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检测)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

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

”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D.探索了新某某主义道路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一涵认为辛亥革命是形式,而新文化运动是精神,政治革命问题要诉诸精神层面才能根本解决,政治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精神”的保守化,要推进政治革命,必须发起“政治精神之革命”,故高一涵的认识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A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某某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解析:选B。

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3.(2020·某某适应性考试)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析:选B。

由材料“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展开思考,故选B项。

4.(2020·某某毛坦厂中学模拟)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秀版)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秀版)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四十四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栏 目 导 航
01 02 第2 03 第3关 精练高考
01 第1关 梳理考点
一、走向共和 1.背景 (1)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2)《_辛__丑__条__约___》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3)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推翻清朝统治的必要性。 (4)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 2.过程 (1)1894年,兴中会誓词提出了“驱逐鞑虏,__恢__复__中__华__,创 张。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局限性
1.特点:(1)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 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2)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3)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 统一的走向。 (4)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 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地批判。
(2)广泛传播 ①“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②通过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 步扩大。 ③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 会”。 (3)中国化 ①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②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
3.影响 (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 质。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 此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轻巧识记] 近代向西方学习四部曲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 路”。

2020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2第43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含2019新题新人教版

2020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2第43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含2019新题新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 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大 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 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 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
史料二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
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 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 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 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 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 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 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 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史料实证——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特点 史料一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
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 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 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 学与人权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年)
2.兴起 (1)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宣传民主 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 《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 3.内容
民主 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1)提倡______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016年M一轮复习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2016年M一轮复习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课标: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 江苏省金湖中学高二历史组 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把握规律——2011~2016新课标全国卷考情统计
考纲考 2011年 点 (1)新文 化运动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材料四: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才能避免“中毒”,甚 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材料五:“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 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 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 国情的话来捣乱”。 对东西方文化太偏激,绝对肯定或否 ——陈独秀
袁世凯称帝时到天坛行祭天礼
2.思想文化: 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但并未对封建正统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批判)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80 60 40 20 0 纱厂 纱锭 资本(百万 1911年 1919年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3、经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
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1、政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军阀统治,政治黑暗。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进一步
发展。
--------------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 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
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文学革命第一人——胡适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系统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 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 新青年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
[史料]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 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 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A
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 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 新青年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
3.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 ……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 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 理念( ) 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
A
角度1 近代对儒家思想态度的变化 史料 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 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主持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 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 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 ——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 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
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 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0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0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201.(202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陈独秀主见国民应当“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李大钊主见“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当逐步废除”。

鲁迅主见:“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提倡文学革命解析:题干中陈独秀主见国民要“脱离夫奴隶之羁绊”,李大钊要打破“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鲁迅认为“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三者的共同点是打破束缚,获得人的解放,故选C项;民主科学是关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题干提及的是个人与他人、家园、阶级的关系,解除A项;批判伦理纲常只是部分目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解除B 项;文学革命的提倡者为胡适,且题干未提及其内容,解除D项。

答案:C2.(2024·北京房山区一模)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庶民的成功》中指出:“这劳工的实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能做的。

劳工主义的成功也是庶民的成功。

”1920年9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提出“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

据此推断( )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亲密结合B.中国先进学问分子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C.明确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D.这一时期中国人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解析:依据材料李大钊在《庶民的成功》中指出:“这劳工的实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能做的。

劳工主义的成功也是庶民的成功。

”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提出“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

据此可知中国先进学问分子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故选B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亲密结合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解除A项;材料中主要探讨无产阶级的力气和如何建设新国家,没有提出建立的目标,解除C项;材料中只提及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位先进学问分子的言论,没有提及民众的反应,解除D项。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核心素养提升练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保定模拟)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公开理论刊物。

如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

这反映出 (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B.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变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解析】选C。

A,材料无法体现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排除;B,材料中未提到民主科学的思想,排除;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变,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D,材料中未提到苏俄的支持,排除。

2.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

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

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解析】选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肯定中西文化各有长短,主张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故A正确。

3.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

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A.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B.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继承传统并且发扬儒学【解析】选C。

“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C正确;A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排除;B 材料未体现,排除;D与“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不符,排除。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识记知识点: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主要人物及主要阵地: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于1917年初迁至北京。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
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文,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革命的先声。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理解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用民主来反对专制独裁,用科学来破除盲从和迷信,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尺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4单元第42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4单元第42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3.14.4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一、选择题1.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

