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地震分层地质分层对照

合集下载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杨超;陈清华;任来义;张鸿超;史海军【摘要】Studies on fectonic units are of It is great significance in clearing the character of tectonic, deepening of the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principle of division about tectonic features, transportation of the depocenter, distribution of the oil and gas, lithology character and fluctuation of the bedrock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abnormality in gravitation and magnetic field. We find out tha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aidam Basin had obvious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east and west units along the Gansen-Xiaochaidan which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in sedimentation and fectonic deformation.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is more intense in the west unit than in the east. And the Qaidam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units: the obduction zone in south of Qiliang mountains, the obduction zone in north of Kunlun mountains, Oulongbuluke uplift zone, the Yiliping, Sanhu and Delingha Depression.%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对明确盆地内部基本构造特征,深化对盆地的地质认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规律、油气分布特点、基底岩性、起伏特征、重磁电资料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等构造单元划分依据的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甘森-小柴旦一线在沉积构造特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区性.西区构造变形强烈,可划分为祁南逆冲带、一里坪拗陷和昆北逆冲带3个构造单元;东区构造变形相对较弱,可划分为德令哈拗陷、欧龙布鲁克隆起和三湖拗陷3个构造单元.【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4)001【总页数】9页(P25-33)【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基底岩性;构造变形;重磁特征【作者】杨超;陈清华;任来义;张鸿超;史海军【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勘探部,陕西延安716000;4.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甘肃敦煌81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引言受恶劣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至今柴达木地区仍然是中国西部油气勘探研究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之一。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油砂山断裂的古地震和晚第四纪活动速率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油砂山断裂的古地震和晚第四纪活动速率

500a以来,垂直断距约 025m。目前获得的资料 还 不 能 确 定 它 就 是 1977年 茫 崖 西 北 的 M64地 震,
但也不能排除与该地震有关。较老的事件 Ⅰ 发 生 在 距 今 1000~4000a之 间,垂 直 断 距 约 055m。 事
件发生后的侵蚀作用影响了事件Ⅰ年龄的限定和事件Ⅰ确切次数的判定。2)油砂山断裂晚更新 世 中
1)中 国 地 震 局 第 二 监 测 中 心 ,西 安 710054 2)中 国 地 震 局 地 质 研 究 所 ,地 震 动 力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0029
摘 要 油砂山断裂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英雄岭背斜南翼,英雄 岭 背 斜 是 柴 达 木 盆 地 内 新 构 造
表现最为强烈的地区,也是柴达木盆地内部褶皱向 S扩展的最前 缘 位 置。 对 油 砂 山 断 裂 的 古 地 震 和
晚第四纪活动速率研究有助于理解该地区的构造变形方式和评价地震地质灾害。通过对油砂山山前
洪积扇上沿断裂带发育的挤压鼓包进行探槽开挖、油砂山西侧盆地内 褶 皱 陡 坎 进 行 测 量 及 晚 第 四 纪
第 40卷 第 2期 2018年 4月
地 震 地 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8.02.013
Vol.40,No.2 Apr.,2018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油砂山断裂的古地震 和晚第四纪活动速率
许建红 1,2) 惠旭辉1) 程宏宾1) 张晓亮1) 尚思歧1)
冲、洪积地层进行光释光测年,综合分析认为:1)油砂山断裂是 1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冲断裂,盆地内
的褶皱陡坎表明至少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该断裂在同一地表迹线上持续活动。油砂山探槽揭露到的

地球科学前沿

地球科学前沿

地震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天然地震主要由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所引起,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图1 地震示意图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由于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尽管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灾难,然而地震在地球物理学中的成功应用却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比如利用地震探测地球内部的奥秘,利用地震探测地下的油气资源,利用地震探进行工程勘察。

1、用地震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主要来自地震学的研究,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

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

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

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

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根据不连续面的存在,人们间接地知道地球内部具有圈层结构。

研究表明,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

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时,发现地下30~60km/s深处的纵波速度存在一个跳跃,由6~7km/s突然变到8km/s左右,由此推断这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称为莫霍面。

在地壳下部,随着深度的增加,速度也随之增大,但是,在约2900km 深处,地震纵波突然从13km/s下降到8km/s左右,而且横波消失,这一形象表明该深处存在一个地震波速度间断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解面,称为古登堡面。

