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小故事:心正则笔正

合集下载

心正则笔正的名词解释

心正则笔正的名词解释

心正则笔正的名词解释心正则笔正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为内心正直、思想纯洁的人必然也会言行正直、举止端庄。

这个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强调了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密切关系。

它传达了一种道德准则,告诫人们要保持内外一致,不仅要在行为上表现出正直,更要从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心正则笔正的成语来源于先秦时期的《论语》中的一个故事。

相传孔子的弟子子路在一个执法官面前举报一个贪官,执法官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要求子路描述贪官的外貌特征。

子路回答道:“他有拔贡之容,鲜语亲敌之气,曾为骄人之邦,长为怨人之家。

” 执法官对子路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于是立即下令逮捕那个贪官。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感慨万分地说:“心正则笔正哉!”心正则笔正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

首先,它强调了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对其行为和表现的重要影响。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负面的思想和观念,他很可能会在言行之间显露出来。

相反,如果一个人内心正直、善良,他的言行就会散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因此,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将倾向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正确的行动。

其次,心正则笔正也强调了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内心正直的人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去衡量和判断事物,他们会追求真理、公平和正义。

这种正确的价值观会反映在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中,使他们成为公认的诚实可信的人。

同时,这种价值观也会帮助他们保持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心正则笔正强调了道德与行为一致之间的关系。

一个内心正直的人不会说谎、不会欺骗他人,他们的行为是基于诚实和真实的。

他们不会虚伪,也不会出卖自己的原则。

这种一致性使他们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让他们远离了诸如内疚和羞耻等负面情绪的困扰。

心正则笔正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伪和欺骗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很多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忽视了道德伦理的约束。

因此,我们需要回归心正则笔正的原则,要求自己在行为和言辞中保持真实和正直。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我想说
柳公权,他不仅
,而且

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 挺的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 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柳公权在 ;仿佛看到了柳公权在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唐太宗】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以“心 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而更难得的 是,他又以“心正”给历史与后人塑造了一个 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这将作为另一种“柳骨” 而留存后世。
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过三次的衣服 体现了皇上俭(jiǎn)朴的美德。 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然 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文宗禁不住问
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应当选用贤良,罢黜(chù)不肖(xiào)之臣;还应接受劝 谏(jiàn),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 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这番话显示了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幸运的是, 这些话非但没有惹恼文宗,反而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 柳公权以 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 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 。
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 心正则笔正。”
学习方法
朗读课文
找重点语句
悟人物品质
故事之二:劝谏文宗
文宗忽然扬起袖子来让柳公权等人“欣赏”他的龙袍,并洋 洋自得地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二、你从课文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的铁骨铮铮 ?请用横线画 出相关语句。
故事之一:劝告穆宗
据说,有—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zōng)皇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 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 我书法的秘诀(jué)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 笔正!”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2.思考:文中讲了柳公权的哪几 件事情?
会写字:
拼音
táng còu zōng jué xián diàn páo bà
唐 凑 宗 诀 弦 殿 袍 罢
jiǎn fù xián xiào fá rě zhì
俭 富 贤 肖 罚 惹 职
课堂总结
• 引唐太宗的一段话:以铜为镜可正衣 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 失。 • 一个国家君主要容百川之胸怀,纳谏如流, 更要有像柳公权这样正直,敢于说真话说 实话的忠臣,国家才会兴旺、发展,人民 才能安居乐业。
五、学习第三部分,总结全文
1、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 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 的忠诚与爱。 *柳公权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字吗? 正直的良臣形象;铁骨铮铮,高尚的人 品……
2、我们带着敬佩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本文记叙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 书法卓越而又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赞 扬了他刚正不阿、大胆直言的优秀品格。
• • • • • •


