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栓症
易栓症的健康宣教
易栓症的健康宣教易栓症是一种具有高度致死性的疾病,它是血液凝结过度引起的,易栓症最常见的类型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形成了一个凝块,阻塞了静脉,从而妨碍了正常血流。
易栓症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体中,但是一些人的易感性更高。
因此,教育和提高公众的意识是预防和控制易栓症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易栓症的危害和风险因素。
易栓症可能是致命的,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治疗,血栓可能会扩展到肺部,引发肺栓塞。
而且,易栓症也会增加中风和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一些人更容易患上易栓症,包括长时间卧床、手术、严重外伤、肿瘤患者、女性使用避孕药以及患有一些遗传疾病的人。
因此,对于易感人群,他们需要更加警惕可能引发易栓症的因素。
其次,我们需要提供一些建议来预防易栓症的发生。
首先,提倡积极生活方式。
坚持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发生血栓的风险。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应该进行定期的肢体活动,以帮助血液循环。
其次,要注意饮食,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以保持血液的流动和稀薄。
此外,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易栓症,并采取一些专门的预防措施。
对于长时间乘坐飞机或长时间坐车的人来说,应该定期进行小运动,比如起身走动几分钟,以避免血液长时间聚集在下肢。
对于手术和外伤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凝药物,并做好术后护理,如正确使用弹力袜,调整好姿势等。
对于女性使用避孕药的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以降低对血液的影响。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易栓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
对于易栓症的初期症状,包括局部性的肿胀、疼痛和发红,应该及时就医。
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来诊断易栓症,并及时开始抗凝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使用药物,定期检查和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对易栓症的健康宣教,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易栓症的认识和意识,从而减少易栓症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易栓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易栓症的诊断和治疗
二、发病机制与病因
(一)发病机制
Virchow提出血栓形成三要素:血管壁因素(内皮细胞损伤)、血流淤滞、 血液成分异常(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蛋白、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炎 症因子等)。
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上述三个基本环节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都可导致易 栓症的发生,通常主要因凝血-抗凝血、纤溶-抗纤溶失衡引起的血液高凝 状态所致。
二、发病机制与病因
(二)病因
获得性易栓症主要发生于各种获得性疾病或具有获得性危险因素的患者, 因促凝蛋白水平升高、抗凝蛋白水平下降、改变了炎症/自身免疫机制等 使血栓栓塞倾向增加。
常见的获得性易栓症危险因素包括:抗磷脂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 恶性肿瘤、急性卒中、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肾病、高龄、肥胖、手术、 肢体制动或长期卧床、多发性外伤、骨折等。
五、易栓症的长期管理遵循原则
(1)进行多学科评估,结合患者的易栓症病因、年龄、性别、合并症和 依从性,确定抗凝药物种类、剂量、用药途径、抗凝时程,探索个体化 防治方案,常用的抗凝药物如下:
五、易栓症的长期管理遵循原则
(2)VTE急性期治疗结束后,对于是否需要延长、长期/终生抗凝预防, 应充分评估患者血栓复发风险和出血可能性,权衡风险和获益;如需要 延长、长期/终生抗凝,应定期、规律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D-二聚体、抗凝血参数(如抗FⅩa活性)、血栓影像学进行监测,评估 预防效果和出血风险。
2.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多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包括胸痛、咯血、呼吸困难、
气促、心悸、晕厥等,严重时可发生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三分之一的患者 可因右房压力高和卵圆孔再开放,产生右向左分流的矛盾性栓塞。慢性PE可 形成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确诊通常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 (CTPA),特殊情况下可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替代。
易栓症
遗传性的:FV Leiden 突变+某一抑制物缺陷
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如LA
风险分级
中低度风险
杂合子F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高 FⅧ水平
高风险
杂合子AT, PC, PS缺陷,纯合子FV Leiden突变
极度风险
纯合子AT,PC,PS缺陷,高胱氨酸血症
对于从未发生过血栓的患者 --预防重于治疗
一、避免可能的诱发因素:长期制动、 外伤、感染、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
