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刘完素

合集下载

(精选课件)刘元素中医介绍

(精选课件)刘元素中医介绍

中中 医 医医
2、治 学 主 张
各 各 家各 家 学家
●刘完素重视中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学说学 深入研究《内经》,强调理论与临床实践
说说 相结合
刘 ●其谓“夫医道者,以济世为良,以愈病为 完 善。盖济世者,凭乎术;愈疾者,仗乎法 素 。故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序》
Free template from
7

中 ●受理学、道教及宋学学风的影响,独辟蹊径
医 各
●着重探讨中医病机理论,根据当时
家 ◆北方外感热病猖獗
学 ◆气候(运气)变化特点
说 ●在《内经·热论》《伤寒论》基础上,提出
◆六气皆能化火 ◆五志化火
刘 完
◆阳气怫郁
◆阐发燥证病机
刘 之与术,悉出之玄机。”注重对五运六气
完 和亢害承制理论的研究,在深入研究病机
素 十九条的基础上,对火热病证详加阐发,
成为主火论者。
●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金承安间,章宗曾
三次徵召不就,赐号“高尚先生”。
Free template from
2

保定市中医院刘守庙
Free template from
3

Free template from
4

Free template from
5

Free template from
6

Free template from
21

为提高疑难病防治疗效提供可能的突破口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痴呆的发病率持续攀升, 虽然中西医学者都在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目前 疗效难以尽如人意,根据玄府理论,五脏六腑皆有 玄府,痴呆发病与虚、痰、瘀痹阻脑内玄府,气血 郁滞不畅,神机失用相关。

中医史27金元四大家之刘完素

中医史27金元四大家之刘完素

中医史27金元四大家之刘完素上回我们说了起源于宋代的《寿亲养老新书》,中国北宋以后的历史,分为南北两部分,北边依次是辽、金、元,南边是南宋,南宋后来被元取代。

辽代入主中原以后,政权逐渐腐化,被金所灭,金代后来又被元所灭。

金元时期,中国北方涌现了四大医学家,被称为“金元四大家”,分别是刘完素(1120-1200)、张从正(1156-1228)、李东垣(1180-1251)、朱丹溪(1281-1358),从此篇开始,我们陆续说说这四位医学家。

今天我们先说刘完素和他所著的《素问玄机原病式》。

《素问玄机原病式》大约成书于南宋孝宗淳熙八年(金代大定二十一年,即公元1181年),是阐发刘氏(刘完素)火热学术观点的代表作。

本书既对中医理论之火热为病方面做了详尽的论述,对中医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也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素问玄机原病式》的作者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北省河间市人,所以世称“刘河间”,刘完素是“金元四大医学家”之首。

刘完素约生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享年80岁左右。

刘完素从二十五岁开始研究《黄帝内经》,日夜不辍,一直到六十多岁。

数十年间的刻苦研习,加之其丰富的临床实践,终于“目至心灵,大有开悟”。

刘完素精于《黄帝内经》,尤其是其中的五运六气,洞悉运气有常有变及其对发病的影响。

刘完素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中卷二十二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中记载的病机十九条,加上北方气候天高地寒、百姓淳朴勤苦、饮食醇醲【nónɡ】、久而蕴热,病则因“寒包火”而病热者居多的客观实际情况,强调火热为病,提出“六气都从火化(生)”。

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方剂多用热药,刘完素认为有些失当。

刘完素主张多用辛凉解表、泄热益阴的药物,他也非常擅长应用寒凉药物。

因此,刘完素创立了中医的“火热学说”,成为一代大家。

刘完素的学说不仅造福了金代当代,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为明清之季的温病学说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刘完素医家的教学方法探讨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刘完素医家的教学方法探讨
d o 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9 —5 5 5 1 . 2 0 1 4 . 0 1 . 0 3 6
《 中医各 家学 说 》 作 为一 门学 科 , 具 有 以下 内涵 : 是 中医药学 的基础 学 科 ; 是 研 究 和 阐发 中 医 主要 学 术 流派 以及 各种 学说 观点 的课 程 ; 是 在 中 医药 学 基 础 理论 上研 究古今 中医著名 医 家的独 特学术 思 想与 临床经 验 ; 具有对 中医 基 础类 学 科 知 识 进一 步 综 合 运用、 有 机整 合 、 深 入理 解 、 研 究探 讨 的性质 ; 是对中 医经典类 课 程知 识 的 运 用 、 细化 、 补 充 和发 展 ; 是 各 家 理论 与实 践 的有机 结合 , 具有很 强 的实践 性 ; 是 中 医基础 学科 与 中医 临床学科 相 互沟通 必须 经 由的桥 梁 学科 ; 是 中 医临床类 专业 后期 提高课 程 。 高等 教 育应 当重视 素质 教 育 , 新疆 医科 大 学在 教 学 中始终 强调 “ 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作 为 素质教 育 的 核 心 内容之 一 l 1 ] 。自 2 0 0 4年 以来 , 本课题组对《 中 医各 家学说 》 部分课程采用 “ 案 例 引 导” 与“ 问题 切 人” 等教学 方 法L 2 ] , 并 不 断地 修 正 , 摸 索 出一 套 本课 程 案 例引 导式教 学 方 法 , 本 文 就金 元 医家 刘完 素 的 课 程 教学 方法 做一 汇报 。 《 中医各家 学说 》 课程 之金 元 医家刘 完素在 新疆 医科 大学 教学 大纲 中 占 6个学 时 , 属于重 点 医家 、 重 点讲 授 的章节 。其 内容包 括 : 火热 为病 的广泛 性 、 六 气 皆从火 化 、 五志过 极 皆为热 甚 、 玄 府气 液与 阳热怫 郁、 亢害 承制论 及热 病 、 杂病治 疗经 验等 。这些 理 论

