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合集下载

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纽带,具有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情感色彩,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情感为出发点,又以情感为归宿,重视情感体验和情感挖掘,让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在教学实践中领会情感教育的意义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要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使其向上、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

语文教材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

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二、在挖掘文本时把握情感教育的因素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包含着作家自己的人生阅历、思想感悟、审美观念。

课文中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教师要深刻地解读教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师生的情感获得共鸣。

有的课文,感情比较明显,可以从特定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引导,通过对词句的学习,加深对思想感情的领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方案阳东县新洲镇东风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从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具体的研究意义如下: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切实转变观念,这是实现阅读教学根本变革的前提”(崔峦语),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3、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言学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

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只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

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

阅读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

大量的阅读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大量机会和条件,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整体语言素质。

2、教育教学心理学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学生阅读经验不足,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自制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等。

因此必须从情绪,情感方面激发热情,产生兴趣,引发动力。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国内阅读教学的研究是比较成熟和深入的,我们可以将阅读教学上的许多优秀经验迁移到本校的教学中,如:导读式阅读教学法,情境式阅读教学法等。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价值的探讨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价值的探讨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价值的探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儿童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美育的实践性教育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发展。

所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价值方面,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源泉在小学语文选编的教材中,很多是儿童文学作品。

在中国,最早提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的是周作人先生。

他在《儿童的文学》演讲中提出,所谓儿童的文学就是“小学校里的文学”。

在他的眼里,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词。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发现,儿童文学除了教育性以外还有属于自己的特质,它能够正确地引导儿童探索人生的奥妙和真谛,即启发作用;它能够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意识,净化孩子的心灵和情感,即美育作用。

教学作为创作者和儿童之间的媒介,将这种诗意美传递给儿童。

通过教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在阅读作品时的审美心理感受以及阅读后的审美心理效应,掌握儿童的审美心理需要,更好地发挥儿童文学的美育效能。

同时,美育也在借助儿童文学不断探索美育的途径,逐渐提升儿童的审美境界。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价值体现儿童文学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传播着“真”、“善”、“美”,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俄罗斯在儿童教材编写和教学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它主要是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审美需求诸因素,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加强对儿童的美育。

中国小学语文选编的教材中的儿童作品,也同样有这个特点:贴近中国儿童生活,以时代为背景,以生活为依托,带给孩子真正美的教育,能够激起孩子们对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教学中,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细读和赏析,了解文章的文字美和意境美以及对作品中人文精神的理解,能够实现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加强小学生审美情感的教育,以及实现对小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陶冶性情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的陶冶性情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的陶冶性情教学探索作者:王树绵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4年第1期文/王树绵摘要:小学语文正在回归传统,趋向于陶冶性情教学。

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陶冶功能,主要讨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陶冶性情本质的探讨以及陶冶性教学功能在学习语文课堂的实践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本质;实践小学语文教学的陶冶性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功能,忽视了语文教育的陶冶作用,所以,我们对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探索,就是寻求传统文化的回归,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训练过程,应着重于学生心灵的洗涤,性情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建构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一、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本质追溯我国古代的教育,就可以发现,语文的陶冶性教育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开启了“兴观群怨”的诗歌教育源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现代诗歌批评所津津乐道的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实际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也就是说,诗的教育更加注重其社会作用。

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诗意语文、情感教育当作语文教学实践的终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熏陶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实践探索语文教学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与韵律美,获得初步的情感熏陶。

优美的语言文字对学生的心灵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在语文课堂上受到的熏陶与感染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打下牢固的基础,并且对学生的一生影响深远,因此,语文课堂中的陶冶作用应该逐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1.诵读经典,陶冶情操学习语文教育是学生情感态度形成的初始阶段,小学生心理比较简单,但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却异常强烈,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本着积极健康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在学生诵读内容上精挑细选,比如,诗词、童话、寓言等,它们简单易懂,思想内容积极向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一些中华传统的经典素材也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诵读内容,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情感的良好载体。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策略探究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和灵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以及合适的策略。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1.传承中华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培养审美情趣: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意境美,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3.陶冶情操: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审美意境,能够引发学生的内心共鸣,激发学生的感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