二、诱因无法避免时,处于血栓形成危 险,如需接受手术、妊娠,分娩等: 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对于血栓发作的患者 --治疗 治疗三阶段
一、急性期即时治疗:控制血栓进展, 纠正血液动力学异常 二、急性期近期治疗:预防肺栓塞 三、长期治疗:防止血栓复发
发病年龄
诱发因素
遗传性蛋白C缺乏
病因 发病机制 遗传方式 发病率 占静脉血栓的百分率 常见血栓类型 常见部位
发病年龄 诱发因素 特殊临床表现
PC基因缺陷 PC缺乏或功能缺陷 常染色体显性 1/200~500 (0.1%~0.3%) 约2~8% 静脉血栓为主,动脉血栓少见 (不足20%) 主要累及下肢静脉,常发生肺栓塞, 较少累及内脏静脉。 大多在15岁以后,40岁前发病占50% 2/3为自发,1/3妊娠、创伤、制动、感 新生儿暴发性紫癜、双香豆素皮肤坏死
先天性易栓症
特点:
• 临床表现:静脉血栓栓塞
自发的或不明原因发作 通常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 首次发病通常在年轻时 • 具有发生血栓的家族史 • 反复发病(活化蛋白C抵抗的病人此类特点 不明显)
获得性易栓症
易栓症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
易栓症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引言易栓症,也称为血栓形成倾向,是一种血液系统的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易于形成血栓。
易栓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殊的护理,以预防和管理血栓形成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易栓症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以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易栓症患者的护理需求。
一、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护士明确患者的问题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以下是易栓症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1. 高风险血栓形成患者存在易栓症,具有高风险的血栓形成。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血栓形成的风险。
2. 缺氧易栓症患者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缺氧的情况。
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氧气饱和度,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
3. 凝血功能异常易栓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存在异常,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及时调整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4. 活动能力受限易栓症患者可能因为疾病或治疗原因导致活动能力受限,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问题护理问题是护理诊断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具体问题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易栓症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1. 血栓形成风险易栓症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血栓的早期征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提醒患者定期活动、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等。
2. 缺氧易栓症患者可能因为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缺氧,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氧气饱和度,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如给予氧气治疗、呼吸训练等。
3. 凝血功能异常易栓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存在异常,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及时调整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护士还需要教育患者关于凝血功能异常的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4. 活动能力受限易栓症患者可能因为疾病或治疗原因导致活动能力受限,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易栓症确诊标准
易栓症确诊标准
易栓症的确诊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凝血功能指标:常用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
近年来,反映血小板功能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反映凝血过程全貌的血栓弹力图检测也常用于凝血状态的评估。
2.遗传性易栓症的筛查指标:遗传性易栓症是由于与凝血和纤溶有关的基因突变所造成,主要病因包括凝血因子V1eiden(FV1)突变,凝血酶原G20230A 基因突变,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3.获得性易栓症的筛查指标:获得性易栓症主要包括抗磷脂综合征、获得性高半胱氨酸血症以及其他各种能够引发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
抗磷脂综合征筛查的项目包括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及抗B2糖蛋白1抗体,诊断时还应检查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SA及抗SSB抗体,以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获得性高半胱氨酸血症筛查项目包括血中叶酸、维生素B6或维生素B12等。
