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脑血管疾病

合集下载

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学教学课件

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学教学课件

常见症状
对侧单肢轻偏瘫,可伴有面部轻瘫。
特征性症状
△ 眼动脉交叉瘫 △ Horner征交叉瘫 △ 失语症
可能出现的症状 对侧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对侧同向 偏盲。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 特征性症状
可能出现的症状
眩晕、平衡失调,多不伴有耳鸣
△ 跌倒发作(drop attack) △ 双眼视力障碍 △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主干闭塞
对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较轻)、 丘脑综合症,主侧半球病变可有失读症。 ▼ 皮层支闭塞 ☆ 对侧同向性偏盲、象限盲、皮质盲 ☆ 主侧颞下动脉闭塞时可见视觉性失认症、精 神性失明和对颜色失认 ☆ 主侧半球顶枕动脉闭塞可有失语 ☆ 深穿支闭塞 ☆ 丘脑动脉闭塞:丘脑综合征 ☆ 中脑分支闭塞:Weber综合征
● MRI 与CT相比,MRI显示病灶早,能早期发现大面积脑梗死, 清晰显示小病灶及后颅凹的梗死灶.病灶检出率为95%。功能 性MRI弥散加权DWI则可早期发现缺血性卒中。
●血管造影
●脑脊液检查 ●其他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TCD) PET,彩色立体成像
系统。
诊断
中年以上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突然发病,一至 数日出现脑局灶性损害症状体征,并可归因于某颅内 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考虑急性脑梗死的可能 , CT /MRI检查发现梗死可以确诊。
★动脉溶栓 3~6小时
△脑保护治疗 采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镁离子、抗兴奋性氨基酸递 质、自由基清除剂 和亚低温治疗。
△抗凝治疗 目的在于防止血栓扩展和新血栓形成。
△降纤治疗 △抗血小扳聚集治疗
△ 卒中单元 △ 脑梗死急性期不宜使用或慎用血管扩张剂。 △ 脑卒中急性期不宜使用脑细胞营养剂,宜在脑卒中亚

第7版神经病学脑血管病

第7版神经病学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概述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

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看第二位原因,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心肿瘤构成多数全国的三大致病疾病。

近年来卒中在我国全死因顺位明显前移。

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卒中(136.64/10万)已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

我国卒中发病率120-180/10万,患病率400-700/10万,每年新发病例大于200万,每年死亡病例大于150万,存活者600万-700万,且2/3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卒中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本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病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

今年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已有很大进展,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减少卒中疾病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特别应强调一级预防,即针对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预防,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脑血管疾病分类(图表)。

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正常成人的脑重为1500g,占体重的2%-3%,流经脑组织的血液750-1000mg/min,占每份心搏出量的20%。

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脑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坏十分敏感。

如果全脑组织的供血完全中断6秒,患者即出现意识丧失,10秒自发脑电活动消失,5分钟最易损的特定神经元出现不可逆性损伤,10-20分钟大脑皮质出现广泛性的选择性神经元坏死。

脑组织的血流量分布不均,通常灰质的血流量高于白质,大脑皮质的血流供应最丰富,其次为基底节和小脑皮质。

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学第五版

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学第五版
大脑中动脉

供应
眶额动脉 中央沟动脉 中央沟前动脉 中央沟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大脑半球背外侧2/3 额叶\顶叶\颞叶\岛叶 内囊膝部&后肢前2/3 壳核\苍白球\尾状核
主要分支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 &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 肢后1/3\全部脑干&小脑
颅外(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狭窄&闭塞 →脑外盗血, 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脑血液循环调节&病理生理
大脑皮质血流量丰富, 基底节&小脑皮质次之 急性缺血 脑皮质可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红色梗死) 白质易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白色梗死)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敏感性 大脑皮质(第3\4层)&海马神经元最敏感 纹状体&小脑Purkinje细胞次之 脑干运动神经核耐受性较高
1.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出血 3.硬膜外出血
2.椎-基底动脉系统
Ⅳ.脑供血不足 Ⅴ.高血压脑病
4.硬膜下出血
1.脑血栓形成
Ⅵ.颅内动脉瘤
Ⅷ.脑动脉炎
II .脑梗死(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 Ⅶ.颅内血管畸形
2.脑栓塞
3.腔隙性梗死 4.血管性痴呆 III.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Ⅸ.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Ⅹ.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Ⅺ.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Ⅻ.脑动脉硬化症
病因&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
1. 微栓子学说(Fisher, 1954)
血流分层平流反复将微栓子带到同一血管分支 微栓塞&小动脉反射性痉挛→刻板样雷同症状 小栓子溶解&血管再通→临床症状缓解

第九版神经病学-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2)

