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 子 政 务
1.1.1 电子政务的内涵
1.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 现有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政 府,使得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
5 of 31
1.1.1 电子政务的内涵
2.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办公手段不同
行政业务流程不同
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
18 of 31
1.2.2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1.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可维护原则 可扩充原则
先进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节约性原则 标准化原则
19 of 31
1.2.2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2.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流程
(1)完善的组织机构 (2)确定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3)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确定开发应用标准和规范 (4)构建基本支撑体系 (5)构建应用体系 (6)进行系统评价
6 of 31
1.1.1 电子政务的内涵
3.与电子政务有关的几个概念
电子政府
政府上网工程
政府办公自动化
7 of 31
1.1.2 电子政务的特点和作用
1.电子政务的特点 (1)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发扬民主 (3)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
20 of 31
某工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
工商电子政务门户
业务应用层
公会资用车人财监综 文议产品辆事务督合 管管管管管管管管查 理理理理理理理理询
应用支撑层 应用服务中心(IIS、JMS、工作流、电子表单、认证接口)
数认管 据证理 中中中 心心心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是指高效、开放的政府凭借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上全方位行使管理职能、开展政务活动。
2、信息技术:是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有关的方法、技术手段和操作程序的总称。
3、计算机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为一体,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4、决策支持系统:从数据库中找出必要的数据,并利用数学模型的功能,为用户生成所需信息的系统。
5、专家系统:是一种侧重开发利用特定领域中专家知识和经验的计算机程序,能够运用知识进行推理,解决与专家水平相当的咨询工作。
6、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和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管理过程。
7、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使系统能够连续可靠的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8、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9、政府流程:政府在实施管理时,为达成特定目标所经历的体现工作规律的稳定的活动步骤的集合。
简答题:1、电子政务的内涵:1)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2)电子政务的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3)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
2、电子政务的动因:1)建设高效的政府;2)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3)信息技术的应用于普及。
3、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模式:G2G: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C: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4、电子政务的功能:1)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可以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3)可以有力地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4)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5)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体系划分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体系划分电子政务是针对政府部门政务管理流程,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种新型技术概念。
电子政务最初简称为“E-government”,直接翻译为电子政府,在后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成为与电子商务相对应的电子政务概念。
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即为电子政务,即政府部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政府部门各项事项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各国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对政府部门的文件管理、存储和信息收集方面,实质上是政府办公自动化的起源。
在八十年代中期,将政务办公自动化流程扩展为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早期,并从纳税服务着手,直接管理纳税人的税收事项,对政府的政务管理成本进行了优化。
进入九十年代初期,美国政府率先在政府报告中提出了电子政务这一概念,并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务活动中,大力发展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现今的电子政务雏形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的电子政务的研究体系中,主要分为这样几部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内容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安全技术研究和电子政务一体化研究。
第一是从电子政务理论知识角度出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政务研究就是政府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管理政务事项,使得信息接收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第二是对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为社会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
按照这三个研究主体可以将电子政务划分为G2G、G2C、C2G、G2B、B2G五种体系模式。
政府部门是连接社会公众和企业的桥梁,政府办公的系统化和网络化增进了企业与公众间的联系,实现了政府、企业与公众间的信息互动和信息共享。
比如政府利用互联网发布相关法律法规及投招标信息,而企业通过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获取相关的技术指导信息及政策上的援助。