中医各家学说刘完素

中医各家学说刘完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慎毋服
乌附之药”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
●补充并发展了《内经》“燥者润之”,“燥淫
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燥
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治
疗方法
●对后世喻昌、李梴、石寿棠

四、 火热 论 ·社会背景


家 ●《局方》盛行,用药多偏温燥,造成
学 说
热病
●北方气候干燥,饮食醇酿,久而蕴热
刘 完
●墨守《伤寒论》陈规,治辄投以辛温
素 ●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热病丛生
●中医临床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 火热 论 ·社会背景


家 ●《局方》盛行,用药多偏温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内经》病机十九条中,属五藏五条;属 部位(上、下)二条;属风、寒、湿三条 ;属火五条;属热四条,共十九条。
• 刘河间在其《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补充 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脏腑本气兴衰为病
五运 六气 脏腑 本气 虚
许多新方,成为主火论的开山
●应用《内经》亢害承制理论阐发病理本质
与标象的内在联系。
中中
对后世的影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医医
各各 ●受其标新立异,勇创新说的影响,后世张元素、张
家家 学学
从正、李杲、王好古、罗天益、陈言、朱震亨、
说说 王履等金元著名医家纷纷提出新的学术主张与见

中医各家学说:河间学派

中医各家学说:河间学派

中医各家学说:河间学派河间学派是以宋金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又称之为寒凉派,有“热病用河间”之说。

主要医家:刘完素、穆大黄、荆山浮屠、马宗素、葛雍、镏洪、常德、罗知悌。

一、刘完素【简介】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后人称其为刘河间。

刘完素为金元四大家的第一家。

【著作】《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宣明论方》、《三消论》、《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等,其中以《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尤能代表其学术观点。

【五运六气病机学说】1、刘完素以比物立象的方法,将脏腑病机与五运联系在一起,将病机十九条中的脏腑病证统归于五运之中,归纳为“五运主病”。

2、《素问》病机十九条之中,原有风、热、湿、火、寒邪为病,刘完素加以归纳、补充,并增列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以成“六气为病”一类,使之与运气学说之六气相合。

【亢害承制论】刘元素认为运气的承制关系,是维持其运动的必要条件。

将“亢害承制”的意义延伸于病机,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出现似是实非的假象。

【六气化火说】1、提出以“火热论”为中心的学术观点。

2、提出著名的“六气皆能化火”之说。

3、治疗这类水肿腹账,则主张用辛苦寒药为君。

4、在《宣明论方》中所举方药,重视风、湿、燥、寒与火热的关系,风邪为病,创立防风通圣散,火热为病,制神芎丸清热兼以散风火,大金花丸则苦寒直折,盖风火热三者多易相兼为病故也。

湿邪为病,则用三花神佑丸、葶苈木香散。

燥邪为病,多兼火热,故用人参白术散、绛雪散等。

【火热病证治】1、明确提出辛凉解表的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而随证应用。

2、对于里证的治疗,刘完素根据临床表现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治法:(1)凡里证见而表证已解,仅有里热郁结,见有脉实而不浮,不恶风寒,自汗谵语,咽痛腹满,而大便不行,有可下之证者,属热邪郁结在里,当用承气汤。

刘完素

刘完素

2. 把人体的内生六气与四时五运六气联系了起来,并且强调 了内在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认为脏腑内生六气有变化,脏 腑之间的生理平衡就被打破,随之表现为相乘而病,非旦如 此.还由于脏腑六气之间的相干而影响其他脏腑而产生病变。 由于各个脏腑本身的特异性.各个脏腑的虚实表现也各不相 同.相同的症状表现在某一特定的脏腑为实,在另一特定的 脏腑则为虚。这一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说明每一脏腑的特殊 性。
金 元 刘四 完大 素家 之
中国医学史

背景
宋金医学界最早敢于创新,为后世所称金元四大家中 的第一位医家。
十二岁父得伤寒,请医不到、归天而去,守真眼望亲
刘完素,河间人(河北省河间县),故后世又称刘河 间。约生于北宋年至金朝建立初期 (1120–1200)。
人被病魔夺走命。 刘完素自幼聪慧,家境贫寒,耽嗜医书,因母病,三 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学医。 二十五岁时研习《黄帝内经》,研究五运六七,,独 好《素问》,为“寒凉派”的创始人。 “章宗皇帝三聘不起,御高尚先生” 通玄处士 - 崇尚道家 - 调养之法, 内丹理论。
1)对消渴病 (Diabetes) 强调了清除肠、胃、心诸脏腑之热而补肾水之 衰,是主要治法。若津液得生,燥热得去,则消渴自除。 2)中风 - 是阳盛阴虚、心火暴盛、肾水虚哀的病机所产生的。 *六气(风寒署湿燥火)
(2)脏腑六气病机说
1.刘完素将《内经》的理论具体化,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一样, 也有五运六气的兴衰变化,把五脏之病归于五运.把人体脏 腑的虚实与六气的变化相联系,创立了脏腑六气病机说.
《素问病机宜保命集》所论病机之“气宜”,系在 撷取《素问》有关学理的基础上予以专论。刘氏 所谓“五脏所宜,五行之运行数,六气之临御化” 以及论中阐述丹天、黅天、苍天、素天、玄天之 气,特别是有关民病“气宜”(指医者施治之法与 方,与六气之病理、病理相宜)之阐论。

