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高一化学必修(1)图像问题和推断专题
高一必修一化学期末推断题专练

专题推断题解题技巧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5H2O、Cu(OH)2、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KMnO4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HCl有臭鸡蛋气味:H2S产生酸雾:HCl、HNO3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③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例如CaCO3ﻩ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例如Cu(OH)24. 燃烧时的主要现象①在氧气中:硫——蓝紫色火焰;铁——火星四射;木炭——发白光。
②在空气中:镁带——耀眼的白光;红磷——“白烟”;硫、氢气——淡蓝色火焰;CO、CH4——蓝色火焰5、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O2 + 2NaOH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SO2 + 2KOH = K2SO3 + H2OH2SO3+2KOH = K2SO3 + 2H2OSO3 + 2NaOH = Na2SO4+ H2OH2SO4 + 2NaOH = Na2SO4+ 2H2O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O2 + H2O = H2CO3 SO2 + H2O = H2SO3SO3+ H2O =H2SO4 N2O5 + H2O =2HNO3(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6.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uO + 2HCl= CuCl2 + H2OCu(OH)2 + 2HCl = CuCl2 + 2H2OCaO + 2HCl = CaCl2+ H2OCa(OH)2 + 2HCl= CaCl2 + 2H2O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K2O +H2O= 2KOH Na2O +H2O =2NaOH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Ca(OH)2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Mg(OH)2 MgO + H2O Cu(OH)2 CuO + H2O2Fe(OH)3 Fe2O3+ 3H2O 2Al(OH)3 Al2O3 + 3H2O1 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盐酸、氢氧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路及典型例析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路及典型例析作者:黄丽洁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5期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此背景下我国高中化学课程也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
图像题解题为高中化学解题方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此方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解题能力上的有效提升,还可针对不同题型进行不同解题方式的转换,进而提高学生答题整体准确率。
本文针对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路及典型例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图像题解题;高中化学;运用;思维高中化学知识所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并且难度相对较大,因此许多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期间常受到阻碍,图像能够较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将化学知识进行直观展现,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的充分掌握。
在高中化学中,图像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坐标知识,对理论知识进行弱化,使抽象化理论知识能够更为直观的展现于学生面前,进而实现学生化学解题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及化学平衡移动(一)反应速率因素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典型例题高中化学知识难点相对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平衡移动及反应速率相关知识,此两项知识内容对学生解题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学生必须充分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化学平衡移动及物质状态的深入分析,才可实现对此化学类型题的有效解答。
例如:可逆反应M+N; ; X+Y增大压强时,化学反应速率将出现如图1所示变化,那么M、Y、N、X 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
A.N、M同为气体,Y、X仅有一种为气体B.M为非气体,Y、X、N均为气体C.X、Y皆为非气体,M、N均为气体D.N、M均为气体,X、Y均为气体(二)解题思路根据影响化学平衡及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压强增加情况下,V1以及V2同时增大,表示生成物和反应物中均有气态物质存在,但不能说明所有物质均为气体。
此时由于V2增大的幅度大于V1,平衡将向逆反应移动,从而可以确定生成物气体计量数和大于反应物中气体计量数的总和,由上述分析可知,此化学题的最终答案即为A。
【免费下载】高一化学必修1图像问题和推断专题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高一化学配套课件人教版必修1第3章专题大舞台2有关AlOH3沉淀的图像分析

专题演练
2.向 NaOH 溶液中逐滴滴加 AlCl3 溶液 发生的反应:Al3++4OH-===AlO- 2 +2H2O, 3AlO- 2 +Al3++6H2O===4Al(OH)3↓。 加入的 AlCl3 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图(2)所示。
人教版化学 ·必修1
专题阐释
专题例析
专题演练
3.向 NaAlO2 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发生的反应:AlO- 2 +H++H2O===Al(OH)3↓, Al(OH)3+3H+===Al3++3H2O。 加入的盐酸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图(3)所示。
(1)a点对应的沉淀为______(填化学式)。
(2)原混合液中FeC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人教版化学 ·必修1
专题阐释
专题例析
专题演练
解析:(2)设a点aOH的物质的量为y mol,原混合溶液中FeCl3 的物质的量为z mol。
+H2O(此时无沉淀 ) ;②AlCl3+3NaOH===Al(OH)3↓+3NaCl [ 逐 渐 生 成 Al(OH)3] ; ③ Al(OH)3 + NaOH===NaAlO2 + 2H2O[Al(OH)3 逐渐溶解],只有D项符合。
答案:D
人教版化学 ·必修1
专题阐释
专题例析
专题演练
3 . 在 AlCl3 溶 液 中 逐 滴 加 入 过 量 的 氨 水 至 溶 液 呈 碱 性 , 下 图中能表示该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W与加入氨水的体积V的关系 的是( )
专题演练