2.文中对柳公权这次的劝告是如何评价的? (机智而大胆) 机智具体体现在哪里? 没有直接回答不赞颂皇上俭朴的原因,先 提出作为君主应该怎么做,避免直接冲突。 大胆具体体现在哪里? 别的大臣赞颂不已,柳公权缺一哑奴发, 并敢于直谏。 3.为什么他这番话非但没有热闹文宗,反而 得到了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正直敢言,不趋炎附势让皇帝觉得 他的品格高贵。
认识生字词
qīn zōng jué nì jiǎn

心正则笔正的典故

心正则笔正的典故

心正则笔正的典故
心正则笔正,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成语,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

它的含义也很简单:只有在内心世界清晰明确的情况下,才能创作出真正高雅、优美的文字作品。

这个成语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少年时曾被父亲送到当地的学府学习。

白居易在学习书画的时候,由于卷笔时内心起伏不稳,手不由自主地发颤,导致他的字画水平一度不佳。

正是这时,一位老师看出他的内心有所不定,便对他说:“心正则笔正,且要沉心静气。

”从此,白居易开始静心细致地练笔,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这个成语所传递的教育意义深远,不仅是对创作者创作良好作品的一种提醒,也是对每个人生活及工作的一种指引。

“心正则笔正”不仅仅是一种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更是一种对心灵的熏陶和深层次的思考。

因此,只有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持一个健康、稳定和美好的内心,我们才能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做出更加出色的表现,让生命更充实,让工作更有价值。

字如其人 心正字正 好心态是写好字的基础。

字如其人 心正字正 好心态是写好字的基础。

字如其人心正字正唐穆宗召见柳公权,向他求教笔法,柳公权回答道:“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为法”。

心正则笔正,是柳公权书法和人生的恰当概括。

正,也是唐王朝书法的真正精神。

柳公权,是晚唐时期最重要的书法家,他,端端正正做人,工工整整写字,将书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柳公权的书法,无论是前期的《金刚经》,还是后期的《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正,都是主旋律,都是风采,都是精神,都是风骨。

《神策军碑》,是柳体楷书的最高境界,它稍显丰腴,韵味十足,笔笔精妙,字字见神,又兼钢筋铁骨,斩钉截铁,那书法,仿佛一个健美冠军昂首挺立,不驼,不扭,不歪,不斜,一腔正气,凛然不可侵犯!柳体楷书,作为正的典范,那“正”,不仅仅在于端正,不仅仅在于庄重,更在于精神!那《神策军碑》,笔画干脆利落,如刀,如骨,如筋,如钢似铁;刚而有曲,曲而更刚,强劲,靠弯曲成就;骨力,得婀娜而多姿。

这境界,使得《神策军碑》,比任何楷书都技高一筹,都精,都神,都独到!还有柳公权楷书极富特色的结体,分间布白,内紧外舒;横竖撇捺,或背或向;精神,也在这里!风骨也因此而变得大气,变得精美,变得出神入化。

谋篇布局,更因为笔笔正,字字神,又彼此照应,整齐划一,整篇书法,仿佛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上威武雄壮的士兵方阵,高度统一,高度齐整,恢弘壮观。

这就是“笔正”,就是最高境界的正!柳公权楷书的正,是人生的正气,是经冬历秋历练出来的极致的功夫。

关于柳公权练书法的传说,都以苦功为主题。

上有钟王,下到赵董,只有柳公权的楷书,力度最大,最见功力。

当然,也只有柳公权最执着。

柳公权的楷书,无论你把它放到哪儿,无论是高山上的摩崖石刻,还是厅堂屋檐的牌匾,还是斗室几案的警句格言,在哪儿它都熠熠生辉,让哪儿的一切更精彩,更辉煌。

原因,非常明白,柳公权的楷书,里面全是功夫和天才!那里面,找不到投机,找不出钻营,没有草率。

看了柳公权的楷书,似乎就看到了柳公权,一个正人君子,不会钻营,不会投机,实实在在办事,认认真真做人,有毅力,有智慧,上昭日月星辰,下与山岳江河同在!。

心正则笔正

心正则笔正

心正则笔正作者:姚秦川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第10期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官至太子太保。

