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栓症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eb5c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2.png)
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焦 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 量。
07 总结与展望
共识成果总结
确立了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标准和评估体系
通过专家讨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针对老年人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标准和评估方 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提出了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策略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特征,制定了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在内 的综合防治策略,旨在降低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的重要性
共识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的必要性,包括心血管内科、血 管外科、老年医学科、影像学科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机械性预防措施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通过周期性充气和放气, 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减少 血液淤滞。
梯度压力袜
利用特殊设计的袜子,产 生由下至上的梯度压力, 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足底静脉泵
通过模拟人体行走时足部 肌肉收缩和舒张,促进下 肢静脉血液回流。
介入性治疗手段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 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18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流行病学特
点 • 防治策略与建议 • 药物治疗进展与规范应用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并发症处理及预后评估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0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 ,且危害严重。
通过加强预防和宣教工作,提高老年人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降低疾病的 发生率和复发率。
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断
![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63089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1.png)
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断易栓症是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导致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倾向的病理状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
易栓症不一定发生血栓性疾病,但可能影响子宫-胎盘循环,导致胎盘微血栓形成,从而造成不良妊娠结局。
易栓症根据病因分为遗传性易栓症和获得性易栓症。
•遗传性易栓症的病因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在汉族人群中,遗传性易栓症的常见病因是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缺乏;遗传性易栓症是血栓栓塞性疾病比较明确的高危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对胎盘源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促成作用。
•获得性易栓症主要是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可导致复发性流产、不明原因死胎、早发子痫前期和胎盘功能不良,增加围产期血栓栓塞风险。
无论是遗传性还是获得性易栓症,对于有血栓形成或血栓病史孕产妇的抗凝治疗没有争议。
目前APS的治疗主要使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失败者称为难治性APS,其治疗仍在不断探索中;遗传性易栓症指标异常且有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胎盘源性疾病的抗凝预防或治疗决策还存在争议。
一、易栓症分类由于妊娠孕妇的血浆凝血因子增加、抗凝活性下降和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使血液在妊娠期及产褥早期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合并易栓症时,发生血栓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高。
易栓症根据病因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
个体对VTE易感性的差异约40%~60%归因于遗传因素[2],妊娠期间发生VTE的患者,约半数具有遗传性易栓症[3]。
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当二者同时存在时血栓栓塞性疾病更易发生。
(一)遗传性易栓症遗传性易栓症是指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导致血栓形成倾向的病理状态。
常见病因包括蛋白C和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凝血因子ⅤLeiden(factor Ⅴ Leiden,FVL)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其他病因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基因多态性等。
易栓症的诊断及中医治疗课件
![易栓症的诊断及中医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0b3b9a2b160b4e777fcf29.png)
易栓症的诊断及中医治疗
24
二、PNH与易栓症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简称PNH, 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 溶血。其特点为常在睡眠后解酱油色或 葡萄酒色尿。可伴全血细胞减少、感染 和血栓形成。本病虽少见,但近年来有 增多趋势。
