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欲扬先抑作文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

2024年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作文指导”,详细内容为“欲扬先抑”写作技巧。
该技巧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通过先否定或批评某一事物,再对其进行肯定和赞美,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2. 能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作文创作,提高作文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作文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学会分析并运用该技巧进行作文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例文、作文素材。
2. 学生准备:作文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欲扬先抑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结合教材中的例文进行分析。
3. 实践:a. 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对身边的同学或事物进行口头描述。
b. 指导学生根据素材,运用“欲扬先抑”进行作文创作。
4. 互动:学生互相交流、修改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5. 展示: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共同评析。
六、板书设计1. “欲扬先抑”写作技巧a. 定义b. 作用c. 应用2. 作文创作步骤a. 确定主题b. 选择素材c. 运用欲扬先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材,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关注并学习其他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同时,开展作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作文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2. 实践环节中的口头描述和作文创作。
3. 互动环节中的作文修改和评析。
欲扬先抑作文教案

欲扬先抑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文的立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欲扬先抑的定义和作用2. 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技巧3. 典型例文分析4. 作文训练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欲扬先抑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详细讲解欲扬先抑的作用和运用技巧,结合典型例文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欲扬先抑的作文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欲扬先抑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
3. 学生作文的立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典型例文:收集一些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优秀作文。
2. 作文评改标准:制定作文评改的标准,以便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欲扬先抑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详细讲解欲扬先抑的作用和运用技巧,结合典型例文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欲扬先抑的作文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评改: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教师进行总结讲评。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和运用技巧。
2. 示例法:分析典型例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欲扬先抑的手法。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提高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能力。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欲扬先抑的理解准确无误。
2.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作文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关注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准确性和效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十、课后作业:1. 复习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和运用技巧。
2. 结合自己的经历,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一篇作文。
3. 下周课上分享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互相评改。
六、教学内容:1. 学生作文展示:展示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的作文。
2. 作文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作文教学之欲扬先抑(教案)

作文教学之欲扬先抑(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学写欲扬先抑的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2、难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的分寸的把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文似看山不喜平。
清代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
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
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写文章要象山一样起起伏伏,不要平淡无味,要写出点波澜,有曲折起伏,那才吸引人。
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熟练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手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种:欲扬先抑。
二、课时内容:欲扬先抑造波澜一)、欲扬先抑的概念: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
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要肯定某人、某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的一种写作方法。
这种构思文章的方法,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
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使人或物的特征更鲜明突出,形象更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课内链接《阿长与〈山海经〉》问:回顾《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围绕“阿长”依次写了哪几件事?作者是如何对材料进行详略处理的?行文线索是如何安排的?事件详略情感线索①喜欢“切切察察”(略)②睡相不好(略)③过年的许多古怪仪式(略)④知道一些烦琐的道理(略)⑤讲长毛的故事(详)⑥谋害“我”的隐鼠(略)憎恶⑦给我买《山海经》(详)三)、课外链接《荔枝蜜》,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材料详略,以什么线索来组织材料的?1看,知选材。
2看,明详略。
3看,理线索。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1、口头作文:我的-----不完美。
(爸、妈、老师、同学或其它你比较熟悉的人。
)我的--------并不完美,他(她)------------,但是他(她)----------,有一次……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以“我最烦(怕)……”为开头,谈你情感的转变。
2024年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

2024年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写作技法”章节,主要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学会运用此技法进行作文构思、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欲扬先抑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作文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学会运用欲扬先抑技法进行作文构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提高作文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学会运用此技法进行作文构思。
难点:如何在实际作文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技法,使文章富有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引出“欲扬先抑”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用PPT展示相关定义。
(2)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欲扬先抑实例,让学生了解其作用。
3. 例题讲解:(1)展示一篇运用欲扬先抑技法的优秀作文,分析其构思和表达效果。
(2)指导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技法进行作文构思。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技法,构思一篇作文。
(2)选取部分学生作文进行点评,指导修改。
六、板书设计1. 欲扬先抑技法在作文中的应用2. 内容:(1)概念:欲扬先抑(2)作用:增强文章表现力(3)实例:优秀作文分析(4)练习:作文构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欲扬先抑技法,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阅读更多优秀作文,分析其中欲扬先抑技法的运用。
(2)尝试在其他类型的作文中运用欲扬先抑技法,提高作文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要求和答案的指导性。
篇二欲扬先抑作文教案范文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能够运用此种手法进行写作。
02
理解欲扬先抑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够分析文章中的欲扬先 抑手法。
04
03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的前知
回顾相关作文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作文知识, 如作文结构、语言表达等,为欲扬 先抑作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分享优秀范文
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欲扬先抑作 文范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写 作灵感。
教学策略
讲解欲扬先抑技巧
详细讲解欲扬先抑作文的写作技巧, 如情感铺垫、情节转折等,帮助学生 掌握该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
分析经典案例
通过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欲 扬先抑作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效果,提 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学生活动
01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思路,互 相学习和借鉴。
02
写作实践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欲扬先抑技巧进行写作 实践,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03
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和老师给予评价和 建议,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改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灵感,表达真
情实感。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分析欲扬先抑在文章中的作用
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欲扬先抑技法作文专题小学语文习作教案

