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唐传奇中梦的意象

合集下载

道教与唐传奇中梦的意象

道教与唐传奇中梦的意象

[摘要]唐传奇小说中的梦,是以道教的思想为内蕴、道教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构思、借道教的法术表达自己的意识的审美意象。

包括三种类型:因梦示教、梦获情缘、梦中时空,表达出唐人的人生意识、情感意识、文化意识,是道教人生观、世界观透视下的现实人生、情爱姻缘和历史文化。

[关键词]唐传奇;梦;道教汪辟疆《唐人小说》说:“唐时佛道思想,遍布士流,故文学受其感化,篇什尤多。

”程毅中先生更为重视小说与道教的联系:“在小说领域内,道教的影响却比佛教更大。

”唐传奇小说中类型多样、含义深厚、有着重要的审美表现力的梦,就是以道教的思想为内蕴、道教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构思、借道教的法术表达自己的意识的审美意象,体现出道教对唐文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创造的深刻影响。

一唐代道教隆盛,道教义理是士人思想情感、人生境界的依托,道教法术的漫延也大大影响着其时民风民俗,和道教法术相关的梦,也是唐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道教认为人是形体与精神的结合,《太上老君内观经》云:“道以心得,心以明道,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

神明之在身,犹火之在卮。

明从火起,火自炷存,炷因油润,油籍卮停,四者若废,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心由形有,形以道全。

”人的完整的生命形态来自于形与神的相互依存。

葛洪《抱朴子·至理》说:“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

有者,无之宫也。

形者,神之宅也。

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

方之于烛,烛靡则火不居矣。

形劳则神散。

气竭则命终。

根竭枝繁。

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

”因此,道教所谓得道的神仙,实则形神永固、长生不老之人,道教修炼的目的,就是达到形神永远存在。

虽然修炼的最终目的是成仙了道、长生不老,但这个追求却有不同的阶段和步骤。

在不同的阶段形与神的结合会有不同的状态。

形神合则乘云驾龙,成为飞仙,形神离则尸解化质,形神不离不合则又若存若亡,即使达不到形神永固。

也会有各种不同凡俗的神通。

这就为修炼者在宗教体验中创造一个不同于现实的超现实世界提供了依据。

唐传奇名词解释

唐传奇名词解释

唐传奇名词解释唐传奇,又称《唐题图》,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叙事性长篇立体壁画,它源于唐朝,产于元代,成书于明清,最古老的版本距今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瑰宝,它融合了口头传说、书面历史、神话童话和宗教美学,构成几千幅故事画,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被精细地记录在这部传奇之中,其中诸多名词令当代人也可以一窥中国古代文化的面貌。

下面就来解释一下这些有趣而又神秘的名词,让我们一起深入去挖掘唐传奇中隐藏的宝藏。

一、神仙。

在唐传奇中,神仙指的是以瑞兽和神物的形象存在于人间的神圣存有,它是中华民族古老宗教信仰的核心,在神话传说中神仙它们展示出的天识有神的英勇和忠厚的智慧,它能够实现人间的道义,传播民族的正义,被尊为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的核心。

二、瑞兽。

瑞兽指的是神仙王侯及其子孙出现在人间的一类动物,它们和神仙一起受到传统文化中人们极高的信仰,被认为是神仙之子孙,在唐传奇中,瑞兽以虎、龙、鹿、凤、鸡等形象形态出现,它们象征着善良、勇气、灵活、坚韧、勤劳等美德,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无可比拟的精神和文化象征。

三、英雄。

在唐传奇中,英雄指的是拯救了人间的人物,它们以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出现,是中国古代传说文化的核心,它们展示出勇敢、正义、智慧和勤奋的优秀品质,是中国古代个性文化的杰出象征,在唐传奇中,英雄们以元晁、白龙马、霍去病、老子、嫦娥等传说人物出现,他们铸就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进步。

四、妖怪。

妖怪在唐传奇中是一类灵异的生物,它们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影响人的心灵和身体,它们拥有神秘的身体,以人形、兽形甚至牺牲形态出现,它们可以和英雄进行斗争,把英雄的勇士精神传递给后代。

在唐传奇中,妖怪以狐狸精、九头蛇、九尾狐、五虎将、青衣女魔等形象出现,它们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魔法。

魔法在唐传奇中以神秘药草、神奇仙锅等形式出现,它们能够让英雄们实现不可能的任务,象征着智慧、勇敢和富有激情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能够打开英雄们走向胜利的心灵之门,让唐传奇叙事更加丰富多彩。

唐传奇《三梦记》的结构渊源及其重写史论

唐传奇《三梦记》的结构渊源及其重写史论

《 三梦记》 的结构特征渊源 于深厚的传统 思想 根源 。杜贵晨指出:小说结构说 到底是作者心 目 “ 中现实世界存在与运动方式的文学显现 , 它体现的 是带有作者个人特征 的人类对世界构造的一般理 解 。 J 三梦记》 , ” 在《 中 这种一般理解就是作为中国 文 化把握 世 界基本 方式 的“ 人合一 ” 念 。“ 人 天 观 天 合一 ” 强 调 “ 观 天道 ” “ 文 ” 同一 性 , 及 “ 与 人 的 以 天
Vo. . 1 No 3 9 Ma .2 O y O6
■ 语 言文 学
唐传奇《 三梦记》 的结构渊源及其重写史论
黄 大宏
( 西南大学 文学 院, 重庆市 4 )1) (75 X
摘 要 :三梦记》 《 的结构在短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特点。该文通过一个核心叙事理念将无意义关联的三个叙事
中圈分 类号 : 0 . I 6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6 2 85 20 )3 17 6 17 —73 (0 60 —00 —0
据周发祥《 西方的唐代传奇与变文研究》 在 称, 2 世纪六七十年代 , O 白行简的《 三梦记》 已被译介 到西方 , 相关专题研究则未见报道。在 国内, 建国 后的研究也仅《三梦记 ) ( 辨伪》 一文q 其研究状况 ) , 甚为寂寥。本文欲就其结构特征与形成渊源 , 及对 古代短篇小说结构的贡献略作申论 。 《 三梦记》 的叙事主体是三个不同类型的异梦 。 第一梦在“ 天后 时” 朝 邑尉刘幽求夜入其妻梦境 , , 遇其妻与人欢饮 , 盖所 谓彼 梦有所 往而 此遇之 “ 也”第二梦在“ ; 元和四年”元稹在梁州梦见居易等 , 游曲江,盖所谓此有所 为而彼梦之者也” 第三梦 “ ; 在“ 贞元中”窦质与赵姓女巫异地 同梦相会 ,盖所 , “ 谓两相通梦者” 。三梦间无事实关联 , 时序亦错乱 , 呈相对独立 、 丛生并联式的情节组合 , 是典型的“ 空 间性” 结构方式。那么 , 此三梦靠什么被联结起来 呢?文本启道 日:人之梦 , “ 异于常者有之 : 或彼梦 有所往而此遇之者 , 或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 , 或两 相通梦者。首句作为对全文主 旨的抽象 , ” 统率着对 三个梦的意义概括 。而三个叙事断片的末句都是 对上述三个“ 字句 的分别复述 ; 以论赞式 的 或” 文末 “ 行简日” 明了“ 说 存录” 三梦的原因, 则是对首句 的 回应。显然 , 通过 “ 异梦” 这一核 理念 , I L 、 , 使三梦之