下列图像中,横坐标表示加入溶液的体积,纵坐 标表示产生沉淀的质量,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向AlCl3溶液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的是(填序号,下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一、知识点归纳规律方法巧抓“6点”突破电解质溶液图像图表数据分析题(1)抓起点,明确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或pH 。
(2)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溶质成分和量的关系。
(3)抓“恰好”反应点,溶质的成分、溶液的性质和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4)抓溶液“中性”点,溶质的成分、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5)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成分、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6)抓“两倍”点,溶质成分,溶液性质。
思维建模解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五看”“两法”五看⎩⎪⎨⎪⎧看两轴——认清两轴所代表的含义看起点——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看拐点——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看是否是突变点——看改变条件时是否脱离原平衡点判定反应条件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两法⎩⎪⎨⎪⎧先拐先平——判断反应条件的差异定一议二——固定单一条件,讨论另外两个条件变化产生的影响二、专题练习题角度(一) 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1.(2016·新课标全国Ⅰ,27改编)CrO 2-4和Cr 2O 2-7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 -1的Na 2CrO 4溶液中c (Cr 2O 2-7)随c (H +)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解析由图中A点数据,可知:c(Cr2O2-7)=0.25 mol·L-1、c(H+)=1.0×10-7 mol·L-1,则进一步可知c(CrO2-4)=1.0 mol·L-1-2×0.25 mol·L-1=0.5 mol·L -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1014。
答案 1.0×10142.(2016·全国Ⅱ,27改编)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3H6(g)+NH3(g)+32O2(g)===C3H3N(g)+3H2O(g) ΔH=-515 kJ·mol-1②C3H6(g)+O2(g)===C3H4O(g)+H2O(g) ΔH=-353 kJ·mol-1(1)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
铝三角”的图像分析及计算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

“铝三角”的图像分析及计算一、氢氧化铝沉淀的图象分析1、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图像操作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可溶性铝盐溶液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无沉淀(有但即溶)→出现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图像离子方程式A→B:Al3++3OH-===Al(OH)3↓B→D:Al(OH)3+OH-===AlO-2+2H2OA→B:Al3++4OH-===AlO-2+2H2OB→C:Al3++3AlO-2+6H2O===4Al(OH)3↓2、偏铝酸盐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图像操作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无沉淀→出现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图像离子方程式A→B:AlO-2+H++H2O===Al(OH)3↓B→D:Al(OH)3+3H+===Al3++3H2OA→B:4H++AlO-2===Al3++2H2OB→C:Al3++3AlO-2+6H2O===4Al(OH)3↓3、可溶性铝盐溶液与弱碱(氨水)溶液反应的图像、偏铝酸盐溶液与弱酸(CO2)反应的图像操作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或NaAlO2溶液至过量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图像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Al3++3AlO-2+6H2O===4Al(OH)3↓AlO-2+CO2+2H2O===Al(OH)3↓+HCO-34、可溶性铝盐、镁盐混合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图像操作往等物质的量的AlCl3、MgCl2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向MgCl2、AlCl3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即将Mg、Al溶于过量盐酸所得的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量增多,最后沉淀部分溶解先无沉淀,后出现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量增多,最后沉淀部分溶解图像离子方程式O→A:Al3++3OH-===Al(OH)3↓Mg2++2OH-===Mg(OH)2↓A→B:Al(OH)3+OH-===AlO-2+2H2OO→A:H++OH-===H2OA→B:Al3++3OH-===Al(OH)3↓Mg2++2OH-===Mg(OH)2↓A→B:Al(OH)3+OH-===AlO-2+2H2O5、含不同阳离子的混合盐(或复盐)与碱的反应(1)向含MgCl2、AlCl3、盐酸、NH4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图像离子方程式O→A:H++OH-===H2OA→B:Al3++3OH-===Al(OH)3↓,Mg2++2OH-===Mg(OH)2↓B→C:NH+4+OH-===NH3·H2OC→D:Al(OH)3+OH-===AlO-2+2H2O(2)把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明矾溶液中至过量图像离子方程式O→A:2KAl(SO4)2+3Ba(OH)2===2Al(OH)3↓+3BaSO4↓+K2SO4 A→B:2Al(OH)3+K2SO4+Ba(OH)2===BaSO4↓+2KAlO2+4H2O二、常见题型类型一图像认识1、向含有盐酸的AlCl3 溶液中慢慢滴入NaOH 溶液,生成沉淀W(g)与所加NaOH 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2、如图表示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相互滴加过程中微粒的量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①线表示Al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B.x表示AlCl3的物质的量C.③线表示Al(OH)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D.