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奋斗》中米莱的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书
用解构主义的观点看《奋斗》
用解构主义的观点看《奋斗》作者:燕山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07期从《奋斗》的片头来看,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符号,片头最开始的镜头画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大城市,和所有的都市剧一样先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但有一点不一样的就是它的色彩不像别的都市剧一样是彩色的,而是灰色,这种颜色和《奋斗》这个名字很贴切,刚开始奋斗的时候肯定会遇到挫折,在大城市求职肯定会四处碰壁,开头画面颜色的符号就告诉我们整个故事的开始。
片头接下来的镜头就是主人公陆涛坐在沙发上似乎在想着什么,颜色仍然是灰色,但回忆的故事的颜色却变成了彩色,这时我们会发现回忆的故事是按电视剧的情节发展来安排的,并且在这个情节中每个主人公都给出了特写,从而使观众迅速了解到谁是影片的主人公。
其实颜色就是符号的一种体现,我们可以把从片子中提取的任何一部分都看做是符号。
索绪尔给符号的定义是意符和意旨的总和,就是说符号背后是有意义的。
罗兰巴特也认为符号具有第二层表意的作用,即延伸意。
由于每个人个体思考能力、社会体验的不同,对于符号的理解也不一样,但是一个相似的群体对于一个符号的理解应该大体是一致的,从《奋斗》这部剧中,大学生这个群体有很多相似的想法、相似的理解。
比如大学生们生活的节奏都比较快,他们喜欢快餐似的文化,追求效率和变化,所以在《奋斗》的片头我们看到镜头与镜头间衔接的速度比较快,有时候都没怎么看清楚镜头就切换了,这是比较符合大学生生活节奏的。
片头最后两个镜头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主人公往前走的全景,另一个是主人公往前走的中景,主人公的表情比较凝重,好像就是在奋斗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的模样,从他的表情中,我们其实看到了自己在奋斗过程中的模样,难免为之动容。
《奋斗》讲的是80后的人物和故事,总导演赵宝刚和编剧石康是六七十年代的人,但这部电视剧为什么这么贴近80后的生活,这么受我们喜爱并且位居2007年电视剧排行榜的首位呢?对于《奋斗》引起如此热烈反响的原因,赵宝刚给出了新的定义——“话题式”电视剧。
奋斗
《奋斗》第二季剧情人物命运介绍。
陆涛刚到法国接到了华子向南打来的电话告知陆涛的父亲不幸去世了。
陆涛认为是徐志森去世了。
结果告知是陆亚迅去世了。
陆涛极度伤心,决定回国参加丧礼。
夏琳说等他事情结束后再来法国。
陆涛的亲生父亲徐志森手术却取得了成功。
陆涛把陆亚迅去世的责任都怪在了徐志森和他母亲身上,陆对徐态度更加恶劣。
向南和杨晓芸复婚后杨对向南与瑶瑶之间的事情心里不能平衡,经常拿这件事情对向南进行攻击。
向南对杨的态度只是忍耐和宽容。
华子和春晓关系更进一步,两人同居在了一起,同时他与猪头和一个新角色(四九)又开了两家泰国餐厅。
米莱去美国后继续学设计,其父母两人决定环球旅行,先去了欧洲。
徐志森手术后身体情况一直不太好,当陆打算再去法国找夏林的时候,她母亲找他谈了一次话,告知她去医院是陆亚迅的意思。
和徐没有任何关系,并说出了一个让陆涛决定留下来的秘密。
在徐和母亲的再三挽留下陆涛留了下来并且进了徐的公司。
华子和猪头的餐厅由于过于乐观以及四九的贪得无厌设的圈套后来发生了亏损,和四九发生了债务纠纷打起了官司,华子猪头两人与四九打官司的同时四处借钱准备进行转型,当官司没有希望快输的时候,向南对华子说起了瑶瑶可能能帮助他们打这场官司。
于是华子和向南找瑶瑶帮忙,当瑶瑶经过复杂而艰苦的努力后,最终帮华子和猪头赢下了这场官司。
瑶瑶对向南说她还会等他回来,向南流着眼泪继续回到了杨晓云身边。
杨晓云的生意做得不错,有了钱后杨和其母还是一副小市民的嘴脸,对向南极其不满,小看他不能挣钱没出息。
陆涛进公司后依然对夏琳痴情不已,劝夏回国和他一起干可是夏琳没有同意,陆涛和林老板合作做一个房地产项目,徐厚森只给陆三亿,让他自己和林去谈判合作的事情,徐的目的是让儿子慢慢成熟起来学会做生意,可是陆涛继续着自己完美主义的思想干事情,林对其非常不满。
华子向春晓求婚得到了同意,并买了戒指领了证。
向南经过瑶瑶的介绍跳槽去了一家美国驻华的设备公司,这家公司的实力相当雄厚,向南进公司后得到了重用。
《奋斗》人物评议
《奋斗》观后感第三篇——人物评议首先说说男一号——陆涛。
一个激情满意从不妥协但有些执拗的优秀青年。
如果要用一个次来表达他最大特点,我情愿用夏琳所说的“自我”。
非常的自我,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只是一味地要求别人为他做什么,而不管对方应不应该有没有能力去做。
一个活在梦想里的人,一个许多众人梦想渴望的有着有独特条件造就的人。
他的成长与成型至少有个三个条件:一个品德高尚、有良心、怀有忠厚和大众情节的老爹,还是个分管北京市建规划的处长,这一点非常难得,也因此造就了陆涛“容易激动”、不听劝、过度自我的首要因素,但同时成为陆涛强烈渴望奋斗并成功的直接原因。
这个主人公我不喜欢,他的存在太过稀少,离我这个小人物太远、太远……女主人公一号:夏琳。
一个出生在条件拮据、思想平实的单亲家庭的,但却穿着时尚、思想前卫、个性独立,又追求执着爱情的女孩。
她的出现,让一向自傲的陆涛立刻失控,满脑子里都是她!当她遇上陆涛,勇敢的接受并发生了爱情,抛弃了关鹏,背叛了最好的却又怜悯的充当了红娘的米莱,更让观众大跌眼镜的是,米莱却是陆涛的女朋友。
当如此有个性的夏琳遇上陆涛在失控的一刹那间决定了爱他!于是放弃了去巴黎深造的机会,决定了无私的奉献,当陆涛的自我和因心怀内疚与米莱保持联系时,也在此决定了夏琳对爱情信仰的崩溃。
发现自己无私奉献是多么的愚蠢,于是退出了,躲避了,离开了,当她再一次回国、见到陆涛,再一次心动了。
起初还用坚强的外表掩饰那颗脆弱的心,否认自己对陆涛的爱,当时间的流逝继续,她再也掩饰不下去,当陆涛真的一无所有时,她回到了他的身边,并深深地对他说:因为我爱你!幸好,自我的陆涛已经通过由2000万变成一无所有的代价认识到自己的自我,并苦苦寻求爱的回归。
当故事走向结束时,他俩的和好终究算是一个完好的结局。
向南:我比较喜欢一个人物。
虽然向南喜欢和别人“记账”。
但说明了,他是一个自强不爱占便宜、喜欢凡事清清楚楚的可爱的男孩,为了追求杨晓芸,他想尽一切讨好她的办法,用一直口哨做信物,及时住进陆涛的别墅和LOFT时,仍然想着讨好杨晓芸,但这一切似乎都成为杨晓芸眼中的应该的、不屑一顾时,当晓芸的坏脾气和不满足让向南满怀伤心的离去时,当他一人静心思考时,当他遇上瑶瑶时,向南才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两人平等互敬、互怜互爱的感情时,他清醒了并决定结婚。