四大家之首:刘完素“火热论”论治脾胃病一:燥湿为泻,润燥为补

四大家之首:刘完素“火热论”论治脾胃病一:燥湿为泻,润燥为补

四大家之首:刘完素“火热论”论治脾胃病一:燥湿为泻,润燥为补刘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首,“河间学派”的创始人,“河间学派”打破了晋唐以来医学理论因循守旧的沉闷格局,使金元时期迎来了医学理论的激烈争鸣时期,开创了金元医学发展的新局面。

刘完素在参透《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挥了火热致病的学术观点,将临证时主张寒凉用药与后天之本难以兼顾的矛盾巧妙处理,遣方用药能匠心独运,蹊径另辟,寒热兼顾,润燥适宜,开阖得当,阴阳平衡。

1.燥湿为泻,润燥为补,常用甘温刘完素根据脾胃的生理属性,提出治疗脾胃病“燥其湿为泻,润其燥为补”的新见解。

依据是《黄帝内经》中“顺其性为补,反其性为泻”的原文,是根据药性理论中五味入五脏的理论而定的脏腑之补泻。

刘完素进一步发挥,认为每个脏腑根据五行属性而表现出自身对应的特殊性,“脾胃土本湿也,湿气自甚,则为积饮痞膈,或为肿满,以药燥去其湿,是谓泻其脾土之本也;或病燥热太甚而脾胃干涸或消渴者,土湿之气衰也,宜以寒润之药,补疗泻阳,除热润燥,而土气得其平,是谓补其脾土之本也”。

即“喜好者为补,所恶者为泻”,治疗时同样“顺其性则为补,反其性则为泻”,因此刘完素在脾胃病治疗上,提出了温热为泻,寒凉为补的独特见解。

根据这个理论,刘完素在治疗脾胃有热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亦常用甘温之剂。

如刘完素著作《黄帝素问宣明方论》的茯苓加减汤,药物组成有“茯苓、陈皮、泽泻、桑白皮、赤芍、白术、人参、肉桂、石膏、半夏”,治“胃热胃疸证”,“胃疸积热,食已辄饥,面黄瘦,胸满胁胀,小便秘赤”,此胃疸证表现为身面皆发黄,食多喜饮,原因是“湿热为邪,胃气蒸冲得之”。

刘完素用人参、白术、肉桂、半夏、陈皮等温热药,体现了脾胃有热亦用甘温药的巧妙,健运脾胃,行气化湿,用淡渗甘温的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等药以燥其胃湿,用“燥其湿为泻”的方法以协助辛苦寒的桑白皮、泽泻、赤芍、石膏等药清泻胃中积热。

刘完素在治疗脾胃病中体现了其温热燥湿为泻,寒凉润燥为补的原则,在脾胃热病的治疗中是以疾病的本质辨别用药,并不受寒凉清热思维的桎梏,体现了刘完素治脾胃病蹊径独辟之处。

金元四大家之“高尚先生”刘完素(刘河间)

金元四大家之“高尚先生”刘完素(刘河间)

金元四大家之“高尚先生”刘完素(刘河间)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约生活于1110-1209年。

是金时的河间人,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刘河间”。

他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医家,是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凉派”的创始人。

在理法上,他十分强调“火热”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因此,后世称其学说为“火热论”;治疗上,他主张用清凉解毒的方剂,故后世也称他作“寒凉派”。

刘完素生活在宋末金初,当时,中国的医学发展经过了盛唐时的辉煌成就和宋代的普及之后,形成了很多的学术派别。

各派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是医学史上的诸“医”百家的时期。

所谓“金元四大家”,就是当时最为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学派。

刘完素生活的河间地区,正是金人进攻中原时的主要战场之一。

当时天灾横行,疫病蔓延,疾病横生,而当时因为沿袭宋时的用药习惯,人们仍然使用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物治病。

当时的医生,也都习惯性的使用书中的药物,就很少能自己进行辨证处方,但是那些药物对于当时的疾病治疗效果却非常不好。

刘完素医术高超,他仔细研究《黄帝内经》中关于热病的论述,提出了使用寒凉的药物来治疗当时横行肆虐的传染性热病的主张,结果疗效非常惊人。

使用这种方法,他治好了许多人的病。

这也就是人们称他做“寒凉派”的原因。

他认为处方用药,要因人而异,应视病人的身体状况、所处的环境和疾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用药,不可一成不变。

