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

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

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汇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the Pedagogy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the Childrens' Educational Phychology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the Educational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the Youth Educational Theories Worker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分会the YangXianjiangs' Educational Ideology Research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the Educational History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the Educational Theories Publi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the Educational Experiment Research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Histor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Geograph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Physics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Chemistr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Biolog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the Moral Eth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Music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the Special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分会the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企事业教育分会the Enterprise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勤工俭学分会the Work-Study Program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the Training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the Juvenile Out-of-School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学仪器设备分会the Teaching Applicable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建分会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fou Educational Purpose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the Educational Inspec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Aesthetic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the Moral Eth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Calligraph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专业委员会the Combined Instruc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Labo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the Whole Reform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the Educational Prescript and Policy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the Educational Mechanism Sub-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Famil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the Danc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the Safety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
1979年6月、1980年1月和1980年12月,先后召开了3次在京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总结工作,修改章程,增选 林迪生为常务副会长。
2016年3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与北京王府学校举行合作签约仪式,“AQA国际A-Level课程学习中心”正式落 户北京。
2017年2月21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与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月24-25日,由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联盟成立 大会暨国际科创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主题为“创见未来——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 教”。会上,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联盟(Alliance of Science-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the CSE,缩写为:CSE-ASTIE)正式成立。
释义:书能启迪智慧,是理想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产生的能量促使萌芽充满生机和活力。象征我们从事 与教学相关的研究工作,表明我们的服务主体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教育研究;寓意所有教育工作者植根中 华大地,团结一心,充满希望,默默地为人类最光辉的事业增光添彩、贡献力量;呵护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幼苗茁 壮成长。会徽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据2018年3月学会官显示,学会常设办事机构是秘书处,下设60个 分支机构。
据2023年7月学会官显示,学会拥有近200个单位会员 和上万名个人会员。
(一)组织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学术交流活动; (二)普及教育科学知识,介绍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动向、优秀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 (三)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分析、信息反馈和咨询意见; (四)开展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的评价与推广; (五)研究、编写教材,出版学术性书刊,发布教育信息; (六)开展培训活动; (七)开展业务咨询、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 (八)在主管部门授权内,制定学科、专业标准; (九)组织开展教育评价活动; (十)开展对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及对外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 (十一)依法从事与本会宗旨一致的社会服务活动;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一、教育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可从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目的、任务、功能和教育体制等角度选题)2.区域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如何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国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教育发展做出战略部署等角度选题)3.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研究(可从教育投入、学校布局、教师培养、课程开发等角度选题)4.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优化公平、效率、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策略研究5.地方政府办学体制改革的分阶段目标、阻力和应对策略研究6.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设置与实施策略研究7.区域教育供给适切性及效能问题的研究8.地方政府实现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中所面临的有利因素、困境及对策研究9.当代教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流派对基础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10.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可从课程发展、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等角度选题)11.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政策的区域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质量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12.中学阶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13.学科教育史和学科教育思想史研究14.地方教育史、教育志的研究15.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16.各学科教学理论比较研究二、基础教育发展17.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与监测机制研究18.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阶段性目标、关键任务及实施方案研究19.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在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战略研究20.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影响的研究21.城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结构调整战略研究22.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研究23.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的实践研究24.特色学校建设模式与发展现状研究25.学校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题诊断与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26.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实践研究27.示校发挥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28.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三、农村教育29.农村中小学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30.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研究3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职学习、流动状况和补充机制、后勤保障等)32.“三教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33.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研究34.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35.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36.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37.实施“两免一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38.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39.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与控辍策略研究40.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共建现状与促进、提升机制研究四、教育管理41.教育行政机关与教育科研机构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与组织文化建设研究42.教育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和自律机制研究43.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协作发展机制研究44.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绩效评估、薪酬激励、职称评定、校长培训、后备干部培养等)45.教育科研效益评价指标研究及提升教育科研效益的策略研究46.地方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表彰及学生表彰活动的形式、效果及改进策略研究47.学校与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模式研究48.提高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机制研究49.社会机构和社会人士投资教育及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与效果研究50.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体制改革模式的实验研究51.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沟通衔接模式研究52.