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虾生物学特点(一稿)
南美白对虾生物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分析
本篇文章,针对南美白对虾的生物特性以及人工育苗技术进行分析,介绍南美白对虾的生活习性,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培育养殖。
一、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征靠近头部的第一对前肢,原本的前肢比较长,末端部又分为内和外触鞭,主要负责嗅觉以及身体平衡的功能;第二对前肢,其肌肉比较发达,肢体内具有一条很长的触鞭,主要负责身体两侧和身体后面一侧的触觉;第三对前肢,其边缘呈锯齿状,是咀嚼食物以及分割食物的重要器官;第四对肢体呈现薄片的状态,可以帮助南美白对虾在进食过程当中,抱紧食物避免脱落;第五对肢体,肢体躯干比较发达,可以帮助腮部的水流活动进行呼吸。
南美白对虾腹部有八对附肢,其中包括五对步足以及三对颚足,颚足的最底下是鳃的结构,可以帮助白对虾呼吸;步足的末端形状为钳状,可以帮助白对虾进食以及进行爬行。
南美白对虾内部包括肌肉系统、呼吸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等,这其中许多的组织器官都聚集在头部以及胸部。
南美白对虾的肌肉比较有力,会形成许多的肌肉束分布在头部以及腹部。
南美白对虾为雌雄异体,雌性的生殖系统包括输卵管、纳精管以及卵巢。
卵巢具体位置位于躯体的背部,每个卵巢之间比较对称,并且和输卵管相连接,生殖地方在第三步足的根部,雄性的生殖系统,包括输精管、精狭囊以及一对儿精囊,精巢的位置和卵巢的位置相同,都是连接着输精管,最后和一对球形的精荚囊连接,生殖的地方在第五对步数的根部。
二、南美白对虾对环境的要求南美白对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可以在6℃到40℃的水域当中进行生存,生长存活的水温是15℃到38℃,最佳的养殖温度是22℃到35℃。
其对高温忍受极限是43.5℃,南美白对虾对低温适应能力比较差,当温度低于18℃的时候,白对虾的摄食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当到达9℃以下时候就会出现侧卧的情况。
南美白对虾在自然水域当中休息的水深为0m~72m,可以在盐度为0.5‰~35‰的水域当中进行生长,根据最新的科学报告,7cm的南美白对虾,其适应盐度的范围2‰~78‰。
第一章 虾类生物学2
克氏原螯虾腹面图
• 克氏螯虾具有较显著的第二性征 首先可从腹部游泳肢形状加以区分,雄虾腹 部第一游泳肢特化为交合刺,而雌虾第一游泳肢 特化为纳精孔;其次,二者螯足具明显差别,雄 性螯虾足粗大,整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沈 状突起,而雌虾螯足比较小,沈状突起不明显; 第三,雄虾螯足较雌虾粗大,个体也大于雌虾。 • 性腺发育 通常在交配以后,视水温不同,卵巢需再发 育2—5个月方可成熟。根据卵巢的颜色判断性腺 成熟程度,把卵巢发育分为苍白、黄色、橙色、 棕色(茶色)和深棕色(豆沙色)等阶段。橙色是基 本成熟的卵巢,交配后需3个月左右可以排卵;茶 色和棕黑色是成熟的卵巢,是选育亲虾的理想类 型。
第三节虾类的繁殖(三)
三、交配
1.时间:夜间,一般在日落至午夜。 2.交配方式: 具开发式交接器的种类性腺成 熟后交配即产卵。 具封闭式纳精囊的种类则雄性 先熟先行交配。后产卵。交配前,需进行 一次生殖蜕皮,其作用有利于精荚植入。
中国对虾雌雄交配
第三节虾类的繁殖(三)
• 对虾交配时机:雄性先熟 • 沼虾交配时机:雌雄同步 交配前进行生殖蜕皮,交配后如意外 蜕皮导致精荚丢失,雌虾可与雄虾再次交 配。
(二)产卵数量:
对虾类:10-100万粒卵,通常为40-60万粒卵。 如中国对虾,斑节对虾。 罗氏沼虾: 10-12万粒。 龙虾:10万粒, 淡水虾:600-5000粒, 克氏原螯虾:300粒左右
(三)影响产卵量的因素
个体大小,产卵次数,胚胎发育方式。 1.个体大小 同种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多。同类不同种造成的个体 差异,大型个体的产卵量越多
第三节虾类的繁殖(三)
• 产卵的时机与时间 时机: (1)交配后立即产卵。(南美白对虾,交配数小 时后)。 (2)交配后数月产卵(中国对虾于10月中旬在生 殖蜕皮后进行交配,要5-6个月后才产卵) 时间:夜间,通常为21:00至00:00左右。 • 产卵方式:游动产卵(图)。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肢虾(white-leg shrimp)、白对虾(white shrimp),以前翻译为万氏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它具有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1、分类地位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Litopenaeus亚属。
2、主要形态特征外形与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酷似。
成体最长可达23cm,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
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