论道教对唐传奇的影响——以《玄怪录·张老》、《玄怪录·裴谌》及《传奇·裴航》篇为例

论道教对唐传奇的影响——以《玄怪录·张老》、《玄怪录·裴谌》及《传奇·裴航》篇为例
中图分类号: B 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3 6 0 0 ( 2 0 1 3 ) 1 0— 0 0 2 1— 0 3
道教对唐传奇产生的重要影 响, 诚如葛兆光先
生 所说 : “ 宗 教 与文 学 常 常会 不 由 自主地 联 姻 , 前 者
《 传奇》 中的《 裴航》 l 3 篇为例展开论述。
到 人物进 入 仙界 , 只不 过 人 物 的身 份 不 同 罢 了。第
显受到道教影响的传奇作 品大致可以分 为两类 , 一 类 是几 乎通 篇都 阐释 道 教 教 义 的作 品 , 不 外 乎是 宣
传 道教 的好 处 , 吸 引 民众 信 奉 道 教 或 者 是 能 够按 照
道 教 的要求 去 为人处 世 。这类 作 品实 在 可 以视 为道
道 教 对 唐 传奇 内容 的影 响是 非 常深 刻 的 , 那 些
作者简 介 : 黄东坚 ( 1 9 8 8一) , 男, 广东湛江人 , 硕士生 , 主要从 事先 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 。
2 2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 1 3正
道 教 色彩浓 厚 的作 品无 须 赘言 , 然而 像 《 玄 怪 录》中


道教 对唐传 奇 形式 的影 响
刺激后者的想象 , 并提供 大量神奇瑰 丽 的意象 , 因 此, 尽管文学家未必都是宗教的信徒 , 但仍然会受到 宗 教 的影 响 , 而一 旦 文学 家受 到 了宗教 的影 响 , 便 又
往 往会 出现 宗教 式 的思 维 、 情感 、 意象 不断 渗入 文学 领 域 的现象 , 使 文学 作 品极 为 浓 重 地 表 现 出这 种 与 宗 教有 千丝 万 缕 联 系 的 感情 色彩 、 意象群落。 ” …

道教思想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道教思想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道教思想对唐代文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儒释道三教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系统。

其中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最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最为深刻和久远。

鲁迅说过:"中国根底全在道教"。

而唐代文学在近三百年间,思想采取兼容的态度,即儒、释、道思想的交融。

特别是其中的道教在唐朝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唐王朝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以老子为祖先,庄子、列子、文子都被封为真人。

唐玄宗天宝元年立崇玄学,还专开"四子科"以取士,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为考试内容。

道教在唐朝政治和经济上都得到了大力支持,因此道教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时期。

道教文化在唐代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中,尤其是在文学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地说,道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含蕴深厚、意境悠远、回味无穷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而且形成了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

老子认为最美的音乐是一种天籁之音,"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包裹六极"。

庄子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就是说,真正能用言语表达出的东西,往往是粗浅表面的,而深层精致的东西,往往是语言所表达不出的。

即有些东西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言作为意的载体,只能达意的一部分,而不能达其全部。

这言所不能达的部分,只能依靠听者或读者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意会"和补充。

道家这种"言不尽意"的文学观,充分调动了唐代文人的思维和想象力,使作品空灵流动,余韵深远,启人深思,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唐诗是唐文化的精华,是唐文化的典型代表。

下面以唐诗为例,说明道教思想的影响。

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受唐朝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道家对梦的理解

道家对梦的理解

道家对梦的理解嘿,咱今儿来聊聊道家对梦的理解。

你说这梦啊,可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就好像是咱生活中的一场奇幻之旅。

道家觉得梦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里面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事儿。

有时候你会梦到自己在天上飞,那感觉,哎呀,简直爽歪歪!有时候又会梦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和场景,让你摸不着头脑。

这像不像咱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啥都觉得新鲜又奇怪呀?你想啊,白天咱经历的那些事儿,就像是在大路上走,稳稳当当的。

可到了晚上做梦,那就像是走进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不知道下一个拐弯会碰到啥。

道家说这是咱的心神在活动呢!说不定啊,在梦里你还能见到一些平时见不到的人,或者去到一些从来没去过的地方。

这难道不是很有意思吗?咱再打个比方,这生活就好比是一幅画,白天是那色彩鲜艳、清晰明了的部分,晚上做梦呢,就是那有点模糊、充满想象的背景。

道家讲究顺其自然,对待梦也是这样。

别老去纠结梦里的事儿是真是假,就把它当成一场特别的体验呗。

有时候你做了个噩梦,被吓得不轻,别急着害怕呀!道家会告诉你,这也许就是你的心神在给你提醒呢,说不定是提醒你要注意点啥。

就像有时候你走在路上,突然被绊了一下,那就是提醒你要小心脚下呀。

还有啊,道家觉得梦也能反映出咱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和渴望。

你要是梦到自己成了大英雄,说不定是你心里一直有个英雄梦呢!那咱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呀,说不定哪天就真的实现了呢!你说这梦是不是很神奇?它就像一个神秘的朋友,时不时地来拜访你,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者惊吓。

咱可别小瞧了它,好好琢磨琢磨,说不定能从里面悟出点啥人生道理呢!道家对梦的理解,其实就是让咱用一种更开阔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梦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也是咱生活的一部分呀!就像那天空中的星星,虽然有时候你可能注意不到它,但它一直都在那儿闪闪发光呢!所以呀,咱以后再做梦,可别随便就丢一边不管了。

