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角度剖析中世纪后期圣母崇拜1
宗教橱窗内的女性世界
宗教橱窗内的女性世界——宗教艺术中的女人ray摘要:这个世界是一个人的世界,没有人,也就没有世界,艺术是人创造的,然而在艺术的领域中女性的艺术则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一书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是柔美,漂亮与此同时又是赋予深远的意义的,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区描绘女性。
而宗教时期的女性美更是将女性那种柔美而不失庄严的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她们不仅是艺术橱窗中女性美的最好象征,而且还是艺术中形容女性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艺术的价值,是无可厚非的。
关键词:艺术女性身体美感宗教“圣母子”正文:宗教几乎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创造物,宗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提供信仰。
信仰就是绝对的相信。
于是,宗教了的生活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已经无关紧要了,信仰是精神的根本,没有信仰做根基的精神是缺乏力量的。
所以宗教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建立一种精神——尽管不同的宗教所提供的精神不尽相同。
宗教艺术就是根据语言文本文字而发生的新文本。
所以,有宗教的民族就必然有宗教艺术。
基督教艺术几乎与基督教本身同时产生,经过文艺复兴时代达到巅峰状态,黑格尔认为西方的艺术顶峰就是宗教艺术,其对艺术的影响持续了两千年,宗教艺术是以圣经为根据的,是对文本虚拟生活的释读和注解,宗教艺术的主体是描述圣母和耶稣。
艺术中的圣母有几个固定的图像,其中最重要的是圣母怀抱幼儿耶稣。
俗称圣母子,画中的圣母是一个年轻美丽的母亲,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圣母脸上那凝视孩子的忧郁的眼神,似乎在说明她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怀抱中的孩子未知的命运,她的儿子要历经苦难,最后为了拯救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他的眼神中流露出那种女性特有的柔美与悲伤,其中还蕴藏了悲痛和骄傲,所以,艺术中的圣母是没有笑容的,因为他还是悲剧的象征,但她又不是痛苦,而是庄严和崇高。
她说传达的也是一种庄严和崇高的精神,以此同时,她又充满了母亲的温柔之情,所以圣母又有女人所具有的气质和性情。
另外作为善美得化身,圣母又是极其美丽的,作为一个生育不久的女人,圣母处于女人美丽的黄金期,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美事无可比拟的,总之,圣母是一种精神感受,一种集美丽,温柔而又崇高于一身的完美女人,也就是成为了基督教世界女性美的理想和典范。
《巴黎圣母院》的女性主义解读
的一次革命 , 它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全新的视 角去审视文学作品, 向
人们 展 示 了文 学 经典 中易被 忽视 的 层 面。 论 文试在 女 性 主 义批 评 理 论 的指 导 下 分析 雨果 经 典 作 品《 巴黎 圣母 院》通 过 对 女 主 人 公 ,
爱 思 密迭 的女 性形 象重新 阐释 来发 掘本 小说 的深 层含 义 及作 者含 蓄 的女性 观 。
n t a l zn t lsi r fH ug i g nay i g ecascw o k o o h o~一 ’ or -D a eD ePai" ' te m r N s und r t e i s c t  ̄m ,e pl e he und ryng m e n n s a e he fm nit fi i c x or t e li a i g nd
p o l e in r d l v l i trr a O , p n o rf rp o l e p e t g o e e es n f e ay C n o e sa d o 0 e p e h i n s
wh r n l z g a ds d i gl e ay p e o n . e t ei i 一 o a ea a i n u y n t rr h n me a Th s y n t i h s s町
的认 为“ 果 我 可 以炼 出黄金 。 么统 治 整个世 界 的就 不再 是 国 王 如 那
而是我 了 !” 。翻
.
关键 词 : 女性 主 义批 评 ; 巴黎 圣母 院》 爱斯梅 拉 达 ; 性 观 《 ; 女
Ab t a tF mi i r cs i o eo e mo te o h。 k n sr c : e n s ci i t t m n ft s p c 。 i s h ma i g
从拉斐尔的圣母像看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形象
从拉斐尔的圣母像看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形象摘要: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实质就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权威,肯定现实人生与世俗生活。
此时,女性的自我意识也有所觉醒。
本文企图通过分析拉斐尔作品中的圣母形象,揭示人文主义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的觉醒与变化,以及对现代女性的借鉴。
关键词:文艺复兴;拉斐尔圣母像;人文主义;女性的觉醒与变化;对现代女性的借鉴一、时代背景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欧洲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也是欧洲文化一个大的转型期。
它对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就是文学与艺术的复兴。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出现了很多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
他们在与基督教会的斗争中创立了人文主义思想,强烈疾呼以“人”为世界的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主张以“人性”取代“神性”,以科学知识取代愚昧无知,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取代消极悲观和避世的人生哲学。
纵观文艺复兴时期的各个领域,人文主义贯穿始终,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
这一思想体现在美术创作中就是重视现实生活的描绘,呼唤人性的觉醒。
拉斐尔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齐名,被誉为“文艺复兴艺坛三杰”。
他善于学习,吸取前辈艺术之精华,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优雅、秀美、圆润和谐的独特艺术风格。
一位美术史家曾写道“如果把达芬奇的艺术比作不可知的海底的深度,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则是高山的峻岭。
与此相对照,拉斐尔的画,不是可以说像是广阔展开的明朗的原野吗?”拉斐尔的艺术风格代表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并且延续了几百年,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二、拉斐尔圣母像的艺术特色拉斐尔主张客观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准确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再现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
