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

合集下载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寿山石,原名寒山石,位于浙江省温岭市寿山村,因产石得名。

寿山石雕是以寿山石为原料,以雕刻为手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

寿山石雕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寿山石雕具有丰富的内涵,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寿山石雕的内涵。

寿山石雕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寿山石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寿山石雕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文人雅士、花鸟鱼虫等题材,这些题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寿山石雕,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寿山石雕表现了深沉的艺术内涵。

寿山石是一种具有很高硬度和密度的石材,因为它的质地坚硬,不易损坏,所以适合用来雕刻。

寿山石雕师傅通过对石材的精雕细琢,可以把一块普通的石头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需要雕刻师傅对石材的纹理、色彩、形态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寿山石雕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也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既有细腻的,也有粗犷的,这些都展现了寿山石雕的深沉的艺术内涵。

寿山石雕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寿山石雕作品通常都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这些情感主要来源于雕刻师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热爱。

通过寿山石雕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雕刻师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对文化的理解等情感,这些情感会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并深深触动人心。

有的作品表现了感人至深的母爱、友情、爱情等,有的作品则表现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这些情感让人产生共鸣,让人更加喜爱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还承载了深远的审美内涵。

寿山石雕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形式,它以石材为媒介,通过雕刻手法使得石头变得生动起来,所以寿山石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寿山石雕作品既可以摆放在室内作为装饰品,也可以设置在室外作为景观雕塑,它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美感,为环境增添优雅,所以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探析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探析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探析
寿山石雕是中国传统的石雕艺术之一,以其纹饰精美、造型独特而闻名于世。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寿山石雕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寿山石是一种特殊的矿石,具有细致均匀的纹理和绚丽多样的色彩,使得雕刻出的作品具有独特的美感。

在寿山石雕作品中,石的纹理能够与雕刻形象相得益彰,形成一种完美的结合。

观赏寿山石雕作品可以品味其中的纹理、色彩和形象,并欣赏雕刻师的巧手之功。

寿山石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寿山石雕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雕刻、绘画和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

寿山石雕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哲理,通过雕刻形象和纹饰表达出深厚的情感和思想。

寿山石雕作品中的造型和纹饰经过雕刻师的精雕细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观赏寿山石雕作品可以欣赏其中的艺术创作和表现力,思考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哲理。

寿山石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寿山石雕源于中国古代,起源于宋代,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和继承,并在现代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寿山石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观赏寿山石雕作品可以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体验历史长河中的艺术思想与审美趣味。

寿山石雕刻技法及作品

寿山石雕刻技法及作品

寿山石雕刻技法及作品一、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从前、后、左、右、上、中、下等各个方位雕刻物体的方法。

所雕作品逼真如实物,特别富有立体感。

寿山石的圆雕始于南北朝,近年在福州地区不断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殉葬品“人兽俑”等,便是最原始的寿山石圆雕作品。

之后寿山石雕仍以圆雕为最主要方法,特别是清代,长盛不衰,清初的许多寿山石雕刻大师都是圆雕大师,如杨玉璇有《僧人卧像》、周尚均有《弥勒》、魏开通有《伏虎罗汉》,这些圆雕杰作举世闻名,至今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因为圆雕最近于实物的主体,所以圆雕所要选择“石材”,都应该有如按实物比例的厚度。

然后按比例“打坯”。

圆雕是很讲究“打坯”的,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甚至要离开寿山石材,在泥土上“打坯”,完成并修订“泥稿”后,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

选择石材的厚度是保证雕品有如实物的先决条件,然后在选好的石材上“打坯”。

“打坯”的目的是保证雕品的各个部件既能按实物的比例,更能比实物传神。

圆雕要特别注意的是各个方位统一、和谐和融合。

比如说雕人物,前方位雕的人物头部是男人,后方位就也应该是男人,而且大小要一致。

再比如说前方位的衣着是长衫,后方位的衣着就不能是短袖,而且衣摺、流线等都应该和谐、融合。

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因为前方位是最主体的方位。

主体成功了,作品就成功了一半;主体要是雕不好,雕好其他部位也就没有价值。

古代的圆雕多以单件实物为对象,如仙、佛、猪、羊、马等小雕件放在案头把玩;也可以作为小雕件,当扇坠、链坠等装饰物。

近代创造了以人物、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立体雕”。

《长征组雕》、《闽西组雕》以及郭功森的《武夷风光》、林亨云的《海底世界》等都是成功的大圆雕作品,宜于在大厅里摆设。

二、钮雕钮雕是专指印章上部印钮的雕刻,起装饰印章作用。

其雕法居于“圆雕”的范畴,有其丰富的立体感。

但它另有特点:1.物像小。

限于印章的规模,一般都在10立方厘米以下。

2.不表现物像的下方。

这是与“圆雕”最大的异点。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探析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探析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探析寿山石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石材,因其独特的纹理和质感成为雕刻的重要材料,尤其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备受推崇。

寿山石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被誉为艺术品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寿山石雕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和玩赏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对这一传统工艺形式的更深入了解。

一、历史渊源寿山石,又名黄山石、黄山宣绰石,是一种以黄色为主的硬质石材,产自中国安徽省黄山市的寿县。

寿山石的开采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记载,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和历史资料中,寿山石被称为“石中之王”,并被誉为“一石当它石半、半石当他石全”,足见其珍贵程度。

