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画笔触之美——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

合集下载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1. 引言1.1 介绍油画作品《星月夜》《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被视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展现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受人们喜爱和赞赏。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浓烈的情感,刻画了一个寂静而神秘的夜晚场景。

画面中的星星闪烁,月亮皎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

梵高通过对光影的处理和线条的运用,展现了他独特的世界观和艺术感悟。

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油画,更是梵高内心世界的一次流露和表达。

通过《星月夜》,我们可以感受到梵高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这幅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和共鸣。

《星月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了无数后代艺术家和观众。

它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将会被我们长久地铭记和传承下去。

1.2 艺术特点的重要性艺术特点是评价一幅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对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深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色彩、构图、线条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表现手法,帮助观众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艺术内涵。

艺术特点也可以反映出艺术家的个性和风格,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技法特点。

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拓展我们对艺术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打开了解艺术作品的新视角和思维方式。

在探讨油画作品《星月夜》的艺术特点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这幅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艺术之美。

2. 正文2.1 作者及背景介绍《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89年。

梵高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激情和挣扎,也正是这种内心的冲突和情感的表达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浅析文艺作品——名画《星夜》

浅析文艺作品——名画《星夜》

浅析文艺作品——名画《星夜》
文艺作品对人们的情感与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名画《星夜》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该画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创作,以其独特的画风和深刻的主题在艺术界和大众中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首先,该画作以夜晚为主题,梵高运用了大量的蓝色和黄色,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又梦幻的氛围,让人们仿佛置身于星空之下。

在画面中,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以及地面上的树木和村庄都是梵高巧妙运用笔触和色彩表现的,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印象派风格。

其次,该画作表达了梵高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思考。

画中的天空是梵高的情感寄托之一,他认为星星是上帝创造的奇迹,而人们应该去探索和珍惜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同时,画中的树木和村庄也是梵高对人类生活的反思,他希望人们能够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和力量,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最后,该画作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19世纪末期,欧洲的文化艺术运动达到了巅峰,梵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星夜》。

该画作不仅代表了印象派的精神,也代表了梵高自身的思想和感情,是一件艺术品和历史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名画《星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
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一件经典之作。

它将永远留在艺术史的长河中,继续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和启示。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油画作品《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大师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一幅著名作品。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星月夜》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构图、色彩、线条、情感表达等方面解读这幅杰作的艺术魅力。

从构图上看,《星月夜》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平衡的美感。

整幅画面以一个安静的村庄为背景,房屋、教堂、树木等建筑物和植物透露着一种朴实和平静的氛围。

而在这个宁静的村庄上空,则是一轮明亮的月亮和点点繁星。

梵高通过对比明亮的月亮和繁星和宁静的村庄,创造出一种神秘而动人的画面效果。

画家运用对角线的构图手法,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

色彩是《星月夜》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之一。

梵高以深沉的蓝色调为主,将整个画面渲染成一片神秘而忧郁的色彩世界。

月亮和星星的闪亮和村庄的深蓝色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趣味。

画家大胆地应用红、黄等对比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梵高在色彩运用上的大胆和独特,使得《星月夜》成为了一幅具有强烈表现力的作品。

线条的运用也是《星月夜》的一大特色。

画家运用了流畅而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建筑物和植物的轮廓,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清晰和有力。

梵高的线条运用也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节奏感。

月亮和星星的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在《星月夜》中,线条不仅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更是画家情感和创作冲动的表达方式。

情感表达是《星月夜》的灵魂所在。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的完美结合,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探索。

整个画面透露着一种神秘而超脱的氛围,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

画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世界的敬畏和渴望。

《星月夜》不仅仅是一幅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星月夜》作为梵高的代表作品,其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构图、色彩、线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更能够理解这幅杰作背后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星月夜》是荷兰印象派油画大师梵高在1889年创作的一幅著名作品。

这幅画作以星辰闪烁的夜空为背景,描绘了一片小小的村落和静谧的乡村景色。

《星月夜》这幅油画作品,被誉为梵高晚年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之作之一。

它深刻地体现了梵高艺术的特点和风格,是印象派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的代表作。

首先,梵高运用了独特的色彩技法,特别是在表现夜色和星光的方面。

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色彩氛围,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富于情感的渲染更是令人感受到其强烈的内心感受。

画面运用了大量的紫色、暗蓝色和黑色,这些色彩形成了一种深沉、静谧的氛围,展现出梵高对自然和人生命运的忧伤和思考。

和其他画家所描绘的夜景不同,梵高的夜景不仅仅由星星和月亮所代表的,它安排了树木、房屋和道路等元素,使画面显得更真实和有生命力。

整个画面一片黑暗,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将画面组成,热烈的红色,深邃的黑色,还有清澈的翠绿,这些色彩交相辉映,表现出梦幻般的效果。

其次,梵高富于表现力的笔触也是其艺术风格中的重要特点。

他用各种宽窄不一而有力的笔触来表现树、房屋和星空等的质感和形态,在筆觸的運用中,他有很強的簡略的特點,有時會將物體的輪廓劃成幾條粗略的線,淡化了物体之间的分界,但是更加強烈地表現出表象的本質。

他还采用了厚重的涂料,创造出重重地质感和沉重的画面氛围,描绘出夜空中星星璀璨的光彩,使绘画具有独特的粗犷风格,同时也更能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感性认识。

