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1]
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摘要关键词产业园区;运营模式;比较分析正文一、科技园运营模式1. 定义科技园是指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集聚发展的区域平台。
2. 特点科技创新能力强,拥有大量的科研人材、专利、论文等创新资源。
产业结构优化,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多,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3. 优势有利于提升区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转型。
有利于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材。
4. 劣势投入产出比低,科技创新风险大,回报周期长。
对外部环境依赖性高,受政策变化、市场波动等影响大。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存在知识泄露、侵权等问题。
创新成果转化难度大,存在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等障碍。
5. 合用条件区域内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基础和资源。
区域内有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需求和潜力。
6. 发展趋势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科技园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向开放化、协同化、共享化方向发展,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新合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向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方向发展,推进科技园的节能减排和资源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向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突出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优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科技园。
二、工业园运营模式1. 定义工业园是指以工业生产为主导,集聚相关或者相似的工业企业,形成产业链或者产业集群的区域平台。
2. 特点产业集中度高,拥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产品、设备等产业资源。
产业规模效应显著,通过产业集聚和协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
产业外溢效应明显,通过产业辐射和带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3. 优势有利于提升区域的工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相关或者相似的工业企业的协同发展。
有利于吸引和培养专业的工业人材。
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及盈利模式
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及盈利模式(2015-10-30 11:53:51)转载▼分类:推荐阅读标签:股票随着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成绩。
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城市产业的升级、城市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近两年持续的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企业的转型蔚然成风,房地产企业如何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道路成为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调整的重心和关键。
科技园区——这个地产细分市场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科技园区的内涵与特点科技园区就是为成长型和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研发载体和增值服务的一种科技园区开发模式,通过科技、地产和金融的有机融合,实现多方共赢。
科技园区是工业地产的高级阶段,以产业升级、产业集群为基础,以创新型和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为客群;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强调了科技园区的产业定位,保证了科技地产真正成为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房地产开发为载体,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为前提,强调了政府、开发商与入驻企业按照契约关系,使园区土地资源、物业资源、企业资源按照市场行为而非行政行为聚拢在一起,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二、我国目前科技园区开发的四大模式解析(一)科技园区开发模式一:优惠政策的带动发展主要是在园区运行初期,通过制定一系列产业、税收、奖励等政策降低入园企业门槛,提高企业入园积极性,该模式园区往往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以扶持企业发展为重点。
其代表性的科技园区是苏州工业园。
苏州工业园的政策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较大项目发展的自行审批权;拥有充分授权的外事管理权;拥有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的公积金制度等优势。
(二)科技园区开发模式二:区域产业带动发展该模式下的园区发展具备一定的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主要是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带动下促进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一方面,现有的产业基础为园区形成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园区的发展又会促进现有产业的不断升级及效益的提升。
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一)
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一)作为产学研合作发祥地的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种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的形成,使得学术界与产业界建立起多种形式的联系和合作关系,从而推动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有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专利许可和和技术转让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现分述如下。
一、科技工业园区模式20世纪5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美国工商界和政府部门为了利用大学的研究力量,开始把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设在研究性大学周围。
从那时起,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建,在一些大学周围便形成了高新技术密集区,被人们称为“研究园区”或“工业园区”,统称“科技工业园区”。
美国AURP(AssociationforUniversityResearchParks)将“科技工业园”界定为:①具备私立或公立的研究开发设施、高技术或科学技术导向型企业、以支持性服务为目的而开辟的土地或建筑物;②拥有大学及其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或是在大学及其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正式协作下运营;③为了支持新型风险企业的成长和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具有促进产业界与大学间共同研究开发的作用;④具有支持大学与人驻企业间技术和经营诀窍转移的作用。
1]从美国科技工业园区的兴建方式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由大学组建。
如在特曼教授倡议下,斯坦福大学于1951年兴建“斯坦福研究园”,并由此带来了“硅谷”的崛起。
