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

合集下载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心理发展的实质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的全程发展;2心理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3心理发展存在自身特性和个体差异,并受社会规律支配。

二人类心理发展的三个特点:(1)有意识的心理;人的心理具有目的性、意识性和能动性。

(2)社会性的心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劳动是社会性的,劳动在人的心理产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语言是人类心理的工具,中介,它影响人的心理。

三心理发展的模式模式1: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不同时间达到同一水平。

如同身高的人。

模式2: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同一时间达到不同水平。

如智力。

模式3:同一发展速度,但最后的水平不同。

如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知识学习。

模式4: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不同的速率,一般是先快后慢。

四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四大基本问题1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3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4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四大关系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五遗传的作用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遗传在心理发展中作用的研究:1家族研究;2双生子研究;3遗传病研究;4动物行为学和社会生物学的研究遗传作用对不同人体机能有不同:对生理机能发展影响大,对心理机能发展影响小;对流体智力影响大,对晶体智力影响小;对气质影响大,对性格影响小;对无意识的行为影响大,对有意识的行为影响小;对生理需要、情绪影响大对社会需要、情感影响小。

习性学研究习性学(ethology)是一门结合动物学、生物学和比较心理学知识,对自然环境中动物行为作精确观察,并对行为中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理论描述的交叉科学。

研究对象是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功能,任务是揭示动物行为模式中的规律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重点是通过自然观察对行为作完整的详尽的分析。

儿童发展心理学讲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讲义

论绪第一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童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模式,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又可以分为两支:一支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来研究,即从动物演化到人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即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实质,称为动物心理或比较心理学。

一个是人类心理的进化进程,即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

称为民族心理学。

一支是从心理的个体发展来研究,即从出生到老的过程,称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成熟(0—17、18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它包括:1、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发展的方向、顺序。

这种发展方向、顺序是带有客观规律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准确地说,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

儿童的心理因人而异,但个别差异的表现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人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概括为三个W:What ? When ? Why?What:“是什么”,即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模式或特征。

When :“什么时间”,即这些模式或特征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什么原因”,即对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其形成的各种因素。

具体地说,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如,儿童的身体动作是怎么样发展变化的,儿童的语言是怎么样发展的,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绪及道德是怎么样发展的,等等。

阶段复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阶段复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3.具体运算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7—12岁)
特点: (1)思维具有可逆性 (2)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 (3)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 (4)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 (5)掌握了群集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12—15岁)
特点: 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 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能对命题进行 运算。
(五)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第三节 小学儿童感知的发展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 2.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的反映。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 2、物理环境 关于客体的物理经验----是对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 数理的逻辑经验----理解动作间的协调结果。 3、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4、平衡——决定因素 平衡是一种调节者和主要的工具。 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
皮亚杰(1896—1980) 是瑞士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 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 主要研究儿童认识、智力或 思维的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 熟一直处于不断编织、演进和递进的过程中。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由较低 水平过渡到较高水平的过程。)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认知:就是人的认识活动,指人们如 何获得、存储、转换、运用以及沟通 信息的过程。
○广义地说,指人的认识活动,包 括注意、知觉、学习、思维和记 忆。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流派第一节成熟势力说【案例分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 48 周起每天作 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 周。

到第 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 5 级楼梯。

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 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

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分析要点: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

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观点辨析】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

”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都上中班了,老师应该教他多识字,多做数学题。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说一、华生的环境决定论1.理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

2.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J· B· Watson)在他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一段著名的论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

”(1)他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成长决定于所处的环境。

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

(2)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习得的,给儿童以什么样的训练,就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什么样的人。

(换言之,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人类的行为来自学习,而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因此人的行为也可以控制。

)3.儿童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中学习而得的吗???两个实验:实验1:华生等以一个11个月大的小男孩为被试,看能否通过条件作用让他对小白鼠产生恐惧。