多想想,多感受感受,说不定能发现一些平时发现不了的东西呢!别觉得这是在瞎想,道家说了,这都是咱内心世界的展现呢!咱得尊重它,就像尊重咱自己一样。

诗词中的意象与典故「001」以“梦”启航

诗词中的意象与典故「001」以“梦”启航

诗词中的意象与典故「001」以“梦”启航七言绝句:梦(宋·王安石)黄粱欲熟且留连,漫道春归莫怅然。

蝴蝶岂能知梦事,蘧蘧飞堕晚花前。

王安石这首《梦》,用了两个典故:一、黄粱一梦:出自唐李泌(唐)的《枕中记》,唐人卢生,赴京考试途中,于邯郸一客栈投宿,巧遇道士吕翁,遂向其吐苦水,慨叹人世艰辛。

吕翁便取出一枕,嘱道:“你用此枕唾一觉,即可梦想成真”。

果然,卢生靠枕一睡,便享尽荣华富贵,有美妻子女,官达宰相,至80岁人之将死时惊醒,却发现,店主梦前开始煮的黄粱米饭,还未煮熟。

典故本义是指荣华富贵也不过如梦一般,短暂而虚幻。

现多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二、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自己,于是他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里本义是庄子提出叫“齐物”的哲学命题。

现多用作人生如梦,虚实难辨的感叹。

在诗词中,借梦之虚言事之实的有很多。

甚至还有诗人自称梦中得句,如:“莓苔绿到题诗处”。

陈询便说是其做梦得来的句子。

梦,本义是指睡眠中的幻象。

在诗词中也常作动词“做梦”用,有时也会解作幻想。

如梦想、梦乡)。

而诗词中的梦也有很多种,现列举一些梦的意象,看看你能释梦多少?图一注:归梦,归乡之梦。

春梦:春天的梦。

云梦:借指古代楚地。

清梦:犹美梦。

魂梦:梦魂。

幽梦:忧愁之梦。

残梦:零乱不全的梦。

客梦:异乡游子的梦。

醉梦:谓人糊里糊涂如醉如梦。

惊梦:惊醒睡梦。

图二注:晓梦:拂晓时的梦。

多短而迷离,借喻人生短促,世事纷杂。

远梦:思念远方人的梦。

鹤梦:谓超凡脱俗的向往。

旅梦:旅人思乡之梦。

飞梦:梦中飞越。

断梦:中断的梦;消失的梦。

尘梦:尘世的梦幻。

别梦:离别后思念之梦。

香梦:美梦;甜蜜的梦境。

寒梦:寒夜的梦。

诗人的梦还有很多,不逐一举例了,列一些两字常用词,供多考:归梦春梦入梦云梦清梦魂梦幽梦残梦客梦醉梦蝶梦惊梦乡梦晓梦远梦说梦鹤梦旅梦飞梦同梦吉梦断梦大梦尘梦别梦寒梦楚梦梦梦诗梦役梦幻梦香梦空梦见梦占梦牵梦刀梦熊梦通梦蚁梦做梦离梦狂梦噩梦正梦睡梦兰梦鹿梦鸥梦痴梦发梦恶梦冷梦妖梦槐梦感梦萦梦鸡梦龄梦征梦原梦托梦鸳梦圆梦迷梦眠梦厌梦酣梦绮梦解梦献梦浅梦六梦兆梦岩梦美梦三梦掌梦疏梦瑞梦魇梦凶梦喜梦云梦酲梦愕梦衔梦灵梦沤梦荐梦眯梦象梦详梦贞梦觭梦验梦寤梦托梦沈梦稚梦示梦祈梦寝梦梦中梦魂梦回梦寐梦断梦觉梦想梦破梦幻梦见梦境梦思梦游梦泽梦蝶梦云梦余梦草梦笔梦熊梦迷梦雨梦枕梦周梦刀梦华梦乡梦兰梦日梦月梦奠梦语梦卜梦渚梦松梦九梦影梦兆梦溪梦家梦鹿梦象梦鸟梦蕉梦花梦龄梦征梦泡梦梓梦遗梦肠梦呓梦魇梦魔梦景梦铳梦言梦撒梦丝梦像梦谶梦官梦话(有不明白的词可于回发栏发问,我尽量解释,对此系列文稿有什么建议,也请提出,以便改进。

唐传奇的道文化初探

唐传奇的道文化初探

思想 发展 史上有着重要 的地位 。 ” 杜光庭在 当时就有 “ 扶 宗立教 ,
法术就比较偏 向于道教 : 如咒语 、 画符 、 托梦 、 隐形之类 。如果按 照杜光庭对“ 道” 和“ 术” 关系的看法 : “ 术之 于道 , 相须而行 。 道非 术无 以 自致 , 术 非道无 以延长 。若得术而不得道 , 亦如欲适万里
《 聂 隐娘 》 和《 红线传》 为代表 , 对其道教文化进行初探 。 关键词 : 唐传 奇 ; 道教 ; 道文化
中图分 类号 : 1 2 4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0 6 — 0 0 0 1 — 0 2
而不行也 。 ( 《 道藏 ・ 仙传拾遗》 ) ” 聂 隐娘高超的道术描 写 , 体现的 更 多的是道教母题 。剑仙求贤徒 , 与道教 的度脱凡人 、 成仙有密 ‘ 问押衙乞取此女教 ? ’ 锋大怒 , 叱尼 。 尼 日: ‘ 任押衙铁柜 中盛 , 亦 须偷去矣。’ ” 神尼看 中了隐娘 的特质随即强求 而去 , 这是仙道严 择弟子的传统。聂隐娘 学剑 的场所也是在 山林之 中 , 葛洪《 抱朴 子・ 明本》称 : “ 求仙者莫不飘然绝迹于幽隐处” , “ 山林之 中非有
如也 。 ” 虬髯客正是通过道家的“ 望气” 、 “ 识相 ” , 对李世 民的风采 拜服 , 又经 审慎 的思考和返观 自照 , 做 了明智 的放弃 之举 。无 论
中国文化有更进一步 的了解 。” 那么笔者 尝试 从道教的角度 , 以 是 为天下苍 生 , 还是为体性 延命 , 都 是一种洒脱 、 不滞于物 的道 唐传 奇最著名 三篇 《 虬髯 客》 、 《 聂隐娘》 和《 红 线传》 对其 道教文 家思想体现。文中借助道士的指引, 则 更渲染 了道家影响力 , 也 化进行初探 。 更加体现了文章的宗 旨。此处 , 更为点睛的一笔是 , 虬髯 客的放 ( ( 虫 L 髯客》 , 其 改编者杜光庭 , 为上清派道士 。杜光庭早年参 弃不仅仅是考虑到 自己 ,还考虑 到天下苍生 ,并把财 富赠 与李 加科举落第后奋然人道 , 致力于道经 的搜集 和阐发 , 是一代教理 靖 , 辅佐李世 民称帝 。 这就 不仅仅体现道家思想了 , 还调和儒 、 道 的集 大成者 , 现有三 十卷 《 道德 真经广圣意》 、 一卷 《 太上 老君常 二家 的思想 , 如 同杜光庭认为老子 的思想主 旨 , “ 非 谓绝仁 、 义、 说清静经注》 存世 。作 为唐末五代时期最著名 的“ 宫廷道士” , 他 圣 、 智, 在乎抑狡诈 聪明 , 将使君君 、 臣臣、 父父 、 子子 , 见素抱朴 , 曾不遗余力地为神话老子 , 树立 皇权努力 。 泯和于太和 , 体道复元 , 自臻 于忠孝” , 把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 卿希泰《 中国道 教史》 第 二卷论及杜光庭 时说 : “ 杜 光庭《 道 道 , 从而使道教思想更添异彩 , 在故事 中与人物形象 的塑造交 响 德真经广圣义》 的历史性总结和发展 , 把《 道德经》 的研究推上 了 互感 , 相摩相荡 。 个 新阶段 , 成为道教理论建设上一部承前启后 的巨作 , 在道教 《 聂 隐娘 》 中聂 隐娘的师傅作为 尼姑 是属于佛教 的 , 而那些