④线表示AlO-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3、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图像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图像A 向MgCl2、AlCl3溶液中(各1 mol),逐滴加入NaOH溶液B 向HCl、MgCl2、AlCl3、NH4Cl溶液中(各1 mol),逐滴加入NaOH溶液C 向NaOH、NaAlO2溶液中(各1 mol),逐滴加入HCl溶液D 向NaOH、Na2CO3混合溶液中(各1 mol)滴加稀盐酸类型二有关图像的计算1、向30mL1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mol·L-1的NaOH溶液,若产生0.78g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A.3mL B.7.5mL C.15mL D.17.5mL2、现有AlCl3和MgSO4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图所示,原溶液中Cl-与SO2-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 B.2∶3 C.6∶1 D.3∶13、向混有一定量盐酸的硫酸铝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NaOH 溶液,所生成沉淀W g 与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V( mL)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溶液中c(Cl-)、c(Al3+)、c(Mg2+)之比为 ()A.1:3:1 B.1:2:1 C.1:1:2 D.1:1 :1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Al3+、Fe3+、CO2-3、SO2-4、NO-3中的几种。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图像专题、计算专题、推断专题复习

第三章图像专题、计算专题、推断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把Ba (OH) 2溶液滴入明矶溶液中,使SO/全部转化成BaS0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Al3*B. AI (OH) 3C. Al3*和AI (OH) 3D. AI02_2、把g Na2CO3・10出0和NaHCOj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中c(Na+)== mol・匚1。
若把等质量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残留固体的质量是( )OA. gB. gC. gD. g3、取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 )。
A. 1:1B. 2:3 C・ 3:2D. 1:6 4、向MgSOq和Al2(SO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5.将14 g铁粉溶于1 L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NO气体后称量所得溶液,发现比原溶液质量增加8g ,则原溶液中硝酸的浓度为()A. 0. 4m o I ・ L_1B. 0. 6 m o I ・ l_C. m o I • L6.现有200 mL MgCJ和AICI3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 + )= mol ・l_7, c(CI ■)= mol・「。
要使镁离子转化成Mg(0H)2,并使M『+和Al'+分离开来,至少需要4 mol • L 1的NaOH 溶液A. 140mLB. 20mLC. 100mL D・ 80 mL7. 甲、乙、丙、丁分别是AI2(S04)3> FeS04>NaOH、BaCI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
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A D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
据此推断丙物质是A. A12 (S04) 3B. NaOHC. BaCI2D. FeS(h8. 向100 mL mol・L_1AICI3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完全反应,恰好生成只含NaCI 和NaA102的澄清溶液,则加入金属钠的质量是A. gB. gC. g D无法计算9. 把铁片加到1 L 1 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当反应后溶液中和Fe"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铁片减少的质量为( )OA gB gC gD g10. 有镁、铝混合物粉末,将它溶于500mL4mol・「的盐酸里,若要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则需加入2 mol •『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A. 1000 mLB. 500 mLC. 100 mLD.1500 mL二.非选择题: 门.下列六个图中,横坐标为某溶液中加入某物质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请把下表中各反应的相应图象的序号填入表中。
高中化学图像图表专题

高中化学图像图表专题一、图象题对于化学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1、看图像,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所谓看图像,是指:一看轴(即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二看点(即起点、折点、交点和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浓度、压强、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的变化趋势)等,这是解题的基础。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关系,注意图像的走向是否符合给定的反应,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也可以根据坐标的数据,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中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注意图像是否经过“原点”,即是否有“0”项,尤其是特殊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
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一个条件的改变,所以图像中有多个变量时,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7、注意图像题中物质的转化率与百分含量的关系:某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
(一)化学平衡图像【例1】.(2011全国II 卷28)反应aA(g)+bB(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C(g)(ΔH <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
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0.01.02.03.04.05.06.0 5.0 10.0 15.0 20.0 0.0 5.0 10.0 15.0 0.0 10.0 15.0 浓度/(m o l ·L -1) BA C3.00 2.001.001.860.76 0.62 1.50 1.00 0.50时间/minIⅡⅢ(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 为_____________;(2)A 的平均反应速率v I (A)、v Ⅱ(A)、v 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 (3)B 的平衡转化率αI (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_____,其值是__________;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5)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 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 3)的高低:T 2 T 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 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 、B 、C )。
高一化学图像题常考知识点