招生管理规化制度建设研究5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54.学校规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案例研究55.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建设成效、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56.借鉴其他行业优秀管理思想为教育管理改革服务的研究57.学校管理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与团队效能研究58.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研究59.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改革研究60.中小学收费规化的制度研究6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建构研究62.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63.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64.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服务状况与利用情况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五、素质教育65.中小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66.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7.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研究68.中小幼三级教育体系沟通衔接模式研究69.提高教学效率,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70.中小学全员育人体系构建研究71.我国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72.当代教师、学生、家长成才观调查和引导其树立科学成才观的策略研究73.素质教育目标下的学生个性塑造、特长培养策略研究74.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75.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研究76.开发、利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行动研究77.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78.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开发研究79.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行动研究80.新时期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征、培养机制与策略研究81.学校美育开展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82.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实施情况和成效研究六、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83.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84.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贯彻“因材施教”方针的行动研究85.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86.各学科主流教学法的对比研究与教法整合研究87.信息时代各学科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创新实践及成效研究88.通过教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实验研究89.分层教学背景下学科教学进程设计与效果研究90.自主学习课程、研究型课程等新型课程的设计与效能研究91.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的开发、评估与教学管理研究92.网络课程、电视讲座对传统教学的影响研究93.不同版本中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94.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95.学分认定操作中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96.中小学课程与作业难度及作业负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97.中小学考试频次、试题质量和对学生学业影响的调查研究98.中小学考试实现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转变的行动研究99.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100.教育公平视角下的自主招生政策与中、高考加分政策研究101.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与成效研究七、教师队伍建设102.区域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103.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104.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信念研究105.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师德建设策略研究106.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如成就感、幸福感、职业枯竭感等107.全方位育人目标下教师对新角色的认同和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108.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109.拔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110.免费师生与特岗教师生涯规划研究111.师生支教、顶岗实习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112.教师道德失行为主要表现、原因与对策研究八、德育研究113.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时代特质与德育理念、容与途径变革的研究与探索114.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非同向性对中小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15.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116.关于中小学德育主要形式、实效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117.学校与家庭形成德育合力的策略研究118.德育课程建设现状与不同类型德育课程的整合策略研究(如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119.德育与美育、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验研究120.提高课任教师德育能力与德育积极性的策略研究121.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122.中小学生德育主题活动开发、开展状况与效果研究123.新时期学生党校、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研究124.加强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研究125.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策略研究126.学生公民人格和公民道德品格培养策略研究127.以德育为抓手提升中小学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128.中小学生行为规与养成教育研究129.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130.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研究九、教育心理与学生心理健康131.新时期教师职业信念、工作价值观与行为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32.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和教育艺术、干预策略研究133.学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效果研究134.各学科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策略研究135.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36.学生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时评价策略与培养策略研究137.招生制度改革对学生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影响研究138.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研究139.提高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自我减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行动研究140.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141.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能力和时间管理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142.“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143.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技能培养研究十、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14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含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145.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策略研究146.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147.社会力量举办青少年活动的效益和社会影响研究148.学生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149.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150.超常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案例研究151.“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与案例研究152.信息时代家校沟通质量与改进策略研究153.家长学校的教育容、方法、组织形式与开展效果的研究154.家庭辅导教师服务质量和供需状况调查研究十一、教育信息化155.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研究156.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完善与利用策略研究157.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与综合培训策略研究158.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159.网络教学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能研究160.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演变趋势研究161.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162.信息化背景下课外教育模式与效能研究163.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效益研究164.教师博客在促进师生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十二、民办教育165.社会力量办学标准、体制、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研究166.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的研究167.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168.民办教育投资机制改革研究169.区域性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170.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研究171.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生存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172.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十三、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173.卫生保健类学科课程教材教法研究174.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175.体育与艺术“2+1”项目工程的推进策略研究176.学校体育、艺术类社团的团队文化建设研究177.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78.学生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矫正研究179.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180.体育推广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181.体育特长培养与全面素质发展研究182.艺术特长生培训现状与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十四、民族教育183.少数民族学校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184.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185.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186.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187.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88.新疆班、班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89.民族地区跨文化沟通教育研究十五、学会工作研究190.教育学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合作模式研究191.加强教育学会自身建设策略研究192.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形式、容和机制创新研究学会组织科研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研究193.。