唐诗中的梦境诗赏析

唐诗中的梦境诗赏析

唐诗中的梦境诗赏析梦境是一个神秘而迷人的世界,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渴望和幻想。

在唐代的诗词中,梦境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诗人通过梦境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思考人生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唐诗中的梦境诗。

一、梦境的隐喻意义梦境往往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化表现,通过梦境,诗人可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方式,将自己的梦境融入其中,表达出对人生的无尽渴望。

这首诗通过梦境来帮助诗人超越现实的束缚,向着远方的目标努力。

二、梦幻的艺术风格梦境的诗歌往往带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抒发来打造一种梦幻的氛围。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诗人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梦境中的宫殿、江山以及女儿国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梦幻的艺术风格不仅让人有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同时也将诗歌推向了艺术的高度。

三、梦境的启示和警示梦境不仅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也是诗人思考自身和社会的一种方式。

在许多唐诗中,梦境往往被用来传达一种启示或者警示。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中,诗人在梦中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希望的追求。

梦境给了诗人一种新的启示,让他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同时,许多梦境诗中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警示。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通过梦境向读者展示了逝去的繁华和背后的衰败,启示人们应当珍惜现有的美好。

总结起来,唐诗中的梦境诗是一种具有深度和艺术性的体裁。

梦境在这些诗词中有着隐喻意义,带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给人以启示和警示。

通过欣赏这些梦境诗,我们不仅可以品味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还能汲取到诗歌中蕴含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梦境诗是唐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心灵的一片净土。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美好的梦境世界,感受那些优美而深沉的唐诗。

道医关于“梦”的理论

道医关于“梦”的理论

道医关于“梦”的理论
关于梦与疾病的关系,道医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

能预兆人体病变的梦,道医称之为“梦证”,是由于人体的阴阳五行失调而造成。

根据梦境,来推断出人体哪一部位的不和,并加以辨证施治,即为梦诊,这是中医非常传统的一种诊法。

道医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在脏腑的感应,通过梦象反映出来。

梦象虽然是心神活动,但神魂的变化与形体密不可分,由此可以了解脏腑阴阳气血的变化,进而是全身各个组织的变化。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从梦象中探寻疾病的医书,它指出由于五脏、五声、五音、五色、五行相合,由此可以推导出产生梦境的生理以及病理原因,它阐述了梦的本质和特征。

《千金要方》中有言:“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梦意,乃尽善尽美矣。

”梦兆辨证的理论依据是梦兆对应于藏象,其推理演绎的工具是阴阳五行学说,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对梦兆进行解析归纳,推导出梦兆与脏腑气血阴阳盈虚的关系。

清代学者熊伯龙认为妇女在妊娠期间的梦与生男或生女有关:“生男阳气盛,阳盛则肠热,故梦刚物;生女阴气盛,阴盛则肠冷,故梦柔物。

”。

论唐传奇中托梦文学的社会内涵——以《南柯太守传》、《枕中记》为例

论唐传奇中托梦文学的社会内涵——以《南柯太守传》、《枕中记》为例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论唐传奇中托梦文学的社会内涵——以《南柯太守传》、《枕中记》为例陈冲 辽宁大学文学院摘 要:唐传奇在继承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创作基础上,结合唐朝时代文化特色,实现了小说由描写神仙鬼怪到人士传奇的转变。

唐传奇中以“梦”来讲述人事故事的一类题材小说被称为托梦文学,他们大多借主人公梦中之所见所感,经历人世之离合悲欢、宦海浮沉,实现对现实社会的辛辣讽刺。

本文就以《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为例,分析这类托梦小说中所折射出的社会内涵。

关键词:唐传奇;托梦;讽刺;释道作者简介:陈冲(1993-),河南漯河人,辽宁大学文学院2016级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96-01《枕中记》描写的是唐代士子卢生仕途不顺,遇道士吕翁授其青瓷枕,于梦中经历一世三起三落宦海浮沉的故事。

而《南柯太守传》则描写了主人公淳于棼醉梦槐安国,目睹人世官场险恶之后,栖心道门的故事。

二者在故事结构上,都采用了入梦-经世-悟梦的结构。

人的一生便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而已。

然而,托梦小说的作者并不满足于表达人世感悟的言说,而是要通过“梦”这个可以无限徜徉构思的意象,来表达对所处时代社会的不满、黑暗官场的揭露和对政治现象的讽刺。

一、揭露封建官场黑暗险恶中国封建制度自产生以来,便在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变得愈加神圣不可侵犯。

而历朝历代为了皇位的继承相互倾轧、骨肉相残的事例不胜枚举,皇位尚且如此,那些非新非故的封建士子们为了权利的争夺便更是相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在两部托梦小说中,明是写两位主人公梦中之事,实是借梦中之事讽现实之黑暗险恶。

