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主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102256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1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1讲学案
第11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最新考纲]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1.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三大洋洋流分布的具体特点。
2.理解并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学会洋流图的判读,运用洋流知识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思维导图]考点一世界洋流的分布读“世界洋流模式分布图(北半球冬季)”,回忆下列知识。
(1)洋流的性质①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暖流,是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②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寒流,是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2)影响因素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同时还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状况的影响。
(3)读图完成下表。
海域主要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印度洋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4)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①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②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温馨提示(1)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
(2)南半球无中高纬度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3)离岸风盛行的海区多为上升补偿流,为寒流,往往形成渔场。
方法技巧判定洋流性质(1)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洋流为暖流(下图中的洋流M);反之则为寒流(下图中的洋流N)。
(2)通过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南半球情况相反。
(3)通过纬线度数的变化规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读“印度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①洋流是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完成下题。
2.①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和性质是()A.东北季风寒流B.东北季风暖流C.西南季风寒流D.西南季风暖流答案C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4·安徽文综,25 2014·四川文综,14(1) 2014·福建文综,10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局域图,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洋流分布规律。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复习 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复习1.水循环能量来源:和重力势能。
环节:主要有(蒸腾)、水汽输送、、径流(包括地表和)、下渗等。
注: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分类: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主要环节有:,海上内循环:主要环节有:,陆地内循环:主要环节有:。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了四大圈层,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图)(2)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状态,从而维护全球水的。
注:短时间内,不同地区水的数量是有变化的,但长时间来说海洋水、大陆水、大气水等基本维持了一个平衡。
(3)水循环使得不同地区间不同纬度间热量得以交换和传递,也就深刻影响着全球的变化,及影响到各地的过程,乃至引发区域性的等自然灾害。
(4)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泥沙、无机盐有机物等),地表物质被侵蚀、和,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5)可以加速污染物的,但有可能使污染范围。
3.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1)监测和预报:利用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2)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修建和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设施,等。
(3)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立机制,落实居民应急预案,推行防洪等。
4.洪涝灾害中的自救(1)地处低洼地带的居民要准备、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以防止。
(2)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防止触电伤人。
(3)向山坡、高地、避洪台等就近,或者爬上、楼房高层、大树等高的地方。
(4)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高压线铁塔,也不要爬到的屋顶上面。
(5)即使会游泳,也要尽量避免,以免碰到和漩涡。
(6)如水位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的材料扎成筏子逃生。
(7)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防止。
5.海水的温度:(1)海水热量来源: 是海水的最主要的热源。
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主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1102256
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主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1102256一、水循环:(一)水循环的类型1.海上内循环:发作在陆地和陆地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大;2.陆地内循环:发作在陆地和陆地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少;3.海陆间循环: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保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先生绘图】〔三〕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1]影响蒸发的要素[2]影响水汽保送的要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陆地陆地上空的水汽――――――――――――――→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构成的季风剖析:要了解到地球风带的散布格式:低纬度地域的信风带,中纬度地域的西风带,高纬度地域的极地西风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夏季风、夏季风〕。
[3]影响降水的要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要素(1)水利措施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添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展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蒸发量加大。
②跨流域调水、扩展灌溉面积在一定水平上添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添加,降水量添加。
(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添加下渗,调理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水平上可添加降水。
围湖造田增加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才干,也削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域气候的调理作用。
[5]影响下渗的要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要素影响地下径流的要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要素,偏重点思索喀斯特别貌(岩溶地貌),由于喀斯特别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贮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4.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了全球水的静态平衡;②经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络的主要纽带;④不时塑造地表形状(属于外力作用〕。
〔五〕人类对水循环的应用和影响:(1)正向应用①修建水库,改动地表径流的时节分配,增加洪水期径流量,添加枯水期径流量〔削峰补枯〕;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展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考点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练案[11]第一部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一、选择题(2023·江西高三阶段测试)下图是热带雨林区水循环略图。
据此完成1~3题。
1.水汽散失环节形成是因为热带雨林区( D )A.地表径流丰富B.地下径流匮乏C.水汽输送强D.空气湿度大2.直接造成雨林区土壤养分减少的环节是( A )A.地表径流B.蒸发(腾)C.水汽输送D.水汽散失3.若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则当地( A )A.地表径流增大B.水汽输送减少C.地下径流增大D.植物蒸腾增加[解析]第1题,热带雨林区与相邻陆地存在气流交换,交换过程中,空气湿度大的地区为附近贡献水汽,造成水汽散失,所以水汽散失环节形成是因为空气湿度大,D正确;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汽输送与水汽散失作为水循环的环节,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A、B、C错误,故选D。