当时,唐文宗李昂对柳公权的书法赞不绝口,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一天,他们俩在御花园里散步,李昂虚心地问柳公权:“你的书法写得如此之好,其中有什么诀窍吗?”柳公权想了一下,才俯首回答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李昂听后,感到这分明是话中有话,一方面说只要心灵纯正,就可以写得一手好字;另一方面柳公权又在告诫自己,要走正道,处理任何事情,不要随心所欲。

柳公权的回答虽然委婉,但却咄咄逼人。

李昂爱才心切,也就忍住,没有向柳公权发脾气。

又有一次,李昂给群臣训话,柳公权当时也在场。

李昂忽然将自己的袖子举起来,开玩笑地对柳公权说道:“你知道吗?我这件龙袍已经洗了三次了!”还没待柳公权开口,站在一旁的几位臣子连忙称颂皇上节俭的美德。

可是,柳公权站在一旁却一句话也不说。

李昂觉得很奇怪,问道:“你怎么一句话也不说了?”柳公权公正不阿地回答道:“皇上贵为天子,是天下老百姓所尊仰的,应当要选用有德的贤能人才,罢黜无德的贪官污吏,并且接受真正的劝谏,使赏罚分明,公正于天下。

这样,才可使社会达到安和乐利的地步。

现在,只是穿了一件洗过的衣服,这不过是细微的事情罢了,皇上注重的应是前者才对啊。

”听了柳公权明摆着是教训自己的话,李昂当时便拉下了脸。

不过,他对柳公权的脾气也非常了解,又想了一下后,觉得柳公權说的话十分有道理。

最后,李昂当着众臣面前夸赞起柳公权有谏臣风范,是一个真正为国着想的大臣。

素材点拨心正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不坚持则会流于不正。

如果一个人为人处世无法行得正,那么,他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适用话题正心、原则。

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

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

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摘要:一、王羲之简介二、心正笔正的内涵三、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四、心正笔正对书法创作的影响五、心正笔正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正文: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尤其擅长行书、草书,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典范。

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既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也彰显了他书法技艺的高度。

心正笔正,意味着一个人的心境和品行直接影响到他的书法创作。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书法技艺。

他的心境平和、品行端正,这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优美的线条、和谐的布局和丰富的内涵,这些都是他心正笔正的体现。

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流传最广的便是他与好友谢安的一段佳话。

一次,王羲之与谢安相约游山玩水,途中遇到一片竹林,景色宜人。

王羲之兴致勃勃地铺开纸墨,准备书写。

但他发现带来的毛笔不够好,便对谢安说:“此笔不佳,不能书。

”谢安问他:“何不换一笔?”王羲之回答:“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字美。

”他坚持使用原来的笔,书写了一幅流传千古的佳作。

这便是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

心正笔正不仅对王羲之的书法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后人学习书法的精神指引。

在现实生活中,心正笔正的观念同样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要保持心境平和、品行端正,这样才能创作出美好的作品,赢得他人的尊重。

此外,心正笔正还强调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对于外在表现的重要性,只有内心充实、端正,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品质和才华。

总之,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为我们传递了一个宝贵的信息:心境与品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正则笔正·人与字品格互渗:“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心正则笔正·人与字品格互渗:“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心正则笔正·人与字品格互渗:“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中国人在汉字世界中生存,在民族意识中,一个人的心理意念和思想品格,可在他书写的文字中反映出来,所谓“人如其字”“字如其人”,这是由汉字的创造、认知和书写等特点所决定的。

鉴于这一特征,现代企业有运用笔迹学的原理,根据笔迹来了解招聘员工的性格特征以及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

对此,古人早有论述。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

西汉学者、著名辞赋家扬雄《法言》:“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他是说字是心灵的反映,从字中可以判别出君子和小人。