在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过程中,政府利用电子政务系统为公众提供各种培训服务信息,医疗信息及相应的惠民政策,而公众利用电子政务网络来实现自动化缴费服务,获取相应的服务信息。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1一、单选题1. 下列哪项不是政府流程再造的目标?()A. 流程便捷化B. 行为规范化C. 过程人性化D. 规则法律化2. 从流程的分类来看,主要为了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的流程是()。
A. 战略流程B. 操作流程C. 保障流程D. 组织内流程3.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A. 计算机技术B. 通信技术C. 信息技术D. 网络技术4. ()是CSCW的基本任务,它要求CSCW应用系统为各协作成员提供方便、可靠的信息采集、访问、修改和删除机制。
A. 多媒体群组通信B. 个体活动管理C. 群体协作管理D. 信息共享5. 实施电子政务的政务外网必须与互联网实现()。
A. 物理隔离B. 逻辑隔离C. 直接连接D. 不连接二、简答题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
2、组织虚拟是一种规模较小,但能发挥主要职能、难于确定边界的、虚实结合的新型政府组织形式。
请比较组织虚拟状态下的政府与传统政府的差别。
3、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及特点。
4、简述政务微博应如何管理。
三、论述题1、分析电子政务发展的难点和制约因素,并论述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答案1一、单选题1-5 DACDB二、简答题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同时要有信息基础设施和软件技术的支撑;电子政务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处理的是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公共事务;要对政务的组织架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高效地运行。
2、组织虚拟式一种规模较小,但能发挥主要职能、难于确定边界的、虚实结合的新型政府组织形式。
请比较组织虚拟状态下的政府与传统政府的差别。
3、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及特点。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GPR)是指政府以提高服务质量和自身工作效率为目标,对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组织,并优化人力和设备资源的过程。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于哪年颁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 ]A.2001年B.2002年C.2005年D.2008年2.“某地政府只提供针对本地居民的就业服务”这说明政府公共服务存在什么特点? [ ]A.非营利性B.垄断性C.普遍性D.特定性3.电子政务下的政府,其服务对象应以什么为中心? [ ]A.以社会公众为中心B.以政府为中心C.以流程为中心D.以职能为中心4.电子化公共服务与传统的政府服务的差异存在于? [ ]A.业务流程不同B.服务对象不同C.服务目的不同D.提供服务者不同5.中国的“电子政务工程”是从哪年正式开始的? [ ]A.2000年B.2001年C.2002年D.2003年6.政府的组织机构设计应以什么为中心? [ ]A.以社会公众为中心B.以政府为中心C.以流程为中心D.以职能为中心7.目前解决电子政务资金困难的最主要的方法依然是? [ ]A.财政拨款B.企业资助C.社会捐款D.风险投资8.国外的电子政务组织机构中,一般设立哪个职位的专职电子政务领导? [ ]A.首席执行官B.首席信息官C.首席财务官D.首席技术官9.传输距离在10米以内的无线技术是? [ ]A.3GB.WLANC.蓝牙D.GPRS10.美国政府最早于哪年提出了“e-Government”这一概念? [ ]A.1993年B.1996年C.1998年D.2000年1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起步最早的是哪个城市? [ ]A.北京B.上海C.青岛D.广州12.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是在哪一年? [ ]A.1994年B.1995年C.1996年D.1997年13.政府移动式民主中最主要的应用是什么? [ ]A.移动式投票B.移动式决策C.移动式咨询D.移动式监督1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哪年开始正式实施? [ ]A.2005年5月B.2006年5月C. 2007年5月D.2008年5月15.“学习型组织”是由国外哪位学者谁提出的? [ ]A.斯蒂格利茨B.彼得•圣吉C.詹姆斯•钱皮D.迈克•哈默二、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规划2.政府信息资源整合3.电子政务标准4.政府信息公开5.电子政务监理6.移动电子政务7.电子政务评估8.电子税务9.电子政务实施 10.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 11.政府上网工程三、简答题:请简要地回答提问。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
七是加强督导工作。省卫生计生委、省公安厅、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分别组成3个督导组对深圳、珠海、佛山、梅州市等口岸城市进行督导,重点督查高流动人员场所、口岸、医院等重点场所及病例检测、隔离、转运、治疗等关键环节。
G2G模式是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示例:
G2E电子政务主要内容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办公,与同事通过网络开展协作,利用机构的内部网络接受在职培训,以及政府部利用电子手段评估工作人员的表现等。G2E模式主要包括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G2G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
三、电子政务下的日常工作管理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一、电子政务下的岗位管理
二、电子政务下的招聘与录用管理
三、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绩效管理
四、电子政务环境下的薪酬管理
五、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人才培训管理
简述政府办公决策的一般过程。
政府决策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多个环节构成。一般来说,决策过程在逻辑上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3、移动政务:主要是指移动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通过诸如手机、PDA、无线网络、蓝牙、RFID等技术为公众提供服务引。
1、简述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自然灾难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2、简述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
难以预测
难以有效防御
难以彻底根除
3、简述应急管理指挥过程(图5-16)
警情认定
电子政务的概念
1、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即政务信息化,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有效、公正透明、兼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
2、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外延: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如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如国家的“三金”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如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发布政务信息,以及进行网上招标、网上招聘,接受网上投诉等。