儿童心理发展与儿童玩具设计

儿童心理发展与儿童玩具设计
2、儿童玩具设计具体思路常有: ①主题玩具设计。 即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某一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或针对某一特定的消费群体,开发设计适合要求的玩具。如儿童在3-4岁期间,是最爱模仿的时期,也是进行语言教育的最佳时期。一些炊具、家庭用品、医药用具等模型玩具,可让儿童在“过家家”、当“医生”的角色游戏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一些情节和内容。 ②功能整合设计。 即某一玩具具有多种功能,使其一物多用或长时间使用。儿童随年龄的增长,兴趣会不断转移,功能单一的玩具会很快让孩子失去兴趣,造成浪费。功能整合设计可以使玩具内容丰富,玩法多变,延长其使用寿命,并能多方位地培养儿童的智力。如:拆装组合汽车玩具、具有可画画、录音等多功能的写字板、学习机等玩具。
智能电子玩具电路设计要点 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方案原理的构想 (1)提出原理方案 提出原理方案关系到设计全局,应广泛收集与查阅有关资料,广开思路,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的各种理论知识,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以便作出更合理的选择。所提方案必须对关键部分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一般应通过试验加以确认。 (2)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 原理方案提出后,必须对所提出的几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依据性能、成本、体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最后确定使用何种方案。 2.总体方案的确定 为了把总体方案确定下来,必须把每一个框图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小框,每个小框为一个较简单的单元电路。
演讲完毕,感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汇报人姓名
06
儿童玩具设计原则要求与设计思路 在玩具的开发设计中,就如何把儿童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家长的愿望和市场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儿童玩具是我们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儿童玩具设计考虑的四个主要的要素。

心理学关于毕生发展的一些知识(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

心理学关于毕生发展的一些知识(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

⼼理学关于毕⽣发展的⼀些知识(⼉童、青少年、中年、⽼年)[原创] ⼼理学关于毕⽣发展的⼀些知识(⼉童、青少年、中年、⽼年)第⼀节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理发展的实质⼈的发展是指⼈类⾝⼼的⽣长和变化。

在⼈的整个⼀⽣中,⽆时⽆刻不在经历着发展和变化。

但是,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速度却是不同的,有时会像惊涛骇浪⼀样奔腾汹涌,⽽有时则会像涓涓溪流静静地流淌。

⼈的⼼理发展是⼈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理现象有时⾮常微妙,复杂多变⼜不易直接观察。

传统的⼼理学观点认为,⼼理的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其⼀是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理的发展;其⼆是指民族⼼理的发展,即⼈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理的发展;其三是指个体的⼼理发展,即个体从出⽣到衰⽼过程中的⼼理发展。

发展⼼理学也分为⼴义和狭义两个⽅⾯,前者包含上述三个含义,研究上述三个⽅⾯⼼理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后者则主要指个体发展⼼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到衰⽼的整个过程中的⼼理发展和变化规律的。

⼀般来说,⼼理的发展是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从这个观点来看,个体从出⽣到青年初期这⼀阶段,是⼼理发展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因此,这⼀阶段常常被作为研究个体⼼理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

传统的⼼理发展观点认为,从婴幼⼉期到青年初期是个体的形成阶段,成年期是稳定阶段,⽼年期是衰⽼和死亡的阶段。

然⽽,实际上⼼理的发展并不是随着⽣理的成熟⽽告终结,⼼理的发展是从个体出⽣到成年再到⽼年的持续过程。

尽管在18世纪就有⼈提出了这个观点,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理毕⽣发展的观点才被⼈们普遍接受并重视。

毕⽣发展的观点主要是:(1)⼈⽣的发展,除了⾝体在⽣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个伴随⼈的⼀⽣的过程,其⾏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期到死亡的全部⼀⽣中,⾏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的不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

例如,⼈进⼈⽼年以后,⾔语能⼒往往继续加强,⽽⾝体的灵活性却减退了。

但是,对那些在不断学习和提⾼的⼈来说,当⾔语和操作结合起来时,在其⼀⽣⾏为变化中仍然呈普遍增强的趋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1. 学前儿童生理、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及个体心理的发生
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学前儿童不是浓缩后的“小大人”,其来自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顺 序性和方向性。也就是说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会表现出该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这种 年龄特征带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
(一) 生物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 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主观因素 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1. 遗传素质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素质是指人 类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物特性,如人体的形态、机体的构造、血型、头发和 神经系统等特征,其中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1.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 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
2.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之间既是不可分割的,又是对立统一的。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 心理的实质
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②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 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2) 心理的分类
① 心理过程。 ② 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领域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0—6岁)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 科学。由于学前儿童处于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初期,其心理的变化和发展与生理、 动作、社会性活动等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其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过程和个 性心理两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心理发展的实质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的全程发展;2心理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3心理发展存在自身特性和个体差异,并受社会规律支配。