第九版神经病学-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2)
——又称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lacunar ischemic stroke) 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病变,导致供血动脉脑组织缺血坏死(梗死灶直 径<1.5~2.0cm),从而出现的急性神经功能损害综合征 (1)病因 小动脉硬化 (2)临床表现特点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约为65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逐渐增多 通常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
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中枢性面舌瘫、手精细动作笨拙。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内囊前肢或膝部 感觉运动性卒中(sensorimotor stroke,SMS) 表现偏身感觉障碍,轻偏瘫。病灶位于丘脑腹后核及邻近内囊后肢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脑梗死
五、临床表现
1.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
相邻血管供血区交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导致的脑梗死,多因血流动力学原因所致
皮质前型
皮质下型 皮质后型 左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MRI显示分水岭脑梗死和CTA显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神经病学(第8版)
脑梗死
五、临床表现
3. 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腔隙状态(lacunar state)
反复发作引起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累及双侧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出现严重精神障碍、认知功能 下降、假性延髓性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综合征和尿便失禁等
基底节腔隙性梗死
脑桥腔隙性梗死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脑梗死
二、病因
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其他病因

神经病学(第8版)第九章-脑血管疾病(4)

神经病学(第8版)第九章-脑血管疾病(4)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其他动脉性疾病
二、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2. 颈内动脉盗血综合征(carotid steal syndrome) 3. 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vertebrobasilar steal syndrome)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其他动脉性疾病
三、脑淀粉样血管病
(一)临床表现
1. 脑出血 以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脑叶出血最为多见 2. 痴呆 30%的CAA患者晚期表现为痴呆 3. TIA和脑梗死 CAA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TIA和脑梗死。脑梗死多见于枕叶、颞叶、顶 叶与额叶
神经病学(第8版)
其他动脉性疾病
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四)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免疫和感染病原学方面的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因 2. CT或MRI 出现脑出血、脑梗死、SAH等相应的CT、MRI影像学表现。烟雾病患者的
MRI可见多数异常血管流空影;CTA或MRA可能发现烟雾病特征性的血管狭窄和颅底异 常血管网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其他动脉性疾病
二、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二)诊断 1. 血压、脉搏检查 2. 超声检查 3. 血管造影
(三)治疗 治疗根据病变部位及病因而定。若缺血症状严重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血管内膜剥
离、血管内支架或血管重建术等。不宜使用扩血管和降血压药物

神经病学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血栓形成PBLPPT

神经病学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血栓形成PBLPPT
神经病学脑血管疾 病脑梗死脑血栓形 成PBL
目录
• 神经病学概述 • 脑血管疾病介绍 • 脑梗死介绍 • 脑血栓形成介绍 • PBL教学方法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
01
CATALOGUE
神经病学概述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01
02
03
04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 神经组成,负责控制和协调人
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病理生理机制
脑梗死发生时,血管内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导致脑血管阻塞。 随着时间推移,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元死亡和脑功能受损。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常见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吞咽困难等。根据梗死部位和范围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会有 所差异。
诊断方法
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可 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指标,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可直接观察到脑梗死病灶。
05
CATALOGUE
PBL教学方法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方法的简介和优势
简介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 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分 析和合作。
VS
优势
PBL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戒烟限 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 体检和筛查,及早发现和治疗脑血管 疾病的高危人群。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和 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 、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言语 不清等。

