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翻译: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

”郑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

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一、《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fàn yì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zhuì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jué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qǐpáng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shù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资料【部编版必修下册】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主题思想】【原文】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此书依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烛之武,郑国大夫。

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③【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以,因为。

④【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⑤【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⑥【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⑦【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⑧【郑伯】指郑文公(?—前628),名捷,郑国国君。

⑨【若】假如。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

①而:今急而求子。而,根据具体语境应译为“才”。
②是:是寡人之过也。是,指示代词,当作“这”讲;因为本句是个判断句,所以译
为“这是我的过错”。
③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于,介词,对于。
(三)一词多义
1.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如,比得上。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表转折,“至于”。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 知;以乱易整,不武⑿。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 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 ⑨赐:恩惠 ⑽阙:侵损,损害 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 15.因:依靠 16:敝:损害 17:知:通智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 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 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撤离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和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和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原文: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1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3、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2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1、(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3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2、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4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3、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5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一、《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fàn yì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zhuì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jué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qǐpáng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shù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译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对晋怀有二心。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烛之武用绳子把自己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我今天也不会冒昧地以灭郑的事烦劳您了。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⑨赐:恩惠⑽阙:侵损,损害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15.因:依靠16:敝:损害17:知:通智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公从之。

辞曰: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做不成什么了。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译文: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

故秦、晋围之(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烛之武退秦师》讲公元前630年,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毅然前去与敌国交涉。

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原文】《烛之武退秦师》出处:《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⑴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⑵,且贰于楚⑶也。

晋军函陵⑷,秦军氾(fàn)南⑸。

佚(yì)之狐⑹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⑺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⑻曰:“臣之壮也⑼,犹⑽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⑾。

”公曰:“吾不能早用⑿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⒀。

然⒁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⒂夜缒(zhuì)⒃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⒄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⒅。

越国以鄙远⒆,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⒇?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i)(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注释】⑴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⑵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⑶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作品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鉴赏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鉴赏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鉴赏《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使秦转变对郑的态度,化敌为友,对晋以友为敌。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及注释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 函陵,秦军泛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关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 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郑以陪邻邻之■,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若不阙秦|将焉曜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译文: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I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巨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是高中语文要学习的重要文言文篇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题解·注释·译文)《左传》原文如下:九月甲午(1),晉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于晉(3),且贰于楚也(4)。

晉军函陵(5),秦军晉南(6)。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7):“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晉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8)。

越国以鄙远(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1),行者之往来(12),共其乏困(13),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晉君赐矣,许君焦、瑕(14),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厌之有(15)?既东封郑(16),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17),将焉取之?缺秦以利晉,唯君图之!”秦伯说(18),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19),乃还。

子犯请击之(20)。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1)。

因人之力而敝之(22),不仁;失其所与(23),不知;以乱易整,不武(24)。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译文如下:九月甲午日,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势危急了!倘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兵一定退去。

”郑伯听从了他的话。

烛之武推辞道:“我的壮年,还不及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碰到急难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烛之武答应去。

