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有一首诗

合集下载

朱熹《劝学诗》赏析

朱熹《劝学诗》赏析

朱熹《劝学诗》赏析朱熹《劝学诗》赏析《劝学诗》是朱熹是的一首逸诗。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朱熹《劝学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劝学诗朱熹原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1、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源于《南史·谢方明传》,谢方明之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话。

”尝于永嘉西堂四诗,竞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

常云:“此语神功,非吾语也。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2、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赏析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

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

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作者介绍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生平淳熙二年(1175年),与陆九渊为首的另一学派在信州(今上饶)鹅湖寺相聚,就两学派之间的哲学分歧展开辩论。

朱熹写的关于读书的诗

朱熹写的关于读书的诗

朱熹写的关于读书的诗
1、《观书有感(其一)》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2、《劝学诗》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3、《读书要三到》南宋: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朱熹的古诗10首

朱熹的古诗10首

朱熹古诗十首1.《春日》1.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解释“胜日寻芳泗水滨” 中,“胜日” 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 是寻觅美好的景色,“泗水滨” 点明地点。

诗人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到泗水之滨游赏。

“无边光景一时新”,描述了看到的广阔无边的风光景物都焕然一新,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这是诗人初赏春景的印象。

“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 表示轻易、随便,“识得” 即认识到、感受到,诗人说很容易就感受到了春风的面貌。

“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这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从这多彩的景色中能充分认识春天,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丰富多彩。

2.《观书有感・其一》1.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解释“半亩方塘一鉴开”,将半亩大的方形池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形象地写出了池塘的清澈和平静。

“天光云影共徘徊”,描绘了天空的光彩和云的影子倒映在池塘中,仿佛在水中来回移动,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渠” 指池塘里的水,诗人问池塘的水为什么如此清澈。

“为有源头活水来”,给出答案,是因为有源头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使得池塘水保持清澈,此句暗喻人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和进步。

3.《观书有感・其二》1.原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解释“昨夜江边春水生”,交代了时间和环境,昨天夜里江边的春水涨起来了。

“蒙冲巨舰一毛轻”,“蒙冲” 是古代的一种战船,这里说巨大的战船在涨水后变得像一片羽毛一样轻盈。

“向来枉费推移力”,回想以前水浅的时候,花费很大力气去推船也是白费力气。

“此日中流自在行”,而今天在江水的中心却能够自由自在地行驶,说明借助了水势的力量。

这首诗以行船为例,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借助有利的条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偶题》三首・其一21.原文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朱熹最出名的十首诗

朱熹最出名的十首诗

朱熹最出名的十首诗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之门。

就像我们每天都需要新鲜的事物来充实自己,知识不也是这样吗?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哇,春天的景象在朱熹笔下变得如此生动,这不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时内心的喜悦吗?3.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想想看,有时候我们努力却不得其道,而一旦找到了方法,就如同那巨舰在水中自在前行,多有意思啊!4.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新绿一重重。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这榴花的艳丽与寂寞,多像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啊!5.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时间过得好快呀,我们不珍惜现在,难道要等老了才后悔吗?6.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生活中不也会遇到风雨,但风雨过后还是美好的呀,就像这诗里说的一样!7.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对这几株秋兰的呵护,不正像我们对珍贵事物的珍惜吗?8.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以前的人在这里读书,现在我们不也在追寻知识的道路上吗?9. :“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在寒冬中绽放的水仙花,多勇敢啊,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勇气!10.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这画面感,真的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意境啊!我觉得朱熹的诗真的很有魅力,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生活。

他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精彩的画面和深刻的道理。

春日六年级上册古诗古诗

春日六年级上册古诗古诗

《春日》 作者:朱熹【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春日》意思: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春日》写作背景: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春日》鉴赏: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词主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词主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词主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

这首诗的主题是通过描写水塘的清澈,隐喻了人的思想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才能保持活力和进步。

这句诗以水的清澈为喻,指出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使水塘保持清澈。

它暗示了知识和思想的更新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和接受新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清晰、活跃,不断进步。

