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部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课件高中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课件高中课件
力的基本性质
力的定义
总结词
力的定义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详细描述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得物体的运动状 态发生改变。力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内力是指物体内 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外力是指物体与外界物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可以将力分 为多种类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换算关系
1千米=1000米,1米=10 分米,1分米=10厘米,1 厘米=10毫米。
时间
定义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 持续性和顺序性,具有一 维性,是运动变化中的某 一瞬时。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 是秒,符号为s。
常见单位
小时(h)、分钟(min)、秒 (s)等。
换算关系
1小时=60分钟,1分钟 =60秒。
03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
是千克,符号为kg。
02 常见单位
克(g)、毫克(mg)、吨(t)
等。
04 换算关系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1克=1000毫
克。
长度
定义
长度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 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距 离。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是米,符号为m。
常见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 米(cm)、毫米(mm)等。
公式
$v = v_{0} - at$(速度等于初速度 减去加速度乘以时间)
特点
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加速度方向与 速度方向相反。
应用
计算速度、位移和时间等物理量。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全部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全部课件

03
第三章:相互作用
重力与弹力
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其方向竖直向下。重 力的大小称为重量,单位为牛顿 。
弹力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在 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它接触的 物体产生的力。弹力的方向与物 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 之间,当它们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 的方向相反。
04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总结词
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 ,物体会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揭示了物 体的固有性质,即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
总结词
加速度定律,描述了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天体运动
总结词
天体运动是指宇宙中的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详细描述
天体运动的研究涉及到天文学、物理学和数 学等多个学科。天体运动遵循牛顿的万有引 力定律,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轨迹可以通过计 算得出。此外,天体运动还涉及到地球的自 转和公转、太阳辐射压和其他因素。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总结词
05
第五章: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详细描述曲线运动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曲线运动是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具有速度方 向时刻改变和加速度可以变化的特点。曲线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可以分解 为切向力和法向力,切向力改变速度大小,法向力改变速度方向。
平抛运动
详细描述平抛运动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06

2013年人教版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第2章第一节

2013年人教版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第2章第一节
图2-1-3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 分别为:
v1=________cm/s,v2=________cm/s, v3=________cm/s,v4=________cm/s, v5=________cm/s.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思路点拨】 明确速度的求法,并建立坐标系分
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精讲精析】 (1)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5×0.02 s=0.1 s. 对应各点的速度分别为: v1=x12+Tx2=1.420×+01.1.90 cm/s=16.50 cm/s, v2=x22+Tx3=1.920×+02.1.38 cm/s=21.40 cm/s, v3=x32+Tx4=2.328×+02.1.88 cm/s=26.30 cm/s, v4=x42+Tx5=2.828×+03.1.39 cm/s=31.35 cm/s,
v5=x52+Tx6=3.329×+03.1.87 cm/s=36.30 cm/s,
(2)利用描点法作出v-t图象,如图2-1-4所示.
图2-1-4 (3)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 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它们成“线性关系”.
【答案】 (1)16.50 21.40 26.30 31.35 36.30 (2)如图2-1-4所示 (3)小车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方法总结】 描点法是作图的一种最基本的方 法,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课堂互动讲练
对实验操作的考查
例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 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 (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________. A.将小车安放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小 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 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机械振动第1节简谐运动课件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机械振动第1节简谐运动课件