寿山石因其质地坚硬、色彩丰富、纹理独特而备受青睐,被历代文人墨客和王公贵族所追捧。

据《黄山志》记载:“自无量寿观开,黄山石方名重。

”可见寿山石在黄山地区的重要地位。

在历史上,寿山石还曾被列为皇家御用石种,成为皇家建筑、皇家园林和皇家陵寝中不可或缺的装饰材料。

在中国雕刻艺术史上,寿山石雕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古以来,寿山石雕就被视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无论是佛教造像、道教神仙、文人雅士还是各种实用器皿,都离不开寿山石的雕刻艺术。

寿山石雕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宝贵遗产。

二、工艺特点寿山石雕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选石、设计、雕刻和打磨四个环节。

选石:首先是选石。

寿山石的原石质地坚硬,选择石料时需考究纹理、色泽和质地,以保证成品雕刻的质感和美观度。

设计:其次是设计。

设计是寿山石雕的关键环节,一件成功的作品需要有一个完美的设计图。

设计时要结合石料的特点和雕刻师的技艺,合理利用石料的纹理和色彩,将雕刻的主题和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

雕刻:再者是雕刻。

寿山石雕的雕刻过程需要雕工们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需要通过琢、磨、洗、切来创造出精美的作品。

雕刻时要严格控制力度和深浅,保证作品的线条流畅、造型生动。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
寿山石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名贵石材,寿山石雕艺术则是以寿山石为材料进行雕刻创作
的艺术形式。

寿山石雕艺术内涵丰富,包括了寿山石的物质属性、文化底蕴以及艺术特色
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浅谈寿山石雕艺术的内涵。

寿山石的物质属性是寿山石雕艺术的基础。

寿山石是一种硬度极高、色泽鲜艳的石材,质地坚硬,密度大,纹理丰富。

寿山石的质地特点使得它非常适合雕刻,能够呈现出精细
细腻的雕刻效果。

寿山石具有很高的抗风化性能,能够长久地保持其原貌,因此雕刻作品
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对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寿山石雕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寿山石雕作品通常以立体雕刻为主,形式多样,
形象逼真,刻画细腻。

寿山石雕的纹饰和线条都非常独特,富有动感和韵律感,给人以美
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悟。

寿山石雕作品的表现手法多样,既有写实的作品,又有抽象的作品,既有细腻精致的小型作品,又有庞大壮观的大型作品。

寿山石雕还常常与其他艺术形式相
结合,如彩绘、金箔等,更加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寿山石雕艺术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了寿山石的物质属性和文化底蕴,还包括了艺术特
色等方面。

寿山石雕作品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形式,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展现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博大精深。

通过欣赏和研究寿山石雕作品,
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寿山石雕,因选材于福州北郊寿山乡的寿山石而得名。

这种质地脂润,色彩斑斓的石头实在是上天恩赐的石雕上等原料。

福州人近水楼台,自然不会错过了将寿山石雕发扬光大的机会。

民间相传寿山石雕始于两汉,但未有足证。

由闽江南岸桃花山南朝墓葬出土的老岭石“卧猪”(圆雕)刻工简朴,形态逼真,证明远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寿山石雕就已问世。

寿山石雕旧有东门、西门二派。

“西门派”以刻制印章及文玩为主,有兽纽、薄意、线刻和平首博古浮雕等各种技法,石章纽雕依形就势,不留棱角,刀法圆浑,讲求手感。

薄意雕刻则以清雅逸致、潇洒超脱而著称。

林清卿、林寿堪、王雷霆等人是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

特别是林清卿,运刀如笔,洗练纯熟,刀过之处,神情毕肖,妙趣横生,开创了薄意艺术的最高境界。

“东门派”注重雕、镂结合,作品精巧而华丽,玲珑中透着矫健,富有装饰效果。

其间杰出者当推周宝庭为首。

周的刀法浑朴圆润,其作品远观有气势,近看有内容,可谓“摩挲不刺手,细玩出韵味”,令人爱不释手。

俗话讲寿山石雕“一相抵九工”,是很有道理的。

工艺大师郭功森曾说,寿山石雕关键的第一点就是“相石”。

因为寿山石石料奇形怪状,有红、白、黑色与砂、格纹等,按石选题材,刻什么好呢?这就特别讲究因势取材,因材施艺。

“取色,各种颜色由自己从头脑里去想像,去配合,寿山石特点是利用颜色。

如《竹林七贤》,一块石有黑、白、黄、红四色,如何做呢?开始本来要把黑色除掉,但我将其保留下来,做近景石,白色做竹,黄色做人物,红色做亭台楼阁,内容十分丰富。

我用高浮雕、镂空雕、圆雕,精雕细镂,利用寿山石丰富颜色,表现七贤做诗、品茶、酌酒、抚琴、行吟。

又细致地刻画竹林外境,白云袅袅,仙鹤翩翩,苍松滴翠,流水潺潺,以衬托七贤悠闲于山林之间的愉悦心境。

”绝世佳作就是这么出炉的。

寿山石的艺术鉴赏价值

寿山石的艺术鉴赏价值

寿山石雕的艺术鉴赏价值在寿山石雕创作中,形、色、韵值得探讨。

形,古人释为形体。

寿山石雕是一种静态艺术,它在空气中是以静止的方式展现于人们的面前,形成一定的造型,寿山石雕受材料制约而具有比较明显的依石造型、因材施艺的特点。

艺人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石头在他们的手中,会引发很多联想。

民间行话“一相抵九工”,正体现了艺人着手构思、发挥想象,从模糊的意象到清晰的形象的艺术创造过程。

形的把握,涉及到创作者对题材的选择,涉及到创作者自的审美水平的高低。

大千世界,万象缤纷,题材的选择有广阔的内容。

造型贵在立意,而在形式上,则必须以造型美为指导原则,注意整个作品的构图布局,从最能反映物体特征的角度,突出作品中的主体。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不断地提高创作者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才能使所创作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寿山石雕创作中,造型整体感的把握和对主体部分细节作深入细致的处理都同样是至这重要的。