他也极不满意于当时朝廷要求使用《局方》,又不可随意加减的规定,坚持辨证施治,酌情发挥。

他家门前车水马龙,挤满了远道而来的发热患者,甚至一些昏迷的病人是被抬来的。

让他扎上几针,服了几付他开的药以后,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

有时他还送医送药给贫困的病人。

一次,他在路上见到一家人正在发丧,得知是产妇难产致死,可他见到棺中有鲜血淌出,便令人放下棺材,马上开棺诊治。

他在难产妇的涌泉穴等穴位扎了几针,妇人竟然苏醒了,再针她合谷、至阴等穴,胎儿竟然顺利地产下。

家属忙跪地叩首,视之若神仙下凡。

刘完素

刘完素

刘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的代表人物。

学术上以倡言“火热论”著称,对后世影响较大。

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宣明论方》等书。

其中最著名的《宣明论方》,是根据《内经》解释病源,其有独特之处。

他自己独创的方剂——“防风通圣散”,用药达十七味,为表里双解的有效方剂,直到目前,临床上仍在应用。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又称刘河间,皇帝赐予“高尚先生”称号。

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约生于北宋大观四年(公元一一一O年),卒于南宋庆元六年(公元一二OO年)。

他出身贫苦,早年因母亲病不治而死,便立志学医。

他大半生云游四方,谋食于江湖。

刘完素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和金对峙的时代,此时烽烟四起,衰鸿遍野,百病丛生。

统治阶级为了从精神上麻醉人民,积极倡导运气学说,规定习医的人,须考运气论。

所谓运气,即是说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地有五运(水、火、土、金、木),以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五运,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六气,用纪年的干支推定岁气,再由岁气推定应得的疾病,并定以施治的方法。

这种理论,起初大多数医生不肯接受。

后来,竟成为他们的思想意识。

有书叫《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和《本草衍义》出来后,医学界运气之学更蔚然成风。

此外,当时一般医生受《局方》的影响,拘泥偏执,喜用辛燥药物,治病多所不济。

究竟运气学说与医药有什么关系?怎样对待《局方》的影响?这都是当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刘完素是个职明正直的人,目睹人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痛苦,不愿跟他们同流合污。

金朝皇帝章宗三次聘请他出来做官,都被拒绝了。

他日夜思考着上述的两个问题,情愿为解除人民的病苦,深入研究医学,虽耗尽毕生精力,也在所不辞。

以火热为导致多种病症的原因,是刘完素阐发病变机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他的火热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1)火热为病的广泛性首先他把《素问》病机十九条属于火热病症的范围予以扩大,在《至真要大论》所述的病机中,属于火的,仅有瞀冒、口禁、瘈疭、鼓栗、胕肿、酸疼、冲逆、惊骇、狂、躁十种;属于火热的,仅有转戾、呕吐、吐酸、下迫、泄泻、水液混浊七种。

刘元素.

刘元素.

• 《内经》病机十九条中,属五藏五条;属 部位(上、下)二条;属风、寒、湿三条; 属火五条;属热四条,共十九条。
• 刘河间在其《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补充 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1. 脏腑本气兴衰为病
五运 六气 脏腑 本气 虚
木风

温清
火 暑(火) 心
热寒
土湿

湿燥
金燥

清温
水寒

寒热
三、亢 害 承 制
• “亢害承制”是运气学说的内容,指五运 消长变化过程中,出现太过、不及时所表 现的一种内在调节机制。
• 《内经·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 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 化大病。”
• 刘河间对《内经》亢害承制论作了进一步 发挥。
• “己亢过极,反似胜己之化。”
“诸风盛者,皆兼于燥”←木极似金 “病燥过极则烦渴,反兼火化制之” ←金极似火 “病热过极,反出五液,恶寒战栗” ←火极似水 “寒极则血脉凝涩,坚痞腹痛” ←水极似土 “湿过极则为痉”湿极反兼风化制之←土极似木
刘 的先河 完 ●论述燥证病机,补充了
素 《内经》病机十九条的不足
●喻昌:清燥救肺汤
●叶桂:补养胃阴
中 医
2、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①观点:“情之所伤,皆属火热” “凡五志所伤,皆热也”
学 ②机理

五志过度——扰动阳气——化为火热
精神烦劳
“阳气者,烦劳则张”
刘 ③举例

情志过度——火扰神明——情志失常——谵妄歌唱
家 (一)脏腑六气病机说
学 (二)玄府气液说

(三)亢害承制论
刘 (四)火热论

刘完素

刘完素

一﹑ 生平及著作简介刘完素(约1110年~1200年),字守真,别号守真子,自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今河北河间)人,故人称“河间先生”或“刘河间”,是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凉派”的创始人。

在理法上,强调“火热”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后世称其学说为“火热论”;治疗上,主张用清凉解毒的方剂,故后世也称他为“寒凉派”。

刘完素一生著述较多,后人多把他的主要著作统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医家的著作。

2、主要著作《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黄帝素问宣明论方》3、时代背景(1)战争因素公元1127年—1279年北宋被金人所灭,宋高祖赵构南渡建立南宋,形成北金南宋局面,直至蒙古人统一中国建立元朝。