从获得的弹簧振子的 x-t 图像(图 3)可以看出,小球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似乎可以用正 弦函数来表示。是不是这样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图3 振动图像 如何确定弹簧振子中小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否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
三、简谐运动
1.定义:如果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像(x-t图像) 是一条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作简谐运动。 2.特点:①简谐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振动。 ②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所以它不是匀变速运动,是变力作用下的变 加速运动。
谢谢!
1.简谐运动的位移 位移的表示方法: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振动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规定正方向, 则某时刻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可用该时刻振子所在位置的坐标来表示.
2.简谐运动的速度 (1)物理含义:速度是描述振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所建立的坐标轴(也称 “一维坐标系”)上,速度的正负号表示振子运动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 (2)特点:如图所示为一简谐运动的模型,振子在O点速度最大,在A、B两点速度为零.
例 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弹簧振子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B.简谐运动就是指弹簧振子的运动 C.简谐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简谐运动是机械运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
例 [多选]下图表示一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 A. t1时刻振子正通过平衡位置向x轴正方向运动 B. t2时刻振子位于负最大位移处 C. t3时刻振子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D.该图像是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画出的
机械振动
1.定义: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总是在某一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简称振动。 2.特征: 第一,有一个“中心位置”,即平衡位置,也是振动物体静止时的位置; 第二,运动具有往复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全册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全册课件
并联电路是指将各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源两端,电流有多条路径。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指在闭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 路的电阻成反比。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解题方法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等式,求解 相关物理量。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简介
能量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电能和热能之 间的转化等。
能量守恒定律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能量保持不变,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 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06
电场与电路基础
电场的基本性质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 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 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 械能保持不变。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动能定理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 动能的变化。
应用
通过计算合外力做功,可以求解 物体动能的变化,进而分析物体 的运动情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应用场景
适用于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 统,如自由落体、抛体运动、简谐振 动等。
加速度定义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 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
加速度恒定且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v=v0+at,x=v0t+1/2at^2,v^2-v0^2=2ax。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
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定值。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基本公式
v=gt,h=1/2gt^2,v^2=2gh。

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章 课件(付,210)

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章 课件(付,210)
每种运动都要选取能反映其本身特点的物理量来描 述,使学生知道不同性质的运动包含各自不同的特 殊矛盾
思维导图
梳理主干新知初感悟
• 一、振幅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是表示振动
幅度大小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振幅的两倍表示的是做振 动的物体运动范围的大小。
如图,在铁架台上悬挂一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分别把振子从平衡位置向下拉不同的 距离,让振子振动。
②绘制图像: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显示振子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得到 如图所示的图像。 ③分析:因为摄像底片做匀速运动,底片运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 因此,可用底片运动的距离代表时间轴,振子的频闪照片反映了不同 时刻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也就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结论】图像的含义:反映了振动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
(1)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振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从图像上可直接看出不同时 刻振动质点的位移大小和方向、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趋势。
【思考】
• 简谐运动与我们熟悉的匀速运动比较,速度有何不同的 特点?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不是简谐运动?
•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在简谐运动中具有哪些 特征?
因此是从正的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画出的图象,A项正确,E项错误; t1时刻以后振子的位移为负,因此是通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B项 错误;t2时刻振子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因此可以说是在最大位移处,C 项正确;t3时刻以后,振子的位移为正,所以该时刻正通过平衡位置 向正方向运动,D项正确
答案:ACD
【基础练习】
• 3、振幅与周期:在简谐运动中,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的周期公式 为 ,由振动系统本身的因素决定,与振幅无关。
【典例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18张)[1]-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18张)[1]-PPT优秀课件
1、v₀=0 2、a=g (三)重力加速度g
1、方向:竖直向下 2、大小: ①同一地点,g的数值相同; ②g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一般计算中取g=9.8m/ s²,粗略计算中取g=10 m/ s² (四)运动规律: vt=gt
h=gt²/2 vt²=2gh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巩固练习: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物体竖直向下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
律相同
D.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4、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 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 分别位于高1m的窗户的上、下沿,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少m?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2m 0.2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应用
测高度
想一想:如何测量悬崖、峡谷的 高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课件_-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课件_-ppt精品课件

看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5课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7张PPT)_2【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5课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7张PPT)_2【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课堂练习
1、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自由 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物体下落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 动。
雨滴的下落
苹果的下落
伞兵的下落
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注意: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 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的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2、特点: (1)Vo = 0 (2)只受重力
自由落体运动具有怎样的运动规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5课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7张PPT)_2【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小结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Vo=0,只受重力) 2、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 g=9.8m/s²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特点:Vo=0 a=g
Vt=gt h=½gt² Vt²=2gh 作业: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5课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7张PPT)_2【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观察下表,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解释这个规律吗?
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值大小不一样,一般随着纬度的增大 而增大,赤道处重力加速度g值较小,两极g值较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5课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7张PPT)_2【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全册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全册ppt课件
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法则,即两个共点力可以合 成为一个对角线力,或者一个对角线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共点力。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必须满足合力为零 的条件。
三力平衡条件
当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 力必须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即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 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刹车问题
刹车问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一个典型应用。在刹车过 程中,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通过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出刹车距离、刹车时间等关键参数 。
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另一个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物体以 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出物体上升的最大 高度、上升和下落的时间等关键参数。
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分类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 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类型。
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 用,如刹车系统、传送带等。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称 为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一个力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力,称为力的分解 。
安装器材、启动打点计时器、拉动纸 带、关闭打点计时器、取下纸带、数 据处理。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 变速直线运动。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竖直上抛运动 课件(共15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竖直上抛运动 课件(共15张ppt)