再次,梵高作品中常常出现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

《星月夜》这幅画作里虽无明显的人物,但是整幅画面却充满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情感来自于作者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展现了梵高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更加倾向于情感的墨守成规和执着追求等个人情感因素。

画家通过这幅作品的创作,不但表现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也释放了自己深深的孤独和自责情感。

在许多人眼中,这幅画是一种向自然敞开心扉的感人之作,同时,它也是一种表达艺术家内心独有情感的油画作品。

沉浸于光影之中——对梵高的《星夜》的评论

沉浸于光影之中——对梵高的《星夜》的评论

沉浸于光影之中——对梵高的《星夜》的评论梵高的《星夜》是一幅充满了情感和光影的画作,它的色彩和构图带来了一种非凡的视觉冲击力。

这幅画让人们感受到梵高的内心世界和他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也让人们对生命和世界充满了感悟。

首先,这幅画的色彩是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深邃的蓝色和亮黄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整幅画变得非常鲜明。

这种明亮的色彩和强烈的光影变化,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了星辰和光芒的世界中。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感受到的不再是现实的平凡和乏味,而是充满了梵高对生命和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其次,这幅画的构图也非常精致。

天空和地面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但两者之间又有着无限的联系。

画面中的星星和月亮在天空中闪耀着,仿佛是在向我们展示着宇宙的无限之美。

而地面上的小屋和树木,则让人们感受到了家园和生命的力量。

整幅画的构图非常完美,将天空、大地和人们的生命融合在了一起。

最后,这幅画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沉浸于光影之中的感觉。

人们仿佛可以听到星星在闪烁,可以感受到月光的柔和,也可以看到树木和小屋的轮廓。

这种感觉让人们进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梵高的《星夜》是一幅充满了情感和光影的画作,
它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生命的无限价值。

这幅画的色彩、构图和感受,让人们沉浸于光影之中,也让人们对生命和世界充满了感悟。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它刻画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观,展现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星月夜》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它的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

从题材和构图角度来看,《星月夜》表现了梵高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画面中,一个安静的村庄被星空和月光照耀,整个画面流露出一种神秘和超凡脱俗的氛围。

梵高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和对光影的处理,使得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显得非常生动和有力量感。

画面中的榆树和天空的星云、群星勾勒出一个完美的夜间景观,展示了梵高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无限向往。

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是梵高对夜晚景色的超凡诠释。

从色彩和笔触的处理来看,《星月夜》展现了梵高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运用了大量的深蓝色和紫色来表现夜晚的神秘和宁静。

他将深沉的夜色与明亮的星光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色彩对比,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力量感。

梵高通过对笔触的粗糙和丰富处理,赋予了画面更多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

他用大胆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树木和建筑物的轮廓,同时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星空和月光的细腻质感,使得整个画面展现出一种动感和活力。

梵高的色彩和笔触处理,为《星月夜》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从情感表达和内涵来看,《星月夜》反映了梵高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诠释和对光影的处理,表现出了他对宇宙和自然的无限向往和对生命的热情追求。

画面中的星空和月光被赋予了一种神圣和超验的意义,展现出梵高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与此画面中的村庄和树木则展现出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氛围,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整幅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诠释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梵高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强烈情感,成为他独特艺术风格和情感内涵的重要体现。

从历史和艺术影响角度来看,《星月夜》是梵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他油画创作中的杰作之一,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油画作品《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艺术大师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1889年在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创作的。

这幅作品展现了梵高对于夜晚和星空的浪漫情感,以及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星月夜》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梵高的艺术成就,深入探讨他的艺术创作理念。

从构图和色彩上来看,《星月夜》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和饱满的生命力。

整幅作品主要以深蓝色为基调,表现出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而在这片深蓝色的画布上,梵高以明亮的黄色描绘了圆月和星星,犹如闪烁的钻石,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画面中的建筑物和树木也被点缀以明亮的色彩,使整幅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明。

梵高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营造了一个充满梦幻和诗意的世界,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超现实的境界。

在笔触和构图上,《星月夜》展现出梵高浓重的个人风格。

他使用了明显的勾线笔触,将画面中的物体轮廓勾勒得十分清晰,而在细节处理上却多采用了较宽的画笔,形成了清晰的轮廓和丰富的色彩层次。

这种明显的笔触和色彩对比,营造了一种生动而富有张力的画面效果。

梵高的构图也十分独特,他将画面划分为前景、中景和远景,将树木和建筑物放置在画面的左侧,给人一种流动变化的视觉体验。

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使《星月夜》呈现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让人们产生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想象。

从主题和情感上看,《星月夜》表现出梵高对于宇宙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将自然界中最富诗意和浪漫的元素——夜晚和星空,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通过对色彩、笔触和构图的处理,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倾注其中。

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宁静、神秘和温暖的氛围,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让人们沉浸感受到宇宙的壮丽和神秘。

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星月夜》成为了一幅引人入胜,令人陶醉的艺术之作。

从艺术价值和影响上看,《星月夜》无疑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后世艺术家们的借鉴对象。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内涵丰富的情感,深深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梵高星月夜赏析

梵高星月夜赏析

梵高的《星月夜》是一幅充满情感和生命力的油画,它以独特的风格和大胆的色彩表现了一个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

首先,从画面构成来看,《星月夜》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将观者带入一个充满奇幻和神秘的宇宙之中。