自然伽马曲线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古近-新近纪地层为

自然伽马曲线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古近-新近纪地层为

自然伽马曲线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古近-新近纪地层为自然伽马曲线是石油地质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

在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的古近-新近纪地层研究中,自然伽马曲线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非海相盆地之一,其基础地质图区域为30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属于缺水干旱区,古近-新近纪时期沉积相比较稳定,具有较好的水文地质和环境记录。

在该地区的古近-新近纪地层研究中,自然伽马曲线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首先,自然伽马曲线可以反映岩性反差和沉积环境变化。

在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的沉积盆地中,自然伽马曲线显示了反映砂岩、泥岩等岩性的变化,表明沉积环境的变化。

例如,在下地组中,伽马曲线显示了泥质岩、砂质岩交替分布的情况,在研究中发现,这种砂泥交替分布是与湖泊水位的变化有关的。

另外,在福海组和克拉玛依组等地层中,自然伽马曲线反映了岩性反差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加深了我们对于地层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自然伽马曲线可以反映生物事件。

在柴达木盆地的七个泉地区的研究中,自然伽马曲线揭示了多次生物事件,如地层中突然消失或大量出现某些化石群。

例如,在雅鲁藏布江组中,自然伽马曲线显示有明显的黑色线,这是停滞时间的标志,停滞时间的产生与黑色页岩有关,而黑色页岩所具有的特殊化石(如异歧叶属)则表明了该地层的生物事件。

最后,在古地震和古气候研究中,自然伽马曲线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然伽马曲线可以提供地震地层学的决策依据,透露了某些地区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和范围。

同时,它也可以反映古气候环境的变化,如地质时间尺度变化导致沉积环境的变化,地球气候的阶段性变化等等。

总之,自然伽马曲线是研究地质过程、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反映地层的岩性、生物事件、古地震以及古气候变化等方面,对于深入研究地质历史、了解地球演化史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文所述的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的古近-新近纪地层为例进行数据分析。

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

反韵律
旋回对比,分级控制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砂岩与页岩 石灰岩与页岩 砾岩与页岩
依据岩石(性)组合对比主要地层单元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2 生物地层学方法
指利用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类型、化石组合及含量差异,鉴别 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地层的方法。
基础:生物演化的发展性、阶段性、不可逆性、迁移理论 不同地区地层所含化石或化石组合若相同→它们的地质时代 相同和大致相同。
一、常规地层对比方法
岩石地层学方法 生物地层学方法 地球物理学方法 层序地层学方法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1 岩石地层学方法
岩性法
标准层
特殊岩性
沉积旋回法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岩性法
标准层
特殊岩性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岩性对比法
岩性标准层法
岩性标准层--在地层剖面中分布广泛,特征明显(突出), 岩性稳定、厚度不大(适中),易于识别的岩层。
▲ 旋回界限:多以水进开始部分的粗粒沉积或间断面为界; ▲ 沉积旋回类型: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中间粗上下细)。 ▲ 旋回对比所选用曲线:
碎屑岩地区:一般利用SP曲线和R曲线; 碳酸盐岩地区:一般利用自然伽马GR曲线。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正韵律 反韵律
正韵律
根据沉积韵律对比地层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 岩性对比只适用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较小范 围,限制在一定的岩性、岩相范围内。
• 岩性对比大多数在测井曲线上完成的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沉积旋回法

中国的地形与地质灾害(高考复习上课用)

中国的地形与地质灾害(高考复习上课用)
邛崃山 大娄山 巫 山
大巴山
2、盆地
五、三大平原
我国东部地势低平,众 多东流入海的江河所携带 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形成一 条依山连海、纵贯南北的 平原带。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 沃,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城镇 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 12%。
除三大平原外,还零星分布着一些面积 较少的平原,如:四川的成都平原,广东 的珠江三角洲,台湾的台西平原等。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北侧
天山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中 国 地 形
地 形 的 特 征 地 形 的 分 布
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主要山脉 四大高原 地势评价 山区评价
地 形 评 价
地质灾害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主要丘陵
主 要 丘 陵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三 大 平 原
东 北 平 原
华 北 平 原 长江中下 游平原
确定三大平原的位置
三 大 平 原
东北平原
三 大 平 原
华北平原
三 大 平 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3、平原
两侧地形区的名称
山脉名称 大兴安岭 太行山 西侧 东侧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巫山
横断山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南侧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质 灾害 破坏生产、生活设施 地震 人员 伤亡 疫病 蔓延
地裂
火灾、海啸、滑坡
人类破坏植被 工程活动
地质灾害的防御
1、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建筑抗震强度增加;护坡工程;植树 4、加强宣传