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5-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约为1∶3;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剌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剌;肝剌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l~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剌。
3、生活习性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2m,水温25~32℃,盐度28‰~34‰,pH值8.0土0.3。
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
该虾白天一般都静伏池底,晚上则活动频繁。
蜕皮都在晚上(上半夜),两次蜕皮的时间间隔为20天左右。
南美白对虾性情温和,实验条件下很少见到个体间有相互残食现象发生。
4、食性与生长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种类,对动物性饵料的需求并不十分严格。
水产概论-6
《水产养殖概论》
蟹类的生活史: 受精卵——胚胎 发育——溞状幼 体——大眼幼 体——仔蟹—— 幼蟹——成蟹。
《水产养殖概论》
四、主要经济及养殖蟹类
1、中华绒螯蟹 5000多种 方蟹科,头胸甲方形或圆形俗名河蟹、 螃蟹、毛蟹等,此蟹原产于我国,因其螯 足密生绒毛,故在动物分类学上其学名为 中华绒螯蟹。是大型食用蟹类,分布于中 国东部沿海,从长江口到湖北省长江沿岸 各地及辽宁浙江产量较高。
《水产养殖概论》
《水产养殖概论》
螯虾
《水产养殖概论》
螯虾
《水产养殖概论》
水晶虾
《水产养殖概论》
《水产养殖概论》
《水产养殖概论》
第二节 对虾类的养成技术
主要的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半精养)、 网箱养虾、精养(集约化养虾。
以南美白对虾为例讲解
《水产养殖概论》
第三节 蟹类的生物学特性
分类 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 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类。短尾类 即蟹类,40余科。主要经济种类有青 蟹属、绒螯蟹属、梭子蟹属等。
《水产养殖概论》
交配及产卵 交配时雄蟹用交接器将精荚送入雌体,精荚 粘附于纳精囊中,蟹类可以一次交配,多次 受精,即雌蟹交配后可多次产卵受精而不需 要再次交配。交配后的雌蟹在几小时后产卵, 也有些在数天或数月后产卵。
《水产养殖概论》
抱卵:受精卵从雌蟹体内排出后, 被雌蟹分泌的粘液粘附于腹部刚毛 上,慢慢孵化,此时的蟹类称抱卵 蟹。大型虾类的抱卵量达10-12万粒 /尾,而蟹类的抱卵量达100-200万 粒/尾。
《水产养殖概论》
一、蟹类的外部形态
《水产养殖概论》
二、蟹类的内部构造
蟹类雌雄异体,生殖器官差异显著。 雌雄鉴别:雄蟹腹部短,呈三角形,雌蟹成熟 后腹部宽大,呈半圆形,腹部有很多刚毛,抱 持受精卵。繁殖:体内受精和体外发育。 课本P81有蟹类内部构造图,大致看下肝脏、 肠道、胃、鳃、心、精巢和卵巢所处的位置。
对虾养殖生物学01(形态学)
2.92~4.6
影响性腺发育的因素
5.激素对精荚质量的影响 Alfaro(1996)给平均体重18.3~23.7g的南美白对虾雄亲虾注射17α-羟孕酮, 再注射17α-甲基睾酮,剂量为0.01或0.1μg/g体重。结果表明,17α-甲基睾 酮能明显提高精荚的质量。只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虾每个复合精荚只能产 1100万个精子,而一次注射17α-甲基睾酮0.1和0.01μg/g体重的虾能产3200 万个精子,增加了2倍多,精子的异常率也较低。正常的精荚为白色,而发黑的 精荚不正常,即退化的精荚。每克体重注射0.1μg17α-甲基睾酮的对虾,黑 精荚的比例高。摘除这些退化精荚,壶腹可产生正常的精荚。17α-羟孕酮不 能明显提高精荚质量。 6.繁殖持续时间与后代质量的关系 在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中,常有这种情况:初期,去眼柄亲虾的卵质量好, 由无节幼体至蚤状幼体的变态率较高,后期卵的质量下降,变态率低。为此, Palacios 等(1999a,b)研究了亲虾摘除眼柄后15、45和75天产的卵和无节 幼体的生化组成和耐盐性。亲虾放养在25m2的黑色玻璃纤维池中,6尾/m2, 雄:雌=1.5:1,日换水200%,平均水温28℃,盐度36。驯养1周后,待 80%亲虾蜕皮后,剪掉雌虾一侧眼柄。亲虾的饲料含40%乌贼、15%多毛类、 40%蛤肉和5%亲虾商品饲料,投饲率10%。幼体采用常规培育方法。结果 表明,摘除眼柄后15天,亲虾的体长、体重和第一腹节宽显著地小于其它摘 除眼柄45天和75天的亲虾。摘除眼柄后15天的亲虾每次产卵量和无节幼体 数也少于摘除眼柄后45天,而高于摘除眼柄75天的对虾。随着摘除眼柄时 间的推移,卵的受精率明显下降。
雄
雄
雌
精巢
卵巢
精巢
The hatchery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
6、透明度
• 透明度反映了水提中浮游生物、泥 沙和其它悬浮物质的数量,也是在 养成期间需要控制的水质因素之一。
4、食性
• 南美白对虾是杂食性动物,
• 南美白对虾虽然食性杂、易养,但在养殖 早期必须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脂肪、糖 类、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营养不足或不 全,不仅会影响生长,还会发生营养性疾 病。
• 养殖实践表明,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消化 率较高,在正常的生长情况下,投饵量只 占体重的5%。
5、酸碱度
• 亲虾产卵都是在晚间21:00时至黎明3:00时之间。 每次从产卵开始到卵巢排空为止需要1—2分钟。
