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0%以上处于G0期,强劲的增殖潜能。
造血器官中干细胞数量比较
造血组织
红骨髓 肝脏 脾脏
胚胎(4-5个月) 成体
7.8 × 105 6.0 × 106 6.0 × 105
4.4 × 107 25 1.0 × 106
2.造血祖细胞(hemopoietic progenitor cell)
• 造血干细胞
第六章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第一节
造 血 系 统 正常结构与 功能
一、造血的发育
• 来源:胚外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
1、卵黄囊造血
• 迁徙: 卵黄囊(2W)→肝脏(6W),脾(12W)→骨(4月 后)(定居)
• 卵黄囊造血时期主要是红系造血;粒系和巨核系细 胞很少。
2、肝脏造血
• 妊娠40天以后,卵黄囊造血趋向衰竭,肝脏开始 造血,称第二代造血。
• 晚期阶段:即成熟血细胞贮存、释放阶段,造血 微环境主要在组织水平参与调控。
细胞因子
➢是HIM的重要造成;
➢体内存在着正、负调控因子的调节网络;
➢分类:
1.集落刺激因子(coloby stimulating factor,CSF) 凡能够刺激某种细胞集落生长者,包括M-CSF、G-CSF、 EPO等;
• 具有高度自我维持或自我更新能力,进一步分化为各系 祖细胞潜能的低分化细胞。
• 分为:全能、多潜能、多能干细胞等。
特点
1)低分化细胞;主要存在于造血组织,少数在外周血 (1%);
2)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环境下,可向各类成熟血 细胞分化,产生和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3)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产生与亲代相同的子代造血干细 胞;
四、血细胞的更新系统
(blood renewal system)
• 粒系细胞: 祖细胞→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 →杆状核 →多叶核→成熟
造血祖细胞 各系幼稚血细胞
• 分为:红系、粒系、巨核和淋巴系造血祖细胞等。
• 分化途径及条件见下图:
三、造血微环境
(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ment, HIM)
• 造血组织和器官内:支持造血干细胞定居、增殖 和分化的微小区域;
• 分细胞性、细胞外以及细胞因子; • 不同组织、不同性质者支持不同种类的造血。
4.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growth
factor,SCGF) 协同其他造血因子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在早期HSC发 育中起重要作用。
5.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SDF) 对HSC的黏附和迁移性能,特别是对HSC的归巢具非 常重要作用;同时,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具刺激作 用;还可以和多种细胞因子对造血细胞起协同作用。
• 3、体外复制不同的HIM条件,可获得不同系列 的造血祖细胞集落;
• 4、造血系统损伤和恢复过程中都伴有HIM结构 和功能的变迁。
造血微环境的调节
• 血细胞生成的早期阶段,即造血干细胞阶段,造 血微环境主要在细胞水平给以调节。
• 中间阶段:即造血祖细胞和稍后阶段,主要在分 子水平进行造血微环境调节。
细胞性基质:
是造血组织中非造血实质细胞的细胞成份。是在 细胞水平调控造血的基础。包括:网状细胞、成 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 等。
基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不仅参与构成造血细胞生存、生长的微环境,且 其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异因子的诱导下,可 向各类基质细胞、内外中胚层由来组织转化。意 义重大。
2.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 CF) 具有趋化特殊类型细胞并参与免疫及变态反应的细胞 因子超家族。对多种细胞具趋化作用且对造血细胞具 有调控作用。
3.血管内皮细胞刺激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stimulating factor) 部分对早期HSC有调控作用:诱导早期造血细胞向内 皮细胞分化、与造血生长因子协同、动员内皮细胞与 骨髓造血干细胞进入血循环并参与外周血管形成以及 抑制造血细胞凋亡等。
造血基质细胞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它们既可通 过细胞与细胞间近距离进行诱导影响;又能通过 分泌释放体液因子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及 分化。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
构成:糖蛋白、蛋白多糖和胶原等;
胶原:HIM主要大分子,供造血细胞黏附; 蛋白多糖:供造血因子黏附等。
4、骨髓造血
• 妊娠5周开始,胚胎4个月后,肝脾造血功能明 显减弱,骨髓成为体内最主要的造血器官。
二、造血器官与实质细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造血器官
• 骨髓:红

造血索,内分各细胞系造血区
• 胸腺:13~15岁,最重;30岁后萎缩 • 脾:胚胎‹5月,造血;以后免疫为主 • 淋巴结:散在分布
造血实质细胞
1.造血干细胞
• 肝脏造血主要以红系为主,粒系次之:
• 原因: ①胚胎需要红细胞运送氧以满足迅速发育的需要 ②母体可以代为执行免疫功能,胎儿并不亟需粒 系细胞。
3、脾脏造血
• 在肝脏造血时期,人胚胎约12周开始,脾也开 始造血,生成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和淋巴系细 胞等。
• 生成粒系细胞的功能持续时间短,红系保持到 出生前,淋巴系造血维持终生。
功能:细胞外基质主要由糖蛋白、蛋白多糖和胶 原组成。它们积极参与造血细胞生长、分化、粘 附、移动以及增殖的调控过程。甚至有人提出细 胞外基质是造血微环境的核心。
造血微环境的功能与特点
• 1、HIM的发育是个体发育和种属进化中或造血 组织损伤后重建时造血干细胞种植的前提;
• 2、HIM的诱导是影响造血干细胞向不同方向分 化的条件;
➢造血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 1、多为低分子量的糖蛋白家族,分子量多介于10~ 80KD;
• 2、信息含量丰富,构象特征明显,一个氨基酸残基的改 • 变即导致功能改变; • 3、主要作用方式为旁分泌和自分泌; • 4、作用灵敏,有效浓度为10-12Mol/L; • 5、通过靶细胞表面受体,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 • 6、作用有相对的系专一系和阶段性 • 7、刺激因子间有协同作用; • 8、同一细胞因子的多源性、多能性、多靶性和不同细胞 • 因子的同源性、同功性和同靶性并存; • 9、形成反馈系统和调控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