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过程

合集下载

高中教学理解中国政府的决策制定过程

高中教学理解中国政府的决策制定过程

高中教学理解中国政府的决策制定过程中国政府的决策制定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利益。

了解和理解这个过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政府的工作。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政府的决策制定过程。

一、问题意识与决策需求政府的决策制定过程通常始于一个问题或需求的出现。

这个问题或需求可能源自于各个领域,比如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环境保护等。

政府部门通过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等方式来确立问题,并形成一个明确的需求。

这一阶段的工作通常由政府的研究机构、智库等完成。

二、政策研究与信息收集在问题意识与决策需求明确之后,政府部门开始进行政策研究与信息收集。

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归纳整理相关数据、研究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调研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

政府部门通过这些工作来获取必要的信息和知识,为后续的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制定可行性方案在政策研究与信息收集完成之后,政府部门将制定一些可行性方案。

这些方案通常是从各个角度出发,综合多方面因素的考虑而得出的。

政府部门会将这些方案提交给相关利益方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也会充分考虑利益协调和平衡,努力确保决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四、决策的层级审议政府的决策往往需要经过多个层级的审议。

首先,政府部门会将制定的可行性方案提交给上级部门进行审议。

上级部门会对方案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然后,方案会依次提交给更高级的部门进行审议,直至最高层级的决策者做出最终决策。

五、实施与监督在决策制定的阶段完成后,政府部门会开始实施这些决策,并进行相应的监督。

在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会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确保其落地。

同时,政府部门也会监测决策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修订。

六、评估与反馈政府的决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和反馈。

政府部门会对决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政府还会通过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来进一步完善决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一、名词解释1、“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P33)国务院全体会议:由国务院全体组成人员(包括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每月一次(或两月、一季度一次)。

会议内容属重大问题,或牵涉多部门的重大事项。

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

会议要比全体会议频繁,会议内容大多限于国务院本身的行政工作,如国务院提交给人大的议案、人事编制及机构调整,地方请示批复等。

当然也包括涉及全国的行政法规颁布事项。

2、党政关系(P48)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团体的关系,主要包括党和人大的关系,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党和人民政协的关系,党和国家司法机关的关系,党和各人民团体的关系,党和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关系,军队中党的组织和业务方面的关系等。

3、农民工群体(P68)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

4、信访(P74)信访就是公民通过书信、电报、电话或访问等形式,向党政机关及其负责人,以及人民团体、新闻媒介反映情况,提出批评、意见、要求、申诉和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控告、检举。

*原则要求:一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支持群众的信访活动,为信访群众提供必要的方便;二是维护信访活动的正常秩序;三是促进党政机关和有关机构改进工作。

*特点:多以反映个人利益申诉问题为主要内容。

5、意见表达团体的主体(P79—P89)(1)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指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军队等属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基本组成部分的那些社会团体、政治机构。

历史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程

历史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程

历史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程中,国家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发展,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到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程进行探讨。

一、建国初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这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乱和半殖民地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

在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废墟遗址的重建、政治力量的整合、经济的恢复等重大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次,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建设了一批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国家铁路网络和电力系统。

二、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建设。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例如,中国实行了“五年计划”和“大跃进”运动,以加快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此外,政府还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成立了许多研究机构和高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在教育领域,中国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升了全民的教育水平。

三、改革开放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决定放开一部分经济领域,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如农村包产到户、私营经济的发展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带来了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四、现代化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与政治

中国政府与政治

中国政府与政治1、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根源在经济政治的核心是政权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2、政府大政府与小政府一般意义的政府、国家机构的政府、非国家机构的政府3、政府过程:指政府的实际运作活动,包括政府各权力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如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监督与反馈过程等。

4、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注重抽象的价值判断与逻辑推理,使用定性与演绎的方法,结论是“应然”;集中于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

经验研究:注重可见的事实和实证,使用定量分析和归纳,结论是“实然”;集中于政治行为和运行过程。

历史研究:研究1949年以来我国的历史,着重于期间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期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某些联系和变化,一般是叙述性的,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一些原则性的评议。

5、研究领域静态层面:政体、政党制度、领导制度、法律规范等动态层面:决策权的控制、影响决策的因素、政策执行6、研究内容政府的结构,组织,制度,运作过程。

影响政府以上活动和内容的政治因素。

二、宪政体制及国家权力结构1、宪法的内涵宪法规定国家根本任务的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公民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它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从宪法包含的内容、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公民权利义务角度界定。

