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价值标准的倾向性

合集下载

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

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

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是指评价文学作品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准则。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价值:评价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其艺术上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如作品的思想深度、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

艺术标准要求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在的美。

2.结构与组织:评价文学作品时需要考虑其结构和组织是否合理,包括情节的衔接、人物塑造、语言的流畅性等。

作品应有清晰的线索和逻辑,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3.创造性与原创性:评价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其创造性和原创性,是否能够给人以新鲜感和启发。

作品应具有独特的创意和个性,能够突破传统的框架和思维方式。

4.语言运用:评价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其语言运用是否精炼、准确、生动。

作品应具有美感的语言表达,能够唤起读者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5.内容和主题:评价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其内容和主题是否有深度和广度。

作品应能够反映人类的普遍性问题,具有思想性和意义性。

6.时代和文化因素:评价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其与时代和文化的关联性。

作品应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相契合,能够反映当时的思潮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需要考虑作品的艺术性、创造性、语言运用以及与时代
和文化的关系。

这些标准并非固定不变,会随着时间和观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和发展。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通过文字和故事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文学批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学批评既能够提供对文学作品的客观评价,也能够促进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在本文中,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首先,文学批评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文学作品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我们可以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

批评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观点,对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他们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读者辨别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能够指导作家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

因此,文学批评是提高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其次,文学批评有助于促进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产物,它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文学批评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分析,可以发现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研究,批评家可以提供对作家和读者的启示。

他们的批评意见可以帮助作家改进自己的创作技巧,推动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文学批评是文学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文学批评还能够提供不同的文学观点和解读方式。

文学作品往往有着多重意义和解读空间,不同的读者和批评家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读方式。

文学批评的多样性可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促使他们思考和讨论不同的文学观点。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讨论,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深入探讨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文学批评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文学观点和思考方式。

然而,文学批评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文学批评家的观点可能存在主观倾向,导致评价不够客观。

此外,批评家的背景和文化背景也可能对批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不同的观点之间出现分歧。

因此,在文学批评中需要注重客观评价和多元观点的平衡。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在提供对作品的客观评价、促进作品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提供不同的文学观点和解读方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批评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文学批评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文学批评的科学方法论原则(1)社会历史批评,主要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2)精神分析批评,主要分析作家作品的无意识,尤其是性的欲望。

(3)语义抨击,立足文学文本,尤其就是诗歌,对其中语言意义的阐述。

(4)叙事批评,分析叙事文尤其是小说的叙述方式和叙事结构。

(5)性别抨击,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去观照所有的文学作品。

(6)读者生产批评,研究作为批评主体的读者在批评活动中的创造性作用。

一、社会历史抨击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批评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关注:(1)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2)重视作家作品的思想倾向;(3)特别强调文学的社会促进作用。

二、精神分析批评精神分析学说就是由维也纳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办的,构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弗洛伊德的学说就是一个有著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惊世骇俗观点的理论体系。

弗洛伊德曾则表示他的无意识和性本能这两个概念就是与我们的传统的理性偏见或道德的美育偏见相冲突的。

所以,他自豪地说道:“无意识和性本能这两个概念就是不足以惹怒全人类。

”那么,尽管人们对弗洛伊德的学说存有相同观点。

但是我们不得不宣称,弗洛伊德的影响就是非常大的、深刻的。

萨特也说道过:“影响人类,发生改变现代思想的只是三个犹太人:弗洛伊德、卡尔马克思和爱因斯坦。

”精神分析批评正是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传入中国后逐步成为中国当今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之一。

弗洛伊德的学说在二三十年代就传入中国,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一个热门学科,现在经过消化、吸收、改造,成为中国当今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语义抨击语义批评是一种研究文学作品语言意义的批评模式。

它要求批评者致力于发掘文学语言的多义性,通过对词语的充分阐释,揭示文学语言、特别是诗歌语言丰富的内在含义。

四、故事情节抨击叙事批评是一种立足于分析叙事作品内在形式的批评方法,具体包括对叙事作品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模式的研究。