欲扬先抑技法作文专题小学语文习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认识其特点和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范文,掌握欲扬先抑的运用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技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欲扬先抑技法的概念和特点。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使文章情节曲折,富有变化。
2、难点(1)如何巧妙地安排“抑”与“扬”的情节,使文章过渡自然,富有逻辑。
(2)引导学生在运用欲扬先抑技法时,能够突出主题,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读过的很多文章中,作者常常会运用一些写作技法来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很特别的写作技法——欲扬先抑。
(二)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欲扬先抑这个词吗?谁能来说说自己的理解?2、讲解: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
“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三)结合范文,分析欲扬先抑的作用1、出示范文《丑菊》“这真是一个很丑的花。
颜色暗暗的,有点像黄泥巴的颜色。
花瓣儿细细的,稀稀疏疏,极不规整。
花蕊倒是不少,黄黄的,像一个个小圆盘。
整个花就像一个倒扣的小盘子,歪歪斜斜,难看极了。
我越看越觉得它丑,真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种它。
可是,这花到了夜晚,却有了奇妙的变化。
白天看起来不起眼的丑菊,晚上居然开花了!那花的形状就像一个小向日葵,花瓣儿一层一层地围着花蕊,整整齐齐,又好看又奇特。
而且,它的香味特别浓郁,整个房间都弥漫着它的香气。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丑菊是这样的美丽和迷人。
”2、引导学生分析(1)提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2)学生回答后总结:作者先写丑菊的外形丑,这是“抑”;然后写丑菊夜晚开花的美丽和香气,这是“扬”。
欲扬先抑教案(版

欲扬先抑教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章《修辞手法》第三节“欲扬先抑”,详细内容包括“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实际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这一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这一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 知识讲解:(1)介绍“欲扬先抑”的定义及作用。
(2)讲解“欲扬先抑”的分类及示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范文,让学生了解“欲扬先抑”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编写一段话。
(2)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欲扬先抑2. 板书内容:(1)定义:先抑制,后发扬。
(2)作用:增强语言表现力,丰富情感色彩。
(3)分类:正抑、反抑、侧抑。
(4)示例:范文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欲扬先抑”编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分析一篇文学作品,找出其中所运用的“欲扬先抑”修辞手法。
2. 答案:(2)答案:学生需自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更多运用“欲扬先抑”修辞手法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开展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这一修辞手法。
2.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范文,让学生了解“欲扬先抑”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3. 作业设计:运用“欲扬先抑”编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一、教学难点的突破1. 引导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内涵:通过讲解定义、作用及分类,让学生从根本上把握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作文教学之欲扬先抑(教案)

凸显价值取向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传达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 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 素养。
锤炼语言表达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 和表达方式,准确、生动 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04
素材收集与整理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留意身边的人和事
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观察人物的 行为举止、言语表达以及情感变化。
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阅和修改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再次提交
学生将修改完善后的作文再次提交给教 师,教师进行二次批改和讲评。
反思总结
学生根据教师的二次批改和讲评意见, 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 和努力方向。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本次教学内容
1 2 3
欲扬先抑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回顾,使学生更加明确欲扬先抑是一种常用 的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增 强表达效果。
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增强读者的阅读体 验,同时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欲扬先抑在作文中运用
01
开头部分
在文章开头使用欲扬先抑手法 ,可以先给读者留下悬念或引
发思考,为后文做铺垫。
02
正文部分
在叙述过程中,通过欲扬先抑 的手法,可以使情节更加生动 有趣,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启示: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我们可 以发现欲扬先抑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人物形象 更加鲜明立体、主题更加突出。因此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手 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 时,也要注意在使用欲扬先抑手法时 要自然、合理、恰到好处不要过于刻 意或夸张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欲扬先抑教案(版