二人类心理发展的三个特点:(1)有意识的心理;人的心理具有目的性、意识性和能动性。

(2)社会性的心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劳动是社会性的,劳动在人的心理产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语言是人类心理的工具,中介,它影响人的心理。

三心理发展的模式模式1: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不同时间达到同一水平。

如同身高的人。

模式2: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同一时间达到不同水平。

如智力。

模式3:同一发展速度,但最后的水平不同。

如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知识学习。

模式4: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不同的速率,一般是先快后慢。

四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四大基本问题1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3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4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四大关系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五遗传的作用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遗传在心理发展中作用的研究:1家族研究;2双生子研究;3遗传病研究;4动物行为学和社会生物学的研究。

遗传作用对不同人体机能有不同:对生理机能发展影响大,对心理机能发展影响小;对流体智力影响大,对晶体智力影响小;对气质影响大,对性格影响小;对无意识的行为影响大,对有意识的行为影响小;对生理需要、情绪影响大,对社会需要、情感影响小。

习性学研究习性学(ethology)是一门结合动物学、生物学和比较心理学知识,对自然环境中动物行为作精确观察,并对行为中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理论描述的交叉科学。

研究对象是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功能,任务是揭示动物行为模式中的规律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重点是通过自然观察对行为作完整的详尽的分析。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1、什么是主观的能动反映? 2、其表现在: • 反映着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性 • 反映着个人对现实关系和态度 • 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反作用于客观现

四、心理在活动实践中不断发展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实践是心理与客观现实的桥梁。
第二节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 因素影响你心理的发展? 是怎样影响的?举例说明。
谢谢各位的聆听
(二)生理成熟 ➢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
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 用。
【案例分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的双生子 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 48 周起每天 作 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 周。到第 52 周,他能熟练地 爬上 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 而是从 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 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活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的结构 延髓、桥脑、中脑 、间脑、小脑、大脑
2、脑的机能 • 大脑的主要机能:接收、分析、综合、
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 大脑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 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一)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 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 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