4.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押韵工整,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古诗词教学的策略1.选取经典的古诗词: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注重选取那些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古诗词。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深刻、意境独特的古诗词,如唐诗宋词等,通过学习这些典范之作,能够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韵律朗诵、情感表演、古诗词手抄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古诗词教学中。

3.注重情感体验:古诗词的独特韵律和美感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通过音乐、画面等形式,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4.拓展与联想: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拓展,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5.寓教于乐: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诗词的特点,开展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创编相关故事、设计相关游戏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陶冶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陶冶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冶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贯穿陶冶性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又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陶冶性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了解中国教育史的人都知道,孔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他在春秋时期就开启了以“兴观群怨”为价值取向的诗教源头,开启了我国语文教育源远流长的传统——注重陶冶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陶冶性教学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谈点浅薄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什么是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陶冶”的基本解释是“烧造陶器、冶炼金属;比喻对人的性格和思想进行培养”,引申为“教化培育”,最早在《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记载:“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

”作为一种育人方法,是指以社会主流价值理念为核心,把教育意向和教育内容等融入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延伸到语文教学中,什么叫陶冶性语文教学?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明海认为:它是相对于单纯的技术性语文技能训练教学而言的,注重的是从汉语文的特性出发,让学生在扎扎实实学好语文,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得到汉语所特有的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诗意性、象征性等文化蕴涵的体味、领悟和感染,获得情感和心灵的陶冶,精神和人格的建构,使语文训练教学的过程成为情感陶冶、心灵洗练、精神建构的过程。

进一步讲,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同构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达到愉悦身心、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等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都有哪些方法小学生在6~12岁,这个年龄段独特的心理特点、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教学方法。

1.游戏法6~12岁是玩的年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游戏。

小学语文新思路新方法

小学语文新思路新方法

小学语文新思路新方法语文教学是学生的基础教育课程,对积累知识、拓展思路、陶冶情操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新思路新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新思路新方法一、把准“黄金五分钟”,酝酿课堂教学好气氛每堂课,我总喜欢当成一个艺术作品来打磨,也把它当成一台“情景剧”来设计。

一台“情景剧”,能不能吸引人,前五分钟十分重要,我把它称为“黄金五分钟”,充分地加以利用。

一般情况,在每一节新课之前,我都十分注重检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有时侯,检查出来的效果不够好,师生的心情也不佳,有可能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质量。

对此,我采用了比较灵活的方式,有时把关键词语、文学常识等制作成胶片。

在胶片上有哪些内容,谁说得对谁就是胜者。

这样,既有检测也有竞争,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

课堂上,有时,我借助句名言打开局面,我说:“‘平静的湖水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时代伟人’,那么你是否沉湎于安逸的生活不思进取呢?经检测便知,请回答我一个问题”。

说到这里,有的同学脸上也露出笑容,期待着老师的提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这个“黄金五分钟”作铺垫,下面的课也就上得得心应手,师生配合默契,有“心有灵犀”之感。

二、与学生互动,让课堂活跃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把好了开头的“黄金五分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尽快进入教学主体活动。

由于有了前面的“黄金五分钟”做铺垫,课堂气氛很快就起来了。

但这种气氛,稍纵即逝。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这时就应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思维,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师生互动。

而互动,就不能光由老师讲,而应让师生都动起来。

如:讲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我就请学生讲故事,有时还请大家临时编排情景话剧,用台词和动作来表现;讲古诗也是如此,请学生换化成古代诗人,进入诗的意境;讲游记之类的,我们便采取解说员的方式来演绎课文……课堂上师生互动,可将课堂气氛很快调动起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下面将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进行语文教学1. 创设真实情境小学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语文。

在教学《小猪佩奇》这篇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模仿故事情节角色,真实感受并学习角色的语言表达和情绪表现。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语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理解和掌握。