第2题,地表径流对土壤具有冲刷作用,直接造成土壤养分减少,雨林区尤为明显,A正确;蒸发旺盛会对土壤水分产生影响,可能间接影响土壤养分,B错误;水汽输送与水汽散失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关系不大,C、D错误。
故选A。
第3题,植被严重破坏,会造成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植物蒸腾减弱,A正确,C、D错误;水汽输送受外因控制,不会因当地雨林破坏而变化,B错误,故选A。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布吉河发源于深圳市北部,自南往北汇入深圳河。
下图示意布吉河流域上下游河道演变特征(地表河道比例表示城市河流被覆盖变为地下河或暗渠的程度;地表河道弯曲系数表示城市河流被截弯取直的程度;河床硬化率表示城市河道表面覆盖物变化程度;河面率表示城市河道断面变化程度)。
据此完成4~6题。
4.2003—2017年布吉河流域( D )A.下游地表河道比例相对少,且变化剧烈B.上游河床硬化率相对较高,且持续增加C.上游地表河道弯曲系数小,且变化较小D.下游河面率较大,行洪能力较强5.2003—2017年布吉河河道水系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C )A.产业结构调整B.水利工程建设C.城市化发展D.矿产资源开发6.伴随布吉河流域上下游河道演变,深圳市( C )①洪涝灾害风险加大②城市交通拥堵缓解③河流自净能力增强④热岛效应强度增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4题,通过分析四幅图片可知:下游地表河道比例相对少,且变化小,A错误。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新人教版: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素养导读体系构建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一节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体类型: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冰川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
2.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概念阐释水循环就是指地球表面的水通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生物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运动提供了能量;内因是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化,其中三种形态的转化伴随着热量的交换。
(2)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示意图地理实践力我国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对区域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3)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的矛盾。
③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形态。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1)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
(2)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三种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如下图所示。
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或湖泊水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或湖泊水;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或湖泊水位,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特别提醒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之间并不总是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
如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地下水位,因此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河流源头的湖泊,湖泊水位总是高于河流水位,因此总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的分布(2)我国水资源的现状①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时空分布不均{空间: 多 少, 多 少时间: 多, 少,季节 变化和年际变化大2.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时空分布不均。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义(含解析)
第1讲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导向 思维导图考情导引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以水循环模式图考查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经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区域图,考查河流补给形式、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一 水循环及其影响1. 水循环及其主要环节(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体在□1________、大气圈、生物圈和□2________之间连续不断的□3________。
其能量来自□4________。
(2)主要环节:水循环由□5________、植物蒸腾、□6________、□7________ 、地表径流、□8________和地下径流等环节组成。
江河湖泊属于□9________,夏季风、向岸信风、向岸西风和台风登陆都属于□10________环节(如下图所示)。
各环节中,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是□11________。
2. 水循环类型: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不同,水循环划分为□12________、□13________和海上内循环等,长江参与了□14________循环。
(如上图所示)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实现了能量转换,使人类得到了□15________。
(2)使陆地水资源得以□16________,使人类获得了□17________。
(3)维持地球上的□18________。
(4)塑造了地表形态。
命题角度一 水循环及其类型 [经典例题](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回答(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B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C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D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山地为甲、乙河流□1________;山地植被恢复,河流径流年内波动□2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考察目标】1. 结合图示了解陆地水的组成及河流水的补给,学会分析河流流量的变化特征.2.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内容精析】一.相互联系的整体1.水体分类(1)存在形态:、、。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
(2)存在空间:、、。
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3)性质:咸水,淡水。
2.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补给关系(1)陆地水组成: 、、沼泽水﹑土壤水、、冰川水、生物水等.(2)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补充: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补给类型补给时间影响因素和补给特点主要分布区雨水夏秋季节随降水量而变化,不连续且集中普遍,尤其是东部季风区积雪融水春季春季升温,有季节性、渐增过程东北地区高山冰川和永久积雪融水夏季夏季高温融水,水量较稳定西北和青藏地区湖泊水全年取决于湖泊水和河水的相对水位,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普遍,长白山天池和长江中下游地下水全年与河流水位有互补关系,水量稳定可靠普遍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
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
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
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例1】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l~3题(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生物水(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0~11月(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变大B.b变稳定C.a在丰水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答案:C C C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第四章第一节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河流与地下水: (1)丰水期:_河__流__补给_地__下__水__。 (2)枯水期:_地__下__水__补给_河__流__。 3.河流与冰川、积雪: (1)补给水量随着_气__温__变化而变化。 (2)补给特点。 ①_高__山__永__久__积__雪__补给: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②积雪补给:春季气温_回__升__,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微思考】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结合“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请你判断这种说法 是否科学? 提示:不科学。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水位较高的水体可 以补给水位较低的水体,当井水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时,河水补给井水,反之,井水补 给河水。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人工岛地下中心区为_地__下__淡__水__区,边缘区为_地__下__咸__水__区→淡水 储量相对较少→人为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_倒__灌__,淡水区咸度 _升__高__
综合 人工岛足够宽→岛屿面积_大__→充足的_集__水__区域→地下淡水保 分析 持相对稳定