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的结合。
关于电子政务的外延界定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一)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
(二)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区别。
(三)电子政府和政府上网的区别。
3、电子政务的社会意义:一、电子政务有助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电子政务对于提高党和政府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民主化,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三是有助于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四是有助于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是有助于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创新能力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对政府创新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进一步增强.一是有助于转换政府的运行机制。
电子政务改变过去单一的信息传递渠道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跨越时空的传输渠道,使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抵达权力底层;二是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宣传政策,扩大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三是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
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实质
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实质
电子政务这个新事物可以看成是“电子”和“政务”两个事物互动、集成和渗透的产物,是信息技术与政府业务的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只有在政府管理的应用中才有生命力——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就是将政府的主要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电子政务实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核心,面向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代表着政府的角色转变、结构重组、流程再造。
电子政务的内涵是什么
1、电子政务的内涵是什么?电子政务有以下几种定义:(1)应用现代ICT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政府管理和服务。
(2)综合信息系统,既不同于OA,也不同于“政府上网”,是基于网络的,符合互联网标准的面向社会的政府服务系统。
(3)政府应用ICT,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隔离,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总的来说,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组织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OA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方式,电子政务实际是政务工作信息化。
我国的政府网提供新闻服务,关注国家进内发生的大事,所有事件在首页都有代表性的展示,让我国广大的网民了解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事件,更好的发挥网民的监督权力。
在本次的两会过程中,有五大热点话题是广大网名最关注的,同时也第一时间出现在我国政府网上,让大家都了解“加大保障房建设公平透明分配提高收入增长工资稳定物价严防通胀加大反腐力度健全防腐制度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公平”这五大热点问题,让广大群众可以了解政府的动向,同时更好的对其进行监督。
1、为什么电子政务会在当今世界出现?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化,将其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战略任务。
由于政府机关的特殊地位与影响,与电子商务相比较,电子政务具有更深刻的政治内涵和国家色彩,关系到数字时代政府机构的工作绩效,关系到新世纪的国家宏观发展战略。
电子政务可以有力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可以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可以有力的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的发展。
美国政府网没有任何新闻,取而代之的是6大服务功能,美国政府网比较重视民生问题。
需要各自寻找有用的资料,网站内容比较泛。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的内涵新华网消息据瞭望2001年第14期报道,与e-commerce一样,e-government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泊来品,学者和媒体多将其译为‚电子政务‛,最近‚电子政府‛的称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一些国内学者认为,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公众摆脱传统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获取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等,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三个层面进行电子化政府基本架构的规划。
另一些国内学者则认为,电子政务其实就是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电子化,主要包括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等。
有些西方学者指出,所谓构建电子政府,实质上就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转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的根本转变。
所谓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其特点是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
相比之下,新型的管理体系,即电子政务,它的核心则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而大量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府必须考虑重新确立自身的职能。