此外,血栓形成时间也是易栓症的初步诊断标准之一。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易栓症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
易栓症(Hemophilia)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表现为凝血因子缺乏,导致患者容易出血和出现异常出血。
护理易栓症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
以下是易栓症护理的一些诊断和护理问题:
护理诊断:
1.出血风险增加相关于凝血因子缺乏。
2.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易受伤。
3.疼痛相关于关节、肌肉出血。
4.焦虑和心理压力相关于疾病的长期性质和治疗。
护理问题和护理干预:
1.出血风险增加:
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
避免患者接触可能导致创伤或出血的活动,如高风险运动或剧烈活动。
保持环境安全,避免摔倒和碰撞。
鼓励定期检查以及遵循医生和护士的建议,以维持凝血因子的合适水平。
2.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为患者提供保护性用品,如头盔、护膝、护肘等,以减少受伤风险。
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自我保护的技巧,避免剧烈活动和高风险情境。
3.疼痛:
提供疼痛管理,如疼痛缓解药物。
鼓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以减轻关节、肌肉出血引起的疼痛。
4.焦虑和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情感和需求。
教育患者和家属有关疾病的信息,促进他们对疾病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引导患者寻求社会支持,如加入易栓症支持群体。
护理易栓症患者需要综合性的护理计划,包括定期监测、教育、药物管理和心理支持。
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有助于减少出血风险、管理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易栓症诊断标准
易栓症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指南,易栓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有长期吸烟或其他呼吸道刺激因素暴露的史。
2. 气流受限 (FEV1/FVC < 0.7) 是易栓症的核心特征。
要确诊易栓症,必须通过肺功能测试确认气流受限。
3. 易栓症需要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栓塞等。
4. 呼吸道炎症与(或)黏液高分泌是易栓症的特征之一。
5. 在患者的卫生、护理或治疗情况不够好的情况下,呼吸系统的感染会更加常见。
6. 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咳嗽、唾液、咳痰和呼吸困难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
7.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诊断是必要的。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风险和筛查可能的并发症。
易栓症04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破坏↑
抗凝功能减弱
纤溶活性降低
血小板减少
血栓形成 (VTE占70%)
自发性流产
易栓症的诊断
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组疾患的认识
哪些情况下应想到易栓症? (一)
1. 自发性血栓形成 2. 轻微诱因(如妊娠、分娩、久坐)而致静脉 血栓形成 3. 复发性血栓形成 4. 少见部位静脉血栓:下腔静脉、肠系膜静脉、 脑、肝、肾静脉等 5. 初发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的年龄较轻
遗传性易栓症举例
四、代谢缺陷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 富组氨酸糖蛋白增多症
获得性易栓症
(获得性易栓因素)
1. 抗磷脂综合征 2. 肿瘤性疾病 3. 肾病综合征 4. 获得性抗凝蛋白缺乏 5. 后天性凝血因子水平升高 5. 糖尿病 6. 骨髓增生性疾病 7. PNH 1. 年龄增加 2. 血栓形成既往史 3. 长时间制动 4. 创伤及围手术期 5. 妊娠和产褥期 6. 口服避孕药及激 素替代疗法
哪些情况下应想到易栓症? (二)
6. 静脉血栓形成家族史 7. 正规抗凝治疗中发生血栓 8. 习惯性流产和胎死宫内
9. 双香豆素性皮肤坏死
10.新生儿暴发性紫癜
遗传性易栓症的防治原则
一、预防重于治疗 二、治疗区分轻、重、缓、急
预防
对于从未发生过血栓的患者 --预防重于治疗
一、避免可能的诱发因素:长期制动、 外伤、感染、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 二、诱因无法避免时,处于血栓形成危 险,如需接受手术、妊娠,分娩等: 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获得性易栓症
获得性易栓症
获得性易栓症是遗传性易 栓症血栓事件的诱发因素
遗传性易栓症
无症状 遗传性易栓症 遗传性易栓症
易栓症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
易栓症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一、引言易栓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特点是血液中易形成血栓,并且容易发生栓塞。
易栓症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减少栓塞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易栓症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
二、易栓症的护理诊断1. 高风险护理诊断易栓症患者由于血液易于形成血栓,属于高风险人群。
护理诊断包括:高风险血栓形成、高风险栓塞、高风险出血等。
2. 血液循环受损护理诊断易栓症患者血液循环受损,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栓塞。
护理诊断包括:血液循环受损、组织灌注不足、心肌缺血等。
3. 营养不良护理诊断易栓症患者常因长期卧床或限制活动而导致营养不良。
护理诊断包括: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厌食等。
