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日本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看其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日本平安时代的神佛关系

浅析日本平安时代的神佛关系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神佛融合是指日本本土神祗信仰与佛教信仰混合,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再构成的宗教现象,也被称为神佛混淆。

神佛融合从奈良时代就开始了,直到十九世纪明治时代神佛分离令的颁布,可以说是持续了1100多年的日本宗教文化现象。

日本的神道信仰中的神与氏族、部落紧密相联,这种信仰是很封闭的,当佛教传入之后,给予了日本人精神世界很大的影响。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要渗透进输入国就必须要和该国固有信仰相结合。

在中国有三教合一,在日本就是神佛融合。

奈良时代是佛教与日本众神相融合的初始阶段。

例如,神社境内建造了寺院(神宫寺)、佛形的神像等,另外,众神作为佛法的守护神也被吸纳入佛教之中(宇佐八幡宫就很积极地参与大佛建造)。

到了平安时代,将世间万物视为佛陀化身的密教的传入,更加促进了佛教与神道的融合。

它首先先说明佛教理论与日本古代神道并无矛盾之处,且佛教比神道更先进,并将众神纳入佛教体系。

比如当时很盛行御灵会:镇住带来厄运的怨灵(恶灵———神灵之一),此外在神前读经也普遍开来。

在这种融合的前提下,平安中后期以后,日本人开始接受众神与佛陀是相同的,出现了本地垂迹说,认为本地佛是为了拯救日本人假托成神灵的姿态出现的,成为日后神佛融合思想的基础。

关于日本的神佛融合,以史实验证为基础,将神佛融合历史整理并将之体系化的是日本佛教史大家辻善之助,之后的很多学者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的。

本文主要是以平安佛教为中心来探讨这一时期的神佛融合。

1天台宗与神道的结合———山王神道山王神道是从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在天台宗总本山比叡山延历寺诞生的神道流派。

山王就是指近江的日吉大社,日吉是比叡山的旧称。

天台宗的开山始祖最澄805年从唐朝回国,并模仿天台山国清寺建造了山王祠。

大山咋神是原来比叡山的山神,所以天台宗僧徒将其视为宗派的守护神,模仿唐朝天台山的守护神地主山王,将该神称为山王。

日本文化的特点

日本文化的特点

日本文化的特点日本文化的特点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化圈,经千年传承与发展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日本文化,许多在中国已经淡化的文明也许在日本得以生存。

下面就来说说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与习俗。

日本文化特点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

在日本文化(包括性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

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这种矛盾与统一首先表现在文化的吸收性和独立性方面。

从历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

1868年德川政权崩溃、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进入了“文明开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按照11个世纪前全盘接受中国文化的方法引进西方的文明,并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该国的和外国的历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对日本文化起过作用,日本在变化,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以上这种情况可以从日本社会的许多现象看出来。

电视、空调、汽车、电脑、出国度假等已深深地渗入了日本的普通家庭,日本人的生活表面变得无可辨认了。

尽管如此,在现代化的帷幕背后仍旧保留了许多属于日本本土文化的东西,从深层分析看,日本仍是一个传统的国家。

例如,他们爱吃生冷的食物,比较崇尚原味;喜好素淡的颜色和天然情趣;家族势力、家族意识和集团意识很强;民间信仰和巫术特盛;女子对男子的温顺和依赖;想发财,能发财,但发了财以后又不知所措;等等。

这种矛盾与统一又表现在文化的输入与输出方面。

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从7世纪的“大化革新”大规模地输入大唐文化,到19世纪的“明治维新”大规模地吸收与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古代日本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早期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对外交流等方面。

2、使学生认识古代日本的文化特色,如宗教、艺术、文学等。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变迁,如大化改新。

(2)古代日本与中国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2、难点(1)理解古代日本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

(2)分析古代日本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本古代的建筑、艺术作品等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古代日本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早期文明(1)介绍日本列岛的地理环境,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强调这些因素对日本早期文明发展的影响。

(2)讲述绳纹时代和弥生时代的特点,如绳纹时代的陶器制作和狩猎采集生活方式,弥生时代的稻作农业和金属工具的使用。

2、政治制度的演变(1)大和国的兴起与统治讲述大和国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其政治结构和社会等级制度,如天皇、贵族、部民等。

(2)大化改新详细讲解大化改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背景包括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国际上唐朝的强大影响力;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央集权的加强等;影响强调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3、对外交流(1)与中国的交流阐述古代日本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如遣唐使的派遣、汉字的传入、佛教的传播等,分析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2)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介绍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往来,包括战争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4、文化特色(1)宗教讲解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起源和特点,以及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

(2)艺术展示古代日本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分析其风格和特点,如浮世绘、金阁寺等。

(3)文学介绍古代日本的文学形式和代表作品,如等。

(三)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古代日本对外交流对其自身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政治制度、对外交流和文化特色,强调古代日本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在漫长的本土化历程中,佛教作为日本社会的主流 意识形态,不仅与国家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更 对当时及后世的社会和文化产生r广泛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佛教呵以说是在本质上与民族宗 教并无区别的巫术仪式,可以称之为“巫术宗 教”
(在这一时期,极少人能如圣德太子般正确理解佛教 教义,佛教在当时的日本与其说是作为解脱的说教, 毋宁说被视为一种外来的、与本土的“国神”相异的 “他神”“蕃神”,是“以消灾祈福的巫术而传播 的”。)
二、佛教的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从中国刚刚传人的两个重视教义理论和修行实践 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和真言宗受到朝廷的重视,并迅速崛起。
由于受本土文化的影响,日本天台宗、真言宗都带带有咒术、 祈祷的特征,并且有许多事相与民族传统信仰的神道教仪式暗合, 因此,具有浓郁的神道教色彩,进一步加快了佛教的本土化进程。
四、民族佛教的形成
• 一、佛教东渐及早期的传播
• 学术界就佛教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具体方 式说法不一。但总起来叮以分为“公传”和 “私传”两种。
• “公传”,是指佛教通过朝廷传人,关于“公 传”,虽然具体说法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 可以认为:佛教在钦明天皇时期,即6世纪中 叶传人日本;传人方式为百济圣明王派使者 将佛像、佛经传入日本。
(二)“神佛调和”的特性 初传时期,佛教曾遭遇到本土信仰神道教的短暂
排斥,但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日益发展,两者之间开 始友好相处、相互调和。
(三)教义、教理及修行方式的简化 “与印度、中国的佛教相比,日本佛教的哲理和
思辨程度不发达,重内心的信念、修行方法简单便 成为日本佛教的特点”凹。这一特点始终贯穿在日 本民族佛教的形成阶段。
(四)世俗化倾向 大化革新后,佛教获得了“国教”的地位,僧

浅析日本文化的古今变化与发展特点

浅析日本文化的古今变化与发展特点

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158企业文化・Company culture浅析日本文化的古今变化与发展特点骆风华(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摘要:日本有无历史根源,毫无疑问是有的。

然而,日本的文化发展却是复杂多变的,其中有许多看起来很是矛盾的现象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东亚文化。

因此,美国某学者称“ 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传统中最神秘、最离奇的”。

尤其是日本文化的这种神秘性体现在它的吸收性与融合性。

关键词:日本文化;变化与发展;外来文化;本土文化引言:众所周知,日本的文化既不同于中国的文化,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发展规律不同。

它就像洋葱,你可以一层层地剥下去会收获很多,但是你无法发现它的核心。

这就是日本文化,也是日本人所推崇的学习与借鉴。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爱学习也善于学习,他们往往把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文化相结合,从而得到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文化,这正是日本文化的吸收性与融合性的奥秘所在。

毋庸置疑,这种文化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日本文化中的吸收性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性。

一、日本文化在历史上的借鉴1、日本文化从中国的借鉴从历史看来,日本在古时候就是一个懂得借鉴的国家。

早在中国唐代的时候,日本就开始借鉴中国大唐文化。

这一时期,日本天皇政府派出多次考察团来唐朝学习唐朝文化,甚至中国人也曾努力地把中国文化传到日本。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鉴真和尚东渡,为日本带去了佛教文化,甚至中国的茶道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