论文学批评的荣辱观核心价值取向的构建

论文学批评的荣辱观核心价值取向的构建
求 。正 如孟 子 所 言 “ 人之初 , 性 本 善 ”, 性 善 并 非 外 铄 于人 而 是 内铄 于人 的本 性 所致 。《 孟子 ・ 告
价值取 向, 以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因而 , 构建
“ 八 荣八 耻 ” 荣 辱 观 是 十 分 必 要 和 重 要 的 。这 既 是 发 自人们 内心 的道 德 自律 需 求 , 也 是 来 自社 会 对 人们 道德 行 为规 范从 而更 有利 于人 类社 会 发展
摘要 : 文 学批评 的核 心价值体系构建 , 应以社会荣 辱观作 为核 心价值 取 向及 其价 值体 系的重 要 内容。荣 辱 观不仅是道德观 、 伦理观 , 而且也是 品质人格 的一种价值 取 向。古 今 中外 的荣 辱观 既具有特 殊性 , 又具 有普 遍性。 中国古代社 会荣辱观 以儒家道德伦理取 向为 中心 , 影响 社会核 心价值 取 向的构建 , 也 影响 中 国古代 文学及 批评取 向的确 立。文学批评通过 真、 善、 美标 准确立“ 八荣 八耻 ” 社会评价取 向, 影响和推 动 了当代 文学批评社会 荣辱观 的
2 0 1 3年第 5 8卷 第 1期 ( 总第 2 4 6期 )
2 01 3 Vo 1 . 5 8 No. 1( S e r i l No. a 2 4 6)
论文学批评 的荣辱 观核心价值取 向的构建
张 利群
(广西师范大学 文 学院 , 广 西 桂林 , 5 4 1 0 0 4)
6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 0 1 3年第 1期
耻; 以团结 互 助 为荣 , 以损 人 利 已 为耻 ; 以诚 实守
体, 在其主体构成及其主体建设 中又无不涉及其 道德观 , 道德价值取 向又无不与文学创作 、 欣赏 、

文学批评复习资料

文学批评复习资料

文学批评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文学批评: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社会历史批评:印象批评: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的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心理批评:是一种吸取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和包含的心理现象以及读者的欣赏心理进行分析的批评方法.文体批评: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文本批评:指一种立足文本,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各要素的批评方法,文本成为这一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排斥作家研究,排斥“外在的”的研究方法,是文本批评的重要前提.性别批评:性别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倾向性:作家通过作品中艺术形象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作家是否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认识生活,所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都是倾向性考察的范围。

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用来命名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妒忌、仇恨的心理.弗洛伊德说,这个以母亲为爱的对象的情结,就叫做俄狄浦斯情结.陌生化:指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意图谬误:新批评视探究作者的意图为谬误,认为这种批评容易导致以作家传记代替对作品的分析。

新批评认为,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找到,其次,就是可以找到作者意图的地方,如作者的直接陈述,意图也不可能仅从表面价值上理解.更重要的是,浅薄的作品比较容易受作者的控制,而伟大的艺术往往超出作者主观意图的羁绊.时序:时序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文本中排列的顺序之间的关系。

论文学批评标准的真、善、美价值系统及理论基础

论文学批评标准的真、善、美价值系统及理论基础
张 利群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 西 桂林

5 10 ) 4 04
要 :批评标准 的真 、善 、美是在 文学标准 与社会标准 的基础上建立起 的价值评价 系统 ,具备 实践论 、认识论 、价值论 的理论基础
和古今 中外批评 实践的依据 ,既体现 出文 学评价的价值取 向,又体现 出批评的原则及批评发展的价值取 向,也体现 出社会评价取 向及其社 会核心价值取向 。对于批评核心价值体 系构建具有 重要 意义。
有所变化 ,但以其作 为批评标准则无可非议 。这 既说 明真 、善 、美作为标 准具有客 观性 ,是文学规律和批
评规律的客观性体现以及人类对规律 的客观认识和把 握 ;又说明真 、善 、美标 准具有科学性 ,是经过实践 反复检验 的理论总结和升华 ,也是指导实践进步的科 学理论和科学原则 。但 不可否认 的是 ,文学作为人类 精神活动 的一种价值创造方式 ,批评 以真 、善 、美标
性 ;如何 立足 于构建 批评 标准 的真 、善 、美 价值 体 系 ,从而使批评标准和评价体 系更完善 、更合理 、更
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则需进一步深入讨论 。
批评标准的真 、善 、美价值 系统及评价取 向
准对文学进行评价 以实现和体现人类精神价值 ,从 而
使批评标准还具有人文性 ,具 有人类精神活动 的价值
ZH AN G —q n Li— u
( lg f i rtr Gun x r l iesy Gun x in 5 1 0 ) Co eeo Lt aue ag i maUnv rt, ag i l , 40 4 l e No i Gu i
Abs r c : Crt i i g t e s nd r ft e tu ,t e g d a d t e u i st au y t m ,whih r fe t h au re t t n o t r t r ta t ii z n h t a d o r e h oo n he b a t uli he v l e s se c a h f c e cs t e v e o n a o fl e au e l l i i i e au to , r iim rn i l n e eo m e t a d r fe t eo e tto fs c a e au to nd t e c r f o i t v a n c tcs p i cp e a d d v l p n , n e cst r n a n o o i v a n a o e o s ce y l i i l h i i l l i h Ke y wor s l e ay c tcs sa a d o h r e t e g o n h a tf l v l e s se , h o e c ai d : i r r r iim, tnd r ft e tu , o d a d t ebe u i , au y tm t e r t a b ss t i h u il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把叙 事文学文本分为功能级、行动级 和叙述级三个级别。
在《S/Z》中由结构主义向后结 构主义转变。
结构主义批评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探询文本的深层机构。
h
29
(六)文化批评
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文化研究 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 霍加特《文化的用途》
威廉姆斯《文化与社会》 汤普逊《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h
12
一、文学批评的基本范式
(一)文本结构解读
各种传统或现代的批评模式总是在文本解读 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所以文学批评的基本 范式首先的就是文本解读。
1.文本解读应取的态度是审美的态度。文本解 读的起始应取一种尽可能排除偏见的态度, 让作品尽可能按自己的本来面目呈现。
h
13
2.在作品的整体呈现中把握意蕴
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 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 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h
19
“知人论世”
❖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 为得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
❖ 考据、义理、辞章
h
20
种族、环境、时代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们知
——约翰·马勒:《心理学和文学》
h
2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本我、自我、超我的三分心理结构 本能冲动凭借艺术创造达到“升华”
格式塔心理学:
图形和背景、邻近原则、类似原则、良好完 形原则和闭合原则等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是先于部分而 决定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
分析作品必须深入到作品的整体完形结构中
h