• 雄性精荚也可以反复形成,但成熟期较长。 • 未经交配的雌虾,只要卵巢已经成熟,也可以
正常产卵,但所产的卵不能孵化。
(四)形态发育
• 生活史共分为6期:胚胎期、仔虾期、稚虾 期、幼虾期、中虾期和成虾期。
2、盐度
• 广盐性的虾类,对盐度适宜范围较广。 • 养殖的最适生长盐度为10~20,盐度适
应范围在0.2~34,在淡水也可以养殖。 • 在生长过程中盐度越低生长越快,而且
病毒病也少见,尤其是未发现有白斑病 毒症。
3、底质
• 在自然海区中,南美白对虾喜 欢栖息在泥质底。
• 但在人工养殖的池塘中,最好 以沙泥质为佳。
• 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 虾种之一,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 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 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 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目录•南美白对虾简介•南美白对虾的繁殖与生长•南美白对虾的生理学特性•南美白对虾的免疫学特性•南美白对虾的遗传学特性•南美白对虾的应用与养殖前景南美白对虾简介栖息地南美白对虾通常栖息在沿海水域的沙质或泥质海底,适应温度范围为18-32°C,盐度范围为25-35‰。
分布南美白对虾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沿岸的温暖水域,从墨西哥湾到东南亚,包括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
分布与栖息地南美白对虾是杂食性动物,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多毛类、植物碎片和有机碎屑为食。
南美白对虾在自然环境中昼夜均会摄食,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通常在白天投喂饲料。
摄食量受水温、水质、疾病等因素影响。
食性摄食习性食性及摄食习性生活习性繁殖01南美白对虾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开始性成熟,雌虾卵巢可多次成熟,每次产卵量约10-100粒。
雄虾精巢发育成熟后可多次排放精荚,每荚含精子数千至数万粒。
生长02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较缓慢,从虾苗到成虾一般需要6-12个月,最大个体长可达20cm以上。
蜕皮03南美白对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蜕皮以适应生长需求,蜕皮时间受环境条件和个体健康状况影响。
南美白对虾的繁殖与生长01繁殖期南美白对虾的繁殖期通常在3-5月,水温在20-3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
02产卵量雌性南美白对虾每次产卵数量通常在数十万至数百万粒不等,具体产卵量与个体大小和环境条件有关。
03繁殖环境南美白对虾喜欢在安静、清澈、盐度适中的水域中繁殖,通常在浅海区的沙泥底质或珊瑚礁石洞穴中产卵。
生长速度01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刚孵化的幼体一般需要2-3个月才能长到5cm左右的成体。
02最适生长温度南美白对虾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在此温度范围内其生长速度最快。
寿命03南美白对虾的寿命一般为1-2年,但在适宜的养殖条件下也可以存活3-4年。
蜕皮与生长周期蜕皮特性南美白对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后体长和体重都会增加。
生长周期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和成虾。
斑节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斑节对虾的生物学特性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鬼虾、草虾、花虾、竹节虾、斑节虾、牛形对虾,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称为虎虾。
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Litopenaeus亚属,广泛分布于从太平洋西南海岸至印度洋及非洲东部沿岸的大部分海域。
斑节对虾是对虾属中个体最大的虾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贵虾类。
斑节对虾在我国的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南部及港澳地区海域均有分布,但历史上我国用于繁殖生产的自然成熟亲虾主要来源于南海海域,尤以海南岛北部湾海域种群最优。
但由于过度捕捞以及生态环境恶化,这些种群的种质资源被过度或无序利用,已出现明显衰退,主要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呈明显下降,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野生亲体个体小型化和苗种抗逆能力减弱,资源衰退有逐年加快的迹象。
造成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及资源衰退的原因,主要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生物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导致物种消失,和由滥采滥捕造成经济种类种群下降和消失。