例2.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如图 所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小将 陈若琳和王鑫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 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跳台向上跃起,
解析: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可 看作竖直上抛运动,情景如图。 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可看成
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重心(此时其重心 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过程,重心
拓展课程

竖直上抛运动
课程目标
1.理解竖直上抛运动性质与竖直 上抛运动的条件.
2.掌握将竖直上抛运动分为上升 、下降两个过程分析、处理的方法,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3.知道可将竖直上抛运动上升和 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 直线运动.
学法指导
1.通过观察物体的上抛,掌握竖 直上抛运动特征和运动性质.
4.图像法: vt
a上=a下=-g
能力突破
◆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例1.如图,一人站在h=10m高的阳
台上将一小球以v0=10m/s的初速 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
v0
取10m/s2,求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
经历的时间?
1.分段法 t (1 3)s 2.整体法
h
h
v0t
1 2
gt2
◆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 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 用下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2.产生条件: ①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②只受重力作用
3.运动性质: 初速度v0竖直向上,加速度为g
(竖直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员的运动近 似为竖直上抛运

思考题
已求知:竖直上抛的物体初速度v0,试 (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以及上
解析:将上升过程看成反向初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间的关系》-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间的关系》-ppt精品课件

1 2
at2得:t=
-v0± v20+2ax a

-25±
252-2×10×30 -10
s,解得:t1=2 s,t2=3 s
t2是汽车经t1后继续前进到达最远点后,再反向加
速运动重新到达位移是30 m处时所经历的时间,由于汽
车刹车是单向运动,很显然,t2不合题意,应舍去.
(3)解法一:把汽车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过程,看成初 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过程,求出汽车以10 m/s2的加速 度经过1 s的位移,即:x′=12at2=12×10×12 m=5 m
t′=16 s时Δx=0,即此时两者相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2.3《匀 变速直 线运动 的位移 与时间 的关系 》(共3 1张PPT )【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2.3《匀 变速直 线运动 的位移 与时间 的关系 》(共3 1张PPT )【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 题型一 位移公式的应用
❖ 【例1】 一辆汽车刹车前速度为90 km/h, 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求:
❖ (1)汽车刹车开始后10 s内滑行的距离x0; ❖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 m时所经历
的时间t;
❖ (3)汽车静止前1 s内滑动的距离x′.
【解析】 (1)90 km/h=25 m/s
❖ 运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上述结论不仅对 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对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也 是适用的.
❖ 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理解
❖ 1.位移公式x=v0t+ at2反映了位移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
❖ 2.公式中v0、a、x都是矢量,利用公式时 应先规定正方向,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 向.其他各量若与v0同向,则取正值,若 与v0反向,则取负值.对计算结果中的正 负号,需要根据正方向的规定说明其物理 意义.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二章课件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二章课件
运 动 的 描 述
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3.理解:同一物体,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
情况可能不同。
注意:以后凡是说到运动,都应该首先选取参考系,
常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返回
第1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坐标系
运 动 的 描 述
汽车沿直线运动,怎样定量地描述它的位置变化呢?
可以利用我们已有的数学知识,建立直线坐标系。
运 动 的 描 述
质点
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 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意义: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参考的另外 的物体
坐标系
返回
第1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运 动 的 描 述
A.研究细胞的结构时,因为细胞很小所以可以看作质点
返回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指某一瞬间。
运 动 的 描 述
2.时间间隔: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怎样直观地了解这两 个概念?
返回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3.用时间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早 读
运 动 的 描 述
下 课
……
上 课
下 课
6
7
8 30min
9 40min
10
t/h
时刻
时间间隔
说说在时间轴上时刻和时间间隔是怎样表示的?
描述平面上运动的物体的 位置变化,可以建立二维
运 动 的 描 述
y/m
2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维坐标表示(x,y)
x/m
-2 -1 -1 0
1