第二,由企业组建。
如50年代出现的沿波士顿128号公路兴办的“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第三,由州政府主持组建。
如北卡罗来纳州对发展高新技术有兴趣,于是选择了位于该州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北卡罗来纳大学和杜克大学于60年代共同组建了“三角研究园”。
1,斯坦福工业园的兴建和“硅谷”的崛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南部的硅谷,地处圣克拉拉县境内。
20世纪50年代,圣克拉拉县是水果之乡,基本上没有工业。
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发展模式、行业政策及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发展模式、行业政策及产业现状分析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区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也是高校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
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我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各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还不完全成熟,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我国大学科技园自1991年起步以来,规模不断扩大,模式日益多元,已经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目前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有大学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产业主导型三种模式。
为了给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国家科研事业和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些关于税收、人才引进以及创新优惠等相关政策来激励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中国特设高等院校教育体系,国内大学科技园区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2001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决定了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22个大学科技园区。
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共建成并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共计1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累计创办企业数量超过一万家。
《2020-2026年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1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布在30个省、市以及自治区,其中华东、华北地区分布较为密集,京、沪、苏三地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占比在37%以上,空间分布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其中北京和江苏分别拥有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排名榜首,分别占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的13.04%,其次为上海,拥有13家科技园,占比为11.30%,其他省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均在10家以下。
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完善转化和孵化机制,有力促进园区在孵企业稳步增加,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10127家,总收入达到325亿元,其中2018年新孵企业数为2720家,此外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科技企业培育壮大的重要载体之一,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一批经过孵化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毕业”,截至2018年底,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培育毕业企业10733家。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分析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分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一、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一)一校一园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依托一所大学来发展科技园区,主要是一些研究型大学创办,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校办科技产业基础,通过大学的智力和科技资源,运用市场化手段来进行经营开发。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等,都属于这种模式。
此种类型的科技园占总数的70%左右。
例如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清华大学为依托,拥有优质的学校资源,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强大的政府资源,如今除了同方、紫光、诚志等国家科技企业在园区聚集,光盘、CAD、软件、液晶等国家和部委的工程研究中心在园区落户,同时还聚集了一大批世界500强的公司,宝洁(P&G)、太阳微系统公司(SUN)、日电(NEC)中国有限公司、Google、微软等在清华科技园设立研发机构,使园区初步形成了国际化企业研发中心的聚集效应,提升了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研发能力,使园区与国际全面接轨。
(二)多校一园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依托多所大学,由政府出面组织在某一区域内形成的大学科技园区。
这种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多所大学合办,有多个分园区。
例如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五个科技园区构成,坐落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
还有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由11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组成,有常州科教城及武进高新区两个园区。
这种模式有效的发挥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优势,同时又发挥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势,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并且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有机结合。
另一种则是依托多所学校只有一个园区,例如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由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长沙矿冶研究所等8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同建立。
这种模式有利于整合资源,园区内各方面更容易进行技术、信息交流和设备共享,也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模式探讨
主 创 新 能力 推 进 新 型 工 业 化 实施
、、ຫໍສະໝຸດ 设 模 式 其 规 划 建 设 的理 念 来 源 于
,
[ 中图分 类 号 ] TU 8 5 6
-
科 教 兴 园等 战略需 求
1 3
.
。
工 业 园 区 与新 城 建 设 这 两 种 不 同的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工 业 园 区 规划建 设 的应对 模式
”’
。
该模式对解决现有工 业 园
、
科 学发 展 观 与工 业 园 区规
区 资 源 消耗 大 环 境 污 染 严 重 以及
划建设
1 1
.