【解析】(1)选B,(2)选D。第(1)题,人工岛地下淡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淡 水区范围受大气降水影响大,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会导致地下淡水区相对 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会导致地下淡水区范围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只有 人工岛足够宽,岛屿面积大,汇集地表水的面积广,下渗多,才可以使得人工岛中心 附近地下水受海洋咸水影响小。第(2)题,人工岛地下淡水埋藏并不深,开采难度 小,周期短。人工岛范围小,地下淡水区范围比岛屿面积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开 发后易导致海水倒灌,淡水区咸度升高,长期如此将不能使用,因此,一般不作为日 常生产生活用水。题目已经说明是地下淡水区,说明该区域基本不受海洋咸水 影响,因此水质差说法有误。
人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水循环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分析。
(3)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
、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 区非常重要
填图绘图·再实践 在下图中添加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
提示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的 动态平衡 。 2.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塑造 地表形态 。
实践应用 1.畦灌形成的独特水循环模式 畦灌是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并借助重力作用让水流沿畦沟 流动并以薄水层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河套灌区张连生海子附近耕地以 畦灌为主,该区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的水循环模式较为独特。
沟基本保持原状
增多 ,地表径流减少
从影响下渗的角度分析修建梯田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下渗量增 思维过程
大,地表径流量减小
答案 地表径流减少。原因: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变式训练] 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蒸发量(或蒸腾量)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提示 蒸发量(或蒸腾量)增加。原因:下渗量增加,保存在流域的水量增加。
(土壤质地) 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 有 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
发量和降水量 利 影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 响 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第一节水循环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成因。
核心素养1.通过模拟实验、示意图及文字材料,分析水循环的环节、过程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综合思维) 2.结合区域图及相关文字资料,分析区域内水循环及其意义,分析不同区域内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区域认知)3.通过生活、生产实际,正确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促进区域水循环的良性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谋求人地协调。
(人地协调观)一、“水的行星”1.从形态上看水呈气态、固态和液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形成各种水体。
2.从空间分布上看水体特征海洋水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陆地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大气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3.从利用上看(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2)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能量: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
3.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4.过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3)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3.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第1课时水循环及其意义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水循环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能说出陆地水体的主耍类型,简单说明某区域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的类型。
(区域认知)2.动手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简单解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某地区洪涝灾害的产生原因和危害,分析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综合恩维、人地协调观)第1课时水循环及其意义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水的行星”1.水圈由① 气态、固态和液态水体组成。
2.水体空间分布(1)海洋水:储量最多,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2)大气水:分布最广,基本上是以② 水汽的形态存在。
(3)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③ 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
◆特别提醒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④ 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能量:⑤ 太阳能、地球重力。
3.主要环节:图中A⑥ 水汽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⑦ 地表径流、H⑧ 下渗、G地下径流、F植物蒸腾。
4.类型:⑨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⑩ 动态平衡。
2.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1)使得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
(2)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
(3)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自我诊断1.地球上最主要的淡水是( )A.河湖水B.生物水C.地下水D.冰川答案: D解析: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
2.关于水圈构成及各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川是构成水圈的主体B.大气水虽然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C.固态水只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其他地区没有分布D.各种水体中,只有陆地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答案: B解析:海洋水是构成水圈的主体;固态水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有分布;各种水体都可以相互转化。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水体类型。
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新知预习一、“水的行星”1.地球上的水呈态、态、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
2.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3.分布于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水量还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
4. 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5.大气层中也有少量的水,基本上是以的形态存在。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类型及主要环节: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循环、循环和循环。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B ,C ,D ,E ,F ,G ,H 。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循环(大循环),F、D属于循环,A、B属于循环。
(3)海陆间循环的过程:A →C →D →E、G ,回归海洋。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把、、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2.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变化。
3.水循环作为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的矛盾得以缓解。
同时,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特征;水循环的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4.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和无机盐类。
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该小流域本次雨洪过程中( C ) A.地表径流规模更大 B.主要降雨量出现在降水后期 C.地表径流形心滞后更短 D.地下径流洪峰滞后更长
2.形成地下径流到形成地表径流期间( C ) ①地表保持干燥 ②土壤蓄水量增大 ③降水量增大 ④下渗速率
恒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地下径流洪水消退缓慢,主要因为( D ) A.裂隙促进地表径流下渗 B.裂隙内部水分运移缓慢 C.不透水层上方下渗缓慢 D.不透水层上游蓄水量大
深化整合 · 提素能
考点一 水循环
研析典题
(2024·天津红桥区模拟) 加冷河位于新加坡市中心区。20世纪60年 代,为缓解洪涝灾害,新加坡将其天然河道改建为混凝土河道(图a), 2009年启动加冷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图b)。完成(1)~(2)题。
(1)混凝土河道可以缓解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C )
