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笔记.doc111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要点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要点

2014-3-26
28

此外,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也可 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上, 大会主席团、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本级 人民政府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同时,县以上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乡镇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5人以上联名,也可以向本级人民代 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 议案。
2014-3-26
27
(一)提出议案的主体

要具备提议案的法定资格或符合法定的代表联名 人数。比如,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具有 提议案资格的机关或部门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国家中央军 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这 些机构或部门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国家政治权力结构
“6+1+2”体系
最 高 人 民 法 院
中 央 纪 委
全 国 政 协
全 国 人 大 及 其 常 委 会
中 共 中 央 委 员 会
国 家 主 席
国 务 院
中 央 军 委
最 高 人 民 检 察 院
2014-3-26
1
中央政治局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 或中央政治局,由中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 举产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 的职权。
——《国务院工作规则》
2014-3-26
16
温家宝:国务院周三将讨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重点内容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重点内容

一、政府的内涵:一般意义的政府:是社会管理机构,广泛性、非自愿性、垄断性、合法性国家机构的政府: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利执行和社会管理机关非国家机构政府:由社会需要产生并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权力机构一般意义上的政府:抽象意义上的所谓超越国家和阶级,超越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征服国家机构的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它和国家、阶级、政府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政府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政党争夺的对象。

非国家机构政府:社会需要产生,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权力机构,是无阶级社会的政府。

二、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历史演进:线索:①政党关系②宪政关系(在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制度下形成的立法行政司法国家机关间的关系)A:制度构建时期(49-56年):㈠党领导地位的确立:⒈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德:道德高度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⒉路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党路线由乡村转向城市(革命党—执政党)法理:人民政协通过《共同纲领》建国初临时宪法制度:党组制、党委制、请示报告制三、党组织体系:⑴建立健全党中央层面的组织机构⑵政府中建立党组织(党委制、党组制)⑶党的地方组织建立完善⑷党的领袖㈡宪政结构(初创—确立)1954年⒈《共同纲领》初步描述新中国宪政框架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⒊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最高权力机关)⒋政务院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⒍人民最高法院⒎最高人民检察署B:动荡时期:(57—78年):Ⅰ.57—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㈠党政关系:党政不分,认党代政局面形成⒈意识形态和道德:超高的道德要求,共产主义无私与社会发展状况不符⒉路线:开端良好,中间反复,最后转向,法理:制度缺乏,无建术,法理和制度缺失⒊组织体系:1958年后,政党政府化中共组织日益政府化即执政党在政府的专业管理机构之外你,在党内成立对应政府部门各机构管理政府事务⒋领袖:对党政不分起重要影响,民主制受到极大破坏㈡宪政结构:遭破坏⒈人大地位削弱⒉政府越过人大直接向党委负责⒊司法机关形同虚设Ⅱ.67—76 文革十年㈠党组织的两极聚散:一方面,从上往下领袖个人专断,民众对其个人崇拜越演越烈;另一方面,从上往下处于无政府状态,党组织涣散⒈意识形态和道德:主张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⒉路线:阶级斗争为纲法理:非法理制度:无制度⒊组织体系:遭严重破坏、专断、个人崇拜、⒋领袖:毛泽东个人观点,助长文革“左”倾C:78年后制度重建发展时期:㈠党政关系:不断改革完善㈡宪政关系:重新构建发展一、中共组织体系:自上而下三级,中央、地方、基层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党最高权力机关):⒈中央委员会: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最高领导机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最高政治地位中央政治局中央军事委员会:党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最高纪律检查机构⒉地方组织: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⒊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二、党委制: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三、党代表任期制:㈠常任制理念:⒈使党的代表大会真正成为党最高权力机关⒉是落实党内民主政策的重要举措㈡常任制的特征:⒈届内定期召开,至少年会制⒉党代表具有相应职权⒊有常设工作机构⒋使党代会享有党内最高决策权、监督权四、党政关系改革原则:㈠执政党组织仅是一个政党组织,不是国家行政组织㈡执政党在权力有限的前提下加强对国家行政的有效监督㈢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应将重点放在协调政治与行政,而不是只放在行政上㈣执政党的思想领导与人事安排权的变化五、党政关系历史演变及其历史规律:㈠历史演变:⒈49年前,政党国家化⒉49—53年,执政党与政府定位清晰(党委制、党组制)⒊53—57年,两者关系倒退,(修正税制事件),党进行全力回收,“反对分散主义”⒋58年,政党关系一元化,财政小组、中央领导⒌文革时期,畸形发展⒍79年文革后期,有所调整、改革完善⒎80年,政党分开⒏90年后,以党统政㈡历史规律:⒈体现中共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变化⒉作为党政关系明显带有经验性质⒊反映党的最高决策层的核心人物对于中国政治形势判断与选择决定当时党政关系现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二、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评价:㈠人大法律地位与实际地位不相称㈡人大监督困难:⒈不能监督违宪行为⒉执法监督力度不强不够⒊司法监督疲软⒋财政监督㈢原因:⒈结构原因:①全体会议②常委会议③多层选举④戴帽代表⒉体制性原因:①党委制②政府冲突③法院④检察院⒊人为因素:①法制观念淡薄、民主思想启蒙不够②公民素质不高⒋对策:①法制观念普及②优化人大运行外部环境③加强人大自身建设④借鉴国外会议经验三、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程序:⒈设立选举组织机构⒉划分选区⒊登记选民⒋提出代表候选人和确定正式候选人⒌宣传介绍候选人⒍差额选举与组织投票⒎确定当选:候选人以两个半数当选,及全体选民半数参加投票,和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才当选四、人大会议制度有哪些㈠全体代表会议的会议形式:⒈预备会议:在人大正式会议召开前,由全体代表参加的会议,任务是选举主席团和秘书长⒉主席团会议:主席团由预备会议产生,是人民代表大会组织者⒊全体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行使权力的基本方式⒋代表团会议㈡常委会是代表大会的常设权力机关,闭会后,经常性问题有常委会解决⒈委员长会议(主任会议):处理委员会日常工作,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⒉全体会议:是常委会全体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是常委会行使职权的主要议会形式⒊分组会议:将到会的常委会组织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开会,对会议议案审议⒋联组会议:开会形式与正式会议基本相同㈢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形式:属于权力机关常设工作机关,属于权力机关内部机关,但自身无行使实体权利能力,不能对社会直接作出有法律约束的决定五、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比会议期间的常设机构㈠存在原因:适应国家管理事务的专业化和复杂化趋势发展起来的,集中各方面专业人才,专门研究有关政府部门活动,研究政府政策从而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㈡完善:⒈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①数量增多②设置要调整领域分合③改革其人员构成,组成老中青相结合,改变二线思维,轩更多年富力强的专家学者,任职方式逐步实行专任制⒉给予更多权力:①加强拟定审议法案权利②加强其监督权力③加强其调查研究权力⒊加强对其监督:①体制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代表)②体制外(选民的舆论监督)六、乡镇人大存在的问题:⒈思想观念陈旧⒉运行机制不畅通①工作业务不熟悉②领导力度不够第四章:第一节:组织原则、行政区划、政府职能一、组织原则:“议行合一”含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意志,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政府从属于人大权力,合一于人民主权。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堂笔记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堂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时间段:改革开放以后❖对象:中国政治与行政❖研究主题:中国政治理论、政府结构与运行机制、行政体制改革、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地方政府与行政等等。