在画面的中央部分,一轮明亮的月亮照亮了整个夜空,星星在周围旋转,仿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这种景象给人一种超凡脱俗、超越现实的感觉。

其次,梵高在色彩运用上非常独特。

他采用了鲜艳的色彩和厚重的笔触,将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赋予了强烈的个性和生命力。

月亮和星星被描绘成明亮的黄色和白色,它们在夜空中旋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画面中的其他元素也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色彩和形状,如山脉、村庄、树木等,它们在星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此外,梵高的笔触也非常独特。

他采用了类似火焰般的笔触,将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种笔触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还让观者感受到了梵高内心的激情和力量。

最后,从情感表达来看,《星月夜》是梵高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

他在创作这幅画时正处于精神疾病的困扰之中,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疯狂的情绪。

然而,他通过描绘星空来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充满了情感和生命力,让观者感受到了梵高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总之,梵高的《星月夜》是一幅充满情感和生命力的油画,它以独特的风格和大胆的色彩表现了一个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

这幅画是梵高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也是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的体现。

浅析凡·高《星月夜》

浅析凡·高《星月夜》

浅析凡高《星月夜》□杨容君孙献华摘要:凡高在27岁时重拾画笔,在短短十年里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在他去世前的最后两年里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作品。

该文以《星月夜》为例,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星月夜》背后的故事,重点剖析凡高《星月夜》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时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印象派凡高精神世界凡•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里,他用画笔努力描绘着自己孤寂的、渴望燃烧的内心世界,力图和世人进行一次超越时空的艺术交流。

凡•高用他坚韧有力的笔触和鲜亮的颜色创造出许多具有生命力的经典之作,如烈阳般的向日葵、静谧却又流动的星空、找寻内心的自画像等。

凡•高离世时只有37岁,但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创造出永恒的精神世界。

人们在欣赏凡•高的作品时,总会觉得他的画似乎在诉说着什么,那种极具表现力的笔触和色彩,像是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同时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同。

凡•高不被技巧、形式、画派等束缚,他像一个天真的孩子,直接、纯粹地描绘自己看到的世界。

一、律动的星空《星月夜》(图1是1889年凡•高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疗养院创作的作品。

该作品长73.7厘米,宽92.1厘米,现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凡•高采用拉长的点描方式作画,用笔粗犷、表现夸张,区别于其他印象派画家的风格。

凡•高的作品用色更加注重自己对客观物体的感受,削弱了物体的光影变化,转而强调颜色本身的色彩感觉,用色更纯粹,很少调和,用厚重的颜色表现画面的立体感,给人一种可触感。

虽然画面中运用了很多纯色,但整个画面色调和谐统一,给人以幽静而躁动之感。

《星月夜》的画面构图与普通的风景画无异,不同的是其对远景夜空的处理打破常规,带有浮世绘的特点,让这幅作品更像是一幅装饰画。

画面中采用黑褐色的线条勾勒远山和建筑,以深蓝色为背景,渲染了寂静的氛围,蓝色夜空与金黄色的星光形成强烈对比,长点、短线排列的一道道弧形线条,让整个画面流动、旋转,夜景仿佛处于运动中,星光如同星轨一样层层环绕。

浅析油画笔触之美——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解读

浅析油画笔触之美——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解读

浅析油画笔触之美——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摘要:在油画艺术领域中,笔触作为形式美的因素之一,是构成美的作品的重要的绘画语言,它以丰富的表现性和情感传达力在艺术家和观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显现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文通过对凡高的《星月夜》这幅作品的分析,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笔触背后所体现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油画笔触美情感运动感“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的意思是指:“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1。

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触,其价值等于零”。

只有当我们面对具体的作品时,我们才能体会到笔触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只有当画家运用不同的笔触运动形式捕捉对象的本质、恰到好处地表现自然与主体的内在节奏时,这样的笔触才具有了某种审美价值。

现在我们就《星月夜》这幅作品来浅析绘画作品中的笔触之美。

《星月夜》是凡高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凡高以其绚烂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表达着自己狂热的感情。

作品中,凡高疯狂地使用笔触,激越而狂放,笔触那强有力的主观表现力无不体现着他此时此刻的作画状态,流露着他智慧的灵性和坦诚的态度,笔触成了他心灵的外化与象征,是“生命寓于画家的画笔挥动所留下的痕迹之中”2。

作品中的油画笔触作为一种独特的画面结构,在成就此幅作品美的同时,也成就了笔触自身美感,其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欣赏对象,呈现着多方方面的审美特性。

一、笔触的运动美在观看此作品时,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则是画面强烈的运动感。

我们分析会发现凡高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短促细密的斜线笔触与长而卷曲的笔触。

所谓斜线是指“画面中与画框边线不平行的直线”3,这就使人联想到钟摆、倾倒的物体、人的跌倒和前冲等,给人一惊险、运动、速度等感受。

蒋跃在《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多维视野下的绘画形式理论研究》一书中就描述到:“画面的形式结构线为斜线时它所起到的用途有:1、表现动感和不稳定性;2、表现运动方向和速度;3、表现强烈的动感和眩晕感。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油画作品《星月夜》是荷兰艺术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一幅著名作品,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该作品以浓厚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展现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将分别从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研究《星月夜》的艺术特点。