上海大学2010~2011学年冬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小论文课程名称: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课程编号: 21103916论文题目: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研究生姓名: 范广寅学号: 10720290论文评语:成绩: 任课教师: 徐善伟评阅日期: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范广寅专业:世界史学号:10720290【摘要】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即位时,英国国内矛盾剧烈而国际处境也不如人意,英国需要一个代表民族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女王适时承担了这一角色。
伊丽莎白和其宫廷极力挖掘女王的个人魅力,塑造了一个整合君主的神性与人性、神秘与热情的女王形象,并因此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团结,巩固了都铎君主专制统治,更为日后英格兰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伊丽莎白一世、宫廷政治文化、女王崇拜作为站在时代分岔路上的领导人,伊丽莎白一世无疑是成功的,她为中世纪末的英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可以使英国人摆脱贫穷和经常被法国人嘲笑为“乡巴佬”的道路,一条为英国日后带来无数荣耀和梦想的道路。
作为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女性领导人,伊丽莎白一世无疑是最具有的魅力的,她终生未婚却使得整个英国为她疯狂。
在一个男权占主导的世界里,伊丽莎白一世聪明的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更为明智的是她懂得如何运用这种优劣势,积极在王权中寻找一个模糊的象征与符号,努力塑造了一个神秘而不朽的女王形象。
“没有哪个欧洲国家能够像英国那样集中宗教改革前的忠诚和热情于国王身上”,不知究竟是这神圣化了女王崇拜帮助她完成了父亲与祖父所没有为国家做到的事,还是其丰功伟绩助长当时愈加疯狂的女王崇拜。
塑造女王崇拜的原因在迈入近代社会以前,君主的人格魅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统治至关重要,君主的神圣化和对君主的奉承歌颂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屡见不鲜,而在都铎王朝更是风行不止。
正如伊丽莎白一世的重臣沃尔辛厄姆所言:“人们需要有高远的东西供自己敬仰崇拜,需要在人世间能触摸到。
1”理性未开,而宗教已然岌岌可危的年代,人们需要信仰、需要智慧、需要引导前进的方向,而这一切无疑都指向了君主。
拉斐尔绘画中的圣母形象浅谈
拉斐尔绘画中的圣母形象浅谈作者:王倩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8期摘要:文艺复兴以后,画圣母知名的画家络绎不绝,而在众多创作圣母的画家中,拉斐尔以《西斯廷圣母》成为画圣母的最高典范。
关键词:圣母玛利亚;基督教;文艺复兴;拉斐尔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72-02拉斐尔绘画中圣母形象的主要特点:人们总是用“超凡入胜”“尽善尽美”来形容拉斐尔的作品。
拉斐尔从不塑造刚强有力的英雄人物,而是偏爱画些温柔美貌的圣母与圣婴。
在文艺复兴之前,圣母的形象总是充满“神性”,严肃的与世俗保持着距离,而拉斐尔的圣母像一反以往宗教画的呆板僵化、苍白神秘的气氛,以人性化的因素注入其中,使其变得有血有肉,平易近人。
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批圣母像并以圣母像闻名于世,在他的300多幅画作中有近百幅是圣母像,《圣母子》(又名:奥尔良圣母)、《大公爵圣母》、《金翅雀圣母》、《西斯廷圣母》等等。
一、人性化而非神化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人性化而不再神化,它是拉斐尔圣母区别于中世纪圣母像的最大标志,也使得他的圣母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像的代表。
1507年拉斐尔创作了《花园中的圣母》,圣母在人间,除去光环、十字架和远方的教堂,这就是一幅很美的母子图,圣母的眼睛凝神下视,眼中流露着温柔和慈爱,圣婴的表情则天真活泼,母子间其乐融融;同年他创作了《金翅雀圣母》,而这幅画即是因其上有一只抓在婴孩手中的金翅雀而得名,画中的人物没有一点宗教的标签圣婴与圣约翰都画成了幼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就象带着孩子的民间母亲,幼婴的天真烂漫与圣母脸上的爱抚,组成了画面的基本内容——吟诵天伦。
人性化的因素显示出拉斐尔深受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人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人神的关系上,人文主义者追求的是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人神统一的世界,“人文主义者对神的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上帝人情化、上帝保佑幸福、上帝被排除在人间事物之外。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两时期圣母形象之比较
艺术论坛Arts circle美术界ARTS CIRCLE 2010/2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两时期圣母形象之比较TEXT/沙海朋圣母,圣子耶稣的母亲,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被众生所信仰与尊敬的女神,集爱和正义于一身。
传说中的圣母是可以普度众生、救人于危难的一座真神,也是一位温柔娴静、慈爱和善、伟大的母亲形象。
在基督教文化盛行的中世纪以及后来呼唤人性觉醒的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形象都不可避免地成为艺术家所表现的主题。
在由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由于精神信仰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绘画中所呈现的圣母形象也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对两个时期圣母形象进行比较分析。
两时期圣母形象的比较我们从库柏的《圣母与圣婴》(见图1)和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见图2)对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时期的作品先作一个感性的认识。
图1中的圣母庄重威严地坐在宝座中,头戴王冠并略微向下倾斜,面无表情,脸部被纱巾包裹,双目朝向画面之外,右臂怀抱圣婴,左臂横搭在腿前,两腿僵硬地放在椅子前方,背景被金黄色调所笼罩。
这是中世纪常见的圣母的造型和色调。
画面装饰意味浓重,王冠、光环、天使等标志性事物构成了天国的情境,洋溢着宗教气息,使人感到敬畏、仰慕。
图2是美丽的人间田园景象,丝毫没有宗教的肃穆气氛。
在稳定的金字塔构图中,圣母位于画面中央,身穿红衣蓝袍,双手自然垂下,护佑着正在嬉戏玩耍的圣子和圣约翰,两腿的摆放轻松自如。
再看圣母的脸,面色红润,五官恰到好处地融于脸部,表情的描绘逼真细腻而又不失生动。