●政治政治是一种在人的社会物质生长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基本活动形式,它的根本任务是对集体行动做出调节,它的主要内容是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决策,对社会资源、利益、价值和权力作出分配和调整,这些决策和分配一般被认为对集体行动具有约束力,并作为公共决策加以实施。

●政府的含义(1)指制定规制、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机构,这是最广义的政府,也可以称为“超弱意义的政府”。

(2)治理国家或社区的政治机构,这是次最广义的政府,也可以称为“次弱意义的政府”。

(3)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

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公共机关,都统称之政府,这是广义的政府。

(4)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这是狭义的政府,指国家行政机关。

(5)行政机关的核心部分,即内阁及各部,这是最狭义的政府。

❖第一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社团+民间组织❖第二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社区政治机构❖第三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第四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行政机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第五级政府定义:政府=中央政府●政府的特征:权威的广泛性、成员的非自愿性、暴力的垄断性、权力的合法性●政府的目的:❖安全:外御与抵制内乱;❖秩序: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正义: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福利:保障公民的福利和幸福;❖自由:认为自由重在祛除一切人民选择能力的障碍,自由是自由实现,自由是政治行动,自由即为创造。

●中国模式兴起的背景200年Joshua Cooper Ramo,"The Beijing Consensus",即北京共识。

乔舒亚·库珀·雷默的北京共识:不搞全面的企业私有化;不搞快速的金融业自由化;不搞自由贸易;不听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建议,坚持走自己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填空1、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两条基本主线是党政关系和宪政关系。

2、目前在中国最有实质意义、根本性的规范性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3、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党政关系的核心。

4、中国共产党最高的领导职位是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5、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当代中国政府领导体制的特点之一。