中国教育学会章程

中国教育学会章程

中国教育学会章程(2012年5月19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中国教育学会(英文译名为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缩写为CSE)。

第二条本会是全国性学术团体,由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领域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自愿结成,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本会的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尊重教育规律,团结和组织全国有志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活动,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第四条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教育部、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会的住所在北京市。

第二章业务范围第六条本会的业务范围:(一)组织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学术交流活动;(二)普及教育科学知识,介绍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动向、优秀成果和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三)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分析、信息反馈和咨询意见;(四)开展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的评价与推广;(五)研究、编写教材,出版学术性书刊,发布教育信息;(六)开展培训活动;(七)开展业务咨询、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八)在主管部门授权内,制定学科、专业标准;(九)受主管部门委托,组织教育评价活动;(十)开展对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及对外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十一)依法从事与本会宗旨一致的社会服务活动;(十二)开展其他有关活动。

第三章会员第七条本会实行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制。

第八条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自愿加入本会,拥护本会章程;(二)愿意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活动;(三)在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领域中有一定影响力;(四)中小学、幼儿园、高等师范院系、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类社会团体以及与教育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均可以申请成为本会的单位会员;(五)中小学、幼儿园、高等师范院系教师,高等师范院系在校学生,教育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教育工作者,均可以申请成为本会的个人会员。

教育强国,德育何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京顺利召开

教育强国,德育何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京顺利召开

教育强国,德育何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
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京顺利召开
李志远
【期刊名称】《中小学德育》
【年(卷),期】2024()1
【摘要】本刊讯2023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顺利召开。

3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齐聚南京市金陵中学,围绕“教育强国,德育何为——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学科实践”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细致地交流、研讨与学习。

12月15日,开幕式正式举行,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主持。

【总页数】2页(P78-78)
【作者】李志远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和谐社会与中国公民教育——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第16届学术年会综述
2.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三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南京召开
3.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第27次
年会暨“阳光德育”论坛在广东潮州举行4.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201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在江西南昌成功举行5.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换届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教育学会证书

中国教育学会证书

中国教育学会证书
中国教育学会是中国最大的学术教育组织之一,它的证书是对教育工作者在专业领域内所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荣誉。

这些证书不仅代表着个人的学术水平,也是教育界内评价和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国教育学会的证书分为多个层次和专业领域。

从初级职称证书到高级职称证书,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参加学会组织的考试、评审和论文发表等方式来获得相应的证书。

这些证书的颁发是经过严格的评审和审核程序,确保其权威性和可信度。

获得中国教育学会证书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证书的获得代表着个人在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方面的优秀表现,是对个人努力和才能的认可和鼓励。

其次,证书的获得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广阔的舞台。

在职称评聘、选拔干部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中国教育学会证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此外,中国教育学会证书还有助于提升整个教育界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教育工作者获得证书后,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改革贡献更多的力量。

同时,证书的存在也促使教育工作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因此,中国教育学会证书不仅是对个人的认可和激励,也是推动整个教育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教育工作者通过获得证书,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学术能力,也能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学会关于2020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评比

中国教育学会关于2020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评比

中国教育学会关于2020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评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了表彰先进,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科研工作,中国教育学会决定举办2020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评比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教育科研事业蓬勃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工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进一步激发教育科研活力,提高教育科研成果质量,中国教育学会决定举办2020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评比活动。

二、评选范围和条件1.评选范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研究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

2.评选条件:参评成果需为2017年至2020年间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实践探索、教育技术创新等。

三、评选标准1.创新性:成果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或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创新性,对教育事业具有推动作用。

2.实用性: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学术价值:成果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4.社会效益:成果对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或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评选流程1.申报:符合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交申报材料。

2.初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初评,向中国教育学会推荐优秀成果。

3.复评:中国教育学会组织专家对各地推荐的优质成果进行复评,确定获奖名单。

4.公示:将获奖名单在中国教育学会官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颁奖:对获奖者颁发奖金、证书等奖励。