在夜里用绳子捆住身子从城上挂下去。

见秦伯说:“秦晋合兵围困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亡了!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它的困难;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邻国实力的加强,即您实力的削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或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译文: 译文: (“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课文题目即是。(“烛之武” 师”) “ 退秦
7.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A.是寡人之过也。 .是寡人之过也。 B.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 ( 判断句 ( 宾语前置 ) )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状语后置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8.写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写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 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秦穆公。 那人, 那人 秦穆公。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______________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泛指请客的主人。 泛指请客的主人。 今义: 今义: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四句话,要求意准句顺。 .翻译下列四句话,要求意准句顺。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 译文: 译文: 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连词、“而”, 连词、 来) 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 .下列各句中“ 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 B 相同的一项是:( “以”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利于晋 连词、 . 因为 B.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词、来 .焉用亡郑以
介词、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 D.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 .若舍郑以 . 乱易整,
5、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如“食” 有“吃”、“吃的东西”“专指饭”等等词 义,如何判断一个词究竟用哪个词义呢?主 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增 强阅读能力。
30个常见的文言虚词有(高考必考,因而碰 到后要归纳到积累本上): 之、乎、者、矣、但、而、安、耳、故、何、 或、既、其、且、然、若、虽、遂、所、为、 焉、也、以、已、因、犹、于、则、乃、哉
欣赏特色。 赏:欣赏特色。这篇 文章最有特色之处是描写 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 那段话,为此, 那段话,为此,可思考如 下几个问题: 下几个问题:
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 说服秦穆公的? 说服秦穆公的? 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 的突出才能? 的突出才能?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 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 什么水平? 什么水平?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 译文: 译文: 那是困难的。 那是困难的。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译文: 译文:
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 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 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高考考试说明中列出六项需要掌握的内 容: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 置句、成分省略句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动词和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 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较难理解的有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第四单元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
能力训练
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 .下列词语中“ 字的意义和“ 而夕设版焉” A 相同的一项是:( “济”相同的一项是:( ) A.同舟共济 . C.赈灾济贫 . B.济世安民 . D.无济于事 .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B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之往来, C.秦伯说,与郑人盟 .秦伯说, B.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 D.失其所与,不知 .失其所与,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 .主要人物(烛之武) 出场” 下“出场”的? (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 的郑国, 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 之下, 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 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 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 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 .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 (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 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 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 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 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 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 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 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解:理解词语,与读同步。认真查 理解词语,与读同步。 看课文注释,还应翻阅有关字( 看课文注释,还应翻阅有关字(词)典, 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辨:分辨词义。利用学过的知识, 分辨词义。利用学过的知识, 结合语境,分析比较, 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对文中多义词作 义项归纳。 义项归纳。 理:梳理课文。根据本文主要人物 梳理课文。 和事件,依据文章顺序思考下列问题。 和事件,依据文章顺序思考下列问题。
13 《烛之武 退秦师》 退秦师》
《左传》 左传》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下列十五个 .能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词语: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 词语: 行李、 并能归纳其中四个词语的义项: 若、夫、微、之。并能归纳其中四个词语的义项:若、夫、 微、之。 2.能弄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能弄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4.你从烛之武说退秦师这件事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你从烛之武说退秦师这件事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二、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赏析作者刻画和表现烛之武思想性格的艺术手法。 .赏析作者刻画和表现烛之武思想性格的艺术手法。
4.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下列句中“ (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臣之壮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之厚,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之往来,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阙秦以利晋, A.①③④/②⑥/⑤ .①③④/②⑥/ C.①④/②③⑥/⑤ .①④/②③⑥/ B.①②/③⑥/④⑤ .①②/③⑥/ D.①⑤/②⑥/③④ .①⑤/②⑥/
13《烛之武退秦师》 14《勾践灭吴》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15《邹忌讽齐王纳谏》 16 《触龙说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单元导读 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编年体的 左传》 国别体的 国语》 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 还有记录个人言行 个人言行的 晏子春秋》 策》,还有记录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对我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作了广泛而具体的叙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作了广泛而具体的叙述,写 人记事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人记事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学习本单元,要着重了解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 学习本单元,要着重了解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 勾践灭吴的原因;学习邹忌善于设喻 邹忌善于设喻, 和勾践灭吴的原因;学习邹忌善于设喻,触龙善于抓 住对方的心理、曲折委婉、层层深入的语言艺术。 住对方的心理、曲折委婉、层层深入的语言艺术。本 单元课文情节曲折生动,语言障碍不太大, 单元课文情节曲折生动,语言障碍不太大,要求在掌 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熟读成诵。 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D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下列句子中“ ( ) A.以其无礼于晋 . C.又欲肆其西封 . B.君知其难也 . D.吾其还也 .
6.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指出它们的用法并解释意义: .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指出它们的用法并解释意义: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军 名词作动词, 驻扎” 驻军” “驻军”。 B.越国以鄙远 . “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鄙 当作边邑” 名词作动词, 当作边邑 形容词作名词, 远地” 郑国”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郑国”。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既东封郑, “封”,名词作使动词,“使……成为疆 封 名词作使动词, 成为疆 ”“西 名词作状语, 在东部” 界”。“东”“西”,名词作状语,“在东部” 、 在西部” “在西部”。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若不阙秦, “阙”,名词作动词,“侵损”、“削 阙 名词作动词, 侵损” 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