4. 心理压力护理诊断易栓症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护理诊断包括:心理压力增加、焦虑、抑郁等。
三、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 高风险血栓形成护理问题:易栓症患者血液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措施:定期观察患者的血液凝固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保持患者体位的改变,避免长时间卧床。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教育患者注意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如避免长时间静脉输液、穿着紧身衣物等。
2. 高风险栓塞护理问题:易栓症患者容易发生栓塞,导致血管阻塞和组织缺血。
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呼吸道通畅,如采取半卧位、促进咳嗽等。
教育患者注意栓塞的预防措施,如避免长时间坐立不动、戒烟限酒等。
3. 高风险出血护理问题:易栓症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出血问题。
护理措施:定期观察患者的出血指标,如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
避免患者剧烈运动或外伤,防止出血的发生。
教育患者注意出血的预防措施,如避免使用剃须刀、避免剧烈运动等。
4. 血液循环受损护理问题:易栓症患者血液循环受损,容易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心肌缺血。
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
易栓症
VTE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可增加数倍,而在 所有VTE患者中,恶性肿瘤约占20%。 肿瘤细胞导致的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致栓因素。
血液科
30
四、化疗与易栓症
化疗可以增加血栓危险:
1.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的患者在接受大剂量化疗时较容易并发DIC,
血栓形成。
具体措施:主要为避免诱发血栓形成的因素发生。
例如:防止受寒、外伤、避免口服避孕药等。 一旦有诱发血栓形成的因素发生,可给予抗凝剂预防血 栓形成,
8
血液科
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
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静脉壁损伤
化学性损伤 机械性损伤 感染性损伤
手术麻醉 久卧 静脉血流滞缓 血液高凝状态
现代应用:临床下肢血栓栓塞因血运不通,可致肢体溃烂甚至截肢, 与本方病症相符。故可用于下肢血栓栓塞症。
或抗凝血机制和血管内皮功能而诱发血栓形成。
19
血液科
6、手术和创伤
不同类型的手术血栓发生率有很大差异,髋关节和
膝关节矫形术的血栓发生率为30%~50%,腹部手术可达
30%,妇科和泌尿科手术(特别是前列腺根除术)也有较 高的静脉血栓危险。 手术和外伤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因子
的释放、血管内皮损伤及术后制动等。
胞膜缺乏CD55和CD59两种膜蛋白
CD55和CD59缺乏只对红细胞起溶血作用,并不破坏血小 板。 PNH血小板上由于补体调节障碍,产生血栓素,是血栓形 成的主要原因。
29
血液科
三、其他恶性肿瘤与易栓症
易栓症三项检查标准
易栓症三项检查标准易栓症(易栓性血栓病变)是一种由于体内血液易于形成血栓而导致的一组疾病,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动脉血栓栓塞症(ATE)等。
易栓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于易栓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常规的三项检查指标是凝血功能、D-二聚体和超声多普勒检查。
1.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能够全面评估血液的凝血状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等。
PT和APTT是常规的凝血功能指标,其缩短或延长可以提供易栓症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PT主要用于评估外源凝血途径,而APTT主要用于评估内源凝血途径。
Fbg是血浆中最重要的凝血因子之一,其减少可使血液易于凝结。
此外,血小板计数也是检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血小板的减少可以导致出血倾向。
2. D-二聚体:D-二聚体是血液中特异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检测对于判断体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非常重要。
D-二聚体的水平与血栓的存在及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血液中D-二聚体的水平较高,意味着存在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测定血液中D-二聚体的水平,有助于确定易栓症的风险。
3. 超声多普勒检查:超声多普勒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声波的反射来观察和评估人体内血管的情况。
对于易栓症的诊断,超声多普勒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性检查指标。
它可以用来检测和定位血栓的存在和位置,评估血栓的大小、形状和性质,并判断血栓是否威胁到相邻的血管通畅。
超声多普勒检查还可以进行血流速度和阻力测量,以评估血管的通畅程度和血流状态。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D-二聚体和超声多普勒检查是易栓症的三项常规检查指标。
凝血功能检查能够评估血液的凝血状态,D-二聚体检测能够判断血栓的存在及严重程度,而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观察和评估血管情况,以确诊和定位血栓。
这三项检查的综合结果有助于医生进行易栓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易栓症
检验
• 易栓症患者的血栓与止血检验主要 是某个血液凝固调节蛋白、凝血因 子和纤溶成分分子结构的单一性缺 陷根据缺陷成分的活性及其抗原性 的不同,可对易栓症作出实验室分 型
主要类型特征