1.导入环节:约5分钟,通过情景导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2.知识讲解与例文分析:约20分钟,确保学生对欲扬先抑的理解。
3.课堂互动:约10分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约20分钟,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巩固知识。
5.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约10分钟,明确作业要求,激发学生课后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分析、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欲扬先抑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在作文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欲扬先抑教案(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九章“修辞手法”中的“欲扬先抑”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在作文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学会在作文中运用此修辞手法。
5.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6.作业布置:布置一篇运用欲扬先抑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1.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分类。
2.例文分析:欲扬先抑在作文中的应用。
3.课后作业:运用欲扬先抑的作文题目。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运用欲扬先抑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答案:略。
四、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在例题讲解环节,要注重讲解思路的清晰和逻辑性。讲解完毕后,随即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目应与例题类型相似,难度适中,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欲扬先抑的运用。
欲扬先抑教案(版)

教案名称:欲扬先抑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和作用。
2.学会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理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和作用。
2.学会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作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手法。
2.学生分享已学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3.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欲扬先抑”。
二、讲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和作用(10分钟)1.教师讲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在写作中,先压制某种情感或观点,然后再逐渐展现出来,以增强表达效果。
2.教师举例说明“欲扬先抑”的作用,如让读者产生悬念、增强文章的戏剧性等。
3.学生讨论并分享对“欲扬先抑”的理解。
三、练习运用“欲扬先抑”(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写作题目,如“我的梦想”。
2.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先写出自己不喜欢的方面,再逐渐展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面。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指导。
1.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一、复习“欲扬先抑”的手法(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欲扬先抑”的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运用“欲扬先抑”的经验和心得。
二、深化理解“欲扬先抑”的作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欲扬先抑”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如增加悬念、突出主题等。
2.学生讨论并分享对“欲扬先抑”作用的理解。
三、练习写作(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新的写作题目,如“我的家乡”。
2.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先写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再逐渐展现自己喜欢的地方。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指导。
1.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
2024年欲扬先抑作文教案

0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理性看待事物,
不盲从、不偏激。
0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写作传递正能量,
弘扬真善美。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Chapter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如何在作文中运 用欲扬先抑手法
分析欲扬先抑在文学作品 中的运用
讲解欲扬先抑的定义和作 用
01
03 02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 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提高自己的 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
改进作文批改和点评方式,采用多样 化的批改方式和评价标准,及时发现 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提 供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和 互学,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THANKS
佳作引路
精选范文赏析
选取一些优秀的欲扬先抑作文进行赏析 ,让学生感受该手法的魅力,并从中汲 取写作灵感。
VS
学生作品展示
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互相学 习、借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
读写结合
阅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 写作素材和灵感。
写作指导
01
讲解欲扬先抑的定义和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该手法的内涵。
02
分析欲扬先抑在作文中的运用 ,包括情感、情节和语言表达 等方面。
03
指导学生如何在作文中运用欲 扬先抑手法,包括构思、选材 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范文引路
01
选择一篇典型的欲扬先抑作文范文,进行阅读和讲解。
02
分析范文的写作特点,包括情感、情节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感谢观看
课后作业
欲扬先抑教案[五篇范例]
![欲扬先抑教案[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82fd048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4.png)
欲扬先抑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欲扬先抑教案欲进先退巧构思欲扬先抑好文章教学目标: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或者动植物。
教学过程:一、培思:传说,唐伯虎应邀出席一个朋友的老母亲甲子寿宴。
轮到他致祝寿词时,遥指寿星开口便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
气氛尚未缓和,他话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家宾客舒了口气,不待情绪安定又爆出第三句:“生的儿子都是贼!”满座皆惊,无不怒目而视。
不料,唐伯虎笑着妙语回天道:“偷来仙桃献娘亲。
”引得众人开怀大笑,掌声雷鸣。
唐伯虎的祝寿方式特别在哪里?他去祝寿,却说人家“ 这个婆娘不是人”,“生的儿子都是贼”,不仅不夸赞,反而用嘲讽的态度去贬低,令满座皆惊;接下来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偷得仙桃献娘亲” 又加以高度评价其高寿、儿子孝顺,一下子令形势急转。
如此强烈的反差,使满座宾客心情也随之大起大落,达到了欲扬先抑,使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造成波澜,形成鲜明的对比,富有感染力,避免平铺直叙,给人印象深刻,产生震撼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欲扬先抑法进行写作训练。
二、学习欲扬先抑1、什么是欲扬先抑呢?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
作者想褒扬肯定某人、某事、某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也就是先尽力去贬低,先“抑”,然后再高度的赞扬,后“扬”。
2、欲扬先抑的作用:欲扬先抑用到我们的作文学习中,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我们平时的文章大都平铺直叙,很难吸引读者。
欲扬先抑的效果既然如此的震撼心灵,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它来写作呢?欲扬先抑这种构思方法可以用来写人,也可以写事或写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训练如何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好一个人、一个动植物。
3、经典回顾:我们学过哪篇文章用了欲扬先抑?文章中抑什么扬什么?学生发言,小结:如:《阿长与〈山海经〉》抑什么扬什么?①喜欢“切切察察”(抑)②睡相难看(抑)③元旦有许多古怪仪式(抑)④知道一些烦琐的道理(抑)⑤讲“长毛”的故事(抑)⑥谋害“我”的隐鼠(抑)⑦给“我”买《山海经》(扬)如:《列夫托尔斯泰》中:①托尔斯泰外貌的粗鄙丑陋普通(抑)②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敏锐,蕴含丰富的感情,深刻准确的洞察力(扬)欲扬先抑,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优秀教案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 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2. 如何将生活感悟融入到写作中。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作文范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手法吗?它是如何运用的?二、讲解欲扬先抑写作手法(15分钟)1. 通过PPT课件,讲解欲扬先抑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如先描述一个事物的缺点,再转折描述它的优点。
3. 分析欲扬先抑手法的效果,如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个主题,如“我的老师”,让学生尝试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写作。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3. 教师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和分析。
四、观察生活、感悟生活(1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2. 让学生尝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感悟融入到写作中。
3. 学生现场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写作中要灵活运用。
2. 布置作业:以“我的家人”为主题,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掌握了这种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环节,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欲扬先抑手法,避免过度夸张或贬低事物,保持文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篇二欲扬先抑作文教案范文

