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必读
09年高考全国各地散文题目
09年高考全国各地散文题【09全国I卷】彩色的荒漠雷抒雁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16.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8分)【参考答案】14.【答案】(4分)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和归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要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筛选区域,进行准确归纳。
15.【答案】(1)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好象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主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题时注意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概括整合。
16.【答案】(1)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2)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3)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要找准相关文段,根据题干要求,即立足文本,又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谈认识。
17.【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00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怀旧散文的阅读训练(二)
200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怀旧散文的阅读训练(二)怀旧散文,顾名思义,以抒写的家国之思和表达对旧人、旧事物的留恋的文章。
前者好理解,但后者(旧事物)是否该怀念、该留恋,尤其是那些旧的事物,如旧习俗、旧器物、旧生活等,需体会更深层次的含义。
怀旧散文往往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旧事物的留恋,或是通过对乡土乡情、乡人的描绘,表达某种寄托、思念等情愫,阅读时要注意的情感倾向,尤其是怀旧类中的文化类题材,更要注意的基本倾向。
近年来,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与乡土散文、文化散文一样,渐渐成为考试热点,比如,2008年安徽《我与地坛》、四川(灾区卷)《河声入梦来》、上海《灯笼红》、江西《朦胧的敬意——悼念鲁迅先生》,2007年重庆《告别三峡》、辽宁《炉火》、湖南试题《忆刘半农君》等。
阅读这类作品和阅读其他散文作品一样,一定要准确把握是什么观点。
阅读中要立足于对情感色彩和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的分析。
(一)【哈师大附中期中】五、(2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7题。
城市里的蟋蟀吴丹红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
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籁之音似已远去。
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
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儿时,在外婆家。
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
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
高中语文2009年高考语文精品阅读(7)
09年高考作文冲刺精品阅读(7)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肖复兴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
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
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
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
冥冥幻想里,我像今天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像着他们的模样、为人及性格。
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
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1963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
他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
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
自然,我挺高兴。
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作文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交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勾或直线、曲线。
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错综复杂的绷带一样。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让我立即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倒装句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也规范多了。
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200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
带着村庄上路卢年初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
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
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
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
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
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鲊辣椒。
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
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
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
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
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
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
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
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