高一化学图像题常考知识点图像题在高一化学考试中常常出现,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装置、化学反应机理和化学概念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一化学图像题常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物质状态的变化图像题:化学实验中,通常会涉及到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固体溶解于液体、液体蒸发成气体等。
图像题中可能给出实验装置的图像,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判断物质的变化状态以及物质的变化过程。
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以及对实验装置的识别能力。
2. 化学反应机制的图像题:化学反应机制图像题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需要学生能够根据图像判断反应物、产物以及化学反应的顺序和机制。
常见的图像题包括反应物在试管中的变化、气体的生成与释放以及颜色的变化等。
对于这类题目,学生需要对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机理有所了解。
3. 实验装置的图像题:实验装置的图像题考察学生对常见化学实验装置的识别能力以及对原理的理解。
题目可能给出实验装置的图像,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识别实验装置的名称、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对实验装置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有所了解。
4. 物质的分类与鉴别的图像题:化学中,物质的分类和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图像题中可能给出物质的外观图像或实验结果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判断物质的性质、化学组成以及可能的化学反应。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5. 原子结构的图像题:原子结构是化学的基础,图像题中可能给出原子模型或原子结构的图像,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需要对原子结构的组成、特性以及原子化学符号有所了解,能够根据图像判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和原子的化学特性。
总结:高一化学图像题常考知识点主要涉及物质状态的变化、化学反应机制、实验装置的识别、物质的分类与鉴别以及原子结构的理解。
学生应该熟悉这些常见的知识点,理解化学实验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图像题。
通过多做题、多实践,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对化学的理解。
高一化学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法

定一议二
A 的 转 化 率
先拐先平,数值大
A 的 转 化 率
100 C
o
T2(或P2)
10 C
0
o
T1(或P1)
P
0
t1
t2
时间
三、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图像类型
1.速率—温度(或压强)图
2.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3.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图
1.“v—T(或P)”图
m+n > p+q △H < 0
0
T1
T2
温度
mA(g)+nB(g)
C%
pC(g)+qD(g) ; ΔH
300C 200C 100C
m+n
△H
> p+q
0
0
P1
P2
压强
mA(g)+nB(g)
等压线 C%
pC(g)+qD(g) ; ΔH
300C 200C 100C
m+n
△H
> p+q >0
C%
v
V正 V逆
0 (B)
v
V逆 V正
转 化 率
100 C
o
10 C
(D)
o
P0
(C)
T 0
P
练习1、对于热化学方程式: SO3(g) SO2(g)+1/2O2(g); △H>0的描 述有如下四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y轴表示 SO2的百分含量)
y 300℃ 500℃ t y 500℃ 300℃ t y y 500℃ 300℃ t 500℃ 300℃
B% T2 P2 T1 P2 T1 P1
高中化学推断图题解析教案

高中化学推断图题解析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化学推断图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化学知识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敏锐性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
1.化学推断图题的基本概念;
2.常见的化学推断图题类型;
3.解题方法和步骤;
4.化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推断图题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化学推断图解答问题。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化学推断图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思路;
2.介绍常见的化学推断图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3.通过案例分析示范解题方法和步骤。
三、练习(20分钟)
1.让学生尝试解答几道简单的化学推断图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经验和答案。
四、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解题要点;
2.强调化学推断图题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今天学习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讲解、练习、总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推断图题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多加练习,不断提升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
d高一化学必修(1)图像问题和推断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1重点难点习题集(图象题)1、将一定质量的Mg-Al合金投入到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mol/L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原合金中Mg、Al质量各多少克?(2)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4。
8g 2.7g 8mol/L)2、向含0。
02molAl3+的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Ba(OH)2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y(g) 与Ba(OH)2溶液的体积x(m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图中:V1= ;V2= ;m1= ;m2= 。
(300mL 400mL 8.55g 9。
32g)3、向100mL1mol/L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Ba(OH)2溶液。
(1)直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达最大值,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是:。
(2)随着Ba(OH)2溶液加入,沉淀总的物质的量(y轴)与Ba(OH)2溶液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C两点对应的Ba(OH)2溶液体积为:A mL;C mL2Al3++3SO42—+6OH-+3Ba2+=2Al(OH)3↓+3BaSO4↓NH4++Al3++2SO42-+2Ba2++4OH—=2BaSO4↓+NH3·H2O+Al(OH)3↓150 2504、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mL.向其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随后各取溶液10mL,并分别加水稀释到100mL。