篇二欲扬先抑作文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章“记叙文写作”,详细内容为“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通过学习该章节,学生将掌握如何在记叙文中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该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分析、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会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将欲扬先抑的手法灵活运用到记叙文中。
2. 教学重点:理解欲扬先抑的概念,掌握其在记叙文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作文本、课外读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效果。
2. 讲解: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作用和具体运用方法。
3. 例文分析:分析一篇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例文,让学生了解其实际应用。
4. 实践演练:让学生根据所学,尝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作。
5. 互动交流: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欲扬先抑作文教案2. 主要内容:(1)概念:欲扬先抑的定义(2)作用:增强文章表现力和感染力(3)方法:具体运用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互动环节的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学习。
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写作技巧运用到其他类型的作文中,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将欲扬先抑的手法灵活运用到记叙文中。
2. 例文分析:分析一篇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例文。
3. 实践演练:让学生根据所学,尝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作。
4. 互动交流: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写作训练“欲扬先抑”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学会运用此手法进行作文构思,通过具体例文分析,掌握“欲扬先抑”在作文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概念,了解其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进行作文构思的能力,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作文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学会运用此手法进行作文构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例文、评价表。
2. 学生准备:作文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欲扬先抑”的魅力。
教师讲述一个生活中因为误会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关注矛盾冲突中的情感变化。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其含义。
(2)分析例文,让学生了解“欲扬先抑”在实际作文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一篇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例文,分析其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作文中运用。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欲扬先抑”的作文构思,教师给予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欲扬先抑”作文构思(1)概念:先抑制情感,再充分表达。
(2)作用:增强作文表现力,使情感更加真实。
(3)写作步骤:构思写作修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误会”为题,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
2. 评价标准:(1)是否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2)作文结构是否清晰。
(3)情感表达是否真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思: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发现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提高措施。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作文,了解不同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欲扬先抑教案