把握整体感,首先要抓住表现主题的主体部分的动态。

寿山石雕与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表现物体在瞬间的场面。

在构思形体布局时,应摒除那些与主题无关的细枝末节,以免喧宾夺主。

现在市场上有的寿山石雕,充斥繁杂细工,单纯炫耀技术,实际上是误把费工多少或复杂程度作为衡量作品艺术价值高低标准,是不可取的。

然而,寿山石雕由于体积小,在把握作品整体感的同时,必须有对细节部分的细致刻划,才能表达作品的神韵。

寿山石品种中,有不少属名贵石材,且石头形状本身也具有某种造型特征,创作时,宜尽可能利用原材料体积的外轮廓,但也不可单纯因惜“材”而保留不美观的原状痕迹,使之“形如料状”,那将会大大削弱造型总体的视觉效果。

寿山石雕创作,即相石取形,也相色取形。

石头色彩的利用常从块、层、点入手。

寿山石经适当剥料后,创作者在弄清石头色块大体分布的基础上,根据题材主题的需要,着手形象构图布局。

浅谈寿山石雕的融合艺术

浅谈寿山石雕的融合艺术

创作实践文 陈贵美浅谈寿山石雕的融合艺术寿山石集自然孕育之妙,天地造化之功,历来以其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素有“人间瑰宝”的美誉,位列四大名石之首,而围绕寿山石形成的寿山石雕刻文化要晚于其形成时间,始于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时间。

寿山石作为中国国石,一直以来深受收藏家的喜爱和推崇的关键在于寿山石雕的融合艺术。

本文就寿山石雕的融合之妙谈一下自己的拙见,与大家共享。

一、寿山石雕刻虽然寿山石资源日渐枯竭,但是在寿山石雕文化形成过程中,雕刻艺术却随着时间的沉淀,日趋成熟,臻于完善。

一块石头再好,它也只是块石头,而经过人们的雕琢,它便有了灵气,有了思想,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寿山石雕便是人的思想和自然碰撞的美物,美源于自然,出于心灵。

碰撞的过程便是融合的一个过程,是物质和意识的融合,是思想和自然的融合。

二、融合的功用大千世界,融合无处不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民族融合、信息融合等,都有融合的身影。

正是因为有了融合,才有了我们这个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世界。

融合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调到丰富、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一个有多种元素融合的艺术品,其内涵更加丰富,更能引起人们视觉的强烈感受,触动人们的观感神经,更能刺激人们与艺术品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三、寿山石雕的融合之妙(一)人与自然的融合每个个体有不同的风格,而每一件石雕作品也都是随心“驾驭”的体现。

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势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寿山石雕刻师通过观察寿山石外形,在头脑中判定怎样进行“减法”运算;通过研究石头色泽变化,思考如何因石制宜,依靠色泽的自然变化,不露痕迹地雕刻出最自然的作品。

可以说,每一次的雕刻都是人与自然融合的一种体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一次对话。

(二)有限和无限的融合寿山石雕的高超境界便是以有限造无限,以无限续有限,真正达到一种时间和空间、有限和无限的融合。

寿山石雕刻时间是有限的,或几天,或几个月,但是留存时间却是无限的,只要不被毁灭,当代人或者后世人都可以见到它的风采;寿山石雕刻空间是有限的,但是雕刻师的思想是无限的;寿山石雕本身是有限的,但是它带给观者的感觉是无限的。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性探析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性探析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性探析1. 引言1.1 寿山石雕的历史渊源寿山石雕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寿山石是中国传统名石之一,其开采历史悠久,被誉为“石中王”。

寿山石雕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宫廷和寺庙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宋代的寿山石雕工艺精湛,题材多样,风格独特,被誉为中国石雕艺术的巅峰之作。

寿山石雕在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明代的寿山石雕注重表现生活的细节和人物的神韵,清代的寿山石雕则更多地体现了宗教和历史题材,充满了宗教仪式感和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山石雕逐渐走向现代化,融合了当代艺术的元素,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开放的艺术表达方式。

寿山石雕的历史渊源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也展现了石雕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传承。

1.2 寿山石雕的艺术特点1. 精湛的技艺:寿山石雕工艺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技艺。

雕工们经过长期的磨练,掌握了精湛的雕刻技巧,能够将各种复杂的图案、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石头上,展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

2. 古朴典雅的风格:寿山石雕作品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闻名于世。

在雕刻过程中,雕工们注重表现自然之美,追求简洁纯粹的表现形式,体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

这种风格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 厚重的文化内涵:寿山石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品中常常体现出对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和表现,传达着深邃的文化意蕴。

通过寿山石雕作品,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远。

寿山石雕的艺术特点体现在精湛的技艺、古朴典雅的风格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之中,这些特点使得寿山石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的发展,寿山石雕的艺术特点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寿山石雕导游词

寿山石雕导游词

寿山石雕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小齐,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也是福州的著名特产。

