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后练习题无答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①了解楚汉之争的过程及性质,知道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②知道西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文景之治的措施及表现,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通过对比秦亡汉兴,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所做的《大风歌》。
此诗歌只有区区三句,前两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刘邦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
那在这种惆怅不安的状态下刘邦是如何做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西汉如何建立的?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结果如何?答案提示:教师指导: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
楚汉之争,刘邦最终胜利,建立西汉,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因此“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个子目互为因果关系,“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文景之治”是“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自主学习:①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曾经并肩作战的友军在秦灭的这一刻起发生了变化,两个人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个胜利的果实该由谁来享受?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____________ ,封刘邦为_______。
双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2011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_6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时期,汉朝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其鼎盛时期则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局面。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汉朝初期的历史,面对秦末长期的战乱导致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初几代统治者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平,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视频等材料比较感兴趣,众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对这一段历史都有所涉及,大多数七年级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中。
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分析能力还不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2、过程与方法: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
四、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策略(一)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突出重点的方法:通过论从史出的方式,由教师引导、分析,再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二)难点:文景之治突出难点的方法:结合具体史料,同秦的暴政表现进行对比,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理解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五、教法学法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兴趣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视频观摩、分析归纳等学法,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达到“看——思——议”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1 课。
从内容上看,以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为题目设置了三个板块: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它们互为因果关系。
西汉的建立是“休养生息” 政策的前提,“文景之治”是前两个板块的结果。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还要了解秦末的社会形势与秦朝灭亡的原因,突出了历史史实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之间的这段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观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这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秦朝兴亡的史实,对于秦朝速亡原因有一定认识。
不同程度接触过有关汉高祖的史实,但对“文景之治”缺乏了解。
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古文功底较弱,欠缺独立分析文言史料的能力,需要教师合理引导。
【教学目标】1.通过识读图文信息等理解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休养生息政策的学习,认识该政策是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汉初统治者善于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
3.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文帝治国政策,理解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修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通过历史现象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会以史为鉴。
【教学方法】:五步六学,同桌互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学)视频导入播放《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教师指出:“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是唐朝诗人王玮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
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汉朝。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材料七: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东汉)班固:《汉书卷四·文帝记第四》(第1册)113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阅读材料,再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根据以下材料总结文帝、景帝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认识汉初通过几代统治者的努力,休养生息,编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盛世“文景之治”。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时间、疆域、都城);西汉初期皇帝谱系,“文景之治”的出现是几代统治者的努力。
2.唯物史观: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认识西汉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文景之治”是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欣赏汉初统治者善于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
师过渡:休养生息是基于汉初社会经济萧条的国情所作出来的政策,根本目的是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汉高祖后继的统治者,惠帝、吕后、特别是文帝、景帝一直延续着符合国情的这一政策。
展示史料:
材料四:十三年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谷子)盛,皇后亲农桑奉祭服,其具礼仪。”
——(东汉)班固:《汉书卷四·文帝记第四》(第1册)125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
预设:学生猜测身份最尊贵的利仓是比较豪华的一号或三号墓。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
二号墓的墓主即是第一代軑侯,时任长沙国丞相的利苍,下葬年代约公元前184年。一号墓葬着他的妻子,三号墓是他的儿子。利苍妻儿下葬年代晚于利苍二十年左右。二十年间,軑侯家族的地位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可是,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軑侯妻儿能享受如此奢华的厚葬。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时空观念:掌握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时间背景,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资料,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反思
首先,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我最大的收获。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表明他们已经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有了深入的理解。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讲解楚汉战争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战争的复杂性和策略的理解存在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对战争的讲解不够深入,或者是我没有提供足够的历史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讲解,并提供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3.历史解释:能够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影响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解释。
4.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人文素养:通过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西汉的建立过程:学生需要掌握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包括楚汉战争、刘邦称帝、定都长安等关键事件。
(3)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彼此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4)角色扮演法:教师引导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A.刘邦 C.刘备
B.刘秀 D.刘裕
当堂练习
2.(2021·河南郑州三模)《汉书》中记载,汉代经
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B )
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盐铁专卖
D.光武中兴
当堂练习
3.(2020·山东东营)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
当劓(割鼻子)者,笞(用鞭、杖或竹
板子抽打)三百;当斩左止(趾)者,笞五
百……
——《汉书 刑法志》
景帝改笞刑五百为二百,三百为一
百……
——《汉书 刑法志》
知识讲解
文景之治
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
汉 文
帝
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
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知识讲解
文景之治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 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文帝 ——班固《汉书》
上(汉文帝)常衣绨(tì ) 衣(粗布衣服),所幸慎夫人,令 衣不得曳(yè)地,帏帐不得文 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
秦始皇陵
汉文帝霸陵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
“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
倡( A )罢释兵放归奴农婢;
本:农业; 从事农业生产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当堂练习
4.(2020·广西贺州)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 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 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A )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罢黜百家,尊崇儒
儒”;采用法家思想,
的不同点 文化
术”;兴办太学