在这里,画家赋予了圣母以民间女子的形象:有血有肉、表情丰富、姿态自然、举止典雅的高贵女子。
我们只有从她头顶若隐若现的光环才能辨别出她神圣的圣母身份。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两种圣母形象的不同格调:从人物造型上看,图1展示的是一位神圣、肃穆、庄严的女神,图2展示的是一位是美丽、优雅、慈爱的民间女子;从画面色彩上看,一个色调单纯、色彩明亮鲜丽,一个则是色调整体统一,色彩自然柔和。
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
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相关推荐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精选6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篇1摘要: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从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定时期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形态。
女性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在文学作品中也同样如此。
中世纪的文学主要可分为:英雄史诗、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四类。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作家描述下主流观点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与女性负面形象的大量存在;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和对典雅爱情追求导致的完美女性形象出现;以及城市文学中一些具有初步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
女性观与社会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关键词:中世纪;西方文学;女性观20世纪以来妇女问题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女性主义的兴起则对社会生活及学术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女性观开始被研究。
一定时期文学作品里的内容与人物特征是与它所处时代的特征相对应的,并是后者在虚拟世界中的投影。
从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当时女性观的信息。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中世纪西方文学里的女性观并进行简要分析来探讨中世纪女性观的成因。
中世纪的文学大体可以分为英雄史诗、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四类。
一、英雄史诗中世纪的英雄史诗主要分为中古早期和中古中后期两类。
早期的英雄史诗中涉及到女性的主要有《卡莱瓦拉》和《贝奥武甫》。
这两部史诗里面对女性的态度都是负面的,女性要么只是在作品中担当被人们争夺的角色,要么就是主要的反面角色。
而且这些反面女性角色都不是正常人类,而是女巫、怪物之流。
在中古中后期比较重要的史诗中,《熙德之歌》和《尼伯龙根之歌》这两部史诗里的女性角色对剧情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熙德之歌》里面主人翁熙德的女儿们基本充当了受害者、男性的附属物的角色。
从女性角度剖析中世纪后期圣母崇拜1
xx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中世纪后期圣母崇拜的原因课程名称姓名 xx 学号 201110xx 专业年级 2011级院、所年月日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xx大学研究生院制浅谈中世纪后期圣母崇拜的原因摘要:自11世纪后期圣母崇拜盛极一时,不仅受到教士神学家的推崇,在世俗社会也掀起了玛利亚崇拜的热潮。
其中的原因纷繁复杂,女性广泛的参与宗教和社会活动,甚至著述写作,推动了社会对女性的关注。
神学家对夏娃态度的改变,以及世俗生活中兴起的雅典之爱,都对圣母崇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着重解构圣母崇拜的原因。
通过圣母崇拜的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女性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精神状况。
关键字:中世纪;女性;圣母崇拜;原因《圣经》中的玛利亚是个平凡的母亲,受天使指引,因灵感孕。
“她将圣子耶稣奉献给人间,成为拯救人间的圣母。
但是由于反对偶像崇拜,玛利亚在基督文化中的崇拜受到影响。
早期教父时期,玛利亚和夏娃看成正反的典型。
由于玛利亚接受上帝的旨意获得荣耀。
夏娃则因为背叛给她带来了罪恶。
1为了防止刚摆脱异教信仰的罗马公民与一神教的基督教有所混淆,教会不敢对玛利亚进行大肆宣传。
故中世纪早期虽然开始赋予玛利亚神性色彩但是地位远不如上帝。
但民众对玛利亚的崇拜一直存在,只是在5世纪的以弗所会议确立下来。
圣母成为了沟通上帝与人间的桥梁。
她所代表的人性联接了天堂和世俗。
相对于前期的黑暗的停滞和后期的黑死病时代,11世纪后期有了较为和平的环境,圣母崇拜开始复兴起来。
民众渴望救赎和慈爱,玛利亚符合了这一时代的需求,成为了崇拜的对象。
中世纪后期,出现了大量的圣母雕像和怀抱耶稣的圣母画像,艺术丰富多彩的彰显了玛利亚的荣耀。
神学家们广泛提倡,如克莱沃克斯的圣贝尔纳德(St.Bernard of Clairvaux)以虔诚的信奉玛利亚而著名。
据说他如此虔诚的信奉玛利亚与儿时的经历有关。
他少年时病重,于是向祭坛前的玛利亚祈祷,从那得到了象征慈爱的三滴乳汁,由此病愈。
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
上海大学2010~2011学年冬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小论文课程名称: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课程编号: 21103916论文题目: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研究生姓名: 范广寅学号: 10720290论文评语:成绩: 任课教师: 徐善伟评阅日期: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范广寅专业:世界史学号:10720290【摘要】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即位时,英国国内矛盾剧烈而国际处境也不如人意,英国需要一个代表民族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女王适时承担了这一角色。
伊丽莎白和其宫廷极力挖掘女王的个人魅力,塑造了一个整合君主的神性与人性、神秘与热情的女王形象,并因此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团结,巩固了都铎君主专制统治,更为日后英格兰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伊丽莎白一世、宫廷政治文化、女王崇拜作为站在时代分岔路上的领导人,伊丽莎白一世无疑是成功的,她为中世纪末的英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可以使英国人摆脱贫穷和经常被法国人嘲笑为“乡巴佬”的道路,一条为英国日后带来无数荣耀和梦想的道路。
作为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女性领导人,伊丽莎白一世无疑是最具有的魅力的,她终生未婚却使得整个英国为她疯狂。