福州寿山石雕以其精巧、细腻、粗犷而著称于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福州寿山石雕是福建传统石雕工艺的精华,有着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内涵,并以其精巧的技艺、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被誉为中国石雕艺术的奇葩。

寿山石雕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品,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

它是在古代寿山石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宋元时期,寿山石被大量开采。

当时人们将开采得到的矿石经过处理后制成寿山石章,并大量运用于朝庭、官府和民间建筑上。

这一时期,寿山石雕受到皇家和官宦权贵的青睐,得到很大发展。

自明代开始,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寿山石雕从宫廷走向民间。

由于雕刻艺人们不断探索创新,寿山石文化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发展变化,寿山石不再作为贡品进献朝廷。

而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被大量地运用到民间建筑、
—— 1 —1 —
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家具装饰等方面,寿山石不再是皇家和官府权贵专享之物。

清代的寿山石雕的历史及流派

清代的寿山石雕的历史及流派

清代的寿山石雕的历史及流派清代,寿山石雕已经走过了萌发、成长、开花、初熟的千年历程,进入了昌盛期。

不但雕艺更加成熟,并且涌现了冠盖众石的崭新的石种——田黄石。

此乃清时寿山石文化的鼎盛时期。

清时的雕师因材施艺的水平普遍比前代提高了,能按寿山石材的形态、色质的不同,分别雕制印章、人物、动物、文具、器皿。

印钮的整理也更加生动和多样化了。

据清毛奇龄在《后观石录》所云,在他收藏的49枚寿山石印章中,单是兽钮就有螭虎、辟邪、狻猊、青羯、天马、獬貂、貔、貘等20余种钮式。

如果以立、卧、蹲、倒等姿态细分则更多。

此外还有山水、山鸟、人物、博古等其他钮式。

此时的雕刻技法,又日臻精进,且有突破。

除了圆雕、高浮雕、薄意等常见外,尚出现了阴刻和链条雕刻。

1997年夏,被彩印成国家邮票发行的乾隆帝印玺《三链章》,就是此时的链条雕刻的杰作。

作为清代寿山石文化昌盛的标志,突出地表现在石雕艺坛上出现了技艺超前的一代宗师。

关于这一点,首先要说到的是杨璇与周彬。

杨璇又名杨玉璇,清康熙年间漳浦人,客居福州,精于寿山石人物、兽钮的雕刻。

他首创了“审曲面势”的雕刻法,根据寿山石的丰富色彩依色巧雕,即所谓的“取巧”,使人物、动物、花鸟等的造型,达到形、神、情、趣兼具。

他构思精妙,刀法古朴,是公认的寿山石雕的鼻祖。

《达摩过江》是其代表作。

像高约10厘米,达摩的左手提着衣褶,右手托着草鞋,头部微侧向前,显其过江之势,动感自然舒展。

佛像面额饱满微笑,两眼圆睁,鼻宽且平,两唇略张,给人以全神贯注之感。

衣纹雕刻得既贴切妥当,又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架裟上并有宝石镶嵌,可谓匠心独运。

与杨玉璇同时代的另一位石雕大师是周彬。

周彬又名周尚均。

他喜用夸张的手法刻兽钮,使其形态与众不同;印旁的博古纹多取青铜器纹样,并在纹中隐刻双钩篆字“尚均”,其精细的雕风令人叹服。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寿山石珍藏品,多为杨、周两人的作品。

这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多作为当时的福建地方贡品送京。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寿山石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艺术内涵丰富多彩,凝聚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充满着智慧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欣赏和理解寿山石雕的角度,浅谈其艺术内涵。

首先,寿山石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寿山石天然纹理独特、细腻,色彩自然柔和,有时还带有点点翠绿的、充满生机的色彩,从而使寿山石雕作品多姿多彩、别具一格。

同时,寿山石雕作品的形态设计也是十分精美的,雕刻技艺高超,凹凸有致,人、物、景、节之间的比例和谐、协调。

寿山石雕所营造出来的审美情趣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学感受,让人产生心灵上的愉悦,深深地打动了人的感情。

其次,寿山石雕同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在寿山石雕作品中,动、植物形象、人物肖像、山水风情等等形态丰富,每一件作品都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寿山石雕艺术源远流长,其受到了诗词、历史、神话等多个文化元素的影响。

在具体的雕刻中,艺术家们常常运用象征性的手法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例如用“螺旋”形象表达生命与演化的概念,用“真假”对比来反映事物的本质等等。

这些形体和思想的高度融合,以及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密切相关的属性,使寿山石雕成为一个凝聚华夏悠久文化的重要载体。

最后,寿山石雕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由于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寿山石雕作品已经成为许多收藏家极为追捧的对象。

同时,由于寿山石的产量有限,其极其珍贵,使得市场上的寿山石雕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一个精美的艺术品,且其保值性、升值性等方面也都居高不下。

因此,寿山石雕成为了众多收藏家争相追逐的一件珍异。

综上,寿山石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其艺术内涵包含丰富的美学、哲学、文化等方面,其精湛的工艺、极高的收藏价值也使其成为现代社会中备受追捧的艺术珍品。

因此,在欣赏,收藏寿山石雕作品的同时,也不妨去探究其中那些精妙的内涵,感受华夏悠久文化的精髓。

寿山石雕即兴讲解2分钟

寿山石雕即兴讲解2分钟

寿山石雕即兴讲解2分钟
寿山石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美艺术,它采用来自寿山的一
种天然花岗岩,制成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雕塑品,如文物、神像、石桌、石凳等,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国宝之一。

