧本章节主要介绍了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一些诊断技巧。

诊断学基于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结合各种检查手段和病史信息来进行诊断。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诊断学的原理和一些常用的诊断技巧,帮助医生提高准确诊断的能力。

第六章:错误诊断与防范诊断中存在错误的可能性,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常见的错误诊断类型和防范措施。

通过了解这些错误类型和防范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错误诊断的发生。

结语通过本文档的学习,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诊断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掌握好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生的临床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整理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整理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整理一、症状学发热发热病因:感染性、非感染性(6条)发热分度:以口腔温度(36.2~37.30C)为准,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题型:最多选择题,可单选和多选;其次名词解释,针对热型;XXX答题咯血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咯血量的划分(选择)病因: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其他。

易遗漏心血管疾病※咯血与呕血的鉴别题型:选择题或简答题,简答题主要针对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发绀发生机制:还原血红蛋白量的绝对增加,毛细血管内的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50g/L(5g/dl)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鉴别:中心性(肺性、心性)、周围性(体循环淤血、心排出量减少、局部血流障哎)病因、特点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紫绀、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简答题: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鉴别。

呼吸困难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和意义。

心源性:(左心衰)特性两者鉴别:病因、临床表现、抗心衰治疗的效果其他:了解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题型:名词解释多见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危坐呼吸等。

水肿发生机制:即产生水肿的主要因素:钠水潴留毛细血管滤过压↑通透性↑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回流受阻※病因与临床表现:重点是全身性水肿(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心源性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表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应用题。

呕血与便血定义:(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肝胆)病因:不同病变部位呕血与黑便的特点(上消化道/小肠出血→柏油样便乙状结肠以下→鲜红色黏附粪便表面不与之混合)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机制)便血颜色与部位特殊病变(如菌痢、阿米巴痢疾)的便血特点呕血黑便最常见病因:消化性溃疡题型:选择题多见(出血定位问题),可能出现简答题黄疸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发生机理、病因及临床表现:发生机理记住分类(4类,常见少了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重点记住3种黄疸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诊断学重点内容_完美版

诊断学重点内容_完美版

诊断学知识点(完美版)绪论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3、诊断学容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热的定义,3、咯血定义,4、咯血与呕血区别5、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7、心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8、胸痛的病因,9、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原因,10、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13、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第二篇问诊1、问诊的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3、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怒的定义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7、桶状胸8、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义,9、深大呼吸,潮式及间停呼吸10、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2、三种呼吸音的区别1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别15、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的综合体征。

17、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18 、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19、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20、心脏听诊容,听诊部位,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ECG表现。

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24钟摆律,胎心律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PDA,RBBB,ASD—“固定”)26、左心室舒期奔马律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27、OS及心包叩击音的意义28、心杂音分析容,29、器质性与功能性杂音的区别30、Austin Flint 及Graham Steell的定义,31 连续性杂音的意义32、异常脉搏,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高血压,低血压33、左、右心衰时的症状和体征,心功能级别(心功能不全度数)的判定原理及标准34、二狭,二闭,主闭(周围血管体征),主狭的综合体征35、腹部膨隆的意义,36、腹壁静脉方向(上,下腔梗阻,门脉高压,正常)36、腹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意义(板状腹,揉面感,压痛点,反跳痛,麦氏点,胆囊点)37、腹部包块的检查容,38、液波震颤的意义39、肝、脾触诊的方法,正常大小,40、莫菲氏征及胆总管渐进阻塞征41、泌尿系有炎症时的压痛点,42、肝上界位置、脾界,及浊音宽度43、移动性浊音及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44、振水音的意义,45、肝硬化肝功能失低偿期,门脉高压的全身综合体征46、胃肠穿孔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的综合体征47、区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偏瘫和交叉瘫的概念。

诊断学重点知识总结

诊断学重点知识总结

诊断学重点知识总结诊断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医生的临床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涵盖了疾病的识别、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诊断学的重点知识,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学科的核心概念。

1. 病史采集:病史是诊断的基础,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和个人史等内容。

医生应当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描述、症状发生的顺序和时间、伴随症状以及可能的诱因等,以获取足够的信息进行初步判断。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等手段,对患者进行身体各系统的综合检查。

常用检查方法包括一般外观观察、神经系统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和腹部检查等。

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外貌、检查相关器官或系统的异常表现,以发现潜在的异常。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的体液样本进行化学、免疫、微生物学等分析,以确定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病理情况。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和传染病标志物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以获得更确切的诊断结果。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放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技术观察和记录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辅助诊断。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检查等。