6、中国政府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

7、中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由一元化结构转变为有限政府与市民社会的二元分立模式。

名词解释1,市民社会:指在那些源于保护个人自由的思考以及反对政治专制的近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源于对社会经济的弘扬以及对国家干预活动的应对的近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基础上而逐渐产生的相对于国家以外的实体社会。

市民社会是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和自由的社会,是一个社会成员具有自觉的公民权利意识的社会。

2,政府职能社会化:即政府改变传统大包大揽的做法,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许多职能,通过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改由企业、事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等来办理,从而使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之间有一个合理定位。

3,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其实质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

4,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人们为一定的公共目的,自愿结合而成的有组织地表达利益要求的非政府性组织。

5,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便于进行管理,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并相应建立各级行政机关分层管理的区域结构。

简答1.简述中国政府权力关系根据权利关系的作用范围不同,可以将行政权力关系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权力关系和行政系统外部的行政权力关系。

A、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权力关系。

它是指行政系统内部的机构和人员之间存在的权力关系,它是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可以支分为三种关系:1)纵向上下行政关系之间的权力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多种形式:领导与监督关系、直接关系、垂直领导关系、双重领导关系和指导关系等。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1.政府的特征:①.权威的广泛性;②.成员的非自愿性;③.暴力的垄断性;④.权力的合法性。

2.政府的概念: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

它理所当然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构在内。

3.关于宪法一词,在中国19世纪90年代,郑观应著《盛世危言》,提出定立宪和开议院的主张,首先使用了宪法一词。

4.宪法的概念:宪法不是普通的法律,而是纲领性的国家大法;不是一般的部门法,而是规定国家组织、政府制度及其指导原则,并集中反映社会发展和民众要求的国家根本法。

5.五四宪法的性质:它明确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是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并对新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宪法结构:宪法的内容决定了宪法的结构。

中国现行宪法是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等五个部分组成。

7.宪法功能:首先,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宪法最直接的首要功能就是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巩固国家政权。

其次,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维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上。

第三,从法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健全法律制度,推动法制建设上。

第四,从保障人权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保障并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上。

第五,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还具有确认文化制度,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功能。

8.宪法的性质:宪法除具有一般法律的性质(如规范性、资源型、强制性、科学性等),还具有其特殊性质。

包括宪法的至上性和根本性;宪法的原则性和全面性;宪法的民主性。

9.宪法的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0.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是指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11.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民主和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自由权,受益权,特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第⼗章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发展1.政治发展的内涵政治发展是指在民族独⽴国家形成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体系的合法化、民主化与现代化的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个⽅⾯:(1)政治发展是进步性的潮流,是伴随社会转型的政治进步;(2)政治发展是世界性的潮流,世界各国都存在⼀个政治发展的问题;(3)政治发展是⼀个过程,⽽且是⼀个渐进的过程,是⼀个不间断的漫长的过程;(4)政治发展是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展开的;(5)在社会处于良性发展的前提下,政治发展的途径是改⾰;(6)政治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体系发展、政治⽂化更新、意识形态变化、政治结构分化、公民组织化程度提⾼与民众,⼴泛的政治参与等;(7)政治发展的模式是多样化的,绝不是完全的“西化”;(8)政治发展的⽬标是政治体系的合法化、民主化和现代化。

2.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民主是政治发展的核⼼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内涵。

改⾰开放以来,在⾃上⽽下和⾃下⽽上双重⼒量的推动下,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形成诸多民主实践形式。

(1)公推直选公推直选实现了公共权⼒授予与运⾏的民主化,强化了选民对新当选者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为更⼴范畴和更⾼层次上的民主实践积累了经验。

(2)精英吸纳改⾰开放以来,公民的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提⾼,公民(特别是社会精英)逐渐形成相对独⽴的政治⼈格,开始对⾃⼰政治权利的⾃觉维护和对公共事务的⼴泛参与。

精英偏好和⾏为倾向成为政府体制稳定性的重要外部变量。

(3)“决策吸纳”与民主咨询与“精英吸纳”相⽐,“决策吸纳”的范围更⼴、民众表达与政府回应功能更强,它在决策的⾏政功能中融⼊了利益表达功能,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使政府⼴泛、经常地接触社会利益诉求,从⽽对社会意向有更敏锐的回应,实现了体制吸纳与公民参与的双向互动。

(4)“组织吸纳”与有序参政“组织吸纳”是对雏型化民间组织的体制吸纳,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体制化途径来吸纳公民的政治参与需求。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1.什么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区别是什么?含义:制度包括国体、政体,而且还包含一系列具体的政治行为规范。

