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课堂练习
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及答案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
”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译文: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语句翻译专项练习

一、练习目的通过本练习,使学生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的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二、练习内容1. 原文:(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翻译:(1)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吗?”(2)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三、练习方法1. 逐字逐句翻译,确保每个字词都翻译准确。
2. 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意思。
3. 考虑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4. 将翻译后的句子进行润色,使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四、练习步骤1. 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2. 逐字逐句翻译,注意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分析句子结构,确保翻译准确。
4. 润色翻译后的句子,使语句通顺。
五、练习要求1. 翻译准确,不遗漏关键词汇。
2. 句子通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3. 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4. 在翻译过程中,注意积累文言文词汇和语法知识。
六、练习评价1. 翻译准确率。
2. 句子通顺度。
3. 对文言文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文言文翻译练习

4、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 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 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 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 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 不及窥园也。 参考答案 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 也要松弛和休息。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 忘我的程度。
9、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 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 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选自《东坡志林》) 参考答案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 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 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 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 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 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 在事实。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善言而不 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 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以所不睹不信于人, 若蝉之不知雪。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 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也。 (汉· 桓宽《盐铁论· 刺 相》 参考答案 .唱歌的人不期求他的歌声好听,而可贵处在于合 乎节拍;议论的人不期求他的言辞华丽,而务必要 符合事实。声音动听但不懂得曲调宛转,不能算是 会唱歌;言辞优美却不了解形势的变化,不能叫做 会议论。
5、翻译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画横线的句子。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 可师者。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 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 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召收后学,作《师说》,因抗 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 以是得狂名 参考答案 .①承蒙你来信想请我做老师。我修养不深,学业很浅,想 想我的学问,没有什么可传授的。②世人果然纷纷认为他 怪,聚在一起骂他,指指点点、互使眼色、拉拉扯扯地议 论纷纷,此外制造出各种言辞诬加给他。
文言文练习翻译及答案

昔者孔子游于匡,颜渊后车。
颜渊问曰:“夫子,何为而迟?”孔子曰:“吾闻之,君子之学也,将以美其身,将以利其行。
吾闻君子之学,将以美其身,将以利其行。
夫美身者,非独辞言之美,亦心术之美也。
夫利行者,非独行之美,亦心术之美也。
吾与回言,必以心术为主,故回后车也。
”
【翻译】
昔日,孔子游历至匡地,颜渊跟随着他的车子。
颜渊问道:“夫子,为何行走得如此缓慢?”孔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美化自己的品德,是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有益。
我听说君子学习,是为了美化自己的品德,是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有益。
所谓美化品德,不仅仅是言语的华丽,也是内心修养的美丽。
所谓使行为有益,不仅仅是行为本身的美,也是内心修养的美。
我和颜渊交谈,总是以内心修养为主要内容,所以颜渊才跟在车后。
”
【答案】
1. 昔者:昔日
2. 匡:地名,指匡地
3. 颜渊:孔子弟子,名回
4. 后车:跟在车后
5. 吾闻之:我听说
6.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7. 美其身:美化自己的品德
8. 利其行:使自己的行为有益
9. 心术:内心修养
10. 以心术为主:以内心修养为主要内容
【练习】
请根据以下文言文原文,进行翻译并给出答案。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国之本也;不仁,必危矣。
”
答案:请自行翻译并填写。
文言文翻译专练

夫文言文者,古之遗言,载道之书也。
其辞简而意深,其句奇而意赜,非精通者不能窥其奥妙。
是以学者欲窥文言文之妙,必先练习翻译,以通其义,达其情。
今为之专练,以俾学者有所依循。
一、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言:“学之而又时习之,岂不快哉?有友自远方来,岂不乐哉?人不知我,我不愠,岂非君子之行哉?”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曰:“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之师。
择其善者而效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言:“得道则众助之,失道则众弃之。
众弃之极,亲戚亦叛之;众助之极,天下皆顺之。
”四、原文:《庄子·逍遥游》云:“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翻译:《庄子·逍遥游》中言:“蝉与学鸠笑之,曰:‘我跃起而飞,触于榆枋,有时不至而堕于地而已,何必要飞九万里而南行呢?’”五、原文:《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翻译:《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于人之心,而人自远之。
”夫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反复练习。
学者当以原文为本,以白话文为辅,细心揣摩,逐字逐句,方能使文言文之妙,跃然纸上。
吾辈当勉之,以期精通文言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1.韩信将兵【原文】上①尝从容②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
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
2.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
”今王动④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⑤。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⑥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用:资金,盘费。
③御者:驾车的。
④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⑤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⑥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3.陆贾说汉高祖【原文】陆生①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②骂之曰:“乃公③居马上而得之,安事④《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⑤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⑥,陛下安得而有之⑦!”高帝不怿⑧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⑨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⑩,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释】①陆生:陆贾。
②高帝:汉高祖刘邦。
③乃公:你老子。
这是刘邦高傲的自称。
④安事:哪用得着。
⑤逆取而以顺守: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
文言文翻译_课堂实录

