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剖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_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_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011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复习目标[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的标志、领袖人物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1)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革命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提高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能力和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比较五四爱国运动和以往革命运动,认识其伟大意义,培养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判断其性质,培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考点:(1)(2)②马克思主复习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分析法课前准备:课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计划课时:二课时复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点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前期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①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昌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4)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直接原因)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基本内容:(1)口号:“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2)前期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狂人日记》鲁迅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3)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为新思潮传播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坚持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方法)(1)积极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5、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以及原因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1)代表阶层不同。

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

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

鲁 迅
蔡 元 培 辜鸿铭
辜鸿铭一生积极主张纳妾 和缠足,但由于他学在西 洋,精通英、法、德、拉 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 言,获得多个博士学位, 精通西方文化,蔡元培也 邀请他来北大执教《英国 诗》和《拉丁语》。
1、(2011· 浙江文综· 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 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 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材料四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 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 材料五 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 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 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
局限性: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西方文化完全肯定的 情况 。(片面化、绝对化 )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3、途径①与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的论战 ②组织研究会、翻译著作、演讲
4、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当时的中国有何影响? 思考: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 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 1、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目的是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行祭天礼 阶级: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0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0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201.(202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陈独秀主见国民应当“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李大钊主见“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当逐步废除”。

鲁迅主见:“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提倡文学革命解析:题干中陈独秀主见国民要“脱离夫奴隶之羁绊”,李大钊要打破“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鲁迅认为“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三者的共同点是打破束缚,获得人的解放,故选C项;民主科学是关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题干提及的是个人与他人、家园、阶级的关系,解除A项;批判伦理纲常只是部分目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解除B 项;文学革命的提倡者为胡适,且题干未提及其内容,解除D项。

答案:C2.(2024·北京房山区一模)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庶民的成功》中指出:“这劳工的实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能做的。

劳工主义的成功也是庶民的成功。

”1920年9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提出“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

据此推断( )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亲密结合B.中国先进学问分子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C.明确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D.这一时期中国人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解析:依据材料李大钊在《庶民的成功》中指出:“这劳工的实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能做的。

劳工主义的成功也是庶民的成功。

”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提出“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

据此可知中国先进学问分子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故选B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亲密结合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解除A项;材料中主要探讨无产阶级的力气和如何建设新国家,没有提出建立的目标,解除C项;材料中只提及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位先进学问分子的言论,没有提及民众的反应,解除D项。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6 第2讲 新文化运动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6 第2讲  新文化运动

【2—2】(2013· 江苏单科)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 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 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 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 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 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第2讲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经济条件与阶级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 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2.政治条件: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 帝,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以袁世凯为首的 北洋军阀卖国复辟,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反对。
(3)直接原因是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根 本原因是因为孔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历代 帝王专制之护符。 (4)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
(4)材料三作者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有什么影 响?
【参考答案】(1)杂志的创办人是陈独秀,名称 是《新青年》(《青年杂志》),它的创办标志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赛先生”指的是科 学;材料中的“我们”是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代表人物有陈独秀、 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解析】C。根据材料中“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 没有人来反对”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一定的局 限作用。A、B、D从材料中不能分析得出。答案选C。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 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 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 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4单元第42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4单元第42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3.14.4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一、选择题1.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

材料可用来说明( ) 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解析】由材料“恢复帝政”“难保‘不为多数赞成’”等,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选C。

【答案】 C2.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

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兴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

这一思潮兴起于( )A.维新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不可能有材料中“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故A错误;同样,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未能充分发动民众,故B错误;五四运动期间,平民主义蓬勃兴起,故C正确;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抗日才是社会上最为广泛流行的口号,不可能有“劳工神圣”“平民神圣”之类的口号,故D错误。

【答案】 C3.“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解析】材料信息“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反映出这场思想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故A正确。

【答案】 A4.(2020·武汉模拟)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名词,如社会、政党、政府、民族、阶级、主义、思想、观念、真理、知识、唯物、唯心、主体、客体、具体、抽象等。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影响力的深入剖析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影响力的深入剖析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影响力的深入剖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和文化潮流。