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
请看书P27
• 3、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具有 可变性。
• 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 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可以随着社会生活 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 程度的改变.
请看书P28
(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印刻的启示:
劳伦兹与他的“鸭宝 宝”
小鹅在刚刚孵化的几 个到十几个小时之内 会追随第一次见到的 活体物体,会把它当 成母亲而跟着走。如 果小鹅第一眼看见的 是鹅妈妈,它就跟着 鹅妈妈走;如果第一 眼见到的是洛伦兹, 就会把他当做母亲, 跟着走;即使第一眼 看到的是跳动的气球, 小鹅也会跟着它走的。
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 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狼孩(沙姆迪欧), 1972年5月,人们发现了 一个4岁左右的男孩,当时他正在与其他的狼崽 玩耍。这个男孩的肤色很深,指甲又长又钩, 头发脏得打结,手掌、肘部和膝盖都生着老茧, 还具有某些卡巴拉和阿马拉的特征:牙齿锋利、 喝血、吃土、吃鸡、喜欢黑暗,与狗和豺狼非 常亲近。
第二,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
我们列举的空间变化、非空间变化和周期性变化虽然具有
可逆性,但都不具备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性。 即使是内
部的、稳定的、持久的变化,也不能一概称为发展。
例如,当你从明处走入暗处,视网膜上的光化学物质 会发生变化,使视觉感受性大大提高了,这就是众所 周知的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走入明处,才会发生过 程相反的明适应。这种内部变化是为了重建机体的正 常平衡,其最终结果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些也不 能称之为发展,尽管它是内部变化过程。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 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实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 易变的反射, 是无条件反射与某种无关刺 激多次结合后形成的反射。 例如, 在幼儿园中琴声与许多活动相结 合, 如起床、 上课、 吃饭、 休息等。 于是, 琴声对我们产生了信 号的意义, 变成了条件刺激物。 不同曲调的琴声, 便会引起不同的 行动,这就是条件反射。 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大类: 一类是具体 信号, 包括物理环境中各种视觉的、 听觉的、 触觉的、 味觉的刺激 物; 另一类是抽象信号, 如人类的语词。 抽象信号是人的社会活动 的产物。
• 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 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有关人脑 中心理的东西与神经生理的东西之间的关系, 仍是当代科学积极探 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 (2) 大脑的机能与心理。 • 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 分析、 综合、 储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机体
的所有感觉器官都把刺激信息由神经传入大脑, 经过皮层的加工、 整理, 做出决策, 然后发出信息, 控制各器官和各系统的活动。 各 器官和各系统的活动状况又会通过信息环路报告给大脑, 以便进一 步调节。 • 大脑两半球各自管理着身体相对的那一半, 即左半球主管身体的右 半边, 右半球主管身体的左半边。 • 皮层上的四个叶在机能上也有分工。 枕叶与视觉有关, 颞叶与听觉 有关, 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 额叶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 用, 控制着人的有目的、 有意识的行为。 有研究表明, 额叶受伤的 病人无法解答算术应用题, 智力下降, 还会出现性格上的障碍, 原 本很温和的病人变得暴躁、 粗野、 不能自制。 皮层各部位既分工又 合作, 在机能上相互联系, 相互协调。
具有物质基础; 产生心理现象的器官是人脑。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 人脑就有心理。 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 于人脑时, 才会产生心理。 客观现实是指在人的心理之外独立存在 的一切事物, 它们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人们通常将这些环 境划分为物质环境 ( 包括各种自然现象, 如天体宇宙、 山脉河流、 四季变更、 飞禽走兽, 也包括人造的环境, 如城市、乡村、 住宅、 交通等) 和社会环境 ( 如家庭、 学校、 同伴团体, 各种人际关系、 社会规范、风俗习惯、 文化传统等)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斯金纳箱
•实验发现: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 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 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
内容页
(三)强化理论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
框哦)
1.什么是强化?
——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儿童心理 发展的必 要条件
物理 环境
•物理经验 •数理逻辑 经验
社会 环境
平衡
包括社会生 活、文化教 育和语言等
不断成熟 的内部组 织和外部 环境的相 互作用
四、儿童认知发展的四阶段(重难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的世界
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 敲打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1 第一节 成熟势力说 2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说 3 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 4 第四节 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格赛尔 1、“双生子爬梯”实验
(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
2、自然成熟>后天教育
3.评价
优点:
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提供了一系列育儿观念。
2.前运算阶段(2~6、7岁)
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将感知动作内 化为表象,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这一阶段其思维特点有: 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等。
前运算阶段特点一:泛灵论
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 的意识活动、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前运算阶段特点二:自我中心性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教育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教育
精品文档
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在12 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 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 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
?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 演。形式运算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 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而且, 儿童在这时已有能力将形式与内容分开, 用运演符号来替代其它东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同化
?同化原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它是指有 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 程。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 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 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 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
?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 对环境的作用。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 算性质。换言之,他们已具有运算的知 识,这种知识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 论。
精品文档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可逆 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 体事物的支持。
?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 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球中 间。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推理,这是同 一只足球,物体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变化 大小,因此这只足球不会比在篮球中时更 大些。
精品文档
3、学习的最佳时期
?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 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 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 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学应 根据最近发展区设定。
精品文档
(四)、认知发展的内化说
?维果茨基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 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 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 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与此相关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 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 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 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内容: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等概念的定义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作为反映机能的心理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发展是一种变化,但并非任何心理变化都可以称为心理发展,例如,由疲劳、疾病等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都不能算是心理发展,因为这种变化是暂时的,而且是消极的。

所以严格地说,心理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过程。

它是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概括地说,心理发展是反映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

这个发展变化从出生到成熟大体表现为下述四个方面:一是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二是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三是反映认识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以上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断完善、螺旋式上升的。

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即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按照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按固定的顺序进行的。

例如,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总是先学会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思想。