一、斑节对虾的形态构造斑节对虾体表光滑,壳稍厚,体色由暗绿色、深绿色和浅黄色状色带相间排列,鲜艳美观,故有花虾之称,其游泳足浅蓝色。
额角较平直,末端较粗,稍向上湾,上缘具7--8齿。
额角侧沟较深,伸至胃上刺后方。
但额角侧脊较低且钝。
额角后脊中央沟吸显。
有明显的肝脊,无额、胃脊。
雄性交接器半圆形,侧叶较宽,顶端较圆。
雌性交接器在第4对步足间有一粗大的钙化降起,边缘密生长的刚毛,形状似花冠,纳精囊盘状。
二、生态习性1、对盐度的要求广盐性能生活在5--45‰的水域。
最适盐度为10-25‰,长期处在高盐或低盐环境中伺养则生长缓慢,行动迟缓,食欲下降,不易蜕壳。
2、对水温的要求对水温变化比较敏感,适温范围17--35℃,最适生长水温23--33℃,水温低于18℃时,停止摄食,停止游动,在水温14℃时即进入假死状态。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皮虾、白对虾、白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
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它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殖。
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相似(最大个体可达23cm),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与国内其他养殖对虾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繁殖周期长,可以全年进行苗种生产;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可在海淡水池塘中养殖: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活虾销售,产品价格高;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对饲料营养要求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率占25%~30% 时,即可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虾体壳薄、头小、含肉量大,可达65%以上。
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亚科、对虾属,其外形酷似中国对虾、甲壳薄,体青灰色(或白色),额角稍向下弯,尖端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
头胸甲较短(故出肉率高)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即消失。
头胸甲具肝刺、肝脊明显;第一触角具双鞭,长度大致相等,第1至第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
第4、5步足无上肢;腹部第1至第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无缘侧刺;雌虾不具纳精囊,属开放式类型,所以精荚易脱落,造成获取受精卵困难。
雄虾第一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略呈卷筒状,表面布有不同形态和大小的沟峰和突起。
一、形态特性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和墨吉对虾相似。
成虾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呈白垩状,故有白脚虾或白肢虾之称。
南美白对虾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2~9/2~4。
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为1:3,出肉率比较高。
额角侧沟比较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
头胸甲具肝刺及触角刺,但不具尖刺及鳃甲刺。
肝脊明显。
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
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秘鲁、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地,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
其自然栖息地为泥质海底,水温25~32℃,盐度28~34‰,pH值7.7~8.3,形态与中国对虾相似。
我国养殖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的虾池基本上都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具有适应力强、生长迅速和抗病力强三大特点,国外从70年代起将其选为重要养殖品种,先后完成了亲虾培育、交配、育苗和高密度养成的科研工作,形成了产业化生产。
1988年,中科院海洋所首次从美国引进南美白对虾种苗。
其后陆续完成了南美白对虾育苗和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工作。
1994年首次成功地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和养成。
亲虾来源困难、育苗工艺复杂、出苗量低一致制约着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的发展。