因子 V Leiden突变
• 主要发生静脉血栓 • 在白种人群中占 4% • 由FV R506Q点突变引起 • 活化蛋白 C 抵抗 • 在东亚人群中的比例不到1%
抗磷脂抗体(4)
• 大部分抗磷脂抗体是非病理性而是一过性 的,在诊断上要严格掌握标准 • 或许发生易栓症导致首次血栓时,关键也 还在于如何控制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 动脉或静脉血栓 – 反复的流产
• 持续的一种或多种抗磷脂抗体
– 狼疮抗凝物需经两种不同检测确定,或用 ELISA对IgG或IgM检测出抗磷脂抗体 – 6个月后再次出现上述情况
静脉血栓的各种先天性危险因素 的发生率
无症状 非选择性 家族性 突变(种类) 对照人群 VTE患者 VTE患者 Factor V Leiden (1) 4% 20% 45% Prothrombin 20210A (1) 2% 6% 18% Protein C (>160) 0.8% 3% 6% Protein S (>13) 0.5% 1% 6% Antithrombin (>80) 0.2% 1% 4% Factor XII (4) * 0.01% 1% 2% Factor XI (1) NR NR NR (除*示证实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外,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外因
麻醉和外科手术 创伤 雌激素治疗 空中旅行 静脉注射或插管 (吸烟)
内因
先天性
抗凝血酶缺陷 蛋白C/蛋白S缺陷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活化蛋白C抵抗/蛋白C Leiden突变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 其他
易栓症诊断标准
易栓症诊断标准
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指一组倾向于形成血栓的疾病,其诊断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指南和专业组织的建议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用于易栓症诊断的一些常见标准和检查项目:
1. 血凝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
2. 纤溶检查:包括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和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
3. 抗磷脂抗体检测:检查抗磷脂抗体(APA)和抗心磷脂抗体(aPL)的水平,包括抗心磷脂抗体IgG、IgM和IgA等。
4. 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活性、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等指标。
5. 基因突变检测:特别是寻找与易栓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如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和凝血因子II突变等。
请注意,以上仅是一般的参考,具体的易栓症诊断标准和检查项目可能因医生的判断、临床情况和国家或地区的指南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易栓症或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检查,请咨询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士,以获取专业的建议和诊断准确性。
1/ 1。
易栓症的治疗及护理
增强信心: 鼓励患者相 信自己能够
战胜疾病
提供心理支 持:为患者 提供心理支 持和帮助, 使其感受到 关爱和温暖
谢谢
溶栓治疗
01
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瑞 替普酶等
02
溶栓时机:发病后3-6小时内 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佳
03
溶栓方法:静脉注射溶栓药 物,使血栓溶解
04
注意事项:溶栓治疗需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注意出血风险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清除血栓, 恢复血流
02
手术方式:血管内介入 治疗、外科手术
03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 血栓复发
06
其他因素:药物、激素、免疫反应等
临床表现
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动脉血栓、肺栓塞等 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等 血栓栓塞:脑梗死、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抗凝治疗:抗凝血酶、抗血小板药物等 溶栓治疗:溶栓药物、溶栓导管等 抗凝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预防出血等
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凝血因子、 抗凝血因子等指标
易栓症的治疗及护理
演讲人
目录Biblioteka 01. 易栓症概述 02. 易栓症的治疗 03. 易栓症的护理
1
易栓症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01
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遗传缺陷等
02
环境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03
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异常等
04
血管内皮损伤:炎症、感染、创伤等
05
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方向等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 限酒、规律作息等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等
易栓症
易栓症发生VTE治疗
• VTE治疗包含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血栓去除术、静脉滤器等,以抗凝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 抗凝治疗:
• 分类:初始抗凝治疗(-7天)、长疗程抗凝治疗(-3个月)、延续抗凝治疗(无定期)。