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获取更详细的病理信息。

5. 诊断推理:诊断推理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以确定患者的疾病种类和诊断结果。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类信息,利用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和判断,从而得出可能的诊断。

6.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是指通过比较各种可能的诊断结果,排除一些可能性,最终确定最可能的诊断结果。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定最有可能的疾病诊断。

7. 诊断错误和纠正:诊断错误是在进行诊断推理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能导致错误的治疗和不良的预后。

诊断学总结

诊断学总结

诊断学的内容:1 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2 症状和体征(symptom and sign)3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4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5 辅助检查问诊的内容1、一般项目(general date)2、主诉(chief complaints)3、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4、既往史(past history)5、系统回顾(review systems)6、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7、婚姻史(marrital history)8、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生育史(childbearing history)9、家族史(family history系统回顾1.头颅五官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痛、牙龈出血、咽喉痛、声音嘶哑。

2.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3.心血管系统心悸、活动后气紧、心前区疼痛、端坐呼吸、血压增高、晕厥、下肢水肿。

4.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吞咽困难、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便秘、黄疸。

5.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夜尿增多、颜面水肿、尿道或阴道异常分泌物。

6.内分泌系统与代谢多饮、多尿、多食、怕热、多汗、怕冷、乏力、显著肥胖或消瘦、色素沉着、闭经。

7.造血系统皮肤苍白、头昏眼花、乏力、皮肤出血点、瘀斑、淋巴结肿大、脾肝肿大。

8.肌肉与骨关节系统疼痛、关节红肿、关节畸形、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无力。

9.神经系统头痛、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感觉异常、瘫痪、惊厥。

10.精神状态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情绪异常月经史和生育史月经初潮的年龄、月经周期和月经天数,经血的量和色,经期症状,有无痛经与白带,末次月经日期,闭经日期,绝经年龄。

行经期(天)初潮年龄末次月经时间(LMP)或绝经年龄月经周期(天)触诊方法1.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2.深部触诊法(deep palpation)(1)深部滑行触诊法(deep slipping palpation)(2)双手触诊法(bimanual palpation)(3)深压触诊法(deep press palpation) (4)冲击触诊法(ballottement)叩诊音1. 清音(resonance)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2. 浊音(dullness)是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弱,震动时间持续较短的非乐性叩诊音。

诊断学重点内容

诊断学重点内容

诊断学重点内容绪论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5)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4胸痛的病因及问诊要点:胸痛原因: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包.心肌病变等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4)其他原因,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6, 急腹症:外科范围的急性腹痛,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处理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如延误诊断或诊治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7、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①腹部疾病,如腹膜炎;腹腔脏器炎症;空腔脏器扭转或扩张;脏器扭转或破裂;腹腔或脏器包膜牵张;化学刺激;肿瘤压迫和浸润;②腹腔疾病的牵涉痛,如肺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③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时毒素刺激腹腔浆膜引起的腹痛或铅中毒引起的肠绞痛;④其他原因,如过敏性紫癜时的肠管浆膜下出血.8,腹部检查,以触诊为主.9,咳嗽或咳痰伴咯血,忤状指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咳嗽伴声音沙哑3个月,右锁骨上窝处1个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诊断为肺癌. 干性咳嗽见于急性咽炎支气管扩张时,可见:咳嗽或于夜间变动体位时加剧;咳嗽伴咯血;痰液放置分层.咳痰颜色呈铁锈色丝痰见于肺梗死.10,咯血定义: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紫癜是指皮下出血直径约3~5mm)13,、呼吸困难定义: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15、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呼吸困难活动出现或加重,体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坐位减轻.表现为: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②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时,因急性肺淤血常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多在夜间入睡后感到气闷而被憋醒,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6、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①中心性发绀:心肺疾病致SaO2降低引起.全身性的,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黏膜(包括舌及口腔黏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填空,改错,简答,分析病例(具体分值未定)重点:基本概念,大题方向,1.腹部检查,2.呼吸系统,3.循环系统,4心脏检查,病例分析心电图(不会特别难的心电图)老师上课提过的重点:名解:发热、水肿、咯血、三凹征、呕血、语音震颤、奔马律、开瓣音(P156)其他:病历书写,稽留热、弛张热、全身性水肿(心肾肝,及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呕血病因、失血性周围衰竭指标(P30)、便血临床表现、黄疸分型及临床应用、胸廓扩张度(P130)四种呼吸音特征(P137)心尖搏动(P145)5个听诊区(P151)杂音强度分级(P159)生理性与器质性收缩期杂音鉴别(P160)※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及关闭不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肠梗阻体征(P198)课件上重点及思考题:1.腹痛伴随的症状不同提示疾病不同:(P35)伴发热:多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伴里急后重:细菌性痢疾、直肠炎、直肠肿瘤伴明显消瘦: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败血症,伤寒、副伤寒、麻疹伴腹部包块: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伴重度失水:分泌性腹泻、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2.咳嗽伴随症状:(P17)3.掌握咯血与呕血的鉴别(P18)咯血呕血病因肺TB、支扩、肺炎、肺脓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肿、肺癌、心脏病出血性胃炎、胆道疾病先兆咽喉痒感、胸闷、咳嗽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出血方式咯血呕血血色鲜红、有凝块棕色.咖啡样.多无凝块血中混合物痰、泡沫食物残渣、胃液PH 碱性酸性黑便或血痰多无黑便、血痰数日多有黑便、无血痰4.发热热型与疾病诊断的相关性①、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持续高热(T>39°C~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1°C。