2.1简谐运动【新版】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

2.1简谐运动【新版】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
(2) xt图象:横坐标表示振子振动的时间,纵坐标表示振子相对平 衡位置的位移。反映了振动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辨析:振子的轨迹图象与振子的xt图象 弹簧振子沿一直线做往复运动,其轨迹为重复的一段线段,而
它的振动图象(xt图象)却是正弦曲线,反映振子的的位移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A.t2时刻振子在A点 B.t2时刻振子在B点 C.在t1~t2时间内,振子的位移在增大 D.在t3~t4时间内,振子的位移在减小
答案: AC
(教学提纲)2.1简谐运动—2020-202 1学年 【最新 版】人 教版(20 19)高 中物理 选择性 必修第 一册获 奖课件 (免费 下载)
(教学提纲)2.1简谐运动—2020-202 1学年 【最新 版】人 教版(20 19)高 中物理 选择性 必修第 一册获 奖课件 (免费 下载)
(1)时间的对称 tOB=tBO=tOA=tAO,tOD=tDO=tOC=tCO,tDB=tBD=tAC=tCA (2)速度的对称 ①物体连续两次经过同一点(如D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物体经过关于O点对称的两点(如C、D两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位移的对称 -x物D,体xA经=过-关xB于O点对称的两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xC=
任务二:弹簧振子的理解
[例2](多选)如图所示,当弹簧振子由A向O( 平衡位置)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子的位移在不断减小 B.振子的运动方向向左 C.振子的位移方向向左 D.振子的位移在增大 E.振子的速度在增大
答案: ABE
(教学提纲)2.1简谐运动—2020-202 1学年 【最新 版】人 教版(20 19)高 中物理 选择性 必修第 一册获 奖课件 (免费 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课件
答案: C
4. 下图所示是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 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 测量出 AB=1.2 cm, AC=3.6 cm, AD=7.2 cm,计数点 A、B、C、D 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 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只能记录时间而不能记录位移的仪器 B.若电源频率f=50 Hz,则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 间间隔为0.1 s C.打B点时运动物体的速度vB=0.20 m/s D.本实验也可以采用电火花计时器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 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 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 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 点跟“0”计数点对齐.
①、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3.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 (1)建系、定标度:坐标轴的标度选取要合理, 应使图象大致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 (2)描点:描点时要用平行于两坐标轴的虚线标 明该点的位置坐标.(所描的点一般用“·”标明) (3)连线:用一条曲线或直线“拟合”这些点. 仔细观察所描各点的分布情况.用一条直线 “拟合”这些点,即让所画的直线连接尽可能 多的点,不能连接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舍弃离直线较远的点.
②、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v2 =___ ③、小车的加速度是a =__ ____ m/s2.
距离
测量值 /cm d1 d2 d3
___ m/s.
一、实验步骤 二、数据处理的方法 三、误差分析 四、注意事项 五、随堂演练
一、实验步骤 1.如下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 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 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 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 在小车的后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怀仁县巨子实验中学
高一物理组
制作人:彭越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一、实验目的: •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
•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测量出数据,用公式计算出各点的速度,再寻求
• 2、图像处理(作出v-• 三、实验器材: • 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纸带、复写纸、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
、细线、钩码、刻度尺
• 四、实验步骤: • 1、如课本31页的图,把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
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段,连接电路。
• 2、把一条细线栓在小车上,使细线绕过滑轮,下边挂上重量适当的 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并把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 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列点,换上新的纸带, 重复三次实验。
• 4、从三条纸带中选取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 • 5、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数据。
• 五、数据处理: • 1、公式处理: • 利用公式:,求出各点vn瞬时xn速2T度xnv1 • 填入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