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论文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论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摘要]: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选择性。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主体性;2、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3、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4、激励评价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能动性主体性意识学习品质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选择性。
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小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要求答疑,相互研讨,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能动性:首先表现在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其次,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更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改造。
创造性: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性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像力,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喜欢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等。
选择性:突出表现在对学习对象(客体)、学习方式、互助学习伙伴、评价方式的选择上。
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在课堂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课堂教学中永恒不变的原则。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这一原则,也成为了教学中长期研讨的话题。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呢?一、树立正确的好课观。
传统的评价观评价一堂好课,往往是看老师讲得精不精彩,而要真正在体现“学生主体”的原则,就应该转变观念,看看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怎么样。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评价一堂好课的“四个小”——学生的小脸通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
从这“四个小”可以看出,如今评价一堂好课,关键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他们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是否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著名学者文喆也指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要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课”,所以,我们评价一堂好课重在看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
看学生参与的状态,参与的面是否广泛,参与的方式是否有效,参与的时间是否充裕;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是否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协作的氛围是否和谐;看学生思维的状态,是否敢于提问,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独创性;看学生情绪的状态,是否主动的,宽容的,愉悦的,能够自我调控的;还有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二、摆正教师的角色。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角。
而今,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建立,信息社会的到来,推动着我国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首先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
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即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师生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质疑,启迪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学习兴趣主体性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师生角色学生的知识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获得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浓厚的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
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
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问要想,思维也被激活。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直接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制作的课件,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
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奇妙方法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训练,品味美的意蕴。
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要、欣赏庐山云雾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时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实践证明,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互相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理论才能以及创新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参与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步课堂效率。
为此,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理论,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培养学生自学才能历史新教材内容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假设干学习主题,这些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确实定,根本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历史主线明晰,学习主题明确,“难、繁、偏、旧”现象根本消除。
所以,很多历史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
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做好引导。
我在上新课前,先出示设计好的自学考虑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带着问题考虑。
学生自学完我所规定的内容后,我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然后对学生不能答复、不懂的问题进展启发、点拨,消除疑难。
这样学生在自学同时,自己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全班讨论解决问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本应是师生间进展平等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老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为了到达这个共同的课堂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间需要进展交往、对话和沟通。
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到达最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在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地配合好老师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假如真正这样的话,那么这种课堂就必然是充满活力和生命活力的和深受学生欢送的本来意义上的课堂。
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和考虑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才能。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论文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虽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
因此就需要政治教师将学生的主体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以待商榷。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关系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
实际上,只有观念正确了,才能设计合理的教学,成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水平。
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
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简单说来,就是要带着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用好、用活教材。
二、追求和谐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仍然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是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助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
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
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其要义是使全体学生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所以,素质教育是从教育的本质功能出发的,其对立面是“应试教育”。
主体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中存有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弊端而提出的,其要义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它科学地阐述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主动与受动的关系,其对立面是“客体教育”和“被动学习”。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具有主体性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学生的素质发展,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个没有目标追求,对学习缺乏责任感和热情,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是不能取得包括学习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升的。
所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原则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按自己的构思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主体性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尽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体性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课堂是由教师设计并负责组织实施的。