从抨击道统文化、反对封建传统,到倡导民主自由、提倡科学主义,新文化运动在短短的几年间,对中国社会、文化、思想、政治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影响力进行深入剖析。

一、思想启蒙和文化潮流新文化运动号召改革和革命、振兴中华,旨在启发人民思想、推动文化变革。

新文化运动开创了一个宽广的思想空间,呼吁个体解放、思想自由,成为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一面旗帜。

新文化运动以革新精神、自由思想、科学主义、个人主义为基调,倡导新民主主义、反对实用主义、提倡文化自觉、鼓吹民族自尊。

新文化运动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自由,它倡导思想解放和知识解放,推崇个性和个性的表现,呼吁中国人民要摆脱陈旧的礼教道德和愚钝的生活态度,追求自由和平等,拥抱科学和进步。

新文化运动通过思想、文艺、文化,传递了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等新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推动了中国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

二、文化振兴和文艺创新新文化运动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认为中国既要彻底颠覆旧文化制度,又要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挖掘整理,以建设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亚洲文化为目标。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形成,以推动文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历程中,新文化运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阶段,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现代化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艺创新,不仅在思想、风格、技巧等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前卫风貌,而且在理念、内涵、写作方式上都具有广阔的创造力。

新文化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文学家,如胡适、鲁迅,以探索新文化、推进文艺创新的努力,成为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先驱者。

同时,在新文化运动中,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文艺评论家等,为中国的文化振兴和现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三、政治思潮和民主意识新文化运动开创了中国现代政治思潮的先声,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含解析

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阵地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5.影响(1)积极影响: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③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④从后来的中国历史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极权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过程(1)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

①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联]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注]实质是鼓励各种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宣传创造条件。

[拓]“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

整合版一轮复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整合版一轮复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习西方 技术Leabharlann 洋务运动大 趋 势
历 史 大 背 景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 制度
辛亥革命
历史必修Ⅲ
知识梳 理
一、新文化运动 (前期) 1.兴起背景: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2.兴起概况:
标志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3.内容: 三提倡三反对 4.评价: 性质 进步性 局限性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后期) 1.背景: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2.概况: 十月革命后传入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3.特点:内容 形式 推动者 4.影响:为五四运动及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 .(广东省2011届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在新文化潮流的 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 ‘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 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猛烈地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 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 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了有利条件。结合材料信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 思想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答案选A。 • 答案:A
阵地
代表人 物及其 贡献
阶段
前期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宣传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后期
功绩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解放

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

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

文学革命第一人——胡适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系统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主张从形式到内容上彻底 地改革旧文学(推倒旧文 学,建设新文学) 影响:①为新文化、新思想传播与普 及提供文化载体;②推动人们改变传 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③进一步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④为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 想方面的准备。
思考:“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什么? 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 么?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 ,不断深化
史料说史
材料一: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 一。……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理之 自然,无足怪者。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二: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 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 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材料六: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 语”。——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 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 秀
材料五: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 说。
—“打倒孔家店”与批评旧礼教(思想革命)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与白话文(文学革命)
史料说史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 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 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 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新文化运动 难点剖析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新文化运动 难点剖析

新文化运动难点剖析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背景:①辛亥革命后,从西方传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②袁世凯极力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2)时间:1915年起。

(3)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重点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阶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②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常考热点质疑
1.示例: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教案资料