从宪法的法律形式和特点界定。

从宪法的阶级属性和阶级本质界定。

2、宪法的性质宪法的至上性和根本性宪法的原则性和全面性宪法的民主性3、宪法的功能与作用宪法功能:政治角度、法制角度、保障人权的角度、思想文化的角度。

宪法作用:对国家权力、政治制度、法制、社会经济、公民权利的作用。

4、宪法特点:原则性、稳定性、概括性、至上性。

5、我国宪法的演进:五四、七五、七八、八七宪法。

6、宪政体制概念:指宪法以及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

内涵:宪法对于政体的规定一般具有原则性和纲要性,包括国家基本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的组织形式、原则以及权力的分配等等。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读书笔记

强化政府过程,扬我中华雄威——读《当代中国政府过程》有感最近读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使我深刻的了解到政府运行体制在形式上其实就和一所学校或者说和一个家庭的运行过程是大同小异的,但是政府过程又极大地区别于任何一个不同的单位和组织。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任何政府,都不仅仅是一个体系,而是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为全民族大大小小的事物服务,并使其运行机制有条不紊的进行。

因此对政府过程这一无形巨掌的研究必然要在方法上突破传统的体制研究的范围,走上一个重要的领域,即过程研究。

而我们所说的政府过程是一种新型的对现代政治,行政问题研究的视角。

其主要特征就是对政府特别是政府活动的行为、运转、程序以及各构成要素,各社会利益群体之间以及它们与政府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

可见对于政府过程的研究是对传统的政府体制研究、要素分析和法理说明的极为重要的完善。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这本书是运用政府过程这一概念,集中对当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党政关系”和社会结构,对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和施政四个基本环节,对政务信息传输和监督两个保障性环节作了比较详尽系统的阐释和介绍。

当然也针对性的分析了“单位”现象、政府经济行为、央地关系和地方政府过程,并对下一步的政府过程的调整问题作了展望。

“政府过程的研究就是试图反应一个具体政府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工作程序,探究其中的规律性。

也就是说探寻政府是怎样管理国的。

”就我个人而言对“政府如何管理国家”的细致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现在社会中有很多人埋怨政府,比如教育、住房、社保、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这部分人不了解政府,不了解政府过程,当然还有国民的劣根性“利己”成分的影响。

我们的党是实事求是的为人民服务的大党,每当有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时,政府总是在尽其最大的限度去解决问题的。

就政府解决问题这一件事情而言,政府都要经过调研、审议、决策、实施、监督等过程,所以政府过程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全局性的的过程,它不像吃饭“充食则腹足”,当然政府工作是容不得半点错误的,否则会蝴蝶效应般波及整个中国,比如十年浩劫“文革”。

中国政府过程

中国政府过程

中国政府过程亚瑟。

本特利《政府过程:社会压⼒研究》主要观点:1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应该以“可观察的事实”和“可观察的⾏为”为对象2 以集团的概念,作为研究⼯作和理论表述的基准概念3 政府的原始材料是⼈的⾏为和集团4 基本命题是任何政治过程都是数量与数量的平衡过程,是集团之间相互作⽤的结果5 ⼀个特定的政府过程,甚⾄整个社会过程就是⼀个集团的活动、⼀种利益的表现、⼀种压⼒的⾏使戴维。

杜鲁门《政府过程:政治利益和公众舆论》主要观点:其基准概念是接近。

他认为利益集团除⾮“接近”政府,否则他们⽆法影响决策。

接近变成政治利益集团的实现⽬标的⼿段,其成功与否是利益集团政治地位如何的基本标准。

鲍威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主要观点:把政府看做政治体系执⾏功能的⼀个层次,并分析了过程⽂化、政治过程结构、政治交流的过程结果和过程功能,并重点分析了决策过程和过程产品问题戴维。