这首诗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不断进取的渴望。

它鼓励人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经验,以丰富自己的内涵和提升自己的素养。

这句诗也可以引发人们对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人生态度的思考。

它提醒我们要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以保持心灵的清明和智慧的增长。

朱熹春日意思解释

朱熹春日意思解释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内容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意思是: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此诗是作者春天外出郊游时所作。

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诗歌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其中“泗水滨”、“无边光景”、“东风”、“万紫千红”都是美好、鲜活的意象,共同构成了春日的美妙画卷。

这首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歌颂春天的美好和万物的蓬勃生长。

它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朱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憧憬。

总的来说,《春日》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诗歌,它以春天的景象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对读者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影响。

朱熹的著名诗句

朱熹的著名诗句

朱熹的著名诗句朱熹的著名诗句如下:1、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11、水调歌头——朱熹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朱熹最有名的十首诗

朱熹最有名的十首诗

朱熹最有名的十首诗1、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朱熹《观书有感》原文+赏析

朱熹《观书有感》原文+赏析

朱熹《观书有感》原文+赏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镜。

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

那(nǎ)得:怎么会。

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宋代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的诗意

宋代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的诗意

宋代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的诗意
摘要:
一、朱熹简介
二、观书有感其一诗意解析
三、诗中体现的哲理及启示
四、总结
正文:
朱熹,我国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的学说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观书有感其一诗意深刻,令人深思。

观书有感其一的诗句如下:“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英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朱熹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

首先,诗中的“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英才”,描绘了教育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诗人将教育者比喻为半亩方塘,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澈的水流,象征着教育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这种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教育者不畏艰辛,为学生付出一切的崇高精神。

其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源头。

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只有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样的教育,才能如同清澈的活水,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观书有感其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朱熹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它告诉我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只有倾注心血,为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培养出国家的栋梁之才。

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总之,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诗意丰富,既体现了教育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又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源头。

朱熹最经典的四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朱熹最经典的四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朱熹最经典的四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本文导读: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源人。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

曾在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讲学。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等书,门人辑有《朱子大全》。

朱熹四首诗,经久不衰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一、《泛舟》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首诗,是把泛舟比方学道的。

昨天的夜里,我到江岸边来,见那春水已经涨起来了,许多大号船只,停泊在水面上的,好似羽毛一般地轻浮。

回想从前水浅的时候,空费了多少推移的气力,到了今日,水已涨足,船在江心里,尽可以自由行动了。

二、《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虽是南宋有名的理学家,但这首诗却写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富有理趣。

诗的一、二句写景,“一鉴开”点明了湖面之平静,“共徘徊”即进一步强调了湖水的清澈,又为湖水注入了一股活力。

诗人没有单纯地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针对湖水之清展开思考,用一问一答把一个哲理性的问题阐述明白。

后人经常用三、四两句诗来比喻在工作或学习上要不断汲取新鲜养分,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三、《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是一首写春之诗,它描写了春天万物新生、花团锦簇的特点。

但有人认为,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

泗水曾经是孔子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朱熹是儒学大师,以泗水寻芳暗指追寻孔子之道,可能性很大。

若真如此,诗歌的意思就改头换面了。

“新”暗指人们受到儒学熏陶之后的新气象,“东风”指圣人之道如春风化人,“万紫千红”表达儒学内容丰富多彩、遍地开花。

四、《次韵雪后书事》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诗作前半扣住诗题“雪后”,写雪后寻梅之事。

朱熹《春日》赏析: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朱熹《春日》赏析: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朱熹《春日》赏析: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一、作品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译文及注释译文风和日丽之时在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

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项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

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

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

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

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春日》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春日》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诗意: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赏析: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朱熹最有名的五首诗

朱熹最有名的五首诗

朱熹最有名的五首诗
1.《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5.《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朱熹最惊艳的一首诗