构图方面,梵高在《星月夜》中采用了富有活力和动感的斜线构图。

整幅画面被一株高大的柏树分割成两部分,左边是小村庄和教堂,右边是星云弥漫的夜空。

画面中央的柏树像一根指针指向夜空,营造了一种神秘和安静的氛围。

在画面的前景和背景中,梵高运用了对比的原则,增强了景深感。

前景的房屋和道路都明亮而细节丰富,呈现出精细的观察和描绘;而背景的星云和夜空则以放浪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使画面更加生动和震撼。

色彩运用方面,《星月夜》以鲜艳且对比强烈的色彩展现了梵高的独特视觉风格。

整幅画面以深蓝色为基调,从夜空中的星云到柏树的轮廓都以不同深浅的蓝色呈现。

而在深蓝色背景中,梵高用亮黄色和亮蓝色来描绘教堂的窗户和天空的星星,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画面中的房屋、道路和柏树都用大面积的红色或棕色来表现,突出了这些元素的稳定和生命力。

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和非自然的色彩运用,使《星月夜》充满了情感和浪漫主义的氛围。

表现手法方面,《星月夜》以夸张的线条和笔触表现了梵高独特的视角和情感。

整幅画面充满了曲线和弯曲的线条,建筑物和柏树都呈现出扭曲的形态,突出了梵高的感性和内心的不安。

梵高运用了粗犷和凹凸不平的笔触,使画面充满了质感和动感。

笔触的粗犷特点表现了梵高对物象的强烈情感和个人表达的冲动。

通过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梵高成功地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内心情感的强烈体验。

《星月夜》作为梵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表现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

该作品以斜线构图、鲜艳且对比强烈的色彩和夸张的线条和笔触,展现了梵高抒发内心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该作品不仅是油画的经典之一,也是印象派和表现主义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油画作品《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在疯狂和抑郁中所创作的有一系列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被视为梵高创作的巅峰之一,展现了他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以及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

本文将对《星月夜》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从构图、色彩、笔触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幅杰作所具有的艺术元素和内涵。

我们来看《星月夜》的构图。

这幅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夜景画面,画面中央是一个亭子形状的建筑物,周围是树木和植物。

在偏左上方,一轮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夜空中,星星点点的星光点缀着整个画面。

整个构图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同时也表现出梵高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色彩是《星月夜》中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点之一。

梵高以其独特的色彩观念而闻名,他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蓝色和黄色。

蓝色被运用到了整个画面的底色中,从天空到地面,都弥漫着深邃的蓝色调。

而黄色则被用来表现月亮、星星和建筑物的光亮之处,犹如夜幕下的明亮照耀。

这种强烈的对比使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有张力和活力,同时也展现出梵高对于光与影的独特理解。

梵高在《星月夜》中的笔触运用也颇具特色。

他以粗犷而有力的笔触描绘了树木的轮廓和树叶的纹理,给人一种自然而不规则的美感。

他也巧妙地运用了笔触来表现出夜空中星星的闪烁和月亮的明亮,勾勒出了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这种独特的笔触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使人不由自主地被画面所吸引。

我们来谈谈《星月夜》所表达的主题。

梵高的作品往往富有内省和情感的表达,而《星月夜》也不例外。

在此幅作品中,梵高展现了自然与宇宙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内心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夜色下的安静与神秘,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遐想与沉思的氛围,反映了梵高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

而他也表达了对于宇宙与自然的无限向往和敬畏,以及对光与影、生与死等永恒命题的探索与思考。

这些主题在《星月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使整幅作品充满了思想的厚重与情感的深刻。

浅析凡_高油画作品_星月夜_艺术特色_张多星

浅析凡_高油画作品_星月夜_艺术特色_张多星

荷兰画家凡·高是19世纪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他启发了现代主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影响了后来的立体派、野兽派、表现派等流派。

凡·高的作品线条自由奔放,色彩纯度高,凡·高喜欢以此表达他炽热而真实的情感。

其中,《星月夜》(图1)是凡·高的代表作,完成于1889年6月。

凡·高此时在绘画上受到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影响,作品融入了鲜艳的色彩,脱离了早期的灰暗色系,创造了独特画风。

一、画家创作状态和创作心理由于精神的极度敏感,凡·高通过与弟弟等人的大量书信剖析自己的作品,探讨自己的艺术主张。

有些人先入为主地把他的作品视为精神病人的创作,这无疑是错误的。

凡·高的确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就艺术本身而言,绘画是凡·高表达内心的方式,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状态。

凡·高此时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

他每隔几个月就会发病,但事后却变得清醒,经常到户外作画。

他画周围的景物,院子、房子、田间收获和他的自画像,可他仍感到孤独。

病痛并没有侵蚀他对绘画的热爱,而是促使他画出了一幅幅成熟、大胆、令人震撼的作品。

《星月夜》是凡·高幻想的夜景,从自然的深邃与无穷奥秘中凡·高获得了艺术创作的灵感。

二、分析绘画特征画面动荡的漩涡以及高纯度的黄色、白色,是凡·高内心的孤独、绝望、不安、恐惧的表达。

画面中近处高大的白杨树如幽灵般浮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护卫下显得静谧。

画面表现出动荡、旋转的不安定感,是画家主观感受和炽烈情绪的迸发。

星星、月亮被光晕包裹着、旋转着,形成漩涡状。

远处的山谷伴着星空的旋转也随之律动。

夜幕下的凡·高面对这个广袤的世界发出感叹,夜幕笼罩下隐约闪烁的灯火,却没有一盏属于凡·高,遥远教堂的钟声在耳畔萦绕,他唯有将绝望和恐惧向画布倾诉。

1.奔放、运动的线条在《星月夜》这幅作品中,线条是凡·高表达情感的主要语言,在作品中是重要因素。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一幅著名作品,它被认为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展示了梵高天才般的色彩运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
艺术特点可以从构图、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从构图上看,《星月夜》的构图非常特别,突破了传统的中心对称结构,采用了斜线
构成的倾斜构图。