政治体制则可以界定为具体的政治制度,即具体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

区别:(1)政治制度即国体,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基本性质。

政治体制则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和过程中的具体化,或曰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形式。

所以政治体制一般包含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等;(2)政治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仅包含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臵、实际措施等,而不包含国体;(3)政治制度是广涵的概念。

它不仅包含国体、政体,而且还包含一系列具体的政治行为规范。

政治体制便是指政治制度中的那些具体政治规范,简而言之,政治体制即是指具体的政治制度;(4)政治制度主要是指政治体制内容中的质的规定性,是从职能上来说明政治体制的,是政治体制的一部分。

2.什么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含义: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各种政治实体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内容:关于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规定关于国家各类具体政治制度的规定关于国家结构制度的规定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规定关于国家本质的规定3.什么是政府?什么是政治?政府:界定为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广义的政府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狭义的政府是指一个国家的行政机关.一般我们使用狭义的政府概念。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人们以社会公共权力的方式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4.简述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框架?宪法关于中国政治的原则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代中国的选举国家元首制度当代中国政府国家公务员制度当代中国的司法体系与制度国家军事制度国家结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人民直接参与制度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5.简述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并总结经验教训.(1)初步确立阶段(1949.9——1954.9)一届政协由此初步确立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人大、行政、司法、人民革命军事、民族区域自治、普选、政治协商等,其中当时人大和普选制度还没有实际运行。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景跃进版-第11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景跃进版-第11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11.1.1 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区域自治
1949年之后,在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地方,新中国实 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的规划与领导之下,以 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区域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自主 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制度。
19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问题 民族工作 天下观 民族—国家体制 民族自决权 族群问题“去政治化”
20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合理性? 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有哪些特点? 4.在党政体制的实际运作中,民族区域自治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5.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面临哪些现实的挑战?
1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11.2.2 制度安排的特点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比较鲜明的中国特色,其 主要特点如下所述。 1.国家指导下的自治 2.非多数人口原则 3.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4.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相结合 5.基于民族身份的群体优惠政策
15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3 民族区域自治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11.3.1 现实的挑战
2004年,北京大学马戎教授提出了“少数族群问题的‘ 去政治化’”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对马戎观点的批评,主要是民族问题“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难以对其作出抽象的‘政治化 ’或‘文化化’认定”。

当代政府与政治(讲义)

当代政府与政治(讲义)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一节复习要点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一)政府的界定广义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

狭义政府是指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国家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乡镇的建制和区域划分。

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

(二)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1.国务院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3.国务院行政机构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但可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如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量监督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体育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安全生产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宗教事务局等)、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如国台办、新闻办、法制办、侨办、港澳办、研究室等)、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绿化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等)。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正副行政首长均由人大选举产生。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一、政府与政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1、我们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是却无法远离政治。

政治处理的是人们公共生活的事务。

政治是利益的权威分配形式。

2、每个人的一生都得与政治打交道。

二、政治的缘由:为什么我们需要政治1、人类公共生活的困境(1)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2)人的不确定性与有序性(3)人的竞争性与和平相处的愿望之间的矛盾(4)人的需求的相对无限性与资源的相对稀缺之矛盾2、人类共同生活如何可能?首先,应当建立一个为大家共同承认和接受的公共规范体系,使人的行为能够规则化,有序化,使人能够产生稳定的行为预期;其次,要想使这个规范体系有效率,必须建立一个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处理纠纷的机制。

三、政治的逻辑1、政治的目的(1)逐利与求善:人的政治特性(2)有机共同生活下的特定利益结构(3)权力作为权威的利益与资源分配者(4)规则的约制作用与实现良好的共同生活(5)矗立在社会之上的国家共同体2、国家的目的:保障安全,保障秩序,满足基本的社会正义四、与政府相关的基本概念(一)政府的概念1、政府的特征(1)权威的广泛性(2)成员的非自愿性(3)暴力的垄断性(4)权力的合法性。

(二)政府的外延1、广义政府: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个机关的总和。

2、狭义政府:指行政机关3、更狭义的政府:中央行政机关的中枢机构。

(三)当代中国政府体系包括执政党、人大、政府、政协等组织体系的总和。

五、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基本特点(一)政府面临的基本环境:二元社会与三个世界(二)转型中的社会1、市场体制;2、社会道德;3、政府管理体制:行政权力的双轨制(二元权力政府)与政府超载;4、社会组织与监督体制;5、社会组织方式:后(半)单位社会;6、发展方式。