五、奖励措施1.获奖者将获得奖金、证书等奖励。

2.获奖成果将入选《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汇编》一书。

3.获奖者具备相应的教育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优惠政策。

六、申报材料及时间1.申报材料:包括成果简介、成果报告、论文原文等。

2.申报时间: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止。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关于申报基础教育评价研究课题的通知各会员单位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年工作计划"的安排#经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年$月!$日上海会议研究#决定于!""#年启动本专业委员会课题研究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凡会员单位)实验学校的成员均可申请本专业委员会研究课题(!&申报研究课题#可从!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课题指南"$附件一'列出的课题中选择申报#也可将%课题指南&列出的课题分解成为具体$小的'题目进行申报#还可根据本地区)本单位教育评价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申报( '&各理事要加强对本单位课题申报工作的宣传)组织)管理和指导#要依据!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立项课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申报人的信誉)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申报人完成研究的基本条件等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若申请人单位**%无理事#则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对申请人的相关信息签署意见($&本次课题受理申报于!"%"年!月底结束(请各理事将本单位符合申报条件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汇总统一报送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课题申请+评审书"从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网站上下载$(((&)*++*&*,'#按要求填写#并交电子版(报送申报材料的同时请交纳评审费用(评审费为每课题!""元#由报送单位统一交付(开户银行,北京银行前门支行账号,-""%!"%%%"".-!.通过银行转账时请注明%基础教育评价课题费&$为方便及时查询#请将银行回执单传真至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报送的!课题申请+评审书"进行评审#对审核后准予立项的课题#发给!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课题立项通知书"(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二 九年十二月十二日**!附件,一)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课题指南二)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课题管理办法联系方式,邮政编码,%""%"%0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处0吕晓丽联系电话,"%"1-$./!/#20传真,"%"1-$.$#%"!电子邮箱,)*++*34%!.&*56网址,(((&)*++*&*,*'*附件一,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课题指南00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促进我国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基础教育评价制度为目标#以解决各地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评价热点问题为重点#本着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基础教育宏观决策)服务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原则#在广泛征集本专业委员会各位理事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课题指南"(二)课题类别$一'基础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教育评价基本理论本土化研究'&教育评价的元评价研究$&教育评价方法论研究/&教育评价的方针政策研究.&教育督导评价理论问题研究2&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我国教育评价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教育质量监测与质量保证机制研究%"&基础教育评价模式比较研究$二'基础教育评价实践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研究!&中小学学生评价质量标准研究'&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研究/&中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研究.&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2&中小学校评价研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三'基础教育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开发研究%&基础教育评价方法)工具)技术手段现代化研究!&基础教育考试评价题库建设方法研究'&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方法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监测评价技术和测量工具研究$四'其他%&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介机构性质和作用研究!&我国基础教育评价队伍专业化研究**/附件二,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立项课题管理办法 试行第一章0总0则第一条0为加强和完善基础教育评价课题的管理#促进基础教育评价学科发展#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群众性教育评价科研活动并把它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参照!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0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价专业委员会&'的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为重大教育决策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繁荣我国教育评价科学服务(第三条0评价专业委员会的立项课题面向本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实验学校#坚持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兼顾普及的原则(第四条0评价专业委员会立项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等课题管理制度(**.