近两年来,育苗规模逐渐扩大,一些海外厂商也在我国的南方投资育苗,虾苗短缺得到了缓解。
我国海南、广东的一些现代化养殖基地率先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的产业化养殖。
他们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方式,进行高密度精养,一般一年养殖二~三茬,每茬亩产300-400kg,有的达800kg 或更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南美白对虾作为世界性的养殖对象,具有下列显著优点:(1)适宜条件下繁殖时间长,全年皆可进行育苗生产;(2)抗病能力强,对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等杆状病毒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潮差式养殖成活率不低于60%,半精养一般可达80%,工厂化养殖成活率可达95%;(3)离水存活的时间长,控温充氧可干运48小时,便于活虾销售;(3)对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较低,20~35%即可满足其正常生长;(4)生长快,养殖周期短,70天可养至商品规格12cm以上;(5)对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适温范围为16~43.5℃,最适为25~32℃,盐度允许范围为0.5~78‰,不仅适应海水及半咸水养殖,同时也适用于淡水养殖;(6)体大壳薄,肉质鲜美,出肉率高。
第一节南美白对虾的分类地位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Boone,1931),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idae)、滨对虾亚属(Litopenaeus)。
对虾生物学特性及常见病害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实用技术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率先由美国引进此虾,并在一九九二年突破了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
目前我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山东、河北等省或自治区已逐步推广养殖,天津市汉沽区杨家泊镇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世界闻名,有“中国鱼虾之乡”的美称,其中隶属南美白对虾的技术最为成熟。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可在18-32℃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
我国厦门、北海、南宁和广州等地均有虾苗、虾无节幼体或亲虾供货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
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
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60天即可达上市规格;适盐范围广(0-40‰),可以采取纯淡水、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从自然海区到淡水池塘均可生长,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且具耐高温,抗病力强;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要求低,35%即可达生长所需。
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种,使其养殖地域范围扩大。
养殖南美白对虾,放养虾苗规格要在2厘米以上,经淡化到零度的种苗,池塘以3-5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放苗时间在5月底、6月初,水温在20℃以上,一般养殖条件下,亩放虾苗2万尾,并搭养500-100尾花、白鲢,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和水质调节剂,调控水质,预防虾病。
中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中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1)栖息习性。
中国对虾喜栖息在泥沙质海底,白昼多爬行或潜伏表层泥沙中,目的是防止敌害。
夜间觅食活动频繁,常缓游于水的下层,有时也急速游向水的中上层。
在遇敌害或受惊时,则以腹部敏捷的屈伸动作向后连续地退跃,或以尾扇向下拨水,在水面腾跳。
中国对虾的适温范围是18-30℃,最适温度在25℃左右,低于4℃或高于38℃都要死亡;适宜盐度为2‰-40‰,以8‰-25‰的半咸水域生长最好;PH值以7.9-9.0为适;溶解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不低于3毫克/升。
(2)食性与生长。
中国对虾的食性较广,成虾主要以底栖甲壳类、瓣鳃类、多毛类及小型蛇尾类等为食,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甲壳动物。
人工养殖时,多投喂小型贝类、小杂鱼、虾、蟹及人工配合饵料等。
中国对虾生长迅速,人工养殖时,投放体长1厘米的虾苗,在经3-4个月饲养后,便可达12-14厘米。