2. 利用虚拟情境除了真实情境外,还可以利用虚拟情境来进行语文教学。

通过VR技术创设虚拟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的诗词境地,感受古人的诗情画意;或者通过动画、影视等媒体创设虚拟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的空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情感体验1. 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各种游戏。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语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设计语言游戏、语文趣味竞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感体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经典语文作品、名人传记、文学名著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听媒体的展示,深入感受作品的情感魅力和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文情趣。

三、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1. 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合作,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文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表现对古诗词情境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语言表达。

2. 创设角色情境,进行情景对话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创设角色情境,让学生扮演具体角色,进行情景对话。

开展陶冶式教学,实现教学灵动化

开展陶冶式教学,实现教学灵动化

开展陶冶式教学,实现教学灵动化作者:张苗苗来源:《语文天地·小学版》2019年第03期教书是为了育人,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真诚、善良、美好的人,即发展人性中的真善美,抑制人性中的假恶丑。

所以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特点就应该是陶冶式的,这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

而要实现语文教学的魅力及意义的丰富性,依赖于语文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依赖于师生开放的胸襟、自主的理解、自主的表达、开阔、融洽的话语空间和交流情境,师生对教学过程积极主动的参与、创造、共享。

这意味着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也是开放的、灵活多样的,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恰到好處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更新变换,保持其运用的新颖性和灵活性。

一、情感暗示法语文教学的成功,调动学生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而要想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作为情感的直接驱动者,本人首先要被感染,然后才能成为学生情感的催化剂。

例如在准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我几次被文中着力渲染的五壮士牺牲时的悲壮气氛所感染,深深钦佩五壮士为革命事业而不惜粉身碎骨的牺牲精神。

我这种情感在讲课中自然流露了出来,学生们也深又同感,有些学生还讲述了他们了解的其他革命故事,大家都唏嘘不已。

我顺势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当然,教师不仅需要投入情感开展教学活动,还需要挖掘文章中的情感成分去触发学生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许多文章蕴含着荡人心扉的激情,可以给人以情感的陶冶。

教师应该善于“未成曲调先有情”,即教师先动之以情,潜移默化的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感受文中之情,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引导学生从赏读“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的天气描写,“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的场面描写,“踮着脚望着望”等动作描写,体会人民哀悼周总理,怀念周总理,留恋周总理的强烈情感。

小学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

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

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

教学案例: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

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在分析讲解课文时渗透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

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

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老炊事班长三次“笑”的外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第一次,老班长端来鱼汤,“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他还“摸了摸嘴”,假装先喝了。

这是为了动员三个小病员愉快地喝鱼汤。

第二次,老班长见到三个小病员都端着鱼汤不喝下去(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喝鱼汤),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喝下去”。

第三次,老班长看着他们喝完了鱼汤,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让学生懂得老班长为了挽救三个小病员的生命、帮助他们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从而既感受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案例反思: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一、融入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更是深受他们的喜爱和欢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游戏,他们立即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将游戏适时、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此,便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低年级学生识字时,我们可将游戏融入进去:自己准备一个转盘,转盘上有不同的声旁和形旁,如用“木”作形旁,用“兆”“每”“支”“朱”“果”等作声旁,转动转盘,可组成桃、梅、枝、株、棵等字。

课堂上,我们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以组为单位到讲台上转动转盘,哪一组组成的字准确,而且用时最短,哪一组就赢。

这样,我通过让学生玩转盘游戏,既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量,一举多得!二、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是揭开教学内容面纱的序幕,若这一环节设计得精彩有趣、引人入胜,便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其中。