_80后_现象_谈_奋斗_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80后”现象——谈 《奋斗》 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摘要]“80后”作为新起的群体逐渐登上社会大舞台,反映这个群体的作品越来越多,《奋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奋斗》无论是从人物形象塑造看还是从社会现实意义上看,都是一部相当成功的作品。
它塑造了多位“80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表现这个社会主流群体的生活,不仅给这个群体以深刻的教育,也呼吁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理解。
[关键词]《奋斗》“80后” 形象 意义所谓“80后”,早先是指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作家群体,后来该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的统称。
各种关于描写“80后”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北京娃娃》、《樱桃之运》等多部作品。
这些作品都以早熟而敏感的笔法描写了作为新人类的一代人在理想、情感、社会、家庭、欲望、成人世界之间奔突、呼告、甚至绝望的历程,也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80后”这一群体的生活特征和社会形态。
在众多作品中,《奋斗》更是2007年推出的又一部反映“80后”群体生活现象的力作。
这部作品推出后在社会上反响很大。
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独生子女,生长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富裕的时代,他们没有二十世纪的困难和匮乏的深刻记忆,却有一种新的全球性视野和更加重视自我感受与人类的普遍价值的新意识。
作品描写了一群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陆涛、夏琳等人),他们为了理想、爱情、事业、家庭而奋斗,这些经历不仅仅表现了这一代人的成熟过程,也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的很多显而易见却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奋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简析(一)完美主义的代表1.陆涛——极端理想型陆涛是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之一,他是“80后”中完美主义者的典型,从爱情到事业,无一不反映出这种完美主义者的特点。
在事业方面,他经历了毕业后就失业,到第一次达到事业的巅峰(得到两千万),再到“田园牧歌”的血本无归,最后身无分文地追随夏琳去了法国。
《奋斗》剧中人物解读
《奋斗》剧中人物解读第一篇:《奋斗》剧中人物解读有争议,有看点,有炒作的噱头。
于是,我趁着这次休假哪儿都没去就在家做宅女的当儿,从头至尾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奋斗》,并且有话要说,还不得不说。
说实话,看了开头两集,我气得想骂人甚至想打人,大有一股上当受骗的感觉,觉得这片子拍得莫名其妙,高强莫名其妙地跳楼自杀,陆涛和夏琳莫名其妙地一见钟情继而甩了米莱,向南和杨晓芸莫名其妙地闪婚,所有人在毕业没多久就莫名其妙地有房又有车了……但就因为莫名其妙我坚持不懈地看到最后一集,竟不知不觉融入到这部戏中,跟着一起笑一起哭,许多看法和观点在悄然地发生着化学转变,许多人物也由最初的不待见到逐渐喜欢,我忽然觉得《奋斗》里反应出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那些为理想、为爱情、为快乐而孜孜不倦的奋斗,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就像一面明晰的镜子,照见了自己。
【陆涛】:起初他是我特烦的一个角色,在事业上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为了满足自己心中的完美不计后果让别人为其买单,喜欢耍酷,对待感情极不认真还见异思迁,自私且自我,对养父不敬,狂妄自大,不识好歹。
总之我有一千个不喜欢他的理由。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依然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不感冒。
直到剧末,让我从心底接受陆涛的不是他对夏琳的爱情,而是他对两位父亲的亲情。
他断然拒绝了生父的两千万和财产继承权,却在病榻前给予了世上最有力量的安慰:“你是我见过的最硬的硬汉!你一定可以挺过去!”他最终理解了养父一生两袖清风却问心无愧的高尚情操,并在离开前第一次深情而真挚地呼唤了一声“爸!”也许爱情在亲情面前真的显得微不足道,在看到陆涛和陆爸爸父子对视的那一刻,我落泪了。
陆涛是聪明的,因为他能从生父徐志森教给他生意上的小巷原理中跳出来,在人生更开阔的平原中继续他的理想;陆涛是专情的,尽管他曾经伤害了米莱,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至始至终只爱夏琳一个,他最在意的也是女友和她买的早餐;陆涛是感性的,他为养父感恩落泪为爱人微笑奋斗为朋友两肋插刀,成立了一个loft取名“心碎乌托邦”;陆涛是率真的,虽然他任性他自我他浮夸他反叛,但孩子气的男人往往具有可爱的一面,率性与真诚让他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同时拥有着宝贵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奋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奋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赵宝刚导演的《奋斗》号称是80后的奋斗史。
其主题无论是无病呻吟也好,还是努力奋斗也好,每个角色可能都有你我的影子。
特别是剧中的女性形象,可谓是姿态万千,各有千秋。
