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原因与对策浅析
——有关大学生村官流失问题的文献综述
课程:社区分析
姓名:孙文博
学院: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学号:09124544
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原因与对策浅析
——有关大学生村官流失问题的文献综述
【摘要】: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政策实施以来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突出贡献,但是近年来,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极为严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流失新农村建设
因为比较宅在上海,也因为我来自外地农村,所以我的社区分析论文调查选取了农村的大学生村官这一特殊的社区群体,文献综述从大学生村官流失问题着手,问卷也在河南省襄城县塔王乡的大学生村官入手,因为老姐就在这里做村官,所以做问卷比较有资源。下面开始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文献综述。
2008 年3 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从2008 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 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难免让人想起七十年代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虽然时代背景截然不同,所以做来比较毫无意义,但这一政策究竟是否合理,我们看一下数据。四川省自1999年通过志愿者服务、下派等形式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然而,截至2007年7 月,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 人,流失率高达70%以上。(肖隆平.2009)大学生村官在乡土实践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门槛,根据我姐的描述,村官的日常例会和业务都是些几乎没有意义的,而且大把时间都浪费在办公室的麻将桌上和领导的各种饭局上。
一,大学生村官流失的一般特征
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献资料比较少,根据塔王乡的9名村官的出路分析,大致有三个一般特征,以供参考。
1,从农村返回到城市: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使农村更多地被排斥在改革发展的成果之外。很多人把进入城市当作跳出农门的重要目标。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还有一部分人对自己到农村服务感到脸上无光,认为自己到农村服务是“大材小用”,农村缺乏相应的工作条件和创业环境,不但无法体现出自身价值,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此,一些大学生村官通过人际关系等途径,想法设法离开农村。更有甚者,干脆辞职,另谋职业到城市寻求发展机会。
2,从低学历到高学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不是出自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而仅仅是在现实严酷的就业环境下的无奈选择和权宜之计。他们认为自己在农村呆不长久,只是到农村来镀金而已,一旦服务期届满后就会离开农村,因而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得过且过,整天只是暗暗盘算着离开农村的日子和路径,不愿全力以赴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尤其是一些学历层次低、综合素质差的大学生村官往往通过考取研究生、提升学历层次想办法离开农村。从这两年报考研究生的构成来看,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所占比例呈增长的趋势。
3,从特殊身份到固定身份:身份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的核心问题。“我们算什么人?”身处塔王乡的大学生村官们不止一次提到同样的问题。“如果是农民,我们没有土地;如果是工人,我们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我们又没有编制,工资跟他们相差一两倍!”《31 名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之困:我们算什么人?》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这样写道。不仅这些大学生村官,而且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村官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身份上的尴尬。近年来,大学生村官考取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数量明显增多,追求身份上公正待遇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二,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原因分析
针对大学生流失的这一现状和一般特征,我们分析的出三个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差异明显的城乡两极格局是大学生村官不愿留在农村的首要因素。那些收入高、劳动环境好、待遇好、福利优越的首属劳动力市场主要面向城市居民群体,而那些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的次属劳动力市场的构成群体主要是外来农村人口。城市居民正是由于得到较多的政策和制度优势,深刻地体会到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差别,进而也就不难得出城市居民优越于农村居民的意识判断。在这种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居民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享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正如孙立平教授所言,中国的城乡是一个断裂的社会。正由于城乡的诸多差别,许多大学生村官不愿意长期扎根农村。
2,客观原因:乡村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以及居住条件落后,尤其在工资待遇方面相对较低。在调查中,只有30% 的大学生对农村的工作、生活条件表示基本满意,半数以上选择了不满意。而且在大多数农村,村民往往缺乏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在多数村民看来,大学生村官“上任”时间较短,而且大多两三年就有可能离开,给予他们实权并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因此,大学生服务农村多是以“助理”相待却并没有实权,每天的工作也就集中在为领导打打字、写写报告,教领导学会使用电脑,帮办公室整理整理文件、档案这样一些琐碎之事上。而且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们提出的建议不能被接受,觉得自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当地文化水平的匮乏使他们颇感精神上的孤独。他们中很多人,在释放完激情后,带着所期望的优待政策重新踏上城市的旅途,寻找真正想要的生活。(张丽,2010)
3,主观原因:尽管历史因素和客观因素是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的观念如何、素质能力如何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观念相对落后。调查中,面对“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最受欢迎”的问题,90%以上的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不约而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善于学习、工作认真、积极进取、作风务实、踏实干事、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协调能力,能够扎根农村,愿意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等。(汪玮,2007)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对策
针对历史原因,主客观原因,我们应找出充分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对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加快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各项政策。党的十七大反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