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笔记.doc1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一章导论

一、政府的定义:为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广义说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如立法,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 (二)狭义说的政府,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政府就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

二、政府的职能

政府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的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一)实行政治统治:政府直接指挥国家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暴力机器,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进行政治统治。

(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这是政府进行政治统治的前提和基础。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管理公共服务事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益,发展社会福利等。政府一般设公安、司法行政、国防、外交、财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职能机构,分别管理国家各方面的行政事务。

政府作为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政府的职能将不断扩大,政府机构也逐步完善;随着国家的消灭,政府也将而消亡。

第二节政治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于伦理道德。

在古代的西方和中国,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中国儒家。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政,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仪的道德。强调德政,要求统治着按照礼法进行统治,统治着只要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很好的治理天下。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把政治等同于立法和执法过程。

政治最主要的现象是国家。纳粹法学家凯尔森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是为制定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混淆的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先有政治,后有法律。

3.认为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即施展谋略,玩弄权术。

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的目的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是玩弄权术。该观点看到了政治与权力的密切关系,但没有揭示权力背后的决定因素,没有区分公权和四权,以及社会权力的区别等。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将政治等同于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权。该观点看到了政治的公共性,管理性,但忽视了政治的统治性,忽略了公共事务不一定就具有政治性,如社会中介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阶级社会,政治主要是阶级关系。消灭阶级后,政治是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集中体现着各种社会经济利益要求。小平,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政治要为经济服务。

3.国家政权是阶级社会政治的根本问题。

三、政治的含义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政治与经济基础,人们的特定利益,权力,社会关系等密切相关。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和权利,而权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工具。

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只有借助公共权力来实现的利益活动才具有政治性。区别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公司和政府)

政治的本质包括三大关系: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体现为阶级利益关系,事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的动因。政治权力关系,是一种力量对比关系。政治权利关系,体现了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分配关系,是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四、政治的社会地位

(一)政治与经济

什么是经济基础?(提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政治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经济基础的集中反映。表现为三个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的性质;经济的生产、交换方式决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和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经济的发展推动政治的发展。

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表现为推动和阻碍作用。

(二)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都是上层建筑。

1.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从产生上来说,只有经过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才是法律。从发挥作用来说,政治权力构成了法律的强制性。法律的实施离不开政治权力,法律的强制性来自政治权力的强制性。稳定的政治秩序提供了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环境。

2.法律强化政治统治。使政治秩序法制化,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行为规范化,保障了政治统治者的利益及其权力的正常运行。

(三)政治与宗教的

封建社会,政教合一。

资本主义后,政教分离。

(四)政治与道德

区别:1.政治是上层建筑,道德市社会意识形态。2.政治有强制性,道德不具备强制性。联系:1.政治可强化或改造道德内容,为政治统治服务。道德影响着政治统治基础,作用方向和方式,规范着政治行为。

第三节中国政府与政治

一、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历史演进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政府与政治:

1.过渡时期(1949-1953):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是:对政权机关的工作性质和方向给予确定的指示,通过政权机关实施党的政策并对它们的活动实施监督,挑选提拔忠诚而有能力的干部到政权机关中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通过党委和党组来实现对政府的领导。虽然一切大政方针政策都是党的意志体现,但均需经过政协、政府的讨论,修改,通过,再颁布实施。在过渡时期,党和政府的关系处于正常形态。

2.形成时期(1954-1956):党加强了对政府的领导。中央政治局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央秘书长工作会议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各级党委设立对口部门,加强对相应的政府部门的监督。但,党不直接管理具体业务和向政府部门下达指标。

3.变动时期(1957-1965):党高度集权,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显现。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不再向人大负责而向党的各级机关负责,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集中到党的机关,当的组织开始国家化、行政化。国家权力集中到党的机关,党的机关的权力又集中于个人之手,个人决策代替集体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