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
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应遵循尊重、民主、、发展的原则。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权利。
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个体,学生同样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尊重是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重要体现。
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这种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独特的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欣赏是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基础。
欣赏的前提是爱,它充满着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期待等现代的学生观。
在教师欣赏的目光中,学生可得到一种安全感——老师喜欢我、信任我,这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学习、成长、生活的重要条件。
在教师欣赏的目光中,学生能够得到激励,产生一种无穷的力量去战胜困难,这种力量是其它任何力量取代不了的,它要比教师给予的其他帮助更有效。
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培养自己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
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
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基础。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尝教学成功的喜悦,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
浅谈现代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现代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摘要:新课标的实质是对“人”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能够自觉、独立地完成学习,从而弱化教师“教”的功能,这样教学观念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教学活动中核心关系――师生关系的变革。
关键字:新课标;现代教育;新型师生关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迈向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课改所带来的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转变,教学观念的变化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变化。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那么在新课改下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呢?一、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阐述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课改的推进,师生关系在现今条件下面临并呈现出各种新情况需要重新审视与研究。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再存在,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本人认为,现今的师生关系的确有很大缺憾,师生关系应该与时俱进,应该以学生为本,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指出: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真正贯彻课改精神的课堂,应该营造出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为基础的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
这种心理氛围应该从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二、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大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情绪气氛赖以形成的基础和手段,而良好的情绪和气氛所激发的是学生积极,热情和自信的心理状态,愉悦、舒畅和欢快的心境。
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师生关系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
传统的师生关系通常都是一种单向关系,即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
然而,这种单向师生关系已经逐渐被新型师生关系所取代。
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互动。
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台上的权威”,而是更像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
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能够与学生坦诚相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同时,老师也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引导学生从自身需求出发,发现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也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性。
学生应该自觉把握学习的时机和方式,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掌握新的技能。
同时,学生还应该能够自觉合理地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源,积极发掘自身潜能,为自己的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综合素质,以更好的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
同时,学校应该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不断优化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育机构应该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实践。
在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过程中,还需要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自身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自身的潜能和兴趣。
总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发挥学生自主性,才能够真正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广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浅谈现代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现代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摘要】现代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师生关系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
“新型师生关系”促使教师角色发生转变,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启发者。
学生参与度得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加密切,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方式的创新。
新型师生关系意味着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建议教育者应积极践行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战并实现未来教育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现代教育、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学生参与度、师生互动、教育理念、技术应用、意义、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现代教育的背景现代教育的背景可以说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教育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知识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的书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双向互动,共同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单向的传授到双向互动,从严格的管理到平等的交流,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对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和改进。
1.2 传统师生关系的演变传统师生关系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师徒制度的形成。
在古代,师生之间的关系被视为神圣而崇高的,师傅被尊为恩师,学生则要尊师重道,虚心听从师长指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师生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师生关系呈现出更加平等和互动的特点。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2019第1期中(总第288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新课改要求要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我认为要想和学生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那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一、了解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了解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了解学生,就是老师要知道学生是什么样的性格,他是怎么想的,怎么为人处事的,有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样的脾气秉性,对老师有什么期望。
只有做到了解学生,才能和学生在交往中获得主动权和预见性。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在和学生交流时,或者和学生出现矛盾沟通时,能猜测出学生是什么心理想法、思想动向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更能容易化解矛盾,更能容易拉近和学生的感情,增进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二、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当然它也是和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要想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和家长勤于沟通,通过沟通能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上思想上的动态,增近对学生的了解,同时也能获家长在工作上的支持。
(一)要和学生勤沟通通过和学生沟通能直接增近对学生的了解,同时通过交谈,能拉近师生感情,师生的距离,让学生信任妈妈一样信任你。
当然在沟通时要注意沟通的技巧,要像妈妈朋友一样和学生真诚交流,这样学生才能信任你,才能把真正的想法向你倾诉。
(二)要做有褒有贬即要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学生的优点,还要让学生知道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表扬能让学生树立自信,感觉自己是行的,还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继续努力。
指出缺点和不足,能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不足。
优点要发扬,缺点要改正,这样才能更快的进步,完善自己。
(三)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看问题多替孩子们想一想要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想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通过换位思考,这会使你在与学生交往或处理问题时思路更清晰更理智,同时对于处理的结果也会让学生心服口服。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天长市杨村中学戴明春良性的师生关系能化为强大的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的手段提供条件。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新型师生关系开始形成。