在一个男权占主导的世界里,伊丽莎白一世聪明的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更为明智的是她懂得如何运用这种优劣势,积极在王权中寻找一个模糊的象征与符号,努力塑造了一个神秘而不朽的女王形象。
“没有哪个欧洲国家能够像英国那样集中宗教改革前的忠诚和热情于国王身上”,不知究竟是这神圣化了女王崇拜帮助她完成了父亲与祖父所没有为国家做到的事,还是其丰功伟绩助长当时愈加疯狂的女王崇拜。
塑造女王崇拜的原因在迈入近代社会以前,君主的人格魅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统治至关重要,君主的神圣化和对君主的奉承歌颂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屡见不鲜,而在都铎王朝更是风行不止。
正如伊丽莎白一世的重臣沃尔辛厄姆所言:“人们需要有高远的东西供自己敬仰崇拜,需要在人世间能触摸到。
1”理性未开,而宗教已然岌岌可危的年代,人们需要信仰、需要智慧、需要引导前进的方向,而这一切无疑都指向了君主。
《佛罗伦萨的圣母》:艺术与信仰的协调共舞
佛罗伦萨的圣母:艺术与信仰的协调共舞概述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艺术和文化的重要中心。
在佛罗伦萨的许多艺术作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描绘圣母(圣母玛利亚)和婴儿耶稣的主题。
这些作品体现了佛罗伦萨人民对基督教信仰和宗教图像的重视,同时展示了他们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圣母崇拜与信仰圣母玛利亚在基督教中拥有特殊地位,被称为上帝之母。
她是耶稣基督诞生和成长过程中关键人物,被誉为无玷之身,具有强大而普遍的吸引力。
在中世纪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圣母崇拜达到巅峰期,并反映在当时出现的许多美术作品中。
佛罗伦萨圣母艺术的发展佛罗伦萨圣母艺术从中世纪开始逐渐兴盛,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如达·芬奇、拉斐尔和波提切利等都创作了关于圣母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对圣母形象的理解与想象力,也表达了他们对信仰和精神追求的探索。
佛罗伦萨圣母作品的特点佛罗伦萨圣母作品以其独特而精美的细节和表现力而闻名。
艺术家们通过雕塑、绘画和壁画等形式,将圣母玛利亚和婴儿耶稣描绘得生动而庄严。
他们注重捕捉情感和肖像的真实性,同时运用色彩、光影和构图等技巧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圣母主题在佛罗伦萨社会中的意义在佛罗伦萨社会中,对圣母主题艺术的推崇与信仰密不可分。
这些作品不仅装饰了教堂和宫殿,也成为人民和官方展示当地文化与美学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通过圣母艺术作品的传播,佛罗伦萨人民可以表达对信仰和美的追求,并以此来凝聚社会凝聚力。
总结佛罗伦萨的圣母艺术既是一种对基督教信仰的宗教供奉,也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表达方式。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又彰显了艺术家们对美学形式与技巧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圣母主题艺术,佛罗伦萨这座城市在信仰与艺术之间实现了一种协调而深入人心的共舞。
以上是关于《佛罗伦萨的圣母》:艺术与信仰的协调共舞的简要介绍和讨论。
这片文章试图概括并说明佛罗伦萨圣母艺术在意大利文化历史中所起到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并强调其背后蕴含的信仰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赏析
静穆而高贵单纯而伟大——浅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
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
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
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
人们忍不住追随两位稚气未脱的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画面的背景是画家精心安排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孩童的脸的形象化成的云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圣母做出这一伟大牺牲的重要性。
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拉斐尔擅于塑造圣母形象,而这幅画中的圣母被世人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
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那种僵硬、麻木、冰冷、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的形象,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的救世主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身后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
在拉斐尔过去创作的圣母像中,总是极力追求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
而这幅《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
这幅稀世之作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歌颂了圣母把爱子献给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的崇高行动。
拉斐尔在她塑造的人物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尤其是圣母的形象,画家将人间所有的美和美好的品格都集中在她身上,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触到她就在我们身边。
不是吗?画中圣母头顶没有光环,穿戴毫不华丽,甚至赤着双脚,那样平易近人,纯朴可亲。
浅谈东正教教义中的圣母崇拜
浅谈东正教教 义巾的圣母崇拜
浙 江旅 游职业 学 院
[ 摘
毛 蓉
要] 东正教 的教义 中, 在 圣母 崇拜是十分重要 的一条 。徒 们认为 , 圣母 马利亚孕育 了世 间的一切 , 是 并保佑 尘世 中的一切 生
灵 。而且 , 马利亚还是智慧和爱的化身 , 她的聪 明才智化解 了一切苦难和折 磨。圣母 崇拜对俄 罗斯社 会有广泛的影响, 从社会生活 , 到俄 罗斯 文学艺术, 处处都体现 着圣母在 东正教 中的重要地位。 [ 关键词 ] 东正教教 义 圣母 崇拜 女性崇拜 俄 罗斯社会
一
、
的信徒 。由此我们很 容易发现东 正教与新教 的区别 , 因为新教徒 们对