【时间】:某年某月某日星期X 下午第二节课【地点】:学校教学楼X楼X教室【授课教师】:张老师【课堂实录】:师:今日,吾等再谈文言文翻译之妙。
请诸生各取一篇文章,试作翻译。
(生甲取《左传》一篇,生乙取《庄子》一篇,生丙取《史记》一篇,生丁取《诗经》一篇。
)师:诸生请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尝试翻译。
(生甲、乙、丙、丁分别阅读,片刻后开始翻译。
)师:甲同学,请展示你的翻译。
生甲:(朗读)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之楚子之侵蔡也。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师:甲同学,翻译得不错。
接下来,乙同学。
生乙:(朗读)逍遥游,其文辞华丽,意义深远。
翻译如下:逍遥游,逍遥于宇宙之间,游心于物外,无拘无束,自在悠然。
师:乙同学,翻译得体,传神达意。
生丙:(朗读)太史公曰:昔者,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乱,不用王法,兴师问罪,遂擒杀之。
师:丙同学,翻译得准确,传达了原文之意。
生丁:(朗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丁同学,翻译得简单明了,保留了原诗的韵味。
师:诸生翻译完毕,请各抒己见,互评互议。
(生甲、乙、丙、丁依次发表意见,指出彼此翻译的优点和不足。
)师:甲同学,你的翻译注意到了句式的转换,使得文言文读起来更加流畅。
乙同学,你的翻译保留了原文的文采,但有些地方可以更加精炼。
丙同学,你的翻译准确无误,但有些地方可以适当增加修饰,使文意更加丰富。
丁同学,你的翻译简洁明了,但要注意韵律的把握。
师:今日课堂,诸生翻译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然文言文翻译非一日之功,还需诸生课后多加练习,方能游刃有余。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纷纷提问,张老师耐心解答。
)【课堂小结】:本次文言文翻译课堂,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提高了文言文翻译能力。
张老师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了详细点评,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通过本次课堂,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简短文言文翻译练习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九分。
• 7.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 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弄 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 屡遭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 之,乡党以为贬议。
• ①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九分。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的句子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 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 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 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九分。
译文: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 攻打虢国。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 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要求借路 ,一定会可以得到允许。”晋献公说:“垂棘 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 我的骏马。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 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荀息说:“不 会这样,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 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 路给我们,这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 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 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呢?”
•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①• 曾经偷空向欧阳修讨教写作之事
• ②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②每写出一篇文章,就希望能够超过他人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九分。
• 18.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1.韩信将兵【原文】上①尝从容②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
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
2.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
”今王动④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⑤。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⑥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用:资金,盘费。
③御者:驾车的。
④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⑤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⑥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3.陆贾说汉高祖【原文】陆生①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②骂之曰:“乃公③居马上而得之,安事④《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⑤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⑥,陛下安得而有之⑦!”高帝不怿⑧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⑨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⑩,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释】①陆生:陆贾。
②高帝:汉高祖刘邦。
③乃公:你老子。
这是刘邦高傲的自称。
④安事:哪用得着。
⑤逆取而以顺守: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参考答案】①只有接触到它,才能了解它;只有亲自实践,才知道什么是艰难。
②翻阅五岳画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
2、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参考答案.①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行为。
②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道义,那么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参考答案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4、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参考答案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
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
5、翻译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画横线的句子。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未闻有师。
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召收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课外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含答案)课外文言文翻译小练一)XXX仁爱XXX,XXX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XXX《言行龟鉴》)注释]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XXX,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XXX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XXX“”的德行。
二)XXXXXX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XXX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XXX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XXX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XXX,请代崇质行。
时XXX与XXX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XXX《续世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XXX“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XXX 《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XXX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XXX:“XXX,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XXX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XXX:“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4)。
文言文翻译练习(答案)