神经病学脑血管疾病共375页

神经病学脑血管疾病共375页

第八章 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 ➢ 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概述
诊断与治疗原则
脑血管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
➢ 根据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部或全脑损害的症 状及体征
➢ 颅脑CT/MRI或MRA、DSA及CSF等检查发现 相应的病灶或相关的疾病证据
概述
脑血管疾病分类
➢ 脑血管疾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或 病理性质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
➢ 我国1995年将CVD分为10类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概述
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简表)
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Ⅱ.脑卒中
1.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出血 3. 脑梗死 Ⅲ. 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
病因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 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的急骤波动 ➢ 心功能障碍、风湿性或非风湿性心瓣膜病、 心肌病 ➢ 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特别是心房纤颤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概述
病因
血液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 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粘血症,如脱水、红细胞增 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 凝血机制异常,特别是应用抗凝剂、服用避孕 药物、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各种血液性疾病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 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
(2) 可有单侧或双侧面部、口周麻木,或伴有对 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呈现典型或不典型 的脑干缺血综合征
➢ 常有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 尿病、吸烟和高脂血症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概述
诊断与治疗原则
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
➢ 挽救生命 ➢ 降低残疾 ➢ 预防复发 ➢ 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皮层支闭塞
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偏瘫上肢重于下肢 伴感觉障碍,主要是皮质感觉障碍 失语、体象障碍
Accumulated risk
Stroke
1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及预防 预后
2020/10/16
18
概念
TIA是指由于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 血引起的、未伴发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 功能障碍。
24h内完全恢复。
2020/10/16
19
临床表现
TIA基本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多高龄 危险因素:通常有多重危险因素 症状特征:神经功能缺损可多次发生,但症状类似 进展情况:90%于1h内完全恢复
2020/10/16
20
颈动脉系统 TIA
★常见症状
对侧单肢无力(上肢多见)或轻偏瘫,面部轻瘫
中国每年新 增150~200万卒中 患者,相当于每 15秒就有一个新 发卒中
4
/10万人
800
700
城市 农村
600
500
400
300 200
219 185
100
116 142
0 发病率
死亡率
2020/10/16
719 394
患病率
5
脑供血动脉解剖
1.颈内动脉系统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坏死软化。
常见类型: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分水岭梗塞 腔隙性梗塞
2020/10/16
24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
➢ 病因 ➢ 病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及鉴别诊断 ➢ 治疗 ➢ 预后及预防
2020/10/16
25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
大脑中动脉 颈动脉起始部及虹吸部 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
导致脑疝形成。 镜下
坏死期 软化期 恢复期
2020/10/16
32
2020/10/16
Core
Penumbra
33
病理生理
脑血流量正常:55ml/100g.min 30ml/100g.min 10ml/100g.min
0-6h:线粒体氧化代谢障碍,Na/K ATPase下调,细胞内 Na+↑ →细胞毒性脑水肿
脑血管疾病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2020/10/16
1
2020/10/16
Defeated a common enemy Defeated by a common enemy
2
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2020/10/16
3
流行病学
2020/10/16
★可能出现的症状
吞咽障碍、构音不清
共济失调
复视
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
2020/10/16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以病史为主, 综合评估
鉴别诊断 局限性癫痫 美尼尔病 心源性疾病 其他
ABCD2 Score
2020/10/16
23
脑梗塞 Cerebral infarction
定义 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
2020/10/16
6
2.椎-基底动脉系统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2020/10/16
7
各动脉供血区域
2020/10/16
8
2020/10/16
9
重点
Willis环
2020/10/16
10
• 双侧大脑中动脉 • 双侧大脑前动脉 • 双侧大脑后动脉 • 双侧后交通动脉 • 前交通动脉
6-12h:线粒体、细胞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脑屏障破 坏 →血管源性脑水肿
3-7d:脑水肿加重,压迫,恶化。周围过度灌注,对侧血 流可降低
7-30d:脑水肿减轻,出现胶质细胞增生、脱髓鞘,坏死区 囊变,牵拉收缩。
2020/10/16
34
临床表现
高龄多见,常伴多项危险因素 多于安静状态下发病,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 通常意识清楚,大面积梗塞时也可出现脑疝,甚至
死亡 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临床类型—完全型、进展型、缓慢进展型
2020/10/16
35
不同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
▼TIA或RIND (进展型 完全型) ▼眼动脉交叉瘫或霍纳征交叉瘫 ▼可只表现大脑前、中或后动脉闭塞症状
2020/10/16
36
大脑中动脉
▼ 主干闭塞
三偏症状 失语症、体象障碍 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疝可导致死亡
2020/10/16
26
2020/10/16
27
2020/10/16
28
2020/10/16
29
动脉炎
2020/10/16
30
血管畸形
2020/10/16
31
病理
脑动脉闭塞早期脑组织改变不明显 8~48小时缺血最重的中心部位发生软化,周围
形成半暗带 脑组织肿胀、变软,灰白质界限不清。 大面积梗死时,由于肿胀产生的压力梯度,可能
2020/10/16
11
2020/10/16
12
脑动脉疾病分类
慢 性
脑动脉硬化症



血 血管性痴呆

管 病
TIA

急 缺血性脑血管病 RIND 血栓性梗塞
病性
脑 血
栓塞性梗塞
CI
腔隙性梗塞 分水岭梗塞

CH 出血性梗塞
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
多发性梗塞
2020/10/16
SAH
13
病因
动脉硬化 动脉瘤
血管畸形
灌注不足 过度灌注
血液病 血粘度改变 RBC变形性
血管因素
血流动力学 因素
血液流变学 因素
缺血 (血管闭塞)
出血 (血管破裂)
混合性中风
TIA 脑梗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 腔出血
2020/10/16
14
危险因素
不可控因素:
年龄>60岁, 性别:男>女, 种族:黑人
可控因素: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体重指 数(BMI),吸烟、嗜酒,避孕药物
★特征性症状
眼动脉交叉瘫 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朦或失明,对侧偏瘫。
Horner征交叉瘫
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 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
2020/10/16
21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
眩晕、平衡失调,多不伴有耳鸣
★特征性症状
跌倒发作(drop attack) 双眼视力障碍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2020/10/16
15
2020/10/16
16
Infancy and Childhood
Nutrition Obesity
2020/10/16
Adolescence
Smoking Alcohol Lack of physical
activity Diet Obesity
Adult life
Established risk facto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