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
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
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
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
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
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
2009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散文指导
2.关注题干明白问什么,考什么,答题区间提示在哪,怎么答。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技巧类: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与理解类结合)(四)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五)概括类:形象特点、信息筛选(08)、作者的情感变化(07)(六)观点态度类(08)(七)鉴赏类:某一段落(07)、某一方面(月考)答案:突然见到的宽广林带与戈壁的荒凉形成巨大的反差,使“我”产生了惊奇之感。
例3:(08山东卷)《歌德之勺》“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相关语境: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
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
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
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
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例4、(08福建卷)《吟风)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
(在第八自然段第一句)(文章第二段)日复一日,当我踏上门前的台阶,总要留心关注这盆银杏的生态。
四时的变换,世情的冷暖、心境的忧乐,似乎都是伴随着季风而变幻,从它的生命常态中显现出来。
新岁来临时,当春风悄悄拂过,银杏的秃枝上就萌发了嫩绿,绿叶慢慢地展开了翅膀,将新的生命张扬。
满眼的碧绿带着极好的心情,又迎来了凉爽的夏风,将生命的热情推向极致。
当夏至尽头,气爽的高秋带来了新的生命信息,满树的金黄预示着生命的成熟,尽管它并未结出丰盈的硕果。
秋后的寒风无情袭来,它便适时地脱下金色的外衣,将生命珍藏,将希望孕育。
生命之树就这样随着季风而四时变幻。
(文章第七段)疾风知劲草,识忠奸,辨善恶,磊落坦荡。
既满怀爱心,将春意遍布人间,又疾恶如仇,将丑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它心高气豪,敢爱敢怒,颇具英雄气度。
有时狂飙怒号,摧枯拉朽;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河;有时和煦可掬,遍布抚爱。
2009年高考散文类现代文预测
2009年高考散文类现代文预测河北省献县一中语文组燕金城高中语文考纲中对文学作品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含义或作用的理解。
能力层级为B级。
2.对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的分析、归纳并进行筛选和整合。
能力层级为C级。
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能力层级为E级。
综观历年来的高考阅读分析题,不难发现设题者往往把散文作为了考查的重点。
因此,了解散文的体裁特点,掌握阅读和解题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对散文这一文学作品,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的能力。
就内容来看,所选散文多是抒发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热爱和赞美之情;有的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人性美;有的对社会、生活和人生进行了体验;有的揭示人生哲理,催人奋进。
总之,所选散文范围很广,多为现代作家的文情并茂之作。
设题者所设试题,涉及到解释文中的重要语句或词语的语境义,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鉴赏、评价文中的人物形或文学形象等。
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卒章显志和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
【预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1—4题心灵花园文/梁晓声谁不希望拥有一座小小花园?哪怕是一尺之地呢。
若有,当代人定会以木栅围起。
那木栅也定会以各人的条件和意愿,摆弄得尽可能美观。
都市寸土千金,地价炒得越来越高。
也许,今后将更高。
拥有一个小小花园的希望,对寻常之辈不啻是一种奢望与梦想。
其实,谁都有一座小小花园,谁都是有苗圃之地的,这便是内心世界。
人的智力需要开发,人的内心世界也是需要开发的。
人和动物的区别,恐怕还在于人有内心世界。
心,不过是人的一个重要脏器,而内心世界则是一种特殊的景观,它是由外部世界不断作用于内心而渐渐形成的。
我常‚侍弄‛心灵的苗圃。
身已不健,心尤荒芜,又岂能活得好呢?职业的缘故,使我惯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深入研究。
高中语文2009年高考语文精品阅读(1)
2009年高考语文精品阅读(1)【阅读目录】1、《桃花庵里桃花仙》(节选)——唐伯虎作者:慧远2、《吹箫说剑》——龚自珍作者:王开林3、《文天祥千秋祭》(节选)——文天祥作者:卞毓方4、《梅香正浓》——史可法作者:白桦5、《李渔的“闲情”》——李渔作者:辰君6、《用心灵走近蒲松龄》——蒲松龄作者:韩青7、《宣南雨又来》——谭嗣同作者:袁鹰8、《沉船》——邓世昌作者:高洪波9、《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林则徐作者:梁衡10、《引得春风渡玉关》——左宗棠作者:冯伟林11、《伟大的二重性格》——鲁迅作者:孔庆东12、《一代儒僧李叔同》(节选)——李叔同作者:来新夏13、《林语堂的生活艺术》——林语堂作者:竺晓14、《觅渡,觅渡,渡何处?》——瞿秋白作者:梁衡15、《天才徐志摩》——徐志摩作者:余杰16、《老舍之舍》——老舍作者:刘美芹17、《狷者朱自清》——朱自清作者:叶兆言18、《上善若水》(节选)——沈从文作者:谢伦19、《我读汪曾祺》——汪曾祺作者:陈喜儒20、《北岛:在语言中漂流》——北岛作者:刘鹏凯桃花庵里桃花仙(节选)——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前世今生慧远在中国世俗社会中,唐伯虎这个名字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且不说关于他的各种野史逸闻滥觞于民间,旧时的一部《四杰传》以及评弹《三笑姻缘》亦可谓深入人心,遍传于大江南北之街头巷尾与茶楼酒肆。
再加上近世影视作品的推波助澜,更使得唐伯虎的形象带有了浓重的世俗文化意蕴,他本人也日益被打造成为一个半人半神的传奇人物。
唐伯虎的形象向以风流倜傥和潇洒不羁为其标准的民间定式,各种版本的唐伯虎故事所突出表现的也大抵不外他恃才傲物、游戏人间的才子本色,无论是明人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还是当代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其间一脉相传的无不是唐才子对传统道德的藐视和对世俗规范的颠覆,他的所作所为既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大相径庭,而他的风流韵事却又为一般大众所艳羡和津津乐道,其微妙之处的确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2009年高考语文精品阅读(2)