例如别有京味义气的千金小姐米莱,出身贫寒却有着才华美貌自信集一身的夏琳,不怎么成熟却又有点现实的晓芸,都是80后各类型的女生的缩影。
米莱这个富家女,漂亮,有钱,却对陆涛一片痴情。
男性中,十个有九个都喜欢米莱。
她简直是完美的化身,她聪明、漂亮,重要的她是是富家女,更重要的是她不像那些朝三暮四的女人,她一直在等陆涛,阴差阳错的失去陆涛后,她做了种种努力,不懈的,坚持着。
而最终,陆涛仍旧没能和她在一起。
幸运的是,她从这段痛苦的回忆中走了出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是坚强的,而她的内心却是脆弱的。
在喜欢的人的面前,她表现着坦然与自信,但却十分让人心疼。
夏琳坚强独立,应该是我们女性的典范,我们就应该是这样的。
夏琳,一个对爱富有激情的女人。
爱得轰轰烈烈,不过爱的却是好朋友米莱的男友,两人一见钟情。
这说明爱情真的是自私的。
三个人之间,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不过她对陆涛的爱,是深的。
为了陆涛放弃了出国。
在陆涛的身边给他鼓励和温暖,这是值得我学习的。
但是夏琳几乎为他放弃了一切,放弃了去巴黎深造的机会,因此也就放弃了自己对于职业生涯最好的规划。
这是非常可惜的,也说明了女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夏琳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她独立,骄傲,聪明,漂亮,但她也是一个隐忍的人,她把所有的一切都藏在自己的心里,因为她爱陆涛,很爱很爱,不能离开。
还有一个女主角是李小潞演的杨晓芸,这个女人太像大部分的上海女人了,敢想,会作,能干,还有点任性,势力。
这种女人淘气玩嫩的时候能迷死人,现实起来又真实的不能再真实。
如果选择这个人,一辈子该是充满了乐趣,让你永远的忙于充实而庸俗的生活。
杨晓芸个很现实的女孩,只想过过安逸的日子,在她自己的天地里能呼风唤雨就乐的跟什么似的。
奋斗,80后的人生选择
奋斗,80后的人生选择作者:祝子媛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02期摘要:电视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是近年来深受广大电视观众追捧的国产青春励志偶像剧。
《奋斗》系列电视剧讲述的是一群在路上的年轻人,这群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奋斗。
本文从电视剧《奋斗》系列说起,由电视剧中的人物来观照80后一代人当下的生活现状和奋斗历程。
关键词:奋斗;80后;人生选择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13)02-0070-032007年,在诸多韩剧、台剧充斥各大电视台的时候,一部青春、励志的偶像剧《奋斗》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红遍我国的大街小巷。
《奋斗》之后,意犹未尽的观众又在2009年盼来了《奋斗》的姐妹篇《我的青春谁做主》,央视一套更是一改往日黄金档播出“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的惯例,将《我的青春谁做主》搬上了荧屏,并受到观众热捧。
在韩剧、台剧盛行,内地青春偶像剧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奋斗》系列走出了成功的一步,而《奋斗》系列电视剧的成功就在于它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下80后一代的真实生活。
80后,这是一个备受争议和关注的群体。
也正是因为这个群体,社会开始用出生的年代来指代特定的一代人。
80后,这个曾经“小皇帝”、“小公主”辈出的一代,这个曾被诟病为“垮掉的一代”,如今已经逐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始自己的奋斗历程。
一、奋斗之男生篇《奋斗》系列电视剧中的男生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男生是已经获得了较高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但感觉拥有的这一切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如《奋斗》中的陆涛,《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高齐;第二类男生是靠自己的努力有了可以暂时安身立命的保障,从而开始乐得逍遥,如《奋斗》中的向南;第三类男生还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靠奋斗来打拼未来,如《奋斗》中的华子,《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方宇。
这三类男生的种种表现和人生际遇共同给我们演绎了男生的奋斗过程。
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80后男生奋斗的主要特点。
关于奋斗
3、然后最好找个米莱和陆涛刚见完面,她一个人的时机去约她,这可能有点难度,要多交朋友,让朋友给你提供信息。
4、到了约定的地点,先带她一起去骑马,不要和她说过多的话,默默的陪着她,鼓励她跳过马术障碍,内心的东西一旦突破,就容易重新开始;骑完马,洗完澡,肯定想吃东西,记住千万不要去吃冰淇淋,就算米莱坚持要吃,也不要去陆涛带她吃的那家冰淇淋店。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人所追寻的理想感情,勇往直前,无悔付出,不计后果,欠缺理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专心致志……让美丽的心痛来得更猛烈些吧!”看来米莱式爱情的风行还将继续下去,无疑这样真挚的感情已经得到了80后一代最广泛的热爱和追捧。
网友分析追求米莱的可行性:
有趣的是,《奋斗》虽然结束了,网友们却不死心,在网上纷纷为《奋斗》编写续集,要为米莱“找回公道”。还有的网友干脆成了行动派,准备了“十八般武艺”要来追求自己心中完美的“米莱”:
1、 因为米莱是不会对一个半文盲有多大兴趣的,所以平时多看些《基督山伯爵》或者《红楼梦》之类的书,最少也要看下痞子蔡的书;其次自己钱多钱少都不是很重要,够用就行了,因为你的钱很难能超过米熊(米莱老爹),所以就算有个傻子给你再多钱,你都不能要,要靠自己,赚一分就用一分,记住千万不能要,要了就显得俗了。
4、我这张过了期的旧船票怎么就登不上你那艘开不动的破船啊?