欲扬先抑教案《欲扬先抑》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3)学生回答:“喜欢。
” (4)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讲授新课(1)欲扬先抑的定义 -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它是指作者在描写人物或事物时,先对其进行贬低、批评或否定,然后再对其进行赞扬、肯定或褒奖。
- 欲扬先抑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或事物的优点和价值,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欲扬先抑的作用 - 使文章情节曲折,富有变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思想更加丰富,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
(3)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 确定写作对象:选择一个你想要描写的人物或事物作为写作对象。
- 构思写作思路:根据写作对象的特点和你的写作目的,构思一个欲扬先抑的写作思路。
- 描写写作对象:按照构思好的写作思路,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
在描写时,要注意先对其进行贬低、批评或否定,然后再对其进行赞扬、肯定或褒奖。
- 表达主题思想:在描写完写作对象后,要表达出你的主题思想,即你对写作对象的看法和评价。
(4)欲扬先抑的注意事项 - 抑扬要适度:在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时,要注意抑扬的程度要适度,不能过度贬低或过度赞扬写作对象。
- 抑扬要有据:在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1. 2. 3. 1. 2. 1. 1.手法时,要注意抑扬要有据,不能凭空贬低或凭空赞扬写作对象。
- 抑扬要自然:在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时,要注意抑扬要自然,不能生硬地贬低或生硬地赞扬写作对象。
《欲扬先抑》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案欲扬先抑教案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Chapter
激活学生的情感
营造情感氛围
通过讲述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播放相关音乐或展 示富有感染力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课 文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变 化,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02
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此种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内涵和表达 效果。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实践欲扬先抑的 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欲扬先抑表达方式的独特魅 力。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
明确任务
给每个小组分配明确的学习任务,如讨 论课文的主题、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研究探讨法
确定研究主题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值得研 究的问题或主题,如探讨欲扬先 抑的写作手法在课文中的具体运
用。
收集资料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 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研究 做好准备。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Chapter
教学内容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理解其在文章中的运用。 分析课文中的欲扬先抑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通过练习,掌握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欲扬先抑手法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课文中的欲扬先抑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掌握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时机和技巧。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作文结构的把握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1. 欲扬先抑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作文结构的安排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1. 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
2. 作文的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
教学准备:1. 相关作文素材和例子。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平时的写作中,如何让文章更有吸引力?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3. 教师总结:欲扬先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能使文章富有张力和吸引力。
二、讲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和作用(10分钟)1. 解释欲扬先抑的含义:先贬低再褒扬,先抑制再发扬。
2. 举例说明欲扬先抑在文章中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波澜性,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三、分析欲扬先抑的手法(10分钟)1. 分析欲扬先抑手法的构成:抑扬交替,先抑后扬。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文章中运用欲扬先抑手法。
四、实例讲解和练习(10分钟)1. 提供一篇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作文示例,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文中的抑扬交替和先抑后扬的运用。
3. 学生进行欲扬先抑的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文点评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和作文结构的安排。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一手法,并注重作文结构的安排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应继续强调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群文阅读欲扬先抑好文章(详案2优秀教案