柴达木盆地年代表

柴达木盆地年代表
下白垩统K1
侏罗系J
上侏罗统J3
红水沟组J32
采石岭组J31
恐龙、菊石极盛,全球第二次森林广布,煤田生成。
中侏罗统J2
大煤沟组J2
下侏罗统J1
小煤沟组J
三叠系T
上三叠统T3
陆地增大,恐龙发育,哺乳类开始。
中三叠统T2
下三叠统T1
上古生界Pz2
二叠系P
上二叠统P2
造山作用强烈,生物剧变。
下二叠统P1
石碳系C
T1
第三纪山系形成,喜马拉雅运动主要的运动期是第三纪中未期,很多大山系如喜马拉雅山、台湾山系形成。中国西部在整个第三纪也有山系(天山、南山)不断上冲。
中部上新统N22
上油砂山组N22
T2′
K3
喜山中期
下部上新统N21
下油砂山组N21
T2
K5
中新统N1
中新统N1
上干柴沟组N1
T3
K8
老第三系E
渐新统E3
下元古界Pt1
太古界Ar
早期基岩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生物发生。
地壳局部分异,大陆开始形成
柴达木盆地地层年代表
地层单位
柴达木盆地中、新界地层系统
地震波组反射
开发层系
主要现象
新生界Kz
第四系Q
全新统Q4
新石器时代开始
更新统Qp冰雪覆盖。黄土生成。人类生成。
中更新统Q2
七个泉组Q1+2
T0
喜山晚期
下更新统Q1
新第三系N
上新统N2
上部上新统N23
狮子沟组N23
上奥陶统O3
地势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盛。
中奥陶统O2

第三章 地震层序与地震相分析 层序地层学 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教学课件

第三章   地震层序与地震相分析 层序地层学 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教学课件

频带宽度及不适当的处理程序,人为地制造了一些又黑又粗的反 射同相轴。这样虽然突出了某些同相轴,便利于构造图的编制, 却模糊或压制了具有更重要的地质意义的层序界面。因此,从层 序地层学研究的需要出发,适当地提高频率、适当地选择叠加速 度、适当地作子波处理和选择合适的叠加方式、精细的静校正以 及正确的处理程序,尽可能地排除噪声,尽可能多地显示出地下 反射界面,应当成为当前地震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当然,即使如
通过研究地 震相单元的外部 几何形态及其空 间展布,可以了 解总的沉积环境、
标 沉积物源和地质
志 背景。
外部几何形
态可以分为席状、
席状披盖、楔形、
滩形、透镜状、
丘形和充填型等
(图3-5)。
第三章
二 、 地 震 相 概 念 及 划 分 标 志
地震层序与地震相分析
①席状 (或板状):它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见的外形之一,
已形成一套统一的波组划分方案,并指导着地震解释和油气勘探。不 过它们主要是用来进行构造解释。
层序地层的分层则是为了满足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根据地震反
射特征中提出的分层意见。这一工作近年来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 各大探区统一的分层方案。尽管上述3种分层方案应当是统一的,然而 由于客观地质现象的复杂性,由于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的限制,以及 其它技术上的原因,在目前状况下,要做到完全的统一还有困难。
的形势下,地震相分析正在日益显示巨大的潜力,引起 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广泛注意。
根据地震相的定义,在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的任何
及 变化,只要与岩性或沉积特征变化有关,并且有一定的
划 空间范围,都可定义为地震相。
分 标 志
至于一些与构造有关的现象,如地层挤压变形、泥、 盐和火山岩刺穿体等,在地震剖面上也有清楚的表现。