伊斯顿使⽤了政治系统的概念和⽅法政府:按照⼀定的规则、以特殊的强制⼒为后盾、能够⾏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机构都是政府⼤政府:1国家机构的总体、总和2 国家机构的总体和执政党之和A中国为代表,执政党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各⽅⾯的⼯作实⾏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对国家的⼤政⽅针和重⼤事项直接决策 B 以英美等过为代表,执政党是政府背后的“⼀体化向⼼⼒量”通过其在⽴法机关的多数地位控制⽴法、预算和⼈事任免,通过其再⾏政机构中⼯作的党员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C 某些实⾏⼀党专政的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执政党是国家的唯⼀合法政党,处于⾄⾼⽆上的政治地位3 国家机构与宗教领袖集团之和,神权⾼于政权,宗教领袖的法律地位和实际政治影响⾼于⼀般政府领导⼈政府过程中的政府是现实的政府,即相似⼀个特定国家中实际发挥作⽤的那个实在的政府政府过程中的过程是政府的实际运作活动A 政府的活动、运动过程,强调政府权⼒系统个分⽀间的关系,政府与政党、社会与政府之间的相互作⽤关系B 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操作性活动C 政府活动中较为重⼤的变化过程D ⼀种研究⽅法政府过程的核⼼概念:从政治体制的⾓度,其核⼼概念就是国家元⾸、⽴法机关、⾏政机关、司法机关、军队等从政府过程的⾓度,则是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和决策的执⾏中国政府过程的特殊性:1 中国政府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利益群体的问题,也不是接近的问题,⽽是如何规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关系问题2 中国是单⼀制国家、⼟地辽阔、⼈⼝众多,但区域间差别悬殊3由于⾃然的、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政府过程异乎寻常的复杂4 相对于西⽅国家⽽⾔,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增加了⼀个特殊的环节——单位5 建国来,中国政府始终处于显著变动之中条条:某⼀部门从中央到地⽅的垂直系统块块:某⼀⾏政区内各部门构成的⽔平系统条块关系即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党组由本机关的党内负责⼈组成党组与党委的区别:党组系由批准成⽴它的党委指定它没有下⼀级由它领导的党组织中央与地⽅政治权⼒结构的⼀体性机构设置的规律: 上下对应,强调对⼝;由上到下,机构的数⽬、规模逐次递减职责同构:在政府间关系中,从中央到地⽅各个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度统⼀、⼀致中共与西⽅执政党在执政⽅式上不同点:●从政治权⼒结构的横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法、⾏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并通过强有⼒的政治⽹络对各类各级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进⾏较全⾯的指导和监督。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中国民主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运动,逐步探索并发展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2. 国共合作(1924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达成合作,共同抵抗外国侵略和封建势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然而,合作后期由于政治分歧和军事冲突,最终导致国共内战。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然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的民主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民主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引入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为民主发展创造了条件。

5. 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逐步完善民主制度。

例如,实行了乡镇选举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为人民参与政治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6. 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国的民主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参与公共事务,这对于民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 参与国际组织: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吸收先进的民主理念和经验,推动中国的民主发展。

8. 基层民主建设:中国政府注重基层民主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村、城市社区等基层组织的自治和民主管理。

通过这种方式,人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为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9. 公民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公民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类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和影响力不断增加。

这些组织通过推动社会公正、维权和监督政府等方式,为中国的民主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10. 法治建设:中国政府加强了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1党政关系:中国共产党的专有性决定了党政关系是一种界限很清楚的政治关系,及有关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政”的概念多重,又决定了党政关系是一组政治关系。

包括:党和人大,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协国家司法机关,各人民团体,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以及军队中党的组织和业务方面的关系等。

2政府:政府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机构,为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公关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组织。

3政府过程:政府过程是现代正常治、行政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分析政府问题的一个重要角度。

其特征是对政治特别是政府活动的行为、运转、程序以及各构成要素,特别是各社会利益团体之间,以及它们与政府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和阐述。

4政府过程:是通过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和决策的执行以及政务信息传输,监督等串联起来的政府活动过程。

5国家预算:即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的政治决策和经济决策的数据的反应,通过对财政收入规模,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的计划和调整,既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调节国民经济发展,并为政体本身的运转提供保障。

6法律监督:包括宪法监督,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其他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7政治与政府监督;包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各地的委员会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监察部门和预防腐败局和政府审计监督8社会监督:包括公民的社会监督,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9预算外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和代行政府职能,依据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等规定,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10政务信息:政府在其运行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的各种信息之和。

指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运行过程中从社会生活中或获取的各种信息,它们发出的各种决策,执行信息以及接受的各种信息反馈的总和。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中国民主发展历程是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和民主制度方面所经历的变革和发展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民主发展历程的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1949-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治实践。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致力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尝试。

例如,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调人民的民主权利。

然而,在这一阶段,中国面临着内外的挑战,政治稳定和经济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民主发展的进程相对较慢。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及经济转型时期的政治改革(1978-1997年)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对政治体制的反思和需求。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实践,试图推动民主发展。

1982年,中国颁布了新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强调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此外,中国也进行了一些地方性的选举实践,试图探索基层民主。

然而,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仍然注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的步伐相对较慢。

第三阶段: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997-现在)自1997年以来,中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

例如,200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的代表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

此外,中国也进行了一些试点性的选举和民主实践,例如村委会选举和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等。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强了公民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机制建设,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度。