第二章0课题类别和选题第五条0评价专业委员会立项课题分为基础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基础教育评价实践研究#基础教育评价的方法)技术和评价工具研究及其他问题研究四个部分(所有课题均为自筹经费课题(第六条0立项课题要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评价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与各地区的实际相结合#既突出应用研究#又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支持成果开发与推广研究#提倡前瞻性)独创性研究(第三章0课题申报第七条0评价专业委员会的课题根据实际需要#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定期发布课题指南#发布课题指南之日#就是课题申报开始之时#三个月内终止本次课题申报(第八条0评价专业委员会课题申报权#限于本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实验学校(第九条0课题申报人应符合以下条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人#须有两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课题申报人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2'&申请人只能申报本专业委员会一项课题#在一项课题未结题期间不得再申报本专业委员会其他课题(第十条0申请人可从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网站$(((&)*++*&*,'上下载有关材料(第十一条0申请人应根据课题指南和申请书的要求#认真如实填写申请书(课题申请书由各会员单位)实验学校的理事或负责人对申报人的课题研究条件审核并签署意见#统一报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第十二条0评价专业委员会在受理申报的同时#收取评审费!""元7课题(第四章0课题评审第十三条0评价专业委员会的立项课题评审由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实行专家小组评审制(评价专业委员会建立基础教育评价专家库#根据评审需要组织专家小组进行评审(凡申请本年度课题的专家和有关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参加该次课题评审工作(第十四条0专家小组评审通过的立项课题#经本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确认后#发给!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课题立项通知书"(第十五条0参加评审立项课题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不得以任何理由查询或透露课题论证活页的相关背景材料-!&会议评审情况应予保密(评审结果正式公布前#不得对外泄漏-'&不得徇私舞弊(第五章0课题管理第十六条0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行使对课题组织管理职责(课题管理实行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管理和委托相应机构对课题进行管理的制度(第十七条0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书后#应尽快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在二个月内组织开题论证#开展课题研究并将开题论证方案和开题情况报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第十八条0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经所在单位同意#报评价专业委员会审批,%&变更课题负责人-!&改变课题名称-'&改变成果形式-$&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变更课题管理单位-.&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或多次延期(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第十九条0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撤销课题,%&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被撤销课题的课题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本专业委员会课题(第六章0结题鉴定和成果评优第二十条0评价专业委员会的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填写!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课题结题申请书"#并提供鉴定材料#一并报送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处(鉴定材料应包括研究报告)必要的附件)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及课题申请书复印件#一式七份(具体要求可从评价专业委员会网站上下载(第二十一条0立项课题结题鉴定#采取通讯和会议两种方式进行(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人#最多不超过2人(该课题组成员包括该课题顾问不能担任本课题鉴定专家#其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能超过!人(所需费用由各课题组支付(第二十二条0对经专家鉴定准予结题#并经本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确认的课题#向课题负责人颁发!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课题结题证书"(第二十三条0对经专家鉴定不予结题但确有修改基础的成果#课题负责人可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修改#修改后由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二次鉴定(首次鉴定为%不合格&且没有修改基础#以及二次鉴定仍为%不合格&的成果#则不予通过鉴定(第二十四条0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于鉴定,%&获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上交的材料足以证明成果提出的主要结论被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明确吸收采纳(申请免于鉴定#应在填写!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课题结题申请书"时说明理由#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第二十五条0评价专业委员会每三年举行一次科研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对课题研究成果予以表彰奖励(第七章0课题成果的宣传 推广第二十六条0评价专业委员会及其委托管理机构通过不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报告会)媒体发布会#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或学术研讨广泛宣传科研成果(第二十七条0通过召开不同范围的课题研究成果应用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和在实验学校试用研究成果等多种途径大力推广应用课题研究成果(第二十八条0验收合格的课题的最终成果#在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领导部门报送时#须在醒目位置标明课题类别(第八章0附0则第二十九条0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解释权和修改权属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年%!月%!日**!%。