• 初始抗凝治疗(-7天):可未分组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或磺达肝癸钠。目前推荐首选低 分子肝素(LMWH)或磺达肝癸钠。初始抗凝一般7天,然后进入长疗程抗凝治疗。
• 长疗程抗凝治疗:可继续使用肝素,推荐口服药华法林。华法林起效慢,早期有一过性高凝状态,故华法 林需要与UFH或LMWH重叠使用至少5日,或待PT的国际正常化比值(INR)≥2.0后再停用肝素。华法林 抗凝强度一般以INR维持在2.0-3.0为宜。2012年ACCP指南将新型口服的凝血因子直接抑制剂列入长期抗 凝备选药物如:抗因子Xa的利伐沙班和抗凝血酶的达比加群。初始使用,连续三个月,一般无需监测。
子V Leiden等 • 2、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 • 3、异常纤维蛋白血症
(三)纤溶蛋白缺陷 • 1、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 2、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
PA)缺乏 • 3、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
(PAI-1)增多 • (四)代谢缺陷 • 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2、富组氨酸糖蛋白增多症 • 3、高血脂蛋白a血症 • (五)血型:非O血型
常有PC和或PS水平降低,不能作为遗传性缺陷诊断凭据。 • 基于上述理由,对于VTE患者,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的筛查不宜在血栓急性期和抗凝状态下进行。 • 2、口服华法林治疗应停用华法林至少2周后再进行相关检测。 • 3、对于非VTE和非抗凝者,为排除抗凝蛋白活性水平受获得性因素影响出现一过性降低,一般不应仅
易栓症
易栓症诊断标准
易栓症诊断标准
易栓症诊断标准通常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
以下是通常使用的易栓症诊断标准:
1. 病史:存在习惯性血栓形成或反复出现的静脉血栓,或存在与肺部血栓栓塞症相关的病史。
2. 体格检查: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肿胀、压痛和脉搏消失。
3. 实验室检查:检查凝血因子水平和活性的异常,包括抗凝血蛋白缺陷、凝血酶原活动异常以及其他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
4. 影像学检查:如静脉造影、超声检查、螺旋CT、磁共振成像等,可以检测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存在和大小。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确定易栓症的诊断。
同时,也需要排除其他形成血栓的病因(如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栓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张建华
前言
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临床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
1965年,Eegberg在报道一个挪威家族的血栓形成倾向时使用了易栓症一词。
此后这一名词被广泛用于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
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均高。
在美国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每年血栓性疾病的死亡率为恶性肿瘤的4倍。
目前,对易栓症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也给临床医师带来困惑:什么是易栓症?易栓症有那些危害?如何诊断易栓症?如何治疗和预防易栓症?因持续高血凝状态而导致的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称为易栓症,也称为血栓前状态。
血栓形成包括致命性或非致命性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脑血栓形成、暂时性脑缺血、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视网膜血栓形成等。
在产科领域,这种血栓前状态可能选择性影响子宫胎盘循环而导致胎盘的微血栓形成。
近年来胎盘血栓形成逐渐引起产科医师与病理学专家的重视。
易栓症与不良妊娠结局
大量研究发现许多不良妊娠结局与易栓症有关,如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
机理
凝血-纤溶平衡异常,使凝血功能相对增强,引起子宫螺旋动脉、绒毛血管或胎盘小血栓形成,导致胎盘灌注不良,最终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
妊娠期高凝状态
妊娠期以下几方面生理改变使孕妇的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形成。
妊娠期凝血因子增加,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激酶时间均缩短;与此同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增加,纤维溶解活性降低。
妊娠期静脉回流障碍,血流淤滞,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发生改变,易导致血栓形成。
孕酮的作用使静脉平滑肌松弛,血流缓慢,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以上三方面的因素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好发因素,在每次妊娠中都不同程度存在。
但是正常的孕妇本身有一定的保护机制来防止血栓形成。
只有在血栓形成的条件与正常的保护机制失衡时,血栓才会形成。
易栓症的发病因素
1 遗传性因素(与凝血因子基因突变所致的蛋白表达异常有关)。
2 获得性因素。
许多情况下,血栓形成不只是单一因素引起,而常为两个或更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基因与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或基因与获得性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性因素
活化蛋白C抵抗与FVL突变。
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
