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将进酒》之情感脉络(微课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之情感脉络微课讲稿
新疆实验中学张华 2015年6月16日同学们好!(亲切微笑)今天我们这堂微课要解决的问题是“探寻《将进酒》的情感脉络”。(板书:将进酒李白)这首诗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也正是《将进酒》被视为李白无数诗篇当中最能体现他“豪放飘逸”诗风的作品之原因。
很多同学都会喜欢李白的诗,喜欢他自信洒脱、豪放不羁的个性。我们都是背诵李白的诗歌长大的,可以说,李白是我们成长路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熟悉李白,知道他才华横溢,恃才傲物,自信乐观,热情豪放,洒脱不羁(板书:豪放洒脱);也知道他是盛唐骄子,有济世情怀,却因蔑视权贵,终被放还山水,逍遥江湖,诗酒天涯……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赏读《将进酒》,透过他豪饮的欢乐与狂放,去探寻他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好诗须得用情来读,用心去悟——“我来吟诵《将进酒》,你来找出关键词”——请同学们用心听我诵读,用心领悟诗句的节奏、情感的变化,并找出或提炼出诗句中透出诗人情感的关键词,理出情感脉络。
(声情并茂地朗诵《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透出诗人情感的关键词,理出诗歌的情感脉络。
诗的开篇气势宏阔,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一去不回的又岂止是黄河之水?想来岁月、青春、人生莫不如此!然而人的生命与“奔腾到海不复回”的河水相比,又是何等的脆弱与渺小!难怪诗人感叹“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何其悲哉!(板书:悲)然而自信乐观、傲岸不羁的李白即便已年逾半百,飘零天涯,也仍然善于自我开解。即便遭权贵排挤,被年迈昏庸的玄宗“赐金放还”,也仍然珍惜与好友相聚宴饮的时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人生苦短,必当及时行乐!有满腹忧愁,先放一边,把酒言欢,不负明月!(板书:欢)
他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放达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说“必有用”,可见“此材”未被用,但他从未真正悲观消沉过,在他心底始终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说此材“有用”且“必有用”,何其乐观自信的李白啊!如此精彩夺目,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既是李白愈挫愈勇的性格写照,更是他对未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宣言与呐喊,也是他怀才而不遇的无奈与自宽。
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呢?朋友们,开怀畅饮吧!“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或许此时的李白真的可以举杯浇愁,乐而忘忧,不管怎样,这一场豪饮已然势不可挡!(板书:乐)当诗人的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也益发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来来来,一杯喝完,再来一杯,喝!热情豪放的李白已然反客为主,不仅连声劝酒,而且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了。(板书:狂)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兴之所至,这一曲高歌定然将诗人胸中之块垒一吐为快!听——他举起酒杯,高声放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悲愤、激昂、高亢)——“钟鼓馔玉”这里代指权贵,而“不足贵”则将他决绝的态度一展无遗。诗人傲骨铮铮,蔑视权贵,悲愤不已,坦陈心志,无惧无悔。这一句“但愿长醉不用醒”又足见出诗人心底有多少失望和惆怅,有多少愤懑与悲愁,即便沉醉于酒、永不复醒,也终难以释怀。
(板书:愤)
至此,我们不难发现,李白举杯豪饮,貌似狂放洒脱,实则悲愤不甘;貌似纵酒行乐、略显消沉,实则渴望用世、难舍初衷。
(板书:悲愤激越)
诗人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是在鄙弃圣贤吗?不是!“古来圣贤”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这是诗人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是他十分景仰的人,“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
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至此诗人的济世情怀更为显豁。
诗人的胸中豪情愈加高涨,甭管什么五花马、千金裘,把值钱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他再一次反客为主,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狂放,不仅呼应上文“千金散尽还复来”,更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末了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再次将诗人“貌似狂放洒脱,实则悲愤激越;貌似纵酒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推向高潮,看!诗人满腔悲愤与万古悲愁犹如怒吼的黄河之水奔腾入海!(板书:愁)至此,我们理出了这首诗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
(板书:悲——欢——乐——狂(愤)——愁)
或许有不少细心的同学还会产生疑问——这首《将进酒》为什么会有如此大起大落的情感变化呢?
同学们结合以下三点即可找到答案:
第一、李白自信豪迈、洒脱不羁、天真浪漫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仕途不得志却善于自我开解——“转悲为乐”实在是性格使然。
第二、李白具有儒、道兼备的人生观: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貌似狂放、实则悲愤”实在是他心有不甘的体现。
第三、《将进酒》的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天宝十一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此时李白51岁,虽然他已不
再年轻,但却始终怀有一颗火热的报国之心。须知玄宗“赐金放还”不过是对谪仙人体面的打发罢了,而李白的政治生涯到此已宣告结束。纵使李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却也只能和三五好友豪饮高歌,借酒浇愁罢了——酒愈烈,愁愈浓,烈酒浇不开的浓愁。
我们在盛满真情的酒杯里,在绝响千古的悲歌中,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浩瀚壮阔里,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的万古悲愁中,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李白……
好,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