1. 寿山石雕的历史和地理起源:寿山石雕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代,寿山产的石料应用于宫廷,后来逐渐演变为一项民间艺术。

由于
寿山的地质特征,寿山石具有致密结构,耐压、耐磨、不易褪色,成
为了制作石雕的绝佳材料。

2. 寿山石雕的技艺和特点:寿山石雕以技艺高超、雕工精湛、立体感强、气势恢宏著称。

其作品以线条简练、造型准确、用料质次、构图
新颖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国传统雕塑的代表之一。

3. 寿山石雕的应用和价值:寿山石雕广泛应用于园林建筑、佛教文化、民间宗教和纪念碑等领域。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有
着极高的收藏价值,许多作品被列入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
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

4. 寿山石雕在现代工艺中的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寿山石雕也
逐渐与时俱进,采用了新的加工技术和工艺,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创
新性。

如现代雕刻机械的应用,让石雕制作更加精准和高效。

5. 寿山石雕与文化传承:寿山石雕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持和
推广。

各地政府和文化机构多次举办寿山石雕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
推动其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发扬,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和欣赏寿山石雕,也使其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扬。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寿山石雕艺术,是中国传统的石雕艺术流派之一,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生动形象、精细工艺,为中国传统工艺艺术中的一段灿烂历史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在现代社会,寿山石雕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文化艺术品种,它的内涵深厚,艺术价值全面,可以从它的艺术内涵中发现其所具有的深刻意义。

寿山石雕的内涵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文化内涵寿山石雕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儒、道、佛三家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寿山石雕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传统文化的形象,如童子、老者、天神、佛陀、神兽等,这些形象造型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同时也体现了寿山石雕的文化内涵。

寿山石雕的创作,往往通过刻画形体、塑造特征、表现气息等手法,使之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二、审美内涵寿山石雕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创作风格以“生动、逼真、精细”为主,立体感和造型美相得益彰。

由于这种艺术形式对于细节和形状的要求非常严苛,因此创作者需要具有出色的技能和创造力,才能够创造出高水平的石雕作品。

寿山石雕兼顾雕刻技艺和美术技巧,它不仅需要良好的造型感、色彩感、光感,更需要原创性、创新性和艺术化。

因此,寿山石雕在艺术领域卓有成就,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寿山石雕是一项充满人文内涵的艺术,其主要表现在它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人文价值。

寿山石雕艺术所雕刻的内容,常常包括寿、福、财等人们向往的美好东西,同时也具有寓意和象征意义,可以让人们在欣赏石雕艺术的同时,引发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寿山石雕艺术在表现人的性格、情感,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都具有着深刻的实际意义。

通过石雕艺术所呈现的形象,可以让人们进一步领悟生命的真谛和价值,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温馨与力量。

总之,寿山石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化、审美和人文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领悟和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途径。

寿山石雕刻艺术前景发展分析与研究

寿山石雕刻艺术前景发展分析与研究

寿山石雕刻艺术前景发展分析与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艺术也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寿山石雕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石雕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前景发展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其在当下文化市场中的地位和前景。

一、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历史与特点寿山石是中国传统的名贵石材之一,其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

寿山石质地坚硬、纹理美丽,因此被誉为“石中王者”,在中国石雕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寿山石雕刻艺术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清时期,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寿山石雕刻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效果而闻名,其雕刻内容多涉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花鸟鱼虫等题材,形式多样,且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而且,寿山石还具有天然的色彩和纹理,因此在雕刻过程中更显得自然和美观,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二、寿山石雕刻艺术在当下的市场现状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文化消费观念的升级,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在市场上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在这一背景下,寿山石雕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寿山石雕刻作品在拍卖会、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方面都能够得到高价成交,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寿山石雕刻作品也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作为中国传统石雕的代表之一,寿山石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成为了旅游纪念品的热门选择。

许多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都能够看到寿山石雕刻作品的身影,这也为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由于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制作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艺和长期的积累,因此导致了一线真正擅长寿山石雕刻的工匠越来越稀缺。

这也成为了目前寿山石雕刻艺术发展的一个瓶颈,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三、寿山石雕刻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保护和传承寿山石雕刻艺术,需要不断加强对工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谈寿山石圆雕技艺的艺术色彩及传承发展

谈寿山石圆雕技艺的艺术色彩及传承发展

技艺传承[摘 要]寿山石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享誉全世界。

寿山石因色彩瑰丽、质地温润凝灵,位列四大名石之首。

寿山石作为国石候选石之一,素有“宝石之王”等美誉,因产自福州寿山而得名。

千余年来,手工艺人以精湛的技法,借用巧色雕饰精美的作品,并蕴含深厚的历史底蕴。

石雕在漫长的发展中融合了国画、玉雕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精髓,分化出圆雕、钮雕、薄意、链雕等诸多技法。

石雕从业者除了追求精雕细琢的艺术效果,还崇尚返璞归真的艺术本身。

[关键词]寿山石;圆雕技法;人物雕刻[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1-004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孝平.谈寿山石圆雕技艺的艺术色彩及传承发展[J].天工,2022(11):41-43.谈寿山石圆雕技艺的艺术色彩及传承发展王孝平寿山石雕是福州市传统美术工艺门类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在南宋时期,寿山石矿就被人们发现,并应用于工艺制作,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光绪年间,形成了寿山石独有的风格,出现东门、西门两大流派。