整幅画面被分为两半,左侧是一幢大教堂和一颗巨大的松树,右侧是一
个小村庄。

这种倾斜的构图使画面具有一种奇幻而独特的空间感,给人以震撼和冲击的视
觉效果。

色彩运用是《星月夜》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梵高运用了他独特的色彩观念,使用了丰
富多样的颜色,尤其是蓝色,使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虚幻而梦幻的感觉。

蓝天、蓝色的房
屋和蓝色的山脉在画面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色的月亮和星星。


种强烈的对比色彩营造了一种不真实的氛围,给人以超现实的感觉。

线条表现也是《星月夜》的重要特点之一。

梵高运用了大量的曲线和扭曲的形状,使
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张力。

尤其是画面中的那颗巨大松树,它的干枝蔓状向着天空伸展,给人一种动荡和不稳定的感觉。

这种线条的运用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戏剧性,增强了观
者对作品的情感共鸣。

油画作品《星月夜》以其独特的构图、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表现,展示了梵高的
独特艺术风格和对艺术表达的独到见解。

这幅作品引发了观者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真实
与虚幻的辩证思考,被广泛认为是油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梵高的星月夜欣赏赏析

梵高的星月夜欣赏赏析

梵高的星月夜欣赏赏析梵高的《星月夜》是他在1889年创作的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它展现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这幅作品以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为主题,呈现出宁静、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梵高通过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将自己对自然和宇宙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融入其中,使得这幅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幅作品。

在画布的中央,我们可以看到一棵高大的柏树,它笔直地耸立在地面上,树叶被梵高用浓密的笔触勾勒出来,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

在柏树的旁边,有一栋房屋和一座小桥,它们被描绘得非常简洁,但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夜空中,星星点点,月亮明亮,它们散发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画面。

梵高用深蓝色和紫色的调子勾勒出夜空,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在远处的山脉上,也能看到一些微弱的光芒,这些细节都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丰富。

梵高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张力。

柏树的笔触非常粗犷,树叶的形状也被夸大了,给人一种力量和生命的感觉。

而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则被描绘得非常明亮和夺目,它们仿佛在向观者诉说着宇宙的奥秘和神秘。

梵高还通过色彩的对比来表现出夜晚的宁静和神秘,深蓝色和紫色的调子与明亮的星星和月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幅作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梵高对自然和宇宙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

在他的笔下,柏树成为了生命的象征,它挺立在夜空下,给人一种坚定和不屈的感觉。

而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则代表了宇宙的奥秘和无限的可能性,它们散发出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梵高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宇宙的敬畏和热爱,使得观者在欣赏这幅作品的同时也能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除此之外,梵高的《星月夜》还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他运用了大量的厚重的笔触和夸张的色彩,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力量和张力。

他对自然和宇宙的热爱也深深地融入到了这幅作品中,使得观者在欣赏这幅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考。

梵高的星月夜鉴赏

梵高的星月夜鉴赏

梵高的星月夜鉴赏
梵高的《星月夜》是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创作于1889年,现藏于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这幅作品展示了一个艺术家眼中的夜晚世界,其中包括了非凡的绘画技巧、深刻的哲学意味以及独特的风格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梵高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非凡的绘画技巧。

他运用了明暗对比和光影变化,使得画面展现出强烈的动态感和空间感。

尤其是在这幅作品中,他在天空和地面之间营造出一种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色彩和笔触的运用来实现的,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神秘而活波的氛围。

其次,这幅作品表达了梵高深刻的哲学意味。

它强调了艺术家眼中的自然界和人类精神的联系,并用这种联系来揭示一种伦理学和精神信念。

这幅画篇章的主要思想是,自然和人的心灵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创意来表达。

这种思想使得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漂亮的画,更是一个深刻的思想体系。

最后,这幅作品也体现了梵高的独特风格。

他用了很多颜色和形状,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

他的画笔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个性,粗糙而有力。

这种独特的风格表现了梵高的独特性格,他是一个绝不能按照既定规则行事的艺术家。

总之,《星月夜》是一幅非凡的油画作品,体现了梵高非凡的绘画技巧、深刻的哲学意味以及独特的风格特点。

它的创意和表达方式使得它成为一个经典的艺术品,对于人们评价艺术和生活,探索自身内心深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

油画作品《星月夜》艺术特点研究油画作品《星月夜》是荷兰画家梵高在1889年创作的一幅代表作品,该作品具有浓郁的感性和情感色彩,传达了梵高在一片宁静、祥和的自然环境中所受到的感触和感受。

本文将从构图、色彩以及笔触等方面对该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一、构图方面:构图饱满,寓意深刻《星月夜》的构图饱满,层次感强烈,主体明确。

画面以及天空为主,星月璀璨,浩瀚无垠,最突出的是那株高大的柏树,举目四望,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自然气息。

画面右上角的明亮月亮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画面下方的村庄相得益彰,具有和谐统一的美感。