当对虾进行正常的生理蜕壳时,全身作几次曲伸的急剧弹跳,便把旧壳分离脱落,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时间就恢复正常游动,故受伤害的时间不多。
- 1 -。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物学特点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物学特点
摘要:(1)繁殖周期长,可以周年进行苗种生产;(2)营养要求低,饵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占20%~25%时,即可满足其正常的生长需求,而中国对虾饵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比率需占40%~45%;饵料系数一般为1.4左右。
(3)南美白对虾生活力强、适应性广,盐度适应范围0‰~45‰、温度适(1)繁殖周期长,可以周年进行苗种生产;
(2)营养要求低,饵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占20%~25%时,即可满足其正常的生长需求,而中国对虾饵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比率需占40%~45%;饵料系数一般为1.4左右。
(3)南美白对虾生活力强、适应性广,盐度适应范围0‰~45‰、温度适应范围11~36℃、生长适温23~32℃、pH适应范围7.3~8.6、溶氧阈值为1.2毫克/升,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
(4)生长迅速、产量高、规格整齐,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经过3个月的养殖,半精养产量达200~300千克/亩,精养产量可达500~1000千克/亩;
(5)离水存活时间长,因而可以活虾销售,商品虾起捕价高于其它对虾;肉质鲜美,既可活虾销售,又可加工出口,加工出肉率达65%以上;
(6)南美白对虾不仅适合沿海地区养殖,也适合内陆地区淡水养殖。
- 1 -。
对虾养殖知识点总结
对虾养殖知识点总结一、对虾的生物特性对虾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的淡水虾类,属于十足目泛足类节肢动物,俗称明虾、小龙虾等。
对虾体态肥硕,壳色鲜红、红褐或深棕色,全身有黑色横斑;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两对触须,眼大而圆,额突出;胸部有五对步足,第一对步足最粗大,呈螯状结构,便于攫取猎物;腹部有数节,其中前两节较短,后三节较长,尾部分为尾柄和尾翼,尾翼扁平。
对虾属温带和热带的肉食性动物,以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为食,主要以各种水生昆虫、藻类、林卵动物和底泥中的有机物为食,是典型的肉食动物。
二、对虾的适宜水质条件对虾适宜生长的水质条件是:水温25—28℃、PH值7.0—8.0、溶解氧>4mg/L、氨氮≤0.3mg/L、硬度>40mg/L,有良好的光照条件,水质清澈,水深1.5—1.8米。
三、对虾的池塘选择对虾养殖的池塘选择是关键的一环。
对虾一般选择的是池塘水源洁净、新鲜、无农药残留和废水污染的水质较好的池塘养殖,水源一定要有保护区,最好有防渗的底板,防止水源渗漏。
另外,还要考虑到地形地势、周围环境、黄牛、作物、施肥、排污技术和劳动力条件等。
四、对虾的选种与放养对虾养殖采用选种放养的方式。
在对虾养殖前,首先要选择健康肥壮的种虾,并对其体长、体重等指标进行筛选,确保放养的种虾质量优质;其次,要选择适宜的放养期,一般在种蝦的生产时间和水质适宜的时候,通过各种适宜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放养。
五、对虾的饲料管理对虾的饲料管理是对虾养殖的重要环节。
对虾的饲料主要包括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
对虾的天然饲料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微生物和藻类等,在放养对虾后要及时添加人工饲料,保证虾体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提高养殖效益。
六、对虾的疾病防治对虾的疾病防治是对虾养殖的关键环节。
对虾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虾体壮病等病害,因此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定期做好水质监测,避免水质污染;加强虾池的通风和透光,保持水质清澈;在对虾的生长过程中定期饲喂、认真观察虾的行为、饲料摄入量和消化情况,及时发现虾体健康状况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浅析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点
浅析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点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6期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肢虾或白对虾,过去国内曾译为凡纳对虾,是对虾属中仅有的属于开放性纳精囊类型的种类之一,也是迄今世界上公认的少数优良养殖品种之一。
该种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人工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它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殖。