相反地,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不懂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国家。

古代的中国总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姿态,固然说,历史久远,物产富饶是一种优势,可是不知借鉴为何物总会吃亏的。

就拿清朝末年来说吧,就算康乾盛世达到顶峰,仍就免不了朝代更替的命运。

这就是不懂借鉴的悲哀。

关于文化的吸收性与融合性,我们中国确确实实应该像日本学习。

2、日本文化从西方国家的借鉴大家都知道日本在1868年幕府倒台、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开始进入了“文明开化”的阶段。

日本人与佛教

日本人与佛教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产生于印度的宗教。它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又从中国传到了朝鲜半岛与日本。根据日本最早的一部史书《日本书纪》记载,大约在公元538年左右,百济国王圣明王将一些佛像和佛教经卷带来日本,也就是说,佛教最初并非直接传自中国。538年以后,日本人建设了自己的国家,开始直接从中国输入佛教。说到日本接受佛教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德太子(574—622)。他并不是天皇,而是摄政,也就是专门辅佐天皇的人物。在日本国家的形成以及将佛教定为国教的过程中,圣德太子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今天我想特别介绍一下他。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东大寺,大佛就建造在中央这座巨大的建筑物里。附近的这一个小型建筑物叫做正仓院,里面收藏了许多7-8世纪的奈良时代从中国引进的文物。这是正仓院的外景,1000多年前建造的这个建筑物至今没有任何变化。因为那时没有空调和调湿器,所以花了很大功夫,用一种木头搭建的方法来调节空气,防止湿气的进入。
刚才我曾提到,日本人从中国带回了壁画的纸型、锦缎等工艺技术。这里我还想进一步推测,很有可能是中国的工匠直接来到日本来在日本建造了这尊佛像。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大家都知道,敦煌石窟的墙壁上,描绘有唐代的飞天,形式非常流畅,那种在天空飞舞的形象,十分生动、精采。现在大家再看这幅法隆寺的飞天的照片,与敦煌的在形象上虽然有点不太一样,但两者在构思和意境上却可以说异曲同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法隆寺是受到了敦煌飞天画像技术的影响,而且工笔如此细腻,图像如此相似,都不能不使人感到,极有可能是中国的工匠来到日本直接描绘这些飞天的。有鉴于此,对上述佛像的营建,也可以作出同样推测。
在众多的文化中,对日本人的精神形成有着巨大影响的是佛教与儒家思想。我本人即是日本佛教净土真宗西本愿寺派的僧侣,也是研究敦煌出土佛教资料的佛学研究者,所以今天主要想以佛教为中心,与各位谈谈佛教思想、文化是如何影响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又是如何在当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中发挥作用的?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_王守华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_王守华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

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佛教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民族化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

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学问僧”,也有不少中国名僧去日本。

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

佛教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佛教的传入与奈良时期的佛教佛教传入日本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与中国和朝鲜的交往中逐渐传入日本的。

最早可迫溯到公元522年,中国南梁人司马达等(亦作司马达、司马达止)来到大和(今奈良县),在高市郡坂田原建草庵,妄置佛像进行礼拜,这是民间输入佛教之哺矢。

但当时人们不知佛教为何物,把它看作是一种外国的神,未有祟奉它的。

佛教正式传入日本是公元552年,百济明王进献金铜释迎佛像一尊和经论、蟠盖等物,并上表赞颂弘布佛法之功德。

天皇应大巨苏我宿称稻目之请求,将佛像授于他,试行礼拜。

正好当时瘟疫流行,死人很多。

大臣物部尾舆上奏说这是国神的谴责,并把佛像投于难波(今大阪)的崛江、殿堂被烧毁。

以后,佛像、佛经不断传入,僧人(如高丽僧人慧慈、百济僧人慧聪)、工匠、画工不断到达日本,日本也向中国派遣了留学僧人,佛教逐渐在日本传播起来。

至7世纪初全国已有寺院46所,僧尼r1300多人。

这时日本佛教的发展,是和圣德太子的提倡分不开的。

圣德太子(579-622年)名厩户,推古天皇初年被立为皇太子,掌摄政大权,隋朝时曾两次派小野妹子为使臣,携同留学僧人到中国学习,大量接受大陆文化,并下诏兴隆佛法。

他曾拜高丽僧人慧慈为师,学习佛教。

对于传入日本的佛经和儒书,他随得随读随讲。

曾开讲过《法华经》、《胜矍经》。

东北亚历史与现状

东北亚历史与现状

东北亚历史与现状研究期末考查作业社会学院092班段燕超 16号问题1:日本的宗教有哪些派别?传统宗教派别特点是什么?日本素有“宗教大百科”之称,宗教数量世界第一,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神道、武士道这几类派别。

一、日本神道神道教是日本传统宗教信仰,为日本最古老的宗教。

最初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天皇崇拜等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

到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韩国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外国传入的“佛法”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

其后,自然神之外,人物神包括历任天皇,幕府将军等也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吸收了中国儒家与佛教学说,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明治维新前因佛教盛行,神道教只处于依附地位;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巩固王权,将神道教尊为国教,成为日军的精神支柱和日本统治者控制军队的重要手段;二战日本战败后,日本废除国家神道,神道教遂成为民间宗教。

神道大致有三个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

神道教在日本的意义重大,且运用广泛。

新生儿出生30-100天内,都会被父母带领参拜神社,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如新年、节分、三五七节、升学、结婚等也会到神社参拜祈福,以显示对神的尊敬。

二、日本佛教佛教传入日本已有1400余年历史,西元六世纪中叶,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

经过飞鸟、奈良、平安、镰仓、室町、江户、明治维新之后的几个时期发展、演进逐渐形成完整体系。

早期日本佛教与政治相结合,形成了政治佛教,同时与神道相融合。

经过几个时代的发展后,逐渐形成了自己本土化的特点:护国主义鲜明,开创日本禅宗的荣西在《兴禅护国论》中阐明禅宗“专护国家利众生”教义;具有“神佛调和”的特性,不仅促进了神道内部的统一和发展,也进一步加快了自身的本土化进程;与印度、中国的佛教相比,日本佛教的哲理和思辨程度不发达,注重内心的信念、修行方法简单;僧侣犹如身披袈裟的公务员,关心朝廷大事有余,留意宗教事务不足,世俗化倾向明显。

三、日本基督教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可追溯到日本战国时代,当时的天主教传教士在日本传教的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铁炮制法等一系列西方科技文化。

佛教在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的传播与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它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

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十分注重与中土原有的思想文化相适应。

人们常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

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传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包罗万象的思想运动和文化运动。

汉朝:佛教初传中国佛教初传中国,依附于黄老,当时人们把它看作方术的一种,或者是看作当时民间流行的信仰或巫术之一。

《后汉书》记载楚王刘英一方面崇尚黄老,另一方面又尊崇佛教,具有道家特点的黄老之学与佛教被人们相同看待。

佛教的精深教理在当时也不为人们正确理解,灵魂不灭和轮回报应的思想是人们理解的最初的佛教义理。

从历史上看,佛教自两汉时经西域传至中国内地后,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它只是在皇室及贵族上层中间流传,一般百姓很少接触。

到东汉末年,佛教开始在社会上有进一步的流传。

在汉代佛经的翻译中,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迎合特别表现在对儒、道思想观念和名词术语的借用上,因而汉代的译经儒化和道化的倾向十分明显。

汉译佛经的老庄化倾向不仅有利于佛教思想在中土的传播,而且也加深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影响。

魏晋玄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玄佛合流的出现,都与此深有关系。

汉代译经还十分注意对以儒家名教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的迎合。

总之,这时佛教还不为大多数中国人熟知,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处于依附于道家或道教的情况。