寿山石雕的技法更是丰富多样,根据石料自身的形状、色彩以及纹理进行构想,圆雕、薄意、印钮等雕艺应运而生,结合每件作品应有的创作思路,巧施技艺,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圆雕是常用的技法之一,接下来将从圆雕的艺术色彩和传承发展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圆雕的艺术色彩(一)圆雕技法简述所谓圆雕,也可称为立体雕。

圆雕的特点就是观者可以从多方位观赏作品,每一个角度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是完全立体的,栩栩如生。

早期的圆雕技艺是高度凝练的,用强烈、鲜明、简练的艺术形象辅以寓意和象征的手法来共同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

在寿山石雕发展的鼎盛时期,人物雕刻以圆雕的技法为主,光绪年间极负盛名的“东门派”也以圆雕技法闻名于世,也称“圆雕流派”。

后世耳熟能详的杨玉璇、周尚均等雕刻名家尤擅圆雕。

圆雕技法与人物题材的结合几乎贯穿寿山石的发展史,历史悠久。

寿山石雕技法

寿山石雕技法

寿山石雕技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寿山石雕技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誉为石雕艺术中的瑰宝。

寿山石雕刻技法

寿山石雕刻技法

斑斕壽山石雕福州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其中田黄、芙蓉、荔枝等名贵石料,历来被人们所锺爱,或加工成印章、或凋刻成精美的摆件,成为高雅的艺术品。

石凋艺术已有1000多年曆史,从简单的斧凿刀具到创造了适应凋制要求的先进工具、器械,创作的方法和门类亦随着时代进展逐步开拓,逐步规范化。

寿山石凋的技艺,至目前为止已发展成圆凋、薄凋(薄意)、印钮凋、高浮凋、镂空凋5种技法。

审石,意即在操刀之前必先“相”其石。

相者,审度也,反复推敲,对创作设计方桉打腹稿,寻找合适的刻法。

经过详细审定之后,才根据所选择的凋法进行题材选定、景物佈局、姿态安排、色泽分层等。

圆凋法,即立体凋,无论人物、鸟兽、山水、花鸟,都是立体的造型,是四週都成角度之法,而不论任何一个视点。

薄凋法,此法为省材之法,珍贵材料尤其如此。

印钮凋,即石章钮头凋刻,有自然台与平台两种。

自然台的凋法多因章端不规则,四方形不甚四方而採取的权宜之法,佈局一般无需太严谨,比较随意。

高浮凋法,此法对有巧色层之石较为合适。

刻薄意嫌其表皮太厚,不能达到套色的效果,因此以施高浮凋为宜。

所谓高浮凋者,即深度刻去石表无用色皮,现出石之内部色泽,形成表里两层套色,效果甚佳。

镂空法,即刻好器物之雏形后再凋镂其内部,如炉鼎、锁链、兔笼之类都属此类造型。

寿山石的动物凋刻,首先要熟悉各种动物的骨骼、肌肉、皮毛、五官和四肢,理解动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

动物的形和神是作品的生命,因此应力求把生动的、有生活意义的、诱人的、美的形和神表现出来,即所谓形神并茂。

一件优秀的寿山石凋刻作品,应该是自然美和智慧美的有机结合。

寿山石凋刻追求古朴大方、无为和稚气的内涵,正是通过气韵生动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沟通,汇合而形成了更为自由、更为开阔的整体美。

简而精,朴而茂,博大精深,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欣赏、品玩、研究的无限空间,被视为东方艺术瑰宝。

寿山石雕刻技法--薄意薄意,即极浅薄的浮雕,因雕刻层薄而富有画意,故名。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探析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探析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探析寿山石雕具有独特的自然美感和艺术价值。

寿山石质地坚硬,耐久性强,雕刻精细,形成了独特的纹理和色彩,给人一种沉稳、庄重的感觉。

寿山石雕作品多以山石、花卉、人物等为题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示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技巧。

寿山石雕以其精美绝伦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被誉为中国传统石艺中的瑰宝,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寿山石雕具有较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寿山石是一种非常稀有的石料,其产量有限,因此寿山石雕的数量也很有限。

并且,由于寿山石雕的制作工艺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并且需要雕刻师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寿山石雕的制作成本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山石雕的数量将越来越少,而市场对寿山石雕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因此其价值也在逐渐攀升。

寿山石雕作品在展览和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也屡屡创下高价纪录,令人惊叹和眼红。

寿山石雕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寿山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和艺术思想。

寿山石雕作品多以儒家思想、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为背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和纹饰的雕刻,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和表达。

寿山石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不仅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空间和审美视野,更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自然美感和艺术价值上,更体现在其较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上。

无论是从欣赏艺术角度,还是从投资收藏角度,寿山石雕都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艺术品,值得人们慢慢品味和收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山石雕一、寿山石雕起源寿山石雕的起源因考古的发现和鉴证而逐步推前。

迄今为止所出土的寿山石雕文物,最古老的应为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1954年在福州仓山区桃花上福建师范学院工地上发现南朝墓葬一座,出土石猪一件,高1.1厘米,长6.4厘米,伏卧状,是用长方形的福州寿山老岭石雕刻,线条、刀法简练,形态粗犷。