建设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
、
形 势 要 求有 重 要 意 义 其 实 施 要 点
,
当 前 工 业 园 区 规 划 建 设 中亟
包 括 从 环 保 控 制 的 角 度讲 要 降低
北海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探索
2 1 绿色生态工业园区: . 追求持续
发 展
项 目, 特别是高科技项 目的引进。 自发展园区经济 以来, 由于有选择
, ,
是 以 区 域 特 色 经 济 为 基 础 以优 势
,
企 业 为 主 导 适 当 集 中布 局 促 进 现
,
,
代化产业 分工 协作 的专业 化产业
园
”’
。
与过 去 工 业 园 区 单纯 的工 业
,
摘
,
要 按 照 科 学发展 观 的要
: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的 发展 观
、
、
。
它 的提
产 业 的 空 间集 聚 形 式 相 比 产 业 集 群 园 区 模 式 更 强 调 园 区 企 业 之 间的
工业园区改造 发展 模式 举措
工业园区改造的发展模式和举措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评台。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工业园区也面临着老化、污染、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如何进行工业园区的改造,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工业园区改造的现状和挑战1.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当前,大多数工业园区存在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问题。
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低效率,不能满足现代产业的需求。
一些老化设施和设备也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困难,无法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要。
2. 工业园区改造的挑战工业园区改造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土地环境的污染治理、公共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等问题。
如何在保障老工业城市的经济平稳发展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是工业园区改造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工业园区改造的发展模式1. 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工业园区改造的关键环节。
工业园区需要引进现代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使原有的传统工业得到升级和转型。
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业园区的竞争力,还可以有效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2. 绿色智能制造绿色智能制造是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工业园区应该推动工业企业进行绿色智能制造的改造升级,推广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3. 产城融合产城融合是工业园区改造的重要发展模式之一。
通过产城融合,工业园区可以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结合起来,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城市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实现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有机结合。
三、工业园区改造的具体举措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工业园区改造的基础。
要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建立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工业园区改造机制,实现政府市场企业有机结合,推动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
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工业园区改造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资金、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关于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报告
关于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报告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工业园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例如,某工业园区在激励政策的引导下,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进行融合发展。
通过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
二、建设绿色、智能工业园区,推动节能环保发展。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园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绿色发展。
某工业园区在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因素,通过生态湖泊建设和绿化改造,提升了工业园区的环保水平。
同时,引入智能化技术,加快建设智能工业园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三、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新型工业化的推进离不开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某工业园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通过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推动了工业园区整体的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
新型工业化的推进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某工业园区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通过人才资源的集聚,提高了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总结来说,工业园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注重绿色发展,推动节能环保发展;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
这些实践探索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发展,为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五、加强工业园区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工业园区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环节。
国内外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综合研究
1、国内外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综合研究2013-1-22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关键字:工业园区、类型、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简介:通过研究工业园区的缘起、类型、发展历程,对工业园区做一个全面的概述;列举国内外的一些工业园区的开发模式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城市的更新,工业园区的开发模式也发生着转变,原有的一些以粗矿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通过功能演变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适用范围:研究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以及一些通过功能演变实现工业园区转型的案例研究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2 整体框架工业园区综述工业园区发展工业园区研究模式工业园区升级转型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3 工业园区综述工业园区综述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4 工业园区综述1、工业园区源起工业园区定义最早的工业园可追溯至18世纪,当时工业园是一个国的概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念。
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工厂的飞跃),成为当时最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园。
当然这个工业园的名号是后人安工业园区类型上去的,但却无形中给工业园下了个定义:工厂集中地。
工业园区是二战以来各国通过制定各种工业区域开发政策建立起来的特殊环境。
在日本称为“工业团地”,在香港称为“工业村”,在英国称为“企业区”,在大陆称为“工业园区”,主要设立在衰退的内城地区。
2、工业园区定义工业园是指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
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5 工业园区综述中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工业园区定义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工业园区类型城市化与技术革命是园区转型升级的两大推手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6 工业园区综述工业园区定义我国大陆地区的工业园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发展本地区经济而人为设立的各级经济技术开发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区,我们不妨称之为开发区;另一类是在当地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工业园区类型度,为了更好的满足当地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工业园区,我们称之为特色工业园区。
我国都市工业园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
络 形 式 的 有机 整 体 。 …
产 业集 群 模 式 在 当今 世界 范 围 内运 用 非 常广 泛 , 为世 界 各 国区域经济发展、 行业 部 门 规 划 、 业 之 间 协 作 提 供 了一 种 全 企 新 的 思 维 方式 。 在我 国也 有 许 多都 市工 业 园采 用 该模 式进 行 园 区 建 设 及产 业 发 展 , 上 海 张 江 高科 技 园区 、 云 港 市 工 业 园 、 如 连 滨 海 沿 海工 业 园 等 。 同于 传 统都 市 工 业 园 以政 府 为主 导 建 设 不 而成 , 些 园 区采 取 的是 以 政府 引 导 、 业 自身 聚 集 的 方 式 发 这 企 展 而来 的 , 业 的 自主 创 新 性 、 企 园区 根 植性 更 强 , 也更 利 于 产 业
134 依 托 适 应性 技 术 企 业 集 聚 ..