总结:中国民主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实践。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到改革开放以及经济转型时期的政治改革,再到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中国政府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推动了民主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民主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权力集中、公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第一讲 绪论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第一讲  绪论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具体研究步法主要包括: 具体研究步法主要包括:
(1)将政府活动放到社会环 境中去考察。 (2)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 结合。 (3)重视数量分析与数据的 运用,重视调查研究工作。 (4)重视对政府活动中人的 行为做社会心理分析。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的特殊性 与研究中国政府过程的意义
一、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的特殊性 二、研究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的意义
学习要求 (1)遵守上课纪律。 )遵守上课纪律。 (2)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 (3)独立思考、积极发言。 )独立思考、积极发言。
政府过程中的“过程”的四种含义 政府过程中的“过程”的四种含义:
(1)政府的活动、运动过程,强调政府权力系 )政府的活动、运动过程, 统各分支间的关系,政府与政党、 统各分支间的关系,政府与政党、社会与政府 之间的相互作用 (2)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操作性活动,即工 )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操作性活动, 作程序。 作程序。 (3)政府活动中较为重大的变化过程 ) (4)如前所述,是一种研究方法代中国的政府过程理论, 建立当代中国的政府过程理论,肯定要吸收西方 学者的某些概念、命题和研究方法。 学者的某些概念、命题和研究方法。 在基本方法论上, 在基本方法论上,研究中国政府过程除了要从中 国的实际政情出发以外, 国的实际政情出发以外,一定要以历史唯物主义 作为分析的指导方法。 作为分析的指导方法。 关于政府过程研究通常运用的方法,如强调“ 关于政府过程研究通常运用的方法,如强调“体 系”、“系统”、“过程”、“运动”、“活 系统” 过程” 运动” 相互作用” 关系” 动”、“相互作用”、“关系”等,与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不矛盾的。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不矛盾的。政府过程的 研究方法会是崇实的和多样性的, 研究方法会是崇实的和多样性的,但“实事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应当成为当代中国 政府过程研究的根本方法 根本方法。 政府过程研究的根本方法。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中国民主发展历程是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和民主制度方面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民主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在这一阶段,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和集体化的经济制度,并推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化运动。

政治上,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这被认为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1978年-现在)在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放松了计划经济的控制,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

这一阶段,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也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加强了法治建设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在政治方面,中国实行了多党合作制度,允许多个政党参与政治活动,但中国共产党仍然是领导党。

中国还建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加强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地位。

此外,中国还实行了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自治权。

第三阶段:民主法治建设(现在-未来)当前,中国正致力于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并推动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和司法改革。

中国还加强了公民权利保护,推动了社会参与和舆论监督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中国逐步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了党内民主和选举制度的改革。

中国还鼓励公民参与政治决策,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

总结:中国民主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阶段,再到当前的民主法治建设阶段,中国在政治体制和民主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政府致力于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公民权利保护和社会参与程度,以实现更加开放、透明和民主的社会发展。

中国政府决策制定与落实的机制和过程

中国政府决策制定与落实的机制和过程

中国政府决策制定与落实的机制和过程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政府决策制定与落实机制及过程一直备受关注。

在传统的中国政治中,决策制定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整个过程涉及到国家机构、专门的机构、舆论和人民等多种因素。

I. 政府决策制定的机构政府决策制定的机构是由党和国家机构一起负责的,形成了一个决策机制的体系。

其中,中共中央是国家的最高领导机构。

中央领导通过中央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委员会等机构协商和决策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国务院是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也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

中央决策需要经过国务院派出的部委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实施。

II. 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立项决策的立项通常是在中央发起的,由各级政府实施。

立项是决策制定的第一步,通常根据政策需要,由领导部门提出并提交中央处理。

立项时要明确制定的目标和依据,以及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2. 研究在立项后,各级政府会先进行调研和论证,以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可能的影响,以及可行的方案。

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形成专家论证团队,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决策此时,决策机构会召集各部门领导和学者进行磋商,以便制定最佳的政策措施。

这时候,各部门领导和决策机构经过评估和投票,选定最佳方案以供执行。

4. 实施决策制定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执行计划和安排,以确保政策得到正常的推进和落实。

这个过程需要牢记政策的宗旨,遵循程序要求,及时调整和改进执行方案。

5. 反馈和总结政策落实之后,需要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逐步调整和改进效果,以使政策取得更好的实效和意义。

III. 民众意见的反馈作用在政府决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民众的意见是至关重要的。

民众可以通过舆情监测、网上投票和公开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向决策机构反馈意见和建议。