如:大叶性肺炎,伤寒②弛张热(败血症热):remittent fever•高热常>39°C ,最低时也高于正常•24小时内波动≥2°C。

如:败血症,重症结核③、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骤升与骤降型,波幅大似尖峰状•高热期与无热期短期内反复交替。

如:疟疾急性肾盂肾炎④、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39°C ,数天后逐渐下降正常(缓升与缓降型,似波浪状),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反复多次。

如:布氏杆菌病⑤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体温剧烈上升≥39°C ,数天后骤然下降正常(骤升与骤降型,波幅大似城墙状)高热期与无热期数天后反复规律交替。

如:霍奇金病⑥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如:结核病风湿热肺炎5.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有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有鼻翼煽动、张口耸肩、发绀、端坐呼吸,呼吸辅助肌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异常。

6.试述吸气性、呼气性和混合性呼吸困难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P22)(1)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费力、吸气三凹征干咳、吸气性哮鸣(2)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常伴干罗音,(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呼气均费力、呼吸快浅,呼吸减弱或消失,有病理性呼吸音。

7.心源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P23)由左右心衰所致,左心衰为甚(1)左心衰所致的呼吸困难:主要原因:肺淤血、肺泡弹性降低机制: a 肺淤血、气体弥散功能下降致缺氧b 肺泡弹性减退,扩张、收缩能力下降肺活量减少c 肺泡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兴奋致心肌缺血缺氧d 肺循环压力升高,刺激呼吸中枢临床表现:症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憋醒、被迫端坐、伴咳嗽、喘息、大汗、咯粉红色泡沫痰体征:呼吸急促,双肺底可闻湿鸣、双肺满布哮鸣、心率快,有奔马律。

又称心源性哮喘(2)右心衰所致的呼吸困难:体循环淤血机制:a 上腔静脉压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增快b 组织缺氧、酸性产物增加、呼吸中枢兴奋c 肝淤血、腹水、胸水,呼吸运动受限,气体交换减少致缺氧临床表现:症状: 呼吸困难相对较轻体征: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可有压痛、双下肢水肿、常见于慢性肺心病、大量心包积液8.依据其发生机制可划分为五大类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大气道狭窄和阻塞,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COPD、支气管哮喘等。

混合性呼吸困难常见于肺胸疾病、重度贫血、休克等。

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功能不全中枢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呼吸节律的改变;9.腹部触诊应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进行腹部触诊?(P177)一、腹壁紧张度(一)腹壁紧张度增加板状腹(board 1ike rigidity)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board 1ike rigidity);揉面感或柔韧感(dotagh kneading sensation)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由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揉面感或柔韧感(dotagh kneading sensation)(二)腹壁紧张度减低慢性消耗性疾病,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和重症肌无力,局部的腹肌瘫痪或缺陷二、压痛及反跳痛三、脏器触诊:肝脏、脾脏、胆囊、肾脏、膀胱、胰腺四、腹部肿块:(一)正常腹部可触到的结构,1.腹直肌肌腹及腱划2.腰椎椎体及骶骨岬3.乙状结肠粪块4.横结肠5.盲肠(二)异常肿块,1.部位2.大小3.形态 4.质地5.压痛6.搏动7.移动度五、液波震颤:1.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指叩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fluid thrill),或称波动感(fluctuation)。