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形式电子商务形式在以证书认证中心(CA)以及公开密钥等技术构建的信息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进行通信以及交易处理;电子化政府采购及招标在电子商务的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部门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联线进行采购、交易以及支付处理作业;网上福利支付运用电子资料交换、磁卡、智能卡等技术,处理政府各种社会福利作业,直接将政府的各种社会福利支付、交付给受益人;电子邮递建立政府整体性的电子邮递系统,并提供电子目录服务,以增进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电子资料库建立各种资料库并向人们提供便捷的方法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取得;电子化公文系统公文制作及管理实现电脑化作业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公文交换,公文制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无纸化;网上报税在互联网上或其它渠道上提供电子化表格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上报税;网上身份认证以一张智能卡集合个人的医疗资料、个人身份证、工作状况、个人信用、个人经历、收入以及缴税情况、公积金、养老保险、房产资料、指纹等身份识别信息,通过网络实现政府部门的各项便民服务程序。
司法考试考点:电子政务的内涵
法律教育网司法考试考点: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
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政务工作信息化,而推行电子政务的政府便被称为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所具有的虚拟性,电子政府在传统的实体政府之外,又存在着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对社会和公众不断提供各种在线服务的虚拟政府。
因此,电子政务更具透明度,能更好地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
电子政府可以将原来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处理的行政事务,在数字化的设备和虚拟空间中轻松甚至自动地完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推进电子政务、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
早在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提出建设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全国政府系统推行办公自动化。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五年规划,对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政策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第一,我国在政府信息化的建设方面,大体用3—5年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国务院办公厅与各地区、各部门连接的办公业务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资源库。
第二,我国推动政府信息化的指导原则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安全保密。
”第三,我国政府信息化的任务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领域:一是大力推进政府业务的应用建设。
具体包括政府机关内部的应用系统建设、公文、信息无纸化传输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以及办公决策服务系统。
二是加强政府办公业务网和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建设。
三是筹建办公业务资源网及政府公众信息政府网站。
四是建立和完善共享信息资源库。
五是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工作。
六是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其发展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其发展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提高领导效能、加强民主、法治和透明度,增强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参与机会,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行动。
它是信息化时代领导与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子政务在领导、企业和民众之间愈加密切,成为现代化的领导、社会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化。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领导能够建立数字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大多数公共服务的在线、智能化、便捷和高效。
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质量和效率,满足民众和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提高领导的服务能力、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
其次是民众和企业参与的平等化和便捷化。
电子政务的发展让民众和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各种事项,从而实现在线、实时、可视化,让公民和企业在家门口实现多项业务的办理,这极大化了利便公民和企业办事的难度,增强了民众对领导和公共服务的信任,推动了社会公正、和谐和稳定发展。
第三是领导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
通过电子政务,领导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信息技术和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政务公开、沟通、协调和管理,提高领导效能、监管体系和服务水平,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最后是数字化的管理和资源整合。
电子政务的大力发展,将面对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如大量网民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问题、公共服务内在质量的提高、缺乏创新、管理体系不健全等,但也将会实现数字化的领导管理和社会参与。
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和资源整合,建立起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服务。
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对于领导的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要对于领导的数字能力提出质量的要求,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的来说,电子政务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发展趋势,具有领导与社会交互作用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发展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发展(一)电子政务的缘起电子政务(e-government,e-governor)是近几年兴起的概念,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开始,电子政务就迅速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并随之波及众多发展中国家。
各国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它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电子政务发展就经历了萌芽期、孕育期,并随着电子政务被列为世界“信息高速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第一位,它的发展进入了启动期。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