三国两晋时期:走出依附的道路两晋时,随着魏晋玄学的盛行,佛教也依附于玄学而得以大兴。

这个时期,在佛经继续译出的同时,开始出现了一批从事佛教理论研究的中国佛教学者。

随着佛教在三国两晋时的逐渐兴盛,佛道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朗化。

佛道之争在南北朝时甚至酿成了流血事件。

而佛道之间的争论也从反面促进了双方的进一步发展。

日本人的早期信仰

日本人的早期信仰

日本人的早期信仰作者:李帅周悦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32期【摘要】这里探讨的日本人的早期信仰是指佛教刚传入日本及之前的日本人信仰状态。

在日本传统信仰与外来佛教发生碰撞之时,统治者的大力倡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佛教一方面满足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日本传统信仰的发展,使日本人的信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关键词】日本人;传统信仰;佛教不能完全说一个日本人是哪个宗教的忠实信徒,因为他们的一生都跟各种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弄清日本的信仰状态,我们就必须要从日本人的早期信仰谈起。

在与外来宗教的碰撞中,日本人的信仰就已经开始呈现出这种多元化的特点,这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特质之一。

1 日本人的传统信仰一提到日本人的传统信仰,大概马上会联想到神道教。

事实上神道一词在日本也是相当新的一个词语,所以不能完全说成是传统的。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神道是日本人的传统信仰与外来文化的排斥、融合过程中诞生的。

在这一节想要探讨的主要是佛教传入日本之前的宗教状况。

也就是以开始种植水稻为区分,以前期绳文时代的狩猎采集文化及之后的弥生文化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神道。

梅原猛在《世界中的日本宗教》一书中提到,要弄清日本的传统信仰,就不能脱离明治以后的国家神道以及7、8世纪由于律令国家的成立而形成的神道。

日本的宗教,在绳文时代的狩猎采集文化宗教的基础上,接受了农耕文化及渡来人的宗教,因此日本人最深层的宗教与绳文时代的宗教有着很深的渊源。

山折哲雄在《日本的心,日本人的心》中也提及相同的问题:宗教与孕育它的风土人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人具有特定宗教的信徒很少,但是也有信仰,常常向上天祈求。

这种信仰是从黄河长江流域这些发达的地区诞生的。

诞生犹太教、基督教的巴勒斯坦既有沙漠也有农业发达、成为交易枢纽的地区。

伊斯兰教是从阿拉伯半岛扩展开来的,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麦地那都是成为交易枢纽的大城市。

世界三大宗教均是以农耕和都市文明为基础而诞生的。

日本古代各时期文化特点

日本古代各时期文化特点

日本古代各时期文化特点奈良文化一、佛教的兴盛在迁都奈良之际,有些原来的大寺被迁往新都,如元兴寺、兴福寺、大安寺、药师寺等。

但这还远远无法满足统治者的需求,他们大肆兴办佛教事业。

奈良时代由国家兴办的佛教事业中,最著名的当推东大寺和国分寺的兴建。

东大寺及其卢舍那大佛像是由圣武天皇于740年发愿,于743年开始兴建的。

圣武天皇建东大寺和大佛的目的是为了依赖“三宝之威灵”,祈求天下太平,国家富饶繁盛。

在兴建东大寺和巨大铜佛像的过程中,花费了庞大的人力和物力,动用了举国的财力,又号召民众自愿出力支持。

751年大佛殿建成,翌年4月,由朝廷主持举行盛大的大佛开眼供养法会。

所谓国分寺即是设在各国国都的寺院,有比丘住的国分僧寺和比丘尼住的国分尼寺。

它的兴建实际上是效仿中国的。

修建国分寺的步骤,大致分为如下三步:第一步是737年3月,诏令每国造丈六释迦佛金铜像一躯和左右配置的菩萨两躯。

当时虽然还没有国分寺的名称,但因这个释迦像可以认为是国分寺的主佛,所以此举当是修建国分寺的先驱。

第二步是740年6月,令每国抄写《法华经》十部,修建七重塔。

这是以《法华经》第四《法师》第十为依据的,实际上就是国分尼寺的前驱。

第三步是741年2月,诏令各国设置僧尼两寺,僧寺置僧20人,名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尼寺置尼10人,名为“法华灭罪寺”。

前者是根据《金光明最胜王经? 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所说,为的是消除国家的灾祸,祈求四天王保护;后者主要是为了比丘尼灭罪行善使诵《法华经》而修建的。

国分寺在建造中并不顺利,由于各地政府在饥谨、疫病流行之后,财力不足,民力疲敝,建寺造塔工作进展缓慢。

直到770年,这一造寺工作才基本结束。

实际上,有些地方的国分寺并非新建,只是旧寺的利用或改造。

都城奈良的东大寺与地方上的国分寺之间,在组织上并无上下所属的关系,但因为东大寺在中央,由天皇组织修建,而国分寺在地方,由国司监造和监管,所以不仅在佛教信仰上存在密切关系,而且在形式上也有上下所属的关系。

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及其影响

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及其影响

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及其影响作者:谭亚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4期摘要:日本佛教是以中国佛教为母胎,6世纪佛教被传入日本之后,便开始渐渐地在日本生根发芽。

佛教与日本的傳统宗教习俗融合之后,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佛教,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

关键词:佛教;日本;无常观;生死观作者简介:谭亚楠(1992-),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一、序论佛教与日本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宗教习俗进行融合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日本社会中,并逐步深入到日本社会各个阶层。

自从佛教被日本朝廷认可之后,日本便开始加强其基础建设。

其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以及大大地增强了国力。

另外,本文将会简单论述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佛教适应了日本不同的时代的特点形成了其特有的佛教文化。

最后本文将会分析这些宗派给日本人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佛教成为日本民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并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现在,佛教在日本民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二、本论1、佛教的传来在中国佛教于后汉时期传入国内,在中国进行了发展与变化之后,于6世纪传入日本。

佛教经由朝鲜半岛逐渐被引进日本,现在在日本佛教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

最初,百济的圣明王向日本派遣使者并献上释迦牟尼的铜像以及经书,由此佛教开始被传入日本。

但是此时神道教作为日本的国教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佛教只能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而被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苏我氏为了在朝堂上获得政治权利利用佛教与物部氏展开了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苏我氏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从此看出在这个时期佛教开始在日本政界发挥作用。

2、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佛教在日本得以发展离不开圣德太子、圣武天皇、空海、最澄、法然等人的贡献,可以说他们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飞鸟时代,圣德太子为了佛教的兴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后来佛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早期日本和封建制

早期日本和封建制

早期日本和封建制本节概述日本尽管一直只是岛国,但并不完全与世隔离。

它受到朝鲜和中国的影响。

自公元500年起日本就由天皇统治,但敌对的军阀互相开战,封建制因而在1100年时获得了发展。

在以后数百年里,军人统治者控制了日本。

在1603年掌权的王朝为日本带来了稳定和繁荣,但也将严格的政治社会秩序强加了人民。

一.地理环境1 重要的地理特征日本位于太平洋,由亚洲大陆外的一连串多山的岛屿组成,包括四个大岛和三千多个小岛。

日本的岛屿地处太平洋火山地带,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

地震会引起致命的潮汐,席卷各岛,摧毁沿途的一切事物。

2对日本人民生活的影响由于多山,日本的土地难于耕种。

其大多数人一直居住在河流流域及海岸边的狭长地带。

地势的崎岖不平有时会成为政治上的统一的障碍。

为了寻求食物的来源,并在各岛之间往返,日本人学会了使用海洋。

大海有时会使日本与其他文化隔离,但也起到了防止侵略的保护作用。

另外,日本人民由于亲身体会到了火山、地震和潮汐等不安定环境的巨大威力,因而对自然力量产生深深的敬畏。

二.神道教传统的日本宗教称作神道教,意为“神之道路”。

神道教的特征是礼拜神力,神力就是在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事物中可以发现的精神力量。

