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桃花源记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21、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1.《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3.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课程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请学生背诵他们所知道的陶渊明的诗,引出作者陶渊明的介绍,在介绍作者时走进《桃花源记》学习陶渊明(公元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溢号“靖节先生”。

原籍江州浔阳紫桑栗里(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10公里)人。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如谢灵运及唐代诗人。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57岁的时候。

同学们一定听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吧!它是桃花源的简称,就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好地方(与世隔绝的,民风淳朴、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后世以次比喻幻想中的仙境或不收外界影响的美好境地。

二、听读课文,揣度文义。

注意朗读停顿,读准字音。

根据所听的,猜猜看文章说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扫除字词障碍豁然俨然黄发垂髫要还家邑人间隔此中人语云诣阡陌2、指导学生朗读(1)老师做些断句讲解和师范:A、忘/路之远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一般都是按意义单位划分或者按句子成分划分)B、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1课桃花源记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教学设想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2.理解课文大意,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

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结合你所了解的陶渊明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明确: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故写了这篇记和诗。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一,二,……标出段落层次),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第21课《桃花源记》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44ppt--初中语文

第21课《桃花源记》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44ppt--初中语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
陶渊明
陶渊明
认识陶渊明
•东晋诗人 •名潜 •字元亮
•少时颇有壮志 •博学能文 •任性不羁
陶渊明
晋人缘远林夹中芳落渔复其太,溪近。岸人前无草英林元 捕 行 ,数甚行杂鲜缤。中 鱼 , 忽百异,树美纷, 为 忘 逢步之欲,,。武 业 路 桃,。穷陵 , 之 花
陶渊明
其作著林得小复 豁 地 俨中,,行 然然平尽一口往男悉开旷数。水 山 ,来女如朗,十有源 。 彷种衣外。屋步良, 山 佛土舍,田便 有 若 人有美;池光黄桑。发竹便垂之舍属船,, 髫从阡,陌口并交入怡通。然,初鸡极 自狭犬乐相,。闻才。通人
111111 111111 111111 1111
桃源之印象(三)
和平 安定
幸福 自由
1
小 结

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桃花源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宁静
安乐、虚无缥缈的理想社会。作
者用此寄托自己的理想。
返回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 罗兰)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返回
谢谢! 欢迎指导
二00四年 五月
陶渊明
此人一一为具
自时见惊言惋云乱,渔所。,问人先闻余所,率世,人从乃妻避皆各来大子叹复秦,邑 人具延来答至此之其。绝家便境,要,皆不 复还出出家酒焉,食设;。酒遂停杀与数外 人鸡日间作,隔食辞。。去村问。中今此是 何闻中世有人,此语人乃云,不:咸知有 汉来“,问不无讯足论。为魏外晋人。
道也。
陶渊明
高之既便处太随南,尚出扶志守其阳欣士,向之刘即往然也得路。子遣,规,其,及骥往闻人寻船处郡,。, 未下向果,所,诣志寻太,病守终遂,。 后说迷遂如不无此复问。得津者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居住的房子
古今异义词:
词语 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
交错相通 妻子儿女Fra bibliotek今义(味道)新鲜、可口
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交通
妻子
男子的配偶 没有出路的地方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事物在时空上的距离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 不要说
间隔
隔断,隔绝
文意疏通,小组交流探讨。
•分析课文 •总结检查
学习第一段
学习第二段
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 捕鱼为业 作为,当作 豁然开朗 桑竹之属 类 悉如外人 全,都 怡然自乐 咸来问讯 全,都 芳草鲜美 渔人甚异 对…感到 便舍船 离开 鲜艳,美丽 诧异 遂与外人 皆出酒食 都 延至其 邀请 于是 家 此中人语 不足为外人 既 不值得 告诉 已经 出 处处志之 欣然规往 计划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作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循着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嫩美丽 落花 繁多的样子
shù
意动用法(以……为异) 感到惊奇、奇怪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尽 很,非常 又,再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 舍弃、放弃 刚刚,仅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具:详尽地
要:通“邀” 咸:都 乃:竟然

延:邀请 yÙ 语:告诉 足值得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 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 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 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 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 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 片桃林。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新人教版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新人教版课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 齐,有肥沃的田地、
美 池 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 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 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犬 相 闻。其中 往 来 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 外 人。黄发
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 男男女女的穿着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垂髫(tiao),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 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 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7、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 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先生传》等。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 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职 业。(一天)沿着溪流划船前行, 忘 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突然遇到一片桃花 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 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 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花草鲜嫩可爱,落花散乱繁多。捕鱼人 很为这里的美景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走到这片桃林的尽头。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 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文学家、诗人。 生 于东晋末年,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 施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 回乡,从此过着隐居生活,谥号靖节先生。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 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 仕 途坎坷,又不耐烦“为 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陶 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 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 归隐。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 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 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 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 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 》《桃花源记》 《五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的说出, 他们都感叹惊讶起来.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 情节?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一、发现桃花源(1 )
二、进访桃花源(2、3)
三、出而复寻桃花源(4、5)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作标记,动词) (标记、记号,名词) (寻找,动词) (随即、不久,副词) (这、那) (他的,代渔人的) (作为) (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 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配乐朗读,概括情节
文章结构:
发现桃花源
为什么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一、复习检查 (一)、解释下列词语
1.芳草鲜美 2.落英缤纷 3.林尽水源
4.豁然开朗
花草鲜嫩美丽 落花繁多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 地方就没有了
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5.屋舍俨然 6.阡陌交通
房屋整齐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写作背景: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 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 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 追求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稷(jì)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mǐ)王税。 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不用说、更不用说 无论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 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 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 字元亮,东晋 伟大诗人。
陶渊明,少时颇有 壮志,博学能文,任 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 动荡不安,他空有才 智却难以施展。他曾 做过小官,但因“不 为五斗米折腰”,而 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 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其为“靖节先 生”或“五柳先生”。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免外来人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在寻找桃花源不得埋下伏笔。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表 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 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 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 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2)社会生活平静----------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3)人民生活恬适--------------------------------------------9。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 “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 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 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得路。
8。用原文回答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自然环境美好-----------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鸡犬相闻 鸡犬的叫声处处可以听到
8.黄发垂髫 9.怡然自乐
老人孩子 心情愉悦,安闲快乐
古今异义
1、缘溪行

古义:沿,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2、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鲜美 今义:味道鲜美。 3、说如此
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古今异义
4、阡陌交通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 (风景幽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 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文中的桃花 源是个什么 样的地方 ?
桃花源是个风景优 美、民风淳朴、宁 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 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幽美 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黑 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由 美好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政 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 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