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的线段是最短的。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可打印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可打印一、有理数。
1. 有理数加法法则。
-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3 + 5=8,( - 3)+(-5)= - 8。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即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如:3+( - 5)= - 2,5+( - 3)=2。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如:0 + 3=3。
2. 有理数减法法则。
-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 - b=a+( - b)。
例如:5 - 3 =5+( - 3)=2。
3. 有理数乘法法则。
-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例如:3×5 = 15,( - 3)×(-5)=15,3×(-5)= - 15。
-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4. 有理数除法法则。
-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即a÷ b=a×(1)/(b)(b≠0)。
-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 乘方的定义。
-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 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例如:2^3=2×2×2 = 8。
二、整式的加减。
1. 单项式。
- 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例如:3x,-5,a都是单项式。
-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例如:在单项式3x^2中,系数是3,次数是2。
2. 多项式。
-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例如:2x^2+3x - 1,2x^2、3x、-1都是它的项,-1是常数项。
-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一、数与代数1. 数与式(1) 实数实数的性质:①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实数a 的倒数是a 1(a ≠0);②实数a 的绝对值:⎪⎩⎪⎨⎧<-=>=)0()0(0)0(a a a a a a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b a ab ⋅=(a ≥0,b ≥0);b ab a =(a ≥0,b >0);②二次根式的性质:⎩⎨⎧<-≥==)0()0(2a a a a a a(2)整式与分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n m a a a -=÷(a ≠0,m 、n 为正整数,m>n );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④零指数:10=a (a ≠0); ⑤负整数指数:n n aa 1=-(a ≠0,n 为正整数); 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22))((b a b a b a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2222)(b ab a b a +±=±;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m b m a b a ⨯⨯=;mb m a b a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 ②分式的乘法法则:bdac d c b a =⋅; ③分式的除法法则:)0(≠=⋅=÷c bcad c d b a d c b a ; ④分式的乘方法则:n nn ba b a =)((n 为正整数); 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cb ac b c a ±=±;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bc cd ab b d c a ±=±; 2. 方程与不等式①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a ≠0)的求根公式:)04(2422≥--+-=ac b aac b b x 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a ≠0)的根的判别式:⇔>∆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没有实数根;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设1x 、2x 是方程02=++c bx ax (a ≠0)的两个根,那么1x +2x =a b -,1x 2x =ac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 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函数y=kx+b(k 、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过点(0,b )且与直线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的性质:设y=kx+b (k ≠0),则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0,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kx y =的图象是过原点及点(1,k )的一条直线。
最新《教师资格证》数学基本公式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基本公式汇总备注:整理得公式都是与讲义统一的,公式放在一起,方便大家集中记忆。
常用的公式汇总1.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
2.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2ab+b²。
3.立方和公式:(a+b)(a²-ab+b²)=a³+b³。
4.立方差公式:(a-b)(a²+ab+b²)=a³-b³。
5.完全立方公式:(a±b)³=a³±3a²b+3ab²±b³。
6.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x为未知数,a≠0)的两个实数根是x],x2,那么。
若x₁+x₂=m,x₁x₂=n, 则以x₁,x₂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²-mx+n=0。
7.指数公式(1)a⁰=1(a>0)(2)a²·a⁵=a¹+'(r,s ∈R,a>0)(3)(4)(ab)'=a'b'(r ∈R,a,b>0)(5)(a')⁵=a'⁵(r,s ∈R,a>0)(6)(r ∈R,a>0)(7)a÷=√a(r∈R,a>0,s ∈N*,s>1)8.对数公式特殊:log₂1=0,log₂a=1,10 1(a>0且a≠1)和式:log₃(M ·N)=log₃M+log₃N(a>0 且a≠1,M>0,N>O)差式:(a>0 且a≠1,M>0,N>0)换底:(a>0且a≠1,c>0,且c≠1;b>0)指系:(a>0 且a≠1,b>0,mn∈R,m≠0)还原:alogax=logaa*(a>0 且a≠1;x>0)倒数:(a>0 且a≠1, b>0 且b≠1)9.三角函数的基础公式sin²α+cos²α=1 tanacota=110.和差公式(1)sin(α±β)=sinacosβ±cosasinβ(2) cos(α±β)=cosacosβ千sinasinβ(3)11.倍角公式(1)sin2α=2sinacosa(2)cos2α=cos²α-sin²α=2cos²α- 1=1-2sin²a(3)12.正弦定理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R 为△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3.余弦定理在△ABC 中,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有a²=b²+c²-2bccosA,b²=a²+c²-2accosB,c²=a²+b²-2abcosC推论:14. 均值不等式①若a,b∈R,a²+b²≥2ab, 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②若a>0,b>0, 贝,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1.数与式-两个数的和:a+b-两个数的差:a-b-两个数的积:a×b-两个数的商:a÷b-两个数的平均数:(a+b)÷2-两个数的和的平方:(a+b)²-两个数的差的平方:(a-b)²-两个数的积的平方:(a×b)²-两个数的商的平方:(a÷b)²2.平方与立方-数的平方:a²-数的立方:a³-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 立方和公式:a³ + b³ = (a + b) × (a² - ab + b²) - 立方差公式:a³ - b³ = (a - b) × (a² + ab + b²) 3.代数式-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 + c)² = a² + b² + c² + 2ab + 2bc + 2ca- (a - b - c)² = a² + b² + c² - 2ab - 2bc + 2ca4.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以100为基数表示的分数,百分号表示百分数。
-百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将百分数去掉百分号,并除以100,即得小数;将小数乘以100,并加上百分号,即得百分数。
-百分数与分数的转化:将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并将百分数的百分数除以100,即得分数;将分数的分子乘以100,并在分母上加上百分号,即得百分数。
-相当百分数:等效于一样的部分,并且百分数与百分数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5.比例与比例等式-比例:两个比例相等时,称为比例,记作a:b=c:d-比值:两个数的比较结果,记作a/b或a:b-比例等式:两个比例相等的等式,如a:b=c:d-长度、面积、体积的比例: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边长、面积或体积的比值相等。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常用数学公式