(2)地域因素北方气候干燥,人的体质较刚健强壮,性情骠悍,饮食粗糙,喜欢饮酒、肉食。

(3)医界风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问世后,不求医理、按证索方风气盛行。

二﹑学术内容㈠火热致病的广泛性属于火—10种病机十九条17种属于热—7种属于火—23种扩大57种属于热—34种扩大总数为2/3其它:6种扩大:23种,---风、湿、燥15种总数:80%以上---火、热10%—寒根据:①火、热的本性如此。

②火气亢极,反兼胜己之化:“反兼胜己之化”—“兼化”现象与本质一致—本化现象与本质相反—“兼化”③风、火、燥相兼为病。

④心火旺至肾水哀或肾水哀至心火旺。

㈡六气皆能化火说火热风、湿、燥、寒-→相兼同病1、风与火热风属木,木能生火风火热-→风火热相兼热极生风风风性开泄,善动数变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火火性炎上,主动不息具有升腾、亢烈、动风的特性2、湿与火热积湿成热湿火热-→湿热相兼湿属土,火能生土湿水肿:湿热-→气机郁滞-→小便不利-→水肿-→不能宜通水液例:肝硬化水肿-→湿热交阻型急慢性肾炎辛:发散、怫郁痞膈治疗:辛苦寒药苦:燥湿清热3、燥与火热燥极生火热燥火热-→燥热相兼火热伤津则化燥寒凉收敛燥病形成气血不通临床津亏中寒吐泻表现血少风热胜湿阴虚阴液不足-→阳亢内热症火热伤阴化燥-→燥病→便秘“大肠干涩,乃大肠受热,化成燥涩”《宣·燥门》甘能益血正治法:甘寒滋润寒能清热凉燥→杏苏散燥病温燥→桑杏汤4、寒与火热寒邪使阳气怫郁,不能宣散寒火热热极似寒感冒寒邪内伤生-→阳气怫郁不能宣散-→郁而生热冷之“冷热相兼”即所谓“人之伤寒也则为病热”《内经》阳厥证:阴盛阳衰---身凉不渴,脉迟细而微弱热厥危证:身冷,惟心胸处尚暖,脉微而昏冒欲死者治疗: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白虎汤基本内容:①、风火皆属阳,热甚则能生风,以热本,风为标;②、火热同类,火之渐为热,热之极为火;③、湿病本不自生,多因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行传化,停积而成;④、燥虽属秋阴,异于寒湿,反同火热,风胜湿,热耗液即能致燥;⑤、寒热之性相反,但也有寒气闭郁,阳气怫郁不能通达,郁而化热,不可言为寒。

“《素问》迷弟”刘完素保精爱气养神为全生之道

“《素问》迷弟”刘完素保精爱气养神为全生之道

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医家刘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一,针对宋金时期热性病的盛行,他擅用寒凉药治疗热性疾病,对杂病的论治亦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啃读《素问》,惠及后世】刘完素走上医学道路,与本专题中后面即将提到的医家李杲、朱震亨一样,都是因为母病而立志学医,但他又有所不同。

李杲是拜师学习,虽然刘完素也拜师,但是他更痴迷于自学《黄帝内经·素问》,从25岁开始研习,直至60岁未曾中止。

著作也多与《素问》相关,如《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简称《宣明论方》)等。

他把《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所概括的症状由36种扩大到91种之多;对“五运六气”进行了阐发;他所创知名方剂之一的防风通圣散,效验颇佳,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说到刘完素的高明医术,有“一针救假死孕妇,并产下婴儿”的传说,亦有金章宗完颜璟的女儿得重症,御医无策,刘完素用三服中药将其治愈的故事。

屡屡妙手回春,“神医刘完素”大名远播,为人称道。

金章宗曾3次征召授官职,他都坚辞不受,皇帝感其心诚,赐号“高尚先生”。

在学术上,他在潜心研究《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形成了火热论的思想,大倡“六气皆能化火”说、“五志过极皆为热甚”说,主张药用寒凉,以解表攻里,或降心益肾,其中尤尽心于六气化火的病机理论及外感热性病的治法,对后世治疗温热病有很大启发。

被后人尊为中医寒凉派的鼻祖。

受火热理论的启发, 明清医学家吴又可、叶天士、吴瑭、王孟英等, 发展了温病的治疗方法, 温热学说得到了长足发展, 使温病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独立学科。

时代不同, 治病救人的方法要变通据说,刘完素生活的金朝,医生们沿袭宋时的用药习惯,仍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和剂局方》)的药物治病,很少能自己进行辨证开方,而且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

当时,刘完素认为处方用药要辨证,9TCM HEALTHY LIFE-NURTURING 医道济世疗君亲,良方惠众救贫民。

中医各家学说常见名词解释

中医各家学说常见名词解释

中医各家学说常见名词解释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完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

刘完素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了《黄帝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2.亢害承制论:这是《黄帝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

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该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3.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治疗内伤病提倡的基本法则,即用甘温之剂来补益其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所制的主治内伤热中证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以此为基础。

4.内感阴证:是王好古在“内伤三阴”基础上提出的,指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之气等,内伤厥阴、太阴和少阴三阴经而产生的阴寒病证。

5.情志疗法: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些疾病。

张子和对此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经验。

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6.伤寒时地议:是缪仲淳论治外感热病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认为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而且古今人禀赋亦各不同,治疗疾病时可参照《伤寒论》的理论,根据实际发病情况,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7.主客交:是吴有性的学术观点之一。