该 路径 主 要 针 对 技术 优 势
明显 或 无传 统 产 业 基 础 的 园 区 。技 术 企 业具 有投 入 成 本低 , 但
收 益 高 、 品 附加 值 高 、 保 节 能 等 特 点 , 旦 形成 规 模 将 对 整 产 环 ~ 个地 区 乃至 全 国 有 深 远 的 影 响 力 , 不 易 被 轻 易超 越 。 但 由于 且 该路 径技 术 要 求 相 当 高 , 取 该路 径 的园 区 一般 数 量 较 少 但 影 采
响 深远 。 14 产 业 集 群 模 式 运 行 机 制 .
园区 品牌 效 应 , 架 图 如 图 1所 示 。该 产业 集 群 导 向模 式适 合 框
降 低 成 本 、 高 规 模 效 益 和 范 围 经 济 效 益 的 目 的 , 而 形 成 网 提 从
集 聚 资 源优 势 形 成 规模 发 展 。 下集 中探 讨 在 我 国都 市 工 业 园 以
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工业园区以其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特点,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本报告旨在对工业园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2.目标与目的本次研究的目标是评估建设工业园区的可行性,并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便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在决策时有所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市场需求分析:分析当前市场上工业园区的需求情况,探索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工业园区的技术支持和先进设备的引入情况; - 经济可行性分析:评估建设和运营工业园区的经济效益;- 社会可行性分析:考虑工业园区对当地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3.市场需求分析工业园区作为企业集聚、资源共享的平台,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市场上工业园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共享:企业借助工业园区的平台,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 创新孵化:工业园区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土壤,可以吸引优秀的创业团队和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环境优势:工业园区通常位于城市的产业集聚区,拥有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
基于以上市场需求分析,我们认为建设工业园区是有前景的,将有助于满足企业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4.技术可行性分析工业园区的技术支持和先进设备的引入对于提高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通过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先进设备:工业园区应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工业园区打造成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园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 绿色环保:工业园区应注重环境保护,引入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英国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及其模式
□ 钟 坚英国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及其模式 科学工业园区源起与现状英国是西欧建立科学工业园区最早的国家之一。
英国的科学工业园区大部分是在研究基础较好的大学附近,创造优美、安静、建筑密度低的环境,吸引知识密集企业,使大学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剑桥就有一些早先从大学衍生出来、从事电子和科学仪器的企业。
为避免城市工业扩张给大学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50年代,地方政府对工业发展实行了严格的规划控制。
1950年提出的“霍尔福特报告”,要求减缓剑桥市的发展速度,限制在剑桥市内和郊区发展工业与禁止在郡内任何地区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
这客观上为小高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60年代中期,威尔逊工党政府提出改善大学在国家产业活动中对创新的贡献的施政方针。
剑桥大学城高技术发展的关键事件,是1969年的“莫特报告”(《大学和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关系》)。
它提出了放松对剑桥以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企业规划,并在剑桥城市中建立科学园的要求。
在美国斯坦福研究园(硅谷)的示范效应下,地方政府在60、70年代放松了对高技术企业的规划限制。
在60年代后期,随着10多家企业从大学实验室衍生出来,在剑桥出现了以技术为基础的公司形成的浪潮。
1970年,剑桥大学创办了英国第一个科学园———剑桥科学园。
70年代以后,英国在创建以研究开发为特征的剑桥大学科学园的同时,还相继建立了以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科学工业园区。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的46所大学创办了近20个科学园。
1987年发展到33个,目前发展到43个。
英国建立的科学园主要是为了加强大学与工业界的关系,而不是赢利。
英国建立的科学工业区主要有两类:一是以研究为主的科学工业园区,除剑桥大学科学园和赫利奥特瓦大学科学园外,比较著名的还有艾斯顿科学园和沃里克大学科学园,后两者带有孵化的性质,向客户提供灵活的风险投资、技术评价、技术咨询、市场评价、研究与开发设施和综合服务管理设施;二是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科学工业园区,如已成为英国和欧洲电子工业基地的苏格兰硅谷和兼具研究、开发、生产活动的M4号高速公路走廊。
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探究
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探究【摘要】本文主要探究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模式,通过比较国内外高新技术园区,分析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建设现状,探讨其发展模式和路径。
结合政府支持政策与激励措施,提出了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的优势与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并给出建议与展望。