两位主人公梦中仕宦的经历,正是作者对现实社会黑暗面的强烈控诉。

《南柯太守传》中当淳于棼因驸马的身份得以前往南柯郡任太守时,郡县官吏、僧道、武卫等争相迎奉,钟鼓喧哗,不觉数十里。

而当其遭到槐安国王的猜忌时,他人一封玄象谪间,事在萧墙的表书,便彻底葬送了他在南柯郡励精图治得来的名望和自己的政治前途。

古代文学中的道教思想

古代文学中的道教思想

古代文学中的道教思想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道教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深深地渗透在其中。

道教思想以其独特的哲学观点和生活态度,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魅力。

在古代文学中,道教思想以其与佛教和儒家思想截然不同的特点而脱颖而出。

道教强调“道法自然”,主张追求自然的真实和自由。

这种思想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和传承。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示了道教对自然的崇拜和追求。

比如,在《山海经》中,作者通过描写山川河流、动植物等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这种表达方式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继承和发展。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多样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这种以自然为背景的描写方式,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也体现了道教思想的独特魅力。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以人物形象展示道教思想的追求和实践。

比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一个道教的化身,通过修炼和修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道教理想。

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敌人,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仙人。

这种以人物形象展示道教思想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情节,也体现了道教思想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另外,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以寓言和诗歌的形式表达道教思想的理念和境界。

比如,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庄子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追求自由和超脱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一个鱼儿游泳的场景,寓意人们应该追求自由和快乐,不受外界的束缚和限制。

这种以寓言和诗歌的形式表达道教思想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形式,也体现了道教思想的哲学思考和境界。

总的来说,古代文学中的道教思想以其独特的哲学观点和生活态度,为文学作品注入了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以自然为背景的描写,还是以人物形象展示道教思想的追求和实践,亦或是以寓言和诗歌的形式表达道教思想的理念和境界,都体现了道教思想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概括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概括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概括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古代飞天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梦境形象,它代表了人们对自由、幻想和超越现实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中,飞天梦经常被描绘为人类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形象,具有超脱尘世、超越人间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探索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以及其象征意义,试图揭示飞天梦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对古代飞天梦的探索,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关于人类精神世界和自我超越的重要启示,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探讨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以及飞天梦的象征意义。

在第一部分中,将探讨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包括其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和起源背景。

第二部分将深入分析飞天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挖掘古代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对飞天梦的描写和赋予的意义。

最后一部分将探讨飞天梦的象征意义,从文化、宗教、哲学等多个角度来解读飞天梦的深层含义,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探讨,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飞天梦的探索历程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飞天梦的起源、表现和象征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揭示古代人们对飞天的向往和探索。

通过对飞天梦的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特征,同时也可以从中找到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希望能够对古代飞天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以推动更多学者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和深入探讨。

2.正文2.1 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

最著名的飞天英雄可以说是后羿。

后羿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英雄,据说他能够比翼双飞,征讨妖魔,拯救百姓。

他的超凡能力和飞天之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颂,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典范。

另外,古代的道家和儒家思想也对飞天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梦里寻她千百度——传统文学中“梦”现象解读

梦里寻她千百度——传统文学中“梦”现象解读
淄 博 师 专 学 报
2 1 第 2期 0 1年
J un l f i r l ol e o ra o b Noma C l g Z o e
总第 2 4期
梦 里 寻 她 千 百 度
— —
传 统 文 学 中“ ’ 象 解 读 梦’ 现
徐 丽 丽
( 州大 学 文学 院 , 苏 扬 州 2 5 0 பைடு நூலகம் 扬 江 2 0 9
各种 文 学作 品 中 关 于梦 的记 载 可 谓 浩 如 烟
海 。仅 以诗歌为例 , 有人做过 研究 , 主要 内容大 其
致 可 以概括 为 : 国之壮 志 、 报 兴亡 之感 伤 、 思 之 相 苦情 、 悼亡之 悲思 、 胜之旷 怀 、 览 游仙 之幻想 、 乡 思 之愁 绪 、 念友 之 挚意 、 昔之 深慨 、 忆 生命 之 咏叹 等 十个 层面 。 梦从 单 纯 的个 人体 验 到具 有 审美 [而 3
关 键 词 :梦 ; 传统文学
中 图 分 类 号 : 12 G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21)2 0 5 — 4 (0 10 — 01 0
Ab t a t Dr a ,a ps ho o c lp n m e n,s e ifc tt nt r r t H o v r hr ug sr c : em yc l gia he o no e ms d fiul o i e p e . we e ,t o h a i n ie a ur b tdr a ,r a e s c n gr s h y h o ia r c fa c e c l r nce t l r t e a ou e m t e d r a a p t e ps c ol g c lt a k o n int s ho a s,a l z na y e n ume o nce oca nd c t r lphe me a,a d t e c lu a a n ft e wo ks a utdr a . r usa ints i la ulu a no n n h u t r lme ni g o h r bo e m Thi p r i t r r t he i t r a r me o i s r dii na ie a u ea utd e m ,e pl r st n- spa e n e p e st n e n lf a fCh ne e t a to llt r t r bo r a x o e hei

论道教神仙信仰对唐传奇的影响

论道教神仙信仰对唐传奇的影响

论道教神仙信仰对唐传奇的影响论道教神仙信仰对唐传奇的影响-文学硕士毕业论文摘要:道教,这种土生土长于我国古代的、源远流长的传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其核心为神仙信仰,对唐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而唐传奇,产生于深厚的道教文化背景中的一种文学样式,与道教的神仙信仰密切联系。

道教神仙信仰对唐传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意象创造、仙境创设、形象塑造三个方面,对促进唐传奇的发展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教神仙信仰唐传奇影响唐代的开明政治、繁荣经济,无疑是唐文学璀璨多彩的重要原因,而儒释道兼容的思想,更是唐文学文化内涵精深的关键因素。

虽然唐朝是儒释道并行的朝代,但是在对唐人人生信仰方面,道教的影响更为显著。

这是因为: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圣外王”“成仁成圣”和修齐治平等,讲究的是对个人愿望的约束,要求在对族类的奉献中实现自我;外来的佛教长于精致的逻辑和细密思辨,视现世人生为苦难,以对现实感性的超越为最终目的;唯有道教,既有精微玄妙的人生哲理,又有传说功效神奇的养生良方,珍视感性生命、积极享受生活的人生哲学,既能满足士大夫追求超越的高远之志,又可助其求得生活的现实享受,同时,对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的向往,更是能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奇妙的色彩,可以说,道教神仙信仰是最能吻合这种追逐浮艳、争言玄怪的社会风尚的思想。