清代刘熙载是我国19世纪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有“东方黑格尔”之誉。

他说:“书,如也。

”“如”是“像”的意思,“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

”也就是说,书写者的人品、志向、情绪、心境,都可以在其所写的字里体现出来。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其书法独树一帜,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林逋,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隐居西湖,结庐孤山,有“梅妻鹤子”之誉。

黄庭坚称赞林逋的字说“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

”唐代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

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

欧阳修评价颜真卿的书品与人品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他的字“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

”再说张旭,唐朝书法家,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苏轼说他的字“万事未尝屏,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聘”。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说张旭:“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说明张旭的草书,总是凝结着他的复杂情绪和心境。

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

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

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书法界和世人传颂的佳话。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神韵,其中最为著名的《兰亭序》成为千古传世之作。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离不开他心正笔正的信念和实践。

心正笔正,意味着书法创作中,心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羲之将内心的平和、正直、宽容等品质融入到书法作品中,使得他的字体端庄典雅,气势磅礴。

在他眼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

因此,他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心正,以正直的心态面对世事,从而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更高的境界。

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他严于律己,要求自己在书法创作中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其次,他注重修身养性,认为心正才能写出好字。

再次,他以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赞誉。

最后,他在书法教育中,强调心正笔正的理念,影响了后世无数的书法家。

心正笔正对书法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内心平和、正直的人,才能在书法创作中表现出优美的字体和神韵。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正是他心正笔正的最好诠释。

同时,心正笔正也成为他教育后人的重要理念,使得他的书法技艺得以传承。

心正笔正的信念,对现实生活也具有深刻的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保持正直、善良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

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总之,王羲之心正笔正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闪耀的一笔。

他的心正笔正理念,不仅对书法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现实生活具有深刻的启示。

心正,则笔正

心正,则笔正

心正,则笔正
心正,则笔正。

-宋·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心正:指人的思想、品行端正。

笔正:指书法纯正。

本句大意是:只有思想、品行端正,下笔写字才会书法纯正。

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回答穆宗问他为什么善于用笔对说的话,意思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写字就会写得纯正,合乎章法。

其实“心正”与“笔正’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但一个人的才识、学问甚至性格、品格等修养,往往能通过书法体现出来。

如风流倜傥的人,字也多半写得潇洒飘逸;忠厚淳朴的人,字也大都写得朴实无华。

作者云,无非是强调作人要注意思想品德的修养,这是至今我们都应该认真借鉴的。

﹀。

心正则笔正寓言故事

心正则笔正寓言故事

心正则笔正寓言故事心正则笔正的故事说的是唐朝的书法家柳公权在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人书法天赋,于是他也有点小小的骄傲。

有一次他就被一个卖豆腐的老人嘲笑了,后来老人给他推荐了一位用脚写字的人......1 心正则笔正的故事唐朝有位著名书法家叫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他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正直不阿(ē)。

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边看边连连赞叹,惊诧地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写字的窍诀在于心,心不清净、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2 心正则笔正的故事点评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故事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故事

柳公权:「心正則筆正」的故事柳公权:「心正則筆正」的故事唐朝自高祖李淵便喜愛書法,太宗李世民更是深愛王曦之書法,乃至親撰《王曦之傳論》,評其書法為盡善盡美,古今第一。

正因為如此,唐代從宮廷到社會,普遍都注重書法,欣賞書法,許多書法大家自然也應運而生。

晚唐書法家柳公權是自成一家、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一大家。

柳公權幼時即聰敏好學,據說剛剛十二歲就以善辭賦而聞名。

他以楷書見長,初學書聖王曦之,又得益於歐陽詢、顏真卿的書法,終於自成一家。

柳公權的字結構緊湊,骨力秀挺,洒脫而有法度,人們將顏真卿與柳公權並稱「顏柳」——「顏筋柳骨」(圖:柳體楷書)。

唐文宗甚至讚歎柳公權的字勝過鍾(鰩)、王(曦之)。

柳公權自唐穆宗時召為翰林院侍書學士,歷經穆、敬、文三朝,一直在宮中侍書。

當然字越寫越多,也越寫越好,聲名遠播。

那時的公卿大臣家中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權的手筆,就會被人們看作是不孝不敬。

常言道「字如其人」,此話雖不可視為絕對,卻也自有其內在道理。

柳公權的字為何頗具風骨,恐怕與其身正人直不無關係。

柳公權自己更有「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的名言,不妨將此語看作他作人用筆的根本。

