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第1节杠杆 第1课时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1.认识杠杆,能分清杠杆的五要素.2.会画力臂.3.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重点:认识杠杆,能分清杠杆的五要素,掌握力臂的画法.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一、新课导入人类很早以前就使用杠杆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咸阳宫的壮丽辉煌,而建造宫殿需要利用木棒搬动巨大木料,其中就利用了杠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杠杆及其平衡条件.二、探究新知知识模块一:杠杆及其五要素【教师讲解】请看教材P76,图12.1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教师提问】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学生实验】让学生按下图所示分别操作.甲乙【实验演示】分别按图甲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平衡.【教师提问】三次施加的力的大小是否一样?【学生作答】不一样.【教师提问】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平衡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作答】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所需要的力越小.【实验演示】让学生按图乙所示在同一位置沿不同方向施加力使杠杆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点相同,即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相等,但所用的力的大小却不同,且F1>F2.【教师讲解】要使杠杆保持平衡状态,力的大小不是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有关,而是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有关,我们把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教师提问】同学们能画出下图的力臂吗?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馈点拨.【学生作答】【归纳总结】1.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画力臂的步骤:(1)确定支点;(2)确定力的作用线;(3)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4)标垂足,定力臂.知识模块二: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演示】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1)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所受的重力.(2)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F1,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阻力F2;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相应的数值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3)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几次实验.将得出的数据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交流讨论】学生分析数据,教师从旁指导,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为F1l1=F2l2.三、课堂演练1.如图所示,小红用苹果和橘子来玩跷跷板.她将苹果、橘子分别放在轻杆的左、右两端,放手后,杆马上转动起来.使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D)A.苹果的重力B.橘子的重力C.杆对橘子的支持力D.苹果对杆的压力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完全相同的钩码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处挂6个钩码;如果A、B两处再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左(填“左”或“右”)端会下沉.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共同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杠杆的概念,我们也了解杠杆的特点.最重要的是我们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还能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简单计算.五、板书设计第1节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一、杠杆及其五要素1.认识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二、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杠杆及其平衡条件.杠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筷子等.这节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找支点和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又涉及到物理中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分析,提炼方法步骤,最后多多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本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后的习题,巩固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效率等知识点。
b.结合生活实例,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并计算出其平衡条件,画出力臂示意图。
c.总结本章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5.合作学习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6.课后实践与反思:布置与杠杆相关的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并进行反思总结。
教学策略:课后实践、反思日记、家校互动。
7.针对重难点的巩固与提高: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加强对重难点的巩固与提高。
教学策略: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评价激励。
8.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教学策略: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指导、情感关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如撬棍、剪刀、钳子、跷跷板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
4.掌握杠杆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优势与劣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发学生对杠杆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提问引导。
2.知识讲解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在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时,结合实验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展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复杂机械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条件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要素及其识别。
2.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学生对实验和直观教学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对杠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直观化教学:利用教具、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实例,如剪刀、撬棍、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案
第1节杠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五要素”(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重点是了解杠杆构造(五要素);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教学难点】1、画力臂;2、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学器材】杠杆支架钩码回形针(分组,两人一组)【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引入新课(演示“蜡烛跷跷板”)师:仔细观察跷跷板,想一想它的两端为什么不断地翘起、落下?大家想了解其中的秘密吗?学完这节书我们就会明白了。
(板书:第二节杠杆)2、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通过展示图片、录像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并了解复杂的机械由简单机械组成,从而说明学习简单机械知识的必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师:我们也来学阿基米德利用杠杆(笔)来撬动地球(球),观察、思考什么是杠杆,有何特征?生1:直的硬棒。
生2:能绕一个点转动。
师:好,还有没有别的意见?生3:不一定是直的师:很好,大家赞同他们的意见吗?师生归纳、总结出杠杆的概念。
(板书:杠杆: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都可以看作杠杆。
)利用动画演示撬棒撬石头,后指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板书: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教师示范:画出下图的力臂(并播放动画)把画力臂的方法归纳成口诀:一打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具体步骤: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新授课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 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过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规范作图。