唐代道教兴盛发达,唐朝王室自称为太上老君后裔,并加封老子尊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以《道德经》为科举考试科目。

而唐传奇,产生于深厚的道教文化背景中的一种文学样式,由于道教在唐朝的繁荣,其发展也得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为对社会风习、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反映,传奇小说无疑是最细微最生动的文学样式,于是,道教与唐传奇小说形成了这种独特的互渗关系,可以说,唐传奇在相当完整地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形态的同时,也相当生动地反映了道教独特的人生思想、宇宙观念、审美趣味。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核心是神仙信仰,这种神仙思想经过对唐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后,融汇在唐传奇的意象创造、仙境创设、形象塑造中,促进唐传奇的发展成熟,使唐传奇成为唐文学中异于诗歌的一枝奇葩。

略论唐传奇神仙题材作品的生命主题

略论唐传奇神仙题材作品的生命主题

略论唐传奇神仙题材作品的生命主题生命意识是唐传奇的基本主题之一,它以神仙题材出之,因此与道教在唐代的走红有关,同时也是魏晋六朝以来道教神仙美学的影响所致。

唐传奇的神仙题材从各个方面反映了道教的修仙理论与成仙途径,这些作品透过宗教意识的神秘面纱,用神怪的形式表现了古人对生命价值的自觉追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唐传奇;神仙题材;生命主题u..生命意识是唐传奇的基本主题之一。

在道教走红,全社会从君王、士大夫到黎民百姓形成一股崇道热潮的唐代,生命意识以迷恋仙道、追求长生的道教信仰形式出现在传奇创作中,也是极其自然的文学现象。

追求长生和修道成仙的神仙思想是道教的核心信仰。

神仙观念是从先民生命意识的种种神话中孕育出来的,经历商、周、春秋、战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间有学者的论述,方士的鼓吹,帝王的崇信,到汉代逐渐形成一种社会思潮。

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对神仙方术作了初步的理论总结。

刘向搜集早期各种著作中有关古代神仙事迹的记载和自己听到的神仙故事,编撰成一部神仙人物传记《列仙传》,所记神仙七十人。

上起三代,下至汉成帝,用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事迹宣扬神仙实有和神仙可学的观点。

如果说庄子的神人、真人、至人还是一种理想人格,还不充分具备神性的话,那《列仙传》的人物已是神仙观念的形象体现,不仅具备了长生不死的仙格,而且创造了成仙的多种途径。

这种神仙思潮为道教直接承受过来,成为立教的核心信仰。

降至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一片无序状态,人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生命失掉了前途,现实社会呈现的是悲哀与痛苦,于是与神仙思想并行而出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恐惧和悲叹。

《古诗十九首》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时人把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天地宇宙相比较,面对毫无保障的生存现实,更感到生命的可贵。

道教语言视角下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解析

道教语言视角下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解析

道教语言视角下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解析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一生沉沦下僚,人生坎坷不堪,“然而他所创作的诗歌,却在百花惊艳的唐代诗歌园圃中开放出一丛绚丽夺目的奇葩,一千多年来为人们所珍视。

”但他的诗歌以朦胧晦涩著称,留下许多谜团,尤其是其中许多题作“无题”的诗歌至今仍众说纷纭,难以确解。

究其原因,当与道教语言对他的影响有关。

道教与佛教“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之蔑视语言文字的观念不同,而是宣扬语言文字的神秘性和神圣性。

正如葛兆光先生所云:道书“为了宣传神灵的灵异威严及鬼怪的可怖与凶恶,为了引起人对理想中的仙界的向往,当然也为了保证道士对于沟通人神天地的特权,它们常常需要使用一些非常独特和怪异的词语,所以它不是无文字语言以为说,而是专凭文字语言以为神。

”道教典籍因而常常使用一些古奥艰深的语言,以追求一种玄奥莫测的宗教宣传效果。

作为一位道教信仰者,李商隐怀有浓郁的道教情结,因此他在诗歌创作中常常大量使用道教语汇,包括道教隐语、典故、故实名词等,从而使他的诗歌披上了一层朦胧美的奇异色彩,包括诗歌语言的模糊美、诗歌意境的迷幻美、诗歌主旨的隐晦美。

一、道教隐语与李商隐诗歌语言的模糊美隐语,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隐秘性的话语,它是诗歌最原始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古代宗教的产物。

朱光潜先生曾经指出:“诗歌在起源时是人与神互通款曲的媒介。

人有所颂祷,用诗歌进呈给神;神有所感示,也用诗歌传达给人。

不过人说的话要明白,神说的话要不明白,才能显得他神秘玄奥。

所以符谶大半是隐语。

这种隐语大半是由神凭附人体说出来,所凭依者大半是主祭者或女巫。

”因此,隐语有点谜语的味道,就是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委曲甚至晦涩,让人不易索解。

闻一多先生云:“隐语古人只称作隐,它的手段和喻一样,而目的完全相反。

喻训晓,借另一事物把原本说不明白的说得明白些;隐训藏,借另一事物把本来可以说的明白的说得不明白。

”中国道教以神秘之“道”为最高追求,又宣扬神仙信仰,于是为了隐秘其修仙之术以自珍,并达到崇道的目的,便常常使用隐语来称呼某些事物或宣扬某些观念,使之显得玄远深奥。

唐传奇中镜子意象的特点及其文学作用

唐传奇中镜子意象的特点及其文学作用

唐传奇中镜子意象的特点及其文学作用唐传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当中有很多突出的意象如梦意象、墻意象、狐女意象等。

本文主要分析唐传奇中镜意象的特点以及镜意象的文学作用。

标签:镜子特点文学作用唐代思想解放、文体解放,庶族知识分子登上文学舞台,他们渴望表现自我,彰显个性,倾向于写追奇猎异的传奇小说。

唐传奇中有很多比较突出的文学意象,如梦、墻、狐女等。

镜意象也带着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学作用频繁出现在唐传奇中。

唐传奇是镜意象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镜子第一次作为线索被写入传奇《古镜记》,众多与镜子相关的奇闻异事被串联起来。

汪辟疆在《唐人小说》中提出另外八则镜异小说:《太平广记·李守泰》、《博异志·敬元颖》、《原化记·渔人》、《三水小牍·元稹》、《太平广记·陴湖渔者》、《隋唐嘉话》、《国史补·扬州贡镜》、《松牕录·浙右渔人》。