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观后感

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观后感

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观后感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这是一次极具意义的盛会。

在这里,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学者、教育机构代表、政府官员等共同探讨了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首先,会议的主题非常热门和重要。

中国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和根本,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

因此,如何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本次论坛的主题“创新、协同、共享——推进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非常符合时代的需求。

其次,会议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实用。

会议涵盖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等。

同时,会议还设置了多个分论坛和主题讨论,让与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议题参与讨论。

此外,还有多个展览和交流活动,让与会者可以与教育机构、教育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

最后,会议的组织和服务非常周到和贴心。

会议期间,主办方提供了充足的住宿和餐饮服务,同时还有专人负责接待和引导。

此外,会议的流程安排合理,让与会者可以充分参与各种活动,不会感到疲惫和无聊。

总之,参加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也了解到许多教育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论。

我相信,通过这次盛会,我们会更好地推进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教育学会四家专业委员会评出优秀班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四家专业委员会评出优秀班主任
学 校 。学 校 所 在 社 区 的 文 化 .必 然 会 影 响 学 校 的 文 化 建 设 。 为 此 ,在 学 校 文 化 建 设 过 程 中 , 学 校 要 拓 展 思 路 ,
展 的 内在 机 制 ,建 立 学 校 文化 建设 工 作 的保 障 机 制 。 第 一 ,校 长 要 自觉 加 强 文 化 理 论 知 识 的 素 养 ,提 高 校 长 创 造 和 经 营 学 校 文 化 的 能 力 和 水 平 .充 分 发 挥 校 长 在 学 校 文 化 建设 中 的 £ 领 作 用 。校 长 是 一 所 学 校 的 灵 魂 , ; l 有 什 么 样 的 校 长 就 有 什 么样 的 学 校 。 在 学 校 文 化 建 设 中 , 校 长 的 文 化 统 领 作 用 也是 十 分 巨 大 的 。 从 一 定 意 义 上 来
文 化 。 因 此 , 在 文 化 重 建 过 程 中 ,不 能 仅 仅 提 学 校 文 化
为此 .把 校园环 境 和设施建 设作 为学 校文 化建 设 的一项
重 要 内 容 。 以新 课 程 理 念 为 依 据 ,重 新 规 划 学 校 物 质 环 境 .从 校 舍 布 局 。设 备 配 置 ,到 校 园环 境 的绿 化 、美 化 , 都 要 坚持 为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发 展 服 务 。

要 .成为 当 前 学 校 文 化 建 设 工 作 中 日益 突 出 的 一 个 问 题 。
方 式 与态 度造 成 中 国学 校 的整 齐划 一 ,学 校 的 物质 、 行
为 、 度 和 精 神 都 是 上 级 管 理 部 门 要 求 的 和 给 予 的 。 在 这 制 种 状 态 下 , 学 校 不 可 能 有 特 色 文 化 .更 不 可 能 有 原 创 性

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感悟

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感悟

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感悟
作为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课堂教学研讨会的一员,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首先,此次研讨会有着丰富多样的议题和内容,其中包括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分享等。

我从中了解到了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同时,还有很多教育专家和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实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与会人员的互动交流也非常有益。

在研讨会期间,我与一些对教育有着共同兴趣和目标的人们进行了交流,我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讨论了一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种互动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与同行们共同成长的力量,也加深了我对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

最后,此次研讨会给我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

会议期间,我参加了一些教学实践的课程和工作坊,通过观摩、参与和反思,我深刻体会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影响。

这些实践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也激发了我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动力。

综上所述,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课堂教学研讨会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从中学习到了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

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培养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而努力。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名单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名单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名单随着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我们委员会”)进入新的一届,下面介绍本届创新务使命的理事会成员:委员会主席:陈斌博士,兰州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曾多次参加国家教育教学研究、中学数学教学研究项目,创新思维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副主席:赵绪新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课题组成员,曾参与国家级项目研究,以及国际学术论文发表、研修课程等。

陈幼春博士,南开大学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曾参与中学数学教学、中学课程改革等相关研究及研修课程,编著《教育教学的创新理念》等。

詹明教授,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任职于学校教研室,多次参加数学教学研究、论文发表、研修课程等。

杨嘉宁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参与国家级项目研究,编著《新古典数学》等。

李玉芬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多次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国家级项目,编著《数学思维及中学教学》等。

黄晋华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文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参加学术论文发表、国家教学研究、中学教学研究等项目。

以上六位专家,将代表我们委员会,全面深入地探讨、研修中学数学教学的最佳解决办法、发展思路,推出完善的数学教学标准,提升中学数学教学的水平。

本届我们委员会的理事会成员,拥有雄厚的科学积累、教育经验,拥有精湛的中学数学教学水平,拥有超前且具有创意性的教学模式。

同时,他们也将致力于发展新型的中学数学教学理论,力求更好地为中学数学教育服务。

我们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逐渐积累出了一整套完善的中学数学教学标准,具有完整的体系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中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第八届理事会的带领下,我们委员会将继续深入探讨、研究,着力提供中学数学教学的更加优质的服务。

“让中学数学教育的精华加深、力量穿越时空,满足每一位学子的需求,让学子们收获无穷的智慧与感悟,在我们委员会的把握下,中学数学教育将更上一层楼。

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

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

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学刊》
【年(卷),期】2024()1
【摘要】2023年11月25-26日,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杰通过视频方式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江敦涛,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