这些反馈可以对制定政策的方向和内容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3.中国党政系统实施重大决策的基本方式和步骤 3.中国党政系统实施重大决策的基本方式和步骤
传达、试点、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传达、试点、计划”的执法过程 两院”
1.公安机关侦查、 1.公安机关侦查、拘留等 公安机关侦查 2.检察机关批捕 检察机关批捕、 2.检察机关批捕、起诉 3.审判机关的审理和检察机关的监督 3.审判机关的审理和检察机关的监督
(二)政府决策的施行过程 1.党内执行系统 1.党内执行系统
中共中央直属部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对外联络部、 中共中央直属部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对外联络部、 中央政法委员会 个人民团体系统: 个人民团体系统:工、青、妇 办事议事机构: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等11 11机 办事议事机构: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等11机 构 派出机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派出机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家机关 工作委员会 直属事业单位:中共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 直属事业单位:中共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国家外文局等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考
1.适当的规范政党关系 1.适当的规范政党关系 2.完善人大 双层结构” 完善人大“ 2.完善人大“双层结构”的运行模式 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4.强化税制改革 4.强化税制改革 5.拓宽 拓宽、 5.拓宽、规范意见表达和信息传输的渠道 6.减少 条条”数量,缩小“条条” 减少“ 6.减少“条条”数量,缩小“条条”权限 7.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7.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8.规范行政区划 8.规范行政区划
社会监督系统: 社会监督系统:
主体:公民;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的重要人民团体和影响较大的群众组织; 主体:公民;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的重要人民团体和影响较大的群众组织;新闻媒介 功能:普遍性社会监督、社会团体监督、 功能:普遍性社会监督、社会团体监督、社会舆论监督

论述我国历届政府结构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论述我国历届政府结构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论述我国历届政府结构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010宜宾学院函授(高县点)行管班—彭阳松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是历届政府改革内容的重点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机构改革大致每隔5年进行一次。

1982年、199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每隔5年开始一场调整或者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的改革。

第一次改革:“干部年轻化”时间: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背景:“文革”后开始启动改革开放政策,整个国民经济处于恢复建设和发展时期。

国务院机构数量达到100个,有些部门副部长达到20来个。

许多老干部落实政策,官复原职,这解决了“文革”期间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历史遗留问题。

但这又产生新问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达到历史最高峰。

过程: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这次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减到60岁,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50岁。

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结果:此次改革主要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第二次改革: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时间:1988年背景:改革到了1987年时机构和人员已经迅速回潮,由于当时的经济体制已经开始转轨,物资部门和流通部门开始通过双轨制改革逐步进入市场化阶段,这为机构精简提供了职能转变的空间。

过程: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经济改革,与组织人员精简一样成为机构改革的主要手段。

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思路问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显然需要进一步清晰化。

具体政治问题,只靠政治哲学性的思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同时,今后地方政府,特别是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政府,在整个国家的统治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如果要想在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的话,就必须探讨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问题。

比如,省级地方立法工作要上一个新台阶的话,除了必须在地方特点上下功夫以外,关键的问题是要在法理上解决什么项目地方能立法,什么项目地方不能立法,要有相应的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而不能只靠“谈”,靠领导人根据具体情况一会儿强调中央的权威,一会儿强调地方的灵活性。

在二十几年的改革中,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中央已经下放了一些权力,比如财权。

在已经下放了权力的这些领域,中央如果想多拿一点,有时就不得不与省进行“谈判”。

现在,在相当一部分地方党政官员和学着看来,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改革就是给下面放权,对中央的放权寄予了过高的期望。

从政策上看,这是错觉;从理论上看,这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应当是适合和需要国家在整体上掌握的权力,就应当由中央政府掌握,适合地方和基层政府负责的事项,就由政府和基层政府分担。

如果正阳政府的职能部门还要派人到各个城市查卫生,而担任某个县长也想要管着国家银行的分支机构,那是没有效率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当代中国在这方面最大的问题,不简单的是中央过度集权或作为的“国家能力下降”,也不简单的是地方没有实权或地方主义严重。

中国在这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建设“法治国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下,还没有真正形成各个层及的政府以及基层自治体,如何按照实际上的需要和治理上的可能,通过一系列立法活动,来逐步的、系统的、稳定的、周全的划分它们之间的人事权,甚至一部分人还没有这个意识。

在这样的认识水平和制度框架下,中国在国家结构形式方面就形成了“每一级都管理所有的额事情”,即无极政府之间“职责同构”加“条块分割”地格局。

《政府过程》读书报告

《政府过程》读书报告

《政府过程》读书报告读书报告行政管理班张乃倩091424030一.作者简介胡伟,1964年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政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政治学的教学和研究,任复旦大学政治与行政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9月转任上海交通大学任教。