7、地方发展的不平衡第一章一、当代中国行政区划与政府机构的层级、数量和类型1、中央政府(国务院);2、省级政府;3、地市级政府;4、县级政府;5、乡镇政府二、行政组织体系(一)中央政府行政组织体系1、国务院组成部委2、直属特设机构3、直属机构4、办事机构5、直属事业单位6、部委管理的国家局7、临时协调机构8、中央部委内部层级结构(二)地方政府行政组织体系1、各政府层级对口部门(厅、委、局、科)2、办公机构3、纪检、监察机构4、特设机构5、派出机构三、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1、立法领域权限划分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一章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1、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党: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政:国家主席、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军:中央军事委员会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2、十六大,修订了党章关于申请入党人员身份的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将原来的“其他革命分子”改为“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

3、党委1与党2组的区别:产生方式:1有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由上级党委决定任命1可以批准接受党员2不可以1可以对党员进行纪律处分2不可以1可以召开党代会或党员大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的的代表2不可以1有下级组织 2没有 1与下属党委党组织的关系式领导关系 2是指导关系。

4、中国中央委员会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

三个组成机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之后,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任期5年。

6、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只设在中央和省两级。

存续时间:1982年-1992年。

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同时,在政治生活中充当弹性因素。

7、全国人大四项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5年一届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一般为两周左右。

九届人大之后,会议时间基本稳定在每年的3月5日,这种不断提前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政治生活不断正常化的一种重要表现。

人大会议形式:预备会议选举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议程和做其他的会议准备主席团会议:是全国人大的领导机构,负责主持全国人大会议全体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

代表团会议:代表的主要会内活动形式,包括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两种形式。

8、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采取间接、差额的方式选举产生。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0)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0)

宪法的特性与功能
保护性:实现公民权利的保证. 保护性: 限权性:宪法应对政治权力作出约束性的规定. 限权性:宪法应对政治权力作出约束性的规定. 公平性: 公平性:不应为某个特定阶级服务. 终极目标的)非确定性: (终极目标的)非确定性: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不应 以宪法的形式加以确定. – 可延续性:漫长而痛苦的试错进程 可延续性: – 可实施性:通过某种政治机制使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 可实施性:通过某种政治机制使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 则和要求得以实现 – – – –
主要内容
宪法原有表述
修正案草案表述
A,"在马克思列宁主 A,宪法序言第七自然 1,确立"三个 段:"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代 表 " 重 要 思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引下" 想 在 国 家 政 治 论 指 引 下 " 重要思想 和 社 会 生 活 中 B,宪法序言第七自然 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 B,"沿着建设中国特 的指导地位 " 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色社会主义道路" 色社会主义道路"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 2,增加三个文 段:"逐步实现工 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 推动 明协调发展的 物质文明, 业,农业,国防和 物质文明 , 政治文明和精神 内容 文明协调发展" 文明协调发展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制定 它"是历史经验总结和现实形势发展的产物,是新 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是建国以来最 好的一部宪法". 将中国的发展带向正常化的轨道 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 的特权".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笔记(导论)【圣才出品】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笔记(导论)【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导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即自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与政治。

广义的政府是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在内的国家机关。

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机关。

政治从本质上言是指人类社会根据利益原则,运用公共权威调控和管理社会的行为和关系模式。

一、政府1.一般意义的政府一般意义的政府,即抽象意义上的超越国家和阶级、超越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政府,包括国家机构的政府和非国家机构的政府,它的意志具有强制力,它尊重风俗习惯,提倡道德,制定并执行法律,以约束人类的行为,其具有权威的广泛性、成员的非自愿性、暴力的垄断性和权力的合法性等特征。

2.国家机构的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是有阶级社会的政府,它和国家、阶级、政党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政府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政党争夺的主要对象。

探讨政府的定义,需要把政府与国家、阶级、政党、社会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1)政府和国家①政府和国家的联系:a.国家是阶级统治、阶级控制和阶级压迫的机器,政府是实施这种统治、控制和压迫的工具,政府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b.统治阶级要通过政府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要通过政府来行使国家的权力。

国家权力的运用,必然要产生一系列立法、行政、司法的政治行为,从而产生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

c.政府是陈述、表示和执行国家意志的全部立法、行政、司法的组织或制度。

因此,从本质上看,政府应该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

②政府与国家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有国家必然有政府,任何一个政府都是国家的唯一代表。

但是政府不等于国家,国家并不因为政府的更迭而垮台。

(2)政府和政党从政府和政党的关系来说,政府是政党进行政治调控的枢纽,也是权力的执行机构。

(3)政府和社会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来说,政府是社会管理的总机关。

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政府的定义应该是: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构。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笔记 (府际关系)【圣才出品】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笔记 (府际关系)【圣才出品】