2009年高考语文精品阅读(2)宣南雨又来——浏阳烈士谭嗣同殉难百年祭袁鹰一百年前,1898年9月28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十三。
那天上午,北京城上空乌云笼罩,天色阴沉。
加上道路相传,说慈禧太后已从颐和园回宫,光绪皇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维新变法人士纷纷被捕或远走高飞,一时间人心惶惶,不知会发生什么祸事。
果然,到了下午,宣武门南菜市口,推来六辆囚车,一字排开,监刑官军机大臣刚毅一声令下,刽子手举起屠刀,寒光闪闪,砍下六颗黄金无价的头颅:谭嗣同、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光仁。
其时天色如墨,忽然风雨交加,流淌街心的鲜血,顷刻间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
这悲壮的一幕,宣告了戊戌百日维新运动的悲剧性结局,也为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为了匡世济民寻求改革救国之道的种种努力和尝试,谱写了最后一曲令人椎心泣血的壮歌。
整整一百年过去了。
菜市口是北京宣武门南一处交通要道,向西出广安门过卢沟桥去南方各省的必经之地。
它的东南西北方向许多街巷胡同里,槐荫深处,紫藤架下,曾是明清两代许多文人学士的住宅和寄寓,散布在胡同中的许多会馆,更是南方旅京清寒文人的栖身处所,各省进京应考士子、待选官员的歇脚处。
当年康有为就住南海会馆,谭嗣同住浏阳会馆。
民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安徽泾县会馆编《每周评论》,鲁迅住过绍兴会馆,毛泽东住过湖南会馆。
这块被当时文人们亲切地称为“宣南”的地区,是京城一块宝地,浮游着郁郁葱葱的文化氤氲。
如今,它早已成为北京宣武区的黄金地段。
前几年为了兴建新火车站,拓宽大街,拆除两侧房屋,烈士抛掷头颅处已被深深埋在沥青路面下,供监刑官下轿休息的老药铺西鹤年堂也移到大街以北。
近日来,因为要开通向南的大道,更变成喧嚣的筑路工地,推土机不住轰鸣,运土车频繁来去,行人到此处,满眼瓦砾场,从何处寻觅菜市口的旧时模样呢?一百年风霜,一百年血泪,全在尘土飞扬中烟消雾散了吗?这些年来,有关那场从变法到政变一百天过程的书籍和文章,连篇累牍,目不暇接;电影和电视剧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2009年高考散文阅读专题
一、考纲说明考纲对选考部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并明确规定分为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能力等级考查。
(二)概括作者的观点(三)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考查(四)对作品的鉴赏,探究原则:忠实于原文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步骤:第一步带着问题读文章第二步把握大意读试题第三步结合原文巧作答一.明确内容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
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
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
二.明确文体通过对全文阅读,确定所给现代文属于哪种类型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其特点也不同,要求回答的问题也不同,从而可以为后面的仔细研读确定阅读方向。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三.审题干、定区位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
现代文阅读题干的设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
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
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
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1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是新人教版高考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18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2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借代的表达效果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借代的表达效果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有的人》)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借代的运用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④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例④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⑥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例⑥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散文阅读
散文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Ⅲ、考试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 结构的分析 主题的概括 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 语句的表现力的品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品 味 形象的欣赏 内涵的赏析 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 的领悟 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 审美取向的评价 价值判断和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意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 民族心理和 6、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 精神的发掘 精神的发掘 对作者的创作背景 创作意图的探讨 创作背景和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09嘉兴一 12— 20分 09嘉兴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6题。(20 中二模卷】 中二模卷】 秋以为期 夏磊 12.从文中看,为什么蓼花“ 12.从文中看,为什么蓼花“这不起眼的花竟代表了离愁别 绪”?(2分) 13. 段中,为什么“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 13.第④段中,为什么“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请简析 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4分) 14.同样的诗,不同的人阅读,感受不同。 14.同样的诗,不同的人阅读,感受不同。有人说读纳兰的词 读冷了窗外的纷飞暮雨,读瘦了风雪中的一枝寒梅” “读冷了窗外的纷飞暮雨,读瘦了风雪中的一枝寒梅”,而 我在秋天来读,却让我读暖了手中的一杯冷酒” “我在秋天来读,却让我读暖了手中的一杯冷酒”。原因各是 什么?试作分析。( 。(4 什么?试作分析。(4分) 15.文章第⑨ 写出了“ 与秋天的哪些约定? 15.文章第⑨段,写出了“我”与秋天的哪些约定?这些约定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16.请就文章最后一段的艺术特色,自选角度, 16.请就文章最后一段的艺术特色,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文 。(80字左右)( 80字左右)(4 字。(80字左右)(4分)