5、真正的原因是:我就喜欢为你做各种事情,我好像一直在等着为你做各种事情。以前轮不到我,现在我从队尾排到了第一了。
6、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怎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多美好,它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象一个孤魂野鬼。
《奋斗》的艺术与智慧之美-5页精选文档
《奋斗》的艺术与智慧之美《奋斗》是一部让观众很解渴的青春励志剧。
它虽用明星,但却让明星平民化、大众化;它也讲述青年人的恋爱、友谊、和亲情,但却跳出以往的“才子佳人式”、“王子灰姑娘式”的怪圈子,将镜头对准大学毕业生,用他们在北京奋斗的经历向观众呈现一段现实与梦想碰撞、迷惑与憧憬交织的激情飞扬的励志故事。
一、诙谐+痞气+智慧=语言制胜32集的剧,十几个人物,无一人是憎恶的,这往往会使剧情少了一些曲折和刺激,也违背了赵宝刚导演以往作品的风格。
但《奋斗》的语言特色却弥补了这一不足,他抓住了80后这一特殊群体,将他们自我、不训、执著的性格特点通过一系列令人捧腹而又充满哲理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陆涛的生父想见见他。
陆妈妈说:儿子,你亲生父亲要从美国回来了……他在美国赚了很多钱……他想见见你……陆涛不屑地说:“见面就算了,让他把遗产打我卡里吧”,拽味儿十足;“除了那部奥迪A 4,我已经穷得一无所有了”无奈状令人哭笑不得;本剧还不仅仅局限于这些通俗又有点愤疾世俗的肤浅言语中,而是将睿智的语言填充其中,使青春偶像剧升华为一部青春励志剧。
向南的一段感慨:“我没病没灾,我父母双全,我有车有房,我媳妇疼我,我挣钱养家我过得不错,我还活着,我以后会更好,我行,我行,我行行行!”朴实却感情充沛,毕业后的青年人难免会有些迷茫,追求完美但又屡遭挫败,意志力薄弱的人难免一蹶不振。
想想这句话,你会很舒心,豁然开朗:世界上让你感到幸福的事情有许多,为什么不好好活着呢?还有夏琳对陆涛说:“如果你一辈子努力,即使穷困我也还爱你。
”等等,总之。
《奋斗》的语言表面上很滑稽,但其中暗藏着社会的杀气、危险、或是种种不美好的东西。
导演用一种温婉的手法一层层揭开社会的污点,比直观的暴露更有效,更直抵心。
二、琐碎生活展现理想之美善良的天性和善良的行为永远是艺术美要展示的对象。
美是需要发现的,理想的精神和富有启发性的意义蕴藏于平常生活中,平常生活中的理想性更是电视剧要表达的对象。
《奋斗》的人物分析及现实问题
石康,北京人,生于1968年,编剧,作家。大学在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理科硕士。是电影《大腕》和电视剧《奋斗》的编剧,作品有《那些不值钱的经验》,《支离破碎》,《奋斗》等,2008年,石康以36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9位,引发广泛关注。
和陆涛一同毕业的还有他的几个“死党”:向南、华子和米莱、杨晓芸等人。几个年轻人在毕业后的几年时间里,通过事业了解到人及社会的互动关系,通过爱情体味着梦想与现实,责任和友谊的真谛。他们经历着生活和爱情的波澜,有时迷茫有时苦痛,但他们努力地奋斗,并将最真挚的笑脸留在了青春的岁月中!