就象鲁迅先生所说,即使是再伟大的诗人,他出生后的第一声呼喊也只能是啼哭,而不可能是一首诗。

因此,我们要促进幼儿心理的顺利发展,一定要按照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考虑幼儿心理发展的顺序性,促进幼儿的心理有规律、有顺序地向前发展。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儿童从出生时软弱无能的个体,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经历了各个不同的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实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陕西招教幼教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陕西招教幼教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精神分析主义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在出生时,人格的全部就是本我。

其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当新生儿饿了或尿湿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哭闹,直到有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止。

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分,反映了儿童日益发展起来的感知、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

自我的功能就是寻求更为实际的、被社会允许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需求。

所以,当一个学步期儿童想要喝奶时,他会找到妈妈说:“牛奶”,而非哭闹。

随着自我的不断成熟,儿童逐渐能更好地控制住毫无理性的本我,独立寻找到可行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有些需要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如一个三岁的儿童在两餐之间去偷吃饼干,很快就会被妈妈发现并制止。

在这个过程中,人格的第三个部分,超我,就会逐渐成熟。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良心”成分——三至六岁的儿童逐渐将父母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内化而形成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标准。

超我一旦形成,儿童就不再需要成人来指出他们表现的好坏了,他们已经能明了自己的好与不好,并会对自己所作所为感觉愧疚和羞耻。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弗洛伊德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带”。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

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

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描述了各个阶段的特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一次强调了早期经验和家庭教养对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但由于其关于人格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假设不能被证实,带有很强的假设性,在应用于学前儿童时仍有很大的局限。

皮亚杰提出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皮亚杰提出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皮亚杰提出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与《皮亚杰提出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相关的作业问题平衡既然是应付考试的,那不能废话.参考答案:1、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2、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自然结构、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等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文化跟现实文化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校风、教师、同伴交往等因素. 这样够详细不?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原因实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儿童心理不断产生量变和质变.儿童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两种主要的形式就是同化和顺应,而着对立统一存在),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智慧或智力是适应环境的手段.(泛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相对来说家庭式最重要的,影响的是孩子的一辈子,中科院心理所的儿童心理学对这些就阐述的非常全面,也方便家长家庭教育,给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受到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他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他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的概念1、外界人物语言、行为对犯罪者的思想干扰2、外界环境对犯罪者的干扰3、一些生活中的细节经历对犯罪者的干扰4、周围人的态度,这些人的态度如果太过冷漠,那么犯罪者就有可能继续犯罪下去,相反,如果这些人的态度不冷漠,也许就能够唤醒犯罪者的被积压的良知5、往往犯罪的人都是良知上受到过打压,自尊上受到过欺压,或者处于人生不得志时哪个理论都可以么?皮亚杰关于儿童游戏的理论——我自己论文的一部分皮亚杰关于儿童的游戏的理论儿童为什么要游戏呢?皮亚杰认为这是因为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的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儿童不得不经常的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地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遗传决定论对于儿童发展的解释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人们把探索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生物因素之外的环境.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某真诚分享儿童教育宝典:王财贵经典演讲:/v_show/id_xmtq1ndg0mty0.html 请各位老师、家长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只要了解教育的本质,本来一个孩子是那么的纯真、纯洁,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孩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立场出发,指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日常生活、课堂、游戏、劳动等情景中,在与成人、同伴共同活动中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内化维果茨基主张,心理学应该坚持科学的、决定论的、因果性的解释原则研究高级心理机能,他反对将复杂的形式分解成简单的成分,认为这样就失去了整体的属性. 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影响作用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作用,实际上人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如心理学家桑代克说:“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还有学者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我们的教材给出的观点很显然是反对遗传决定论的.理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这时如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也可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在关键期内,机体对环境影响极为敏感,对微细刺激即能发生反应.有的研究者因而改称其为敏感期.研究者还发现,在关键期的开始及结尾阶段,机佛洛依德的儿童心理发展观是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埃里克森的儿童心理发展观是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阶段8-12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8-12岁儿童注意的特点8-12岁儿童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8-12岁儿童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人的一生是发展变化的,其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可大致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婴幼儿期(0-3岁)、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当然,人的发展是连续的,尤其是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这些分期是相对的,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0-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是处于无条件接受期.婴幼儿期是指您想的问题很实际也很重要.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认为,儿童时期(朦胧记事的时期)的心理印象对人生的发展影响是极大的,这可以从佛洛依德的著作里得到证明.而在这个时期,儿童尤其是其心理就像一张白纸,任何一个墨迹都会产生莫大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要合理地控制其成长过程中的环境,一方面要竭力避免坏的影响,另一方面一定要根据其需父母的说话方式,对待生活的态度父母的关系的处理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教育环境。