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对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为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国内外比较分析、建设现状、发展路径、政府支持、优势特点、未来趋势、建议展望。
1. 引言1.1 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的背景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型产业园区之一,其建设背景和起因是为了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未来科技创新中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独特条件。
在国家层面上,雄安新区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承载着打造现代化新城市、优化资源配置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任务。
随着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深入探讨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发展背景,分析其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在条件,对于指导和推动园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雄安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的意义雄安新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型城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发展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为雄安新区吸引人才和资金提供重要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和资金的重要载体,能够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和资本的集聚,为雄安新区的长期发展奠定人才和资金的基础。
高科技园区的4种发展模式
高科技园区的4种发展模式上一篇/ 下一篇2009-10-16 14:40:15查看(349 ) /评论(0 ) /评分(0 / 0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层出不穷,各国高新技术区也是各有特色,其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四种: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模式、技术城模式、科学城模式和高新技术加工区模式。
1、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是一种无确定边界、无事先规划、因某些优越条件而自然形成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集中区域,它是由科技工业园(或称科学园)以及大量独立的高技术小公司在地理上集聚而成的高技术集中区域,在国际上通常称之为高技术综合体。
典型的有美国硅谷、128公路,加拿大北硅谷(渥太华市中心至西郊卡尔顿、卡那塔、尼比安约20公里长的地带),英国苏格兰硅谷(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两市间高速公路地带)。
高新技术产业地带地域宽广,企业多,从业人员数量大,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规模集结地。
尽管这些产业带没有严格的计划和规划,但当地政府或其它主持机构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吸引高新技术科研与生产单位。
【案例:美国“硅谷”】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圣克拉拉县帕洛阿尔托到圣荷塞市之间,长约50公里,宽约16公里,共70余平方公里的一个谷地。
1955年时硅谷有7家公司设立研究园内,发展到现在,在硅谷的高技术工厂工作的员工约有22万人。
硅谷是全美知识界和科技界名流的集中地,共有9所高校,33所技工学校,100多所私立技工学校。
硅谷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但以下几个因素对硅谷的发展至关重要:(1)良好的自然条件。
旧金山湾有优越的地理条件,阳光明媚,气候舒适,有“天然空调” 之称。
北加州富裕的生活质量,吸引人们来到此地生活工作。
(2)活跃的社会环境。
硅谷从经济、社会和组织形式来看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真正重视个人的价值。
硅谷的许多人来自美国东部和西欧,他们为摆脱墨守成规的文化和官僚主义的束缚,被加州特殊机会吸引而来。
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9 0年面积为 5 顷) ; 17 3公 等 在亚洲 . 著名的科技 工业园有新加 坡肯特岗科学 园( 总面积 6 5公顷 ) 日本 的筑波 科学城( 、 占地 面 积 20 70多 公顷) 。从这些科技工业 园的开发 模式看 , 等 一般 可 分为两种类 型: 一是市场主导型 , 特点是 起步规 模 比较小 . 开发 资本 ( 包括 企业创业资本) 主要来 自民间 , 类科技 园 可以说是 这 市场体制创新的产物 , 如美 国 谷” ; 硅 等 二是政 府主导型 , 特点 是有 明确 的规划 . 开发面积较大 , 开发 资本 主要 来 自政府 , 区 园 发展处处体 现政 府 意志 . 日本 的 筑 波科 学城 。在管 理模 式 如 上. 科技工 业园一般都实行政 府 、 企业 、 大学或科 研机构 共同参 与管理 的模式 在我国 , 为了发展高科 技 产业 ,0世 纪 9 2 0年代 , 国家批 仅 准设立 的高科技产业 开发 区就有 5 3个 , 布于东 、 西 三大 遍 中、 地带 。 目前 。 办科技工业 园区已成 为我 国科 技产业化 的重要 兴 途径 。从 5 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开 发区及一 些科技园 的开发 3个 模式看 . 国的高 科技 园区基本 上属 于政 府 主导 型开 发模式 我 其原 因首先是后发 国家与先发国家相 比 . 发展 差距不仅 表现在 科技领域 , 而且 还表现在 市场 发育 、 想观 念等各 个方 面 后 思 发 国家要想与先发 国家一样 . 仅依靠 市场 力量就能够催 生出 仅 “ 谷“不要说发展中 国家做不 到 , 硅 , 日本 、 欧洲 等一些 发达 国家 或地区也很难做 到。其 次是发 展高新 技 术产业 已经 成为 十 地区增强竞争优 势的重要 “ 法宝” 政 府 只有通过种 种 手段 . , 促 进高新技术产业不 断发展 壮大 , 政府 才有 能 力解决 一 些社会 、 经济等问题 有关科技 工业 园的三 元 参与理 论则认 为 . 学 、 大 政府 、 企业之间 的合作 . 当今经济 发展 中最 强 有力 的合作 彤 是 式; 科技工业园就是实现三者合 作的一 种新 的制度安排 。第 j 是中 国作 为计 划经济体制 向市场经济体 制转 型 的国家, 府完 政 全不参与高科 技产业 的发展 , 部让市 场发挥 作用 , 也很 小 全 这 现实 因此 , 我国高科技园医采取政府 主导模式有一 定 的合 理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
