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8各省城镇化率

合集下载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比较_白志礼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比较_白志礼
· 104·
《软科学 》2009年 1月 ·第 23卷 ·第 1期 (总第 109期 )
区域发展
重在下降 。 2004年 , 我国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之和 占城市总数的 7.63%, 大城市占 12.37%, 中等城市 和小城市所占比例分别为 35.1%和 44.8%。城市 规模结构接近金字塔型 , 逐步趋向合理 。
区域发展
《软科学 》2009年 1月 ·第 23卷 ·第 1期 (总第 109期 )
化水平增长缓慢 。 尽管如此 , 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 经济社会背景和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条件 , 其城镇化 率比全国同期水平仍高 12.16 个百分点 , 在我国四 大区域当中也是最高的 。
2.东部城镇化发展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 ,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 对 人才 、资源 、技术以及资本吸引力大 , 产业集聚进一 步促进人口聚集 , 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 地区 。 2005 年 , 东 部 地 区 城 镇 化 率 52.84%, 比 1990年增长 22.07个百分点 , 年均增长 1.47个百 分点 , 在四大区域中增长速度最快 。 东部地区内部 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 沿海城市已出现一种新 的城镇化发展形态 , 即郊区城镇化和城市郊区化 , 这 主要是由中心城市的功能转移和产业扩散带动起来
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化城市社会 转变的历史过程 , 是人口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统 一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 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 展的必要条件 , 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 农业人口占总 人口的 70%左右 , 要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 城镇化 健康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 本文立足于我国东部 、 中部 、西部 、东北四大经济区域 , 以省级区域为单元 , 揭示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 , 分析城镇化 与经济发展关系 , 以促进区域城镇化健康发展 。

1990-2023全国各城镇化率

1990-2023全国各城镇化率

1990\2012全国各城镇化率一、引言介绍文档的目的和背景,阐述为什么研究全国各城镇化率。

二、研究方法详细描述选取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方式、数据处理方法等。

三、全国各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分析1\1990年的全国各城镇化率分析描述1990年全国各城镇化率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并附上相关数据。

2\1995年的全国各城镇化率分析描述1995年全国各城镇化率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并附上相关数据。

3\2000年的全国各城镇化率分析描述2000年全国各城镇化率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并附上相关数据。

4\2005年的全国各城镇化率分析描述2005年全国各城镇化率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并附上相关数据。

5\2010年的全国各城镇化率分析描述2010年全国各城镇化率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并附上相关数据。

6\2012年的全国各城镇化率分析描述2012年全国各城镇化率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并附上相关数据。

四、全国各城镇化率的影响因素分析1\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分析2\政策导向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分析3\地理位置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分析4\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分析5\社会变迁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分析五、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总结全国各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附件:附上用于分析的各年城镇化率的数据表格及相关数据来源。

法律名词和注释:1\城镇化率: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作为一个衡量城镇化程度的指标。

2\人口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行为。

3\社会变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常常伴随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变化。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仅供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解释。

如涉及具体法律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

1978~2011各城镇化率-无删减范文

1978~2011各城镇化率-无删减范文

1978~2011各城镇化率1978~2011各城镇化率1. 引言城镇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1978年至2011年间各城镇化率进行分析和探讨。

2. 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涵盖了1978年至2011年的时间段。

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和清洗,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历史背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7.9%,而到2011年已经达到了51.27%。

城镇化率的提升反映了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4. 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下表列出了1978年至2011年期间中国主要城市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 年份 ---- 城镇化率 -------- ---- ---- -------- -------- 1978 ---- 17.90% -------- 1985 ---- 20.00% -------- 1990 ---- 26.40% -------- 1995 ---- 30.60% -------- 2000 ---- 36.22% -------- 2005 ---- 41.79% -------- 2011 ---- 51.27%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城镇化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2000年之后,城镇化率的增长速度显著加快。

这一趋势表明了中国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5. 城镇化率差异分析各个城市的城镇化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受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5.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通常具有更高的城镇化率。

这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更多,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_特点与趋势_杨风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_特点与趋势_杨风

2010年第6期兰州学刊N o.062010总第201期L an zhou xue kan G enera.l N o.201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特点与趋势杨风1陶斯文2(1.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02;2.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我国很早就有城市的雏形,然而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与限制,新中国成立前根本谈不上城镇化发展,只是少数城市的畸形繁荣。

按照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动力的不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我国城镇化发展表现出六大特点:城镇化发展波浪起伏,城镇化发展落后于世界水平,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早期以中小城市为主,城镇化发展以政府推动为动力,城镇化发展区域不平衡。

运用相关模型预测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历程;特点;趋势[中图分类号]F290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5-3492(2010)06-0075-04[收稿日期]2009-03-25 [作者简介]杨风,男,博士,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学;陶斯文,男,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人口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9CRK008)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 seph E.Sti g litz)教授指出:/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0。

[1](P168)中国不仅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六大城市带发源地之一。

中国的城市文明自产生之日起就从未中断,其丰富的内涵对当代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一)建国前城镇化发展概况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6000多年以前,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一批原始的居民点,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传说中的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舜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就是原始社会的遗址。

2021届高三新高考试题地理12月刊考点07 人口(原卷版)

2021届高三新高考试题地理12月刊考点07  人口(原卷版)

考点07 人口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近20年来,四川省城乡人口大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城乡居民的收入较多来自于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收入返还。

该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特殊发展模式: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进城人群主要是农村留守的老人与儿童),县城就越繁荣。

下表是 2000~2015年四川省各层级城镇化水平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近20年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是()①本地工业化②异地工业化③乡镇旅游业发展④生活和教育需求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该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远超地级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县域(与地级市辖区相比)()①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②农村人口比例较高③城镇住房价格相对较低④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位于鄂中大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内的黄仙洞(石灰岩溶洞)尽头上方有一个水没坪村,是典型的山地农耕古村落。