1956年以后的近十年中,福州又陆续从发掘的十五座六朝墓葬中出土了同类的寿山石小猪。

1965年在福州北郊二凤山工地发掘的一座南朝墓葬,也出土了类似的石猪一对,同时出土的还有“元嘉二十二年乙酉”的纪年墓砖。

元嘉二十二年,即公元445年,可证寿山石雕艺术至少开始于一千五百年前。

俑,是中国雕塑艺术的瑰宝,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俑之后几千年来,俑的艺术千姿百态,其质有铜、银、木、石、玉、陶等。

南朝墓葬出土的寿山石动物为俑类雕塑艺术增添了风采;而寿山石猪的发现使寿山石雕艺术源于南北朝之说遂为专家们确认。

在此之前,寿山石雕始于唐宋的说法曾经持续了很久。

高兆的《观石录》曾说:“宋时故有坑,官取造器,居民苦之,牵致巨石塞坑”。

所谓“造器”便是指石雕。

毛奇龄的《后观石录》也取相同的说法。

1966年,福建著名金石家潘主兰,在他编写的《寿山石刻史话》一书中提出“福州寿山石刻,远在南朝时代就有了动物创作,这样看来,它至少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

首次在文字上将寿山石雕刻史推前了五百年。

福州市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从古墓中发掘的寿山石翁仲俑,石材为老岭石,形制与汉代玉雕的翁仲风格一致,一些考古专家曾推测为汉代之物。

但是未发现有纪年墓砖,故此推断尚待证实。

正如中国雕刻艺术的始源,由于1987年辽宁地区发现了六千年前的小雕像,使中国雕塑艺术的起源至少提早了三千年。

如果寿山石翁仲俑得到证实为汉代之物,寿山石雕得起源将再推前二三百年,正值中国雕塑史上成就辉煌得时期。

随着今后考古工作得发展,根据新的考古发现,寿山石雕的起源年代也许将会推至更为久远。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宗教亦大行其道。

佛教自东汉由印度传入中国,至唐代已极为昌盛。

在福建偏远的寿山乡一带也大兴寺院,地方志上曾记载的便有延庆禅院、镇国禅院、广应院、翠微院和林洋寺等多所,僧众达数千人。

一时善信四至,香火鼎盛,相传寺僧们曾就地取材用寿山石雕刻佛像、托钵、念珠、配件等,除自用外,还作为纪念品答赠各方来客,惜至今未发现有唐时遗物。

寿山广应院创建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在其遗址上虽曾发掘出龟、马等半成品雕件,然广应院二度毁于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和崇祯(公元1628—1644年)年间,遗物也有可能为明或宋所制,故未能确实是否为唐代之物。

从前后两部《观石录》可知寿山石在两宋时已大量开采,专业、非专业的石雕队伍亦已形成,寿山石刻也被列为贡品。

唐宋时俑制十分兴盛,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繁荣期,中外文化交流非常频繁,雕刻艺术被大大推进一步。

在古俑的制作方面,中国北方出现大量陶俑、纸俑、木俑,作为陪葬品,闽中地区民间则大量采集寿山老岭等地粗石雕刻古俑殉葬。

从福州、闽侯宋墓出土的众多明器可以证实当时寿山石俑非常普遍。

福州市博物馆收藏有1965年从福州东郊登云水库工地一座北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墓葬出土的文物,其中有寿山石刻的文武俑、侍俑、男女俑,形式有立像、坐像,姿势大多作拱手状。

动物类有青龙、白虎、鸡犬、龟蛇以及十二生肖等。

这些石俑,人物类的尺寸大小都比较统一,形象也较为粗犷;动物类则不然,寸度大小差距很大,大者高11厘米,小则仅高3.15厘米,造型简单,神态生动,龟、犬、虎的姿势各不相同。

此外,还有1966年在金鸡山发掘的南宋宁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墓葬,出土了石俑数十件,这些石俑造型朴实,刀法简练,体制与前所发现的基本相同。

从这些出土石俑可窥见宋代寿山石雕的艺术风貌和发展水平。

在大量出土的宋代寿山石俑中常见蛇身人首俑,而且有高11厘米,宽3.1厘米之大俑。

据此可知直至宋代,福州地区仍然以蛇作为图腾标志。

“闽”为福建的简称,“闽”字在门之中有一“虫”,“虫”是一条盘曲的眼镜蛇的象形。

寿山石雕的人面蛇身俑与福建简称“闽”,以及闽人乐以蛇为图腾有着历史的关系,这是寿山石雕艺术的地方特色。

1973年6月在黑龙江中兴地区挖掘的金代(公元1115—1234年)中、晚期墓葬中出土褐色寿山石雕“飞天”,其脸型服饰均与宋壁书相似,福建石雕何以能辗转千里而到达北国他乡呢?这是一个待解的文化之谜。

但可见寿山石在宋代已为世人所珍视。

据南宋涥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梁克家编纂的《三山志》记载,宋时福州已大量开采寿山石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运汴梁,成为宫廷玩物。

大者为达官贵人陈列于几案欣赏,小者则成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赏品。

宋代的雕塑艺术是继唐代以后的辉煌时期,必定对寿山手雕有所影响,可以想象,其他类型的寿山石雕艺术品应当比目前已出土的寿山石俑更精美更多彩,惜迄今尚未能发掘得更多宋代珍品,使我们无法一览宋代寿山石雕艺术的全貌。