此外我们还能从《龙城录》、《聂隐娘》等文中看到镜意象。

一、唐传奇中镜子的特点于时代特征1.来去方式独特且功能奇异唐传奇中的镜子常常具有传奇的来去故事,能使镜子具有神奇的功用。

《古镜记》中的古镜来源于一个“天下奇士”,这部传奇中,镜子有感光、疗疾和降妖驱鬼的功能,后来主人公王度听到匣中悲鸣,开匣后发现镜失。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乃樵者石下得镜,后任中宣泊舟梦见一道士索鏡,梦醒镜失。

《三水小牍》中元稹命庖人剖鲤,腹中得到两面镜子,后来元稹去世,镜也随之而去。

唐传奇的镜子总体上具有“神镜”之特点,其实这与唐朝社会氛围相关。

唐代政治稳定,政策开明,城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儒释道三家思想并行。

这一时期人们思想比较活跃,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唐人有意识地进行充满奇思妙想的创作活动。

而安定的环境下,百姓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的需要也促进了传奇的自由创作。

2.制造方式奇特,与水相关唐传奇中镜子的制造方式各异,为镜子增添了神秘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唐传奇小说中的梦,是以道教的思想为内蕴、道教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构思、借道教的法术表达自己的意识的审美意象。

包括三种类型:因梦示教、梦获情缘、梦中时空,表达出唐人的人生意识、情感意识、文化意识,是道教人生观、世界观透视下的现实人生、情爱姻缘和历史文化。

[关键词]唐传奇;梦;道教汪辟疆《唐人小说》说:“唐时佛道思想,遍布士流,故文学受其感化,篇什尤多。

”程毅中先生更为重视小说与道教的联系:“在小说领域内,道教的影响却比佛教更大。

”唐传奇小说中类型多样、含义深厚、有着重要的审美表现力的梦,就是以道教的思想为内蕴、道教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构思、借道教的法术表达自己的意识的审美意象,体现出道教对唐文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创造的深刻影响。

一唐代道教隆盛,道教义理是士人思想情感、人生境界的依托,道教法术的漫延也大大影响着其时民风民俗,和道教法术相关的梦,也是唐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道教认为人是形体与精神的结合,《太上老君内观经》云:“道以心得,心以明道,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

神明之在身,犹火之在卮。

明从火起,火自炷存,炷因油润,油籍卮停,四者若废,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心由形有,形以道全。

”人的完整的生命形态来自于形与神的相互依存。

葛洪《抱朴子·至理》说:“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

有者,无之宫也。

形者,神之宅也。

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

方之于烛,烛靡则火不居矣。

形劳则神散。

气竭则命终。

根竭枝繁。

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

”因此,道教所谓得道的神仙,实则形神永固、长生不老之人,道教修炼的目的,就是达到形神永远存在。

虽然修炼的最终目的是成仙了道、长生不老,但这个追求却有不同的阶段和步骤。

在不同的阶段形与神的结合会有不同的状态。

形神合则乘云驾龙,成为飞仙,形神离则尸解化质,形神不离不合则又若存若亡,即使达不到形神永固。

也会有各种不同凡俗的神通。

这就为修炼者在宗教体验中创造一个不同于现实的超现实世界提供了依据。

修道教者认为自己可以和神灵相通,自身之神暂时离开肉体漫游神仙殿堂。

即所谓神游。

在神游中,时间空间的关系可以任意建立,现实中的困难阻隔可以轻而易举地克服,人的各种欲求可以得到完满的实现。

总之,形神相依又相离的观念为炼形炼神的修道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罗织了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让人在其中畅达精神、伸张生命的饱满。

神游表现为道教的种种法术,如缩地装天、托梦、扶乩等等,或存在于修炼的方式中,如存想。

在世俗生活中,宗教体验中的神游则转化为人人都可理解的梦的故事和对梦的解说。

唐代崇道。

唐人热衷于解梦、谈梦、记梦。

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关于唐时的梦占,典籍有丰富的记载。

梦占中著名的“堕床之梦”即是唐高祖李渊所梦。

《宋人小说类编·医卜星相类》载:“唐高祖将举义师入长安,忽夜梦身死坠于床下,为群蛆所食,及觉,甚恶之。

乃诣智满禅师而密话之。

江满即贺曰:‘公得天下矣。

’帝大惊,谓满曰:‘何谓也?’满曰:‘其死,是鳖也;坠于床,是下也:群蛆所食者,是亿兆之所趋附也。

’”当然,对梦感兴趣的不止是道教。

梦在佛教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为唐高祖李渊释梦的就是和尚。

从“堕床之梦”可以看出梦占作为法术,为当时的政治所利用,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对梦的迷信在朝野上下都很有市场。

《旧唐书·后妃传》:“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初在孕时。

其母梦人遗大称,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

’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

及婉儿专秉政权,果如占者之言。

”《新唐书·郑光传》:“会昌末,梦御大车载日月行中衢,光辉洪洞照六合。

寤而占之。

工日君且暴贵。

不阙月,宣宗即位,光兴民伍,拜诸卫将军,迁累平卢节度使。

”人们习惯于从梦兆来判断自己的升迁与福祸,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很多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实录,从中可以看出唐时好占梦的风气:“威远军小将梅伯成,以善占梦。

近有忧人李伯怜,游经泾洲,乞钱得米百斛,及归,令弟取之。

过期不至,昼梦洗白马。

访伯成占之。

伯成伫思之曰:‘凡人好反语,洗白马,泻白米也,君所忧或有风水之虞乎?’数日。

弟至。

果言渭河中覆舟。

一粒无余。

”又记:“补阙杨子孙堇,善占梦。

一人梦松生户前,一人梦枣生屋上,堇言:‘松,丘陇间所植;枣字重来,重来,呼魄之象。

’二人俱卒。

”这种风气的养成,无疑是道教法术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传奇小说中大量以梦为主题和题材的作品,是道教在唐代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的结果。

传奇小说中梦的类型和内容都很丰富,梦是文人创造的艺术手法,也是贯穿着意识与情感的虚幻世界,因梦示教、梦获情缘、梦中时空,梦的世界曲折而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意识、情感意识、文化意识。

构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生图景。

梦在道教中能知晓神谕、沟通神人,神的存在是人为了更好的理解现实、把握现实的吁请,传奇小说以梦通神。

在梦中借仙人、达人、真人点评世事、洞幽察微,往往是梦中历奇之后,就了悟人生,传奇名篇《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樱桃青衣》、《纂异记》都属这类因梦示教的作品。