而若是看看柳公權發出此語的場合,則可見其如何機敏正直。

當時,唐穆宗一邊看著柳公權運筆寫字,一邊連連讚歎,還頗為鄭重地問道:「你的字怎麼寫得如此之好呢?」柳公權當即便以「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作答。

這本身確實是他寫字的「法」,但在此時此刻,作為皇帝的「書法指導」,他向皇帝講出這樣的話語,顯然是另有弦外之音的。

柳公權是在告訴皇帝,寫字要「用心」,而只有「心正」,才能「筆正」,才能寫出好字來。

難怪當時正沉溺酒色的唐穆宗「默然改容」,因為他知道柳公權是在進行「筆諫」。

這個「筆諫」是真誠而大膽的,真誠在於柳公權希望皇帝能夠律己清政,他以自己的書法心得來打動皇帝;大膽則在於毫不虛偽做作,直言答對。

如此「筆諫」自然是對皇帝的一次有效觸動。

十幾年後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與官居中書舍人的柳公權等人談話。

柳公权心正笔正

柳公权心正笔正

柳公权心正笔正柳公权(773年-819年)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被誉为“书法鬼才”和“行书宗师”,其书法风格特点鲜明,影响至今。

他的书法作品以心正、笔正而著称,作品中所蕴含的品格和气韵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将深入探讨柳公权心正笔正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书法影响等方面。

1. 心正之境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以“心正”为核心,通过字体、布局等方面的处理,传达出内心真挚、正值天理的理念。

他注重内心的净化和修炼,将其真挚的情感和慈悲的品质融入到每一个字中。

无论是行书、楷书还是草书,皆可体现出他内心的平和与虔诚。

在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用笔淋漓尽致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

他能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每一个字中,让每一个字都富有韵律,成为心灵的共振。

无论是横平竖直的笔画还是横披竖挥的运笔,都表现出柳公权心正的境界。

同时,柳公权还注重对文字结构和字形的精益求精,他的字体工整、刚劲有力,线条流畅而富有节奏感。

他还善于运用变化多端的笔法,使字体生动而不失稳定,力度恰到好处,使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命。

2. 笔正之技除了以心正为核心外,柳公权的书法作品还以“笔正”为特色。

他的笔法准确而有力,笔画结构合理,每一笔每一画都准确传神,气韵生动。

柳公权的笔法技巧独特,他注重笔画的顺畅与力道的掌控。

他的笔法不仅极具个性特点,同时也受到了前人的影响,吸取了前人的优点,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准确的笔画来表现形象的神韵,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气。

柳公权的笔法特点还体现在对于笔画的精细处理上。

他善于通过不同的形式和结构来表现字体的变化,使每一个笔画都有独特的韵味。

他的笔画功力深厚,经过精心的处理,使每一个笔画都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3. 柳公权的艺术特色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作品的韵律、形象和用笔皆独具匠心。

他的作品以秀丽、豪迈的书风为主,注重用笔的灵动和刚柔相济的配合。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注重篆刻和绘画的交融,他的字体形象鲜明,字形优美,线条流畅,具有豪放的书风和生动的气息。

心正笔才会直

心正笔才会直

心正笔才会直
唐穆宗昏庸无能,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大兴土木,根本不顾百姓死活,任凭宦官专权,不思励精图治,引起朝臣不满,但朝臣们敢怒不敢言,无人敢挺身而出劝身正,自然影子就不歪。

谏。

当时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为人正派,敢于直言,一直在寻找恰当的机会劝谏唐穆宗。