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相似,最大个体可达23cm,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与国内其他养殖虾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繁殖周期长,可以全年进行苗种生产;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可在海、淡水池塘中养殖;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活虾销售,产品价格高;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成活率一般可达70%以上;对饲料营养要求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25%~30%时,即可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虾体壳薄、头小、含肉量大,可达70%。
笔者现结合生产一线情况,就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点作简要分析。
一、蜕壳与生长由于南美白对虾属于甲壳纲动物,其身体外披有一层硬壳,所以其生活史中要经过多次蜕壳才能由幼体长成为成体。
蜕壳是健康对虾正常且复杂的生理过程,顺利地完成蜕壳需要良好而稳定的水环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蜕壳所需要的大量的矿物质作为保证。
水中环境因子的变化,如盐度偏低、碱度偏低,水温过高、氨氮偏高、亚硝酸盐偏高等等都会导致对虾被迫蜕壳,产生“铁皮虾”“肉滚虾”等不健康的虾,俗称“对虾蜕壳不遂综合症”。
池塘养殖环境下,养殖前期幼虾一般每4~6天蜕壳一次,成虾生长到15g以上根据体长、营养状况等不同情况一般每12~15天蜕壳一次,且蜕壳多集中在农历初一、十五的上半夜进行。
为保证对虾健康生长、顺利蜕壳,我们应该定期向养殖池塘投放“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控好水质,保持水质的“嫩、肥、活、爽”;适时向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或“过磷酸钙”,蜕壳期间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钾”“镁”等营养元素,以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使对虾顺利完成蜕壳。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Penaeu s vannam ei),又称白肢虾(white-leg shrimp)、白对虾(whiteshrimp),以前翻译为万氏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它具有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1、分类地位南美白对虾(Penaeu s vannam ei Boone,1931),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 poda)、甲壳纲(Crusta cea)、十足目(Decapo da)、游泳亚目(Natant ia)、对虾科(Penaei dae)、对虾属(Penaeu s)、Litope naeus亚属。
2、主要形态特征外形与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酷似。
成体最长可达23cm,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
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
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5-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约为1∶3;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剌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剌;肝剌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l~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剌。
3、生活习性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2m,水温25~32℃,盐度28‰~34‰,pH值8.0土0.3。
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
该虾白天一般都静伏池底,晚上则活动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地位
1、对虾属: 中国对虾:中国、日本、朝鲜; 日本对虾:日本、中国、朝鲜; 斑节对虾:中国、菲律宾、泰国、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分类地位
墨吉对虾:中国、泰国、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宽沟对虾:泰国、澳大利亚、日本; 印度对虾:印度、菲律宾、南非、 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
分类地位
