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词赏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赏析】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上阕对景抒情,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国土的怀念。

其中的“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的无穷。

下阕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词人收复中原、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

【主题】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写法】①即景抒情,借古讽今;②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答案】1.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二、诗词鉴赏(一)简答题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与报国无门的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与报国无门的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与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金戈铁马,收复失地,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只见北固亭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年少时期,就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

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2、注释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三、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或开禧元年(1205),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

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古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辛弃疾)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辛弃疾)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代]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标签讽刺、宋词三百首、初中古诗、豪放、爱国、咏史怀古、典故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注释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赏析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鉴赏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鉴赏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鉴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能够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持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注释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水平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不过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的。

鉴赏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所以,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不过,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赏析

【导语】⾟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学产⽣了巨⼤影响。

⾟弃疾在词的⼀个重⼤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题材的拓宽。

他现存的六百多⾸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之情,写⽥园风光、民俗⼈情,写⽇常⽣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其他任何⽂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词中,范围⽐苏词还要⼴泛得多。

⽽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分得⼼应⼿。

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词的⼀⼤特⾊。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弃疾《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宋代:⾟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曹刘。

⽣⼦当如孙仲谋。

译⽂什么地⽅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就好了!”注释南乡⼦:词牌名。

京⼝: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上,下临长江,三⾯环⽔。

望:眺望。

神州:这⾥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九岁继⽗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所带的头盔,这⾥代指⼠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

休:停⽌。

敌⼿:能⼒相当的对⼿。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叹:“⽣⼦当如孙仲谋,刘景升⼉⼦若豚⽝⽿。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新知讲解
“生子当如孙仲谋” 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 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 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新知讲解
问题探究
学习上片 1.作者身处何方?做些什么? 作者身处北固楼,登高远眺满眼风光,景色大好。 2.作者问了那两个问题? 他问了「何处望神州? 」、「千古兴亡事? 」 两个问题。
新知讲解
5.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 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 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新知讲解
下片 运用典故,借对青年孙权英雄有为,不惧强敌 的盛赞,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满 。 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 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 吹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南 乡 子 登 京 口 北 固 亭 有 怀 》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
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壮志未酬, 登上京口北固亭,不禁怅然叹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 镇江东北固山上,西临长江。
借古讽今 抗金救国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该词。 2.赏析该词中优美的诗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先是店铺整理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⑩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

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赏析(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能够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持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注释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水平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不过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文学赏析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词
赏析
【作品介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原文】
南乡子⑴;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⑵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⑶?满眼风光北固楼⑷。

千古兴亡多少事⑸?悠悠⑹。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⑺,坐断东南战未休⑻。

天下英雄谁敌手⑼?曹刘⑽。

生子当如孙仲谋⑾。

【注释】
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白话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
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赏析】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

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

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

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
南宋朝廷的鞭挞。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

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

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

然而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

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

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

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
断,衔接得很自然。

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

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

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

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却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

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
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