神力被认为是控制自然的强大力量。

信仰者尊敬神力,设法通过祈祷及奉献获得其欢心。

神道教的追随者拥有共同的信仰,这有助于日本的统一。

今天在日本各地自然风光特别秀丽或特别令人神往的地方,依然可以见到神道教的神龛。

三.与朝鲜和中国的交流融合日本文化的特点是将自己原有的传统与从邻国朝鲜和中国的文明中借鉴来的思想独特地结合起来。

朝鲜常常充当中国与日本的桥梁。

朝鲜和日本通过战争和贸易进行接触。

朝鲜向日本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日本人对中国的文明发生了巨大的兴趣。

大约公元600年时,日本的统治者将贵族派至中国学习。

中国唐朝时期,日本的上层阶级直接从中国输入文化传统及思想,时间长达一百多年。

公元八世纪至十二世纪,日本人将中国的精华与自己的传统结合起来,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文明。

浅述日本飞鸟文化时代的佛教艺术

浅述日本飞鸟文化时代的佛教艺术
层的一半 ,给人一种轻忽飘逸 的飞翔之势 。第一层的大
52年终于建成 了 日 9 本第一座佛寺飞鸟寺。推古 天皇于
56年派 4名外来技师建造 了有名的飞鸟寺的塔。圣德 9 太子摄政期 间,在吸收大陆儒家学说 的同时也积极传 播 佛教。建有在大和地方 的法隆学问寺、中宫尼寺 、橘尼 寺 、池后尼寺 、葛城尼寺 、四天王寺、山城 的蜂岳寺 即
相 同的样式 。
中心的文化 ,因此时建都于奈 良盆地南部 的飞鸟地方而
得 名。飞鸟文化是 日本最早 的佛教文化 ,主要 内容是佛 教艺术 。飞鸟文化是在 中国北魏和南朝文化影 响下展开 的 ,分 布在 以飞 鸟为 中心 的畿 内及其周围地 区,遗存有 建筑、雕刻 、工艺美术等 。
法 隆寺 , 又称斑鸠 寺 , 于 日本奈 良生驹郡斑鸠町。 位 现存的法 隆寺 由东西院组成 。其 中,西院有金堂 、五重 塔等重要建筑 。西院伽蓝是圣德太子 6 7年所创建 ,于 0
参考文献 : [ 水野清一. 1 】 飞鸟白风佛的 系谱. 佛教 艺术 ,第 6号第 4 0
页.
于 6 5年建造的飞鸟寺的释迦如来像 ,是 日本最早 0
的本尊 丈六 释迦如来像 ,也是 由止利法师所作 的现存最 早 的金铜佛像 。佛像 高 252厘米。这尊佛像 面相庄严 、 7. 躯体抽 象、身着瑰丽的百衲衣 ,这些都是 以北魏 的雕刻
版 社 ,2 0 :63 . 0 83 -8
佛教艺术之一 的壁画艺术是从推古天皇十八年 ,即
[] 曾文. 6杨 日本佛教史. 北京 :人 民出版社 ,2 0 :53 . 0 82 .9
6 0年 ,高丽僧昙征 、法定赴 日 交流佛法时带去了调 1 本
色技术 和绘画材料才逐渐发展起来 的。重建 法隆寺金 堂

浅谈日本佛教的发展历程方法

浅谈日本佛教的发展历程方法

课题:浅谈日本佛教的发展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授课教师:浅谈日本佛教的发展【摘要】日本佛教是以中国佛教为母本之源,逐渐根植于日本土壤,在对中国佛教的模仿和创新中成长起来的,并成为日本民众信仰宗教的轴心,丰富着日本人的精神内质。

因此,日本佛教具有独特的、鲜明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日本佛教;本土化;民族特色佛教在6世纪作为大陆文明的一部分东传至日本。

作为外来宗教思想的佛教在日本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与日本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最终使佛教本土化,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佛教。

本文将论述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历程。

1佛教的传入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中国历经若干世纪的传播演化后继续东渐,于6世纪中叶经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

这便是日本同时期的飞鸟时代。

飞鸟文化是围绕佛教而展开的。

随着佛教的传入,对佛典的研究也日渐开展,其中圣德太子最典型,为佛教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身体力行,是笃信佛教的信徒,对佛典进行了研究、讲授和注释。

圣德 太子执政之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国内,贵族势力庞大,皇室实力单薄;国外,隋朝帝国崛起,朝鲜半岛局势动荡不安,与日本的关系急剧恶化。

圣德太子意识到佛教作为一种系统的、先进的宗教文化,对统治阶级凝聚民族信仰、完成国家统一是极其有益。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圣德太子成为佛教的伟大支持者,圣德太子发出兴隆佛教的诏书,修建法隆寺以研究佛学;营造四天王寺以开展各种慈善事业,他还亲自潜心研究佛教教义。

由于圣德太子如此崇尚佛教,并身体力行,从而加速了佛教的弘扬,因此一时佛教大盛,国内出现了竞造佛寺,寺院林立的局面。

然而,在大范围崇佛,力图通过佛教统一思想,加强统治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不和谐的声音,阻扰社会改革。

这些反对力量便是当时的物部氏,他们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2日本人的模仿时期奈良时代如饥似渴地吸纳唐朝的先进物质和精神文化。

从佛经翻译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从佛经翻译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从佛经翻译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孙娟
【期刊名称】《英语教师》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佛教最初作为一种外来宗教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后经广泛传播与发展,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千年之久的译经运动功不可没。

本文主要从四个角度来探析佛经翻译活动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是中外译者不辞辛苦地投身于佛经翻译事业,为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是早期译者采用了归化和格义的方法翻译佛经,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三是佛经翻译规模宏大,主要体现在其持续时间长、译作数量多、所译内容全面和译事组织精细几个方面;四是翻译质量逐步提高,高质量的译本深受欢迎,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孙娟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4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2
【相关文献】
1.从佛经翻译与佛教文化在中国的繁荣发展看翻译的文化视角 [J], 兰彩玉;赵秀杰
2.从早期日本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看其特点 [J], 邱磊
3.从佛经翻译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J], 孙娟
4.文质彬彬——从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批评看佛经翻译的审美理想 [J], 王福美;
5.《中国翻译词典》编纂疏失举证——以佛教与佛经翻译若干条目为例 [J], 李振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传统设计特点

日本传统设计特点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日本不断从中国、朝鲜等民族引入优秀民族文化,藉以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

但这种模仿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和移植,在每一次文化交流中,日本文化自身的独特性仍得以保存,并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发展出新的特色。

日本传统建筑中隐含着许多与现代设计相似的特征,比如抽象简洁的美;崇尚自然、重感悟、重意象等。

这一方面是和日本民族自古以来的朴素审美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禅宗重感悟、重抽象的美学思想有关。

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在日本的绘画、园林设计中都得到明显的反映。

从总体上看日本艺术以柔和、内敛为主,重精神气质的表达,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遵循自然手法,以抽象表达具体——不重感性重悟性。

②以简约的形式和浓郁的意象表达丰富情感——不重形式重精神。

③追求不对称布局。

④设计以技艺完美为一切艺术的基础,甚至将技艺本身也视为一种美。

本文即以茶庭、枯山水和町家住宅为例,分析日本传统设计的几个特点。

1 茶室设计茶室是茶庭的主体建筑,又称为“数寄屋”。

对于“数寄”一词,日本历史上几位茶道宗匠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其不同的含义,称之为“空之屋”、“不对称之屋”、“贫寂之屋”等等,但其义不外乎“未完”、“不全”之意。

从“数寄”屋的名称上就能够看出日本文化中对自然美的偏爱。

在日本人看来,对称和整齐划一是人为的表现,而自然之美就体现为不对称或不完美。

这是一种迥异于其它民族的审美观。

但将这种民族审美情调上升为一种文化理念和系统的审美模式并由此而泛化到茶道、歌道、俳句、能艺、花道等诸多艺术领域则是禅宗文化输入的结果。

茶室空间设计上表现为“寂”与“空”的境界,这里的“空”并非虚空,而是追求南宋院体画那样笔墨简淡、意境深远,以最少化的形式元素,即表象的“空”,衬托思维、悟境中的丰富,表达禅宗审美中“无中万般有”的境界。