⼯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来源:置信联创⼯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2.1 ⼯业园区的概念及分类][2.2 我国⼯业园区发展历程及现状][2.3 国外⼯业园区发展分析][2.4国外⼯业园区发展历程的启⽰]正⽂如下:2.1 ⼯业园区的概念及分类⽬前,世界各国对于⼯业园区都有不同的定义,有⼈认为⼯业园区是⼀种资源⾼度聚集的⼯业化载体,能有效的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聚集的协同效应的⼯业发展模式,有⼈认为⼯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者企业为了实现⼯业发展⽬标⽽创⽴的特殊区位环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业园区是在⼀⼤⽚的⼟地上聚集若⼲⼯业企业的区域。
它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积的⼟地;⼤⾯积的⼟地上有多个建筑物、⼯⼚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对常驻公司、⼟地利⽤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公司进⼊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
世界范围内各类免税区、⾃由贸易区、出⼝加⼯区、企业区、保税区,⼯业村,科学园、技术园、技术城等,从⼴义的⾓度看他们都属于⼯业园区。
在我国,免税区、保税区、⾃由贸易区⼀般归结为依靠政府政策发展的⼯业园区,⽽出⼝加⼯区、企业区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园、技术园区、技术层属于⾼科技园区的范畴。
根据各类企业密集化使⽤的投⼊因素来分,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根据⽣产类型分,可以分为以产品组合链为主、以市场销售链为主、以引进科技和提⾼产品档次为主、以整治环境和改善⽣产条件为主;按照⾏政标准即⼯业园区⾏政审批和主管单位等级划分,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等。
按照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府和企业联合型、中外合资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适合当时经济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的模式才是最合理的模式。
按产业集聚形成⽅式可分为政府组织型和⾃主组织型。
关于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报告
关于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报告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报告一、引言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新型工业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工业园区面临着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本报告将对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性工业园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传统的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推进新型工业化成为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方向。
首先,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需要。
传统的工业园区主要依赖传统产业,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产业已经面临瓶颈,需要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工业园区是重要的实施平台。
推进新型工业化能够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出,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适应国际竞争和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我国工业园区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可以带动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技术,推动国内企业向海外市场扩张,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三、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1. 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创新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传统的工业园区往往只注重硬件建设,忽视软环境建设和创新创业服务。
新型工业化推进需要将创新创业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通过建立科技孵化器、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条件,培育和孵化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樊 宏 摘 要:科技工业园对高新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探讨了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类型,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和开发对策。
关键词:科技工业园 发展 模式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2)01-084-02一、全球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类型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由供应商(上游企业)———本企业———销售商(下游企业)———消费者构成的产业价值链;这些寻求竞争优势的企业构成了完整的价值链,并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积聚,构成了协作与竞争的关系网———企业群聚区;群聚区代表一种新型空间组织形成,介于公开的市场与科层结构(纵向一体化市场)之间,是组织价值链的替代。
由此,发展小范围区域经济,目前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热点。
在全球,二战后兴起的科技工业园就是最典型的企业群聚区,而美国“硅谷”就是科技工业园中最成功的代表。