但也必须看到,旧师生关系依然存在,且有它的顽固性,其主要表现为“一压、二包、三放弃”。
因此,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下面是本人几点拙浅的心得和体会。
1、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突破口我们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2、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的存在而存在的,平等对待学生。
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与尊重教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
师生双方只有互相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感情。
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爱的魔力呢?释放自己的爱心,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生活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迷人的景象,得到爱的回报。
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对知识的热情,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
只要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就能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3、教师的素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作者:齐玉萍来源:《新课程·教师》2016年第08期摘要: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教师转变观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关爱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成长,当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人格平等;民主;促进;引导顾名思义,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师生关系的维系下进行的。
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值得所有教育者探究的一个话题。
新型的师生关系探究如下:一、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所工作的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师生关系是这个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作为独立的个体,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在传统的观念中,师生关系就是师为生纲。
教师之于学生,是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观沿袭至今。
要改变这种观念需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用简单的“家长式”方式对待学生。
对于学生应有的权利,教师无权干涉,更不能事事处处越俎代庖。
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信奉的是“师道尊严”“教师中心”,这是一种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叛逆性,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志趣和爱好,教师应给予爱护、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教师不会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为名粗暴地反对,横加指责,阻止和扼杀学生特长的发挥;即便学生与教师有不同意见、观点和看法,也会与学生平心静气地交流意见,相互理解;对于确实是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师会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耐心地说服,正确地指导和诚恳地帮助,不会在学生面前劈头盖脸地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是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时代下的师生关系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顺利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了先决条件,是顺利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它必将会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明媚的春天。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道德规范是调节师生关系的客观需要,因此分析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特点以及矛盾产生的原因,是探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的出发点。
师生关系是以教育与接受教育发展关系为核心的关系师生关系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规定性。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的师生共同活动,受教育规律的制约。
也就是说构成教与学活动的承担者的教师和学生是按一定的教育目标,方式,组织形式和教育内容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师生都处于活动主体地位,构成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身心素质上升为客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及师生共同的活动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活动中构建的这种教育与接受教育的发展关系是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所不能取代的。
师生关系是一种管理与接受管理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与管理的班级组织基础上的,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约束性,但与一般的下级服从上级的管理关系和组织关系不同。
征求学生的意见,认真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研究表明,民主平等型的师生关系远比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好。
民主平等以成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师生关系是一种超越朋友式的尊师爱生的伦理关系在师生的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靠年龄和权利优势,更要靠责任心,义务感和师生情来维系。
其中,师生之间尊师爱生的友情是有效教育的真正基础。
在尊重学生人格,在把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个基点上,师生是绝对平等的。
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总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对关系。
试析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试析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过去教师的“权威”地位发生改变,学生的主体意识迅速提升。
面对新的发展形式,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潮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本文就如何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教师学生师生关系构建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过去教师的“权威”地位发生改变,学生的主体意识迅速提升,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且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但由于对事物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的看法通常会出现主观、片面和绝对化,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上学长大了,要求具有和成年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反对从属的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
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注重他人的感受,也经不住批评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针对当今学生的特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和习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式和新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发生了冲突,一味抱怨学生不可取,一味埋怨老师也不客观,新型关系的建立,一定是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现在的老师普遍认为学生越来越不好管教,学生们说老师们总是高高在上,不好亲近,其实师生在冲突中都需要互相理解,需要改变自己,需要成长,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老师说啥听啥,老师叫干啥就干啥的小孩子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接纳学生心理发展的现实,主动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成长同步。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1.要真心去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真正成为学生拥护和爱戴的教育工作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塑造每一位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背景意义当今社会,知识不断更新,并迅速传播,这给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与此同时,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共性,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当处于和教师良好的关系之中时,学生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而传统的教学,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教师和学生有很强的“对立性”,师生双方很难交流,因而师生关系较为疏远,甚至关系紧张 ,学生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今天的教师不能再用传统“教”教材的方式来面对信息来源广阔、思维方式灵活的学生了。
这种现象的出现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动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是教师彰显自我人格魅力的需要。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阐述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课改的推进,师生关系在现今条件下面临并呈现出各种新情况需要重新审视与研究。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再存在。
现在我国学者在自己平时教育实践过程中和在对国内外教育研究借鉴上总结出我国教育的弊端,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浅谈如何处理好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处理好新型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使用各种教育教学的手段提供条件。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要真正让教育能良性发展,现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在全体教育工作者思想上改变,形成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已任。
以德育为首,做到五育并举。
做到育人教书并重。
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应该怎么做,还要知道不该怎么做。
教育学家指出学生学好的十个因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二者必须建立共同的思想情感基础。
教师热爱、信任、关怀学生;学生热爱、信任、尊重教师。