在课堂上教师的自主权明显大于学生的自主权。
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要求完成学习过程。
实施主体性教学,核心问题是要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
尽量地由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呢?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水平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抓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现代教学目标,不但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而且还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发展水平和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
主体性教学的目标,在发展水平上尤其重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在渗透思想教育方面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教师在制定一个学期、一个单元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是否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的自主学习水平作为重要目标,这是关系到实施主体性教学成败的首要问题。
试析再谈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论文
试析再谈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论文•相关推荐试析再谈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论文论文关键词:语文学习主体性发挥论文摘要:语文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是由于有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点不够明晰,故而要么因循守旧,要么娇枉过正。
本文旨在找到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平衡点,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所谓主体,在哲学上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即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就是学生,所谓主体性的发挥即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技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促进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增强对语文学习的热情的目的。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在很多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还是未能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
本文旨在挖掘其中的根源,探求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的正确途径。
一、语文课堂的主体性到底是什么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活动层面、交往层面和发展层面。
从活动主体性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语文课堂形态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上。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借助不同类型的活动方式,可以是学生的单独发言、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也可以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的表演等。
我想只要语文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不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的活动层面的措施就不会落空。
从交往主体性层面看,学生之所以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离不开交往。
交往的价值在于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事项相互接触、交流,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丰富和发展个人的认识能力,培养和塑造出良好的人格个性。
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和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是多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商、沟通与对话。
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第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师高高在上,以绝对的权威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而学生一味的洗耳恭听,习惯于教师讲什么,他们记什么、学什么,根本不会有“异想天开”的时候,也谈不上什么学习热情。
试问: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吗?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张扬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呼唤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提倡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根据多年的摸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着力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二是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期望。
比如,教师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可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老师希望你能做到”等激励性语言表露自己对学生的希望,让学生感受到激励和鼓舞。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又自卑感较强的学生,要尽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气奋发向上的动机。
教师还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指导,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材要求等设计各种教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学生参与的面要广。
比如了解课文大意时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某句、段、篇时,让全班学生自由练读;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让全班学生自由练讲;对于教师提出解决课文重、难点的问题时,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同位讨论等等。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概要:初中语文课堂是一门富有逻辑性的课堂,优秀的教育模式的转变需要教师改善自我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态度,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针对性教育。
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不只是说说而已,我们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
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真正会学习、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综合型人才。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提升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换教学观念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改善这个教学大环境之前,需要教师先做到端正教学态度,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改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则是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
教师在讲课中尽量避免埋头于板书与口头讲解,可以尝试着信任学生,将发言权甚至是一些简单的课文的讲解交给学生来进行,定时开展小小课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教师自身对学生的信任感。
语文看似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实则逻辑性十分强,正确地引导有助于散发思维,不单在语文这一科目,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会大有作用。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做起。
例如,初中课文《荷塘月色》,主要描绘了倒映在荷塘中月色的美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并告诉学生作者朱自清想要表达的情感,为了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转变教学观念,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时代背景,从而体会朱自清先生对现實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
2.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消除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感,将学生从被动模式中解救出来,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学习的乐趣与知识的奥秘。
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一篇: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语文综合素质的基石。
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
一句话,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创新,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作文教学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
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
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
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
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
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
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
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二、立足于让学生受教环境,丰富写作材料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
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
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纪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习作时又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相关的内容。
刍议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论文
刍议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提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最难解决的是如何才能使学生主动发展。