主。

正气;客。

邪气。

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

在疫病传变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8.逆流挽舟法:喻嘉言对夏秋感受热、暑、湿气而成痢疾,治疗主张“必从外而出”,所以用汗法,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且有失于表者,外邪入里,病虽日久,也往往仍可引其邪出之于外,这便是他治疗痢疾的独特见解,称为“逆流挽舟”法,其主剂采用人参败毒散。

刘完素

刘完素

基本内容:
①、风火皆属阳,热甚则能生风,以热本,风为
标;
②、火热同类,火之渐为热,热之极为火;
③、湿病本不自生,多因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
行传化,停积而成; ④、燥虽属秋阴,异于寒湿,反同火热,风胜湿, 热耗液即能致燥; ⑤、寒热之性相反,但也有寒气闭郁,阳气怫郁 不能通达,郁而化热,不可言为寒。
㈢、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外感病,更多地反映了内热热病。
如:热生风
热生湿 热生燥
中风
水肿 便秘
2、六气既是病因学概念,亦是病理学 的概念,反映了人体疾病的变化的机理。
例如小儿急惊风,热极生风,出现 惊悸、抽挛为风的征象。这里的风实质 是肝风,更多反映了五行五脏的病理本 质。 如 东方木,主风,属肝;
北方水,主寒,属肾;
西方金,主燥,属肺; 南方火,主热,属心; 中央土,主湿,属脾。
寒能清热 凉燥→杏苏散
燥病
温燥→桑杏汤
4、寒与火热
寒邪使阳气怫郁,不能宣散

热极似寒
火热
感冒寒邪内伤生
-→阳气怫郁不能宣散-→郁而生热
冷之“冷热相兼”
即所谓“人之伤寒也则为病热”《内经》
阳厥证:
阴盛阳衰---身凉不渴,脉迟细而微弱
热厥危证:
身冷,惟心胸处尚暖,脉微而昏冒欲死者
治疗:
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白虎汤
名曰消中;
若渴而饮水不绝,脚消瘦而小便有脂
液者,名曰肾消”
对病机认识: “如此三消者,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 治疗: “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
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
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
利而不涩,则病己矣”
现代:

中医各家学说河间流派

中医各家学说河间流派

河间学派河间学派是以宋金时期河北河间著名医家刘完素为代表的医学流派。

以《内经》理论为指导,以阐述火热病机、善治火热病证而著称于世。

倡“六气皆能化火”说,治病善用寒凉,世人亦称之为寒凉派。

河间学派在发展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对火热病的认识,促进了病机学说的发展。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亦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河间学派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师承授受关系,自刘完素创火热论之后,承袭其术者不乏其人。

据史料记载,亲炙其学者,有穆大黄、穆子昭、董系、马宗素、荆山浮屠等。

穆大黄,名字里籍及著作俱无从考。

穆子昭与其父穆大黄同学于刘完素。

董系亦为传河间辛凉之法者。

刘河间,金著名医家。

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医方精要宣明论》、《三消论》等。

他的火热理论,源于《素问•热论》和《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其主要内容为“六气皆能化火”,临床分表里证辨治之,火热在表,治以辛凉甘寒;火热在里,用承气诸方;表里俱热,用防风通圣、凉膈以两解之。

自完素以后,讨论火热证的理论方药便自成体系。

马宗素,《宋以前医籍考》云:“按《医学源流》引《列代名医图》曰:‘金有何公务、侯德和、马宗素、杨从正、袁景安’。

而是书又载正治反治之法,曰闻诸守真之言,则宗素亦金人,当得亲炙于守真之门者”。

其著《伤寒医鉴》一书,从伤寒病的角度来宣扬刘完素的火热论,大张刘氏“人之伤寒则为热病,古今一同,通谓之伤寒”(《伤寒医鉴·论六经传变》)及“六经传变皆是热证”(《伤寒医鉴·论汗下》)之说。

荆山浮屠,《明史·方技·戴思恭传》云:“震亨……学医于宋内侍钱塘罗知悌,知悌得之荆山浮屠,浮屠则河间刘守真门人也”。

可知其学一传于罗知悌,再传于朱震亨,使河间之说由北方而传到南方。

罗知悌,宋濂《丹溪先生墓表》云:“罗司徒知悌,宋宝佑中寺人,精于医,得金人刘完素之学,而旁参于李杲、张从正二家。

尝言医学之要,必本于《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

古代名医 刘完素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 刘完素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刘完素生平简介姓名刘完素字守真别名刘河间去逝时间暂无资料。

所在朝代无出生地区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主要成就“六气皆能化火”学说擅长领域用寒凉药治疗伤寒代表作品《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刘完素简介: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刘完素故后世又称其为刘河间。

大约生活在北宋末年至金朝建立初期,即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至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之间,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为后世所称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一位医家。

二、人物介绍: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世称刘河间。

他从25岁开始研究《内经·素问》,直到60岁从未中断,学识渊博。

他据《素问》病机19条,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

故治法上多用寒凉药,并创制了不少治疗伤寒病的方剂,对后世温病学说有所启发。

为中医学各学派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著作: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三消论》《附《儒门事亲》》,《素问药注》(已佚),《医方精要》(已佚),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河间刘先生十八剂》、《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刘河间医案》等。