【总页数】1页(P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三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南京召开
2."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二届六次理事会"召开
3.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三次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
4.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论坛第三次会议通知
5.西藏教科院组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评价标准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评价标准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对中小学优秀体育课的基本要求(试用)》1.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3.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4.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作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5.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它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6.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7.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把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8.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

如口令清晰、宏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正确、及时等。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协作体2021年度案例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协作体2021年度案例

我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协作体2021年度案例1. 介绍我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协作体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织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在2021年度,教育学会教师培训协作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就这些案例进行全面评估,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2. 案例一: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2021年,我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协作体在数字化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他们主张通过引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这一案例中,协作体提出了一系列数字化教学方案,并进行了实践与总结。

这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多、更有趣的学习体验。

3. 案例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项目除了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教育学会教师培训协作体还专注于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他们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师培训项目,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这些项目涵盖了教学理论、实践技能、课程设计等多个方面,为教师们提供了广泛的专业发展支持。

4. 案例三:校际合作与资源共享在2021年度,教育学会教师培训协作体还推动了校际合作和资源共享的项目。

他们倡导不同学校间的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与成长。

通过这一案例,教师们得以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带来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5. 个人观点和总结我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协作体在2021年度的这些案例中,展现出了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

他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培训项目,为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从我的个人观点来看,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也激发了我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6. 结语通过对我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协作体2021年度案例的全面评估,我们得以了解到他们在教师培训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这些案例不仅仅是一种经验积累,更是一种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探索与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区域指导中心申报条件
* 有正确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符合国家教改方向和教育科研发展方向
* 有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机构主要领导和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高
* 能够及时向总课题组反馈区域内实验学校信息和资料,反馈学校和教师的相关需求
* 能定期总结并向总课题组提交区域内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41.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探索与实践.
42.艺术学科校本教材的研发实践研究
43.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课堂学习情景创设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 "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韩吉东(山东省潍坊五中校长)
陈康金(江苏省南京市东庐中学校长)
张壁宏(河南省许衡中学校长)
课题组主要负责人
课题组组长:王增昌
课题组秘书长:李文辉
课题组秘书处主要成员:陈 光 江 涵 王燕 林 畅 华培成 张研 顾远山 刘洋 杨浩 郭明贤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第十条 子课题管理条例
1.子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管理工作主要有评审立项、开题检查、日常指导、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结题评审等。
2.检查和抽查内容包括:队伍建设、档案、经常性活动、简报、成果转化等。
3.子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应接受总课题组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必须准备的文件有:开题报告、研究工作(实验或调研)报告、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子课题申请书复印件、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纳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推广情况介绍等。
3.接受子课题实验单位申报,组织审批;
4.指导和监督各课题实验单位工作进展,交流研究信息,组织有关学术活动;
5.组织对各实验单位及子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验收,协助优秀成果推广;
6.组织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和奖励;
7.完成针对实验单位的管理和服务。
三.申报条件
第五条 课题实验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33. 课改名校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学习与推广的研究
34. 课改名校东庐中学"讲学案"教学模式的学习与推广的研究
35. 课改名校许衡中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学习与推广的研究
36. 高考大纲解读与命题思路的研究
37. 高考应试心理辅导的研究
38.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应用与研究