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分析

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分析

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分析【摘要】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是人们长期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根据盆地盖层的变化、不整合特征以及沉降中心的迁移等,应用断裂走滑和陆内造山和均衡作用理论,对盆地构造演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分析利用开发意见1 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利用情况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35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5954.5万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3.97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900.35亿立方米,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635.86亿立方米,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2345.64亿立方米。

截至2006年底,累计生产原油225.84万吨,生产天然气41.5亿立方米,炼油和甲醇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吨和10万吨;建成花土沟至格尔木438千米的输油管道和涩北—西宁-兰州、涩北-格尔木、涩北-敦煌、涩北-花土沟四条输气管道。

2 柴达木盆地石油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原油开发形势不容乐观,可采储量品位逐渐变差。

油田ⅰ类储量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71.62%下降到2006年的68.9%。

“十五”期间,仅有马北油田398万吨储量属于新区、新块储量,且60-70%的储量属于低品位储量,很难形成规模产能。

二是主力油田(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各类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盆地内主力油田开发普遍已到中后期,油藏含水上升,吨油产量迅速下降,新钻井开发逐步转向次主力、非主力小层油田,开发挖潜难度加大,总体效益下滑。

原油万吨建设投资逐年增加,由2000年投资1600万元增至2006年的2500万元,成本控制和管理问题日趋严重。

三是主力油田呈快速自然递减,稳产难度大。

随着主力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老井产量逐年递减。

其中,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跃进二号等油田自然递减已达到20%以上。

“稳油控水”综合治理和稳产难度大。

四是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及动用程度低。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一、概述1.1中国西部沉积盆地我国沉积岩分布总面积为669×104km2其中陆上沉积岩面积为522×104km2,近海大陆架147×104km2(李国玉等,1987)。

在这辽阔的沉积岩分布区域里,以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为主,其中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沉积盆地有247个,大于10万平方公里的大型盆地有10个,现已发现蕴藏着油气田的沉积盆地有22个,石油年产量已达1亿3千多万吨,天然气产遺135亿立方米。

而中国西部主要沉积盆地包括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等(图1-1)。

面积广阔,盆地面积约为86×104km2,沉积岩厚度达14000~16000m,仅吐哈盆地为8700m。

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了一大批油田和天然气田,油气勘探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图1-1 中国沉积盆地分布图西部地区由于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南北方向:向挤压作用的影响,区域构造线呈近东内向或北西西向,山系与低地相间、多发育挤压性质的大型坳陷沉积盆地,如其北部(昆仑山以北,亦称西北地区)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河西走廊一带(包括酒泉盆地,亦称走廊盆地),合称四盆一走廊。

另外还有走廊以北的阿拉善三角形地区(包括潮水、银根、巴音浩特、巴丹吉林等盆地)。

南部包括西藏全部,并涉及青海省南缘和云南省西南缘(滇西)。

这些沉积盆地多属山前或山间的大型坳陷盆地,形成时间旱,经历过分异、叠加等长期演化。

此外,尚有少数山间断陷小盆地,由于这些盆地四周山地上升快、地势高,风化剥蚀快,产生大量粗碎屑风化产物,盆地沉降快但充填也快,常处于补偿或过补偿状态。

另外,许多盆地形成时期节,沉积时间长,故沉积厚度大,粗碎屑物质多,河流相和洪积相很发育,湖泊面积也大,但变化快、湖水较浅,深湖区的比例小。

另一特点是西部地区的地壳厚度大,一般40~50公里,最厚处达70公里,地温悌度低,2~2.60/100米,甚至更低。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第一节地质概况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

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

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

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二.边界条件及断裂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

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

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

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

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

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而上盘仅有中生代及很薄的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沉积。