笔者赘言,以抛砖引玉。
一、改变课堂结构,让学生唱主角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地、小心翼翼地、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学习活动。
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很累,一堂课下来,身心疲惫,而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做课程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
只有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学生才会学习更加主动,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二、打开语文课堂之门,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
三、拓宽学生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水平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更是应该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而课本上的阅读量是非常有限的,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时完全不够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扩展课外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
这样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是有好处的。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
由于升学压力,教师的题海战术把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械。
公式化的思维,没有任何创意想象,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设计开放性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活动类作业
2、拓展性作业
根据所学课文向外拓展。
如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前
课后可让学生阅读契诃夫其他作品,查阅契诃夫其人的生平事迹,感悟契
诃夫的小说特色等;如学习古诗词,可让学生课外收集整理古人写的春花、春风、春雨的诗句,也可让学生扩写、改写,培养想象力。
在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和突出创造性论文
在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和突出创造性摘要:国家在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像杜郎口教学、生本教育等等这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词慢慢涌入我们这些普通教育者们的视线,全国各地的学校在科研创新、实践积累的反复试验中,厚积薄发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我县教研室与时俱进,根据本地的实际,吸取各地课改精华,因地制宜,为我县量身定做了一套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即激趣明标——自主学习——合作展示——当堂测试——小结提升。
关键词:五步式教学模式;主动性;创造性几年来,笔者一直坚持以县教研室提出的五步教学模式为指导,坚持走教学改革的路子,努力探索五步教学模式的精髓:五步教学模式简便易学,便于操作,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不再重复演译课文,五个步骤体现于每堂新课中,环环相扣,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这些是它的优点,但是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贯彻五步教学法,我们应该根据学科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决定教学方法。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应该具有自己的学科特色。
因此,为了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把五步教学模式的精髓与英语学科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积极自主地学习,在发展“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教学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
具体操作如下:一、英语教学分为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1.预习课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预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新单词,听、读、理解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中的重难点,并要求学生把重难点落实在笔记上。
感知知识点的过程是: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画出课文中的知识点。
在学生交流讨论一二分钟之后,让学生个人述说、重复、争辩。
恰到好处时,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有些重难点学生把握不好,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看、去指导。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主要内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就学校教育而言,人的发展和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而学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而教学作为一种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发展性的主体,因此,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当前在减负的基础上提质的关键。
基于此,本文将力图运用主体性教育思想和原理,对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一论述。
关键词:生物教学发挥主体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意义1.1使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内的45分钟,也不仅仅是充满标准答案的一本教科书,也不仅仅是是坐在课桌旁等待知识的权威(教师)发号施令,学习应该是一种时时处处的生活经验,一种无拘无束的艺术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过程和体验。
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减轻学习压力,创建优良校园文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和违反校纪问题的发生。
突出学习的研究性,促进学习“从知识传授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以学生需求出发,教师指导,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体现对学生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与尊重。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团队精神,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方法2.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
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
小学数学论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何体现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者、参与合作者。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让学生想,让学生问,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讲,让学生练,让学生验证,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在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后,我就三位老师在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做一下粗浅的点评。
我认为,钟林男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整体环节紧凑,思路清晰,先给出角的概念,然后明确两个重点,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
那么我就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是导入角的概念时,并没有急于给出定义,而是由学生自主寻找课本中存在角的实物,如时钟、三角尺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观察中,慢慢引导,寻找角并引出顶点和两条边的概念。
以这种轻松活跃的方法进入新课,会比较便于之后的讲解,也容易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二是在解释“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时,由学生自己操作学具,老师口令,“先摆出一个角,再让角变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角变化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是得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结论时,提出,给学生变个魔术,用课件演示,延长同一个角的两边,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带动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整个课堂,各环节过渡比较自然,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接下来是赵渊岳老师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论文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创意法教育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为了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上好六年级数学课,显得尤其重要。
归纳有如下几点: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含“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
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恰当地提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连中下等生都应该做得起来, 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
即出现所谓的“过失”失分现象。
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
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论文
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论文摘要:只有学生自己参与、亲自实践、方法得当,只要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锲而不舍,不断追求,学生主体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关键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地探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曾在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做过类似尝试,比如在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时,结合全国人口普查,开展“我是小小普查员”活动,要求调查自己所在村组人口情况,形成《人口调查报告》,课堂上汇报。
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许多学生自学做了大量工作,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使得我在讲解我国人口现状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快时,不觉有水到渠成之感,后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方悟出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道理。