•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DVT)及肺动脉栓塞(PE), 是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 VTE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可增加数
倍,而在所有VTE患者中,恶性肿瘤患 者约占20%。 • 肿瘤细胞导致的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致 栓因素。
1 破血消癥药如水蛭、穿山甲、三菱、 莪术、全虫等为血栓栓塞证常用之 品,用量大,见效快。须辨证准确, 以使药力迅速达到有效剂量,解除 病痛。
• 常用于预防脑梗塞。
易栓症的诊断及中医治疗
38
2.引经药:选择易入脉络之品和引 经药:如鸡血藤、木瓜、全虫、 细辛等。脉络以通为用,主入脉 络之品,可为先锋之帅,逢山开 道,又引诸药入脉络。
• 手术和外伤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组织因子的释放、血管内皮损伤及术后 制动等。
易栓症的诊断及中医治疗
19
出凝血系统(凝血纤溶系统)
• 凝血因子、血小板、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参与凝血形成
• 血流、抗凝蛋白、纤溶蛋白、血管内皮 抗凝功能参与出血形成
• 出凝血系统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
易栓症的诊断及中医治疗
易栓症的诊断及中医治疗
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0d16ff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f.png)
五、病理生理
急性肺栓塞导致肺动脉管腔阻塞,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学和气体交换障碍。轻者几无任何症状,重者因肺血管阻力突然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压力超负荷导致右心室衰竭,是急性肺栓塞死亡的主要原因。
1.血液动力学改变:急性肺栓塞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床面积减少25%~30%时肺动脉平均压轻度升高。肺血管床面积减少30%~40%时肺动脉平均压可达3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右心室平均压可升高。肺血管床面积减少40%~50%时肺动脉平均压可达40 mmHg,右心室充盈压升高,心脏指数下降。肺血管床面积减少50%~70%时可出现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床面积减少>85%时可导致猝死。此外,急性肺栓塞时血栓素A2等物质释放可诱发血管收缩。解剖学阻塞和血管收缩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动脉顺应性下降。
2.右心功能改变:肺血管阻力突然增加导致右心室压力和容量增加、右心室扩张,使室壁张力增加、肌纤维拉伸,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影响了右心室的收缩性,使右心室收缩时间延长。神经体液激活引起右心室变力和变时效应。上述代偿机制与体循环血管收缩共同增加了肺动脉压力,以维持阻塞肺血管床的血流,暂时稳定体循环血压。但这种即刻的代偿程度有限,未预适应的薄壁右心室无法产生40 mmHg以上的压力以抵抗增高的肺动脉阻力,最终可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右心室壁张力增加使右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同时右心室心肌氧耗增多,可导致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右心功能不全。
抗凝蛋白缺陷是中国人群最常见的遗传性易栓症,建议筛查的检测项目包括抗凝血酶、蛋白C和蛋白S的活性。凝血因子Ⅴ Leiden突变和PTG20210A突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MTHFR突变),血浆因子Ⅷ、Ⅸ、Ⅺ和纤溶蛋白缺陷等
血栓风险评估及个体化干预(遗传性易栓症风险基因检测)
![血栓风险评估及个体化干预(遗传性易栓症风险基因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f34a2d6849649b6649d74782.png)
F11
F11 两个SNP与F11活性升高相关
结果2:在DVT组,rs2289252 TT型患者,F11活性水平是CC型者的1.32倍(P<0.0001); rs2036914 CC型患者,F11活性水平是TT型者的1.35倍(P<0.0001)。
活 性 水 平
结论:F11 rs2289252C>T和rs2036914T>C突变增加凝血因子F11活性,而凝血因子F11活性升高是骨 折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预测因子。F11 rs2289252C>T和rs2036914T>C单核苷酸多态性 通过影响凝血因子活性水平进而影响骨折病人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
(纤维蛋白原即因子1)
clot (凝块) 13a
凝血与抗凝机制失 衡,血液高凝状态
Thrombosis/ hemostasis
血栓形成
纤溶酶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应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 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研究显示,血浆F11与Fg水平升高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子
凝血因子F11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在凝血级联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持内源性途径 和凝血级联反应的放大过程所不可缺少的。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高水平凝血因子F11与静脉血 栓形成、脑血管事件和冠状动脉疾病相关,原因在于血浆凝血因子F11水平升高,活性增加,促进 凝血过程。
血栓风险(凝血因子F11异常风险) 及药物干预
血栓风险(凝血因子F1异常风险) 及药物干预 血栓风险(纤溶蛋白缺陷风险)及 药物干预
血栓风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风 险)及药物干预
血栓风险(抗凝蛋白缺陷风险)及 药物干预
可考虑根据风险基因型的频率高低选择性的检测全部项目或部分项目;或分阶段检测。
2023广东省易栓症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广东省易栓症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c2f3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d.png)
2023广东省易栓症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完整版)广东省精准医学会血液分会出凝血青年专委会,广东省易栓症多学科专家共识编写组1、易栓症概述1.1 易栓症前言易栓症导致VTE的病理过程,仍可用经典血栓形成理论进行解释,其主要机制为VirChe)W三要素:内皮细胞损伤、血流淤滞、以及血液成分异常口,2]。
因此,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上述三个基本环节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都可导致VTE 的发生,易栓症患者通常存在由凝血-抗凝血、纤溶-抗纤溶失衡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往往表现为更高的VTE发生倾向[2]。