小说《奋斗》的主题便是寻找自我,特别强调是父辈对于下一代人的影响,当然,父辈代表着传统……。
六、读后感
奋斗之所以叫奋斗就是因为人生不能没有前进,而“奋斗”的口号也贯穿整部电视剧,奋斗不是你人生最艰难的,艰难的是选择。陆涛一直都在选择,夏琳和米莱的选择,富爸爸和穷爸爸的选择,接受安排还是自己安排的选择,工作的选择……他的选择就是奋斗的最初动力。夏琳也在选择,选择爱情还是事业,选择坚强的爱着还是躲避;米莱也在选择,选择走还是留,选择正面还是反面,选择爱还是恨。杨晓芸也在选择,谁,谁,他们都在选择。我们也在选择。
2、记住刹车,这是关键。开车是这样,做生意也是这样。你弄不清楚的情况之下,你就要停下来。像你刚才那样,没踩住刹车,你就要意识到你失控了。还有就是,并不是你有把握的事就是很明确的。你觉得你会开了,但有时候形势会差强人意,你懂吗?你要学会避免失控。失控,我一再强调,失控那是最坏的情况。因为谁也不知道失控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这是你最需要学的,也是人生最关键的。懂吗?人生中的各种事情重要的不是你做的很爽、很顺利,重要的是你知道什么时候“踩刹车”,知道什么时候调整自己。
小说《奋斗》中米莱的人物形象分析资料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小说《奋斗》中米莱的人物形象分析姓名倪鹏学号20134302124院系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B1)指导教师任丹墨职称讲师二○一七年三月十六日小说《奋斗》中米莱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对于现当代青春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研究中,多以男性人物等主要人物研究为主题,大多数青春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中忽略了女性人物这一大的群体,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身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围绕男性主体,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工作、情感以及金钱观,而《奋斗》中的米莱更是这一时期新女性形象的代表,她们坚强、独立自主,成为青春文学作品中新的主体力量。
因此本课题将通过石康《奋斗》中的米莱人物形象塑造来探究在青春偶像剧中如何塑造出成功的女性形象,弥补在对人物形象的研究中忽略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米莱;奋斗;人物形象分析The novel "struggle" in the characters of MilaiAbstract:T 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of contemporary youth literature, to study male characters, the main characters as the theme of literary works, most of the youth characters ignored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is big group, especi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women's social status and identity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Is no longer on the male body, but have their own independent thinking, work, emotion and money concept, while the "struggle" in the new female image Miley is more representative of this period, they are strong, independent, become the main force in the new youth literature. Therefore, this topic will be through the "struggle" in the Akashi Miley characters to explore in the youth idol drama to create successful female images, make up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s of female characters ignored the research blank.Key words:Milai; struggle; image analysis目录引言 (5)一、米莱个体形象 (6)二、米莱形象之新本土传统 (6)(一)新北京 (6)(二)新北京人 (6)(三)新北京语言 (7)三、米莱形象之新时代意识 (7)(一)消费意识 (7)(二)女性意识 (8)(三)个体意识 (8)四、米莱形象之新成长故事 (9)(一)米莱的成长 (9)(二)米莱的理想 (10)(三)米莱的现实 (10)结语 (11)致谢 (11)参考文献 (12)总的说来,你的论文,连字数都不够。
《奋斗》读后感
《奋斗》读后感
陆涛的执着,夏琳的顽强,向南的责任,杨晓芸的真情,米莱的痴情,华子的幽默,灵珊的乖巧,猪头的友谊,露露的梦想....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真实,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生活,为了信念,为了理想,为了爱情,为了友谊。
最仰慕的是陆涛,有属于一切也有别人没有的一切!同样也羡慕露露,能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能知道自己活着为了什么?最喜欢的是灵珊,有着天使一样的面孔和心灵。
最敬佩的是华子和猪头,他们让我知道了兄弟比女人重要。
虽然抢了自己的女友,虽然”朋友妻不客气,却又能大度原谅对方。
最感动的是米莱和杨晓芸,一个是明明站在你面前,却不能说我爱你;一个是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最深刻,最难忘的是民政局门口杨晓芸的大哭,这个从不愿意真实表露自己,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在那一刻彻底绝望崩溃了。
面对着向南决意的离去,她真的后悔了。
有向南在身边时不珍惜,非闹着离婚,等到向南真的离开了不爱了,她才发现自己错了,错得这么彻底,错的这么后悔!她使劲抱这向南的腿嚎啕大哭,请求向南的原谅,不要离开!她哭的不是别人哭的是自己,哭的不是悲伤是悔恨,读后感《《奋斗》读后感》。
她把一个女人所有的真情都哭了出来,在场的人也都流泪了,向南的心碎了!他才发现自己不能迈开进民政局的腿,他对面前的这个女人还有一份责任。
他想起了自己的承诺,想起了哨子的意义!于是他义无反顾的回了家,放弃了宝马Z3,放弃了爱他的遥遥,只想要属于自己的小奥拓,属于自己的杨晓芸,他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
好多人都喜欢米莱,她聪明漂亮善良,善解人意,为爱痴狂!她站在。