材料可用来说明( ) 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解析】由材料“恢复帝政”“难保‘不为多数赞成’”等,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选C。

【答案】 C2.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

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兴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

这一思潮兴起于( )A.维新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不可能有材料中“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故A错误;同样,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未能充分发动民众,故B错误;五四运动期间,平民主义蓬勃兴起,故C正确;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抗日才是社会上最为广泛流行的口号,不可能有“劳工神圣”“平民神圣”之类的口号,故D错误。

【答案】 C3.“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解析】材料信息“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反映出这场思想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故A正确。

【答案】 A4.(2020·武汉模拟)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名词,如社会、政党、政府、民族、阶级、主义、思想、观念、真理、知识、唯物、唯心、主体、客体、具体、抽象等。

整合版一轮复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整合版一轮复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习西方 技术Leabharlann 洋务运动大 趋 势
历 史 大 背 景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 制度
辛亥革命
历史必修Ⅲ
知识梳 理
一、新文化运动 (前期) 1.兴起背景: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2.兴起概况:
标志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3.内容: 三提倡三反对 4.评价: 性质 进步性 局限性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后期) 1.背景: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2.概况: 十月革命后传入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3.特点:内容 形式 推动者 4.影响:为五四运动及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 .(广东省2011届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在新文化潮流的 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 ‘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 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猛烈地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 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 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了有利条件。结合材料信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 思想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答案选A。 • 答案:A
阵地
代表人 物及其 贡献
阶段
前期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宣传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后期
功绩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解放

2017历史一轮对点训练:13-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

2017历史一轮对点训练:13-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

1.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

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 D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在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讨论。

故选D项。

2.“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

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说明()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D.国民革命运动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为了巩固共和,必须洗刷国民脑子中的反对共和的旧思想,即进行思想革命,结合中国实际可知,应该为新文化运动,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故选C项。

A、B材料没有体现,D项表述本身错误。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

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答案(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

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

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

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

文学革命第一人——胡适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系统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主张从形式到内容上彻底 地改革旧文学(推倒旧文 学,建设新文学) 影响:①为新文化、新思想传播与普 及提供文化载体;②推动人们改变传 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③进一步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④为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 想方面的准备。
思考:“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什么? 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 么?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 ,不断深化
史料说史
材料一: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 一。……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理之 自然,无足怪者。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二: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 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 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材料六: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 语”。——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 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 秀
材料五: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 说。
—“打倒孔家店”与批评旧礼教(思想革命)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与白话文(文学革命)
史料说史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 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 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 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1)共同点:①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②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③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④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②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

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

⑤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2)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3)特点:①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2021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

以下著作,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2.①《文学革命论》②《海国图志》③《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④《孔子改制考》A. 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①②2.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20世纪初中国思想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

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A.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使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一次民主思想的洗礼3.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鄙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行仁政无以异也。

”这说明陈独秀()A. 认为民众觉悟低中国不具备立宪政治的条件B. 认识到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C. 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中国现行的民主共和制D. 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4.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

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

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

”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A. 学识优先B. 重视道德C. 思想自由D. 民主科学5.“(20世纪初)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

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

针对该现象,先进的中国人打出的旗号是()A. 师夷长技B. 变法图存C. 民主共和D. 民主科学6.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

“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

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 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 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 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7.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九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2)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3)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4)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新文化运动概况:(1)标志:1915.9 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主要阵地:《新青年》(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3、内容(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战胜恶社会”。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和陈独秀写文章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4、影响: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再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材百家: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岳麓版认为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一场伟大的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人民版认为: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主义的开展。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考点47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考点47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

考点47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李大钊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②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主共和不相容。

③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则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③“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1)积极性:①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微点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轮复习分析 共22页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轮复习分析 共22页

胡 适
陈 独 秀

蔡 元
大 钊

辜鸿铭
鲁迅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 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 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 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 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 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 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 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 人”。
师夷长技以 制夷/自强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
民主和科学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期) 1.背景:
(1)外因:十月革命胜利,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 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和道路;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3)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新 文 化 运 动 前 期(1915—1919.五四运动前)
(三)主要内容
提倡 民主和科学 反对 专制和愚昧
提倡 新道德
反对 旧道德
提倡 新文学
反对 旧文学
主要内容:
民主
科学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 独立人格、共和体制等;
“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 事物的科学态度、法则,主要包括进化论、 相对论等。
……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 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 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 走向。

20XX年高考历史复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XX年高考历史复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XX年高考历史复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原因和最重要的历史意义。

