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7
7
第二节 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
服务产品具有价值的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生产服务产品耗费的劳动凝结在非实物使 用价值上形成价值实体;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使生产服务产品的劳动取得社会形式, 从而表现为价值;第三,服务产品与实物产品不 能按异质的使用价值量,而只能按其中凝结的同 质抽象劳动量进行交换,从而以价值为尺度决定 其交换比例。
2009,7
13
第四节 克鲁格曼模型在服务贸易理论中的拓 展与应用
一、垄断竞争条件下报酬递增、规模经济基础上的 垄断竞争条件下报酬递增、 贸易模型 二、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的产品差异贸易模 型 三、克鲁格曼模型对于服务贸易动因解释的重要意 义
2009,7
14
第五节 其他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运用
一、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二、对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的几种解释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2009,7
1
第二章 学 习 要 点 1.服务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⒉ 服务国际价值的形成及转换; ⒊ H-O模型在服务贸易理论中的适用性; ⒋ 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差异化服务 产品贸易模型; ⒌ 若干主流经济学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研 究与应用。
2009,7
2
第一节 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
2009,7
5
第一节 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
四、对传统服务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首先,部分学者坚持以生产劳动的一般含义为 标准,即纯粹的服务劳动是非生产劳动,不创 造价值。 其次,当代学者试图从价值论的角度修正服务 的概念,将服务归入传统生产性劳动的范畴。 再次,有学者认为,不能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 来规定人们从事劳动的性质,进而在此基础上 讨论服务价值问题。 最后,从服务部门的角度将研究对象具体化成 为一个新的研究途径。
2009,7
8
第二节 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
(二)服务产品的价值量及价值形成过程 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有两种情况: 一是重复型服务产品。因服务劳动过程中主客观 条件的差别,生产同种服务产品需要各不相同的 个别劳动时间,故其价值量由生产这种产品所耗 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二是创新型服务产品。它的非重复生产性和共享 性使其价值量由最先生产出这种产品所耗费的个 别劳动时间和风险系数决定
2009,7
3
第一节 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
二、马克思有关非生产性劳动的价值创造理论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具有两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动,其中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马 克思又提出,抽象劳动中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非 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它只是参与价值的实现和分配。 马克思依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资本论》中提出 了生产劳动的范围,即包括物质产品生产领域的一切劳动、 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延续的劳动(如包装、保管等劳动) 以及相关的各种生产性劳务(如货物运输等),非生产劳 动则是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劳动。 虽然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延续的劳动也属于生产劳 动,而且根据马克思的说法“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 生产的劳动”,这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但是他又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表现,同整个生产比 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一)基于李嘉图模型的解释 (二)基于H-O理论的解释 (三)基于埃塞尔(Ethier,1982)服务规模经 济理论的解释 (四)弗农(Vernon,1966)的解释-产品生命 周期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2009,7
15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五节 其他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运用
三、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者服务贸易模型 四、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发展 五、竞争优势理论与国际服务贸易
2009,7
6
第二节 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
一、服务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1)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消费替代性、互 补性和引致性 (2)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生产、交换、消 费的同时性和非贮存性 (3)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非转移性 (4)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再生产的严格制约性
2009,7
16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通过分析价值形成以及国际价值量 的确定与转换,赋予传统和现代服务价值理论以 明确的内涵与边界。其次,在以五个代表性模型 为对象探讨“比较优势”模型在服务贸易领域的 适用性之后,同时将克鲁格曼模型也纳入服务贸 易的研究框架。最后,在重点阐释生产区段和服 务链理论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当今主流经济学对 服务贸易理论问题的关注。
2009,7
10
第二节 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
二、服务价值理论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发展
在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服务价值理论, 关键是对“劳动”内涵的重新界定和拓展,从价 值的表现形式上看就是V的扩大及组成价值量的各 部分(C+V+M)构成比例的改变。
三、服务价值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拓展
(一)国际价值的形成及其量的决定 (二)服务的国际价值形成及转换过程
2009,7
12
比较优势模型” 第三节 “比较优势模型”在现代国际服务贸 易理论中的演化
二、迪尔道夫(A.Deardoff)模型 迪尔道夫( 三、萨格瑞(Sagari)模型 萨格瑞( 四、伯格斯(Burgess)模型 伯格斯( 五、服务价格国际差异模型 六、梅尔文(Melvin)生产者服务的贸易模型 梅尔文(
2009,7
4
第一节 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
三、效用价值论中有关服务价值的阐述
从服务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出发,只要劳动创造了满足 人类某种需要的效用,就可以认为该劳动成果具有价值。 非实物劳动成果归于社会产品的范畴,正是遵循了效用价 值论的标准,即非实物劳动成果同实物劳动成果一样,也 具有消除相对稀缺,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功能。不论人类 创造的劳动成果采取实物形态还是非实物形态,只要达到 上述标准,就该被承认为产品。既然服务是一种产品,就 会有使用价值,即非实物使用价值。该使用价值与一般实 物使用价值不同的是,它不采取实物形式,而是与劳动过 程紧密结合,在活动状态中被消费,就是马克思所说的 “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 既然服务已经具有价值,那么服务产品在市场经济中 也应具有价值。因为,生产服务产品耗费了劳动者的劳动, 这种劳动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上。
2009,7
11
比较优势模型” 第三节 “比较优势模型”在现代国际服务贸 易理论中的演化
一、“比较优势模型” 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模型” 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
适用论的提倡者:理查德·库珀(R.Koope) (1968 )、辛德利(Hindly)和史密斯 (Smith)(1984)、 赫克曼(Hoekman)和卡 森蒂(Karsenty)(1992)、德杰克(Djajic) 和凯瑟沃斯基(Kierzkowski)(1989) 、拉 奥(Lall) (1986)、萨皮尔(Sapir)和卢 兹(Lutz)(1981)、萨皮尔(1982)、 (1985 )等; 不适用论的提倡者:迪克(Dick) 、菲科特克 蒂(G.Feketekuty) 、山姆普森(Sampson) 和斯纳普(Snape) 等。
2009,7
9
第二节 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
服务产品的价值量由三个部分构成:在服务 过程中被消耗的燃料、物料、辅助材料、服务产 品的价值以及服务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C); 服务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维持劳 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 表现为服务劳动者的工资(V);劳动者的剩余劳 动所创造的价值,它表现为服务部门的利润和税 金(M)。
一、古典经济学中价值创造理论概述
威廉·配第(W. Petty):提出了劳动决定价 值的基本原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所花费的 劳动时间决定的。此外,他还提出了“劳动是财 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认为劳 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了价值。显然,这种观点混淆 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创造两个不同的概念, 与其劳动价值理论自相矛盾。 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既可以由生产中 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又可以由购买的同量劳动来 决定。实际上,亚当·斯密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最 具意义的工作是把劳动区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 产性劳动,且认为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
2009,7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