中国从1997年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张,并在部分城市开始电子政务示范工程;2002年更是被称为“电子政务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中国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和当年的工作重点。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以及学界对电子政务的研讨都随之达到了高潮,这一高潮至今未退,只是趋于平稳和更加理性化。
电子政务的发展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重视,主要是因为这场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政府管理变革,推动了当代全球政府管理逐步从工业社会的传统模式向信息社会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方面由于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洁、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同时带动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电子政务的鼻祖可以说是克林顿,他并不是要直接建立电子政务,而是在改革政府的过程中发现电子政务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推动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
其中的一大特色就是在1993年首倡电子政务(E-Government),并且戈尔在后来的总统竞选中,特意将E-Government当作自己拉选民最具号召力的口号之一,声称要让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民众能够充分获取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发展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发展(一)电子政务的缘起电子政务(e-government,e-governor)是近几年兴起的概念,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开始,电子政务就迅速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并随之波及众多发展中国家。
各国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它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电子政务发展就经历了萌芽期、孕育期,并随着电子政务被列为世界‚信息高速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第一位,它的发展进入了启动期。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
中国从1997年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张,并在部分城市开始电子政务示范工程;2002年更是被称为‚电子政务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中国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和当年的工作重点。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以及学界对电子政务的研讨都随之达到了高潮,这一高潮至今未退,只是趋于平稳和更加理性化。
电子政务的发展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重视,主要是因为这场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政府管理变革,推动了当代全球政府管理逐步从工业社会的传统模式向信息社会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方面由于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洁、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同时带动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电子政务的鼻祖可以说是克林顿,他并不是要直接建立电子政务,而是在改革政府的过程中发现电子政务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推动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
其中的一大特色就是在1993年首倡电子政务(E-Government),并且戈尔在后来的总统竞选中,特意将E-Government当作自己拉选民最具号召力的口号之一,声称要让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民众能够充分获取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
电子政务涵义
党政官员直面网络时代: 党政官员直面网络时代:
电子政务的实质
• 电子政务就是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电子化,其包 电子政务就是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电子化,
括内部核心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 括内部核心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 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 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
中国电子政务的进程
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进程
“办公自动化”(OA)-----20世纪 年代至 年代中期 办公自动化” 世纪80年代至 办公自动化 ) 世纪 年代至90年代中期
始于20世纪 “三金工程” -----始于 世纪 年代初期 三金工程” 始于 世纪90年代初期
“政府上网工程” -----始于 世纪 年代末期 始于20世纪 政府上网工程” 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世纪90年代末期
胡锦涛指出 :
2001-12-25: 2001-12-25: 我们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实施电子政务要提高行政透明度, 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勤政廉政。 要确实让老百姓感到信息化是为人民服 务,为老百姓服务的。如果信息化不便民, 反而更麻烦、更复杂了,就没有生命力。
党 的 十 七 大(2007.10) ) 胡锦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胡锦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 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实施电子政务所应注意的问题
• 我们认为,要做好电子政务,必须处理好以下8方 我们认为,要做好电子政务,必须处理好以下8
面的问题
– – – – – – – – 是应用推动还是技术推动的问题 信息保密安全与信息公开问题 标准不确定的问题 经费投入与回报问题 内部管理与信息对外公开问题 局域网和互联网的问题 物理网与应用网的关系问题 人员素质与提高的问题
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内涵
1 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内涵?答:是指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集成,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
实际上就是政府业务的信息化。
2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具有哪些优势?答:1)、在政府机构存在形式上,传统政务是以物理实体存在的,而电子政务是以网络虚拟化存在。
2)、在政务办理方式上,传统政务是面对面地办理的,它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