二者情感融洽,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教师教得轻松、愉快,而且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增进师生情感的亲密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的思想观点发生变化,新型师生关系开始形成。
但也能够看到,旧师生关系依然存有,且有它的顽固性。
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型的师生关系,下面就我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和大家谈谈。
一、转变思想观点。
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
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理应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1、导师。
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生学会做人。
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
教师应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与学生平等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同时,学生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2. 尊师爱生:尊师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
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3. 教学相长:新型师生关系认为,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可以促进教师的教。
教学相长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4. 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断发展。
总之,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是建立在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的,旨在营造一个和谐、积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简析新型的师生关系论文(最终5篇)

简析新型的师生关系论文(最终5篇)第一篇:简析新型的师生关系论文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新课标的颁布、实验教科书的试运行,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
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
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今天的教师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教”教材的方法来面对信息来源广、智力发展快的儿童了。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教育论文《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这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必修的课题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
浅析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析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正常的人与人交往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同样要得到尊重。
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机会。
2.要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
教师应竭力投入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用真情去关
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关爱每一位学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家庭不健全的学生。
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在信任一理解中,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其天赋与个性,具备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从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全面健康地发展。
3.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平等对待学生,不仅指师生的人格平等,也指教师平等对待全
体学生,而不是厚此薄彼,有亲疏远近。
4.要讲究民主,宽松和谐。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民主思想和作风,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
教育环境。
教师要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
这。
论现代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201 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组建“学习共同体”。
三、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
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
数学教学的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3]。
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应有所侧重,根据教材特点科学分配三个维度的比重。
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广度和深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倡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4]。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这节课的时候,围绕教材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预习课上要学习的内容,并且提出自己的疑惑,然后让学生尝试做一做教师设计的问题,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既是新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尊重是素质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它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起源。
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它不同于应试教育,它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并共同结合实践来得出结论。
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脱离“管”与“被管”的关系,从根本上建立真正友谊的朋友关系。
它不应是往创伤上撒盐,而是“疏通化淤”;不是侵犯其人格尊严,而是维护其合法权益。
同时,教师还应尽可能放下权威,与学生处平等地位。
对于教育不应是“背多分”,而是灵活任教,彻底清除填鸭式教学模式。
关爱是素质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传导素质教育的重要枢纽。
爱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是贯穿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用一颗淳朴、火热虔诚的心对待学生,与学生产生思想上、学生上、精神生活上的共鸣。
只有这样,才会拥有真正的育人方法,才能达到素质教学的目的。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除了表现在关心学习,维护人格尊严,关注身心健康成长,保护个人合法权益,更多的是在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理解。
民主是素质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素质教育中缺少了它,那素质教育只能是捕风捉影,一纸空谈罢了。
教育要民主,即在教学上要民主。
教学中应采取多样的、灵活的教育模式,利用高新科技教学,加强直观性,培养学习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习惯,从而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同时,在思想上、班级生活中更要民主。
教师要发扬“诲人不倦”的风格,以理服人,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微笑”教育为主,启发学生各方面的辨别思维,使其灵活、敏捷;以表扬中蕴涵批评的方式除“误”扬“善”。
教师对于班中的大小琐事,最好让学生自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自理能力。
试论新型的师生关系

试论新型的师生关系沈阳市第一七八中学苏静有人说:美的环境是一部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的物质环境会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而良好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更大。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学生心理的发展直接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以生为本,还学生以课堂主体地位,建立尊重、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蓝本。
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作是容器、工具,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
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一定要建立尊重、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1、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师生关系,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
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互敬、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现代教学价值观;民主性Abstract:The new typ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carrying out educationin which the value of teaching is implied。
Now we are in time of being in great need of such a relationship in the change of value of teaching in the changing society。
It bea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mocracyequalitymutual。
respect and hamony.Teachers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new type relation. Key words: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value of modem teaching;democracy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这个深层意义就是教学价值观。
事实上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回避教学价值问题。
现代教育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学校管理也出现了很多争论,比如:教育产业化、学生消费、服务化管理等,都是与高学费相关的一系列新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引起了学校管理者和学生的极大争议,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学校部分师生大力倡导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建立服务型学校管理新模式。
比如,有人认为一切学校工作都应该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服务”应该成为一种价值取向;有人深切关注学校引入服务化管理,强调学生是消费者。
因此,如何选择学校,如何定位师生身份,成为当今学校管理中的热点和敏感话题。
关键词:现代教育;新型师生关系引言作为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成效。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改善教学质量,对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当前学校师生关系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1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的价值1.1先进理论武装学生的思想越轻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越有助于优质信息的流通与渗透,真正利用先进理论武装学生的思想。