现有研究表明,伴有遗传性凝血系统异常的患者在暴露于获得性危险因素中时,其发生VTE的风险显著高于无凝血系统异常人群⑶。
对于无VTE个人史但有VTE家族史的血栓形成倾向女性,妊娠期间其VTE发生的风险会增加2~4倍,且与患病亲属的数量正相关[4]。
对于伴有先天性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缺陷的患者,其VTE风险增加5~50倍[5]0而对于伴有遗传性蛋白C缺陷以及(或)蛋白S缺陷的人群,其VTE发生风险增加6~11倍,且若同时伴有服用口服避孕药,VTE风险甚至可增至600倍⑹。
以上均说明了遗传性因素在易栓症的诊断以及VTE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伴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尤其是高通量测序的发展,国内临床医生对遗传性易栓症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为本病的诊治不断累积基础。
目前,在有明显获得性血栓危险因素的VTE患者中,即使多数指南认为易栓症的检测难以对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决策作出建设性的指导[7-9],但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以及检测速度的提升,未来可以向临床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有助于提高个案诊疗细节的水平。
同时,VTE应重在预防、减少和避免PE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于不明原因的VTE患者,尤其是发病年龄较低的患者,应及时查找易栓病因,针对性干预,有利于患者早期规避获得性危险因素,降低遗传性与获得性危险因素叠加诱发VTE发生的风险。
易栓症临床试验诊断与评价
![易栓症临床试验诊断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019fd3cb7360b4c2f3f640a.png)
正常生理止血促凝和抗凝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
主要包括三部分: 1、血管收缩和血小板反应 2、凝血和抗凝血系统 3、纤溶蛋白溶解系统
促凝血活性增加,抗凝血 活性减低-血栓倾向
促凝血活性减低,抗凝血 活性增加-出血倾向
易栓症
易栓症是指存在抗凝蛋白、 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 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
8、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发生双香豆素性皮肤坏死 9、新生儿爆发性紫癜
遗传性易栓症常用检测项目
血常规 凝血酶 原时间 PT 血小板计数、 MPV、PDW 主要反映外源 性凝血是否正 常 诊断血小板异常 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 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c)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 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 a)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 b)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 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c)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 d)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 e)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 a)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b)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 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易栓症诊断与治疗PPT
![易栓症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4cba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0.png)
预防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 疗相关疾病
避免长时间静坐,适当增加活 动量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 张和焦虑
01
易栓症的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心理辅导: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稻壳公司
易栓症诊断与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易栓症的诊断
01
易栓症的治疗
02
易栓症的预防
03
易栓症的康复护理
04
易栓症的饮食调理
05
01
易栓症的诊断
诊断标准
家族史:家族中有血栓形成病史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显示凝血 因子异常
临床症状:出现血栓形成症状, 如胸痛、呼吸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显示血栓 形成或血管狭窄
手术方式:血管内介入治疗、外 科手术等
术后护理:抗凝治疗、康复训练 等
其他治疗
抗凝治疗:使用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减少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阿替普酶等,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血栓或血管狭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 等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用于溶解血栓 抗凝血酶药物: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8c939806767f5acfa1c7cdcb.png)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前言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1。
随着临床医师诊断意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发展,急性肺栓塞已经成为我国常见心血管疾病2。
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治疗不规范、不及时现象,尤其是溶栓治疗更是缺乏有指导意义的指南性文件,十分不利于一线临床医师进行规范化治疗。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肺血管病学组根据国际最新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和治疗指南,结合我国专家临床经验,制定适合我国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该共识旨在规范我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流程和治疗方案,提高我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水平,改善预后。