2009-2011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文本阅读部分)
2009-2011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散文部分)(200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阿庆(丰子恺①)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
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
多数农民都是航海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跳着一但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
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
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
他肩上扛着一只打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
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
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
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
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
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
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
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
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
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
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
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
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
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
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
皓月当空,万籁无声。
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
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
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
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
摩擦弦乐器接近于内声,容易动人。
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
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前简单的多。
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
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
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②——教给他。
2009高考真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2)
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2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董师傅游湖宗璞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
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
都有他的业绩。
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
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
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
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
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
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
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
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
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
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
这时月亮却看不见。
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
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
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
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
”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
”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
”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
”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
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
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
高中散文阅读
一、(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有删改)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答: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答:3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答: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答:二、(2009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耕作的诗人张炜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大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①他在它们中间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绝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个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②他转过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他的去世也令人难忘,那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片土地上去,与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仅仅走到了一个乡间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车站上,一个伟大的生命临近了最后一刻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1.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答:2.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答:3.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答:三、(2009江苏卷)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题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好在都江堰有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答: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答: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答: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答:四、(20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老屋楚岩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用戽hù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间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1.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答:2.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3.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寂寥尘封的老屋呈现在读者面前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其中“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C.作者通过描写自家老屋的破败和友人新楼的豪华,表现了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D.文章末尾通过写朋友的儿子不满意自家新楼,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E.本文运用插叙手法,辅以心理描写,呈现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艺术特点【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忆刘半农君鲁迅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八月一日(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1.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答:2.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答:3.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答:4.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答:【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09高考散文阅读1
1、要让学生了解考纲命题的范围内容 2、要让学生了解四年浙江题一般规律 3、要让学生了解题型的设置规则方向 4、要让学生了解文学文本的基本特点
一、考纲命题的内容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C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鉴赏评价E 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 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 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 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这些叙写 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07江苏卷)
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 空间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迹, 就是你呵,长城!” 这段文字与倒数 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 (《长城》02年全国卷)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主要同情节有关) 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 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 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 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一句小说内容,探究“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 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8分(《林冲见差拨》07宁夏海南卷)
关于散文阅读 散文文体类别活泼自由,或优美空灵或博大精深或朴实家 常。题材广泛结构灵活) 1.写景状物散文―对景物的描状,由景物触发的想象 或思考;写景物常是依托,抒情思才是目的;情思常体 现在议论抒情性的文字当中。《荷塘月色》《故都的秋》 2.怀人叙事散文―对所写之人的情感或引发的思考, 注意同小说写人之区别《记念刘和珍君》《老王》 3.感怀寄兴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追忆文 化抒发感慨。《泪珠与珍珠》《花未眠》《门》《今生 今世的证据》 4、历史文化散文- 借历史文化景点或现象说古道今 《道士塔》《听听那冷雨》《泰山之思 》
高中语文2009年高考语文精品阅读(3)
2009年高考语文精品阅读(3)林语堂的生活艺术竺晓我们这一代的人知道林语堂,大多还是从鲁迅先生的著作里知道他的大名的,那时林语堂似乎还是个反面人物,在《鲁迅全集》中关于“打落水狗”或者是批判“幽默”的注释里,往往才露出他的名字。
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一致认定:凡是被鲁迅先生骂过的人必定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林语堂就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反动文人”,早期的印象是难以很快磨灭的,只有等待时间长河的冲洗。