电视剧《奋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电视剧《奋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电视剧《奋斗》 (2)(一)《奋斗》 (2)(二)主要人物介绍 (2)(三)电视剧《奋斗》的影响 (3)二、《奋斗》的审美体验分析 (3)三、《奋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4)(一)年青一代 (4)1、陆涛: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4)2、米莱:富家女的蜕变成长 (4)3、夏琳:渴望温暖不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5)4、向南和华子:万水千山总是情 (5)5、杨晓芸、瑶瑶和露露:爱情和婚姻的幸福 (5)(二)《奋斗》中的父亲形象 (6)1、徐志森 (6)2、陆亚迅 (6)四、《奋斗》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现实意义 (7)(一)生活状态的自主选择 (7)二、时尚生活背后的传统价值回归 (7)结语 (8)参考文献 (8)内容摘要:电视剧《奋斗》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反映了80后们的感情历程奋斗经历,深入地刻画了陆涛、夏琳等年轻一代的偶像。
他们代表不同的人群,但他们都是为了理想而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失落了理想,而有人却朝着理想一直走下去。
期间有人失败,也有人成功,但最终,他们都找到了奋斗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关键词:《奋斗》陆涛目标启示一、电视剧《奋斗》的简介及其积极意义介绍二、《奋斗》的审美体验分析三、《奋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1、80后的人物形象:完美主义人物代表和现实主义人物代表2、《奋斗》中的父辈人物形象3、《奋斗》中的其它人物形象此部分的总结:《奋斗》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原因分析总结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基于收视群体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社会意识的融入四、《奋斗》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现实意义结论参考文献一、电视剧《奋斗》(一)《奋斗》《奋斗》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爱情励志电视剧,由著名导演赵宝刚执导的青春偶像与现实题材结合的电视剧,佟大为、马伊俐、李小璐、文章、王珞丹、朱雨辰等主演。
这部讲述80后,特别是北京80后的青春情感和奋斗历程的电视剧,不仅将年轻人的愤世嫉俗、叛逆迷茫、情感混沌融入进去,还着重描写了六个刚毕业大学生的情感生活和事业奋斗。
石康小说《奋斗》的八零后语言研究
现当代文学石康小说《奋斗》的八零后语言研究李明 安徽化工学校摘要:2008年,一部演绎80后年轻人在事业、爱情奋斗的电视群《奋斗》蹿红影视圈。
电视剧奋斗主要是有石康的长篇小说《奋斗》改编而成,其通过对社会中80后人们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刻画了一副明朗的社会生活画面。
在石康小说《奋斗》中具有大量的经典八零后语言。
本文以石康小说《奋斗》语言特点为入手点,对其语言中蕴含的生活韵味进行了简单的剖析,以便为八零后语言文学作品的探究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石康;《奋斗》;八零后语言石康主要出生于六十年代,其创作的小说《奋斗》被封为描述80后精神世界的典型文学作品。
特别是在小说《奋斗》改编为电视剧之后,受到了社会众多年轻人的喜爱。
而在小说《奋斗》中,涉及了大量的具有80后风格的语言。
80后风格的独特个性的语言具有较大的文学感染力。
因此为了对小说观看者感官接受情况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对石康小说《奋斗》中的八零后语言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石康小说《奋斗》的八零后语言特点石康小说《奋斗》在表层上进行分析主要具有变化多、节奏快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语言。
由于个人经历影响,在石康小说《奋斗》中,其文字具有连珠带炮的宣泄特征。
即在石康小说《奋斗》中的各个主人公说话速度较快,且同一句话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
特别是向南、杨晓芸,由于其具有典型的80后特点,且处于否定理念信念道义的思维存在形式,从而导致其说话速度较快,且“火药味儿”较为浓郁。
同时石康小说《奋斗》中的语言还具有一种模糊概念化的特征,如在米莱父亲住院后,华子就说“一会儿我去看看咱爸。
”而米莱也以“待会儿我也去看看咱妈”这样的语言回答。
这种忽略概念的语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双方关系的亲密,也在深层阐述了80后独生子女内心的孤独。
二、石康小说《奋斗》的八零后语言内在含义(一)石康小说《奋斗》八零后语言结构特征在石康小说《奋斗》中,大多为玩笑性质的戏谑语言,而这种玩笑性质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大多数80后年轻人责任意识的随意、轻松,也展现了部分八零后年轻人颓废、信念缺失的世界观[2]。
电视剧奋斗观后感
电视剧奋斗观后感《奋斗》这部电视剧,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故事里的陆涛,怀揣着理想与激情,一心想要在建筑设计领域大展拳脚。
他有着才华和野心,却也在现实的碰撞中不断摔跤。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觉得自己能征服世界。
那会儿找工作,觉得自己名校毕业,成绩不错,肯定能轻松进入理想的公司。
可现实却给了我狠狠一巴掌,面试了一家又一家,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觉得我没经验。
那种失落和迷茫,就跟陆涛最初的碰壁一模一样。
米莱对陆涛的那份执着的爱,也让我感触颇深。
米莱可以为了陆涛付出一切,哪怕被伤害,还是死心塌地。
这让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个朋友,她喜欢一个男生喜欢得要命。
那男生对她其实不怎么样,忽冷忽热的,可她就是放不下。
我们都劝她别傻了,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对那男生好。
就像米莱,明知道陆涛爱的不是她,还是义无反顾。
向南和杨晓芸这一对,简直就是欢喜冤家。
他俩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可又离不开对方。
记得有一次,他俩在街上吵架,杨晓芸哭得梨花带雨,向南也急得面红耳赤。
最后向南妥协,哄着杨晓芸回家,那场景既让人觉得好笑,又觉得心酸。
这不就是很多情侣的真实写照吗?吵吵闹闹,却又彼此依赖。
我表哥和表嫂就是这样,经常为了一点小事争得不可开交,但真要是有一方生病了,另一方又紧张得不行。
还有华子,一直在努力奋斗,尝试了各种生意,有成功也有失败。
他那种不怕输的劲头,真的很让人佩服。
我有个邻居大哥也是这样,一开始卖水果,亏了本,后来又去开饭店,起起落落好多次,但一直没放弃。
现在人家的饭店生意可红火了。
这部剧里的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奋斗着,有欢笑,有泪水,有迷茫,也有坚持。
他们的故事,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样,那么真实,那么亲切。
看《奋斗》的时候,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进去。