一天,唐穆宗忽然心血来潮对柳公权说:“你的字写得笔法端正、刚劲有力,可我却写不了那么好,怎样用笔才能把字写好呢?”
柳公权说:“写字,先要握正笔。

用笔的要诀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啊!这跟国家大事是一个道理,不用心不行啊!”
听了柳公权的话,唐穆宗神色严肃起来,明白了柳公权的弦外之音,话外的话,知道柳公权是借讲笔法在规劝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明君,不由得脸红了起来。

心正了,笔才能正。

其实,做任何事莫不如此,为人正派,才能行得端,立得正,。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故事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故事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故事唐朝自高祖李渊便喜爱书法,太宗李世民更是深爱王曦之书法,乃至亲撰《王曦之传论》,评其书法为尽善尽美,古今第一。

正因为如此,唐代从宫廷到社会,普遍都注重书法,欣赏书法,许多书法大家自然也应运而生。

晚唐书法家柳公权是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大家。

柳公权幼时即聪敏好学,据说刚刚十二岁就以善辞赋而闻名。

他以楷书见长,初学书圣王曦之,又得益于欧阳询、颜真卿的书法,终于自成一家。

柳公权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人们将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柳”──“颜筋柳骨”(图:柳体楷书)。

唐文宗甚至赞叹柳公权的字胜过钟(鳐)、王(曦之)。

柳公权自唐穆宗时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历经穆、敬、文三朝,一直在宫中侍书。

当然字越写越多,也越写越好,声名远播。

那时的公卿大臣家中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的手笔,就会被人们看作是不孝不敬。

常言道“字如其人”,此话虽不可视为绝对,却也自有其内在道理。

柳公权的字为何颇具风骨,恐怕与其身正人直不无关系。

柳公权自己更有“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名言,不妨将此语看作他作人用笔的根本。

而若是看看柳公权发出此语的场合,则可见其如何机敏正直。

当时,唐穆宗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颇为郑重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如此之好呢?”柳公权当即便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作答。

这本身确实是他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作为皇帝的“书法指导”,他向皇帝讲出这样的话语,显然是另有弦外之音的。

柳公权是在告诉皇帝,写字要“用心”,而只有“心正”,才能“笔正”,才能写出好字来。

难怪当时正沉溺酒色的唐穆宗“默然改容”,因为他知道柳公权是在进行“笔谏”。

这个“笔谏”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希望皇帝能够律己清政,他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皇帝;大胆则在于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

如此“笔谏”自然是对皇帝的一次有效触动。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与官居中书舍人的柳公权等人谈话。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弦外之音”是什么意思?柳公权说这句话的 弦外之音是什么?
这个劝告 真诚 大胆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这 个 劝 告 是 谁 劝 告 谁 ? 劝 告 什 么 ? 为 什 么 说 这 个 劝 告 是 真 诚 的 ? 为 什 么 说 这 个 劝 告 是 大 胆 的 ?
分组用“读、思、论”的方法学习第二件事
1、分角色朗读(可以两个人一个角色),概括事 件的主要内容。
2、找出能概括评价这件事的句子。
3、比较在场其他大臣与柳公权的语言和心理,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4、柳公权的机智表现在哪里?勇敢又表现在哪里?
柳公权不 仅字写得好, 做人也和他的 字一样,铁骨 铮铮,深得世 人钦佩。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潼川二小
邓春花
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 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 脱而有法度,对后世影响极大。
特点
自学提示
自由轻声地读课文3、4自然段,试着用精 炼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柳公权借 (
) 告(
)
这个劝告 真诚 大胆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这 个 劝 告 是 谁 劝 告 谁 ? 劝 告 什 么 ? 为 什 么 说 这 个 劝 告 是 真 诚 的 ? 为 什 么 说 这 个 劝 告 是 大 胆 的 ?