群文阅读欲扬先抑好文章(详案2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语文》六年级下册,共两篇文章,《草船借箭》和《猴王出世》。
《草船借箭》讲述了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为了帮助刘备借到箭,巧妙地利用了曹操的弱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猴王出世》则是描绘了孙悟空出世的过程,以及他与天神们的斗争,展示了他的英勇和正义。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会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难点:学会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主题曲,引发学生对这两部作品的兴趣,进而引入今天的课题——群文阅读《草船借箭》和《猴王出世》。
2. 自读:让学生独立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标记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3. 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练习: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写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7.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草船借箭》:诸葛亮、曹操、箭2. 《猴王出世》:孙悟空、天宫、斗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草船借箭》和《猴王出世》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答案:《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是胆小怕事的典型。
《猴王出世》中,孙悟空是英勇正义的象征,天宫的天神们则是自私自利的代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群文阅读《草船借箭》和《猴王出世》,学生了解了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欲进先退巧构思
欲扬先抑好文章
教学目标: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
教学重点:欲扬先抑写作方法的技法点拨。
教学难点:“抑”部分的写作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朝文学家纪晓岚,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吧。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他的小故事。
相传,一次纪晓岚为一个朋友的老母祝寿,当即作诗一首,劈头第一句就说:“这个老娘不是人”,四座宾客都吓了一大跳,纪晓岚却不慌不忙,又念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大家松了一口气,鼓掌叫好。
纪晓岚又念下去:“生个儿子却做贼”,宴会主人脸上勃然变色,四座咋舌,不敢言语,哪知纪晓岚又从容地说:“偷得蟠桃献娘亲”!至此,众人开颜,欢笑举杯。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不是感到纪晓岚的祝寿方式很特别呢?是的,纪晓岚去祝寿,却说人家”这个老娘不是人”,“生个儿子却做贼”,不仅不夸赞,反而用嘲讽的态度去贬低,另满座皆惊;接下来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偷得蟠桃献娘亲”又加以高度评价,一下子令形势急转。
如此强烈的反差,使满座宾客心情也随之大起大落,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震撼的效果
呢?因为纪晓岚此处运用了记叙文构思技巧之一的“欲扬先抑”!今天我们就运用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板书:欲扬先抑)
二、学习欲扬先抑
1、欲扬先抑的含义及作用:
【解释】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
想要褒扬、抬高,先贬低、压抑。
师:欲扬先抑用到我们的作文学习中,又有何含义呢?
【定义】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某事、某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作用】
采用这种手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的对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刚才纪晓岚祝寿的故事,同学们已深深感受到了,对吗?
2、写作技法点拨:
(1)赏析《阿长与〈山海经〉》
内容:课文围绕阿长写了那些事?
如何处理文章内容详略?
文章线索是什么?
得出结论:
①优点缺点要明确。
A写人前,先在草稿纸上分别列举人物的缺点和优点。
B写作时,在作文前半部分先展示人物的缺点,多以外貌、习惯、心理感受等描写为主进行刻画。
C在作文后半部分重点展现人物的优点、精神、品质等。
②详略安排要得当。
“抑”的部分要先写,目的是要为“扬”蓄势,起铺垫作用,所以要略写;“扬”的部分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赏析范文
从小我就不喜欢泥土,因为它脏兮兮的,在我的心目中那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场所。
后来,我长大了,仍然不喜欢泥土,相比于风的奔放,云的飘逸,水的明净,雪的纯洁,泥土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但是,自从那年夏天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都没有读懂泥土那博大的胸怀。
……
自此,我不敢再看轻泥土。
--《泥土的胸怀》
提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得出结论:
③抑扬转变要自然。
A由抑到扬不要猛然转变,中间要有明显过渡的句子。
B最好找准几件事,逐步完成对人物“差评”到“中评”再到“好评”的转变过程。
如:不满——好感——欣赏
三、“抑”法解析(重点分析点拨“抑”的部分)
在我们写人的作文训练中大家都非常擅长写赞扬的话,但对于写“抑“的部分却有点困难。
现在老师就针对如何“抑”再来一起讨论学习。
(出示)示例1:龙龙天性顽皮,时常惹祸,老师和同学对他都很不满。
(出示)示例2:我的爸爸平时特爱抽烟、喝酒,喝酒后睡觉呼噜打得震天响;还不讲卫生,臭袜子到处乱扔;说话嗓门特别大,尤其是批评我时,整座楼都能听见他的声音,我对他有满肚的牢骚却不敢发。
(出示)示例3:小明是个矮个子,两只眼睛溜溜转,一个坏主意就想出来了。
他经常想怎样捉弄别人。
他把瓜皮果壳塞到别人抽屉里;有时将一口痰吐在地上,然后装作很小心的样子,故意把同学的凳子推到,压在痰上,他再装出好心的样子将凳子扶起来,礼貌地说: “请坐”。
总结:综合上述3个不恰当的示例,我们明白了在写“抑”的部分时,要注意分寸,因为“抑”是为后面的“扬”蓄势,为写“扬”做铺垫,因此“抑”的部分多以外貌、习惯、态度等描写为主进行刻画,不要涉及人物的品质,适可而止就行,要知道文章中心重点展现的应该是人物的优点、精神、品质等。
师: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那就是:
写作原则要牢记:贬抑需有度;
转变需自然;
详略需恰当;
情感需真实。
四、课堂练习
1、请为下文我的同桌补写一段“抑”的内容:
他是我的同桌。
说起他的外表,......难怪有些同学给他起了个绰号“祖先”,说白了就是类人猿。
有一次体育课测验跳绳,我虽然刚及格,但已经满足了。
他的成绩是良,我去祝贺他。
天呀,他还在练跳绳呢!我看到他紫色的脸上,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似地往下落,嘴里“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我狠狠地对他说:“你不要命了!考了良还练什么?”他用手捂着胸口,好半天才断断续续地说:“我要的是优。
”听到这里,我很惭愧。
是呀!我所缺少的不正是这点吗?我开始佩服他那种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精神。
……
2、全班分享,全员学习点评。
五、布置作业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
要求:
1、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2、选取典型事例,详略得当。
3、字数600字以上。
六、教师结语
同学们,“文似看山不喜平”,通过欲扬先抑构思方法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要想让文章出彩并不难,只要我们做到多多掌握技巧,多多积累语言,我们的写作水平就定会更上一层楼,这正是“欲进先退巧构思,欲扬先抑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