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1)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内化说”。

维果茨基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内化说是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2)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文化层面。

(4)在维果茨基看来,“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有两层含义: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说这种变化导致了结构变化,才可称的上是发 展。
当儿童懂得了数的序列和组成的法则,就会懂得3的前面 是什么数,3的后面是什么数,懂得3就是1+1+1,而9 则是3+3+3,并且懂得9/3=3等等关系。儿童从数学的 结构上理解了这些关系,懂得了要素之间的基本规则 后,表明了他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发展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可以说成“是由决定要素之间 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发展是个体随年 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 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 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 的连续而稳定的变化。 • 也就是说:发展是指个体生命全程中系 统的和连续性的变化。
• 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所发
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 的变化过程。
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4.从零乱到成体系 3.从被动到主动 2.从具体到抽象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1、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
•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 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 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 定顺序进行。
第二,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
我们列举的空间变化、非空间变化和周期性变化虽然具有
可逆性,但都不具备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性。 即使是内 部的、稳定的、持久的变化,也不能一概称为发展。
例如,当你从明处走入暗处,视网膜上的光化学物质 会发生变化,使视觉感受性大大提高了,这就是众所 周知的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走入明处,才会发生过 程相反的明适应。这种内部变化是为了重建机体的正 常平衡,其最终结果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些也不 能称之为发展,尽管它是内部变化过程。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 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 实质
• 一、发展的概念 • 二、发展的主要特点 • 三、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关键期
一、发展的概念
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 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它 是什么动物?

• 相关名言 • 1.创举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歌德 • 2.智力的发展是全面的,自发的。—— 爱默生 • 3.勇敢是一种基于自尊的意识而发展成 的能力。——拿破仑 • 4.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 终点是宗教。——杨振宁
发展的内涵:
• 第一、发展使一种变化 • 发展是一种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唯 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 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性质的变化,由一种 状态到另一种状态.
第三、发展是一种连续性 的变化
•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 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当某 一种心理活动在发展变化之中而又未出 现新质变时,它就正处于一种量变的积 累过程。这种一定的心理变化在未达到 新质变而进行着的孕育更新的质的量变, 就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 5.对知识的每次运用,同时也就是知识 的发展和深入。——苏霍姆林斯基 • 6.地外文明的探索不仅是宇宙探索的一 部分,同时对人类的进化和科技的发展 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周海中 • 7.绝对美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并且也不 可能存在。人们对美的概念在历史发展 过程中无疑地变化着。——普列汉诺夫
• 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 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 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 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 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唯 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 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 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本质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 事物代替旧事物。
• 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 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 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 展的头尾律、近远律,体现在每个儿童 身上,都是如此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阶 段 性 ? 连 续 性 ?
阶 段 性 ? 连 续 性 ?
• 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 的过程。这种连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 为:
• 一是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 变; • 二是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 动性演变; • 三是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 质演变; • 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 二、发展的主要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 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体之外的
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
例如,当你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 空间位置和房间里的家具肯定地变化了, 但你本人并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空间变化 纯粹是外部的。即使是非空间变化,凡属 于外部的关系也不构成发展。例如,当儿 童入学后,他们的父母成了学生家长。我 们并不认为这些家长发展了。
一个三岁儿童会唱一个四岁儿
童会背乘法口诀,也并不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 组成。所有这些内部的、持久的、稳定的变化, 只是靠模仿和强化,一种机械的学习积累,并没 有进入意义的理解水平。只有当儿童把所学习的
知识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联系起来,才
• 一是指心理的前后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 系,先前的发展是后天发展的基础,而后 天的发展是先天发展的结果; • 二是指心理的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 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而是被 高一级的水平所整合和包容。先有量变,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
• 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 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 质的心理特征。学前儿童从出生到成熟 大约经历了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 幼儿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