著有《政府过程》、《司法政治》、《论政治》等,译有《民主与全球秩序》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上百篇。

主编“政治学名著译丛”(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起)、“政治与公共事务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起)以及“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起)等系列丛书。

二.内容概要胡伟博士在本书中把政治生活视为一连串的与政府决策相关的实际行动和运作过程。

在大量的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对现实中的中国政府活动进行观察、描述和归纳以及案例分析。

作者重点关注于政府的功能活动,把国家的政策是如何制定和执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权力是如何运作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从而考察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的结构和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的功能。

三.本书的表达方式和处理本书中作者重点对决策和执行两个方面的基本政府功能发表见解,已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对实证材料的分析,归纳、摆明自己的看法。

将主观性和客观性结合起来,是本书更加鲜明、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深度。

本书中作者在一些文字描述后不时的穿插着一些图表,化复杂为简单。

这让我们能够快速地、清楚地明白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层次之间的结构关系。

作者在本书的写作中注重把政府的功能活动和其结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而不是单纯的注重政府功能。

《政府过程》致力于用辩证的观点把过程与结构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并采用经验的方法,对事实进行陈述,通过事实归纳出一定的结论。

由此《政府过程》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自然是政治学的动态层面。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笔记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笔记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朱光磊一、名词解释1、“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P33)国务院全体会议,由国务院全体组成人员,即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等组成。

其内容多是国务院领导布置的一个时期的国家重要行政工作,研讨重大的形势和政策问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的等组成。

其内容多是讨论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通过由有关部委起草,但要以国务院的名义提交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规等。

2、党政关系(P48)主要包括党和人大的关系,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党和人民政协的关系,党和国家司法机关的关系,党和各人民团体的关系,党和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关系,军队中党的组织和业务方面的关系等。

3、农民工群体(P68)这一阶层根据其就业单位所有制性质的区别,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已经作了分析的乡镇企业工人;另一类是到大城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城镇集体企业到打工的狭义的农民工。

4、信访(P74)信访就是公民通过书信、电报、电话或访问等形式,向党政机关及其负责人,以及人民团体、新闻媒介反映情况,提出批评、意见、要求、申诉和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控告、检举。

5、意见表达团体的主体(P79—P89)(1)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指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军队等属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基本组成部分的那些社会团体、政治机构。

(2)结构性意见表达团体:指一般性的人民团体或社会团体。

(3)功能性意见表达团体:指那些发挥某些表达意见的功能,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又不是国家政治制度组成部分,也不固定反映某一方面群体或某一两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的社会团体。

6、政治协商(P97)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依托,就重大的政治性问题民主地、平等地、坦诚地进行讨论、协商。

7、分税制(P121)其主要内容是,按照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分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的原则,重新划分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和共享收入,核定支出基数,合理确定上解和补助数额。

11政府过程中的“第二财政”

11政府过程中的“第二财政”

第十一章政府过程中的“第二财政”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光磊2003年3月对于中国政府过程,特别是对于本书即将展开研究的地方政府过程来说,只分析预算内问题是不够的。

因为,由于整个社会经济体制转轨和政治体制改革所提供的现实条件,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普遍不定的内在驱动,预算外甚至“预算外之外”资金已经在整个财政资金中占到相当大的份额,并给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财政监督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第一节“第二财政”及其相关政府行为第二节“第二财政”及其相应政府行为的规范问题第三节对治理不规范财政及相关政府行为的理论分析第一节“第二财政”及其相关政府行为•为克服预算内财政入不敷出,经济发展对公共财政需求的急剧增加所造成的困难,各级政府、党政部门和行政事业性单位搞了种种不规范的“第二财政”——预算外财政乃至“预算外之外”(也可称作“制度外财政”),并出现了相应的不规范政府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第二财政”的缘起和扩展•二、“第二财政”的主要来源•三、“第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四、现行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一、问题的提出:“第二财政”的缘起和扩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预算外财政收入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相当于预算内财政的比例由30%渐次提高到了95%左右。

相应地,预算外之外资金的存在也由个别现象变成了普遍现象。

•在不包括各种集资和摊派在内的全国乡镇财政收入中,制度外财政收入占22%。

在发达地区的乡镇,通常能占到8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5%以上。

•城市辖区和街道办事处的全部经费中,“第二财政”一般已占到50一70%。

在我国,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和代行政府职能,依据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等的规定,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在我国,预算外资金包括:•(1)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各种附加收入;•(2)国务院和各省级人民政府及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3)国务院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4)主管部门所属单位集中的上交资金;•(5)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6)其它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瑟。