【教学用具】教师用:演示设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大三角板。
羊角锤、演示杠杆、钩码等。
剪刀(两种)、羊角锤(木板、钉子)、镊子、瓶盖起子、啤酒一瓶(没开启)。
铁架台、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
学生用: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直尺、三角板、羊脚锤等。
【教学方法】自学、实验探究、引导发现法、讲解法、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教学过程】游戏:请两名同学用筷子分别从盒子中把花生夹到指定【布置自学提出问题】自学课本部分P64,教师并播(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做好学习的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归纳总结:、都是硬棒,都能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0转动。
注:硬棒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的、曲的。
总结:错把把支点和作用点的连线看做力臂思考:这两个例子有很好的思想,表面上看改变力的作、用手拔钉在木块上的铁钉,由图可以看出食品夹是费力杠分析以上各种情况下的动力臂、阻力臂的长短。
可小小弹簧秤称出大象重的原理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见附件1【板书设计】第一节 杠杆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2、五要素 支点O 动力F 1阻力F 2动力臂L 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 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示意图【教学反思】在《杠杆》一节教学中,教材挖掘深入,课堂信息丰富多彩,独立完成多媒体设计,使用恰当、熟练,效果明显;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引导,教学深入浅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层面上共同进步;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所发展;用游戏和实际生活操作引入生动、激趣又紧扣主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自如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表现出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科学、准确、精练,铺垫层次清晰,思路清楚、条理性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案1
教案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第一节杠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学会使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钩码等。
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杠杆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杠杆的特点。
学生可以发现,杠杆有一端是支点,另外两端分别是动力和阻力。
2.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杠杆分为三类:一类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类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三类是费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例题,如:“一个物体挂在杠杆的一端,另一端挂上一个钩码,当钩码的重力为10N时,物体恰好平衡。
如果将钩码的重力增加到15N,求物体的重力。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解答。
学生可以得出:物体和钩码的重力之比为1:1.5,因此物体的重力为7.5N。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如:“一个物体挂在杠杆的一端,另一端挂上一个钩码,当钩码的重力为8N时,物体恰好平衡。
如果将钩码的重力增加到12N,求物体的重力。
”5. 动手实践: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杠杆模型和钩码进行实验。
学生可以发现,当钩码的重力增加时,物体的重力也会相应增加,杠杆仍然保持平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杠杆定义:有一端是支点,另外两端分别是动力和阻力。
分类:1. 等臂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2. 省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3. 费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挂在杠杆的一端,另一端挂上一个钩码,当钩码的重力为6N时,物体恰好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第一节——杠杆。
杠杆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它包括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两者的长短关系,杠杆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2.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 演示:用杠杆模型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讲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钓鱼竿、撑杆跳等。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概念及分类2. 杠杆的特点3. 杠杆的平衡条件4. 杠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现象,如秋千、翘板等。
2.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杠杆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发明一些简单的杠杆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飞机的飞行原理、吊车的运行原理等
5. 实验和观察
- 实验设置:观察杠杆的平衡条件
- 观察和分析: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6.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 小组讨论:探究杠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分析杠杆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和重要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杠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杠杆原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计算等基础知识,本节课将在力的基础上引入杠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简短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杠杆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杠杆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杠杆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杠杆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杠杆的特性和重要性。
7. 课后作业
- 撰写一篇关于杠杆的短文或报告,巩固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板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平衡条件以及应用,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八、典型例题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实验法和讨论法,通过设置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我也发现,对于一些概念和原理,学生们需要更多的讲解和示例来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②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②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②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①杠杆平衡条件2.2 教学难点①力臂的引入和理解、杠杆平衡的应用3 专家建议抓住杠杆的五要素,分析出力臂,结合杠杆平衡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画力臂的时候,先找到支点,找到力的方向,最后画出力臂。
4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5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直尺、杠杆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言,说如果给他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经科学研究证明,他办不到这件事,但他讲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只是他无法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
那么他所说的硬棒到底有多厉害!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奥秘吧?观察图像中的这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生】撬石头时用的撬棒。
还有我们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
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板书】杠杆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第一节杠杆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如果有一天,你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