美国“硅谷”,不仅是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工业园,而且还是全球最早的科技工业园。
从发展过程看,美国“硅谷”于1951年由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起步时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1956年才达到1.39平方公里,70年代为2.65平方公里;目前所指的美国“硅谷”是指从加州北部旧金山市到圣何塞市长80多公里的狭窄地带,面积为1500平方公里,这里集中了上万家以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惠普、英特尔等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信息技术产业公司,1998年硅谷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NP )为24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NP )的3%,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NP )的1/4左右。
从全球情况看,到目前为止,全球科技工业园有1000多家,其中,1995年成为国际科学工业园协会(IASP )成员的有580家。
作为国际科学工业园协会(IASP )成员的科技工业园德国有162家,美国有131家,英国有45家,法国有33家,加拿大有15家,俄罗斯有11家,澳大利亚有15家,印度有15家,意大利有12家,瑞典有12家,西班牙有10家,芬兰有11家,奥地利有5家,比利时有5家,挪威有9家,葡萄牙有5家,希腊有6家,日本有4家。
除美国的“硅谷”外,在欧洲,著名的科技工业园有法国的索非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面积2400公顷)、布列塔尼高技术园区(面积400公顷)、图卢兹科学园(占地3平方公里,计划扩展到10平方公里),英国的剑桥科学园(1970年面积为53公顷)等;在亚洲,著名的科技工业园有新加坡肯特岗科学园(总面积65公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占地面积2700多公顷)等。
从这些科技工业园的开发模式看,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市场主导型,特点是起步规模比较小,开发资本(包括企业创业资本)主要来自民间,这类科技园可以说是市场体制创新的产物,如美国“硅谷”等;二是政府主导型,特点是有明确的规划,开发面积较大,开发资本主要来自政府,园区发展处处体现政府意志,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
在管理模式上,科技工业园一般都实行政府、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模式。
在我国,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20世纪90年代,仅国家批准设立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就有53个,遍布于东、中、西三大地带。
目前,兴办科技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科技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从53个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及一些科技园的开发模式看,我国的高科技园区基本上属于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
其原因首先是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相比,发展差距不仅表现在科技领域,而且还表现在市场发育、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
后发国家要想与先发国家一样,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就能够催生出“硅谷”,不要说发展中国家做不到,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也很难做到。
其次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政府只有通过种种手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政府才有能力解决一些社会、经济等问题。
有关科技工业园的三元参与理论则认为,大学、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当今经济发展中最强有力的合作形式;科技工业园就是实现三者合作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第三是中国作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政府完全不参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全部让市场发挥作用,这也很不现实。
因此,我国高科技园区采取政府主导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
衡量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属于何种开发模式,可以通过其开发资金的来源渠道来反映。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这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政府税收返还的方式,增大高新技术园区的积累,并把这部分积累的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的技术开发等;二是各级政府投资,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苏州高新技术园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园区、北京中—48—●经济研究 《经济师》2002年第1期关村高新技术园区等,都利用上市公司募集建设资金;四是吸引外来资本,尤其是海外资本,“筑巢引凤”;五是一些实力雄厚的高科技企业自己建立高科技园,如沈阳东大软件园由东大阿派软件公司兴建、成都西部软件园由四川托普集团投资兴建、长沙创智软件园由创智软件园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等。
当然,有些高科技园区的融资渠道可能是多种方式结合,如上海浦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有各级政府投资、资本市场筹资、社会资金利用、境外资金引入等。
总之,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开发模式为:政府主导(选址、规划、功能定位)、融资方式多样、开发主体多元。
二、高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选择一般而言,高科技工业园不同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规模较大,而科技工业园(至少起步阶段)一般规模较小;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才能设立,有明确的范围,政府主导型,而科技工业园有的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明确的范围,一些自发型科技工业园的范围则稳定性很差,经常在变化;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企业较多,产业结构也较为复杂,而科技工业园则一般以某一核心企业和主导产业为主。