盆地内部沉积岩中断裂虽然较多,其中断距大于1000米的断层达41条,而且多数断到基岩,但除个别断裂外,所发现的沉积岩内部断层多属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褶皱运动形成,对第三纪沉积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地 理〗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地 理〗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7.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高原、山地 B.盆地、平原 C.山地、丘陵 D.平原、谷地 8.篁岭古村的居民利用窗台、屋檐及 屋顶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B.光照充足 C.物产丰富 D.吸引游客
顶的爬升高度约( )
A.100米 B.400米
C.700米 D.1000米
6.“纯光伏基站”项目选址在水源山的主
要原因是( ) A.落整较大,水能丰富
B.海拔较高,光照充足
C.风电充足,供电稳定
D.人烟稀少,空气洁净
五、课堂练习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于10月19日公布了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江 西篁岭村成功入选。江西篁岭古村,地无二里平,人们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 用竹篾盘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晒秋。下图是篁岭古村 周边地形图、篁岭晒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名+地形类型。
青藏高原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2.陆地地形
高原
山地
盆地
平原
丘陵
雪线 5000 3000 2000 1000 500 200 0
海拔/米
思考:这些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上怎么识别?有什么特点?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1)陆地地形——高原
➢ 海拔在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 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宽广平坦
较高(在500米以上) 较高(在500米以上) 较低(在500米以下)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 为和缓(外陡内缓) 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 山坡 坡度较小,相对高度在 200米以下,较山地小
地面起伏小 地面崎岖不平
盆地 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四周高,中间低)
课本P36活动:绘制并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中泥岩 亚段
下 统
上段 柯坪塔格组 中段
下砂岩 亚段
下段
“红泥”的归属及柯坪塔格组“三分”
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对比
同位素年龄测定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 原理进行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释 放出能量并转化为终极元素。
用于地层年龄测量的同位素方法主要有铀- 铅法、钍-铅法、铷-锶法、钾-氩法等。 同一地区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可以用于地层年 龄的确定,不同地区的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可 以用于地层对比。
测井地层对比法
利用地层的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等进行对比地层的 方法。由于不同测井曲线对不同岩性反映的敏感程度不同,实 际对比时要综合考虑(要看总体变化特征)。
事件地层学对比法
利用地史时期突发的稀有地质事件进行对比地层的方法。
地质事件:是指地史上稀有的、突发性的、在短暂时间内影响范围很广的自 然现象,并在地层中留下了能被识别的显著标志。
nestoraebelonechitinaaspera顺1井5329m塔中地区志留系新老划分方案对比表系统组段亚段系统组段泥盆系中下统上段上顶统下段上段泥盆系中下统上段上顶统下段上段下段克孜尔塔克孜尔塔格红色砂岩段克孜尔塔格组红色砂岩段克孜尔塔格组老方案新方案泥盆系中下统中统依木干他乌组泥盆系中下统中统依木干他乌组地层划分下段上统上砂岩段上段中统依木干他乌组红色泥岩段下段上砂岩亚段上段中泥岩亚段中段下砂岩亚段下段柯坪塔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上统上砂岩段上段中统依木干他乌组红色泥岩段下段上砂岩亚段上段中泥岩亚段中段下砂岩亚段下段柯坪塔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志留系下统下统志留系组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志留系下统下统志留系红泥的归属及柯坪塔格组三分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对比同位素年龄测定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进行的

柴达木盆地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

柴达木盆地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

柴达木盆地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潘彤【摘要】根据找矿工作的需要, 在全面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大地构造演化为基础, 以区域成矿规律为主线, 突出研究区域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带和相关矿产的成矿作用, 反映最新的找矿成果.针对柴达木北缘单元之多样性、复杂性及独特性, 系统阐述了柴达木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的划分方案, 柴达木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为9个Ⅳ级成矿亚带.并详细研究了所划分出的9个成矿亚带的成矿作用、成矿类型及成矿属性等.%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mineral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after systematically collect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the authors studied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y, tectonic setting, magmatic belt and related mineralization, and presented the latest ore prospecting achievements, on the basis of tectonic evolution and guided by regional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y. The tectonic units are diverse, complicated and unique in northern Qaidam Basin.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the level Ⅳ metallogenic units, which consist of nine unit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was provided. Moreover, the metalogenesis, metallogenic types 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nine metallogentic sub-belts were analyzed.【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12页(P1137-1148)【关键词】Ⅳ级成矿单元;构造演化;成矿区带;成矿规律;成矿预测;柴达木北缘【作者】潘彤【作者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西宁 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0 引言成矿单元(也被命名为成矿区带)是包含大量矿产资源及潜力的地质单元,其单元合理划分是区域成矿规律分析成果的重要表现,能够为普查找矿和成矿预测等提供依据[1]。