后来,开始陆陆续续地读到林语堂的幽默散文,才知道他也是一位文章大家。
譬如在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文集》一书中,其散淡幽默的文字就很令人喜欢,他是这样写读书的情形的:“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籍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
该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为十余种文字所翻译。
近几年也有不少版本和读者见面。
林语堂在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林语堂的文章很有自己的风格,其散文、随笔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可谓是独具一格。
林语堂的这种风格同他对文字的见解有关。
他认为:“世上有两个文字矿:一个是老矿,一个是新矿。
老矿在书中,新矿在普通人的语言中。
次等的艺术家都从老矿中去攫取材料,惟有高等的艺术家则会从新矿中攫取材料。
”此话说得确实精辟,道出了文字的活力之源泉。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题解析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题解析柳州高中韩建平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7—11题。
(2009高考四川卷)想像(英国)凯·杰罗姆①记得那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的治疗情况,我猜我大概得了这种病。
②取下一本医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相关内容。
然后,我懒散地胡乱翻着书页,粗略地研究起疾病来。
没等看完一连串的病症征兆,我便意识到自己恰恰得了这种病。
③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陷入绝望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
翻到伤寒——仔细看了它的各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了,竟然还茫然不知。
不知我还患有其它什么疾病﹖④翻到舞蹈病,我发现,正如我预先料想的那样,我也患有这种疾病。
我开始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兴趣,并决定一查到底。
我开始按字母顺序逐个检查——翻到疟疾,我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疟疾的某些症状,两个星期后进入急性发作期;翻到肾小球肾炎,我心中稍微感到一丝安慰——我得的只是其中较轻一种,就目前状况而言,我还可以活上几年。
此外,我还染上了霍乱,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而白喉对我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疾病。
我不厌其烦地按照26个字母统统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惟一没有得上的疾病就是髌前囊炎。
⑤起初,我对此颇有些伤感,心中似有几分失落。
为什么我没有得上髌前囊炎呢﹖不过,过了一会儿,我的心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我想,从药理学讲,我不是已经得了其它各种常见的疾病了吗?没有得上髌前囊炎那就算了吧!反正痛风已经处于恶性晚期了。
⑥我陷入了沉思。
我想,从医学角度来说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病例,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我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病例!如果学生们有了我,他们也就无须到医院去实习了——我就是他们的“实习医院”。
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我身上研究研究,然后就可以拿到他们的毕业文凭了。
⑦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活多久,我得做一番自我检查。
我摸了摸自己的脉搏。
起初,我什么也摸不着,不久那脉搏又突然跳了起来。
2009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
2009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精编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1.1散文和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NOTING,I DO NOT KOWN有一天,有记者问: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你对黄河的感觉?我愣了一下,我知道我必须说出一句格言,我灵机一动,万分诚恳地说:我对黄河一无所知。
沿着黄河,我从甘肃、宁夏、内蒙古走到陕西,从2000年的6月走到9月,我当然不是一无所知,我的问题是难以确切说出自己所知的是什么。
面对电脑,我审视我的经历和感觉,努力逼近地看清它,史蒂文斯把这比作“擦玻璃窗”,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活儿。
我曾经设想,把自己擦得干干净净,似乎我从未听说这条河,似乎这条河第一次被人看到。
但我发现这很难做到,黄河不是异域,黄河就流在我的血管里,流过一个中国人的前生今世,你得拿出绝顶的矫情才能假装从不认识它。
行于河边,我感到熟悉、亲切,但同时,我也感到巨大的陌生。
我见到了很多的人和事,见得越多,我越觉得在这一切后面有更广阔更深邃的事物是我没有见到、难以接近的。
所以,行走黄河的结果就是我不敢轻易谈论黄河,而在此之前,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论它。
回到北京,回到书斋生活,我看到报纸、杂志和一本本的书中,人们仍在高谈阔论。
黄河哺育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明,关于这种文明,知识分子可以超然自信地分析和判断,似乎已经完全掌握了它的本质,就像牢牢抓住了一块石头。
但黄河不是石头,文明也不是,它们是水。
行于河边时,我为它浩大的、流动不居的多样性而惊叹。
地质、气候、血缘、语言、饮食、服饰、房屋、作物……还有人的表情、信仰、记忆,人们感受、思想和表达的方式,等等等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千里万里的河流和大地纷繁多彩。
正是无限的多样性造就了这个民族、这个文明。
那么,反过来看,我们究竟是凭什么论定它的“本质”的呢?不是凭着对多样性的认识,而是凭着对多样性的麻木不仁,凭着一种遮蔽和抹杀民族生活丰厚、复杂之质地的强大冲动。
我们一百年来都是①站在塞纳河边或泰晤士河边看黄河,我们一目了然,我们的话如同尘埃泥沙。
2009年语文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辅导2
2009年语文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辅导2 2009年语文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辅导2名师答疑:散文阅读技巧散文阅读方法一、整体阅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散文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重在“形散而神不散”。
要想领略要旨,首先要有一个整体把握,获得一个全局印象,得到一个理解的支点。