昔者孔子游于太山,见大木植于山巅,其根深固,百草莫能拔之。
孔子曰:“木之所以能坚,以其根深固也。
人亦然,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翻译练习】【原文】子路问曰:“君子之所以贵乎道者何也?”孔子曰:“君子之学道也,如渴者之饮河,如饥者之啜菽。
非道不行,非道不利,非道不成。
故君子贵道。
”【翻译练习】【答案】昔者孔子游于太山,见大木植于山巅,其根深固,百草莫能拔之。
孔子曰:“木之所以能坚,以其根深固也。
人亦然,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昔孔子游于太山,睹大树植于山顶,其根深固,众草莫能拔之。
孔子言:“树之所以坚者,以其根深固也。
人亦如此,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子路问曰:“君子之所以贵乎道者何也?”孔子曰:“君子之学道也,如渴者之饮河,如饥者之啜菽。
非道不行,非道不利,非道不成。
故君子贵道。
”子路请问:“君子之所以重视道德之原因何在?”孔子答曰:“君子学习道德,如同口渴之人饮于河流,如同饥饿之人啜食豆类。
非道德不能行,非道德不利,非道德不能成就。
故君子重视道德。
”【译文】昔孔子游于太山,睹大树植于山顶,其根深固,众草莫能拔之。
孔子言:“树之所以坚者,以其根深固也。
人亦如此,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古时孔子游历于太山,看到一棵大树扎根山顶,其根深固,众草无法拔除。
孔子说:“树木之所以能够坚韧,是因为其根深固。
人也是如此,所以君子必须谨慎独处。
”子路请问:“君子之所以重视道德之原因何在?”孔子答曰:“君子学习道德,如同口渴之人饮于河流,如同饥饿之人啜食豆类。
非道德不能行,非道德不利,非道德不能成就。
故君子重视道德。
”子路请教说:“君子之所以重视道德的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学习道德,就像口渴的人饮水,就像饥饿的人吃豆。
没有道德就无法行动,没有道德就不会有利,没有道德就不能成就。
因此,君子重视道德。
”【练习解析】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留原文的意境和风格,尽量保持文言文的韵味。
经典文言文翻译练习

《庄子·逍遥游》节选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译文:昔年,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起舞,栩栩如生,我自认为很满足,很快乐,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子。
突然醒来,我又回到了现实,发现自己仍然是庄子。
我不知道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庄子与蝴蝶,必定有所区别。
虽然这样避免了行动的劳累,但仍然有所期待。
大自然用形体承载我,用生活劳苦我,用衰老使我安逸,用死亡使我休息。
因此,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人,也就是懂得如何享受死亡的人。
练习翻译:1.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翻译:从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仿佛就是一只真正的蝴蝶。
2.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翻译:我自己觉得非常满足,很快乐!却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子。
3.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翻译:突然醒来,发现自己又回到了现实,发现自己还是庄子。
4.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翻译:不知道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5.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翻译:庄子和蝴蝶,必定有所区别。
6.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翻译:虽然这样避免了行动的劳累,但仍然有所期待。
7.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翻译:大自然用形体承载我,用生活劳苦我,用衰老使我安逸,用死亡使我休息。
8.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翻译:因此,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人,也就是懂得如何享受死亡的人。
高中文言文短文翻译练习

1.及之而后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②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③。
(选自《魏源集》) [注释] ①一足:走一步。
②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
③一啜(chuò):尝一口。
[文言知识]说“及”。
“及”是个会意字,本指后面的人伸出手抓住前面的人,因此它有“接触到”、“达到”、“够得上”的意思。
上文“及之而后知”中的“及”,就解为“接触”,句意为接触它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情况)。
成语“望尘莫及”,意为看着车后卷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比不上别人。
科举考试中的“及第”,从字面上解释是指达到名次,意为及格、录取。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乌_________②披__________2.“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座高山。
3.翻译:①履之而后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商於子驾豕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文言文翻译训练(课堂)

翻译练习3
翻译下面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邑西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 鸭毛茸生,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 曰:“①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②邻 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 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翁笑 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亦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1、你的病是老天爷给你的惩罚,需要让失主痛骂你一 顿,鸭毛才会脱落。
(2)这不是你所了解的。 (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 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 呢?
●参考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 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 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 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 你所懂的。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 我就会饥寒交迫,我不担心没有鸡吗?没有鸡,只不过 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 走呢? (注:盍,何不。垣墉,墙壁。病,担心。患:祸患。 去,距离)
翻译练习5
• 下面选文出自刘向《新序· 杂事第一》,阅读后请翻译 划线句子。(5分) •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 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 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之 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 是以有忧色也。”
交给法官审问,颇有这种情况,于是定(结)案,(把邓通 家的财产)全部没收,邓通家还欠债为数亿万。
翻译练习9
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