地震地层划分

地震地层划分

4、地震层序的划分原则
选择连井基干剖面,进行地震层序
的层位标定 ; 坚持以不整合面来划分层序的顶、 底界面; 参考钻井资料划分沉积旋回; 参考大套地层的反射波动力学特征 进行层序划分 ; 利用时频分析技术划分沉积旋回。
5、地震层序的划分辅助原则
选择品质较好的地震剖面,并以垂直沉积走 向的剖面为主,辅以平行沉积走向的剖面 选择过具有特殊地震反射结构的主要沉积 体的地震剖面等。

第二套2岩性层:半胶结砂砾一卵砾石夹亚砂
土层,埋深14O~290m,厚度150m。地震相
特征:该层为平行反射结构,反射波同相轴连
续性好,局部可见丘状反射结构。此层序有较
强的振幅特征,层速度自上而下递增,上部岩
性层速度800m/s;底部岩性层速度1445m/
s。地震相显示东西向有较明显起伏,该层直
新车15
车古25
车13
T2
T2 T4
T6
T5 T6
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超层序底界接触关系
T1
T2 T6
TrΒιβλιοθήκη 目的:建立正确的地震层序并确立有 代表性的地层沉积格架,进而恢复 区域构造运动史以及盆地的沉积发 育史。
三、实例:浅层地震勘探在第 四纪松散地层划分中的应用
地层划分

地震解释
根据地震相特征宏观上可划分为三大套岩 性(图l和图2)。从地震相特征显示第四系 地层沉积在老地层之上,未受到构造破坏。 通过折射剖面资料,基岩面以上的各折射 界面均略向北倾,该测线下部至最深折射 面之间没有发现地下水。

3)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可作为区域地质调查
重要手段之一,结合少量钻孔勘探能有效
为工程勘察服务。
引自 王彪,陈剑杰,马勋元《浅层地震勘探在第四纪松散 地层划分中的应用》,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1月 第9卷第一期

地质分层

地质分层

延长组K1-K9标志层特征表
组 段 油 层 组
富县组 第五段 T3y5 长1 长21 第四段 T3y4 长2 长22 长23 长3 长4+5 长 第三段 T3y3 长6 4+5上 4+5下 长61 长62 长63 长7 第二段 T3y2 第一段 T3y1 纸坊组 长8 长9 长10
标志层 小层 厚度(m)
k54550浅灰色粉细砂岩与暗色泥3545绿灰灰绿色细砂岩夹暗色泥岩k42030浅灰绿色粉细砂岩夹暗色泥2535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夹薄层凝灰岩k2100120暗色泥岩油页岩夹薄层粉细砂岩k1中上第二段t3y217085暗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色粉细砂岩90120暗色泥岩页岩夹灰色粉细砂岩第一段t3y1长10280肉红色灰绿色长石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具有麻斑构造300350上部灰绿棕紫色泥质岩夹砂岩下部为灰绿色砂岩砂砾岩地层划分标志1k1标志层位于长7油层组中上部厚度一般约45m