第七章府际关系府际关系是指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网络,它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架构,不同的府际关系模式将会导致不同的国家治理绩效。

一、府际关系的历史变迁1.封建王朝的府际关系历代封建王朝实行中央高度集权体制,但对部分边远地区的控制力较弱,这些地方势力可能积蓄力量并与中央朝廷对抗。

纵观历代封建王朝的府际关系可以发现,每一次治乱循环都促进了中央高度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2.中华民国的府际关系(1)辛亥革命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4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内存在着多个自封自立的政治实体,中央政府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效管制。

(2)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内部军事派系林立,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浓厚的派系色彩,全国许多地方实际上处于分治状态。

3.新中国的府际关系抉择(1)从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到抗日战争结束,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以联邦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

(2)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出于巩固政权和促进国家整合化的现实需要,新中国领导人最终选择了中央集权体制。

中央高度集权压缩了地方权力,保证了党和国家的高度统一,消除了可能危及新兴政权的潜在隐患,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由此开始起步。

4.改革开放与府际关系变革(1)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但总体上讲,毛泽东并不赞成将府际关系制度化,提出的“协商办事”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府际关系逐渐开启了分权化变革,1979年的《地方组织法》、2000年的《立法法》都规定了地方的立法权限。

此外,中央还采取区别对待原则,给予了地方一系列的分权优惠政策。

二、构建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1.中国府际关系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央启动了地方分权改革。

经过二十多年的分权化改革,传统的中央全面集权体制有所松动,地方政府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力空间。

《谢庆奎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2版 笔记和典型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谢庆奎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2版 笔记和典型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四、案例分析题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01
导论
02
第一章 宪 法
04
第三章 立 法机关
06

05
第四章 国 家元首
1
第六章 行政机 关(下)
2
第七章 府际关 系
3
第八章 司法机 关
4
第九章 第三部 门与基层自治
5
第十章 政治发 展与政府发展
第二部分 典型题详解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谢庆奎 当代中国 政府与政治 第2版 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知识
精华
典型
谢庆奎
中国政府
政治学
解题
教材

政治 名校
名词解释
笔记

专业课
思路
行政机关
复习
国家元首
目录
01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02 第二部分 典型题详解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 校广泛采用的政治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政治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 政治》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 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 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详解典型习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了大量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典型题,通过这些试 题及其详解,学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判断和把握相关院校考研的出题特点和解题要求等,反复练习还可以培养敏 锐的解题思路,巩固重点难点知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一章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1、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党: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政:国家主席、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军:中央军事委员会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2、十六大,修订了党章关于申请入党人员身份的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将原来的“其他革命分子”改为“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

3、党委1与党2组的区别:产生方式:1有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由上级党委决定任命1可以批准接受党员2不可以1可以对党员进行纪律处分2不可以1可以召开党代会或党员大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的的代表2不可以1有下级组织2没有1与下属党委党组织的关系式领导关系2是指导关系。

4、中国中央委员会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

三个组成机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之后,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任期5年。

6、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只设在中央和省两级。

存续时间:1982年-1992年。

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同时,在政治生活中充当弹性因素。

7、全国人大四项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5年一届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一般为两周左右。

九届人大之后,会议时间基本稳定在每年的3月5日,这种不断提前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政治生活不断正常化的一种重要表现。

人大会议形式:预备会议选举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议程和做其他的会议准备主席团会议:是全国人大的领导机构,负责主持全国人大会议全体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

代表团会议:代表的主要会内活动形式,包括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两种形式。

8、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采取间接、差额的方式选举产生。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知识梳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知识梳理

1、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及组织)的关系,可以从“法律制度”和“国家政治体制”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现行宪法表明,党与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党要实施是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1)中国共产党对人大的领导1)实行政治领导A:党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方针政策,人民代表大会贯彻执行(党内:提出具体文件);2)实行政治领导B:党就国家的重大问题(修改宪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大改革事项等)直接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案3)实行工作领导:立法工作、选举工作、会议工作、日常工作4)实行组织领导:选举人大代表、常委会组人员及领导人员;选举、任命其他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及领导人员的候选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2)党的领导很多并不是由党中央和党委直接同人大常委会发生关系,而是通过建立在人大常委会的党组织来实现的,涉及“两层关系”:1)党中央或者党委与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关系2)党组织与人大常委会的关系当通过上述领导方式,保证其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从而使党能够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形式,把党的主张和意图变成让全体人民的意识和行动。