最新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教案资料

• 【本课结构】: • 一、《新青年》的新觉醒
背景与兴起
•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主要内容
•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影响与评价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观察一:辛亥革命前夕的社会思想
材料一 郭沫若(1910年前):中国的不富不强 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 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 家。这是支配着当时青年脑中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
——郭沫若《反正前后》,上海创造社,1930年第3版
材料二 陈天华:推翻清专制以后,“中国人的 能力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在最短时日内恢复;一 旦恢复,即可享有西方民族现在享有的完全的权 利。”“中国醒悟之后,发愤自雄,五年小成,七年 大成。”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上册,三联书店,1960年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蔡元培到校后,在就 任的演说中说:“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 而来。”
“我不为名,不为利, 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我不去整顿谁去呢?”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 称京师大学堂。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 处官僚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 毕业后也是当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 爷”;学生称教员为“大人”。学生对教 师的评价,不是看他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 平,而是看他在政府中的官阶。教师在这 里也多是敷衍塞责,上课时只顾自己读讲 义,而不管学生听与不听;考试时把题目 和范围都告诉学生,以避免学生怀恨以及 顾全自己的饭碗。
新文化运动-一轮复习
专题近三代近中代国中的国思的想思解想放解潮放流潮流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轮复习分析 共22页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轮复习分析 共22页

胡 适
陈 独 秀

蔡 元
大 钊

辜鸿铭
鲁迅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 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 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 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 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 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 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 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 人”。
师夷长技以 制夷/自强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
民主和科学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期) 1.背景:
(1)外因:十月革命胜利,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 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和道路;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3)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新 文 化 运 动 前 期(1915—1919.五四运动前)
(三)主要内容
提倡 民主和科学 反对 专制和愚昧
提倡 新道德
反对 旧道德
提倡 新文学
反对 旧文学
主要内容:
民主
科学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 独立人格、共和体制等;
“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 事物的科学态度、法则,主要包括进化论、 相对论等。
……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 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 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 走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革命主要从哪两方面进行?
(2)它对新文化运动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
(1)形式: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内容: 以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代替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 (2)作用:“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 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 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 ——毛泽东 材料二、恽代英等写信给《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 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 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既然 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觉人’的 事业,于是就办了《新声》”(半月刊)。
原因: ⑴经济基础不同(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⑵代表阶层不同(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激进 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⑶历史背景不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孔子”的命运:
春秋战国:产生 汉:成为正统 宋: 新的发展 明清: 子” 新文化运动 “否定孔子”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 请思考:打到孔家店,具体要批判什么呢?新文化运动 批判的对象。 为什么会把矛头直指孔子呢?(资料卡片)
探究: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 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不同点: 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 , 宣传变法。 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1、开始传入——20世纪初
2、代表人物: 梁启超(改良派): 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 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朱执信(革命派): 介绍马克思生平及其学说 无政府主义: 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正式(系统)传播及其影响
(1)时间: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 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 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考纲解读】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标志、人物、主要内容);
3.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实、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思想:袁世凯“尊孔复古”,但“民主共和”深入 人心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行祭天礼 阶级: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初 步 发 展
短 暂 春 天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梳理知识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新 活动中心 文 旗 帜 民主和科学(前期的指导思想) 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运 主 前 动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要 期 内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容 后期 五四运动后逐渐宣传马克思主义
鲁 迅
蔡 元 培 辜鸿铭
辜鸿铭一生积极主张纳妾 和缠足,但由于他学在西 洋,精通英、法、德、拉 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 言,获得多个博士学位, 精通西方文化,蔡元培也 邀请他来北大执教《英国 诗》和《拉丁语》。
1、(2011· 浙江文综· 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 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 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材料四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 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 材料五 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 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 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
局限性: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西方文化完全肯定的 情况 。(片面化、绝对化 )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提倡民主和科学
2、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 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 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知识链接】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彻底批判儒学思想,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动摇了中国儒教思想的统治地位。
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第二卷 起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北京大学
北大为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原名《宽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现名《北大钟声》 无论何种学派,苟
其言之成理,持之 有效,尚不达自然 淘汰之命运,即使 彼此相反,也听他 们自由发展。”
胡 适 陈 独 秀 李 大 钊
明末清初 “批判孔子”
当今
3、《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 量长期徘徊在1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 猛增至20000册。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文学革命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影响
【知识链接】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 良刍议》。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2)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四、评价新文化运动:
意义1、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意义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材料三
意义3、全面的文化转型。尤其是白话文的使用为中国 现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内。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 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 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