【素材】《“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柳公权小故事

【素材】《“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柳公权小故事

柳公权小故事故事一:柳公权巧谏文宗曾召柳公权问事,对他说:“外边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自从郭日文被任为邠宁节度使,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

”文宗说:“郭日文是尚父郭子仪的侄子,太皇太后的叔父,在职也没有过错。

从金吾大将升任小小的邠宁节度使,还议论什么呢?”柳公权说:“凭郭日文的功绩和品德,任命为节度使是合适的。

人们议论的原因,据说是郭日文把两个女儿献入宫中,因此才升官,这是真的吗?”文宗说:“他的两个女儿进宫,是来看望太后的,并不是他进献女儿。

”柳公权说:“常言说,瓜田不拾履,李下不整冠,如没有嫌疑,为什么这事嚷得家谕户晓?”他因而举出王珪劝太宗送卢江王妃出宫的事例来说明利害,文宗当即派内使张日华把二女送还郭日文家。

柳公权忠正直言匡求失误,大都和这事一样。

柳公权屡次升迁,在文宗朝升为学士承旨。

故事二:柳公权劝谏文宗柳公权每次回答文宗的提问,常常是蜡烛烧完了,而谈兴正浓,不肯花工夫去取蜡烛,宫中婢女便用蜡油谌纸来照明。

他曾随从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使我高兴的事。

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

”宫人催他亲口念给皇帝听,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听了很高兴,赞赏了好大一会儿。

故事三:戒骄成名柳公权是唐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柳家塬人。

他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

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

心正则笔正

心正则笔正

心正则笔正原意指如果心思正直了,那么笔下的字体也正直了。

柳公权除了以书法成就名传千古之外,其“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也被世人传为佳话。

有一次穆宗皇帝问柳公权如何将书法写好,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如果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

盖因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以书喻政,一方面说明其面对书法创作的态度,一方面也巧妙地藉由书法艺术的精神进谏。

从此“心正笔正”说一直流传至后世,成为书法伦理标准之一。

所谓字如其人,事实上书法、文学、绘画等艺术作品都相当程度的反映出作者的性格、修养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柳公权正因其刚毅不阿的高尚情操及人品素养才使其清劲挺拔的书风耀然纸上,后人非但重其书艺,而且慕其人品,而至书法与人格并垂不朽。

原文穆宗①时,以夏州②书记③入奏。

帝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拜④右拾遗侍书学士⑤。

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帝改容⑥,悟其以笔谏也。

译文唐穆宗时,柳公权夏州书记的身份上奏折。

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见到你的笔迹,想(你)很久了。

”随即拜柳公权为侍书学士。

唐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用笔方法,柳公权回答说:“心思端正则用笔才能端正,这样才成法度。

”唐穆宗变了脸色,明白他是在用书法下笔来进谏。

①穆宗:唐穆宗李恒。

②夏州:唐代州名,在今陕西、内蒙一带。

③书记:古代在官府主管文书工作的官吏。

④拜:古代举行某种仪式授给官职。

⑤右拾遗侍书学士:右拾遗,唐代谏官的名称;侍书学士,官职名称。

⑥容:容颜,脸色。

评价唐穆宗喜欢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字,并且早就想见到他。

所以,当柳公权入朝奏事,穆宗马上封官,向他请教用笔的方法。

而柳公权一箭双雕,即回答了皇帝用笔方法的问题,又尽了人臣向皇帝谏言的职责,不失时机,又恰到好处。

文章妙在进谏者没有直言,纳谏者也悟未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小故事:心正则笔正
唐朝有位书法家叫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
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
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不过,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
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就
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很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
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
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
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
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
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
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
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他不但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正直不阿(ē)。

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边看边连连赞叹,惊诧
地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
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写字的窍诀在于心,心不清净、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智慧小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弟子规》中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意思是说: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一个人的字,能反映出内在的智慧。

假如字写得歪七扭八,看半天也看不清楚,这个人可能心很乱;假如字写得大方工整,由此也可推知他思路清晰、辨别水平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