比如,在学习《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在课文的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吧,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瞧!”然后,我出示了两张画有狮子图像的卡片,并继续对学生说:“这两只小狮子是不是很可爱,它们呢,都想成为森林之王,但是,这两只狮子的表现却不一样,那么,它们究竟哪不一样?谁又有机会成为森林之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看看它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向学生讲述富有情趣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动物故事,既顺利引出了本课的课题,为新授内容做好了铺垫,也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满怀愉悦地投入其中。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2 0 1 3年 第 5期
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s
■蕊姗
课, } . 诗 丈
小学语 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赵 海 霞
( 江苏省 淮安 市洪泽县 黄 集 中心 小 学,江 苏 淮安 2 2 3 0 0 1 )
【 摘 要 卜 学语 文 陶冶性教 学有 两个 重点 ,一是 注重环 境的 塑造 ,二是 广泛 开发语 文知识 ,加 大知识 对 学生的影 响程度 。 【 关键 词 J 、 学语文 ; 陶冶性教 学 ;探 索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2 【 文献标识码 】 A 语 文在 当代是 一 门重 要学 科 ,从 教育 的观 点出发 ,语 文可提 高 学 生 的文 学修 养 ,加强学 生 的洞察 能力 ,培养 学 生广博 的知 识 ,陶 冶学生 的 审美 情操 。语文 在古 代是 多种 学科 的综 合体 ,教学 方式 除 了灌输之外,主要以陶冶为主。经过数千年的演进 ,语文教育至今 已形成 了多元 化的教 学 方式 ,然而 内容在 变 ,方 式在变 ,陶冶性 教 育 的内涵 却始 终没有 改变 ,这 与 中华 民族 的语 言 美 、文字美 有着 莫 大 的关联 。
( 三 ) 开发教 材知 识 当前 ,许多 小学语 文教 师只注 重语 文教学 的工具 性功 能 ,课 堂 教 学 中强调 “ 教 ” 的功 效 。诚然 ,小学 生理 解能 力有 限 ,多 “ 教” 无可厚 非 ,然而 过度 的 “ 教 ” 会造成学 生 的依赖 性 ,最终 导致 不教 不学 的尴尬局 面 。

陶冶性教学概述
如 《 黄 果树瀑 布》 一课 。在这 课 中,笔者 开篇 即引导学 生们 想 象 “ 大 自然 ”的景 致 ,其次让 学生 们去 课文 中找 出关于描 述 大 自然 的 语句 。通过 总 的意境 联想 ,使学 生们 首先 在心 中大致 勾勒 出黄 果 树瀑 布 以及周 围 的 自然 景观 ;然后 通过 细节联 想 以及 文本认 识 ,可 引导 学生 一步 步走入 意境 ,进 而领略 课文 的全貌 。 学 生对 课文意 境 的理解有 赖于学 生 的感受 能力 ,以及 想象力 , 而两种 基本 能力都 不是 一朝 一夕就 能够 养成 的 。因此 ,陶冶性 教 学 既要在 每堂课 上有 所体现 ,又 是一项 长期 的任务 。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

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把德育思想系统全面的传达给学生,例如树立民族自豪感、在生活中的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道德思想的传播。

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场所应放在课堂教育上。

(1)充分讲究情感调动。

小学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加入知识背景的情感资料,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叙述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小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热爱祖国的课程中,可先在班内插上小红旗,同时播放歌颂祖国的相关乐曲,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小学生更能深刻的了解热爱祖国的教育意义。

(2)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

这个先进人物可以是文中的大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先进表演者。

日常事务中的德育,更便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

比如有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

老师可以号召同学们学习这位同学从不赔钱的精神。

(3)小学教师讲解课文要细致、全面、多方面。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对一些事件的看法还没有形成,所以不能轻易理解和掌握课文。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传达课文的中心思想,解释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意思,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基础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

2.把语文课外活动作为小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第二场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道德熏陶。

做好小学生语文课外活动,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课外活动针对性表现的例子: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尚未成熟的自我思维,善于模仿他人的特点,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寻找一些正面人物作为榜样,鼓励小学生学习。

比如课外活动的分层次表现:老师讲完了课堂上关于助人为乐的课文体裁后,在接下来的课外语文活动中,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和孤寡老人聊天,讲笑话。

这样,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理解做人的意义。

3.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其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

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

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

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例如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

《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

《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创作心态。

略谈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与主要教学方法

略谈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与主要教学方法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O .10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科教平台陶冶是以社会主流价值理念为核心,将教育意向和教育内容寓于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的一种育人方法。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是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同构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施加影响,使之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

1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1.1形真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外在形式基础。