想着如果我是陆涛,我会怎么选择;如果我是米莱,我能不能放下;如果我是向南,我要怎么处理和杨晓芸的关系。
执着奋斗,永不言败
执着奋斗,永不言败[摘要] 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的郝思嘉是个矛盾的综合体。
她的性格中有自私、虚荣、惟利是图的小农意识,更有大胆勇敢、执着奋斗、永不言败的坚韧品质。
本文通过对《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这一复杂性格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从整体上肯定了郝思嘉对爱情的执着、对世俗的反叛、对家人朋友强烈的责任心,以及注重实际、自强自立、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性格。
[关键词] 郝思嘉;个性;执着;奋斗【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2-134-3《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描写庄园主的女儿郝思嘉的成长、爱情盛衰沉浮及她周围生活的人们在战争前后生活、思想上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可以说是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庄园生活的一个缩影。
正如有些评论家所说,《飘》似美国的“红楼梦”,不仅主人公郝思嘉和白瑞德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明,其他人物也栩栩如生,各具魅力。
其中,郝思嘉是作品中最具魅力,也是最具争议的人物。
米切尔笔下的郝思嘉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一方面,她的出身与教育决定了她的自私、虚荣、注重物质追求、甚至欲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农意识”:“除了她那珍贵的皮肤、土地和钱财以外,她什么也不看重。
”“她手里抓着这个,眼里有另一个,为此,她杀了一个前来偷盗的北方士兵,洗劫了他的尸体、结了三次婚、购买了木材厂、剥削囚犯的劳力、行使欺骗术、无情地把好几个人送上了西天。
”另一方面,美国南部社会重男轻女的陈规陋俗促成了郝思嘉的叛逆与坚强,面对困难、面对世俗的偏见,任性、固执的郝思嘉选择的不是退缩而是反抗,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然而,在这样一个矛盾而又复杂的人物性格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独立自主、注重实际、追求个性解放的美国精神。
一、郝思嘉性格的两面性郝思嘉既叛逆、任性、固执,但又不失女性的单纯与无知。
郝思嘉的叛逆表现在她对世俗礼教的反抗上。
在她准备去参加十二橡树的野餐会的时候,当黑妈妈要她先吃些食物垫底时,她坚决不吃,认为应该尽兴地吃个够。
《奋斗》的观后感范文1000字
《奋斗》的观后感范文1000字看《奋斗》,最初是因为这是赵宝刚的作品,还有是佟大为和李小璐作主角,很喜欢他们的表演。
但是后来慢慢被剧情和情感所吸引,沉沦其中。
剧情一开始,高强的死让我有些措手不及,青春的年龄就要面对死亡,似乎有些不公平。
但是对我们这些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来说,一张毕业证真的就代表了全部,没有人会关心这四年你学到了什么,也没有会关心你到底有多少能力,你要出示的只是一张文凭而已。
这是社会的不公平,但这也是残酷的现实。
后来没有人再提起高强,但是我始终没有忘记他,看着剧中的主角成长、争吵、恋爱,我会想如果他还坚强的活着,又会怎样?但“如果”是没有意义可言的,所有的幻想也就像他的那张毕业证一样,没有着落。
其实米莱这个角色是很让人心疼的,她对陆涛的那份痴情着实让人特别感动。
但是正因为她是个富家女,生来什么都有,所以才会对得不到的东西特别执着,以至于后来她的'感情已经有些变质。
幸运的是,她从这段痛苦的回忆中走了出来,开始新的生活。
看到夏琳伤心无助的样子,我突然想到了自己。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生,不依赖别人,只是依靠自己的努力。
所以我不去依靠爸爸的关系找实习单位,所以我不挽留男友的店铺。
但是当我在社会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是爸爸收留了我;当我被思念折磨之后,打电话给男友,泪流满面。
其实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坚强,我也需要依靠,我也需要安慰。
是我自己倔强的骄傲,让自己如此辛苦。
可是这是我们这一代80后女生的特质,想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实力,却低估了这个社会的力量。
记得爷爷在去世之前对我说,我倔强的脾气很像他,但是这种性格会很吃亏的。
我一直记得爷爷的这句话,感谢他留给了我这种性格,我不会可以去改变,我还是会不断付出、不断努力,直到有人认可我。
就像夏琳,最后还是证明了自己的独立,但同时也有对陆涛的依赖,这样的女人怎能不让人喜爱?其实在感情生活中,奋斗,不是一个人的责任,最美好的过程是两个人一起扶持,奋斗,从什么都没有到拥有一切。
关于奋斗观后感_奋斗观后感
《关于奋斗观后感_奋斗观后感》摘要:假设有一天,陆涛不再优秀,不再被别人仰视,夏琳还会爱他吗,还会在他身边吗,米莱,我喜欢米莱,虽然不见得成熟,但更贴近80后,一个有点傻得爱过头的小妮子,这样的爱,让人震撼,让人心碎,每次只要看到米莱说她对陆涛的感情,我就会哭我是80年底出生的,应该算是正宗的80后,当然,那些85年以后出生的,个人感觉没办法划分到80后,跟90后差不多吧,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接触这个社会,无法真正了解《奋斗》这部片子!我要说这部片子挺好看的,我喜欢看,但是仅仅是好看而已,并不代表着我就同意片子中的80后的一些东西。
仅从这些人物的性格上分析,我看到的全部是属于80后身上的缺点,当然一部分是人性的缺点,另一部分是80后特有的特点。
说陆涛吧,按照正常的逻辑看来,一个出身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不该是这个样子的,或许北京的高干子弟都跟他一样,我不得而知,但是家教方便肯定是很严的,应该不至于对自己的父亲直呼其名,且毫不尊重。
我承认,陆涛的个性是受到女孩子的喜欢,聪明,幽默,有才华,我想大多数女生遇到这类男生都会不由自主喜欢这样的男生,但是当踏入社会后,人都有个转型期,社会会磨掉很多东西,可陆涛没有,他还是像在学校里一样张狂,现实的社会,哪里会容得下你如此张狂呢?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任何事情他都是围着自己在转,其实他只爱他自己,并不爱别人,他的叛逆其实是无理取闹,他以为他是很出色,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不冷静,不理智,更不切实际。
夏琳,其实她是个很独立的女孩子,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性格的女孩子,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她的独立带着一点并非80后的味道。
我想不论哪里的人,对待自己朋友的态度应该是一样的,重感情的,但她没有,不管她跟陆涛如何一见钟情,却都不顾别人的想法,这简直没办法跟露露和猪头比,他们更显得人性。
至于她的个性,我试着剖析了一下,表面上她很抢眼,但内心她应该是一个极其自卑的人,任何时候她都想要站在人生舞台的当中,或者去获取别人没办法得到的东西,占有欲极其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石康.奋斗也可以是内心的[D].华夏日报.2007.