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学生学习思维的重要因素。
即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更有助于优质知识内容的传导与渗透,基于学生个体自觉的汲取与内化吸收,实现高质量的知识转移与经验积累,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先进思想和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1.2增强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学习体验和感受产生直接影响,决定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文化过程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若教师总是粗暴训斥学生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将会大大降低其学习思政理论的自我效能感,更会对教师产生心理抵触或畏惧。
若想达到预期的思政工作目标和效果,必须保证教师与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交际关系,由此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学校学生管理中师生关系常见问题2.1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师生处于对立关系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普遍占据主导地位,掌握学生管理工作的绝对权力,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教导,硬性完成相关的管理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大连教育学院自然科学部李锦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
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互敬、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现代教学价值观;民主性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这个深层意义就是教学价值观。
事实上,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回避教学价值问题。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价值观在悄然发生着变革,现代教学价值观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
本文从教学价值观角度重新认识人们习以为常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渊源及现代价值取向
纵观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自古就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专著《学记》就明确提出了尊师重道的思想,认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
一方面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提出“师弟子者,以道相教而为人伦之一。
”即师生是一种道义的结合,教师负有正人心的任务,“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义,正道为渐摩之益。
”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而正确的知识,能够温故而知新,“欲明人者先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教育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偏重于师道尊严,尤其强调师德,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而在西方教育史中,自古就有着与东方文化不同的内容,首推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自由教育或文雅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适应自然,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发展。
在师生关系方面西方学者认为师生要以人道相处,尽可能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
西方现代人文教育学者如夸美纽斯、洛克、维多里诺、伊拉斯漠等人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要尊重人性,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去育人,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互助的。
教师更应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施教。
这种儿童本位的教学价值观对西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的人本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强调儿童本位,强调以尊重儿童的自然健康和主动发展为教育出发点。
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就先后提出了“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以及“主体问性”等概念。
这些提法实际上是在东方教学价值观与西方教学价值观相互撞击之下形成的。
应当看到,在中国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道尊严仍然是主流价值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威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
因此,把西方的“儿童中心”自然教育价值观完全移植到中国的确有着相当的困难。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转变,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学价值观也在变。
传统的教学价值观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的地位自然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地位、权威地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上。
尤其是应试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甚至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的素质教育也因此不得不放慢脚步。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呼唤教育民主,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呼唤教学价值观由重视知识传递向重视人的健全、主动发展方向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虽然这种转变有些困难,但既然是社会变革,就必然要付出代价。
当前,大批有识之士正在创建新型的关系,努力在中国的土壤上培育着这些花苗,希望它能够在中国土地上开花结果,繁盛不息。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在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时期,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师生之间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以发展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平等、互敬、民主、和谐的人与之间的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建立在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全发展的现代教学价值观基础上。
现代教学价值观并不完全以西方教育价值观为标准,应当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精华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应当既保留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注重师德的传统美德,又吸纳西方教育思想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教的教育民主性。
现代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不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认知,更重要的在于使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感、伦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起来,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善的人。
平等、互敬、民主、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其中民主性可以说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精华。
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
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和人生体验。
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民主与平等的价值观,学会尊重差异、尊重生命。
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对比、相互评价,共同发展着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形成对世界的新认识。
这样的师生关系将逐渐摆脱“纯知识传递”的束缚,愈来愈多地激励对学问的思考,教师将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的人,而不是只会讲大道理的人。
教师的工作也将会更富有创造性,更富成果,更具激励性和鼓舞性。
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关系的民主性。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1.更新观念,树立以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健全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主要特征是平等、互敬、民主、和谐,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以民主的心态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不应当只是表现在121头上,更应渗透在灵魂深处,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2.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
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在于它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一个现实的平台。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一样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结果不完全了解的探究学习的参与者。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主动性,使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4.
[责任编辑:阅力]
New Typ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the Value of Modern Teaching
LI Jin
(Natural Science Dept.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 ll6021,China)
Abstract:The new typ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carrying out education,in which the value of teaching is implied。
Now we are in time of being in great need of such a relationship in the change of value of teaching in the changing society。
It bea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mocracy,equality,mutual。
respect and hamony.Teachers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new type relation.
Key words: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value of modem teaching;d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