人们到政府部门办事,要到各管辖部门的所在地,如果涉及到不同的部门,更是费时费力。
而电子政务可以跨越地理限制办理。
3)、在政务办理时间上,传统政务受到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电子政务是以7*24的方式,7*24就是说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那也就是说,随时随地地都能办理。
3)、在政务办理时间上,传统政务受到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电子政务是以7*24的方式,7*24就是说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那也就是说,随时随地地都能办理。
4)、在政府组织结构上,传统政务是金字塔型的垂直结构,而电子政务是网络型扁平结构。
传统政务的机构设置是管理层次多,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多,信息失真率较高,往往使行政意志在执行与贯彻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影响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膨胀、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能降低等不良后果。
电子政务的发展使信息传递高效。
快捷,使政府扭转机构膨胀的局面成为可能。
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适度地减少管理层次,拓宽管理幅度,这不但能保证信息传递的高速度,也那低颀成本,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和利用率、政府还可以使行政流程尽量优化、标准化,使大量常规性、例行性的事务电子化,这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人员的管理劳动强度,又可以使政府内部的领导层与执行层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直接对话,从而极大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中央各部门和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电子政务这一概念在我国开始普遍运用。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对“电子政务”的定义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与全球大多数国家不同,电子政务在我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覆盖了执政党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和社会团体机关。
2、ICT是通用目的技术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 。
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
信息通信业界对ICT的理解并不统一。
作为一种技术,一般人的理解是ICT不仅可提供基于宽带、高速通信网的多种业务,也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且还是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
至于业务会多到什么程度,这个工具会“智能”到什么地步,目前的概念还十分模糊。
三网融合只是ICT的一个基础和前奏,IPTV、手机电视等恐怕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对于已经吹响转型号角的固网运营商来说,目前更多地把ICT作为一种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是IT (信息业)与CT(通信业)两种服务的结合和交融,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都将融合在ICT 的范围内。
固网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为客户提供的一站式ICT整体服务中,包含集成服务、外包服务、专业服务、知识服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等。
事实上,ICT服务不仅为企业客户提供线路搭建、网络构架的解决方案,还减轻了企业在建立应用、系统升级、运维、安全等方面的负担,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因此受到了企业用户的欢迎。
3、陈述划分电子政务的主流观点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进行的过程。
目前,国内外比较普遍而认同的划分法是,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发布(posting of information online)。
这是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
即政府仅通过网络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公共服务的静态信息,如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机构设置、职能介绍、成员名单、联络方式等;第二阶段,单向沟通(One-way interaction ),即政府除了在网上公布公共服务的信息,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
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站上下载表格、保税单等;第三阶段,双向互动(Two-way interaction)。
这个阶段的政府和用户可以在网上实现双向互动,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上下载表格,也可以提交表格,反馈信息和意见等;第四阶段,全方位网上事务处理(Full online tranctions),即政府与公众、社会、企业实现全面的互动,完成事件的处理。
到了此阶段,政府的运作方式必然发生改变,进行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政府公共服务出现全方位的电子化特征。
然而,由于各国电子政务的实践并不一样,电子政务具体的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名称,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各有千秋。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家徐晓琳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精粹》(P424-428,武汉出版社,2003)做了系统的阐述,有四阶段论、五阶段论、六阶段论。
各阶段论又有好几种观点。
四阶段论主要有欧委会的阶段规划、IDC的阶段规划、爱森哲的阶段规划,香港电子政务的阶段规划等几种观点;五阶段论主要有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UN/USPA)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电子政务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开始出现网站、改善网站、网站互动、网上处理、全方位的政务整合五个阶段。
六阶段论观点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建设电子邮件和局域网阶段、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公众获取信息阶段;双向信息交流阶段、价值交易阶段、电子民主阶段、跨部门合作的政府阶段等。
无论怎样划分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其实质上都是按照网络建设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向高级的逻辑顺序划分的,即按照从静态的、单向信息发布到动态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划分,相应地,电子政务的广度和深度也随着信息建设阶段性发展程度而递增。
4、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有义务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公开政府信息。