被称为日本茶道圣典的《南方录》记载了由茶宗匠村田珠光所确定的四帖半茶室设计风格:“屋顶由小木板条铺成传,顶棚亦为衫木板条,墙壁用灰泥和稻秸抹成,窗户用细圆竹棒搭结,墙围糊有白色宣纸,床之间①为一张榻榻米大小,茶室中间设一小地炉,大小50 cm见方,壁龛里挂圜悟大师的禅语书法,茶室一角置方台子,上摆点茶用具⋯.”。

日本佛教的早期发展

日本佛教的早期发展

日本佛教的早期发展公元六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早期发展呈现佛教与政权结合紧密、专持一宗、与神道重合等特色,以后日渐普及,对于稳定统治阶级政治地位、完善政治体制、推动文化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其发展思想也有违背佛教初衷的地方,如亲鸾提倡的“在家佛”构成日本佛教一大特色,但同时失去了佛教的原点。

标签:日本佛教;早期发展;主要特点;政治影响日本佛教文化的渊源来自于中国,但学术界对具体的传入时间和传入方式却持有不同的观点。

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公传”和“私传”两种。

关于“公传”即通过朝廷传入,“私传”即通过民间传入。

日本历史上关于私传的最早记录见于《扶桑略记》中,继体天皇十六年(522年),“大唐汉人案部村主司马达止,此年春二月入朝,即结草堂于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安置本尊,归依礼拜”。

[1]另外,成书于奈良时代的《日本书纪》、《元兴寺伽蓝缘起》和《上官圣德法王帝说》中虽对具体的说法略有不同,但均有关于佛教公传的记载。

日本正史《日本书纪》中钦明十三年(552年)记载:“冬十月,百济圣明王遣西部姬氏达率怒俐斯致契等,献释迦佛金铜像一躯、幡盖若干卷,……此法能生无量无边福德果报,乃至成辨无上菩提。

……”这是日本正史有关公传佛教的最早记载。

从上述两种记载可以得出佛教早期的传入只是被看作“异域神”,即外国的神。

日本佛教史自此拉开帷幕。

一、日本佛教的发展阶段在佛教传入之初,日本有其固有的民族信仰―神道。

因此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总体看来,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初传日本受到排斥;在圣德太子的扶持之下,得到了较大发展;大化改新后,佛教异常兴盛;奈良时期达到鼎盛,随着政教的分离,到达镰仓时期具有日本的特色的佛教逐渐形成。