同时,画面下方的村庄和星光笼罩的村舍也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与天空和地面之间形成了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对比,又使画面呈现出宁静的美感。

二、色彩方面:鲜明个性,主要颜色为暗蓝、暗绿和黄色《星月夜》的色彩鲜明并具有明显的个性。

梵高深受日本艺术影响,运用了日式艺术风格的浓郁色彩。

画面的主要色调为暗蓝、暗绿和黄色,这些颜色渐变、叠加,形成了幽深而迷人的夜色。

梵高从象征主义的角度出发,用黄色象征太阳、能量和光明,而暗蓝、暗绿则是代表了深邃、神秘和坚韧。

这些颜色的混合和叠加,使画面呈现出萦绕的氛围。

三、笔触方面:表现力强,充满活力梵高在《星月夜》中运用了大胆的笔触,表现了他天真而充满激情的风格。

他使用了粗犷、粗糙的画笔,笔触的印痕充满活力,令画面充满动感和冲击力。

笔触的变化钦定画面的气氛,交错多变的笔触暗示出深刻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对梵高的《星月夜》的构图、色彩和笔触的分析,得出了该作品的艺术特点,它具有饱满、深刻、自然和稳定等特点。

同时体现了荷兰的风情和人民的生活,诉说了梵高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该作品不仅是梵高艺术的代表作品,也是西方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星夜》的艺术之美

《星夜》的艺术之美

《星夜》的艺术之美
梵高的《星夜》是一件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之美的作品。

在这幅油画中,梵高使用了大胆而充满活力的颜色和线条,表现了他对自然和宇宙的热爱。

在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宁静的村庄被一片巨大的星空所笼罩。

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和力量,星空中的星星和月亮散发出明亮而又耀眼的光芒。

而地面上的树木和建筑则显得微不足道,只能默默地观望着这美丽而神秘的宇宙。

这幅画的色彩非常鲜明,充满了活力和情感。

梵高使用了许多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他对自然和宇宙的热爱和敬畏。

他将蓝色和紫色的星空与黄色和橙色的月亮和星星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而地面上的树木和建筑则被涂上了暗绿色和棕色,使它们与星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强化了画面中的主题:自然与宇宙的关系。

另外,梵高的画笔也非常有力度和表现力。

他的线条粗犷而有力,带有一种独特的动感和流畅感。

这种线条让整幅画面充满了活力和力量,同时也传达了梵高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梵高的《星夜》是一件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之美的作品。

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艺术家对自然和宇宙的感悟和领悟的体现。

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感受到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感受到自然和宇宙的美丽和神秘。

梵高星月夜作品赏析

梵高星月夜作品赏析

梵高星月夜作品赏析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色彩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作品《星月夜》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星月夜》是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油画,它展现了一幅夜晚景色的画面。

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星光闪烁,月光洒满大地。

画面中的村庄、教堂和树木都被梵高以独特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运用了大胆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他运用了丰富的蓝色,将夜空和大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宽广无垠的感觉。

同时,他用明亮的黄色描绘了星星和月亮,使它们成为画面的焦点,给人一种温暖和神秘的感觉。

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色彩碰撞,使整幅画面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除了色彩的运用,梵高还通过线条和构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画面中的斜线和曲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流动的感觉,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和节奏感。

村庄和教堂被放置在画面的中央,给人一种稳定和安宁的感觉,同时也凸显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

梵高通过这种构图方式,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梵高的《星月夜》中还融入了他对内心世界的表达。

他用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起伏。

整幅画面充满了一种温暖而浓郁的情感,给人一种宁静和平静的感觉。

梵高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融合,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世界。

总的来说,梵高的《星月夜》是一幅独具风格和情感的作品。

他通过独特的色彩运用、粗犷的笔触和流动的线条,创造出了一副神秘而充满活力的画面。

同时,他还通过构图和情感的表达,将自然景色与内心世界相结合,给人一种深入心灵的感觉。

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梵高的艺术才华,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它的出现,丰富了世界艺术史的宝库,也成为了人们对梵高的纪念与赞美之作。

美术油案例分析

美术油案例分析

美术油案例分析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美术油画作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媒介,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创作中。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对美术油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技法运用以及艺术家创作意图进行分析,以期深入理解并欣赏美术油画的独特魅力。

案例一:梵高的《星夜》荷兰后印象派艺术家梵高的《星夜》是一幅举世闻名的作品,也是美术油画的经典之作。

整幅画面以深蓝色的天空为背景,星斗繁密,流动的大卡带起伏如山,给人宏伟而壮观的视觉冲击力。

梵高巧妙地运用了厚重的油画色彩,使整幅画面表现出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激动。

用色方面,梵高使用了大量的对比色,例如深蓝色和亮黄色的碰撞,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维度感。

此外,画家还通过明暗的处理,使星星和月亮在黑暗的夜空中闪闪发光,营造出神秘而迷人的氛围。

梵高在创作《星夜》时,也传达了自己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整幅画中星星的扭曲形状和天空的涡旋运动,体现了梵高内心的探索和情感的宣泄。

这幅作品既展示了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又表达了他对于宇宙奥秘的深切思考。

案例二: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是一副充满梦幻和超现实元素的美术油画。

画中,沙漠、柱子、钟表等不同的物象被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矛盾和非理性感的场景。

达利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巧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力。