分别向稀溶液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a)(b)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在(a)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是,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
(2)在(b)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是,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
22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课件--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
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假设速度相等前,两物体未相遇)
①用 − 图像求解时,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 − 图像,如果两个
方法二(图 物体的 − 图线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
像法)
②用 − 图像求解时,注意比较 −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
续表
类型
图像
说明
(4)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
匀加速追匀减速
开始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
逐渐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 = 0
匀减速追匀速
时刻:
(1)若 = 0 ,则恰能追上,两物体只
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续表
类型
匀速追匀加速
图像
说明
(2)若 < 0 ,则不能追上,
22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学法指导课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题型一 运动图像问题
1. − 图像与 − 图像的比较
− 图像
比较内容
物理意义 反映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反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纵轴为位移
轴
线
− 图像
纵轴为速度
(1)平行于 轴的直线表示静 (1)平行于 t轴的直线表示匀
1
1 − 12
2
160 = 1 = 80 m 两车的最近距离 = 0 + − = 5
=
学法指导
解答“匀减速运动”追及“匀速运动”问题的判断技巧
(1)当 追 = 被追 时, 追 − 被追 − 0 < 0 ,则一定追不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1重点难点习题集(图象题)1、将一定质量的Mg-Al合金投入到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mol/L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原合金中Mg、Al质量各多少克?(2)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4.8g 2.7g 8mol/L)2、向含0.02molAl3+的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Ba(OH)2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y(g)与Ba(OH)2溶液的体积x(m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图中:V1= ;V2= ;m1= ;m2= 。
(300mL 400mL 8.55g 9.32g)3、向100mL1mol/L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Ba(OH)2溶液。
(1)直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达最大值,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是:。
(2)随着Ba(OH)2溶液加入,沉淀总的物质的量(y轴)与Ba(OH)2溶液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C两点对应的Ba(OH)2溶液体积为:A mL;C mL2Al3++3SO42-+6OH-+3Ba2+=2Al(OH)3↓+3BaSO4↓NH4++Al3++2SO42-+2Ba2++4OH-=2BaSO4↓+NH3·H2O+Al(OH)3↓150 2504、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mL。
向其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随后各取溶液10mL,并分别加水稀释到100mL。
分别向稀溶液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a)(b)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在(a)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是,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
(2)在(b)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是,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
NaOH Na2CO3 1:1 0.056L NaHCO3 Na2CO3 1:1 0.112L(填空题)1、现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己知它们可能是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现做以下实验。
①取440mL甲溶液与120mL乙溶液反应,生成1.56g沉淀②取120mL甲溶液与440mL乙溶液反应,生成1.56g沉淀③取120mL甲溶液与400mL乙溶液反应,生成3.12g沉淀(1)甲溶液为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乙溶液为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写出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
(AlCl3 0.5 NaOH 0.5 )2、把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4.54g溶于水,得100mL溶液,其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溶液中共含Na+的物质的量为 mol。
如果将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其中含Na+的物质的量共有 mol。
(0.04 Na2CO3 0.04)3、锌酸(H2ZnO2)盐不同于铝酸(H3AlO3)盐,锌酸盐能稳定存在,如锌酸钠:Na2ZnO2,铝酸盐则不稳定,极易转化为偏铝酸盐,如铝酸对应的钠盐是偏铝酸钠(NaAlO2),而非铝酸钠(Na3AlO3)。
(1)ZnO类似于Al2O3,也是两性氧化物,试完成:Al2O3与NaOH(aq)的反应:;ZnO与NaOH(aq)的反应:。
(2)Zn(OH)2类似于Al(OH)3,也是两性氢氧化物,试完成:Al(OH)3与NaOH(aq)的反应:;Zn(OH)2与NaOH(aq)的反应:。