与注重现世生活,泛神性质的日本本土宗教—神道不同,初传佛教则是宣传消极厌世,祈求来世事事皆空的思想。

正如前文所说,初传来的佛教仅仅看作是“异域神”。

但在全面吸收中国文化的当时日本而言,佛教亦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备受推崇的。

佛教和日本艺术关系的研究

佛教和日本艺术关系的研究
重大 的创 期 以来 对 日本音 乐 文 化产 生 巨大 的影 响 ,见 于 周广平 的 《 悟 的黛 敏 觉 郎一 从 ( 涅巢 交 响 曲)看 佛教 文化 对 日本音 乐 文 化 的影 响 》【,他通 过 对 日本 当代 著 名 作 曲家 黛 5 】 敏 郎, 以及 他在 日本 当代音 乐 史上 具有 里程 碑 式 的杰作 《 粲 交 响 曲》的分 析 ,来 说 明佛教 文 化 涅 长期 以来对 日本 音 乐文 化产 生 巨大 的影 响 ,特别 是对 日本现 代音 乐 家在创 作 思想 观念 上 的转 变 , 给 予 了极大 的启 示 。 尺 八古琴 在 日本 一直 延 续至 今 ,对 日本 的尺 八古琴 考察 的相 关论 文有 黄 大 同编 的 《 八 古琴 尺 考 》[,孙 以诚 的 《 5 1 日本 尺 八 与杭 州 护 国仁 王禅 寺 》 I,这 些 研 究认 为 ,尺 八之 名 始 于唐 ,奈 良 6 J 时代传 入 日本 ,平 安时代 绝迹 。镰 仓 时代 日僧心
VoI 4 . No. 19
■ 文化 与艺术
佛教和 日本艺术关系的研 究
师 敏 2 ,
(. 1 西北大学 中东所 ,陕西 西安 7 0 6  ̄2西安 电子科技 大学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 0 7 ) 10 9 . 1 0 1
摘 要 :佛教传入 日本 以后 ,经过长 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 了丰富多彩的具有 日本特色 的文化 。即: 佛教在 日本 哲学、 日本文 学艺术、 日本人 的伦 理道 德、 日本 的科 学技 术等领域都结 出了丰硕 的果实 。近年来 , 将佛教作 为一种 文化 ,来研 究佛教与文化千丝万缕 的联系的论文层 出不穷,硕果累累 。在此 以介绍佛教 与 日本 艺术关系的研究成果 为主 ,并 以近 2 0年来 中国大 陆的佛教研究 为重 点,从佛教与 日本音乐 、 日本建筑 、茶道 花 道等三个方面对研究概况试作评述 。 关键词 :佛教 ; 日本 ;艺术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9 8 B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7 X(0 90 — 190 0 84 2 2 0 )40 0 —4 收稿 日期 :20 —4 1 0 90 .1 作者简介 :师 敏 (9 2 17 一)女,陕西西安人 、西北大学 中东所世 界史 专业博士研究 生,世界宗教与 文 化方 向。西 安电子科 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日本虽然国土面积狭小,追溯历史也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其统治形式几经改变,统治者也不断改变,和邻国中国、朝鲜、以及西方的荷兰、葡萄牙都有常年来往;从当初的弹丸之地发展成如今的世界强国,其历史进程也有可取之处;一、古代1.早期文明绳文时代是迄今为止日本最早存在人类聚落的时代,约为九千年前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那时人们以狩猎为主,武器为弓箭,出现了早期陶器,因为陶器上的纹样以绳纹为主,故称绳文时代;社会形式以小聚落为主,居住方式为竖穴式;弥生时代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结束于三世纪,已经形成较发达的农业文明;当时已经产生水稻农业,渔业也获得了初步发展,并且同时传入青铜器和铁器,开始大规模使用金属器具;日本已经进入了农耕文明,形成了早期的阶级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人财产;当时掌握权力的为一个聚落的首长,负责利用咒术祈祷丰收等,有神权的特点;公元1世纪到2世纪左右,已经形成诸多小国,互相争斗;当时北日本存在两个政治中心,九州北部和京畿;2世纪后半期存在一个较为强大的倭国,为邪马台国,为女王卑弥呼以宗教权力统治,从侧面说明当时母系氏族的影响还未被彻底消灭;同时卑弥呼是利用中国皇帝的权威来维护统治,在早期政权中极为常见;2.大和时代公元前3世纪至6世纪,日本进入大和时代,又因以古坟为特征,也称古坟时代;大和朝廷的统一已基本完成,已出现拥有强大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君主,因为出现了具有巨大坟丘的特定的个人的墓;与中国朝廷的邦交更加频繁,史书上出现了“倭之五王”,主要是他们朝贡以及除绶的记录;儒教、佛教、医术、历法和大陆先进的织造技术、建筑技术都传入日本;公元前5世纪,汉字传入日本,上层贵族以使用汉字为荣;日本最早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开始编纂;当时的朝廷是以最大的豪族即大王为中心,和大和周围的豪族联合组成;最强的豪族的头领和大王组成权力核心,地方豪族头领也有头衔,受命统治地方;豪族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人民,也拥有一定数量奴隶;5世纪后半期,各大豪族内部权力斗争愈发激烈,加上对朝鲜战争不力,王位继承人一度断绝;天皇为了稳定局面和当时最大的豪族苏我部合作,却也促进了苏我氏的壮大,使天皇的权力遭受威胁;3.飞鸟文化538-710圣德太子上位,面对当前的局面,他和苏我氏合作,并开始学习中国改革;当时中国正处于隋朝,国力强盛,日本派遣遣隋使学习中国的经济文化;圣德太子进行改革,企图压制豪族的势力,形成以天皇为中心的大一统国家;从这时开始,正式使用天皇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名号;这一时期被称为飞鸟文化,因为当时首都为飞鸟;圣德太子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但没有抑制住豪族的发展;他死后,苏我氏势力膨胀,甚至意图取代天皇;同时的中国已经进入唐朝,国力更为强大;归国的日本留学生都认为应该学习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投身当时的天皇麾下,彻底消灭了苏我氏;随后天皇开始“大化革新”,依据律令制来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完善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使用年号,即“大化”;与此同时新罗的势力不断强大,消灭了百济,在朝鲜战胜日本,又灭亡了高句丽,成为日本外部极大的威胁;因为在律令制实行时天皇的早逝,政局又陷入了一段长时间的混乱;但是律令制的实行和中央集权的完善并没有被打断,日本模仿中国形成了一套有日本特色的律法,从法律上规定了土地和人民的归属权;最终早期豪族的权力也没有被压制,最终形成了后世的贵族阶级,官吏也为世袭制度;人民虽然名义上为自由民,却要负担沉重的庸和调,还有杂役、徭役和兵役,生活负担极重;4.奈良时代710-794奈良时代为天皇迁都至平城京到迁都至平安京之间的八十年;奈良时代中央集权制最终完成,社会繁荣,生产力大幅提升,国家版图也扩大了;这个时代大量派遣遣唐使,是中日文化交流较为频繁的时期;同时国家大兴佛教,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艺术作品和佛教建筑,但也因此寺院开始腐化,开始介入政治;奈良时代学习中国设立太学,主要教授儒学,也教授法律、汉文、国学等,但局限于官吏和贵族家庭,平民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中央集权制下中央的发展是以压榨农民为代价的,后期大量农民外逃,公民农民制开始崩溃;政府为了减少农民外逃,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庄园制的发展,不少离开土地的农民选择进入地主的庄园;同时政界也动荡不断,藤原氏得势,开始左右天皇权势;圣武天皇在位的天平年间是律令制最盛时期,被称为天平文化;这一时期日本大量吸收盛唐文化,也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开始形成特有的文化;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最终编纂完成,万叶假名也正式作为文字使用;4.平安时代749-1185平安时代是天皇迁都到平安京,即现在的京都,到镰仓幕府的建立,政治权力中心一直在京都的四百年;奈良时代的问题依然存在,即律令制度接近崩溃;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又对政体进行了一些修改,设置了大量的“令外官”,整顿了很多无用的机构;由于旧佛教势力过于强大,政府大力扶持新传入的天台宗和密宗,又和日本传统传统信仰融合;早期传入的盛唐文化被完全吸收,最终出现的日本文化影响深远;从10世纪后期到11世纪前后,出现了摄关政治,即为摄政、关白掌握实权的意思;奈良时代的藤原氏变成了摄关家;因为摄政关白只出于他家;随着中央律令制的崩溃,地方政治也走向崩溃,地方的治安大乱,庄园主为了保护自己,开始雇佣和组建私人武装集团,武士阶级开始出现;班田制无法实施,庄园制大肆发展,庄园的权力也一步步扩大,从政府免除田租开始,最终达到了“不入权”的地步;地方的武士团之间或联合或争斗,逐渐出现地方性的武士组织;随着律令制的不断瓦解,武士的职责不断增加,其实力和地位也随之增加;地方豪族和武士团因为中央政府的不断衰弱和摄关家的独大,在地方稳固发展,并通过平定地方层出不穷的叛乱,以及地方广泛实行的庄园制,实力进一步强大;摄关政治后期,为了对抗藤原氏,天皇开始施行院政,即为太上皇或法皇执掌政权;从这时开始,权力又回到天皇手中;庄园的独立性也进一步增强,武士团和拥有僧兵的寺院神庙都介入了中央政权的争夺;随着中央权力的衰弱,平家和源家作为武士团代表进入了中央,平氏也在应治之乱中打倒源氏,开始左右政权;平安后期的日本将之前学习的各种文化完全吸收,终于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被称为国风文化,影响日本很长时期;现在使用的片假名和平假名已经基本定型;佛教和日本的神进一步融合,出现“神佛合一”的倾向,净土宗传入日本并开始大量传播;二、中世纪12-16世纪1.