2.腹水3000-4000ml以上液量六、振水音10.板状腹及腹壁揉面感有何临床意义?板状腹(board 1ike rigidity)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board 1ike rigidity);揉面感或柔韧感(dotagh kneading sensation)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由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揉面感或柔韧感(dotagh kneading sensation)11.怎样测量记录肿大的肝脏和脾脏?(P183)第Ⅰ线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脾脏轻度肿大时只作第Ⅰ线测量。

第Ⅱ线测量和第Ⅲ线测量脾脏明显肿大时,应加测第Ⅱ线和第Ⅲ线,前者系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应大于第Ⅰ线测量),后者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如脾脏高度增大向右越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未超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

12.怎样进行腹水的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有何意义?(P189)腹腔内有较多液体聚集时,因重力作用,液体多潴留在腹腔的低处,故在此处叩诊呈浊音。

叩诊机制为当腹腔积液病人取仰卧位时,液体因重力作用积聚于腹腔低处,含气的肠管漂浮其上,故叩诊腹中部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

病人取侧卧位时,液体积聚于下部,肠管上浮,下侧腹部转为浊音。

由脐部开始向左叩诊直到出现浊音,叩诊板指不动嘱咐被检查者右侧卧位,向右叩诊直至再次出现浊音,然后嘱患者左侧卧位,叩诊板指不动,再向左叩诊,(腹腔游离液体大于1000ml有意义)13.心脏浊音界的叩诊:叩诊的内容:确定心浊音界的大小和形状;心脏浊音界分为相对浊音界和绝对浊音界,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

叩诊的方法①仰卧位或坐位②指指叩诊法③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④声音由清音变浊音⑤标记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14.第一、二心音产生机理及特点。

(P152)15.第三心音与舒张早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

1)、奔马律奔马律为发生于舒张期的三音律。

常存在心率快,与原 S1、S2 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故称奔马律。

奔马律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之一,它的出现和消失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舒张早期奔马律(S3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S4奔马律);重叠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最常见,又名室性奔马律、病理性S3。

分为左室、右室奔马律,左室奔马律多见。

注意与生理性S3鉴别.听诊特点:音调低、强度弱、S 2 --S 3与S1--S2相似,左室:心尖区稍内侧,呼气明显.右室:剑突下,吸气明显。

机制: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顺应性减退,舒张时血液充盈致室壁震动。

临床意义:心肌受损:心衰、心梗、心肌炎、心肌病。

瓣膜关闭不全及高心输出量舒张晚期奔马律,发生S4出现时间,又称S4奔马律或房性奔马律.听诊特点:音调低、强度弱,接近S1(其前约0.1s),距S2较远。

心尖部稍内侧。

机制: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顺应性减退,心房为克服心室充盈阻力而加强收缩致异常心房音。

临床意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等。

16.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及正常血压界限:操作方法被检者半小时禁烟、安静休息5-10分钟坐位或仰卧位右上肢肘部于心脏同一水平,气袖松紧适宜,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充气后缓慢放气,柯氏第一相音为收缩压,第五相音为舒张压,测量2次新生儿血压: 50 — 60 / 30 — 40 mmHg;成年人血压: 90 — 120 / 60 — 80 mmHg脉压差:30 — 40 mmHg;健康人两上肢的血压可有 5 —10 mmHg 的差异,下肢血压比上肢约高 20 — 40 mmHg17.二尖瓣狭窄症状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2、咯血:①大咯血:肺静脉高压—支气管粘膜下静脉破裂出血②血性痰、痰中带血:常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③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④胶冻状暗红色痰:肺梗死3、栓塞:合并心房颤动时发生率明显增加 4、咳嗽:干咳或泡沫样痰,支气管粘膜瘀血、支气管炎5、声嘶、吞咽困难体征视诊:二尖瓣面容,心前区隆起(儿童期患病),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及剑突下搏动触诊: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胸骨左下缘或剑突下收缩期抬举样搏动叩诊:轻度,心浊音界无异常中度以上,胸骨左缘2、3肋间浊音界向左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17.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症状1、急性轻度:轻微劳力性呼吸困难重度: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2、慢性:症状出现较晚,疲乏无力、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静息呼吸困难体征: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搏动强,发生心力衰竭后减弱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区抬举样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18.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方向由负指向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