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多态性。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蛋白C缺乏。
凝血酶缺乏。
研究表明,凝血因子的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异常的发生率,在有不良妊娠结局的妇女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导致的高凝状态或低纤溶状态是妊娠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与妊娠不良结局有较强的独立相关性,其结果引起胎盘血栓形成、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而引起胎盘功能不良,诱发妊高征、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窘迫。
获得性因素
抗磷脂综合征(APLS)。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骨髓增生性疾病。
恶性肿瘤。
抗磷脂综合征(APLS)。
在产科学方面,最近一个时期有价值的研究之一就是发现抗磷脂抗体与胎盘功能不全、先兆子痫和妊娠丢失有关。
有报道抗磷脂抗体阳性的妇女胎儿丢失率达50%~70%。
抗磷脂综合征是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主要包括狼疮抗凝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的同时伴有妊娠丢失、动静脉血栓、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之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学研究表明,抗磷脂综合征合并妊娠的妇女,其胎盘组织往往有广泛的胎盘梗死、绒毛老化、子宫胎盘血管纤维素坏死等,且随着孕龄的增加而增多,最终可导致子宫胎盘血管从部分到完全的阻塞,而血管的受损可导致绒毛梗死、胎盘早剥等,最终导致胎死宫内。
诊断
对有易栓症临床表现(血栓形成的症状或倾向)的患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与家族史,同时应进行临床、实验室、影像以及其他检查。
实验诊断
过筛试验:PT、APTT、凝血酶时间。
功能测定:抗凝血酶、蛋白C水平、APC抵抗试验(确定因子V Leiden 突变)。
免疫检测:抗磷脂抗体、蛋白S抗原。
分子生物学检查: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
易栓症检查对象的选择。
对一般人群无须常规做易栓症的检查。
血液科医生应指导选择对象
对有易栓症家族史或年轻血栓病者,应对家庭中青年与儿童(尤其是女性)检查。
有连续3次或3次以上流产或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妇女应做抗磷脂抗体检查。
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 临床标准
(1)血管栓塞:在任何组织或器官中有一次或多次的动脉、静脉或小血管栓塞。
(2)异常妊娠:一次或多次妊娠不良结局如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
2 实验室标准
(1)6周内连续2次或2次以上血液中检测到中或高滴度的抗心磷脂抗体IgG和/或IgM。
(2)6周内连续2次或2次以上血浆中出现狼疮抗凝物。
诊断
随着新的易栓状态不断发现,很多有这类异常的人并无症状。
虽然能认识到能增加血栓危险的异常,但至少有50%有血栓病史的患者经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后仍找不到原因。
易栓症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往往较难分析,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
实际上,只要做出临床诊断即使无客观证据就可给予抗凝治疗。
治疗及预防
血栓的预防
有静脉血栓栓塞病史的人如处于手术、创伤、妊娠、长期卧床等易发血栓的状态,可考虑预防性抗凝治疗。
对有易栓症而无临床表现,但家系中有血栓患者的人,在处于易发血栓的状态时可考虑预防性抗凝治疗。
妊娠的处理
对反复发生妊娠丢失的妇女应行凝血功能监测以及抗磷脂综合征、易栓症筛查。
对于胎盘血栓形成采取预防措施对改善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孕期需加强监测、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如发现有胎儿宫内缺氧的征象,孕34周以前的患者可短暂期待治疗,采取促进胎肺成熟、改善胎盘血供等措施,孕34周以后的患者需积极终止妊娠,胎死宫内患者予以引产。
凡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低分子肝素40mg/d。
(2)口服肠溶阿斯匹林25~50mg,每日1~2次。
(3)有过不良妊娠结局、抗磷脂抗体阳性的孕妇孕期。
可口服小剂量强地松每日10mg,妊娠维持至37周以后停药。
低分子肝素对于易栓症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值得进行前瞻性临床试验。
与普通肝素相比,它具有抗栓率高、半衰期长、使用方便、很少发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的优点。
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常用剂量为40mg/天,有复合易栓缺陷或超声发现胎盘灌注减少时,剂量可加至80mg/天。
有血栓史患者的抗凝治疗要持续至分娩后4~6周。
Joseph等对14例曾有1~6次流产的妊娠妇女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12例孕妇成功分娩健康新生儿,只有2例发生流产。
14例均未发生抗凝治疗并发症。
产后处理
有血栓栓塞危险的产褥期妇女可做血栓预防治疗。
对有血栓危险的妇女,产后的抗凝预防治疗应维持6周。
若无过量出血,有血栓栓塞危险的妇女在产后12小时可给予预防剂量的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如产妇不愿持续注射肝素,可给予口服肝素。
肝素不能从乳汁中分泌;华法令与蛋白结合,也很少从乳汁中分泌。
因此产后可以哺乳。
总之,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可干扰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使凝血功能相对增强,引起胎盘微循环障碍,是导致产科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易栓性突变的检测对预测妊娠结局有一定作用。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