本特利《政府过程:社会压力研究》主要观点:1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应该以“可观察的事实”和“可观察的行为”为对象2 以集团的概念,作为研究工作和理论表述的基准概念3 政府的原始材料是人的行为和集团4 基本命题是任何政治过程都是数量与数量的平衡过程,是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5 一个特定的政府过程,甚至整个社会过程就是一个集团的活动、一种利益的表现、一种压力的行使戴维。

杜鲁门《政府过程:政治利益和公众舆论》主要观点:其基准概念是接近。

他认为利益集团除非“接近”政府,否则他们无法影响决策。

接近变成政治利益集团的实现目标的手段,其成功与否是利益集团政治地位如何的基本标准。

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主要观点:把政府看做政治体系执行功能的一个层次,并分析了过程文化、政治过程结构、政治交流的过程结果和过程功能,并重点分析了决策过程和过程产品问题戴维。

伊斯顿使用了政治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政府:按照一定的规则、以特殊的强制力为后盾、能够行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机构都是政府大政府:1国家机构的总体、总和2 国家机构的总体和执政党之和A中国为代表,执政党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各方面的工作实行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大事项直接决策 B 以英美等过为代表,执政党是政府背后的“一体化向心力量”通过其在立法机关的多数地位控制立法、预算和人事任免,通过其再行政机构中工作的党员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C 某些实行一党专政的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执政党是国家的唯一合法政党,处于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3 国家机构与宗教领袖集团之和,神权高于政权,宗教领袖的法律地位和实际政治影响高于一般政府领导人政府过程中的政府是现实的政府,即相似一个特定国家中实际发挥作用的那个实在的政府政府过程中的过程是政府的实际运作活动A 政府的活动、运动过程,强调政府权力系统个分支间的关系,政府与政党、社会与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B 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操作性活动C 政府活动中较为重大的变化过程D 一种研究方法政府过程的核心概念: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其核心概念就是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队等从政府过程的角度,则是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和决策的执行中国政府过程的特殊性:1 中国政府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利益群体的问题,也不是接近的问题,而是如何规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关系问题2 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土地辽阔、人口众多,但区域间差别悬殊3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政府过程异乎寻常的复杂4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增加了一个特殊的环节——单位5 建国来,中国政府始终处于显著变动之中条条:某一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系统块块:某一行政区内各部门构成的水平系统条块关系即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党组由本机关的党内负责人组成党组与党委的区别:党组系由批准成立它的党委指定它没有下一级由它领导的党组织中央与地方政治权力结构的一体性机构设置的规律: 上下对应,强调对口;由上到下,机构的数目、规模逐次递减职责同构:在政府间关系中,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中共与西方执政党在执政方式上不同点:●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网络对各类各级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较全面的指导和监督。

而西方的执政只是指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或还有一部分的立法权●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从国家的整体到国家的各个部分的全部国家权力。

而西方的只是掌握了中央或联邦整体的行政权力,组织了中央或联邦的政府●从执掌国家权力方式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有条件在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直接的领导,包括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而西方的主要是以各种间接的方式进行的●从对执政党地位合法性的理解及相关政治措施的采取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国家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和西方国家一般意义上的执政党,都高度重视通过选举的形式使执政党地位得到公民的认可但认识基础不同。

中共认为维护党的执政党地位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西方的各个政治派别一般都按照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强调执政党地位的竞争性。

党政关系:一系列的政治关系,这一系列主要包括:党和人大的关系,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党和人民政协的关系,党和各人民团体的关系,党和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关系,军队中党的组织和业务方面的关系等。

党政关系在中国诸多政治关系中的特殊地位:1.中国的各种政治关系和较为重要的政治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党政关系”的因素2.中共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方式是通过一系列重要的关系的以实现的,如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政府与各人民团体的关系等,这些关系都不是党政关系,但是在处理时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协调3.从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角度看,党政关系的调整是许多重要改革工作的逻辑起点。

党政不分的表现:1.党组织直接行使政权机关的部分职能,不经过正常地法律程序干涉政权机构工作,甚至取而代之2.各级党组织与同级政权机关对口设部,由专职书记或常委负责。

党的工作部门初期只管该系统的干部,后来发展到直接管理该系统业务,相当于在政府工作部门之上设立了党的工作部门党政不分的弊病:1.从科学角度分析:1重复决策,效率低下 2 政出多门,容易导致内耗3 管理机构和干部队伍庞大2.从政治哲学角度分析,党政不分违背了一些政治逻辑,如党没有经过合法的程序接收人民的委托,也就不是合法的代理人,直接从事统治和管理行为不具合法性;党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权力和责任不对等,也缺乏有效地制约机制。