夫文言文者,古之经典,传承千年,为华夏文化之瑰宝。
然文言文之辞藻奥深,句式复杂,于今人阅读理解,实非易事。
是以,翻译文言文成为一项重要技能。
本文特就文言文翻译之专题,进行一番练习,以助读者深入理解古人之文。
一、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之分。
直译者,忠实原文,逐字逐句翻译;意译者,不拘泥于原文,以现代汉语表达原意。
二者各有利弊,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例句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意译:孔子曰,学习之后,经常复习,岂不乐哉?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普遍。
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词义。
例句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青色,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比蓝草还要青。
三、句式翻译文言文句式多样,翻译时需注意句式结构,保持原句式之美。
例句三: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翻译:孟子拜访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而来,莫非有方法使我国受益吧?”四、修辞翻译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翻译时需注意保持修辞效果。
例句四: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翻译: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
五、典故翻译文言文中,典故繁多,翻译时需了解典故,准确传达原意。
例句五:相如廷叱之,目眦尽裂。
翻译:相如站在朝廷上大声斥责他,眼睛瞪得几乎要裂开。
六、综合练习(一)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1.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 满招损,谦受益。
4.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二)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正确的一项是:1. 鸿鹄之志,士为知己者死。
2. 鸡鸣狗吠,是时良辰美景。
3. 美食当前,而不用也。
4. 美女如花,才子如玉。
(三)下列句子中,句式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1.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3. 满招损,谦受益。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文言文翻译训练(作业)1

翻译练习21
翻译练习8
•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 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 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 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其气已盖之 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 之时,则虎不敢食,无足怪者。 (选自苏辙 《孟德传》)
翻译练习9 •
翻译练习19
• 罗可性度宽宏,词学赡丽。(1)尝预乡荐,见黜 于礼部,遂慨然不复有进取意,以疏放自适。人 有窃刈其园中蔬者,可适见,因蹑足伏草间避之, 以俟其去。(2)又有攘其鸡者,可携索就之,其 人惭悚服罪。可执其手曰:“与子幸同闾里,不 能烹鸡以待子,我诚自愧。”(选自范正敏《遯 斋闲览》)
翻译练习20
十一月,庚午,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颢 弟颐,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 安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怒,叹曰: “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 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 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1)病,不往 省视,乃视戏乎?”遣归郑氏。 (选自《资治 通鉴》)
2009.4
翻译注意事项
1、做题时开动脑筋,头脑清晰,有自信。
2、根据前后语境推词义(实词、虚词)。
3、根据所学,学以致用。
古文翻译:信、达、雅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翻译练习1
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 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而见逐于君,鲍叔不以 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 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

1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 其坚不能自举也 。 【译文】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 ,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 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 1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译文】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 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13.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译文】圣人是把治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 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去治理。不知道祸 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 【重点】:治,治理;乱,祸乱;焉,于是;判断句。
16.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 父母。 【译文】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 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7.埏埴以为器,当其无,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器中 空地方的“无”。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 产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无”。 【重点】埏埴:和泥制作陶器;户牖:门窗。句意通顺 各一分。
8.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 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 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 【重点】兆:显露;泮:通“判”,分离。句意通顺各 一分。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 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译文】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 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 【重点】:企:踮起脚;不行:古今异义,行走不稳; 自见:自我显露;自是:自以为是;自伐、自矜:自我 夸耀。 6.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 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稀罕难以得 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 ,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重点】:是以:所以;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贵:稀罕、珍惜;复:弥补、补救。
文言文翻译练习

4.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 南郑。是迁也。
韩信劝说汉王道:“项羽封有功的部将, 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分明是流放您。”
• 5.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 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6.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 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于 勾践也。 以交情友谊而论,您和汉王就比不上张耳 与成安君了,以忠诚信义而论也就赶不上大 夫文种、范蠡与越王勾践了。
• 7.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 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 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 不可纷以辞。 此后过了数日,蒯通又对韩信说:“能够听 取别人的善意,就能预见事情发展变化的征 兆,能反复思考,就能把握成功的关键。听 取意见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决策失误而能 够长治久安的人,实在少有。听取意见很少 判断失误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惑乱他; 计谋筹划周到不本末倒置的人,就不能用花 言巧语去扰乱他。
沛公派遣魏国人宁昌出使秦地,宁昌还没 有回来。这时,秦将章邯已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 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 之。”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 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 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 珍宝都据为己有。”
1.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 诸 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 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 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 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课堂练习
一、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曹冲救吏》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
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
内艰起复。
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
稍辨,则酷刑榜掠。
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
害。
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
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
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
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
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
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
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
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
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稍辨,则酷刑榜掠。
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
2、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3、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4、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5、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6、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