专用术语与定义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占肺栓塞的绝大多数,是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
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PI)定义为肺栓塞后,如果其支配区域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
大块肺栓塞(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是指肺栓塞2个肺叶或以上,或小于2个肺叶伴血压下降(体循环收缩压<90mm Hg,或下降超过40mm Hg/5分钟)。
次大块肺栓塞(sub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是指肺栓塞导致右室功能减退。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 E常为DVT的合并症。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简要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简要](https://img.taocdn.com/s3/m/4a0c24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0.png)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两个方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VTE的发病率在年龄<50岁的人群中,其年增长率<1%o,而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其年增长率达到6%。
〜8%。
大约有60%的VTE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VTE 的老年人群比例也在上升。
推荐意见一1-1老年急性VTE患者,建议积极寻找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可去除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骨折、急性内科疾病、制动因素等)和非可去除危险因素(如恶性肿瘤、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肾病综合征等)1-2对有明显诱因形成的老年VTE患者,不推荐进行易栓症的检查1-3对无明显诱因的老年VTE患者,推荐进行性别特异性恶性肿瘤的筛查,而不是进行常规广泛的筛查,尤其不推荐进行常规易栓症的检查1-4家族性VTE且没有确切可逆诱发因素的老年VTE患者,建议进行易栓症筛查推荐意见二2-1非手术老年患者建议选用PadUa评分量表进行VTE风险评分,此模型包括11个危险因素,按照不同Padua评估分值,将VTE风险分为:低危(0〜3分)、高危(24分)。
其把年龄N70岁作为危险因素之一,尽管该风险评估模型存在固有的不足之处,但它仍然是目前可以用来评估非手术患者VTE风险的模型2-2手术老年患者建议选用Caprini评分量表(2005年版)进行VTE风险评分,此模型包括38个危险因素,按照不同Caprini 评估分值,将VTE风险分为:低危(0~1分)、中危(2分)、高危(3~4分)、极高危(25分)推荐意见三3-1根据老年患者的VTE风险等级,VTE风险为低危的老年人群,其预防措施以健康教育、鼓励活动为主,也可以选择机械预防;VTE风险为中危或高危的老年人群,如有抗凝禁忌证,建议单用机械预防;VTE风险为高危的老年人群,如无抗凝药物应用禁忌,建议机械预防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3-2基础预防是预防VTE 的最基本方法3-2-1合理饮食:多吃应季蔬菜、豆类、全麦面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3-2-2多饮水:每日饮水150OnI1左右,心脏病、肾病疾病患者适当减少饮水量3-2-3加强运动:实施踝泵运动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中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c6d9397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a.png)
中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专家共识.txt大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出选择;而小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
男人因沧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沧桑。
男人有了烟,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资色,也就有了悲剧。
中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已成为我国常见心血管疾病1,在美国也是公认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 主要是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高发病率。
美国参议院已把每年3月作为DVT的警示月。
但鉴于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者诊断不及时,以及治疗,特别是溶栓和抗凝治疗不规范等问题,尤其对于我国心血管内科医师更缺乏有指导意义的临床规范性文件,中华内科杂志邀请国内本领域专家根据国际最新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和治疗指南,结合我国专家临床经验和国内部分文献,起草我国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治专家共识。
该共识旨在规范我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专用术语与定义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肺栓塞的绝大多数,是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
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PI)定义为肺栓塞后,如果其支配区域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
大块肺栓塞(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是指肺栓塞2个肺叶或以上,或小于2个肺叶伴血压下降(体循环收缩压<90 mm Hg,或下降超过40 mm Hg/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共识
FV Leiden突变
Why?
APC-R阳性
FV Leiden
VTE患者
对照人群 VTE患者 对照人群
中国汉族 大陆
5/31 (Chu, 1996) (16%)
5/106 0/31 (4.7%)
0/141
(Bai, 2000) 4/87 (4.6%)
94例VTE患者检测了抗凝蛋白
PC缺乏 13.8%
PS缺乏 5.3%
AT缺乏 5.3%
合计
24.4%
Why?