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陆地水体 (1)类型: __河__流___、湖泊、冰川、沼泽、 __地__下__水___等。 (2)特点:储量小,其类型、水量、分布等受 __自__然__环__境___的制约。 (3)作用 ①对周边气候具有 _调__节____作用。 ②塑造地表形态。 ③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 _淡__水____资源,还具有航运、发电、水产 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 __更__新__状__态___,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 __动__态__平__衡___。 (2) 是 地 球 上 物 质 迁 移 和 __能__量__交__换___ 的 重 要 过 程 ; 不 断 塑 造 着 __地__表__形__态___;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 __纽__带___;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 __热__量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 _自__然__环__境____产生深刻而广泛的 影响。
近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2021年整理)
(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基础题组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A。
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B.潮汐能C.地热能D.生物能2。
下列能够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我国的夏季风D。
我国的冬季风3。
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
柴达木盆地的湖泊B。
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C。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D。
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下图中,甲图为某地水系略图,乙图为A、B两水文站的年内径流量季节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
(2018广东韶关期中)图中A、B两水文站所在地区可能位于( )①中国南方②智利中部③法国南部④英国南部A。
①② B.②③C。
③④ D.①④5。
(2018广东韶关期中)据甲图可判断()A.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B.7月沙洲的面积最大C.7月河流的输沙量最小D.7月M处水流自东向西流读我国东部地区三条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6。
(2017山西高三一轮复习中期诊断)形成①②③⑤四处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①处—-冰川融水增多B.②处——大气降水增多C.③处——积雪融水减少D.⑤处——湖泊补给减少7。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课时13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课时13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目的定位] 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方式。
2.了解水循环进程和主要环节。
3.看法水循环的天文意义。
一、相互联络的水体1.水的存在方式(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__________态三种方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________但③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进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经过各个环节⑧__________的进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图中A 表示⑨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 为海上内循环;C 为⑩________循环。
(2)环节:图中a 为蒸发,b 为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c 为降水,d 为⑫____________________,e 为⑬________________,f 为地下径流,g 为⑭____________,h 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 维持了全球水的⑮ 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⑯ 和传输的作用是海陆间联络的主要纽带不时塑造着⑰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时改动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剧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进程。
人类修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少量开发应用地下水等,改动了水的原来径流路途,惹起水的散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探求点一 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阅读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2008年8月12日电:据青海省气候迷信研讨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往年青海湖的水面子积比去年同期添加了46.38平方千米,较2021年添加了131.69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添加幅度最大的一年。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 课标解析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 ,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 主干知识梳理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 ___________ 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地表形态。
三、典题解析J[例1] (03年上海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地球 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请回答下列两题:(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_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 。
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 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 ______________ 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
黄河流域河 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
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 (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 (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例2] (03全国文科综,36)读图,甲地年降水量为680MM 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 (黄相互联系 的水体”.存在形态: _____ 、 _____ 、 ,最少,数量居中的是—。
存在空间: ______ 、 _____ 、 _____ ,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地表水 _______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自然 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 过程和意义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 _______ 、 ____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
时空特点: 动力 环节 类型 意义各个、重力能等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_ 、下渗 _______ 、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厂水在连续不断地 ________ 、 ____处于不断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和四大圈层中通过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 ,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______ 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 ______ :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_、—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 _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水循环主题
一、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类型
1.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大;
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少;
3.海陆间循环: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学生绘图】
(三)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风带(信风带、西风带)
陆地
海洋上空的水汽――――――――――――――→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
分析:要理解到地球风带的分布格局:低纬度地区的信风带,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高纬度地区的极地东风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夏季风、冬季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1)水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蒸发量加大。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
“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4.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②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属于外力作用)。
(五)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削峰补枯);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