有关文学评价与文学价值问题的探讨

有关文学评价与文学价值问题的探讨

艺苑探究Y IY U A NT A NJ IU文学批评的根本特性与功能是关于对文学的评价,它不仅可以体现文学本身的价值与内涵,而且体现着批评主义的价值观念以及价值标准。

一般来讲,对文学的评价应该从个体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结合来讲,也就是说只有把个人的审美及趣味和社会的价值诉求相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文学评价的本身价值功能得以完美的体现。

文学评价也有其有效性,它的有效性在于文学在自身本来就有的得价值和它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导向。

文学评价标准的形成机制在于:其一是源于对文学特性以及价值与内涵自身的深刻理解;其二是离不开对大多数杯人们认可的文学作品优越内涵的传承与赏鉴,这两者对于文学的标准形成机制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按大多数人的想法,所谓的文学评判就是对文学或者其作者的一种评价和认知,这也是对文学评价的最为直接了当的解释。

但提对文学的评价,其实不单单是简单的对文学的分析和评标。

其实,评价往往有它的主体性。

何为它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一旦要对某一事或物体进行所谓的评价时,则要意识到这一事态的主体性。

主体性一般分为价值观、标准型性以及制约性。

通过这些“评价”涵义,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到一些文学评价与文学价值之间的一种联系和关系。

本文通过对文学评价与文学价值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以及问题的探究,从而让文学更好地为人们所识。

一、有关文学评价的特性1.文学评价价值取向。

正如前面所提,文学批评或许具有很多种功能和角色定位以及价值取向,但不管怎么样,文学的价值取向都应基于文学评价之中,只用通过对文学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也可以说,文学评价是文学价值取向的标准和指导方向。

一旦对文学的评价出现了重大的失误,那文学价值有关文学评价与文学价值问题的探讨严宁74取向也会随文学评价所引导。

因此,文学价值的本质是文学评价,通过文学评价可以有效的反应文学的而价值。

总的来说,文学的价值应在直视文学的评价下才能展现出来,虽然现在这种思想观念已经慢慢的淡化,但其对文学价值体现和取向的影响是深远和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批评价值标准的倾向性
2010级新闻传播班董见清 16号
文学批评是一直独立的,科学的精神活动。

它从文学创作实践出发,又反作用文学创作实践;它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又是对文学鉴赏的理性升华。

文学作品的价值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一般来说又分为实用价值标准和审美标准。

实用价值标准一般考察的是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而审美价值标准则是考察文学作品的自身成败与得失。

从历史发展历程来看,文学评论各有不同,所持标准多样。

春秋时期孔子曾提出“尽善尽美”的批评标准,而后不同的评论家因所处立场各异而标准不一,这就需要从倾向性和辩证统一两个方面来阐述古代文学批评的的价值标准和基本原则、方法。

一、尚用。

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的。

所谓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指从作品题材、主题或形象、意蕴中所显示出来的关于社会、政治、道德、宗教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及其对读者所产生的思想力量。

尚用强调的是文学的实用价值,最早是有墨子提出。

墨子在尚用观上提出著名的“三表法”,即以是否具有社会价值作为立言著文之标准。

三表法也在后来成为文学批评的一种理论依据。

白居易提出的“实义”说也是尚用观的表现,他在《与九元书》中比喻说明,诗歌
有“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四个要素,进一步将文学批评的价值标准归结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这样的批评标准,表现了极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文学的尚用价值标准,罗根泽先生考察了历史学家的观点,归纳为“文学为政治工具”一说,点出了其实质。