于圣母是完全无知觉 的, 他们在理解 神成肉身的时候 是不完满的 , 无力 量的 , 因此也不能将神和人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崇拜。 俄罗斯著名宗教学者布 尔加科 夫在《 东正教—— 教会学说概要》 一 书 中说 到 : 完善 的神人性 是与对 人 的 自然属性 的神化 和颂扬相 联系 “ 的, 即首 先 是 对 圣 母 的神 化 和颂 扬 , 则 , 人 性 就 只 是 外 在 贬 抑 , 对 否 神 是 人的 自然属性 的接受 , 为的是对 神的积极和消极服从 , 以便为这种贬抑 和服从付 出代价 , 证明人在神 面前 没有在外部实 在上违背公 义。 这段 ” 话, 在我 看来可 以理解 为 : 在东正 教的教义 中, 童贞女马利亚是 具有完 整 的神人性 的。东正教 会从 来不曾将神成 肉身者的圣子和使圣子得 以 神成 肉身 的圣母分 开 , 教会 在崇拜 基督 的人性 时 , 是通 过圣母来 崇拜 的, 因为耶稣正是 从圣母那里接 受人性的 , 圣母 就代表 了全人类 , 就是 人类本身 。 在 东 正 教 的圣 母 崇 拜 中 , 拜 圣 母 和 崇 拜 上 帝 的 智 慧 也 是 融 为 一 崇 体的。 在圣母身上 , “ 天上的智慧和受造物的智慧 、 住在其 中的圣灵和受 造 的人 的位格融 为一 体。圣母之体成为完全的灵性之躯和天堂 的透 明 之体 , 在其 中实 现了创造世界 的 目的 , 她是对 创造世界 的证 明 , 是创世 的 目的和意义 , 在这个 意义上 , 也是世界 的荣 耀。 当圣母在 天上 , 她 ” 处 于荣耀地位 的时候 , 她仍 然是人类之母 , 是人类的祈祷者和说情人 。所 以 , 徒们 向圣母 祈求 。希望她 在圣子面前 为 自己庇护 。从 另一个层 教 面上来讲 , 是体 现了圣母 的智慧。通过她的努力 , 正 人类和神灵之间得 以和 谐 的相 处 和存 在 。 二、 东正教 中的圣母 崇拜对俄 罗斯社会的影响 在教 会生活 中 , 教徒们 的圣 母崇拜有 多方面的体现 。东正教节 日 大 多都 与 圣母 马利亚 一生 中 的重要 事件 有关 。如 : 降生 日 主 ( OK eT Ox HT B , 历 1 月 1 P > ̄CB p CO O俄 2 5日) 民间称圣诞节 , , 即圣母马利亚 诞 下圣子的 日子 ; 圣母领 报节 (n rBme H , B ao e H e俄历 3 2 月 5日)传说这一 , 天上帝 的大 天使迦百利来 到圣母 马利 亚面前 , 告知 她圣灵使她怀孕 并 将 生 下 上帝 之 子基 督 耶稣 , 民间又 称 报喜 节 ; 母 升天 节 ( c eb 圣 Y nHe B r p  ̄ u I俄历 8 1 o o o n b, 月 5日) 传说 中圣母马利 亚在这一 天故去 , 徒 , 教 们在节期要实行斋戒 ; 圣母圣诞节 ( O  ̄ CB oo o nI , P ) e O rp a t I K T B  ̄ 俄历 9 8 月 日) 此节 为纪 念 耶稣 基 督 之母 马利 亚 诞 生 ; , 圣母 进 堂 节 ( B ̄ H e B ee n B rp  ̄ L I O p M, 历 1 月 2 日)按 照教会 的说 法 , oo O Ht a 俄 bB X 1 1 , 该节 是为 了 纪念 3 的马利亚被其父母送进耶路撒冷圣殿受教育 ; 岁 圣母 节 等 等 。 除 了节 日, 罗斯各 地都 建有以圣母命 名的教堂 , 俄 如圣母升天大教
西方天使雕塑女性形象分析
西方天使雕塑女性形象分析古希腊对女性的表现以雕像为主,其形象来源基本上是以希腊神话为主,尤以雅典娜和阿芙洛狄忒为主,二者在希腊神中同为女性,但其文化意蕴和精神特征却迥然不同。
古希腊的艺术奠定了女性在绘画中所应当扮演的角色,而中世纪可以说是将这种角色定位进一步确立和扩展,但是在文艺复兴这个欧洲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它反对中世纪的“神学”,强调“以人为本”,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时代。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变化的过程,艺术中对女性的表现亦是如此。
艺术中对女性的传统定义通常可分为三类:女神、女人、女奴。
西方的文学艺术界长期以来在对女性的描绘上都遵循着这一传统观念,有关这一观念的形成,笔者认为有必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
”对于绘画中女性观的形成,同样如此,本文将对古希腊雕像中女性形象进行一次探究,发现其发展的进程。
古希腊对女性的表现以雕像为主,其形象来源基本上是以希腊神话为主,尤以雅典娜和阿芙洛狄忒为主,二者在希腊神中同为女性,但其文化意蕴和精神特征却迥然不同。
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女战神,也是处女神,她代表着节制、谨慎和守法精神,从希腊建造的大量雅典娜神庙中,可推导出只有这个维护支持男性统治的女神才会得到公开的推崇。
而作为爱神和美神的阿芙洛狄忒则不同,她代表着人类的性欲和同类爱之类的感情,她既具有肉体方面的感性美,又具有精神的美,可以说是感性美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
希腊神话中这两位女神所代表的精神特征可以说一开始就给艺术中的女性背负上了男性文明的枷锁,她们扮演着男性为其设定的社会角色并履行着男性赋予的“神圣”使命。
在这种权力关系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女性既是美、爱情、丰饶的象征,又是诱惑、罪恶、堕落的代名词,她时而被神化,时而被妖化。
在这种时代氛围下,如何通过雕像的肉体美来显现精神美,就成为当时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追求。
本节选取“维纳斯”雕像为例,通过其一窥女性形象审美范式形成的源头。
中世纪的女性
中世纪的女性中世纪妇女的生活由教会和贵族决定。
中世纪的教会为人们提供了生命意义和人在其中的位置的“大图景”;贵族通过封建*** 制度确保每个人都留在各自的位置,封建制度将社会分为三个阶级:神职人员、贵族和农奴。
妇女在神职人员中的地位仅限于修道院。
贵族妇女的地位取决于她们为婚姻带来多少土地,因为土地等于权力;因此,上层阶级的生活质量和自主机会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最低阶层的女性实际上比其他两个阶层的女性拥有更多的言论自由,因为农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的生活一律艰难,而且女性在田间和中世纪行会中与男性一起工作,平等或接近平等。
然而,中世纪妇女的权利和机会并不统一,尽管下层阶级的权利和机会变化最小。
学者们将中世纪分为三个时期:中世纪早期–公元 476-1000 年中世纪盛期–公元 1000-1300 年中世纪晚期–公元 1300-1500 年从最早的时代到最后一个时代,妇女的权利显着增长主要归功于两个截然不同的因素:圣母玛利亚崇拜的日益普及以及宫廷爱情和骑士精神概念的发展。
公元 1347 年至 1352 年的黑死病大流行病爆发后,女性的地位和机会也将扩大,这场大流行病导致许多人死亡,以至于女性被允许拥有已故丈夫企业的经营权。
妇女权利在中世纪晚期达到顶峰,当时父权制实施了更多限制,主要是因为妇女的社会地位威胁到现状。
改变对女性的态度圣母玛利亚崇拜在中世纪并不新鲜。
公元431 年,教会在第三次大公会议上宣布玛丽为上帝之母。
然而,玛丽的崇高地位并没有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教会通过对圣经故事中夏娃的二分法——夏娃导致人类在伊甸园的恩典中堕落——和圣母玛利亚的故事进行了妖魔化和提升。
妇女同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所有疾病的根源,也是通过耶稣基督的诞生拯救世界的手段。
将女性视为邪恶的诱惑者或处女女神的观点没有为合理的看法留下中间立场。
因此,女性立即被剥夺了与男性相同的社会地位,同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伴侣、助手,甚至在某些条件下,甚至与男性平等。
一位中世纪女性对神学的解释试析圣希尔德加德的女性化神学思想
一位中世纪女性对神学的解释试析圣希尔德加德的女性化神学思想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大量的宗教思想在这个时期诞生并广泛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圣希尔德加德成为了女性神学的代表人物。
圣希尔德加德的女性化神学思想,具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她将女性的身份与信仰结合在一起,深入挖掘了人类与神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一个中世纪女性的角度出发,对圣希尔德加德的女性化神学思想进行解释试析,并举出五个例子来阐述她的理论。
首先,圣希尔德加德认为女性与上帝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联系。