rl
360
r2
(r为扇形的半径,l为扇形的弧长, 为夹角)
5.大学数学分析
5.1 基本性质
收敛定理:若数列 {an} 收敛,则它只有一个极限(有界性只是数列收敛的必要条件,如
{(1)n} 它有界,并不收敛)
数列极限存在定理:在实数系中,有界的单调数列必有极限
柯西收敛准则:数列{an} 收敛充要条件:对任给的 0 ,存在正整数 N ,使得当 n, m N
(tan
x)
sec2
x
1 cos2
x
(cot
x)
csc2
x
1 sin 2
x
(arcsin x) 1 1 x2
(arccos x) 1 1 x2
(arctan
x)
1
1 x2
1.7 三角函数的定积分
sin
axdx
1 a
cos
ax
C
cos
axdx
1 a
2
2
sin a sin b 2 cos a b sin a b
2
2
cos a cos b 2 cos a b cos a b
2
2
cos a cos b 2sin a b sin a b
2
2
tan a tan b sin(a b) cos a cos b
f
( n )( x0 n!
)
(x
x0
)
n
o((x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一、比例
1、比例定义:两个量的比值称为比例。
2、反比例定理:如果两个数中,一个数的倒数与另一个数成正比,则称这两个数成反比。
3、比例的乘法定理:如果两个比例的乘积等于1,则称这两个比例互相等数。
4、比例的加法定理:若两个比例的和为1,则称这两个比例是相等数。
5、三比例定理:若有三个比例a:b:c,他们的和为1,那么
a+b:b+c:c+a=1
二、平行线定理
1、平行线定义:两条直线不相交,且均与同一平行线相平行,则称这两条直线相平行。
2、平行线分割叉定理:若有两条平行线与另一直线相交,则这两条射线所成的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3、垂直平分线定理:若有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垂直,则这二条直线的中垂线所成的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4、向量平分定理:若有两条向量,它们的和所成的新向量与该向量成反比,则称这两条向量相平分。
三、三角形定理
1、三角形定义:三点不共线时,连接这三点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
2、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3、相似三角形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各边按比例相等,则称这两个
三角形是相似的。
4、三角形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完整版)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完整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乘法与因式分解① $(a+b)(a-b)=a^2-b^2$② $(a\pm b)^2=a^2\pm 2ab+b^2$③ $(a+b)(a^2-ab+b^2)=a^3+b^3$④ $(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① $a^1=a$⑥ $a^{-n}=\frac{1}{a^n}$② $a^{\frac{1}{n}}=\sqrt[n]{a}$③ $(a^m)^n=a^{mn}$④ $a^m\times a^n=a^{m+n}$⑤ $\frac{a^m}{a^n}=a^{m-n}$⑦ $a^0=1(a\neq 0)$特别地:$a^{\frac{1}{2}}=\sqrt{a}$3.二次根式① $\sqrt{a^2}=a(a\geq 0)$② $|\pm a|=|a|$③ $\sqrt{ab}=\sqrt{a}\sqrt{b}$④ $\sqrt{a+b}=\sqrt{a}\sqrt{b}(\text{其中}a>0,b\geq 0)$4.三角不等式a|-|b|\leq |a\pm b|\leq |a|+|b|(\text{定理})$;加强条件:$||a|-|b||\leq |a\pm b|\leq |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a+b|\leq |a|+|b|$;$|a-b|\leq |a|+|b|$;$|a|\leq b\iff -b\leq a\leq b$;a-b|\geq |a|-|b|$;$-|a|\leq a\leq |a|$;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1+2+3+4+5+6+7+8+9+\cdots+n=\frac{n(n+1)}{2}$;1+3+5+7+9+11+13+15+\cdots+(2n-1)=n^2$;2+4+6+8+10+12+14+\cdots+(2n)=n(n+1)$;1^2+2^2+3^2+4^2+5^2+6^2+7^2+8^2+\cdots+n^2=\frac{n(n +1)(2n+1)}{6}$;1^3+2^3+3^3+4^3+5^3+6^3+\cdots+n^3=\frac{n^2(n+1)^2} {4}$;1\times 2+2\times 3+3\times 4+4\times 5+5\times 6+6\times 7+\cdots+n(n+1)=\frac{n(n+1)(n+2)}{3}$;6.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①求根公式是$x=\frac{-b\pm\sqrt{b^2-4ac}}{2a}$,其中$\Delta=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与代数1.数与式1) 实数实数具有以下性质:①实数a的相反数是-a,实数a的倒数是1/a(a≠0);②实数a的绝对值:当a>0时,|a|=a;当a=0时,|a|=0;当a<0时,|a|=-a。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当a≥0,b≥0时,√(ab)=√a×√b;当a≥0,b>0时,√(a/b)=√a/√b;②二次根式的性质:当a≥0时,√(a²)=a;当a<0时,√(a²)=-a。
2) 整式与分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m、n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 (a≠0,m、n为正整数,m>n);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b)^n=a^n×b^n(n 为正整数);④零指数:a^0=1(a≠0);⑤负整数指数:a^-n=1/(a^n)(a≠0,n为正整数);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a+b)(a-b)=a²-b²;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a±b)²=a²±2ab+b²;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a/a×m=b/b×m,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②分式的乘法法则:a/c×b/d=a×b/c×d(a、b、c、d≠0);③分式的除法法则:a/c÷b/d=a/c×d/b(c、d≠0);④分式的乘方法则:a/c)^n=a^n/c^n(n为正整数);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b±c/b=(a±c)/b;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b±c/d=(ad±bc)/bd(b、d≠0)。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1. 一次函数的公式:y = kx + b ,其中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2.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h,k),其中h为顶点的横坐标,k为顶点的纵坐标。
3.二次函数的轴对称线公式:x=h,其中h为顶点的横坐标。
4. 二次函数的判别式:Δ = b^2 - 4ac ,其中a、b、c为二次函数的系数。
5.二次函数的解的公式:x=(-b±√Δ)/(2a),其中a、b、c为二次函数的系数。
6.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角的度数。
7. 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角的余弦。
8. 三角函数的正切公式:tanA = sinA / cosA ,其中A为角度。
9.平方差公式:(a+b)(a-b)=a^2-b^2,其中a、b为变量。
10. 平方和公式:(a + b)^2 = a^2 + 2ab + b^2 ,其中a、b为变量。
11. 立方差公式:(a + b)(a^2 - ab + b^2) = a^3 + b^3 ,其中a、b为变量。
12.代数因式分解公式:x^2-y^2=(x+y)(x-y),其中x、y为变量。
13. 余弦的和差公式: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其中A、B为角度。
14. 正弦的和差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其中A、B为角度。
15. 余切的和差公式:tan(A ± B) = (tanA ± tanB) / (1 ∓tanAtanB) ,其中A、B为角度。
16.相反数的和等于零:a+(-a)=0,其中a为实数。
17.加减相同数等于零:a+(-a)=0,其中a为实数。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一、锐角三角函数: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sin A =∠A 的对边cos A =∠A 的邻边① ∠A 是 Rt △ABC 的任一锐角,则∠A 的正弦:tan A = ∠A 的对边斜边 ,∠A 的余弦: 斜 边 ,∠A 的正切:∠A 的邻边; 并且 sin 2A +cos 2A =1. 0<sin A <1,0<cos A <1,tan A >0. ∠A 越大,∠A 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② 余角公式:sin(90º-A )=cos A ,cos(90º-A )=sin A .铅垂高度=ℎ ℎ③ 斜坡的坡度:i =水平宽度 ④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l .设坡角为 α,则 i =tan α=l . l二、二次函数: y = ) 1.定义:一般地,如果 ,那么 y 叫做 x 的二次函数. 2. 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 > 0时,开口向上;当a < 0时,开口向下;|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 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x = ℎ,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x = 0。