FV Leiden突变
Why?
APC-R阳性
FV Leiden
VTE患者
对照人群 VTE患者 对照人群
中国汉族 大陆
5/31 (Chu, 1996) (16%)
5/106 0/31 (4.7%)
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共识
遗传性易栓症
三、遗传性纤溶蛋白缺陷 1. 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2. 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PA)缺陷症 3. 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PAI-1)增多症 4. 凝血酶活化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增多
四、遗传性代谢缺陷 1.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变异型677T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 富组氨酸糖蛋白增多症 3. 高脂蛋白a血症
抗凝蛋白缺乏(VTE患者中)
Why?
中国 大陆 (Bai, 2000)
台湾 (Shen, 1997)
香港 (Liu, 1994) 日本 (Suehisa, 2001 欧洲 (den Heijer, 1996)
n AT
抗凝蛋白缺乏
PC
PS
Total
5
8
87
(5.7%) (9.2%)
13
26
(14.9%) (29.9%)
3
16
28
47
85
(3.5%) (18.8%) (32.9%) (55.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9
10
24
52
(9.6%) (17.3%) (19.2%) (46.1%)
2
9
113
(1.8%) (8.0%)
20
31
(17.7%) (27.4%)
10
15
269
(3.7%) (5.6%)
7
32
(2.6%) (11.9%)
• 抗磷脂综合征 • 恶性肿瘤 • 骨髓增生性疾病
抗磷脂抗体的人群检出率
• 总人群 • SLE患者
西方
2% ~50%
• VTE患者 • <45岁AMI患者 • <50岁TIA/脑梗死 • 习惯性流产患者
ACA LA
4~20% 20% 40% 近50% 13.5~41% 7~48%
* 邬志伟,吴竞生 血栓与止血学 2005 闫振宇,赵永强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7
What?
汉族 人群
蛋白C活性 蛋白S活性 抗凝血酶活性
抗原测定
× APC-R (FV Leiden)
凝血酶原G20210A
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共识
Why?
3493名志愿者 按年龄和性别统计出PC、PS、AT活性的参考值 以均数减去2个标准差界定抗凝蛋白缺乏:
PC缺乏 1.15% PS缺乏 1.49% AT缺乏 2.29%
中国哈萨克族 (Xing, 2001)
3/85 (3.5%)
*高加索人群中因子V Leiden突变的检出率3~7%
遗传性易栓症实验室筛查项目推荐
高加索血统 少数民族
汉族 人群
蛋白C活性 蛋白S活性 抗凝血酶活性
抗原测定
APC-R (FV Leiden) 凝血酶原G20210A
同型半胱氨酸 FVIII、IX、XI 纤溶蛋白缺陷
易栓症命名的沿革
高凝倾向(hypercoagulable tendency)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 states)
容易使人们的认识局限于凝血活性增高,而且未 能体现高血栓形成风险。
易栓症(thromophilia) 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术语
易栓症的定义
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 并不一定指疾病,可以是生理或病理状态
易栓症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 赵永强
易栓症、 ITP、DIC、vWD、TTP学组专家共识
2012-7 拟定(贵阳) 2012-9 草案(苏州) 2012-11 定稿
易栓症共识的形成
国内外无成熟的专门共识 国内首次共识仅涉及诊断 仅纳入证据比较充分的推荐意见 抛砖引玉,择机修订
14/301 47/269 7/269 (5%) (17.5) (2.6%)
*高加索人群中因子V Leiden突变的检出率3~7% *尽管亚裔人群中APC-R阳性检出率与高加索人群相似,但非FV Leiden相关
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
Why?
中国汉族 (Bai, 2000)
凝血酶原基因 G20210A突变
VTE患者 0/98
对照人群 0/100
(He, 2002) 0/103
0/106
英国
(Cumming, 1997)
12/219 (5.5%)
2/164 (1.2%)
荷兰
(Poort, 1996) 18%
1%*
*高加索人群中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约占 2%。
遗传性易栓症实验室筛查项目推荐
高加索血统 少数民族
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共识
遗传性易栓症实验检测的时机
When?