4、有一透明溶液,可能含有较大量的NH4+、Mg2+、Fe3+、Al3+、Cu2+、Na+、H+、SO42-、CO3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此溶液做下列实验: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取少量溶液加入过氧化钠粉末,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并逸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入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与析出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推断:(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2)溶液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3)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H+、Al3+、Mg2+、SO42-) (NH4+、Fe3+、Cu2+、CO32-) (Na+)5、将铁粉、铜粉、氯化铁溶液和氯化铜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
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 3+、Cu2+)(2)若氯化铜和铜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Fe3+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一定有;(Fe、Cu ,Fe2+)(4)若氯化铁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
(Fe、Cu)6、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气球膨胀且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溶有SO2的品红溶液溶有NH3的酚酞)7、将一充满NO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然后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O2,试管中恰好充满水时,则通入的O2与原NO气体的体积比为。
若假设生成的溶质不向外扩散,且为标准状况,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应为。
(3:4 1/22.4mol/L)8、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②。
(3)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者②?。
(在阴凉处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氯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减弱;过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变成无色;向无色溶液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②,若再出现红色,则为原因①。
)9、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氯水,为了除去废水中的游离氯,而且使废水变为中性,有人提出如图所示方案。
在废水排出管的A、B处分别注入一定流量的废烧碱溶液和足量亚硫酸钠溶液。
试写出:(1)A、B处应加入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2)A、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Na2SO3 NaOH)(推断题)1、A为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试填写以下空白:(1)合金A由和组成(2)写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C→E。
D→F。
答案:Al 和Fe2、下列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合金由两种金属组成,取C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则火焰呈黄色。
在反应中产生的水均未在图中标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M ,H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G→H。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B+C。
D→K。
答案:Na、Al2O3、Fe(OH)33、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图所示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
请回答:(1)A是,B是,C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Fe Cl2 H24、下图A、B、C、D、E、F六种物质中除D为单质外其余均是常见的化合物,E和F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A、B、D的化学式A ,B ,D 。
(2)E和F可相互转化,图中己标明F向E转化的关系,请写出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H2O CO2 Na2O25、下图中每一方格表示的有关的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
己知B是一种单质,其余物质都是含有B元素的化合物;C是一种钠盐;E是C对应的酸;B和D的晶体都是高熔点、坚硬的固体,且D为B的氧化物(其它不含B元素的反应物及各步添加的必要试剂和反应条件均己略去)。
(1)写出A、D、E的化学式:A ;D ;E 。
(2)在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D的方法可制得含少量杂质的B,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和B的互变在工业上的实际意义是。
(3)写出D→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SiCl4 SiO2 H2SiO3粗硅提纯6、从物质A(某正盐)的水溶液出发有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写出A、B、C、D、E、F的化学式:A ,B ,C ,D ,E ,F 。
答案:(NH4)2SO3、(NH4)2SO4、SO2、NH3、K2SO3、K2SO47、下图所示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X是,C是,F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
答案:X为 (NH4)2CO3或NH4HCO38、A、B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写出A~F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F 。
(2)写出A、B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Cl2 SO2 H2SO4 HCl BaSO3 BaSO4 AgCl9、下面框图中各单质和化合物间有以下转化关系,且组成各单质和化合物的元素为核电荷数是1~18的元素。
请根据框图关系判断。
(1)单质A是,单质B一定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2)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甲,乙,丙,丁。
答案:硅非金属 SiO2 Na2SiO3 H2O H2SiO310、A、B、C、D、E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
(1)A的化学式为,最高化合价为。
(2)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为。
(3)C的化学式为,D的化学式为。
答案:A为Si B为SiO2 C为CaSiO3 D为Na2SiO3(实验题)1、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强?(2)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 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 l4 c.无水酒精 d.KSCN溶液选用试剂实验现象方案1方案2(4)结论氧化性:Br2> Fe3+。
故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