二、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成功学习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应该有正确的方法论作指导,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
否则,既便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也不知怎样学?只能是“牛吃南瓜起不了头”,自己无从下手。
笔者认为,让学生学会学习,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1、每一门学科教学的起始阶段,上好前言(序言)课,如介绍学科特点,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加以训练,使之转化成习惯等。
2、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学法指导,如告诉学生记忆的规律、特点、方法,应如何“挤”、“排”、“让”、“补”学习时间等。
谈学生主体性发挥论文
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一、关注学生主体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每个学生以不同的兴趣点、情绪、认知和语言技能的特长、投入交互活动的程度等各个方面体现自己的主体性。
因此,没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一劳永逸地把所有学生的所有主体能力都发挥出来,也没有一个不变的标准来衡量这个学生或那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多少。
我认为主体性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始终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对取得进步充满信心,能从交互活动中得到乐趣,获得启迪。
不管在全班活动、小组讨论还是结对子活动中都能积极发言。
2,能随时从学习中主动吸取有用的东西,既能利用语音、词汇、句子等素材中已有信息进行处理,更善于从背景材料和已有经验知识出发进行自上而下的理解和分析。
例如,针对课文,教师问的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学生对自己听到的各句子所表达的分散信息进行整合,得出正确答案。
3,积极地运用恰当的策略在旧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学习。
例如,通过构词法增加词汇量,把已知单词放在一起表达意义来代替自己不知道的单词,用多种形式句型转换复习词组短语,等等。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等于教师丧失了作用或是减轻负担,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教师中心没有了,教师控制减少了,学生投入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加强了。
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促进和指导。
如果没有教师的协调、促进和指导,学生的主体性也就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主体性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并不等于学生有无限制的选择自由。
例如,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时,学生只有做什么和怎样做好它的自由,而没有不做它的自由。
这样,教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将会起重要作用。
课堂交互活动进行意义的协商,并不等于一切都是可协商的。
例如,课程标准与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的主体性发生矛盾时,教师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学生在课堂上是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他们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是他们发挥主体_眭能力的后盾,使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充满信心,也有了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人们的学习更依赖于终身学习,课堂仅靠传统的封闭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是时代面临的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导性和意识性,是以人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一种崭新教育模式。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那么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的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师生双边的交往程度和合作水平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氛围。
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
首先应该是一种宽松融洽的、师生间平等、民主、活跃、愉快的气氛。
其次,它应该是一种师生都很投入,大家都在开动脑筋,进入了积极的学习思考状态。
所以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热爱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于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
多地为他们创造学习实践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摈弃传统教学模式,引用开放型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学习没有交流,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
教师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话语霸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
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有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资格。
如此怎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作,学生看”的呆板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建立”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由封闭型教学向开放型教学的转变。
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
(一)、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
敢想、会思、善问不仅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而且是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
所以教师要克服从头到尾一问一答的被动呆板的模式,要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
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
例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珍贵的教科书》时,老师让学生读课题后问: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提出问题:1、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2)文章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例如: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的实物:如课桌、黑板、书本等等进行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再合作交流讨论反馈,共同纠正存在的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三)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也就是说,不仅是要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实践探索的基础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和规律,
例如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课文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
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总结全文要抓住老马说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前人总结出的间接经验,因此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发展学生的智能,只有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讲与练,学与用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深刻理解,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针对所教学的知识内容,抓住重难点,科学设计一定量的问题进行举一反的巩固练习。
例如:教学生学习生字词,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理解意思、学会应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教给学生自己查字典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读字音,理解字义,然后尝试说话应用。
其次把带有这些生字词编成顺口溜或者一段美文让学生在朗读中
掌握和应用。
另外还通过看图、实物、表演、演示、感情朗读、集体交流讨论等途径学习生字词。
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所以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及求异思维。
不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生搬硬套地学习和应用。
例如《狼和小羊》一文,假如你是小羊,当狼向小羊扑去时,聪明的小羊有什么办法呢?有的学生说:小羊捂着肚子弯下腰痛苦地对狼说:”哎呦,哎呦,我刚才吃了一个有毒的蘑菇,肚子好疼呀!待会儿毒性发作,我就要死了。
”有的学生说:”您看我这么瘦小,都是骨头,你肯定吃不饱的。
我知道有一个地方有许多羊,够你美餐一顿,要不要我带你去看看呀?”有的同学说: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小羊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救命啊,救命啊……”这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给学生搭起一个自我评价的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所以从小学阶段起就要抓好学生的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自己课堂学习表现的自我评价,不仅可以修正、激励自
己的学习,还可以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能力,为挖掘学生自身的优点、激发学习的责任感打下基础。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课堂学习表现的自我评价,可以由全班学生共同制定《学生课堂自我评价量化评分表》,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
为了体现公正性、民主性,教师应力求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力求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氛围。
让学生明白自己取得哪些进步,自己存在哪方面问题,应该怎么样去改正。
这样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客观地评价自己在每一节课中的表现,及时总结得与失,并且进行自我修正,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学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中应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充分提高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的把”舞台”教给学生,让学生当“主角”,而老师自己做好“配角”的角色,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天赋、才能、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丰富、和谐、完善的个性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