在她的笔下,女性是由上帝亲手创造的,是上帝力量和智慧的体现。
她认为,神在创造所有生命时,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特质和功能,而女性所具有的那种温柔和谦逊,正是上帝赋予她们的美德。
其次,圣希尔德加德认为,女性与神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联系,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联系。
她认为,在女性心灵的深处,有一种深刻的、难以言说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女性更好地理解上帝的意志,并将这种意志传递给其他人。
因为女性具有亲和力和同情心,她们能够更好地同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帮助他们重建与神的关系。
第三,圣希尔德加德认为,女性的身份自身就是在神的旨意和领导下,从而强调了女性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性。
她们可以成为庇护和引导迷失灵魂的牧师和神父。
此外,圣希尔德加德还认为,女性在对抗罪恶和营救灵魂方面也具有特殊的权力和能力。
第四,圣希尔德加德强调,女性在宗教领域中的作用并不仅局限于受神的指引和支持。
相反,她们自身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以助力自己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因此,教育女性通过阅读圣经和祈祷,以增强她们与神的关系,是圣希尔德加德女性化神学思想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第五,圣希尔德加德在其所著的《荒野的奇异之路》中,对女性的主流角色进行了颠覆式的解剖和挑战。
她不仅仅将女性的美德和美德与上帝的性格相结合,而且还在她的书中描述了超越传统布道和道学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被认为是非常前卫的新型思想。
【谈法国中世纪文学中女性形象】法国中世纪文学
【谈法国中世纪文学中女性形象】法国中世纪文学法国的文学作品里几乎所有的和平场面都离不开女性,她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和平大使。
当然有些作品里,女性却是战争的起因,英雄争美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正如Claude Levi-Strauss所说:女性与战争之间的联系贯穿了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
女性精心准备的晚宴能使敌对双方心平气和,在良好的氛围中达成协约。
日常生活中,女性更常被带去解决那些发生在城里的抑或是王孙贵族之间的纷争。
她们就是社会的调节者,和平大使。
中世纪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尽管身份地位不同,但她们都为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笔者将探讨圣诗中圣女是如何在辩论中大展雄风,以及其他文学作品里普通女性在受其影响后,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为和平抗争的。
我们将探讨十四、十五世纪法国的文学作品里女性在和平事件中角色的多样性,并将她们的人生分为三部分来分析:婚姻,出生和政治。
2、玛利亚---上帝的妻子,女性的榜样玛利亚是上帝之子耶稣的母亲,圣子化身必不可少的同盟者--襄助救世主者。
是她生下了基督耶稣,并给他人性,当他代人赎罪受苦受难时玛利亚又在精神上为他分担苦难,帮助他完成了救赎人类的大功。
12世纪与圣伯尔纳德时期,人们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进入了一个高潮,这一时期对圣母的崇拜主要体现在信徒对圣母玛利亚的权利和保护力量的信仰,这恰恰表明信徒对最终能够得到救赎的肯定的希望。
在许多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重大历史事件当前,圣母以圣子的名义号召并恳求人们行动。
她是完美的祈祷者,教会的典范。
从德尚(Eustache Deschamps)到查理・戴奥林斯(Charles d“Orleans),玛利亚在为和平的祈祷上总表现出超自然的力量,她总有足够的力量来促成一次次的政治谈判。
查理六世时期玛利亚和平使者形象进一步加强。
Sede sapientiae(智慧的位子)中描述到:宝座扶持国王,圣女保护她的儿子耶稣��人类和平的使者.皮埃尔・戴伊利(Pierre d’Ailly)在《Hec est victoria》中指出伟大的圣母在为我们祈祷,是她带领我们走向和平的世界。
圣母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圣母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圣母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圣母形象是基督教中一个重要的形象,她被认为是信徒的庇护者和中保。
但是,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圣母的形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圣母形象的变化与文化差异有关。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
对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极大兴趣,这让圣母形象变得更加
优美和高贵。
而在南美洲,圣母被描绘成更亲近人民,更加亲民。
这
种变化也反映了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其次,圣母形象的变化还与时代背景有关。
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国家或
地区,圣母在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中融合得更加深厚。
如在墨西哥,圣母被描绘成墨西哥人的守护神,她的形象与当地的传统服饰和画面
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风格。
而在现代社会中,圣母被描绘成更加现
代化、更加现代女性的形象,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性别平等的
重视。
此外,圣母形象的变化也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有关。
随着不同国家和
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圣母形象也被创造、改变和传播。
在许
多艺术作品中,圣母被描绘成不同的肤色、面孔和姿势,人们通过这
些作品,了解和接触了不同文化中对圣母的崇拜和理解。
综上所述,圣母形象的变化是因为文化差异、时代背景和跨文化交流等因素。
这种变化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时代人们对宗教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也表明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圣母弥撒》的情感内涵与中世纪晚期的圣母崇拜
作者: 伍维曦[1]
作者机构: [1]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上海200031
出版物刊名: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81-94页
主题词: 纪尧姆·德·马肖;《圣母弥撒》;情感内涵;中世纪晚期;圣母崇拜
摘要:中世纪晚期法国诗人、作曲家纪尧姆·德·马肖的《圣母弥撒》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部常规复调弥撒套曲。