y = ax 2 + bx + c = a(x + b )2 + 4ac ‒ b2(‒ b , 4ac ‒ b 2) x = ‒ b(1)公式法:2a4a,∴顶点是 2a4a,对称轴是直线2a(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y = a (x ‒ ℎ)2+ k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k),对称轴是直线x = ℎ(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x ,y ) (x ,y ) x = x 1 + x 2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 1 、 2 (及 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2 4.抛物线y = ax 2 + bx + c 中,a ,b ,c 的作用(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y = ax 2中的a 完全一样. b a y = ax 2 + bx + c x =‒ bb = 0 (2) 和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直线 2a ,故:① 时,对b > 0a b< 0 a称轴为 y 轴;②a (即 、b 同号)时,对称轴在 y 轴左侧;③a (即 、b 异号)时,对称轴在 y 轴右侧.(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y = ax 2+ bx + c 与 y 轴交点的位置. 当x = 0时,y=c ,∴抛物线y = ax 2+ bx + c 与 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① c = 0,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c > 0,与 y 轴交于正半轴;③c < 0,与 y 轴交于负半轴b < 0α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一)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一)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二)1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6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7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8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9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10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1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13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14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15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16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17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18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19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0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1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2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3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4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5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6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7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8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9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0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231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2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3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34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5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36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7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三)1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3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4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5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6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7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9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10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11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12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1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14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15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16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17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18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19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20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21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22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23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24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25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26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27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28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29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30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31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32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33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4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35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36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37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38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4。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3. 同位角定理: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同位角的和等于180°。
4. 对顶角定理:对顶角相等。
5. 中线定理:三角形中线的长度等于其对边的一半。
6. 垂线定理: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互相垂直。