镰仓幕府1185-1333源氏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幕府,之后又受封征夷大将军,开启了幕府政治的时代;平安后期的平家先得势,曾执掌大权,但因仍以庄园为统治基础,引起了武士们的反叛,掀起了全国性的内乱;随后源家作为武家势力的最强者执掌权力,以平氏作为前车之鉴,源家选择了和平家不同的方式执政,即建立幕府;幕府的特点把武士的头领将军和他的臣属御家人结为主从关系,同时继承了平家的地头制,把御家人分封为地头,保持地方的统治;幕府制度是日本走向封建制度的开始,名义上公家即天皇和贵族仍是全国的统治者,权力却交由幕府去执行;但是此时的大庄园领主和贵族势力还是十分强大,仍实行双重统治;在将军死后,源家权力被外戚北条所夺,天皇抓住时机想掀起政变;武士阶级却异常团结,完全夺走了天皇的权力,确定了北条家的统治,当时也颁布了第一部武家法典来约束武士;蒙古两次进犯虽都以失败告终,也对日本造成了损失;在北条氏独裁之后,旧御家人对幕府不满,蒙古的入侵也使当时政治制度的不足之处彻底暴露,幕府面临内忧外患;面对当前的政治制度,武士阶级也改变了继承方式,使用嫡长子继承制,同时地方上守护的势力增强,地缘政治开始压制血缘政治;在经济上,因为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有了极大的进步,农民的势力也强大起来,渐渐开始抱团反抗剥削他们的庄园主;在文化方面,佛教得到了新发展,产生了大量新的宗教;新的宗教的特点为无需进行复杂的仪式,也不用遵守严苛的戒律,任何人都可以修炼,因此宗教进入了武士和广泛的下层人民的生活;镰仓幕府后期院政和幕府的对立加剧,御家人对幕府的不满也达到极点;同样还是公家内部的党派斗争引起了武家的介入,院政失败;御家人和武士开始反抗幕府,最终引起全国性的内乱,灭亡了北条氏;2.室町幕府1336-1477镰仓幕府结束之后,天皇维持了几年的短暂统治,但还在维持旧庄园主的利益,很快被新的武士代表赶下台;天皇又跑到南方自立为皇,维持了六十年的南北朝统治,同时足利家在北朝建立了室町幕府;南北朝维持了几十年的原因是武士阶级在转型中,从血缘政治大规模转向地缘政治;地方上守护大名的势力也进一步增强,凌驾于庄园领主,地方上抱团反抗的农民多依附在守护大名名下;14世纪后期,全日本都处于守护大名制度之下;室町幕府在各守护大名的帮助下,稳定了其内乱,在斡旋的手段下合并了南朝,最终在第三代将军治下,完成了日本的统一;第三代将军在退位之后又升任太政大臣,依旧主掌政权,成为日本事实上的最高权力者,几乎与天皇同等,达到了室町幕府的权势最高点;但由于各守护大名的势力过于强大,幕府政权稳定之后,开始大规模削减大名的势力,却没有成功;农民被长期压迫,开始大规模叛乱,幕府无力镇压,使幕府的权威被削弱,地方守护大名的势力不减反增;最终因为政府内乱,各地大名纷纷出兵,应仁之乱开始,结束后室町幕府名存实亡,战国大名们开始走向权力顶层;应仁之乱后掀起了长达一世纪的战国时代,不断有家臣反抗家主也有农民和武士抱团反抗上层社会,社会动荡,阶级混乱,最终崛起了大名被称为战国大名;战国大名统治属地和属民的方式和以前截然不同,这使他们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都十分强大;三、近世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1.织丰政权1547-1603在战国大名互相争斗了一个世纪左右,终于出现了一个较为强大的大名,织田信长;他出身于尾张,从邻国一路打上京都,废了当时的将军,另立新君,还解除了寺院势力的武装;织田很快灭亡了室町幕府,后又筑城堡于安土,几乎统一天下,却在本能寺之变中由于部下明智光秀的叛变自杀身亡;丰臣秀吉接手了织田的事业,平定了四国,受封关白,后来任太政大臣,完全统一了日本;丰臣建立了独裁统治,他颁布的刀狩令和检地令对后期影响极大,但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其政权在他死后没落;2.德川幕府1603-1876德川家康在帮助织田信长的过程中崛起,在丰臣时代,虽然受到压制,仍十分强大;在丰臣死后,他打败其他大名,最终受封征夷大将军,建立德川幕府,这段时期称为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历经三代的统治,终于确立了所谓“幕藩体制”,大名拥有半独立的领主权,幕府则对全国的大名拥有强制性的权力;江户时代是标准的封建政府,政府为了稳定统治,规定了士农工商四个阶级,还有被排除在外的贱民;虽然名义上农民的地位仅次于武士阶级,但是农民是受压迫和剥削最重的阶级;江户时代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18世纪后期日本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封建制度的压制无法进一步发展,同时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制定了闭关锁国的政策;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武士越来越贫困,甚至要出卖武士身份来生活,等级制度接近崩溃;农民在长期的封建压榨和商业资本的发展中,也愈加贫困,开始斗争后期发生暴动;19世纪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多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开始疯狂掠夺资本;此时的日本,幕府陷在财政困难和农民暴动的沼泽里无法自拔,幕府的权威和权力都被削弱;因为教育的普及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下层民众还有地位低下却掌握大量金钱的商人进入历史舞台;幕府末期,在中国被迫开国之后,日本也面临这个重要的选择,因政府迟迟未决,最终还是被迫开国;被迫开国也引起了幕府内部和公家的权力之争,使得尊王攘夷运动发展到最高潮,也使下层武士阶级开始参与社会变革;幕府和公家为了重掌政权,开始“公武合体”,但因政府和外国势力的多次摩擦,以及和当时的雄藩萨摩藩长州藩的交战,让社会的有识之士和尊王攘夷派认识到幕府的腐朽,开始倒幕运动;在幕府处理攘夷派的过程中出现的势力和雄藩合作,一起对抗幕府,也因孝明天皇的去世,幕府认识到了局面的无法挽回;最终,第十五代将军实行了大政奉还,将权力交还到天皇,实权却被萨长同盟掌控;但旧幕府势力还幻想重掌政权,在鸟羽伏见战争之后,被彻底消灭;随后新政府开始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国家之路,并开始了它的对外侵略之路;看着日本一路走来,不难发现他们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化为己用,这正是他们从弹丸小国发展到世界强国的原因之一;作为一个在历史上曾名扬世界的大国,我们更应该发挥我们的特长,走出一条全新的强国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推古朝时期的佛教
1 圣德太子兴佛 圣德太子名 厩户 , 推古 天皇 继位第 二年 被选 为太子 , 行 摄政大权。圣德太子执 政时 期 , 日本社 会出 现危 机 , 大和国 赖依生存的基 础 ! ! ! 部民 制受到 严重 冲击。为 改变 国内现 状 , 圣德太子试图效仿中 国隋朝 , 建 立了统 一的 中央 集权制 度 , 巩固大和朝廷的统治基础。因此圣德太子急需 从大陆吸 取先进的文物制度。与神道教相比 , 此时佛教作为 一种系统 的先进的宗 教文 化进 入日 本 , 有助 于统 治 阶级 凝 聚民 族信 仰 , 完成国家的统一。当时 日本 各氏族 处于 割据 状态 , 推广 佛教可以把各氏 族信仰的世神统一到佛教之下 , 以 天皇统一 佛教 , 从而在思想信仰 上统一 全国。为此 颁布了 宪 法十七 条 。 宪法十七条 是古代日 本最早的 成文法 , 其中 融合了 儒家、 佛家和神道教的 思想。其 主要内 容为 忠君 重礼 , 意在 加强皇权。在 ∀ 宪法 #的 第二 条中 明确 提出 ∀ 笃 敬三 宝 #, 认 为应把佛教作为 万国之极宗加以信仰 , 由此确立了 佛教在日 本的国教地位。圣德 太子的改 革没 有解决 当时 日本 的社会 矛盾 , 但其加强皇权等措施为日后大化改新的胜利 奠定了思 想和理论基础 , 同时也推 动了佛 教在 日本的 发展 与传播 , 使 佛教逐渐深入到日本文化 的骨髓中。在推古朝时期 , 佛教还 没有深入民间 , 日本人民 还缺乏 对佛 教教义 的理 解 , 佛教与 日本人民还不存 在心与心的交流 , 这也表明佛教在 初期具有 国家宗教的特征。圣德太子不仅奠 定了佛教的政治地 位 , 还 在其他方面为佛 教的传播 与发展 作出 了贡献。 圣德 太子自 身著有 三经义疏 , 即 法华 经 、 维 摩经 、 胜 鬘 经 。 此
一、 佛教初传日本