1.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是当时经济、政治、思想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1)辛亥革命后,民族危机依然严重,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2)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未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而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5)一批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旧思想基础之上,要实现民主政治,首先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于是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2.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因此,其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 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 五常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靠不住的人
《玩偶之家》——易卜生
《玩偶之家》曾被比作“妇 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 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 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 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 “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 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 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 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洋 军
新文化运动

(社会发展之必然要求)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兴起标志: 2.代表人物: 3.主要阵地: 4.活动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 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2.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革命派(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 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义


器物 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层面 里


制度
浅 入
层面 深


思想 层面
渐 深 入
要点分析
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比较
共同点:
从性质上看,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 从领导者方面来看,有些领导是相同的;
从形式上看,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 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1、两先生是谁? ——陈独秀
2、为什么要引进两先生?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
和民主制度。
精神、科学方法。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 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 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 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 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 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 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 生命。
细节点拨: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胡 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认为谈主义只是空谈,要针对中国的具体 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实质上是主张用改 良的方法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李大钊则发 表文章回击,强调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中国 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就是所谓的“问 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阵营内部 的分裂。
五四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
归纳与思考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具体贡献
影响
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 倡导文学革命
拉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大成为宣传新文 化运动活动基地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鲁迅 李大钊
◆ 政治成果:1921年、中共的诞生。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 意义:
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 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 泛传播,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 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的阵营逐渐分化。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胡适于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
“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急先 锋”。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与 白
胡适(右)和 陈独秀(左)


“干不了,谢谢!”
陈独秀发表《文 学革命论》,主 张从形式到内容 上彻底改革旧文 学,标志文学革 命的开始。
没有好的 了你,的全血都 坏全要掉坏全了了换,, 必掉须!全部 换掉!
整个运动的特点。
—许华茨(哈佛大学史学教授)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好的
应该
留下
吧!
将脏水与孩子一起倒掉了!
医生, 放血管 与输血 管粗细 不一样 啊!
主要问 题是坏 血,先 放光它 新血自 然进来
了!
我完 了!
1917年11月,一声炮响,俄国爆发了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 了新的希望。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
直接原因
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尊孔复古逆流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
(矛盾一)

帝 国

追求
社会进步
阻碍 裁 主
产 阶
民主政治
卖义 国支

(矛盾二)

先 进 分
推动 西方启蒙思想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观念
压制 尊 孔 复
下 的 北
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
可。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 来的的吗”?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 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 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 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说明: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 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为一 定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基础
思考:新文化运 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 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当时社会的精神支柱, 它的核心是强调封建伦理思想与“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这与平等、 人权的新信仰是相违背的,必须加以批判, 才能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
问题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
家店”的口号对不对?你认为应该如何对 待传统文化?
反对旧道德 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
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提倡新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反对旧文学 推倒…贵族文学,建
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道德 反对旧文学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条件
存在对 传统文 化全盘 否定和 西方文 化完全 肯定的 情况
病人——中国思想界
以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
医生——新文化运动者 的《新青年》为其最突出
旧血液——中国传统文化 代表的新文化运动,……
新血液——西方文化
是对全部文化遗产彻底
的——全面的抨击,这是
不会 全坏 了吧, 总有 些还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部分,回答以下 几个问题: ❖ 在中国,是谁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 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式有 哪些?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 有什么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首倡——开始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
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 什维主义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狂人日记》《孔乙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 白话文形式结合,成为 文学的典范。
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 大旗
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地主 阶级
★单元线索
林则徐、魏源:“师 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资产 阶级
维新派(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 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 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 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
(1)撰写文章:1919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 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成立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3)建立组织: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者》 《劳动音》等
在新文化运动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孔 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为发展新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是正确的。
对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 发展。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学就是白话文; 旧文学就是文言文、八股文。
“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 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 写;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 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 时代的话。”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纺织工业:1913 年前,全国共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231个工厂,资本
3254万元,到
1920年增至475个
80
工厂,资本达
60 40 20 0
纱厂
1911年 1919年
纱锭 资本(百万
8275万元;纺纱 也1913年纱锭比 1919年增加180%。 1919年厂丝出口 额比1913年增加 16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讽刺漫画
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为猿(袁)家之天下。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袁世凯却妄图复辟帝制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1914年9月28日, 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头 戴天平冠,身穿古装服, 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 跪九叩大礼。12月23日 冬至日,袁世凯又穿起特 制的古怪祭服,率文武百 官拥到天坛,举行祭天大 典。
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 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