后人多把完素的主要著作统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医家的著作。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建国以来,曾对刘完素著述进行了一些整理和研究,重新出版其部分专著,发表了不少研讨刘完素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的论文,从而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为了进一步总结整理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使其更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中国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使其更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出版《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之机,对刘完素的原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文》《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三消论》《保童秘要》共7本,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校注和研究,编成《刘完素医学全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急乖戾失常而病也。 寒邪过甚,而见“坚痞腹满急痛”,是
“寒主拘缩,故急痛也。寒极则血脉凝 冱反见土化制之,故坚痞而腹满也 ” 。
《素问玄机原病式·寒类》:“然病湿过 极则为庢,反兼风化制之也;风病过极则 反燥,筋脉劲急,反兼金化制之也;病燥 过极则烦渴,反兼火化制之也;病热过极 而反出五液,或为战栗恶寒,反兼水化制 之也” 。
“夫燥渴之为病也,多兼于热”。 火热化燥——风能胜湿,热能耗液。 “故火热胜,金衰而风生,则风能胜湿,
热能耗液而反燥,阳实阴虚,则风热胜 于水湿而为燥也”。
“大肠受热,化成燥涩”。 “俗云皴揭为风者,由风能胜湿而为燥
也” 。 (血燥生风) “风热耗损水液,气行壅滞,不得滑泽
喘:“火气甚为夏热,衰为冬寒。故病寒 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又寒 为水阴,主乎迟缓;热火为阳,主乎急数。 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 也”。
呕:“胃膈热甚则为呕,火气炎上之象 也”。
胕肿:“热胜肉,而阳气郁滞故也”。 疼痠:“酸疼也。由火实制金,不能平木,
பைடு நூலகம்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阴所至为 疡胗身热……为惊惑,恶寒战栗,谵 妄……为悲妄衄衊”。
治疗当用清凉之剂《素问》所谓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
“阳热暴甚而目暝昏眩,虚为热证明矣, 岂可反言肾虚为冷,而以热药养水耶?况 水少不能胜火,又服热药,宁无损欤!”
“病本热而无寒,又得热药,则病热转 甚”。
“岂可见病已热,而反用热药,复言养水 而胜心火者,可谓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 易而求诸难,深可戒哉”!
战栗“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 化制之,故寒栗也。然寒栗者,由火甚似
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故以大承气汤下 之,多有燥粪,下后热退,则战栗愈矣”。
湿气过甚而见诸痉强直,是“湿过极, 则反兼风化制之”;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 体重,胕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 湿”。
通利,则皮肤燥裂,肢体麻木不仁”。
燥证也有非火化者,如寒凉收敛,气血 不通,中寒吐泄,脱津亡液等。但燥与 火热兼化者多。
治疗
“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慎 毋服乌附之药。
“退风散热,活血养液,润燥通气之凉药 调之。”
“若阳实阴虚,风热胜其水湿而成燥者, 可以退风散热,养液润燥,而救其已衰之 阴湿。若反以温补,欲令脏腑而无壅塞, 不亦妄谬之甚耶!”
未有不因诸内者”。
➢ 章虚谷:“六气之邪,有阴阳不同,其 伤人也,又随人之阴阳强弱变化而为 病”。
忽视了治未病的作用。
4、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 若五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 所伤皆热也”。
“恐则喜惊者,恐则伤肾而水衰,心火 自甚,故喜惊也”;
躁扰—“躁动烦热,扰乱而不宁,火之 体也”。
诸痉强直:筋劲强直而不柔和也。
风气过甚而见 “强直,支痛緛戾,里急筋 缩”, 是“燥金主于紧敛短缩劲切,风木 为病,反见燥金之化,由亢则害,承乃制 也。况风能胜湿而为燥也,亦十月风病势 甚而成筋缓者,燥之甚也,故诸风甚者, 皆兼于燥”。
“诸暴强直,支痛緛戾,里急筋缩,皆属 于风”。
暴:卒也。强:劲有力而不柔和也。 直:筋劲强也。 支痛:坚固支持,筋挛不柔而痛也。 緛戾:緛,缩也;戾:乖戾也。谓筋缩
化制之”。(真热假寒) “如火热甚而水化制之,反为战栗者,大
抵热甚,而非有寒气之类也。故渴为热在 里,而寒战反渴引饮也”。
评 论:
“六气皆能化火”,应理解为“六气皆 有化火的可能”,化与不化,要看条件。
未强调内因即体质的作用。 ➢ 叶天士:“凡六气伤人,因人而化”。 ➢ 张石顽:“六气虽属外因,而火气郁发,
诸热瞀瘈,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 骇,胕肿疼酸,聋,呕涌溢,食不下,目 昧不明,暴注瞤瘈,暴病暴死,皆属于火。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症瘕穨疝,
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 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2、发挥“亢害承制”论