据 日本书纪 记载 , 公 元 552 年 , 百济王向 钦明天 皇进 献金铜释迦佛像 , 幡盖若干 , 经论若干卷 , 并上表称 赞佛教功 德 , 这标志佛教正式传入日本。 佛教经政治途径 进入日本 , 这也就决定了日本 佛教具有 政治性的特质。百济王 进献 佛像 , 钦明 天皇 持中 立态度 , 询 问群臣是否 信仰 佛教 , 随 即在 日本 朝廷 分 为排 佛和 崇 佛两 派。排佛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物部尾舆 , 以信奉藩神 会惹怒国 神为由反对信仰佛 教。而与儒 家文 化关系 密切 的大臣 苏我 稻目 , 赞成信仰佛教 , 是崇 佛派的 主要 代表。大 体上外 来的 先进文化的传入都会 与本土文化产生冲突 , 经长时 间的融合 与本土文化结合 , 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成果。佛教在 日本的传播也是经 历了这 样的过 程。排佛 派与 崇佛派 的争 斗表面上是对佛教认 同的与否问题 , 实质上是本土 文化对外 来文化的抵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日本 本土宗教 ! ! ! 神 道教 , 注重现实生活的享 乐 , 而 佛教把 人的 生存意 义放 在来世 , 所 以佛教初到日本受 到抵制。 ∀ 然而 , 佛 教毕竟是 来自大 陆的 信仰体系。日本同大 陆间巨大 的文 化差距 和佛 教本身 带有 的丰富精神内涵与作 为先进文明载体的物质外延 , 对于蒙昧 初开的古代 日本 民族 具有 不可 抗拒 的诱 惑力 , 佛教传入日本 , 作为体系完备的宗教信仰被统治阶级利用 , 成为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
国家思想 。 早期佛教经历了四个阶段 : 初传日本受到排斥 ; 推古朝时 期受到圣德 太子的扶 植 , 三论 宗与成 实宗在此 时传入 ; 大化改新后异常兴隆 , 法相宗和 俱舍宗传入 ; 奈良时 期臻于鼎 盛 , 华严 宗和律宗 传入 。 奈良末 期 , 佛教由盛 转衰 ; 平安时期 , 政教分离 。 早期佛教具有政治佛 教和神佛习和的特点 。 关键词 : 日本 ; 佛教 ; 政治 中图分类号 : K31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7836( 2008) 09- 0087- 03 苏我稻目之子马子灭物部 氏 , 兴建法兴寺 , 佛教在日本 传播。 真正为佛教在日 本发展奠定基础的是圣德太子。
2008 年 9 月 第 27 卷第 9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H e ilong jiang College o f Education
Sep . 2008 V o.l 27 N o . 9
从早期日本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看其特点
邱 磊
( 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与历 史学院 , 哈尔滨 150025)
三、 大化改新后的佛教
1 大化改新与佛教 圣德太子的改革 没有触动社会危机的根源 , 国 家动荡不 安。显然旧的社会经 济政治制 度已 经不适 应国 家的发 展和 需要。 7 世纪中叶 , 中 国唐 朝处 于盛 世 , 日本 进步 贵族 认识 到仿唐制 , 建立中央集权才 能彻底 改变国 内现状。公 元 645 年 , 中大兄皇子联合忠臣镰足和归国留学生合力铲 除了守旧 势力苏我氏 , 拥孝德天皇 , 建年号 ∀ 大 化 #。苏 我氏原 是先进 文化的代表 , 支持佛教作 为国家 统一 信仰而 存在 , 这与 大和 朝廷赖以生存的具有 区域性 和血缘 性的经 济基 础和政 治基 础 ! ! ! 部民制和氏族制相矛盾 。所以说 , 苏我氏在 政权斗争 中失败的实质是先进 生产力选择的结果 , 即佛教作 为统一的 国家信仰需要统一 的经济 基础和 政治 基础。守 旧势力 被消 灭 , 公元 646 年改革 旧制 , 史称 ∀ 大化 改新 #。 改革中废 除了 部民制 , 实行班田制和 租庸调 制。佛教 作为 治国 思想 , 推动 日本走上封建社会 的道路。大 化改 新后佛 教更 加兴隆 的原 因之一是僧侣参政。在消灭苏我氏的过 程中 , 得到 了僧人的 大力支持 , 所以政变成功后很多僧侣在朝廷任 职。僧侣就有 了世俗的行 政权 , 对 佛 教的 发 展具 有巨 大 的推 动作 用。另 外 , 当时日本刚刚走上封 建社会 的道 路 , 急 需大 陆先进 的文 物制度 , 僧侣往往精通汉文化 , 成为了输 入先进文化的 媒介 , 使日本接受到汉文化 的滋养 , 因此佛教受到社会和 统治阶级 的重视。当时兴佛的重要措施依然是赐 予佛教土地 , 大量建 立寺院等。另外值得注 意的 是 , 在天武 天皇 时期 , 要求 每家 建造佛堂安 置佛 像 , 信仰 佛教 , 此 后各 家各 户开 始供 奉 ∀ 内 佛 # 。由此使佛教传播的范 围更广 泛深入 民间 , 促使由 贵族 宗教演变为全民宗 教。这个时 期日 本佛教 较之 以前不 同的 地方是有了完备的 僧官制 度。日本 最早的 僧官 设置是 在公 元 624 年 推古朝 时期。大化 改新后 设僧纲 , 有僧 正、 僧都和 律师管理全国的佛教事务。在公元 701 年在颁布的 大宝律 令 中提出了 僧尼 令 , 这 样更有 利于 ∀ 以 天皇 为首的 中央 集权国家 , 通过中央地方官府贯彻 神 祇令 和 僧尼令 , 更 有效地利用神道教 ( 天皇是神 的代表 , 掌管 最高的 祭祀权 ),
[ 1]
后 来,
收稿日期 : 2008- 05- 20 作者简介 : 邱磊 ( 1982- ), 女 , 黑龙江哈尔滨人 , 2006 级硕士研 究生 , 从事日本史研究。
!
87 !
外 , 他还建造了日本 最古 老的木 造佛 教建筑 ! ! ! 法隆寺 , 法 隆寺又称斑鸠寺 , 有东西两院 , 至今 ∀ 寺中保留了从奈良到镰 仓、 江户等各个时期的建 筑物 , 素有 日本古 建筑 文化宝 库之 誉#
公元 6 世纪中叶 , 佛教 经朝 鲜传 入日本 , 在 社会变 革的 需要下 , 佛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扶植 , 确立 了国家宗教的 地位。 同时 , 佛教迎合了统治阶 级的需 要 , 为日本 由奴 隶制国 家向 封建制国家转变奠 定了思 想和理 论基 础。从推 古朝到 奈良 时期 , 佛教一直与政权 相结合 , 作 为政 治佛教 而存 在。本文 意在从政治佛教的传 播与发 展的过 程来探 求日 本早期 佛教 的特点。
。经圣德太子 的大力扶植 , 佛教 在日本 迅速地 发展起
来。 2 三论宗和成实宗的 传入 在推古朝时期最 先传 入日本 的佛 教宗派 是三 论宗。三 论宗源于印度 , 其教义 源于 中观 论 、 十 二门论 、 百 论 三论 , 由鸠摩罗什译出并 传入中 国 , 高丽僧 人慧 灌师从 吉藏 把三 论宗传 入日本。公 元 625 年 , 慧灌 宣讲三论 宗 , 标志三 论宗正式传入日本。从此日本 佛教具有宗教派别的特点。 随三论宗一同进 入日 本的还 有成 实宗。成 实宗的 教义 源于印度诃梨跋摩的 成实论 。也是 由鸠摩 罗什译 出传入 中国 , 随三论宗进入日本。在日本 , 成实 宗依附于三论 宗 , 到 圣武天皇时才有百济 僧人道藏宣讲 成实论 。
四、 奈良时代的佛教
公元 710! 794 年 , 在日 本历 史上 被称 为奈 良时 代。大 化改新后 , 建立统一的经 济基础 的同 时 , 还 建立 了以 天皇为 中心的统一的中 央集权制。在 思想 信仰方 面依 然以 宣扬天 皇具有至高无上的宗教权 威和政治权利为主。因此 , 在奈良 时代佛教仍被作 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工具之一 , 继续受到 政权的扶植。奈良时 期主要的 兴佛 活动是 东大 寺和 国分寺 的修建。佛教受到重 视的原因 之一 是被认 为具 有镇 护国家 的作用。在圣武天皇时 为祈 求国 家安康 , 人 民生 活安定 , 在 平城京奈良建立东大寺 , 统辖各地建立的国分 寺。还建立了 大和 法华寺 , 统辖 各地的 国分尼 寺。公元 743 年 , 圣 武天皇 颁布建东大寺卢 舍那大佛 的诏书。 东大寺 大佛 的兴 建体现 了 华严经 的教理。卢舍那 大佛坐 在一个具 有千瓣 的莲花 台上 , 每个莲花瓣上有一个释迦 , 每 瓣又有百亿国 , 每一国又 有一个释迦 , 各自在菩提树下成道。这不仅反映了 东大寺和 各国分寺的上下 从属关系 , 也反映了天皇与诸世家 的上下尊 卑关系以及律令 制国家加强 中央集 权巩固 以天 皇为 中心的 大和朝廷的意图 , 与之前佛教相比奈良时期出现了 神佛融合 的迹象。 华严宗在 奈 良时 期 传 入 日本 , 所 依 据的 经 典 是 华严 经 。由中国僧人杜顺首 创。公元 740 年 , 新罗 僧人 在金钟 寺宣讲 华严经 , 标志华严宗 在日本 兴起。圣 武天皇 时期 , 华严宗极盛 , 东 大寺 和国 分寺 就是 依据 华 严经 的 教理 修建 的。 律宗在奈良 中期传入 日本。佛 教从其 作用 来看 分为两 类。其一 , 是以 ∀ 教 # 为 主 , 即以 经纶 为主 , 用 佛家 的教 义来 解释世界 , 从而净化身心。其 二 , 是 以 ∀ 律 # 为主。以 一种制 度来制止人们的 不良行为 , 使 众生 保持善 性。奈 良中期 , 佛 教受到皇室贵族 的过分宠 信 , 僧 尼违 法犯戒 现象 严重 , 为重 新整合佛教 , 日本政府 派遣荣 睿、 普照 赴唐求 律宗 高僧。律 宗权威鉴真接受 邀请赴日传教。公元 754 年到达奈良 , 受到 隆重欢迎。赴日后在东大寺卢舍那 大佛前设祭坛 , 为皇室等 四百余人 授戒。 公元 757 年 鉴真 督 建唐 昭提 寺 , 做 传 律之 用。此后律宗在日本发展 成为独立的佛教宗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