(3)人民代表大会对党的法律领导1)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实施领导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接受人大对党的法律督2)党的一切决议、决定和指示都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而应遵循宪法规定的原则,党的行为应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的活动准则3)党对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国家的领导应该尽量以法律的途径实现,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不应该直接发号施令,需要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党应该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议的办法,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法律或做出决定,不得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4)党要自觉守法,特别要自觉的间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和法律的监督,纠正违宪违法行为,从而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

(4)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人大的监督,这是因为:1)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2)宪法规定:各政党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3)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直接而又全面的执掌着国家的政权机关,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因此对国家和人民所承担的责任特别重大,更需要接受人民及其代表机关的监督5)人大作为唯一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宪法和法律实施的最高监督机关,一次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法律上,有权对党的国事活动进行最高权威的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一章导论一、政府的定义:为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广义说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如立法,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 (二)狭义说的政府,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政府就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二、政府的职能政府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的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一)实行政治统治:政府直接指挥国家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暴力机器,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进行政治统治。

(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这是政府进行政治统治的前提和基础。

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管理公共服务事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益,发展社会福利等。

政府一般设公安、司法行政、国防、外交、财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职能机构,分别管理国家各方面的行政事务。

政府作为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政府的职能将不断扩大,政府机构也逐步完善;随着国家的消灭,政府也将而消亡。

第二节政治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于伦理道德。

在古代的西方和中国,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中国儒家。

孔子:政者,正也。

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政,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仪的道德。

强调德政,要求统治着按照礼法进行统治,统治着只要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很好的治理天下。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把政治等同于立法和执法过程。

政治最主要的现象是国家。

纳粹法学家凯尔森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是为制定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混淆的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先有政治,后有法律。

3.认为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即施展谋略,玩弄权术。

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的目的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是玩弄权术。

该观点看到了政治与权力的密切关系,但没有揭示权力背后的决定因素,没有区分公权和四权,以及社会权力的区别等。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将政治等同于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权。

该观点看到了政治的公共性,管理性,但忽视了政治的统治性,忽略了公共事务不一定就具有政治性,如社会中介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

阶级社会,政治主要是阶级关系。

消灭阶级后,政治是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治集中体现着各种社会经济利益要求。

小平,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政治要为经济服务。

3.国家政权是阶级社会政治的根本问题。

三、政治的含义通过以上分析看出,政治与经济基础,人们的特定利益,权力,社会关系等密切相关。

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和权利,而权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工具。

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只有借助公共权力来实现的利益活动才具有政治性。

区别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

(公司和政府)政治的本质包括三大关系: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体现为阶级利益关系,事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的动因。

政治权力关系,是一种力量对比关系。

政治权利关系,体现了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分配关系,是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四、政治的社会地位(一)政治与经济什么是经济基础?(提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政治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经济基础的集中反映。

表现为三个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的性质;经济的生产、交换方式决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和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经济的发展推动政治的发展。

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表现为推动和阻碍作用。

(二)政治与法律的关系都是上层建筑。

1.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

从产生上来说,只有经过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才是法律。

从发挥作用来说,政治权力构成了法律的强制性。

法律的实施离不开政治权力,法律的强制性来自政治权力的强制性。

稳定的政治秩序提供了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环境。

2.法律强化政治统治。

使政治秩序法制化,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行为规范化,保障了政治统治者的利益及其权力的正常运行。

(三)政治与宗教的封建社会,政教合一。

资本主义后,政教分离。

(四)政治与道德区别:1.政治是上层建筑,道德市社会意识形态。

2.政治有强制性,道德不具备强制性。

联系:1.政治可强化或改造道德内容,为政治统治服务。

道德影响着政治统治基础,作用方向和方式,规范着政治行为。

第三节中国政府与政治一、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历史演进(一)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政府与政治:1.过渡时期(1949-1953):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是:对政权机关的工作性质和方向给予确定的指示,通过政权机关实施党的政策并对它们的活动实施监督,挑选提拔忠诚而有能力的干部到政权机关中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通过党委和党组来实现对政府的领导。

虽然一切大政方针政策都是党的意志体现,但均需经过政协、政府的讨论,修改,通过,再颁布实施。

在过渡时期,党和政府的关系处于正常形态。

2.形成时期(1954-1956):党加强了对政府的领导。

中央政治局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央秘书长工作会议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各级党委设立对口部门,加强对相应的政府部门的监督。

但,党不直接管理具体业务和向政府部门下达指标。

3.变动时期(1957-1965):党高度集权,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显现。

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不再向人大负责而向党的各级机关负责,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集中到党的机关,当的组织开始国家化、行政化。