7. 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等于πr²(r为半径)。
8. 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等于2πr(r为半径)。
9.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度乘以高的一半。
10. 等腰三角形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11. 相交弧定理:相交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12. 弧长公式:弧长等于圆心角的大小(弧度制)乘以半径。
13. 直线与圆的交点定理:垂直于半径的直线与圆相交于圆上的点。
14. 三视图投影定理:物体的三视图投影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观察时所得的形状组成的图形。
15. 垂直平分线定理:平面上任意一点到直线的垂线长度相等的点都在这条直线的垂直平分线上。
16. 二次函数顶点公式: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c-b²/4a)。
17. 三角恒等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等。
18. 多面体欧拉定理:V-E+F=2(V,E,F分别为多面体的顶点数、边数和面数)。
19. 相似三角形定理:两个三角形如果对应角相等,则它们相似。
20. 圆锥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等于1/3Πr²h(r为底面半径,h为高)。
21. 球体积公式:球的体积等于4/3Πr³(r为半径)。
22. 立方体积公式:立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
23. 直角梯形面积公式:直角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乘以高的一半。
24.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点到直线的垂线长度。
25. 矩形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以上是初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掌握这些定理和公式对初中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共9篇)
1. 代数公式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2. 平方差公式(a + b)(a b) = a^2 b^23. 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b)^2 = a^2 2ab + b^24. 分式公式a/b × c/d = ac/bda/b ÷ c/d = ad/bc(a/b + c/d) = (ad + bc)/bd5.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解为 x = b/a6.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解为x = (b ± √(b^2 4ac)) / 2a7. 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函数:sin(θ) =对边/斜边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斜边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邻边8. 平面几何公式圆的周长:C = 2πr圆的面积:A = πr^2三角形面积:A = (底× 高) / 29. 立体几何公式长方体体积:V = 长× 宽× 高球体体积:V = (4/3)πr^3圆柱体积:V = πr^2h1. 平行线性质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 毕达哥拉斯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即a^2 + b^2 = c^2。
4.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法:(a/b) + (c/d) = (ad + bc) / bd分数的减法:(a/b) (c/d) = (ad bc) / bd分数的乘法:(a/b) × (c/d) = ac / bd分数的除法:(a/b) ÷ (c/d) = ad / bc5. 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初中数学考试能用到的全部的公式
1、平方根计算公式:根号内的数可以化成相同或相同则可以相加减,不同不能相加减。
如果根号里面的数相同就可以相加减,如果根号里面的数不相同就不可以相加减,能够化简到根号里面的数相同就可以相加减了。
举例如下:(1)2√2+3√2=5√2(根号里面的数都是2,可以相加)(2)2√3+3√2(根号里面的数一个是3,一个是2,不同不能相加)(3)√5+√20=√5+2√5=3√5(根号内的数虽然不同,但是可以化成相同,可以相加)(4)3√2-2√2=√2(5)√20-√5=2√5-√5=√5根号的乘除法:√ab=√a·√b﹙a≥0b≥0﹚,如:√8=√4·√2=2√2√a/b=√a÷√b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2、解方程必背公式: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3、常见图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S = ab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S = a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4、因式分解常用公式:1、平方差公式:a2-b2=(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3、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
4、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
5、完全立方和公式:a3+3a2b+3ab2+b3=(a+b)3。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数与代数1.数与式1) 实数实数具有以下性质:①实数a的相反数是-a,实数a的倒数是1/a(a≠0);②实数a的绝对值:a| = a (a≥0);a| = -a (a<0)③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ab的平方根= √a × √b (a≥0.b≥0);a/√b = √(a/b) (a≥0.b>0);②二次根式的性质:a的平方= a (a≥0);a的平方 = -a (a<0)2) 整式与分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 × a^n = a^(m+n)(m、n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 ÷ a^n = a^(m-n)(a≠0,m、n为正整数,m>n);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b)^n = a^n × b^n(n为正整数);④零指数:a^0 = 1(a≠0);⑤负整数指数:a^-n = 1/(a^n)(a≠0,n为正整数);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a+b)(a-b) = a^2 - b^2;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a±b)^2 = a^2 ±2ab + b^2;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a/b = (a×m)/(b×m),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②分式的乘法法则:a/c × b/d = ab/cd;③分式的除法法则:a/c ÷ b/c = a/c × c/b = ab/c^2 (c≠0);④分式的乘方法则:(a/b)^n = a^n/b^n(n为正整数);⑤通分:将两个分母不同的分式化为分母相同的分式,称为通分;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b ± c/d = (ad ± bc)/bd;2.方程与不等式①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a≠0)的求根公式:x = (-b ± √(b^2 - 4ac))/2a;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Δ = b^2 - 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a≠0)的根的判别式:Δ>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设x1、x2是方程ax^2 + bx + c = 0(a≠0)的两个实数根,则x1 + x2 = -b/a,x1 × x2 = c/a;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加减同一个数或整式不改变不等号方向;②乘除同一个正数不改变不等号方向;③乘除同一个负数改变不等号方向;2.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点(0,b)且与直线y=kx平行的直线,其中k、b是常数且k≠0;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及点(1,k)的直线,其中k≠0;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双曲线,其中k≠0;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x>0或x0或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其中a≠0;二次函数的性质:①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②对称轴为直线x=−b/2a;③顶点坐标为(−b/2a,c−b²/4a);④当a>0时,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0时,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3.空间与图形1)角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对顶角相等;2)相交线与平行线垂线的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连线中,垂线段最短;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线段的直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①菱形的四条边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③菱形的对角线平分相邻角;菱形的判定:有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的特征:(除具有矩形和菱形所有性质外)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正方形的判定:有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条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数学公式初中大全
数学公式初中大全一、代数部分。
1. 有理数。
- 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3 + 5=8,( - 3)+(-5)=-(3 + 5)=-8。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如:3+( - 5)=-(5 - 3)=-2,( - 3)+5 = 5-3 = 2。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如a+0 = a。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 - b=a+( - b)。
- 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例如:3×5 = 15,( - 3)×(-5)=15,3×(-5)=-15。
-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即a×0 = 0。
- 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a÷ b=a×(1)/(b)(b≠0)。
-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 整式。
-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例如:3x,-5,a等。
-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例如:在单项式3x中,系数是3;在单项式-5a^2b中,系数是-5。
-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例如:单项式3x^2的次数是2,单项式-5a^2b的次数是2 + 1=3。
-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例如:2x+3y,x^2-2x + 1等。
- 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例如:在多项式x^2-2x+1中,x^2、-2x、1都是它的项,1是常数项。
-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二)
1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6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7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8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9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10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1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13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4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15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16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17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18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19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0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1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2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3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4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5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6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7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8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9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0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31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2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3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4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5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36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7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三)
1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2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3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4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5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6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7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9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
10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11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12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1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14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15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16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17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18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19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0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21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22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3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4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25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6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27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28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9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0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1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32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33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4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35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36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37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38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