他运用了透视、错觉和变形等绘画技法,创造出了多重现实和超现实的错综复杂图景。

同时,达利对油画颜料的运用也非常丰富,色彩鲜艳而夸张,增强了画面的张力和戏剧性。

《记忆的永恒》的艺术表达旨在呈现出达利独特的潜意识以及对时间和记忆的思考。

画中的钟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沙漠则象征着遗忘和迷失。

通过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达利以他独有的方式探索了现实与梦境、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结论:美术油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媒介,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绘画技巧,以及艺术家个人的创意和表达,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术油画的多样性和创造力,以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油画笔触之美——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摘要:在油画艺术领域中,笔触作为形式美的因素之一,是构成美的作品的重要的绘画语言,它以丰富的表现性和情感传达力在艺术家和观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显现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文通过对凡高的《星月夜》这幅作品的分析,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笔触背后所体现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油画笔触美情感运动感“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的意思是指:“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1。

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触,其价值等于零”。

只有当我们面对具体的作品时,我们才能体会到笔触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只有当画家运用不同的笔触运动形式捕捉对象的本质、恰到好处地表现自然与主体的内在节奏时,这样的笔触才具有了某种审美价值。

现在我们就《星月夜》这幅作品来浅析绘画作品中的笔触之美。

《星月夜》是凡高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凡高以其绚烂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表达着自己狂热的感情。

作品中,凡高疯狂地使用笔触,激越而狂放,笔触那强有力的主观表现力无不体现着他此时此刻的作画状态,流露着他智慧的灵性和坦诚的态度,笔触成了他心灵的外化与象征,是“生命寓于画家的画笔挥动所留下的痕迹之中”2。

作品中的油画笔触作为一种独特的画面结构,在成就此幅作品美的同时,也成就了笔触自身美感,其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欣赏对象,呈现着多方方面的审美特性。

一、笔触的运动美在观看此作品时,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则是画面强烈的运动感。

我们分析会发现凡高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短促细密的斜线笔触与长而卷曲的笔触。

所谓斜线是指“画面中与画框边线不平行的直线”3,这就使人联想到钟摆、倾倒的物体、人的跌倒和前冲等,给人一惊险、运动、速度等感受。

蒋跃在《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多维视野下的绘画形式理论研究》一书中就描述到:“画面的形式结构线为斜线时它所起到的用途有:1、表现动感和不稳定性;2、表现运动方向和速度;3、表现强烈的动感和眩晕感。

斜线的角度越大,运动感也就越强。

”4《星月夜》画面中,天空、远山、房子被短促细密的斜线笔触所描绘,其斜线笔触的倾斜度之大、数量之多,造成的运动感是多么强烈。

而曲线笔触的运用更加强了运动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两者相互交织,组织成了回旋式的运动圆形。

画面转化成浓厚的、有力的颜料轨迹,沿着凡高画笔充满表现力的飞舞展开了画面翻滚的运动。

星星回旋于夜空中,与新月一起旋转,不停地蠕动着。

而“一幅画,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表现运动,画家们将运动称为绘画的灵魂”5。

凡高在对柏树的描绘上将其处理成一种类似漩涡状的形式,若干形状相近的曲线笔触段以一个暗示的中心有序的排列。

这种排列使相邻的曲线段以一个中心相互产生追逐感,进而引起视知觉旋转的运动感,而这种旋转的追逐的运动感则构成了火焰似的形状,向上旋动。

火焰,“在所有能够造成运动的的形状中,没有一种能够抵得上火焰的形状。

按照亚里士多德和其他一些哲学家的看法,火焰的形状是所有形状种最活跃的形状,因为火焰的形状最有利于产生运动感。

火焰的最顶端是一个锥体,这个锥体看上去似乎是要把空气劈开,向上伸展到一个更加合适的地方。

”6远山与翻滚的笔触一起向天边而去,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

二、笔触的表层美油画笔触与油画颜料厚涂法的使用密不可分。

厚涂颜料或用画刀将颜料摆在画面土,就会产生摸得着颜料质地的浮雕式效果,这样无疑是笔触发挥了油画材料的特性而产生了美感。

据说对于油画笔触的表层美,莫奈就曾经说过:“绘画的好坏,只要闭上自己眼睛抚摸画布的表层即能判断。

”而在《星月夜》中,凡高运用油画每一“笔道”颜色的重叠、碰撞处理等诸多运笔方式使画面具备雕塑般的凹凸感及肌理感,尽管它只占据一个平面空间,但凡高通过笔触多种绘画表现语言,使观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立体氛围,使得三维空间的形象在二维画面中衍生出来,这种笔触表层造成的感官错觉给人以某种神奇性,有时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想用手去抚摸暗绿褐色的柏树、月亮等等,以充分感受其中的美妙。

三、笔触的力度美阿恩海姆曾指出:“每一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

至于视觉对象的生命——它的情感表现和意义——却完全是通过我们描述过的这种力的活动所体现的。

”7画家只有在以足够的力度表现出自然和主体的内在的生命意识的时候才是美的。

而这种力的呈现却是笔触所带来的,至少比色彩要强烈的多。

它是画家的生理力、心理力留在画布上的痕迹。

油画用笔的强度、动势和气势能够显露出一种独特的“笔力”。

行笔的趋势与痕迹沿着形体的结构走向而展开,伴随着光与色的因素能使我们感到某种力量的彰显。

在《星月夜》中,画面以摇晃和奔跑式、旋转式的笔触形成。

用粗犷的富有视觉触摸感、急速狂暴的绘画性笔触表现极度扭曲变形的树、房屋、群山的时候,我们感受了笔触在运行、摆动、抖晃、弹跳时那种表现内在强烈的生命激情的力度美;飞舞的笔触挤满画面,有限的区域里无数笔触的互相推挤,似乎整个画面都随时迸发出巨大的张力。