二是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比如,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等单位虽然是事业机构,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他们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掌握有大量的政府信息,这些单位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必须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轨道。
这一规定,不仅针对监管制度的设计,而且适应随着经济社会转轨的加速,从经济性监督走向社会性监管的需要。
三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考虑到一些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也制作、获取了大量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为了进一步保障广大群众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教育、供水、供气、供电、供热、环保、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公共交通等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
虽然后两者在组织属性上属于企事业单位,但是由于其在履行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过程中,获取了大量与公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而被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轨道。
从这个角度看,政府信息公开区分了政府承诺、政府责任以及行政权力的边界,并且因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性规范,行政机构还承担着证明公民不能获取特定信息的责任。
因此,《条例》从本质上确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传播、扩散的法律基础,从而也为政策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关联建立了参与的渠道。
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政府信息分为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三类。
5、政务信息再利用的内涵所谓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 是指政府以外的个人、法律实体以商业或非商业目的对政府部门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的开发利用, 信息在初产生时的使用( 例如政府部门之间出于行政职责或公共任务而进行的信息交换、再开发等活动) 则不属于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范畴。
在现代公共行政环境下, 政府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政府已很少是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生产者, 而更多的成为实际从事公共服务的代理人的监督者, 政府部门不能也没有必要亲自对其所拥有的全部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而应当把政府信息资源中可以向社会公开、共享的那部分信息资源, 通过公开、透明、公正的方式授权给个人或法人组织, 让他们进行“再利用”, 通过市场化机制把政府部门无力开发的大量原始政府信息资源变成社会共享的信息增殖产品, 这将带动我国数字内容产业乃至整个国家信息资源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繁荣和增加就业, 最终增强我国的国际综合竞争力, 这就是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核心内涵。
6、怎样理解电子政务的风险评估风险,是一种结果的不确定性(A Uncertainty Of Outcome)。
在政府领域,风险主要包括:战略层面上的风险;经济/财政/市场风险;法律与管制的风险;组织管理与人的因素的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环境的风险;技术/运作/基础设施的风险。
风险评估。
区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
1.确定电子政务的风险领域。
主要包括领导与组织框架、安全、隐私、技术、、法律、公民、应用、能力。
2.进行高风险评估和审查。
高度风险的情况是指交易与互动量巨大,对公众的健康、安全产生广泛影响;涉及高度敏感的信息和问题,如果外泄将产生严重问题;影响人群的广泛性;跨部门和组织的问题,连带性强。
中度风险的情况是指交易程度中等;资料与信息如果外泄可能产生问题;影响一定量的人口。
低度风险的情况是指系统是独立的;主要发布公开的信息;产生影响很有限。
3.明确风险控制目标。
以领导与管理结构为例,存在以下弊端:缺乏行动或错误的指导;缺乏充分的理由而追求根本性的变革;与政府业务的相关性较低;政府管理流程没有重新设计;缺乏良好的规划;规划与进展缺乏关联性;重复劳动;项目不能按时并依据预算进行;未能共享信息;不能衡量和评价绩效;缺乏有效管理的架构。
4.了解评估控制措施的完整性。
评估控制措施可分为五种情况:风险未被识别;风险已确认,但未采取措施;风险已确认,采取了一些措施;风险已确认,但控制措施未能全面实施;控制措施完全实施。
5.确定风险,风险控制与进一步评估。
7、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绩效评估,提升政务产出的质量。
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估,具有相当的必然性,因为,该评估作为项目全流程管理的科学手段,引领电子政务建设导向的指南,也将提升政务产出的质量,获取公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8、电子政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对促进各级政府机构自身改革和建设、增强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提高行政运行效率、改进公共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子政务有利于促进经济信息高效流通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循环经济要求加强环境和资源监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发展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推进经济需要有效率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真实而充分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正确政策的基础。
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高效流通的基础条件,对于公众来说,通过政府网站,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无论其力量、地位,都可以对政府的政策、公务发表看法。
公民通过网络可以直接向政府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参与重大事项讨论,表达一定的政治情感,监督政府机关的运行等。
对于政府来说,通过网络互动,一方面可以搜集到大量直接来自于社会的反馈信息,以加快政府内部信息的增容、流转、协调、共享,提高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更及时地将出台的政策、法令、对某一公务的执行情况、对各级人大代表提案的审核情况等等传达给下级和广大公众。
2.电子政务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电子政务改变了政府与公众交流方式,随着政府管理的网络化进程,一种新的行政观念也在逐渐形成。
网络化、自动化可以使政府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程序,利用先进的设备完成与公众的对话交流、完成政府采购与招标、征税、信息发布、福利支付、民意调查等以前程序非常复杂的政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