“形象”是教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

教学是通过“形象”再现真理的活动。

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

小学语文课本入选的教材,基本上都具有鲜明的形象。

但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通过教材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如临其境,同时又通过所感受的形象体会语感呢?首先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见可闻,才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受到优美语言的滋润和陶冶。

1.2情深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内在心理依据。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是以情感为其内在心理依据的。

语文教学实现陶冶功能,从心理学角度说,主要是运用积极的情绪、情感来改进教学活动。

语文陶冶性教学就是要以情感人,靠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使其在情感的激动中、在情感的洗礼下涵养情性,澡雪身心。

1.3审美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核心目标。

在语文教材中处处蕴藏着美的形象、美的意蕴、美的激情。

充分发现美的因素,把它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步入美的殿堂去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审美的兴趣和能力,这是语文陶冶性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1.4对话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展开的必要前提。

对话,是沟通的文化。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重交叉对话的过程。

首先,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应是师生与文本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过程。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问:有哪些小学语文比较好的教育论文题目
答:理想与突围: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电影电视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答:1.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
2、中日小学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跨文化研究
3、小简物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4、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6、电影电视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研掘运究
7.理想与突围: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8.小学语文教育学辅导
9.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10.人文陶冶如何可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思考
提供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ps 我这里判咐梁有以上题目的大部分pdf格式的原文,如有需要再商量,谢谢
答: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
答:小学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
答:有新意的是自己想的论文
问: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研究课题有哪些?。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和兴趣,促进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体验,现就我个人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分享如下。

一、培养语文素养,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即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信息、运用语言的功能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为此,我注重课前预习、细节讲解、多角度拓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

首先,我注重课前预习,精心准备教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精准施教。

其次,我注重细节讲解,尤其是一些语言点、词汇、句型、修辞等方面,要深入浅出地讲解,耐心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全班学生都明白。

再次,我注重多角度拓展,即通过音、形、神、情、意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感受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朗读、默写、背诵、演讲、写作、听懂、说话等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水平,增强个体差异和多样性,促进全面发展和人格升华。

例如,我常常布置一些主题作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同时检验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思维水平。

二、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文化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脉”。

即注重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把文化熏陶和美育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和目标,以达到知识传授和人格陶冶的双重效果。

首先,我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做到生动有趣、活泼自然。

例如,在讲授《荷花》这篇课文时,我组织学生到池塘边观察荷花,体验荷花芬芳、色彩、形态等特点,并借鉴艺术作品和古诗词,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感受,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和学习语文知识。

如何构建陶冶性的课堂

如何构建陶冶性的课堂

如何构建陶冶性的课堂
李云
【期刊名称】《小学科学(教师版)》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小学教育的过程是小学生思想、精神启蒙的过程,是他们在“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的整体人格生长生成的过程。

目前的语文教育受到现实情况的包围,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语文教师也受到这种影响,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是一种短视的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语文教师已经对语文教育的陶冶功能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把构建诗意语文,诗意课堂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侧重陶冶学生的情操,鼓励学生精神的养成。

【总页数】1页(P80-80)
【作者】李云
【作者单位】涟水县保滩中心小学江苏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
2.课堂互动性,教学生活化——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3.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构建\"有意思\"课堂\r——如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4.课堂互动性,教学生活化——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5.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构建"有意思"课堂——如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陶冶语文:品意境 获心境

陶冶语文:品意境 获心境

陶冶语文:品意境获心境
吕晴晴
【期刊名称】《语文学刊》
【年(卷),期】2016(000)024
【摘要】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语文教学讲求知识的升华与感情的陶冶,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强调学生与课程的整体结合、心灵感悟与意境获得。

陶冶语文力求在课堂情境的基础上,赏文本、享情境、品意境、获心境,从而促使学生获得认知基础上的人性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总页数】3页(P168-170)
【作者】吕晴晴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3
【相关文献】
1.抓意境品诗韵r——例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J], 王明姗
2.陶冶语文:品意境获心境 [J], 吕晴晴
3.入语境品意境悟心境——例谈小学散文教学的教学策略 [J], 唐志新
4.品诗韵抓意境\r——小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J], 陈宇
5.品语言感知意境之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J], 林秀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摘要】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有两个重点,一是注重环境的塑造,二是广泛开发语文知识,加大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在当代是一门重要学科,从教育的观点出发,语文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加强学生的洞察能力,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语文在古代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教学方式除了灌输之外,主要以陶冶为主。