围绕这一里程碑式的作品的创作背景、版本情况、作曲技法和体裁特征,西方音乐学界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产生。
但对于这部伟大作品的内容及其所反映的作曲家乃至其时代的精神特质,由于缺乏直接证据,至今尚无学者论及。
本论文将音乐史和文学史、美术史、文化史等领域相贯通,联系作品所产生的广阔历史背景、时代精神、社会心理以及作曲家晚年的个人经历和内心感受,利用大量旁证加以诠释性解读,从而对这一作品可能具有的情感内涵进行大胆地探索。
圣母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圣母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圣母形象是基督宗教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她在信徒心中一直被描绘为至高无上的圣洁、慈悲和母爱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圣母形象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变化源于多个原因。
社会的变迁是导致圣母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宗教信仰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包括对圣母形象的看法。
传统上,圣母被视为完美无瑕的人物,但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平等。
因此,一些人开始对圣母形象提出质疑,认为她过于理想化,与现实生活脱节。
女性权益运动的兴起也对圣母形象产生了影响。
女性权益运动的目标是争取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人开始重新审视圣母形象的刻画,认为她被用来限制女性的角色和地位。
因此,一些人试图重新定义圣母形象,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女性的自由和平等。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也对圣母形象产生了影响。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传统宗教观念提出质疑,包括对圣母的信仰。
一些人认为,圣母只是一个传统神话的产物,无法通过科学的方法证明其存在。
因此,他们对圣母形象持怀疑态度,或者将其视为一个象征,而非真实存在的人物。
艺术与文化的变革也对圣母形象产生了影响。
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圣母的形象被艺术家和文化创作者以不同的方式刻画和诠释。
这些创作的多样性使人们对圣母形象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有些作品将圣母形象赋予了更多的人性特征和情感,使她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这种创新和变革使圣母形象更加丰富多样,也更能够与当代人的情感共鸣。
圣母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会变迁、女性权益运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艺术文化的变革。
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对圣母形象的不同理解和诠释,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无论圣母形象如何变化,她作为母亲和慈爱的象征仍然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给予人们信仰和希望。
关于圣母的知识
关于圣母的知识
圣母指的是基督教中的圣母玛利亚,她是耶稣基督的母亲,也被尊称为神的母亲。
圣母在基督教中拥有特殊的地位,被认为是无原罪的、永远处于贞洁状态的女性。
圣经中有关圣母的记载较少,但基督教的传统中有很多关于她的故事和传说。
其中最知名的是她接受天使加百列的宣告,并怀孕生下耶稣的经历。
这一事件通常被称为圣经中的“颂歌”。
圣母在基督教中被视为出生耶稣的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她的忠诚和虔诚被认为是一个信仰者应该效仿的榜样。
基督教的一些派别认为圣母是神之母,以她为媒介向神祈求可以帮助人们。
在罗马天主教教会和东正教会中,对圣母的崇拜和尊敬尤为突出。
有很多关于圣母的祷告和圣歌,并为她建造了许多教堂和圣殿。
圣母也是一些艺术作品中的常见主题,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中。
她通常被描绘为一个美丽和慈爱的女性,经常穿着蓝色的衣服。
基督教信仰中的圣母崇拜尽管在不同教派中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但她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始终是非常突出的。
作为耶稣基督的母亲,圣母在信仰者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为我们向神祈求的慈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中世纪后期圣母崇拜的原因课程名称姓名 xx 学号 201110xx 专业年级 2011级院、所年月日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xx大学研究生院制浅谈中世纪后期圣母崇拜的原因摘要:自11世纪后期圣母崇拜盛极一时,不仅受到教士神学家的推崇,在世俗社会也掀起了玛利亚崇拜的热潮。
其中的原因纷繁复杂,女性广泛的参与宗教和社会活动,甚至著述写作,推动了社会对女性的关注。
神学家对夏娃态度的改变,以及世俗生活中兴起的雅典之爱,都对圣母崇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着重解构圣母崇拜的原因。
通过圣母崇拜的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女性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精神状况。
关键字:中世纪;女性;圣母崇拜;原因《圣经》中的玛利亚是个平凡的母亲,受天使指引,因灵感孕。
“她将圣子耶稣奉献给人间,成为拯救人间的圣母。
但是由于反对偶像崇拜,玛利亚在基督文化中的崇拜受到影响。
早期教父时期,玛利亚和夏娃看成正反的典型。
由于玛利亚接受上帝的旨意获得荣耀。
夏娃则因为背叛给她带来了罪恶。
1为了防止刚摆脱异教信仰的罗马公民与一神教的基督教有所混淆,教会不敢对玛利亚进行大肆宣传。
故中世纪早期虽然开始赋予玛利亚神性色彩但是地位远不如上帝。
但民众对玛利亚的崇拜一直存在,只是在5世纪的以弗所会议确立下来。
圣母成为了沟通上帝与人间的桥梁。
她所代表的人性联接了天堂和世俗。
相对于前期的黑暗的停滞和后期的黑死病时代,11世纪后期有了较为和平的环境,圣母崇拜开始复兴起来。
民众渴望救赎和慈爱,玛利亚符合了这一时代的需求,成为了崇拜的对象。
中世纪后期,出现了大量的圣母雕像和怀抱耶稣的圣母画像,艺术丰富多彩的彰显了玛利亚的荣耀。
神学家们广泛提倡,如克莱沃克斯的圣贝尔纳德(St.Bernard of Clairvaux)以虔诚的信奉玛利亚而著名。
据说他如此虔诚的信奉玛利亚与儿时的经历有关。
他少年时病重,于是向祭坛前的玛利亚祈祷,从那得到了象征慈爱的三滴乳汁,由此病愈。
此后,他在布道中不断歌颂玛利亚,劝告人们把玛利亚当做上帝恩典的仁慈女中保。
12世纪是修女院的繁荣时期,圣母崇拜在修女中极为流行。
例如著名的女性神秘主义者希尔德加德,她创造了很多音乐和诗歌作品都是以玛利亚为主题。
圣母崇拜不止局限在神职人员和修道者之间也广泛存在于民众之中。
妇女在生育时要向玛利亚祈祷,生育结束要行感恩礼。
14世纪的巴黎人甚至相信将《圣母奇迹》放在腹部可以加快分娩。
在中世纪晚期,流传这圣母玛利亚各种显示神迹的故事。
献奉玛利亚的西多会纷纷建立。
法兰西王室也以百合花作为了王室徽章的代表图案。
玛利亚替人代祷,消除瘟疫等。