四、笔触的技巧美在作品中,笔触除了表现绘画的内容之美外,还体现出一种技巧之美,它是画家靠手与脑反复的操作、训练、演示而产生的,是长期的、创造性的辛勤劳动。

也可以这样说笔触之美也是劳作之美,它是画者调动手、脑、眼以及情感等多种因素协调平衡和劳作的结果,是智慧与力度的合作结晶。

笔触所演示的娴熟动作及所包含的技巧美感,又是丰富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因素的统一,其在艺术品中表现得愈直接、愈集中、愈强烈,这种笔触技巧美的独立欣赏价值就愈高。

在《星月夜》中产生的笔触技巧之美就是凡高经过长期的执着实践而产生的,是作者情感与精神因素的体现。

凡高从早期的“刚直转角的线条风格”8到巴黎时期“点彩画法与笔触线条排列”的尝试,再到阿尔对“笔触线条排列”的发展,直至创造出一种《星月夜》中“曲线笔触”样式,其过程无不体现出作者艰辛的、执着的、无比韧性的的探索过程。

弯曲的、起伏的笔触线条结合短促细密的斜线笔触,表达的视觉运动感像水流倾泻一般,而笔触的节奏变化更体现出凡高对笔触的娴熟运用。

1889年在寄给提奥的信中,凡高写道:“我不知道你是否喜欢我现在所做的尝试。

因为尽管你在上封信中提到对风格的探索常常会伤害绘画其他方面的质量,说实话如果你喜欢,我仍然感到很想探索绘画的风格,不过我所探索的是一种更雄浑有力的慎重的绘画风格。

即使那可能会使我的风格更像贝尔纳或高更的风格,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想进行探索。

”9而凡高在这里所谓的绘画风格其实就是笔触,是“所画出的痕迹以及这种痕迹的形状”。

由此可见,凡高所尝试的笔触风格是一种经过长期实践和仔细考虑的技巧。

五、笔触的情感美油画笔触所具有的运动美、表层美、力度美与技巧美固然是油画艺术作品审美因素的重要内涵,但它仍然是一个环节,笔触最终的审美价值还在于绘画作品的极终关怀——情感与生命。

“情感是一幅画面的灵魂,是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最根本的动力。

”10笔触的移动而生成的点、线、面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指向,若用现代符号学的理论分析,笔触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言语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的视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

”11每一位画家在创作他的油画作品时,无不都是通过不同的笔触来对他的情感世界给予表述的。

在《星月夜》中,凡高以圆形旋转的笔触使星、月、云回旋于夜空之中,形成一个云飘星滚的旋涡,宛如一条蠕动摆摇的巨龙,承载着他奔腾不息的情感之流;用形同火焰的卷曲旋转笔触表现大地的厚重沉实和柏树的蓬勃向上;条块切割布列的笔触使教堂和房屋不安地在沉稳中暗动。

这种饱含主观激情的有力笔触,犹如听一道急促、雄厚、激烈而又抑郁的生命交响曲,它既非顺从于事物固有的肌理,也不倾向于对象本身的动态,而是通过大自然转换的心灵写照。

他在从阿尔写给其弟弟的一封信中讲到:“当情感十分强烈的时候,画画就不考虑画法了,画中的笔触就像演说或书信中的单词一样,一连串地循着次序出现”。

在此,笔触不再单纯是一种与绘画与生俱来的艺术技巧,而是画家真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之下撞击出的艺术火花,是画家人格化的艺术语言。

笔触成为了他记录生命内在体验的载体,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他对自然、生命、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完美地表达了他的一种既强烈又悲伤、既躁动又孤寂的情感。

曾有人说“艺术不是简单形式的罗列,而是画家的笔触传递出的一种情绪”,从以上看来此语不假。

落笔成迹,因迹生象,通过笔触而有所表达,而油画笔触就构成了油画审美的核心,展示了油画艺术的动人魅力。

凡高与众不同的油画笔触更是赋予了笔触特定的造型、势态和气质,使油画笔触在律动自如、奔放汹涌中神话般地具有了生命的灵性。

而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笔触在油画艺术中的价值,把握其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找到属于自己的笔触,属于自己的表现语言,才能为油画艺术增添更为丰富的审美内涵,这也是油画家们永恒的课题。

注释:1吴冠中:《我读石涛话语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5月,第119页2 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刘萍君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140页3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多维视野下的绘画形式理论研究》,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年9月,第71页4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多维视野下的绘画形式理论研究》,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年9月,第72页5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74页6伊莉沙白·吉尔莫·霍尔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史片段》,普林斯顿版,1947年,第261页7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8 Susan Alyson Stein:《VAN GOGH a retrospective》,publisher:Hugh lauter LevinAssociates,1987年,第57页9凡高全集,《文森特·凡·高书信全集》,1981年波士顿出版,编号:L61310金晶石:“情感与生命的表述——关于油画创作用笔的几点思考”,《美术大观》,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1期,第6页1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