《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 制,制则生化,害则败乱”。
开发郁结,不惟中病,令汗而愈,免至辛 热之药,攻表不中,其病转甚,发惊狂、 衄血、斑出、皆属热药所致。故善用药者, 须知寒凉之味。”
世以甘草、滑石、葱、豉寒药发散甚妙。 是以甘草甘能缓急,湿能润燥;滑石淡能 利窍,滑能通利;葱辛甘微寒;豉咸寒润 燥,皆散结、缓急、润燥、除热之物。因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河间 六书
《伤寒医鉴》
《保童秘要》
二、学术思想: 五运六气病机学说 火热论 杂病治验
(一)五运六气病机学说 1、以五运六气分类疾病
五运病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木); 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 诸气膹郁病痿,皆属于肺(金);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水);
补充: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诸暴强直,支痛緛戾,里急筋缩,皆属于 风。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 浊,腹胀大,鼓之如鼓,痈疽疡疹,瘤气 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鼽衄, 血溢血泄,淋閟,身热,恶寒战栗,惊惑 悲笑,谵妄,衄衊血汗,皆属于热。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 重,胕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
5、 六经传受皆为热证
《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 类也”。“人之伤于寒者,则为病热”。
认为仲景伤寒六经病证皆为热病,只有表里 之分,而无寒热之别。
《宣明论方·热论 》:“寒藏于肌肤,阳气 不行散而内为怫结,故伤寒者反为病热”。
强调伤寒六经表里分证。 伤寒只能从热治。
各论下篇
古代医家学术思想
刘完素
一、生平著作 刘完素,字 守真,号通玄处士,
金代河间人。生活 年代公元 1120~1200年。
著作:《素问玄机原病式》 2卷约成书于1152年
《素问玄机原病式》
《宣明论方》15卷 1172年 河间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三书
3卷 1186年
河间三书+《伤寒直格方论》
叶天士:“当以辛凉干润之方,气燥 自平而愈,慎勿用苦燥劫烁胃汁”。
吴鞠通制桑杏汤,清宣凉润,以治温 燥。
“所谓寒月甚而暑月衰者,由寒能收 敛,腠理闭密,无汗而燥,故病甚也。 热则皮肤纵缓腠理疏通而汗润,故病 衰也。”
⑷ 寒与火热的关系
外感寒邪,郁闭腠理,郁久化热。 热气过甚,出现恶寒战栗“是火极反兼水
六气病机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噤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益深耶?医者曰:经云水极似土,正此 病也。水极者,本病也;似土者,虚象 也。今用通利渗泻,则下多亡阴,肾水 益耗是愈伤其本病,而增湿土之势矣, 岂知亢则害,承乃制之旨乎?遂令空腹 服地黄丸,再以四物汤加黄柏、木通、 厚朴、陈皮、参、术煎服十余帖而愈。
(二)阐发火热病证
1、火热论的形成 ⑴社会条件和地理环境 ⑵补偏救弊,矫正《局方》
辛燥流弊 ⑶《内经》理论依据 ⑷ 根据运气推论
2、火热为病的广泛性
病机十九条属火5条:瞀瘈、口噤、瘈 疭、鼓栗、胕肿、酸疼、冲逆、惊骇、 狂、躁十种病。
病机十九条属热4条:转戾、胀满、呕 吐、吐酸、下迫、泄泻、水液混浊七种 病。
刘氏将火热病种扩大到50多种。
属热的34种: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
“故俗以热药欲养肾水,胜退心火者,岂 不误欤?……俗以为元气虚损而病寒者, 皆误也……慎不可妄以热药养其真气,则 真气何由生也。故《西山记》曰:饵之金 石,当有速亡之患”。
⑵ 湿与火热的关系: 火热生湿——火能生土,故火热可
生土湿。 ❖ “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故夏热
则万物湿润,秋凉则湿物燥干也”。 ❖ “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
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
❖ “诸水肿者,湿热之相兼也”。 ❖ “湿热相搏则怫郁痞隔,小便不利而
水肿也”。 积湿成热——湿郁化热。
湿生热,热生湿,湿热多兼化。
湿热兼化的水肿腹胀,治疗主张用“辛 苦寒药为君”以利其大小便。
辛散结,苦燥湿,寒除热。 “辛苦寒药,能除湿热怫郁痞隔故也”。
⑶ 燥与火热的关系
“经曰风热火同阳也,寒燥湿同阴也。又燥 湿小异也,然燥金虽属秋阴,而异于寒湿, 故反同其风热也” 。
燥与火热多同化,常与风火相兼。 燥极化火—— “金主于秋而属阴,其气凉,
凉极天气清明,而万物反燥 ,故燥若火, 是金极而反兼火化也”。
“故病水液衰也,燥金之化极甚,则烦 热气郁痿弱”。
⑴ 风与火热的关系
风 能 生 火 —— 风 五 行 属 木 , 木 能 生 火 。 助火——“火本不燔,遇风冽乃焰”。
热甚生风——“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 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热则风动”。 风与火热在病变过程中多为兼化的关系。
风火兼化证: “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晕者,由风
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 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 动相搏,则为之旋转”。
6、火热病的治法
⑴ 表证:创辛凉解表法和表里双解法。
“余自制双解、通圣辛凉之剂,不遵仲景 法桂枝、麻黄发表之药,非余自炫,理在 其中矣。故此一时彼一时,奈五运六气有 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天以常火,人以 常动,动则属阳,静则属阴,内外皆扰, 故不可峻用辛温大热之剂,纵获一效,其 祸数作,岂晓辛凉之剂,以葱白盐豉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