3.从执政党合法性基础问题角度分析,党直接管理公共事务,一方面使党无法集中经济研究宏观问题、理论问题和加强自身组织建设,造成党不管党。

另一方面,一旦具体工作出现失误,民众会直接将责任归结于党。

这些都削弱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意见表达:意见综合:若干社会政治存在形式或意见表达个体将各自的利益诉求结合在一起,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目标的过程。

基本社会利益表达群体:工人群体知识分子群体官员群体农民劳动者群体军人群体新兴的社会利益群体:个体劳动者群体私营企业主群体农民工群体企业家群体大学生群体意见表达个体分类为普遍性意见表达个体即公民个体和专业性意见表达个体(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表达团体分为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民族党派、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地方党委和政府)结构性意见表达团体(中国文联、中国科协、社会科学界、侨联、台联、残联等)功能性意见表达团体(新闻界、宗教界、企业家群体)综合并不是决定,而是提供决定者用于决策的一系列政策选择。

意见综合与决策的区别:1.“政策选择”往往是指导性、方针性、原则性的,不是具体的,不刻意解决操作中的具体规定。

操作问题留待决策环节解决。

2.综合是一种以社会为背景的、协商性的,多少带有“讨价还价”特征的过程,而决策是一个局限于国家范围内的、严密的法律过程。

3.综合的主体和决策的主体不同,决策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构,综合的主体比较广泛,但主要是若干重要政党。

意见综合的层次性:中共的全国代表机构和最高领导机构是主导、统帅的意见综合主体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是次级意见综合主体结构性、功能性意见表达团体是辅助性意见综合主体政治协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依托,就重大的政治性问题民主地、平等地、坦诚地进行讨论、协商。

决策:政府过程中的决策,就是指在经过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意见综合体系而整合起来的人民群众的意愿、意见、要求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国家立法、确定政府施政纲领、决定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等的政治、政府行为。

立法过程见课件立法过程的特点:1.在立法过程中,也客观的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没有因此而产生不同的政治派别。

2.立法过程总体上是谨慎的。

3.立法过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4.立法进程加快立法过程的问题:1.大量法律由政府部门提出,容易损害法律的公正性,容易对公民的宪法权利形成不正当的限制。

2.不同阶位的法律之间有“打架”的现象3.法律往往比较粗略,出台后再由执法部门制定细则施政纲领的制定过程、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见课件预算: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对整个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计划预算体系的构成: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市、名族乡、镇1994年正式实施分税制分税制:按照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分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的原则,重新划分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共享收入,核定支出基数,合理确定上解和补助数额人事决策过程见课件党内执行系统的基本构成形式:“一个中心、四大方面”。

一个中心指中共中央的几套领导班子,四大方面指地方党的组织系统、中共中央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主要人民团体系统、国家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委和党组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的四次机构改革:1.1982年的机构改革,部委、机构数量的减少及大幅度减少包括副总理在内的领导职位,推动了干部的新老交替2.1988年的机构改革。

明确提出了机构改革的任务,第一次提高了转变政府职能和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的高度。

这次改革的重点是经济管理部门。

3.1993年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的特点:强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调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和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仅精简机构,而且精简人员4.1998年的机构改革。

进一步加大了全面精简的力度,经济管理部门、国务院部委、机构数量、人员编制都形成了新的历史记录。

5.2008年的机构改革。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国家局见课本142页国家一级行政法规的制定过程:规范、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通过、行政法规和有关文件的清理提取的的几种形式:1.政府以组织公民对社会和国家尽义务性贡献的方式2.政府有条件地以某种契约的方式3.政府通过对国家经济生活直接或间接的管理4.政府通过自己的对外职能从国外提取5.不合法、不合理但却是客观存在着的某些提取行为,如某些地方政府或部门的乱集资、乱摊派等执法机关工作运行过程的主要特点和问题:主要特点有:重视办案质量、重视“综合治理“、重视“调解”工作、重视开展“专项斗争”问题:1.民事、经济审判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判决难以执行2.“以罚代刑”,即对一些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没有依法追究,而仅仅给予行政处罚的问题3.在司法独立原则越来越被普遍认识的同时,执法中仍有阻力4.在执法工作中依法所应具有的适度公开性和透明性不够单通道信息传输模式变成“五位一体”的统和型信息传输模式五位一体:五位指党政机关中的信息系统、官方或半官方的思想——信息库、新闻媒介、民间信息机构、政府与民间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