目前中国的科技工业园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科技工业园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如珠海新青科技工业园就是属于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的也是“一区多园”方案,这些园区相对而言面积较大,企业多,有些园区还建立了催生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二是企业或高校型科技工业园,如沈阳东大软件园、托普软件园等,这类科技工业园以某一企业或高校为母体,这些企业或高校就是园区的技术创新主体。
另外,根据科技工业园与母城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母城扩展型、飞地型、依托子城型三种类型。
母城扩展型科技工业园,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目前随着母城的发展,已经成为母城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类科技园的优势在于其生活设施可以依托母城,不足的地方则是地价昂贵,创业门槛较高,不利于小企业发展;飞地型科技园,基本上是在“生地”上规划建立,且与母城一般有一定的距离,地价较低,适宜占地较多的生产型企业发展,但这类科技园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生活设施,必须依托母城,因此,与母城不能相距太远,“工作在园区,生活在城区”就是这类园区的最大特点;依托子城型科技园,是在母城的卫星城建立科技园,如北京昌平科技园等。
这类科技园的最大优势是其可以利用卫星城的基础设施,且地价低于母城的价格,最大不足是难于吸引一流人才,在人才吸引上不如前面两种。
因此,各类科技园要根据其区位条件来发展,有一定的差别,一般而言,母城扩展型科技园适宜以研发和贸易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发展,飞地型和依托子城型科技园则适宜生产型企业发展。
从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看,作为政府主导的科技工业园,一般面积较大,政府为降低征地成本,通常征用的土地都属于“生地”,因此,这类科技工业园初期一次性投入费用很大,需要分期建设,如完全依赖政府投资,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如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达9.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费用就要几十亿元,不可能全部依赖政府投资。
另外,中国大多数科技工业园目前还没有像北京中关村、苏州、武汉东湖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资本市场上有操作平台(负责基础开发的上市公司),能够直接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这个角度看,园区一次性建设不宜太大,应选择“筑巢引凤”,吸引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的园区开发公司进行园区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模式。
总之,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的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理想选择应为:政府主导,企业开发、经营。
三、科技工业园开发对策一般而言,从事科技工业园土地、项目开发的企业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如苏州、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开发性企业,除严格按照园区产业政策要求,负责土地、项目开发外,有的现在还涉足风险投资、高科技产业等;而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尤其“房地产热”时兴办的企业,目的仅仅是想通过“圈地”,获取暴利。
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武汉、长春等地作法看,政府主导型科技工业园一般都以用土地入股,与外来资本结合,成立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由其负责融资和土地、项目开发。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又有利于在资本市场上筹资。
如中国与新加坡最大的合作项目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规划面积达70平方公里,完全由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土地、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中心区的面积为75平方公里,另外,发展区的面积为355平方公里,目前也主要由中关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投标,负责整体开发。
科技工业园在起步阶段,一般都缺少足够资本进行自主开发,而成立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则完全是一种“多赢”的开发模式。
首先,科技工业园本身就是制度创新的产物。
对于中国科研技术力量薄弱地区来讲,要完全依赖自己的力量进入新兴产业,是非常不现实的。
目前,我国很多科技工业园建设融资渠道还很单一,我国加入WTO后,资本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通过设立科技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就可向“科技工业园”整体上市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多渠道融资的目的。
其次,科技工业园不适宜政府直接开发,因为,政府直接搞开发,不利于政企职责分开,政府暂时只能靠出让土地吸引一些开发商进行基础设施和厂房建设,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园区管理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因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有土地出让年限最高可达70年,开发商一次性买断土地使用权后,园区很难再进行调整;而园区以土地作价入股,与外来资本结合,共同成立中外合资的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就可以凭借企业所有者身份(董事长或董事)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并参与企业分红,这既能做到政企职责分开,又能够使企业不偏离园区长远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