朱熹最惊艳的一首诗

朱熹最惊艳的一首诗朱熹写过很多很棒的诗呢,我觉得他那首春日就超级惊艳。

一、作者介绍朱熹啊,他可是南宋时期特别有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啥的。

他对儒家学说的发展那可有着巨大的贡献。

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他的思想影响可广泛了,很多人都跟着他学习理学知识。

而且他不仅学问做得好,诗也写得很出彩呢。

二、春日原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注释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不过呀,这里朱熹其实是暗指孔门,因为孔子曾经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传道授业呢。

4. 滨:水边,河边。

5.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就是很容易就认识到。

6. 东风:春风。

四、翻译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到泗水河边去寻找美丽的景色,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五、赏析1.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开篇就点明了时间是个好日子,地点在泗水滨,这就给人一种很欢快、很期待的感觉,就像我们自己要去一个特别美的地方游玩一样。

2. “无边光景一时新”,一个“无边”把春天那种广阔无垠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所有的景色一下子都变得焕然一新,这让人能感受到春天强大的生命力,那种充满希望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3. “等闲识得东风面”,这里说很轻易就能感受到春风的面容,春风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很亲切。

4. 最后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超级经典的。

它用“万紫千红”这样绚丽的词汇,把春天那种繁花似锦、色彩斑斓的样子描绘得淋漓尽致。

而且它不仅仅是在写春天的景色美,还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者是说在儒家学说的滋养下,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首诗真的是越读越有味道,每次读都能感觉到朱熹把春天的那种美,还有他自己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热爱都融合到诗里去了。

就好像他带着我们一起在那个美好的春天里漫步,感受着春风的吹拂,看着满眼的美景。

朱熹写过的古诗

朱熹写过的古诗

朱熹写过的古诗1、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11、水调歌头——朱熹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12、念奴娇——朱熹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观书有感》其一的意思。

《观书有感》其一的意思。

《观书有感》其一的意思。

摘要:
《观书有感》其一的概述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4.诗歌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正文:
《观书有感》其一是清代诗人朱熹的一首著名诗篇。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诗以表达哲理和抒发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观书时的感慨,通过描绘书中的景象,抒发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世界的认识。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表达了书籍如同一方池塘,让人在其中领略到知识的广博与深邃。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在观书中品味人生、追求真理的情感,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味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保持清澈。

在艺术特点上,《观书有感》其一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和优美的抒情,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作者的哲理思考,使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启示性。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朱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观书有感》其一在社会意义上,强调了知识的力量和读书的重要性。


首诗通过对观书的感慨,鼓励人们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同时,诗中传达的求知精神,也激励着人们在不断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观书有感》其一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篇,通过对观书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世界的认识。

劝学诗朱熹诗意

劝学诗朱熹诗意

劝学诗朱熹诗意
朱熹的《劝学诗》是一首著名的诗篇,其诗意主要在于劝勉年轻人要珍惜光阴,勤奋学习。

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及其诗意解读。

《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诗意解读:
1.第一句“少年易老学难成”:青春的光阴容易逝去,而学问却难以成就。

这句话强调了年轻时应该珍惜时间,因为一旦错过了青春时期,学问就难以追回了。

2.第二句“一寸光阴不可轻”:每一寸光阴都不可轻视,意味着即使是短暂的时间也不应该被浪费,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

3.第三句“未觉池塘春草梦”:这句话用了典故,指的是南朝宋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意味着美好的青春时光就像一场梦一样,转瞬即逝。

4.第四句“阶前梧叶已秋声”:在不知不觉中,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已经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秋天已经到来,而学问尚未成就。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劝勉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不要等到年老时才后悔没有好好读书。

朱熹通过对比青春的短暂和学业的艰辛,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出处: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

解释: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赏析:“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诗人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春日》原文: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之时在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有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开学之初,我就为自己做了一份个人计划。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对此,我深表赞同。

因为这份工作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

老师一定要有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你而留下任何遗憾。

二、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

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高雅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

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

同样,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

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积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多听,我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

对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教学感悟反思。

3 、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

能够自如的驾驭教材,了解教材特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恰当地制定教学计划;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更要力求逐渐做到: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教育规律,然后联系教学中的亲身经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教材改革、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勇于挑战前人未能研究成功的课题。

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和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

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