二、寿山石雕技法最早的寿山石圆雕应是从福州闽江南岸桃花山南朝墓葬中出土的老岭石卧猪。

早期的石刻造型多为棱形或方形的几何体,雕刻技法以线辅形,形线结合,形体虽简练,形象却生动,且奏刀畅快纯熟,已初具福州的地方风格。

元明之际,石章盛行,寿山石印钮应运而生,给寿山石石雕的雕刻工具带来了改革,技法表现由肩凿演变为手凿,并进一步利用雕刀修光。

这一改革,使寿山石雕的技法发生质的变化。

发展至今,寿山石雕已形成了十分丰富的表现技法,表现的内容与形式的不同而技法也不同。

概括起来有:圆雕、镂空雕、高浮雕(又称半悬雕)、浮雕(又称厚雕)、薄意雕、线刻与镶嵌,还有钮雕与链条雕刻等。

圆雕:寿山石的圆雕,不论是人物、动物、山水、花鸟,要把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展示给观众,强调正面效果,同时并不忽视侧面与背面的雕刻,与只刻正面,背面无工的其他雕刻有所区别,寿山石的圆雕作品主题突出,繁简有致,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圆雕是寿山石雕中最广泛采用的形式,作者要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与技艺水准。

镂空雕:镂空雕一般常与圆雕或其他技法相结合,是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人们观赏《鸟笼》、《求偶鸡》等作品,看到笼内栩栩如生的飞禽时,无不惊叹作者的高超技艺。

镂空雕对石材的要求十分严格,镂空的部位不能有裂纹和砂质,不然就容易造成断裂或无法镂空。

镂空雕刻的顺序是先外后内,外层景物的凿坯完成之后,才行镂空。

先画出外层笼罩的结构,标出笼内鸟禽的位臵,然后各个角度向内层钻孔,用长臂刀具慢慢串通镂刻,再逐步刻出里层的飞禽等。

镂空雕的使用,使作品倍加透剔玲珑,难能可贵。

高浮雕:受山石中色层分明的石料通常采用高浮雕的技法,使作品色彩对比层次分明。

高浮雕的创作,先相石,确定作品的题材与构图。

多采取国画的手法布局,力求所表现的物像富有立体感,带有笔墨韵味与装饰意。

薄形石材创作高浮雕还常与透雕结合,使作品富丽堂皇。

浮雕:浮雕与高浮雕的技法相近,雕刻层较浅,更加讲究刀法,注重层次感与透视效果。

线刻:先用笔在石上描绘出画面后,顺着墨迹以尖刀代笔,如笔之勾勒,刻出一条明显的刀痕,谓之“线刻”。

要求落刀精确,深浅适宜,行刀流畅,顿挫有力。

熟练者不必墨绘,直接挥刀刻画而就。

镶嵌:受山石雕的镶嵌保留了传统高浮雕的艺术风格。

根据预先设计的图画进行分解,选择相适应颜色的石片刻成单片浮雕,磨光后按图组合,粘贴在器物的平面之上,形成一幅景物明显起突的画面,而并不将石片嵌入器物平面。

其制作程序分为设计、雕刻和粘贴三个步骤。

链条雕刻:是玉雕常用的一种技法,寿山石雕偶有应用。

清初,寿山石雕已开始应用链条技法装饰印环多达数百圈,环径小者与黄豆相近、令人惊叹。

制作链条的石料必须质细、性韧、格少。

雕刻时,链条与其他景物同时凿坯、修坯,主题雕刻基本完成后,再用特制刀具耐心地逐个链环刻活。

已刻活动的链环用胶布先固定在主体上,以防断裂,在继续刻活其余链环。

薄意:是寿山石雕独特的表现技法;石章钮饰也很丰富多彩,皆专文论述。

三、寿山石种表1、田坑石环绕着寿山村的一条涓涓流水,称为“寿山溪”,在溪旁的田地底层,出产着一种被誉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

分布面积约一平方公里。

田黄石属于沉积砂矿,是由于原生产矿石(高山石、坑头石等)经外营力作用迁移到水溪两旁的砂砾层中。

田黄石是砂砾层中的砾石,由于长年埋藏在地下,受地下水的侵蚀及化学作用,所以其石质滋润呈微透明状,且肌理明晰隐含有细密的萝卜纹。

石表面常裹着黄、白或黑色的皮,有些田黄石肌理间还有红筋与格纹。

田坑石一般以色泽分类,可分为黄田石、红田石、白田石、灰田石和黑田石,裹着白皮的称为“银裹金田黄石”,裹着黑皮的称为“乌鸦皮田黄石”,但不论什么颜色,都带有黄的色调。

田黄石历来有“石帝”、“石中之王”等尊称。

自古以来人们争相寻觅,视同瑰宝,其价值为黄金之数倍乃至数十倍,人道是“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田黄石简介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田坑,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

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连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

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者能益寿延年等等,给田黄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故田黄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

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

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

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2、山坑石山坑石是寿山地区的高山、旗山、月洋三个山头方圆几十公里的矿洞中产出的矿石。

山坑石因产地不同,矿脉赋存的地质条件,矿物组合及微量元素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因此,山坑石色泽丰富,“人间诸色它俱在,人间所无它也有”。

其名目也特别多,石种有以产地命名的,如:高山石、铁头岭石、虎岗石、尼姑寮石等,有以色相命名的,如桃花冻高山石、艾叶绿石、藕尖白芙蓉石等,有以地形环境、民间传闻等命名的,如:太极头高山石、马背石、无头佛坑石等。

山坑石矿洞星罗棋布,品种有一百余种,既有历经千年以上的宋代老坑洞,也有近年才开采的新坑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