而为了阅读的效率,及对文本信息进行更有效的猎取和运用,我们更要化被动为主动。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从形象入手把握主旨散文如同诗歌,通过形象来表情达意。
散文中的形象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要领会散文的主旨,就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点、意义及背景。
如:《班公湖边的鹰》这篇即物见神的散文,要理解塑造鹰这一形象的目的和意义,就必须把握笔下刻画的鹰的特点,并结合它生活的典型环境,来挖掘这一形象的深层意蕴。
通过整体阅读,很快就能概括出鹰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执著、顽强不屈、搏击长空的精神,再结合它生活的环境——西部高原,不难发现刻画鹰这一形象意在赞美生活在自然和物质条件都很恶劣的西部高原人的顽强不屈,敢于拼搏的精神。
2、从理清文脉入手把握主旨文章脉络是思维的方向,是文章构筑的框架。
一般分为文脉、语脉,文脉指上下文意义的内在联系,语脉是上下文照应,衔接的语言线索。
语脉是思路的外部标志。
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清,更多的是一个寻找语言线索到理清思路的过程,从而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如:《攀登我的南山》是一篇比喻象征性的散文,要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就必须理解“南山”的象征意义,这就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来理解。
文章前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人群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置身人群的时候,精神含量较低,欲望成分较高”,第三段用六个伟人的例子证明:只有远离人群,与天地对话,与自然对话,与宇宙对话,才能产生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为人群带来丰盛的精神礼物。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能够理解“南山”象征着远离世俗欲望的崇高的精神家园。
2009年现代文阅读①
2009年现代文阅读①:《蔷薇几度花》丁立梅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
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
这个时节,花开了。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
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
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
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
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
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
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
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
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
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
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
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
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
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
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
“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
“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
”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
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必读:直欲渔樵过此生发布时间:2009-01-12 17:41 来源:网络作者:佚名[打印] [评论]一方沃土,宜楸,宜柏,宜桑。
树干将将一两把粗,便斩而为系猴子的木桩;长到三四围粗,高门大户便寻去作华屋广厦的梁柱;等到七八围粗,愈加不妙了,就要被做成棺椁埋到深深的地下,去陪伴达官富贾的臭皮囊了。
以此绿叶青枝亭亭华盖,诀别,灿灿金阳团团玉露,令鸟雀失巢嘤嘤而泣,明月皎皎无枝可栖彷徨天际。
痛何如哉。
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栎树的炯炯慧眼。
于是,栎树前所未有的葳蕤起来。
仰视其枝,弯弯曲曲不中绳墨;俯视其根,中空腐朽不堪为用。
徒有巍巍之貌,"以为舟则沉,以为器则速朽,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
此谓之散木也!匠人掷斧而叹!这就是庄子给我们讲述的寓言!初次得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道号:湖海散人,庄周笔下的这本散木便恣肆横出,与人合而为一了。
话说湖海散人生逢元末明初的乱世,怀抱修齐治平的儒家理想,满腔热情投入起义军张士诚的麾下,欲有所为也。
其间际遇没有可靠的史料为佐证,不甚了了。
但不难揣度,退而结庐著述,无疑是借他人酒杯浇我胸中块垒。
一部三国,说尽了兴亡!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三国割据鼎立,离合纷争,最后晋主司马氏崛起,篡魏,亡蜀,灭吴,江山复归一统。
瞬息万变的政治风云,惊魂动魄的刀光剑影,电光石火的智慧比拼,奇峰迭起云蒸霞蔚的故事情节,更不消说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上百个艺术形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年少时,对第四十五回书“三江口曹操斩兵,群英会蒋干中计”情有独钟。
那正是赤壁之战的前夜。
周公瑾的同窗蒋子翼在曹公面前夸下海口,欲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周郎来降。
一童随往,二仆架舟,干,葛巾布袍,飘然而至。
闻讯,周郎已是心下雪亮。
甫见面,周郎就封住了蒋干的口。
从此蒋干处处被动,被周郎牵着鼻子走,乖乖就范。
其间的故事情节已是妇孺皆知,无需赘述。
彼时,小周郎以青春美质,统帅万马千军,即将建不世之功勋,张华灯,列绮宴,举金樽,焉得不醉!舞剑作歌。
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每读至此,不禁壮怀激烈气血翻涌,顿生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万丈豪情!偷来父亲的老白干,猛灌一口,以体味英雄醉舞踏歌的情怀。
虽然呛得我摇头吐舌眼泪直流,亦是快哉快哉!真是少年情怀总是诗,人届中年,更看重周瑜舞剑作歌前的一番慷慨陈词:“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听,计必从,祸福共之。
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这与其说是周瑜的内心独白,毋宁说是湖海散人不得其主的深深怅惘。
透过书中的字里行间,得窥作者胸中,丘壑纵横!知己之主,君臣之义,骨肉之恩,祸福与共。
何其完美乃尔!真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历史更多上演的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也就不难理解前回书对刘玄德茅庐三顾的大书特书了。