2. 肝素抗凝下不宜检测抗凝血酶 停用肝素后24h
3. 华法林抗凝下不宜检测PC和PS 可于抗凝疗程结束,停用华法林至少2周后检测 华法林停药后作用完全消失需至少1周 PC和PS恢复至常态水平也需数日 PS的恢复耗时更长
二、易栓状态 1. 高龄 2. 长时间制动 4. 创伤及手术 5. 妊娠和产褥期 6. 口服避孕药及 激素替代疗法 7. 肿瘤放化疗 8. 中心静脉插管 9. 使用造血生长因子
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共识
易栓症的诊断
Who?
遗传性易栓症的筛查对象: VTE等血栓事件的患者
①发病年龄较轻(<50岁); ⑥女性口服避孕药或绝经后
~2.5倍
• β2GPI
?
研究的主要局限性:
• 缺乏在大宗前瞻性非选择病例中的研究
• 多数研究的血标本取自血栓事件后,未排 除一过性血栓后抗磷脂抗体阳性。
抗磷脂综合征
Who?
下列情况应检测抗磷脂抗体,除外APS:
①无明确诱发因素的特发性VTE; ②多次发生病理妊娠(流产、胎儿发育停滞、 死胎等); ③年龄<50岁的缺血性脑卒中; ④血栓事件伴不能解释的血小板减少和/或 体外依赖磷脂的凝血试验(如:APTT、PT) 凝固时间延长。
Who? 遗传性易栓症的筛查对象 已知存在遗传性易栓症的VTE患者的一级亲属
* 患获得性易栓疾病或存在获得性易栓因素时建 议进行相应遗传性缺陷的检测
(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共识)
* 所有一级亲属?
Why?
Blood 2009 113: 5314-5322
遗传性易栓症实验室筛查项目推荐
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共识
遗传性易栓症检测的影响因素
肝素治疗 华法林治疗/VK缺乏 口服避孕药
雌激素替代治疗 妊娠 门冬酰胺酶治疗 DIC 败血症 肝病 肾病综合征 新生儿
获得性 AT缺乏
√
√ ? ? √ √ ? √ √ √
获得性 PC缺乏
√ ? ? ?
√ √ √ ? √
What?
汉族 人群
蛋白C活性 蛋白S活性 抗凝血酶活性
抗原测定
× APC-R (FV Leiden)
凝血酶原G20210A
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共识
遗传性易栓症实验室筛查项目推荐
高加索血统 少数民族
What?
汉族 人群
蛋白C活性 蛋白S活性 抗凝血酶活性
抗原测定
APC-R (FV Leiden) 凝血酶原G20210A
LA的检测:应在抗凝治疗前或停用肝素24小时 后和停用口服抗凝药至少1周后进行(Br J Haematol, 。 2012, 157: 47–58)
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共识
VTE患者是否应进行肿瘤筛查
Who?
国外有学者提出:未明原因的VTE或血栓 性静脉炎,应常规撒网式筛查隐匿性恶性肿瘤, 项目一般包括:
易栓症 是指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 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危险 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
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共识
易栓症的分类
遗传性易栓症(Inherited thrombophilia) 获得性易栓症(Acquired thrombophilia)
40% 其他/
未明
10%
APC-R (Genetic defect?)
50%
APC-R (FV Leiden)
获得性易栓症
一、易栓疾病 1. 抗磷脂综合征 2. 恶性肿瘤 3. 骨髓增生性疾病
4. PNH 5. 获得性抗凝蛋白缺乏
(肾病综合征) 6. 急性内科疾病(CHF、
严重呼吸疾病等) 7. 炎性肠病
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共识
抗磷脂抗体的检测
ACA、LA、β2GP1三种常用抗磷脂抗体:也只 能覆盖80%左右的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