国家权力集中到党的机关,党的机关的权力又集中于个人之手,个人决策代替集体决策。

4.动乱时期(1966-1976):中央文革变成了权力机关,个人权力凌驾于一切之上,出现了有党无政、有中央无基层,高度集权与高度无政府状态并存的局面。

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与政治体制的特征是全能主义、计划管理和中央集权。

主要体现为政治集权化、经济计划化、思想一元化、社会一体化。

这种全能主义政治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体系:全能主义逐步消解,计划与集权体制正在转变,现代化因素在增加。

1.在社会自主权方面,党放松对农村的控制,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

2.在党政关系上,划分了党政领导的职责范围,以党代政现象有所减少,一定程度上精简了党委工作机构和领导成员人数。

3.在立法体制上,实行两极立法体制,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立法主体之一;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人大的地位加强。

4.在中央集权体制方面,高度集权体制有所改善:第一、地方政府拥有一定自主权。

中央向地方放权:倾斜分权、纵向分权、经济分权、西部分权、中部分权。

第二,改革干部管理制度,确立退休制打破终身制,下放干部管理权限。

5.在经济管理体制上,由市场体制代替计划体制。

6.在意识形态领域,放松政治控制。

第二章宪法第一节宪法的演进一、宪法与宪政(一)宪法:宪法是一部关于政府结构的法律,最核心的内容是规定政府的构成,每个部分如何产生,如何行使权力,相互关系如何。

所以,宪法是一部限制政府的法律,此外,宪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限制政府就是要保障公民的权利,真正意义的宪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家权力和社会的关系;二是政府内部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宪法不是普通的法律,而是纲领性的国家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组织、政治制度及其指导原则,规定了公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民众要求的国家根本大法。

(二)宪政:宪政是一种政治形态,政治安排。

其特点在于政府的构建、运行要以宪法为基础,但不是所有以宪法为基础的政府构建都是宪政。

没有宪法的司法化就没有宪政。

可见,只有以真正的宪法为基础的政治安排才是真正的宪政。

所以真正的宪政必然是有限政府,有很多国家有宪法无宪政,原因有:1.宪法没有限制政府的权力。

2.宪法被虚置。

有宪法不一定有宪政,但有宪政必须有宪法。

所谓宪政,就是用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以及政府和人民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使政府和人民都在这些规定之下,享受应享受的权利,负担应负担的义务,无论谁都不许违反和超越这些规定而自由行动的这样一种政治形态”二、五四宪法1954年9月20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构成了以后各部宪法的基础。

它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是我国政府基本架构的基础(一)五四宪法规定的政府体制:党的领导高高在上,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权力机关,但任期不同。

地方人大不设常委会。

由人大产生政府,各级政府是人大的执行机关,也是行政机关。

执行机关与行政机关不一样,执行机关向人大负责,行政机关向上一级政府负责。

由人大产生法院,检察院。

(二)五四宪法构建的政府体制特点:1.党的领导:党直接执掌、行驶国家政权。

由此出现了党的领导机关的政权化问题。

2.高度中央集权:纵向集权和横向集权导致中央集权。

3.全能主义的管理。

党和政府管理社会一切。

4.政府管理经济是计划管理,是一种指令性的计划管理。

第二节宪法的结构、功能和作用一、宪法的结构结构是指各部分的组合,也指一种组织的组成方式和内部构造。

组织结构是由各种角色构成的,各种角色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即形成一个结构。

政府结构包括机构、人员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立法、司法等的关系。

宪法结构则有所不同。

它是指宪法有什么内容构成的,以及这些内容的排列顺序与相互关系。

宪法的内容决定了宪法结构。

中国现行宪法的结构。

它是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五个部分组成。

宪法的总纲规范是关于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原则规范,是在基础规范之上建立起来的宪法原则。

宪法的基础规范(序言)和原则规范(总纲)构成宪法的核心,是解释宪法的基础。

基础和原则规范与具体规范是纲与目的关系。

二、宪法功能由于宪法的产生使以阶级斗争为先导的,而宪法的内容又以民主政治为其核心,所以,我们在研究宪法功能的时候,就必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

(一)政治功能:宪法最直接的首要功能就是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巩固国家政权。

宪法的政治功能表现为:(1)通过立法确认革命胜利成果,用以证明推翻旧政权和建立新政权的合理性,以使新政权的存在合法化,确认国家政权的归属,树立其统治权威。

(2)通过立法把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固定下来,用以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进而使政权更加巩固;(3)通过立法把政权机构的组织体系、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规定下来,使政权组织的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整个国家机器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