小朋友想跟你一起跷跷板,但他的体重比你的体重小得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他能够和你一起玩跷跷板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76页至第79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杠杆仔细观察如下所示的几幅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点拨】(1)如图所示的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硬棒,在__力的作用__下能绕着固定点__转动__,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为了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先对照图来熟悉几个名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图中的__O__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F__;有时也用符号F1(或F动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G__;有时也用符号F2(或F阻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1__表示;有时也用符号l动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2__表示。
有时也用符号l阻表示。
(3)通常我们把杠杆的__支点__、__动力__、__阻力__、__动力臂__和__阻力臂__称作为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阅读】课本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
【学生思考讨论】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教师点拨】(1)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
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如右图所示)。
(2)对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将实验数据填到表格中,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__动力臂__=阻力×__阻力臂__(或写作F1l1=F2l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第一课时)优质教案第一节杠杆(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要点:(1)硬棒(2)绕着固定点转动三、几个名词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
(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
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铺垫。
3、探究过程(1)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 猜想与假设:从刚才的实验出发,引导学生猜想。
(3) 设计实验,制订计划(4)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如课本第6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案1
.第十二章功与机械教科版八年级下?杠杆?教学案例(第1课时)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铁架台钩码细线杠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3〕理解F1×L1=F2×L2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活动设教师活动设计计请学生说出力的三要素,画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奉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二、杠杆认识杠杆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举出生活中其他杠杆。
学生观察图,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的教案我的教案:杠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杠杆的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会使用杠杆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杠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平衡尺、测力计、钩码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杠杆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讲解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测力计、钩码等教具,探究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数据。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杠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的解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还是无法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和计算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变形和平衡条件,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和杠杆的力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力臂和杠杆的力矩。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和杠杆的力矩。
难点:杠杆的分类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演示仪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杠杆,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
3. 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通过演示仪进行实验验证。
4. 力臂和力矩:讲解力臂和杠杆的力矩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力臂和力矩的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例子,如剪刀的使用,讲解剪刀杠杆的原理和力臂的计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撬棍的力臂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1. 定义: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分类:(1)一端固定,另一端可动的杠杆。
(2)两端都可以固定的杠杆。
(3)两端都可以可动的杠杆。
3. 平衡条件:F1 L1 = F2 L24. 力臂:力的作用线到杠杆的转轴的垂直距离。
5. 力矩:力臂与力的乘积。
七、作业设计(1)一根长度为2米的撬棍,作用力为100牛。
(2)一把剪刀,手柄长度为0.2米,剪刀刀片长度为0.1米,作用力为5牛。
答案:(1)力臂 = 100牛 2米 = 200牛·米(2)力臂 = 5牛 0.1米 = 0.5牛·米2. 题目:一根长度为3米的撬棍,作用力为150牛,另一端作用力为60牛,求杠杆的力矩。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12章第1节+杠杆+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和实物展示,介绍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力臂、力、作用点、支点、阻力臂);
2.分组讨论杠杆的分类,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
3.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杠杆原理;
4.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杠杆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问题导向教学法。这些方法的选择基于以下理论依据:
1.实验探究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杠杆原理,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影响探究效果。
应对措施:
1.对于力臂概念的理解,我将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辅助,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2.在小组合作中,我将明确分工要求,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协助;
3.对于实验操作不熟悉的学生,我将提供个别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提问情况;
3.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杠杆模型、天平、剪刀、撬棍等,用于直观展示杠杆原理和分类。
(五)作业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
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
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
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杠杆
生活中有很多帮助人们工作的工具,实质上都是杠杆。
同学们能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杠杆的实例吗? 出示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羊角锤、起子等器材,让学生选择工具起出钉子、打开饮料。
同学们课前也准备了不少相关的工具,请拿出来操作一下,互相讨论一下你的感受,说一说我们在使用这些工具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都像杠杆在撬动重石一样(投影片),可以绕一个固定点转动,本身没有变形。
阿基米德要的那个支点,是指图1中的哪个点?为什么这个点如此重要? 杠杆: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画出用杠杆撬动重物的示意图
杠杆五要素: 1.支点O : 2.动力F 1: 3.阻力F 2:
举出实例或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实物,踊跃地上讲台操作,其余学生进行观察
并讨论。
观察与思考后回答:
工具在转动,可以省
力,有一个固定点,
工具没有变形。
观察投影片,对照自
己使用工具的情形,
确认这些特点的存
在。
明白“支点”对构成
杠杆的重要性。
观察黑板上教师的
板示,在笔记本上画
图,标出杠杆的五要
素。
着重从数学角度确定力臂的定义,回答:“点”“线”“距”的含。
观察、思考后举手回答。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
实例进行学习,再现
生活情景,
激发学习
兴趣。
锻炼分析
实际问题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