二、尚质。

白居易提出“尚质抑淫”。

即不提倡用浮华之词。

尚质者把质放在首位,但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尚质的标准体现的是重质轻文。

“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夫物之饰而后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墨家由实用出发的尚质,但不一定反对文饰,而是主张在文质中先求其质,次求文饰。

刘勰在两者之间则是选择二者的统一,但他的统一是建立在先质后文的基础上的。

作品是否具有进步倾向性。

作品的倾向性是指作品对社会、人生、历史发展趋势等的理解、认识、追求和主张。

尚质表现着作家对生活的判断和评价,表现了他的是非爱憎,并以此而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和是非判断,因而是作品思想性的重要内涵。

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尚质特性,主要是看其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以及在历史上有无进步作用。

评价现当代作品,作品的尚质表现在反映历史发展的趋向,表达人民大众的思想、要求和愿望,看其能否独到地揭示现实问题,体现终极关怀,能否引导人们追求光明,走向进步。

当然,作品的尚质应当从作品的情节和场面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要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于作品就愈好。

三、尚真。

尚真是对文学言志抒情的认识来的。

古代文学批评审美价值标准有著名的“修辞立诚”,文学的魅力源于真诚,而文辞只能作为文学的真诚的载体。

庄子在《渔父》中提出“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的“贵真”批评标准被后人奉为圭岙。

王充在《论衡.超奇》中不仅指出文章所以感人者在于“精诚”,而且指出“精诚由中”。

文学作品中表现出诗人的真性情,达到诗人合一的境界,即为真诗,“真”是文学最主要的因素,所谓“性情为诗文之枢轴”。

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一部作品要产生思想影响,不是靠“标语口号”式的抽象说教,而是“以情动人”。

情感有健康和不健康、积极和消极之分。

在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时,要求分清情感的性质,主张作品从整体上表现对人的心灵有积极影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情感。

四、尚文。

尚文论以文学的形式美为文学批评的首要标准,早在先秦即已开其端绪。

美质需要美形的的辅助,才能造成美感,美质若隐于丑恶的面具中,则只能让人望而却步。

《慎子》中强调形式美,后来发展为文学批评的“尚文”倾向。

“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诏策军书奏议之清富瞻丽也……”
尚文在六朝演为一代文学的基本趋势,形式美的追求在中国历代文学中从不曾占据过如此突出的地位,知道葛洪赞美近代文学,并标
明之所以今胜于古,在“清富赡丽”、“雕饰”,这正是六朝文学的发展趋势。

葛洪的这一理论代表了六朝文学“尚文”的基本倾向和文学批评标准。

渐入盛唐,“尚文”的价值倾向被矫正,人们更加重视文质的统一,这同样是文学演化的必然。

尚文是用来衡量文学作品艺术上高低优劣的尺度。

所谓艺术性是指作家的艺术才情、气质、修养和创造能力等各种因素在其所创造的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水平。

在运用艺术标准时,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是文学形式的独创性与完美性。

对文学作品来说,文体、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是文学形式要素。

由这些要素构成是否符合艺术的形式美法则,是衡量作品有无艺术性或艺术性高低的标志。

艺术性高的作品,在艺术形式上一般表现为语言生动而充满张力,结构有机统一而设计精巧,表现手法新颖多样而恰到好处,体裁选用符合内容实际需要等。

(二)是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与典型性。

首先要看塑造的形象是否气韵生动,即所谓“呼吸吹动,生气灌注”;其次要看是否具有独特的典型性,所谓“独辟蹊径,卓然自立”;再者要看是否具有鲜明性,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最后还要看是否具有凝练的概括性,所谓“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具有以上四点的艺术形象,就可能成为“这一个”而达到典型高度或新的创造高度,成为艺术性高的一种标志。

(三)是审美意蕴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意蕴是深潜于文体和形象
之中又漫溢于其外的韵调、情感、思想和精神。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艺术作品“要显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一般说来,意蕴要求两个基本着眼点:一要看其是否深刻;二要看其是否丰富。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就是讲究既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又要有“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如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是有意蕴的代表。

(四)是鲜明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一般而言,愈是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作品,就愈是容易引起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关注,愈是容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这需要创作者从题材选择、主题开掘、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结构安排等各方面体现自己的民族特色。

由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可以看到,艺术标准与思想标准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

越是深层的批评,艺术标准与思想标准就越难分开。

例如进入到意蕴层级时,艺术的批评同时也成了思想的批评,因为文学批评的标准是具有整体性的。

因此,在实际的文学批评中,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是密不可分的,作家在选择题材、提炼主题、艺术构思、艺术传达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文与质、内容与形式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任何脱离文学作品整体有机性而片面地、孤立地分析作品内容或形式的批评,都不可能正确地分析、评价作品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