经过数千年的演进,语文教育至今已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然而内容在变,方式在变,陶冶性教育的内涵却始终没有改变,这与中华民族的语言美、文字美有着莫大的关联。

一、陶冶性教学概述
(一)陶冶性教学的定义
“陶冶”的本意是烧制陶器与冶炼金属,其含义侧重于过程以及方法,是指通过烧制与冶炼为器物赋予新的形态与内涵。

引申到教育之中,初受教的儿童如待开发的璞石,教材是工具,教师是开发者。

教师要能够利用好一切工具资源,使其成为开发美玉的利器。

因此,综合来说,陶冶性教学即是教师开发教材知识,并使知识影响学生的过程[1]。

(二)陶冶性教学的功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当代中国文学是
一座巨大的宝库,其所蕴含着的知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既能够推动中国不断地前进,又为当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陶冶性教学是通过教育工作者对教材知识的开发,使中华文学这座宝库更清晰、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并通过影响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祖国建设。

二、对陶冶性教学的探索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开发教材知识,提取语文教材中的文字美、语言美以及意境美。

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具有美感的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熏陶,实现由教师引导向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向过渡。

(一)环境氛围的营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善于利用课堂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学习环境。

在构建中教师需注重以下几个细节:
1.墙壁、黑板报、课室一角等区域都是构建环境的良好场地,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场地,使其成为教师的重要辅助。

2.教师要注重加强文字的实质性意义,尽量避免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语句。

笔者曾尝试将古诗配图挂在墙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书法作品在课室内展示,以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视界。

3.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环境的反应,要结合教学进度,能够做到时
常更新,从而营造常新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师解读意境与学生的感受意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陶冶性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2]。

走入课文的意境,可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又可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如《黄果树瀑布》一课。

在这课中,笔者开篇即引导学生们想象“大自然”的景致,其次让学生们去课文中找出关于描述大自然的语句。

通过总的意境联想,使学生们首先在心中大致勾勒出黄果树瀑布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然后通过细节联想以及文本认识,可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意境,进而领略课文的全貌。

学生对课文意境的理解有赖于学生的感受能力,以及想象力,而两种基本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

因此,陶冶性教学既要在每堂课上有所体现,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三)开发教材知识
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功能,课堂教学中强调“教”的功效。

诚然,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多“教”无可厚非,然而过度的“教”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最终导致不教不学的尴尬局面。

所谓开发教材知识,在小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炼语文课本中的语言美、文字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教”与“学”并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知识的陶冶下健康地
成长,教学质量也才能够提升。

如《望庐山瀑布》,在这课中笔者让学生尝试着找出诗中的优美词汇,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此时有的学生提问:为什么叫做“香炉”?笔者反问:下雨时,同学们远眺高楼,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说:能看到一片雨雾朦胧。

笔者:像不像青烟缭绕?学生们异口同声:像。

笔者:这就是香炉峰的来历。

由于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同香烟缭绕,因此庐山中有一座山峰就叫做“香炉峰”。

通过这样的引导与解答,可有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长此以往,这样的语境会逐步拓宽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在课文与语境的陶冶下形成良好的个性,以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结语
统观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趋势,即小学语文教学正在逐渐回归传统并超越传统,而成为一种真正的陶冶性教学。

这与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学重视熏陶感染、性情陶冶可谓一脉相承。

当代,教育高于一切。

学生们的素质水平需要教师们去培养,而其中语文教育的重任更是尤其突出。

既然为人师表,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教师应当切实加强自身修养,构建小学语文的陶冶性教学,强化教学质量,促进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益民. 略谈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与主要教学方法[j]. 科技资讯, 2008(10).
[2] 孔淑萍. 披文入境激情朗读醉情山水陶冶性情——《桂林山水》教学案例评析[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4): 40-41. (编辑:龙贤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