梦与醒、幻与真。

一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主题与结构。

六朝时,刘义庆《幽明录》有一则《焦湖柏枕》,讲一个贾客,名杨林,在焦湖庙里枕着一个柏枕睡了一觉,梦中因娶了高官的女儿而过了几十年的发达生活,醒后怆然。

从此。

梦中历荣华富贵。

醒了发觉不过是一场春梦,于是大彻大悟,了悟人生真谛,看穿了宠辱兴衰,进而栖心道门,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一个重要的母题和结构模式,《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樱桃青衣》都是这样的母题和结构。

《枕中记》记卢生旅于邯郸所做的黄粱梦的故事,其立意主要是体现人生如梦的思想。

作品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道人形象,谓有道士吕翁者。

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驰带,隐囊而坐。

卢生正是在这位被称作吕翁的道士授以囊中枕后才做起梦来的。

梦在道教中有晓知神谕的功能,但常常在需要梦来对未来作出判断、预测命运的时候,却偏偏没有梦。

于是,有人便专门制作了一些能够刺激梦的器具,如玉枕、青瓷枕、柏枕之类,再加以语词导引,想做梦的人就真的做起梦来了。

《焦湖柏枕》中的杨林也是靠着一个柏枕睡了一觉,才有梦中荣华富贵。

《枕中记》中的这个吕翁,看来正是一个催梦的道士。

卢生本来是一个以现实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为人生追求的人,认为“士之生世。

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

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当时卢生穷困不得志,道士吕翁让他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五十余年,祟盛赫奕。

”并在醒后点化道:“人生之适,亦如是矣。

”历经了梦中荣华富贵后卢生大彻大悟:“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

”《南柯太守传》中淳于汾也是在梦中做了槐安国的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醒后发现梦中的槐安国及南郡,原来是大槐树下的两个蚁穴,由此而“感南柯之浮虚,悟人世之倏忽,遂栖心道门”。

唐代国力强大,文人的现实欲望也很旺盛。

从武后时代起,对关陇大族、士族、门阀制度实施抑制政策,另一方面大开科举,打破士庶之分,给庶族知识分子以机会和均等的权利。

新兴阶层就已通过科举取代了旧的贵族,这些新兴阶层的知识趣味与思想取向具有世俗意味与实用倾向,和道教的珍视感性生命、积极享受生活的人生哲学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张读《宣室志》就隐约表现出这种士族与庶族的分野以及庶族趣味与道教的契合。

郑又玄出生名门,曾与邻居闾丘子一起读书,但因为闻丘子不是士族而颇为不屑:“闾丘氏非吾类也!”后又遇富家子仇生,“日与又玄会,又玄累受其金钱赂遗。

常与宴游。

然仇生非士族,未尝以礼貌接之”。

后又玄入山林学道,不成,遇一童儿,“其辨千转万化,又玄自谓不能及”。

原来闾丘氏、仇生与童儿都是仙人所化。

童儿的一番训戒,让又玄惭愧至死:“我太清真人,上帝以汝有道气,故生我于人间,与汝为友,将授真仙之诀。

而汝以性骄傲,终不能得其道。

”这个故事至少包含有两个含义。

第一,出身寒素的庶族的审美趋向、人生追求与道教宗旨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第二,道教所代表的生活态度在当时受到祟尚与肯定。

张读是隋末唐初声誉甚高的张鷟的后裔,名臣牛僧儒的外孙,张鷟在初唐以文辞华丽见长。

牛僧儒在“牛李党争”中代表满足现实的思想倾向,作为他们后人的张读,其思想在文人中有代表意义。

功名利禄的现实追求虽然美好,但总会受到压抑和阻挠,因此还需要道教如梦的人生观来维持心理的平衡。

庄子的“蝴蝶梦”反省。

消解了我与世界、心与物的对立。

也给了士人一个彻悟人生、洞穿世事的通道,当现实的追求不能实现,以梦的方式超越现实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这样,道教的以生为美、珍惜感性生命的思想为文人现实的安身立命提供了依据,人生如梦又为文人的心灵安顿提供了审美的途径。

二唐传奇小说中另一集中出现的梦的意象是爱情梦。

梦中情缘是唐传奇小说作者所喜爱的主题与题材。

他们大多喜好将爱情放置于一个虚幻的场景中,在如梦如醉、虚无飘渺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现爱情的浓烈与动人,以梦与真、虚与实的交织来凸显唐人的多情亦重情,以虚幻但瑰丽的爱情想象来弥补现实中情感的失落。

陈鸿《长恨歌》中的唐玄宗与杨贵妃、裴铡《封陟》中上元夫人、《裴航》中裴航,都成为后世文学反复吟唱、抒写的至情至性之人,他们神人结合、仙凡交往爱情奇缘,是文人将理想的爱情寄托于道教的神仙境界,也是道教独特的宗教思维影响了人们对爱情的思考与感受。

作为一种宗教,道教思维有着非常明显的重体验、非理性的特征。

从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处理来看,道教重想象和象征。

在切入现实的途径上。

道教以直觉体悟的方式把握现象背后的幽深之道。

跟所有的宗教一样,道教虚构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彼岸世界、鬼神世界,并以此为标准来解释现实、改造现实。

斋醮科仪是道教特有的宗教形式,也是道教以象征的形式对世界的把握。

道教斋醮活动中步罡踏斗时铺设的罡单上布满星宿图像象征浩瀚的天庭。

法师在进表时焚烧疏文象征通达神灵。

坛场上的灯烛之光被认为是取自日月星三光慧火,灯烛具有上照天庭、下彻地狱、拔度亡灵的功用。

五供之香、花、灯、水、果,也具有象征含义。

道教思维中还特别重视直觉的方法,直觉方法不仅在理论上备受推崇,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其运用一以贯之。

特别在内丹术中,几乎每一种内丹法术都是一种直觉的认识方式。

这种想象的、象征的、直觉的思维建造了一个超越现实又与现实密切相关的世界,它是宗教与文学联姻的基础。

唐传奇的爱情梦,就是重想象、直觉、象征的道教思维创造的超越现实的世界。

唐玄宗与死去的杨贵妃交通。

靠的是“游神驭气”;上元夫人下凡,是午夜封陟神思恍惚之时;裴铡《萧旷》中萧旷见洛神,也是“夜憩于双美亭。

地月朗风清”。

独特的时间、氛围、方式。

都暗示了爱情故事的如梦似幻。

也恰好显示出宗教的思维与文学思维的沟通。

裴铡《传奇,封陟》借神仙降临的题材抒发自己的爱情梦想,女主角本是“谪居下界”的谪仙上元夫人,被描写成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多情女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