39. 山东潍坊五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模式"的研究
2.子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子课题负责人须是该课题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若子课题主持人系行政领导人员,不承担子课题实质性研究工作,则该子课题实行行政领导和业务主持人共同负责制。
4.子课题负责人须是区域教育机构或学校的领导,子课题主要研究人员须是一线教科研人员或学校一线教师。
张思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
赵得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全国新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核心成员)
白金生(特级教师,黑龙江省双城市教研室)
张素兰(天津中学化学"知识林"创始人)
赵公明(特级教师,江苏省江都市教育局教科室主任)
赵弘博(特级教师,天津市教研室)
刘建军(特级教师,湖南省益阳市国际学校)
20. 语文教学中加大阅读量的实践与研究
21. 在英语课堂进行快乐教学的研究
22. 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
23. 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合理运用的研究
24. 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研究
25. 教材中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挖掘与整理的研究
26.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研究
第十二条 总课题组为实验区所提供的指导和服务管理
1.课题验收通过后,授:"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总课题实验区"铜牌一块。
2.推荐该实验区负责人、课题主持人论文在《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学刊》等国家级媒体发表或免费参与课题组组织的名师系列丛书专著出版。
刘显国(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现代教学艺术"课题组组长)
程 翔(特级教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程汉杰(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课题组组长)
赵春凤(特级教师,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教研室)
赵景瑞(特级教师,北京市崇文区教研室主任)
任小艾(人民教育编辑部管理室主任 全国著名模范班主任)
2007年3月15日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课题组
顾问组主要成员: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郭振有 教育部国家副总督学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
为 支 持 西 部 教 育
促 进 西 部 教 育 的 推 广 发 展
加 强 西 部 名 师 工 程 建 设
将 在 西 部 免 费 建 立 课 题 实 验 区
第三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地区教科研机构可以采取申报子课题的方式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工作。实验单位及子课题的申报采取"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竞争中择优立项。
二.总课题组主要职责
第四条 总课题组主要职责
1.制定科研课题及课题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操作指南;
2.制定本管理服务办法;
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
管理服务办法
为保证课题研究科学、有序地进行,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促进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有益结合,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特制订本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总课题组由顾问、组长、副组长和部分实验区域负责人、部分实验学校负责人组成。
第二条 总课题组将逐步设立课题实验单位。课题实验单位主要包括参与课题研究的区域指导中心、子课题实验学校。
4. 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
5. 课堂教学中加强人文素养研究
6.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
7. 合作探究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8. 课堂教学中"设疑激思"的技巧研究
9. "减负增效"的 教学策略研究
10.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11. 字理识字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赵书生 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
专家组部分成员:
滕 纯(研究员,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
吴正宪(特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员小学数学研究室主任)
魏书生(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
王敏勤(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邱学华(特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教科所原所长)
马芯兰(特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总课题组
2008年11月
网址:
中国教育学会
* 承认并遵守总课题组有关课题管理办法
* 为课题组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第六条 子课题申报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子课题申报单位具备独立开展所选子课题研究的教科研力量,课题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且有相关课题研究经验与业绩,子课题研究工作要求在两至三年内完成。
"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
子课题申报及实施流程
Hale Waihona Puke 课题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 1.建立区域指导中心
地方教育厅局、教师进修学院(校)、教科所、教研室有关科室或研究人员和部分重点科研项目学校课题组可以申请建立课题区域指导中心。
27. 张素兰突破课堂合作学习瓶颈的研究与推广
28. 教学笔记对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实践与研究
29. 名师高尚师德与精湛教学艺术的研究
30.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31. 课改名校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改实验的学习与推广研究
32. 课改名校衡水中学"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学习与推广的研究
12. 多途径识字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13.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的研究
14.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15.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
16.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研究
17.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的研究
18. 在物理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研究
19.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实验能力的研究
4.科研指导
总课题组对实验单位给予理论指导,组织实验单位和课题研究人员的交流、培训活动,帮助实验单位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
5.总结评价
每年组织课题年会,进行总结、评优、成果交流,通过主流教育媒体报道或推广研究和实践成果。定期举行优秀实验学校、课题先进个人、优秀论文、优秀活动方案、优秀课、自制教具、优秀课件等活动评选活动。
四.申报与审批
第七条 申报程序
逐项填写区域指导中心、不同类别实验学校申报审批书,希望承担子课题研究的,同时填写子课题申报审批书。文本一律一式三份,子课题申报实行二级申报,通过学校可以用信件和电子邮件向总课题组申报。
申报审批书可复印,或向总课题组索要电子表单。
第八条 审批程序
总课题组不定期对申报材料的审批,电话通知申报单位审批结果,并返还经签批的申报材料供申报单位存档。符合条件者批准成为正式实验单位及子课题承担单位,授予相关资质牌证,并选择适当方式公示。
杨丽娜(特级教师,北京市)
黄爱华(特级教师,广东省深圳市)
靳家彦(特级教师,天津市)
萧桂林(特级教师,广东省深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