同时以圣母为中心的宗教活动和仪式越来越多。
例如在祈祷时要念诵“万福,玛利亚”经文。
在宗教各类活动中,圣母成为了主要的崇拜对象,尤其是每周六举行的圣母崇拜成为了例行的活动。
圣母崇拜还渗透在艺术、文学、建筑各个领域。
有人说:“12和13世纪的几乎每座大教堂都是献给玛利亚的,以致于有人找教堂时就意味着找圣母的教堂。
”2可见中世纪晚期人们将圣母放到了极高的位置。
12世纪出现的崇拜圣母的热潮,人们崇拜生养了救世主的光辉圣母,匍匐在十字架下饱受痛苦的圣母。
在中世纪中期和晚期的艺术中,怀孕的圣母,怀抱着婴儿耶稣的圣母,搂着儿子尸体悲痛欲绝的圣母成为雕刻和绘画中最流行的素材。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雕像是圣母同耶稣跪在大教堂门前,为罪乞求上帝的宽恕。
许多教堂为圣母建造:沙特里(Chartres)、罗卡马多(Rocamadour)、伊斯威奇(Ipswich)沃尔辛厄姆(Walsinghem),朝拜者蜂拥而至,在其他教堂则建立了以圣母名字命名的神殿。
圣母生平发生的重大日子也变成了重要的宗教节日。
她是宗教戏剧的主角是城市行会的守护人。
3一、夏娃原罪的消解1刘文明.《上帝与女性——传统基督文化事业中的西方女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78页第184页2伍维曦.《圣母弥撒》的情感内涵与中世纪晚期的圣母崇拜.[J].音乐艺术.2009(3):84.3[以色列]苏拉密斯.第四等级——中世纪欧洲妇女史. 林英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第107页。
中世纪神学延续了歧视女性的传统观点。
但是在细微的地方仍然表现出了微妙的变化:夏娃不再看做是罪恶的所有承担着。
坎特伯雷的圣安瑟尔姆认为亚当也应该承担罪恶,“因为亚当是第一天被造出来的完人,他包含了男性和女性,是两性合一的人,而女人也是由他分离出来的……如果只是夏娃犯了罪,那么整个人类就没必要遭到谴责”两者都要对人类的堕落负责。
圣维克多的雨果认为是夏娃的脆弱让魔鬼得逞,理应受责,但亚当并未拒绝反而同意了,他也应该承担责任。
神学家不仅不再全盘攻击夏娃,反而认识到亚当的责任。
1不仅如此,希尔德加德还提出了不应该过分指责夏娃。
她将责任推给了撒旦,认为是撒旦的诱惑是主要原因。
她还指出夏娃作为脆弱的一方,比亚当犯罪给人类带来的罪恶会小一些。
伯尔纳则认为夏娃的女儿玛利亚的功宽恕了夏娃所犯下的罪。
教士和神学家不再将夏娃作为所有罪恶的承担者,表明对女性的相对宽容和谅解。
对玛利亚的崇拜也不再与夏娃的罪恶相提并论,而认为是夏娃第二,强调两者的联系多于区别。
在神学家对夏娃的重新定义和消解中减少了两者的对立,同时也淡化了两性斗争。
二、女性积极参加宗教和社会活动在父权制社会下,女子没有发言权只能呆在修道院或者家里。
中世纪后期,教会权力加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女性广泛参与到社会和宗教生活中。
社会中的例子用世界妇女史当时涌现出很多女性神秘主义者、女修道院长、女性作家。
女性神秘主义者以上帝代言人自居著书立说甚至布道,得到了权威的认可。
例如宾根的希尔德加德呼吁宗教革新,革除侵蚀教会的腐败和软弱。
一些妇女开始挑战教会和世俗的权威,积极参与到公众生活中来。
但尽管如此哥特鲁特、米彻蒂德等中世纪修女留下了许多有学术性的著作。
中世纪后期,还出现了一些女修道院院长,在父权制宗法框架下散发了独特的光辉。
从11世纪起附属克吕尼会的马斯格尼修女院建立。
雅克·德·维特里记述说,追随西多会的修女团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以异常的速度增长。
到15世纪时,仅在德意志地区就有220所西多派修道院。
2可见妇女宗教热情强烈。
自中世纪后期,许多修道院不止招收贵族女性,使得其他阶层的女性得以广泛参与宗教生活。
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小贵族家庭的希尔德加德,她在8岁的时候供奉给教会。
她积极进行写作和涉猎公共事务。
她的学识得到了圣伯纳德和教皇的赞誉,她的音乐打破了圣格里高利圣咏的传统。
她还打破常规多次进行布道宣传与当时著名人物通信成为了风靡一时的精神领袖。
从财产上的考虑,虽然进入修道院需要一定的捐赠但远远低于父母给女儿在世俗中准备的嫁妆数量。
所以很多贵族出于经济的考虑将自己的女儿送往修道院。
13世纪兴起了以女性为伯格音(Beguine)运动,她们每天祈祷、做善事、劳动,被称作世俗中的隐居者。
伯格音运动满足了当时修道院无法接收有需求加入女性的宗教热情。
还有在基督教神秘主义贡献非凡的女性,如福利格诺的安吉拉(Angela of Foligno),瑞典的布里奇特(Bridget of Sweden),锡耶纳的凯瑟琳,圣格特鲁德,宾根的希尔德加德,马格德堡的梅西蒂尔德。
她们取得了同时代男性望其项背的成就。
许多女性被封为圣女。
锡耶纳的凯瑟琳与当时的教会和首脑关系密切,她曾为教皇从阿维翁搬到罗马积极奔走。
在1378年教廷大分裂中,她支持乌尔班六世。
她领导着一个属于多米尼克会第二会的大团体,并参与制定十字军东征计划,卷入佛罗伦萨同盟同教廷的斗争中,积极推动教皇重返罗马。
3在中世纪后期,修女成为广受欢迎的宗教职业。
女隐士、伯格音和女性神秘主义者纷纷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些与上帝紧密相连的女性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在女性神秘主义的许多作品中抽离出上帝的母性,将教会比喻成女性,歌颂圣母玛利亚,体现了在中世界后期,女性参与宗教生活中呼吁母性的萌芽发展。
女性的公共权力有所增加。
十字军东征中许多妇女开始代替丈夫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广大修女向玛利1李玉华.《中世纪西欧圣母崇拜的兴盛及原因探析》[D].硕士论文.第35-36页。
2李建军.西欧中世纪妇女贵族修道的动机[D].硕士论文.第16页。
3[以色列]苏拉密斯.第四等级——中世纪欧洲妇女史. 林英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第61-62页。
亚祈祷,求情,内心深处认同这位女性的典范。
她们信赖依靠这位伟大的母亲,许多女性向玛利亚祈祷三、社会心理因素在父权制社会理念下,崇拜玛利亚满足了人们崇拜母性的情结。
自古农民就有崇拜大地女神的意识。
女性象征着孕育万物,这种自然性来自于传统。
“由于收获与人的出生相联系,所以大地仿佛采取了母亲的样式,成为了作为一切生命之源的伟大母亲的主要具体形式。
所以古代人的崇拜及信仰常常集中在生殖力上。
在史前部落群体中,这样的崇拜可能是将天空与男性的强暴和雨水想联系,而大地与女性的妊娠和周期性相关联。
”1因此,对于农民来说,母亲代表的大地是生命的源泉,这种思想一直延续下来。
当基督教思想确立下来,玛利亚自然而然成为替代异教女神的首选。
选择玛利亚作为崇拜对象,是当时经济尤其是农业发展的需要。
西欧妇女的生活一直弥漫着基督教的世界观。
玛利亚是贞洁、忠贞的代表,哲罗姆(Jerome)曾对处女大加赞扬,称颂她们是“来自荆棘的玫瑰,来自泥土的黄金,来自蚌壳的珍珠。
”2在禁欲主义盛行的中世纪。
玛利亚成为了修士尊崇的对象,修女学习的典范。
中世纪盛行的长子继承制将其他子女排除在继承范围之外。
他们没有更多的财力结婚,只好选择独身。
再加之自教父时期的基督教就将女性看做是罪恶的渊薮,赞扬独居贬低婚姻和性交。
认为女人会引起男人的冲动,为了免除这种危害,最好是同女人保持距离。
戒绝性欲,保持贞洁被鼓吹为最高层次的宗教方式。
种种现实导致人们的宗教禁欲思想膨胀。
童贞女玛利亚满足了修士们对贞洁渴望的需要,他们将对独身的追求崇拜诉诸于玛利亚身上。
这种贞洁观同样对女性也有同样地影响。
她们普遍认同女性中童贞女的地位最高,寡妇次之,而已婚排在最后。
女子追重要的品行就是贞洁。
在结婚前女孩要保持贞洁,父亲的责任是将女儿完美无缺的移交给她的丈夫。
女人作为男人的财产,保持贞洁意味着财产的完整。
寡妇也要忠贞,她的忠诚则成为其他人效仿的榜样。
婚后的女人如果不忠则会让自己的家庭蒙羞。
人们将玛利亚的温顺、贞洁、谦逊视为妇女效仿的模范。
圣母指导着世俗中的女性如何在社会中扮演角色。
四、雅典式的爱情中的圣母情结十字军东征,将玛利亚崇拜再次带回了西欧。
圣母代表了纯洁、仁爱,她充满母爱的仁慈形象弥补了父权制威严肃穆的压抑。
信徒们更愿意通过她来表达自己的意愿通过玛利亚代祷来接近无限荣耀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