寺尾对虾:中国; 桃红对虾:美国、墨西哥; 白对虾:美国、墨西哥、厄瓜多尔; 褐对虾:美国、墨西哥、法属波利尼西亚。
行器官,内肢发达;腹部附肢的功能在于游泳, 其内外肢均发达。
头部附肢
1、头部附肢(5对) :
①第一触角。为身体前端的嗅觉器官,由柄
部及两条触角鞭组成。柄部三节,第一节背部凹
分类地位
2、新对虾属: 独角新对虾:中国、东南亚各国; 近缘新对虾:中国、菲律宾;
刀额新对虾:马来西亚、中国、印度、
印度尼西亚;
周氏新对虾:中国;
绿尾新对虾:澳大利亚。
分类地位
3、沼虾属:
罗氏沼虾:中国、美国、东南亚各国;
日本沼虾:中国;
分类地位
4、爬行虾类:
(1)龙虾:
日本龙虾:日本、中国、朝鲜;
欧洲龙虾:法国、荷兰;
美洲龙虾:产量最大
中国5种:脊龙虾、中国龙虾、锦绣龙虾、波纹
龙虾、日本龙虾。
分类地位
4、爬行虾类:
(2)螯虾:
淡水螯虾:300多种,塔斯马尼亚大螯虾(最
大个体3-4kg);中国有四种:东北螯虾、朝鲜螯
虾、许郎螯虾、克氏原螯虾; 海螯虾:美洲龙螯虾、欧洲龙螯虾、挪威海 螯虾等。
3、墨吉对虾:头胸甲背面不具中央沟,重要
特征是额角明显隆起,呈三角形。
(二)日本对虾组
包括日本对虾和宽沟对虾,其共性是头胸甲背 面具中央沟,但额角侧沟长达头胸甲后缘。 1.日本对虾:色泽鲜艳,甲壳上布满着棕篮相 间的横条纹,腹肢黄色,尾肢末端呈鲜蓝色和黄色, 十分美丽。头胸甲背面具中央沟,且额角侧沟长达 头胸甲后缘,但额角侧沟略小于额角后脊,雌性个 体纳精囊方形,两侧对称,开口在前端。 2.宽沟对虾:头胸甲背面具中央沟,额角侧沟 伸达头胸甲后缘,然而,额角侧沟较为宽大,等于 或大于额角后脊,雌性个体纳精囊呈椭圆形,中央 纵向开口。
第二节 对虾的形态结构
一、对虾的外部形态
对虾的形态结构是与其相应的生活环境及生
活方式相适应的,不同种类的对虾在形态上略有
差异,这些细微的差异是其分类的重要依据,现
以中国对虾为例加以说明。
一、 对虾的外部形态
对虾属大型虾类,体长而侧扁,略呈梭状, 腹部发达,适于游泳。成体雌虾大于雄虾,体色 也有所不同,雌虾体长约18-23.5cm,体色灰青;
(1)虾形动物:体修长,腹部发达,分为;
①游泳虾类;②爬行虾类 (2)蟹形动物:多扁平,腹部不发达或退化。
分类地位
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 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 目前已发现有28种。
分类地位
养殖 虾类
对虾属
新对虾属
沼虾属
爬行虾类
分类地位
对虾属:额角上、下缘都有齿。 新对虾属:额角上缘有齿、下缘无齿
有感觉和保护功能。
几种对虾的形态区别
(一)中国对虾组 (二)日本对虾组 (三)斑节对虾组
(一)中国对虾组
包括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和墨吉对虾。其共 同的特点是头胸甲背面不具中央沟。
1、中国对虾:头胸甲背面不具中央沟,额角
后缘消失于头胸甲中部。 2、长毛对虾:头胸甲背面不具中央沟,但额 角未隆起,后缘伸达中部以后才消失,雄性个体 第三额足的指节长于掌节,为它的1.5-2倍。
对虾躯体
2、腹部:
对虾身体的后部为腹部,约为头胸甲长度的 2.5倍,由7节构成,分节很明显,长而发达,最末 一节称尾节,尾节腹面有肛门开口处,除尾节每节 都有一对附肢,为游泳足,第六对腹肢与尾节组成 尾扇。 腹部各体节的背面及两侧均包被一比较坚硬的 甲壳,前一片的后缘均覆盖于后一片之上,相连处 的甲壳薄而软,前后折叠,以便于体节的活动。
对虾躯体
3、附肢:
对虾的附肢共有19对,除最前端体节具一对
复眼,末端尾节无附肢外,每节上有一对附肢:
头部5对、胸部8对、腹部6对。
对虾躯体
各部的附肢均由基肢、内肢和外肢构成,
即基本上为双肢型。
由于各对附肢的着生部位和功能不同,其
形状和构造各异。如口器附肢主要用于抱持和
咀嚼食物,其基肢发达;胸部附肢为捕食及爬
雄虾体长约13-17cm,体色发黄。
对虾的躯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由21
节体节构成,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
对虾的外部形态
体长:从眼柄基部到尾节末端的长度; 全长:从额角顶端到尾节末端的长度。
对虾的外部形态
对虾的外部形态
对虾的体外包被着一层几丁质的外骨骼(甲 壳),具有保护功能。最外面是一层很薄的蜡质 层,可以防止外界水分的渗入和体内水分的蒸发。 外骨骼向外突出形成体表的棘、刺和刚毛等,具
(三)斑节对虾组
共性是头胸甲背面具中央沟,但额角侧沟未及 头胸甲后缘。 1、斑节对虾:头胸甲背面具中央沟,额角侧沟
在胃上刺下方消失,第五步足不具外肢。
2、短沟对虾:头胸甲背面具中央沟,但额角侧 沟到胃上刺后方才消失,第五步足节、胸部8节,分节不明显,愈合而成
头胸甲 → 额角上、下缘具齿,头胸甲表面又有 若干锐利突起的刺、隆起的脊和凹下的沟等结构, 按其所在的部位而定名,如胃上刺、触角刺、心 肝刺、额角后脊、额胃脊、眼眶触角沟、颈沟和 肝沟等,这些都是对虾重要的分类特征。
对虾躯体
对虾躯体
头胸甲的前端、额角的下方两侧有一对复 眼,半球形,由数个小眼组成,眼柄能自由活 动,有视觉功能,单眼水平视野200度。
对虾躯体
口位于头部腹面的一对大颚之间,前方有 一片中圆形的上唇,后方有两片并列的下唇, 大颚被上、下唇所覆盖。胸部两侧有鳃,着生 于胸部附肢基部及附近的体壁上,由头胸甲两 侧包被而形成鳃腔。
第一章
对虾的生物学特点
内容目录
第一节、对虾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对虾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我国对虾主要养殖种类、分布及特点 第四节、对虾的生活习性
第一节 对虾的分类地位
虾蟹类均为甲壳动物。蟹类是十足目中短尾类 的种类,虾类为多种甲壳动物类群的总称,对人类 经济价值较高的甲壳类大多属于十足目。 十足目从形体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