因夏季多暴雨,经常洪水漫坪(坪为山间平整的场地),故称“水没坪”。

该村筑造多级台地,在台地上建造房屋。

据说水没坪村居民数百年来维持在90人左右,没有大幅度的增减。

下图为该村的地理环境与聚落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水没坪村坐落地属于()A.谷地B.盆地C.山脊D.鞍部4.水没坪农居横向展开多沿()A.等高线B.河流C.道路D.农田5.水没坪村数百年来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自然灾害B.环境容量C.地形地质D.交通通信日本北海道某城镇以第一产业及第三产业(观光疗养业、福利事业)为主。

读该城镇人口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城镇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死亡率大于出生率B.自然灾害频繁发生C.该地距大城市较远D.自身发展动力不足7.应对人口数量的变化,该城镇所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A.加强人口流动的管理B.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C.鼓励生育,接纳移民D.提高女性文化教育水平我国人社部表示: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国内外关于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

国内外关于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

国内外关于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央明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也提出了“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要求。

这都促使北京积极稳妥地加快城镇化步伐。

为更好地理解城镇化的实质,我们就如何衡量和比较国内外城镇化水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城镇化水平的核算方法城镇化与城市化并没有实质的区别。

我国长期存在“城市化”和“城镇化”两种提法,指的都是相对于“乡”而言的“城”发展壮大的过程,相对应的英文也是同一个词(Urbanization,为避免翻译不准确影响读者理解,个别地方引用了原文)。

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界和地理学界1982年召开的“中国城镇化道路问题学术讨论会”,曾指出城市化与城镇化为同义语,并建议以“城市化”替代“城镇化”。

国家正式文件曾使用过“城市化”的提法。

200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此后国家正式文件都使用“城镇化”的提法。

之所以使用“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的提法,主要是因为我国曾长期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以及“避免农民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的政策;而“城”一般被理解为县级市或更高级别的地方,“镇”则一般理解为建制镇或集镇,“城镇化”的提法可以引起对“镇”的重视,防止片面发展大中城市的倾向。

只要我们正确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就不会对“城镇化”的理解产生歧义。

下面一般使用“城镇化”的提法,涉及国外部分则使用“城市化”的提法。

1995-2014各省市城镇化率

1995-2014各省市城镇化率

乡村人口(万
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海南省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重庆市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四川省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贵州省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2944 2917 2881 2807 2717 2620 2591
1447 1473 1508 1576 1658 1721 1724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752 2751 2750 2749 2747 2740 2734
1509 1491 1477 1468 1465 1461 1455
3238 3161 3092 2984 2847 2631 2581
2578 2638 2687 2774 2881 3089 3130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6737 6691 6639 6596 6570 6406 6380
3320 3209 3097 2975 2845 2767 2689
5191 5090 4990 4889 4767 4343 4215
2769 2849 2930 3009 3102 3468 3547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1949-2010

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1949-2010

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1949 - 2010)年份城市化率(%) 2010年47.52009年46.592008年45.682007年44.942006年43.902005年42.992004年41.762003年40.532002年39.092001年37.662000年36.221999年30.891998年30.401997年29.921996年29.371995年29.041994年28.621993年28.141992年27.631991年26.371990年26.411989年26.211988年25.811987年25.321986年24.521985年23.711984年23.011982年21.13 1981年20.16 1980年19.39 1979年19.99 1978年17.92 1977年17.55 1976年17.44 1975年17.34 1974年17.16 1973年17.20 1972年17.13 1971年17.26 1970年17.38 1969年17.50 1968年17.62 1967年17.74 1966年17.86 1965年17.98 1964年18.37 1963年16.84 1962年17.33 1961年19.29 1960年19.75 1959年18.41 1958年16.25 1957年15.39 1956年14.62 1955年13.481953年13.311952年12.461951年11.781950年11.181949年10.64找到一个,在天涯论坛里面找到的,是1975年和2000年的数据,你参考一下~还有,我看了一下,这个城市化率和城镇率是不是一个概念啊?如果是的话,那么统计年鉴里面应该有!<br/>1975年的各省城市化率:天津(67.02%)、北京(62.12%)、上海(57.03%)、黑龙江(36.48%)辽宁(36.47%)、吉林(32.34%)新疆(20.96%)、宁夏(20.73%)、青海(18.67%)广东(16.36%)、湖北(14.47%)、浙江(13.67%)、江苏(13.15%)、山东(12.84%)、贵州(11.77%)、河南(11.73%)、云南(11.61%)、河北(11.40%)四川(10.96%)、湖南(10.66%)、广西(9.84%)<br/><br/>2000年的各省城市化率:总计36.09 。

1990-2008各城镇化率

1990-2008各城镇化率

1990-2008各城镇化率
1990-2008各城镇化率
方法与数据来源
城镇化率 = 城市人口 / 总人口 × 100%
城镇化率变化情况
下面是1990年至2008年各地区城镇化率的数据和图表:
年份地区A城镇化率(%) 地区B城镇化率(%) 地区C城镇化率(%) -
-
1990 40 35 55 -
1991 42 37 57 -
1992 45 40 58 -
-
2007 65 55 75 -
2008 67 57 77 -
![城镇化率变化图表](城镇化率变化图表.png)
根据上表和图表可以看出,1990年至2008年期间,各地区的城镇化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

地区A的城镇化率从40%增长到67%,地区B的城镇化率从35%增长到57%,地区C的城镇化率从55%增长到77%。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区A、地区B和地区C的城镇化率都有所增长,表明这些地区的城市化程度逐渐提高。

城镇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扩张、环境污染等。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重视平衡发展,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