这样一部充满济世情怀的英雄史诗,却以杨慎的一支萧然物外的临江仙来开篇,真是神来之笔。
年少时怎能体味!总是匆匆掠过。
及至一事无成两鬓丝,再度开卷,才了然于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飘逸。
洒脱。
灵动。
月明风清。
电视剧《三国演义》这支曲,过于雄浑,不得要旨。
这支曲应是波澜不惊,举重若轻,风霜雨雪后的宁静。
唯有此词压卷,一部说尽兴亡的浩繁巨帙,才能从容运笔,不沾不滞,不胶著于历史故事本身,回旋而上,逾攀逾险,逾险逾奇,跃上理性的巅峰,回视天崩地坼的沧桑巨变,原来只是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如此而已!气势恢宏的史诗,由此臻于禅境。
操觚者亦完成了从楸,柏,桑,到以不材之材而得其天全的散木的蜕变。
湖海散人完全取代了意气书生。
纵横捭阖不可一世的曹丞相,仅仅是为司马氏做嫁衣的一位裁缝。
兢兢业业的裁缝。
一刀一剪,一丝一缕,一针一线,从青葱少年到老耄昏聩。
且老当益壮,不用扬鞭自奋蹄。
为了司马氏的嫁衣,操劳一世,聪明一世。
隆中高卧待价而沽的卧龙先生,左将军宜城亭候大汉皇叔的屈尊三顾,就赚得其一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想蜀国后期诸葛武侯的独木难支,呕心沥血也无力回天的窘况,生生辜负了草堂的迟迟春日,架上琴书,献果苍猿,听经老鹤!待到曾经的舌上鼓风雷,胸中换星斗,经纶补天手,都被五丈原的秋风轻轻吹散,功成身退携书归隐已成梦幻!说不得也,说不得也,“看三国落泪,为古人担忧”,良有以也!还是温一壶老酒烧一把红叶,古今多少事,统统拿来,给碧波上罢了钓竿,青山下收了斤斧,笑加加的樵子渔夫,下酒。
真是始料未及!只因,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而渔者自渔,绿柳穿红鲤,樵者自樵,松荫下枕石醉眠;秋月春风,春风秋月,等闲惯看。
倦看。
钓月,担花,归去来!思想的天鹅林清玄有时候我在想,人的思想究竟是像什么呢?有没有一种具象的事物可以来形容我们的思想?偶尔,我觉得思想像彩色的蝴蝶,在盛开的花园中采蜜,但不取其味,不损色香,而这蝴蝶不能在我们预设的花园中飞翔,它随风翻转,停在一些我们不能考察的花丛中,甚至让我们觉得,那蝴蝶停下来时有如一枝花。
偶尔,我觉得思想犹如海洋,广大与深度都不可探测,在它涌动的时候,或者平缓如波浪,或者飞溅如海啸,或者反映蓝天与星光,只是,思想在某些时候会有莫名的力量,那像是鱼汛或暖流、黑潮从不知的北方来到,那可能就是被称为是“灵感”的东西。
偶尔,我觉得思想像是《诗经》中说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鸢或是鱼,上及飞鸟下至渊鱼,无不充满了生命力,无不欢欣悦豫、德教明察。
鸢鸟的眼睛是最锐利的,可以在一千公尺以上的高空,看见茂盛草原奔跑的一只小鼠;鱼的眼睛则永远不闭,那是由于海中充满凶险,要随时改变位置。
不过,蝴蝶的翅力太弱,生命也太短暂;而海洋则过于博大,不能主宰;鸢呢?鸢太过强猛,欠缺温柔的性质;鱼则过于惊慌,因本能而生活。
思想如果愿意给一个形象,我愿自己的思想像天鹅一样,天鹅的古名叫鹄,是吉祥的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的那种两翼张开有六尺长的大鸟。
它生长于酷寒的北方,能顺着一定的轨迹,越过高山大河到达南方的温暖之地。
它既善于飞翔,非白即黑;它能安于环境,不致过分执着……天鹅有许多好的品性,它的耐力、毅力与气质,都是令人倾倒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对情感至死不渝的天鹅,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动容。
我愿意自己的思想浩大如天鹅之越过长空,在动荡迁徙的道路上,不失去温和与优雅的气质。
更要紧的是,天鹅是易于驯养的,使我不至于被思想牵动,而能主引自己的思想,让它在水草丰美的湖滨自在优游。
据说,驯养天鹅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把天鹅的一边翅膀修剪,使它失去平衡不能起飞,它就会安住于湖边。
另一个方法是,把天鹅养在一个较小的池塘里,由于天鹅的起飞,必须先在水中滑翔一段路途,才能凌空而去,若池塘太小,它滑翔的路程太短就不能起飞了。
从前,欧洲的动物园用前一个方法驯养天鹅,后来觉得残忍,并且展翅的时候丑陋,现在都用后面的方法。
驯养思想的天鹅似乎不必如此,而是确立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泊做为天鹅的家乡,让它既保有平衡的双翼(智慧与悲悯),也让它有广大的湖泊(清白的自性),然后就放心地让它展翅翱翔吧!只要我们知道天鹅是季候之鸟,不管它是飞到万里之外,它在心灵中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
经过数万里时空,在千万劫里流浪,有一天,它就会飞回它的家乡。
传说从前科举时间,凡是到京城应试的士子都要穿“鹄袍”,译成白话就是要穿“天鹅服”,执事的人只要看见穿白袍的人就会肃然起敬。
因为那些穿着白衣的年轻孩子,将来会有许多位至公卿,是不可轻视的。
佛教把居士称为“白衣”,称为“素”,也是这个意思。
思想的天鹅也像是身穿白袍的士子,纯洁、青春、充满了对将来的热望,在起飞的那一刻不能轻视,因为它会万里翱翔,主宰人的一生。
在我的清明之湖泊,有一只时常起飞的天鹅,我看它凌空而去,用敏锐的眼睛看着世界,心里充满对生命探索的无限热忱。
我让那只天鹅起飞,心里一点不操心,因为我知道天鹅有一个家乡,它的远途旅行只是偶然的栖息,它总会飞回来,并以一种优雅温柔的姿势,在湖中降落。
追逐幸福石钟山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份甚至更多的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
小时的幸福,就是家里那个盛着红糖的罐子,罐子是陶瓷做的,也许是年代久远了,被勤劳的母亲擦抹得泛着乌光。
自从偶然一次肚子疼,看到母亲从那只罐里取得红糖给我冲水喝,我便发现了幸福的秘密。
那时我的眼里只剩下那个乌亮的糖罐了,只要母亲一离开,我就想方设法从罐里拈出一撮红糖来,用纸包了,在小伙伴面前用手指头蘸着吃,整个过程幸福得让人晕眩。
后来,母亲发现我偷食全家的红糖,就把那只罐子挪到了高处,她以为我够不到就会死心,等她一转身,我就搬着凳子上了高处,那罐糖还是让我得手了。
最终,在劝说、教育无果的情况下,那只盛糖的罐子仿佛蒸发了,找遍家里的角角落落,也没有再发现那个糖罐,从此,幸福离我而去。
大了一些,家里那个乌亮的糖罐就远不是我的幸福了。
枯燥的小学生活,让我痛苦不堪。
那时就想:人还是不长大好,不长大就不用上学,不上学就不会有这么多痛苦。
再后来,跟大一点儿的孩子学会了逃课。
那一刻,眼里的天空是澄澈的,空气是自由而甜蜜的。
久而久之,母亲就发现了我逃学的秘密,于是老师和母亲通力合作,把我逃学的路子又给堵死了;等以后长大些,我终于认识到逃学也不是件幸福的事了,只有学习好,考上大学才是幸福的。
从那时起我便发奋努力,好好学习。
高中毕业的时候,认为参军才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于是就参了军。
到了部队才知道穿四个兜、又穿皮鞋的军官才是最幸福的。
我的第一任排长,那时刚提干不久,还没到发新军装的时候,他还穿着两个兜的战士服,可排长就要探家了,据说,父母要给他张罗婚姻大事,没有四个兜的军装和皮鞋怕是不圆满的。
于是,排长就向老一些的干部借来了四个兜的军装和皮鞋。
那天中午,排长穿着借来的衣服和皮鞋,在镜子前照了又照,看了又看,后来就走出宿舍,在院子里反复体验。
正是午休的时候,水泥铺就的院子响彻排长激动而又幸福的脚步声。
那钉了铁掌的皮鞋敲击水泥路面的声音,令我久久不能忘记。
那时我就梦想自己要是有朝一日,也能穿着四个兜的衣服和皮鞋,那就是和排长一样幸福的人了。
最后,我果然上军校提干了,可提干之后又觉得不幸福了,因为又有新的幸福在召唤自己了……幸福复幸福,她充满了神奇的魔力,有一天你觉得抓到她了,她却倏然一跃又溜到你前面去了,然后使出种种令人心旌摇动的伎俩让你欲罢不能。
古人留下许多对幸福的经典诠释:心安便是福,知足常乐等。
我们也都明白这些道理,也为这些道理折服,可我们在幸福面前却又无法让自己“心安”和“知足”。
有时我们累了,也疲了,便把身体倚在某种支撑物上,眯着眼睛望着前方自问:幸福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待稍事休整后,就又奋不顾身地去追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