[4]刘恩.论《奋斗》中的“80”后人物形象[D].上海戏剧学院.2009.
[5]李贝贝.现实中的童话-电视பைடு நூலகம்《奋斗》人物分析[J].教育艺术.2008.
[6]周彤.论青春励志剧中80后女性形象——以电视剧《奋斗》为例[D].戏剧之家.2015.
[7]曹爱华.“80后形象”-谈《奋斗》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D].电影评价.2009. [8]刘娇.小说《奋斗》的人物形象及其折射的就业问题分析[D].短篇小说.2013.
2、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见解
对于现当代青春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研究中,多以男性人物等主要人物研究为主题,大多数青春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中忽略了女性人物这一大的群体,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身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围绕男性主体,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工作、情感以及金钱观,而《奋斗》中的米莱更是这一时期新女性形象的代表,她们坚强、独立自主,成为青春文学作品中新的主体力量。因此本课题将通过石康《奋斗》中的米莱人物形象塑造来探究在青春偶像剧中如何塑造出成功的女性形象,弥补在对人物形象的研究中忽略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的空白。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书
题目小说《奋斗》中米莱的人物形象分析
姓 名倪鹏
学 号20134302124
院 系人文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B1)
指导教师任丹墨职 称讲师
二〇一六年九月十八日
论文题目
小说《奋斗》中米莱的人物形象分析
学科分类
(二级)
现当代文学
题目来源(a.教师拟题;b.学生自拟;c.教师科研课题;d.其他)
研究进度计划:
2016年6月底 毕业论文开题准备工作,学生初次向指导老师提交所写论文题目
2016年7月中 参加毕业论文开题,确定论文题目、内容的可行性
2016年10月初 向指导老师上交毕业论文初稿
2016年12月初毕业论文二稿
2017年2月底 毕业论文定稿
2017年3月 毕业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石康.奋斗[M].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
而《奋斗》中的米莱她是一个对爱情执着,敢爱敢恨,但心地善良的女孩。这样的性格征服了很多观众,让很多观众喜欢上这个角色。米莱并非一个软弱的女孩,她是一个完全乐天派的人,而且兼具心地善良。米莱对所有朋友,不管是富的、穷的、对自己好的、伤害过自己的,全都一视同仁施以援手。最重要的是,很难想象一个女孩能原谅抢了自己的男友的人,而这个横刀夺爱的人还是自己的密友。不过米莱的闪光点还远不止如此,她甚至原谅了抛弃自己的人,这就不止是善良,简直堪称伟大了。感情观上始终如一,生活观上,米莱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孩,她向往的是平凡但不断前进、丰富又充满希望的生活,作为一个富家女,这简直是难能可贵的。
研究的主要内容:
引言
一、《奋斗》中的米莱个体形象
二、米莱形象之新本土传统
(一)新北京
(二)新北京人
(三)新北京方言
三、米莱形象之新时代意识
(一)消费意识
(二)女性意识
(三)个体意识
四、米莱形象之新成长故事
(一)米莱的成长
(二)米莱的理想
(三)米莱的现实
结语
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以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对于青春时期的米莱形象的塑造,也十分突出,为以后相关题材的文学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米莱代表了“80 后”对于爱情纯真美好的向往,这种爱情不以经济价值和社会地位为基础。米莱大大咧咧、敢爱敢恨、乐观开朗,外表上表现出男孩子的果敢坚强,骨子里拥有一个女孩的敏感脆弱。在文中,米莱的痴情让人心疼。陆涛为了夏琳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她,但她却把失恋的阴霾深深地埋在心里,笑着活在陆涛身边帮助他,鼓励他。米莱代表了“80 后”一种浪漫的“纯爱”精神。她不在乎陆涛没她有钱,也甘心为他花钱,只为了守住自己的爱情,守住自己的爱人。
b
本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对于石康《奋斗》中米莱的研究以及人物形象策略的探究,对以后各种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最近几年随着石康《奋斗》的热销,以青春为主线的文学作品一次次的掀起了阅读浪潮,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的阅读量、关注度如此之高也充分的说明这部文学作品的题材迎合了受众的审美期待和视野,尤其其中米莱的人物形象塑造,更是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