5.K5标志层 位于长4+5中部,出现3-5个厚度小于1m的尖峰或尖刀状声速、电阻和密度曲线,该标志 层电性特征为高声波时差、高自然伽玛、高自然电位、低密度、低电阻率及尖刀状扩径。 其声波时差、自然伽玛、密度曲线之间对应关系良好。岩性为黑色泥页岩,水平层理发育。 区内绝大多数井钻遇此标志层(图2-3,4, 6、K6标志层 长3底部标志层,小于1m的尖峰或尖刀状声速、电阻和密度曲线,该标志层电性特征为高 声波时差、高自然伽玛、高自然电位、低密度、低电阻率及尖刀状扩径,电性特征不太明 显。深灰色泥页岩,分布不稳定。 7、K7标志层 长2底部标志层,小于1m的尖峰或尖刀状声速、电阻和密度曲线,该标志层电性特征为高 声波时差、高自然伽玛、高自然电位、低密度、低电阻率及尖刀状扩径。岩性为灰黄色水 云母泥岩。分布不稳定。 8、K8标志层 长21和长22的标志,长22顶部标志,厚度1-2米,,电性特征为高声波时差、高自然伽玛、 高自然电位、低电阻、低感应、低密度、尖刀状大井径,岩性为灰黄色水云母泥岩,厚度 变化较大 9、K9标志层 长2顶部标志,厚度1-3米,电性特征为高声波时差、高自然伽玛、高自然电位、低电阻、 低感应、低密度、尖刀状大井径,岩性为灰黄色水云母泥岩,厚度变化较大,电性特征明 显,全区分部稳定。靖安中生界大多数井都钻遇该层。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典型剖面叙述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典型剖面叙述
油砂山组:
棕红色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的砂岩、砾岩。下部含有少许杂色粘土层,中间为砂砾凸透体,底部为结核状灰岩。
狮子沟组:
土黄色的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夹灰色的砂岩、砾岩。岩相垂向上逐渐变粗,砾岩层增多变厚。
七个泉组:
厚层的灰黑色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
剖面2:大风山、油泉子综合剖面
干柴沟组:
红色组:暗紫红色、灰白色的泥质粉砂岩夹泥岩、泥灰岩、粉砂岩、细砂岩
剖面的叙述:
(一)盆地西南部:包括红三1号——鄂博梁一带西南的整个地区,由于此区第三系的沉积来源方向不同,岩性变化复杂,特别是湖盆边缘与中心沉积类型迥异,故分别各择一标准加以叙述。
1、西岔沟组剖面:地面出露4605米加井下350米共厚4955米尚未见底。
干柴沟组岩系:厚2067米按旋回分为上下部,分别称为灰绿色层组和红色层组。
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地层特征分布
根据介形类化石以及沉积相的特征,盆地西南部与东北部有明显的差异,因之在分层对比上各自独立而不能统一。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层名称也各有一套,这些名称均以该岩系出露较完整且具有代表性之处的地名为名,如盆地西南部剖面最下部的干柴沟岩系即由于此岩系在干柴沟构造出露之故,而在盆地东北部第三系剖面最下部的路乐河岩系则因该岩系在路乐河沟出露最完整,沉积特性具有较大区域的代表而得名。为此,在下面简单介绍剖面岩性而论述沉积特征和地层对比划分上基本按两区分别叙述,仅盆地东北部按沉积特性又可分为两个亚区,即冷湖、赛什腾区和马海、大红沟区。
红柳沟组
以红山剖面最厚最完整,可分为2个层组,两层组为断层接触,剖面底部不整合与变质岩系上,厚度为1068米。
第一层:厚396米,下部为棕黄色砂岩,黑灰色碳质页岩夹煤层,底部有一层灰绿色块状砾岩,煤层可供开采。中部为黑灰色碳质页岩、煤层夹浅灰色砂岩。上部为棕红、暗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本层下部以及中部的碳质页岩中有化石。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具有等时性或近等时性; 持续时间较短。全球性事件一般以万年为单位,地方性事件一般以十万年至
百万年为单位。
事件地层学对比法
•级别:全球性事件、区域性事件、地方性事件 •全球性事件: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观察到其影响或 其地质记录的事件。 •如地外撞击、地磁极性反转和大规模生物绝灭事件等。 该类事件在地层中造成等时性精确、持续时间短和分 布极广等地质标志。“界线粘土层”就是一例。 •特点:①全球性;②瞬时性;③极易辨认。因此,可 成为地层对比最精细、准确的标志,并成为地层划分 的自然界线。 •如,E/K之间发生的外星撞击事件—界线粘土层。
2.2 地层划分依据和方法
1. 岩石学特征 2. 生物学特征 3. 地层的构筑特征 4. 地层的接触关系 5. 其他标志
岩石学特征
包括组成地层岩石的颜色、成分、结 构和沉积构造等。 岩性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连续岩层可以 划分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岩性不同的 地层体应该划分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
马平组\栖霞组分界-广西来宾
T55
450 0 452 0 454 0
T63 T70
T55'
456 0 458 0 460 0 462 0 464 0 466 0 468 0 470 0 472 0
T56
474 0 476 0 478 0 480 0 482 0 484 0
T56' T57 T60 T62 T62'
486 0 488 0 490 0 492 0 494 0 496 0 498 0 500 0 502 0 504 0 506 0
岩性对比 生物地层对比 构造运动面的对比 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对比 磁性地层对比 事件地层对比 层序地层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