崇尚法治
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皇帝和杰出的政治家;都在政
相同点 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
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命题点:秦统一中国
★(2022·甘肃省卷)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
公元前 60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西域域都都护,标志着西
西域都护 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护
对西域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
的管理 班超经
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
营西域
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考点 7: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七上第 15 课 P72-78)[2022·甘肃省卷 18(3), 2020·甘肃省卷 15(2),2019·甘肃省卷 13(2)]
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考点 1:秦统一中国(七上第 9 课 P44-49)(2022·甘肃省卷 2,2020·甘肃 省卷 2,2019·甘肃省卷 2)
课标要求: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
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公元前 230 年—前 221 年,秦秦国国先后攻灭韩、赵、魏、
影响 (2)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创立的五斗米
道教
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道教和
佛教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丝绸绸之之路传入中国,佛教 佛教 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路在社会、思想、文学以
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1.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观点来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2.时空观念: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视频,掌握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及“文景之治”的内容。
4.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要性,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素养。
5.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要关注民生,勤政爱民,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的概况: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
(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3)措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①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鼓励生产)④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轻徭薄赋)(4)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二、文景之治: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①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②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③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汉文帝以节俭著称)。
2.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1.(2022年中考真题•聊城)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
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B.法与时变,礼与俗化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2.(2022年中考真题•天津)2021年中考真题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教材内容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处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大一统是秦汉时期的主要特征,秦开创了统一的格局,西汉巩固开拓了统一的局面,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和发展,秦汉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课通过“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项内容的介绍,主要讲述了汉朝初期的历史,面对秦末长期的战乱导致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初几代统治者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从而使学生对西汉的建立和巩固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二、课程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西汉的建立者、都城。
2、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3、了解“文景之治”。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史料,通过讲故事、诵读顺口溜、个性板书的设计,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家国情怀。
2、成由俭败由奢.3、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一直为史学家所称颂。
四、教学重点、难点:休养生息政策五、教学过程(一)由两名学生朗读唐朝诗人王珪的《咏汉高祖》导入新课。
(二)展标。
(三)自学检测:1.公元前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历史上称为西汉。
2。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
3。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进一步了解学情,调节教学思路,做到有的放矢.(四)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了解课文内容。
1、帝国之梦(1)西汉的建立背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
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
汉高祖:刘邦(2)通过《汉书.食货志》”人相食,死者过半。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最终,双方军队在垓下进行决战,项羽战败。历经四年的楚汉之争结束,刘邦 最终取得胜利。
2、西汉建立
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2年,定都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休养生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 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父项梁起兵反秦。
相关史事:刘邦在谈到如何战胜项羽时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 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杰出的人 才,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项羽
刘邦 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பைடு நூலகம்,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汉王刘邦
西楚霸王项羽
垓下之战
依据材料概括刘邦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定统治?
为稳定民心,汉高祖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 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也就是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相 应地减轻徭役和兵役。
经过汉初统治者多年的治理,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 定下来。
3、汉与匈奴“和亲”政策 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
3、他们还提出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汉文帝和汉景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 出土的直裾素纱单衣
长沙马王堆汉 墓出土的漆器
整件素纱单衣分量仅49克,不足一两。除去袖口和 领口部分,其余重25克左右。
这一时期,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纺织技术水平高超,丝织品有锦、绣、绢、纱等,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使用。
汉代制盐图
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颇丰,成为富商大贾。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解读)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课标解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标描述
课题
课标分解(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 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 汉武帝的大一统及汉 匈的关系发展。进一 步认识到到我国自商古鞅变法 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 家,祖国的历史是由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 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强化家国情怀。
尝试阅读古代的文献 材料、图像材料,观 察实物材料,并加以 分析,概括并提取其 中的历史信息。尝试 运用可靠的、典型的 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 论证,有根据地说明 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 法。在此基础上形成 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 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4.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是针对皇权和相权而言的,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来讲的。
大一统
《春秋公羊传》提出的重要政治思想。大,重视、推崇;一统,统一。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解读
课标解读
中国古代史
秦汉时期
课程内容
课标解读
张
蔡
仲
伦
景
司
马
文景之治
迁
华 佗
丝绸之路
独尊
儒术
秦始皇
道
教
大泽乡 起义
汉武帝
佛教
休养 生息
内容要求
了解 与 知道 了解:对所列知识内容有初步的认识,能够厘清事件的 来龙去脉,要“说得清”; 知道:识记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如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标志、意义等,要“记得准”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解读)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内容建构
楚汉之争
汉高祖
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西汉建立
休养 生息
汉文帝、汉景帝
文景之治 手工业发展、商贸繁荣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单元概览
诸侯壮大,豪强横行 富商大贾控制经济命脉 思想混乱,威胁统治 匈奴犯边,袭扰大汉
推恩令
罢黜百家 尊崇儒术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五铢钱 卫青、霍
去病北击 匈奴
张骞通西域 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管理西域
西域都护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内容建构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造纸术
科技
佛教
道教
宗教
科技与
文化
张仲景 医学 华佗
史学 《史记》
数学 《九章算术》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 深远影响。然而,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沟通中外文明 的丝绸之路
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②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时 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知道西汉管理西域的相关措施,学习张骞、班超等人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课件
从这则财经新闻你可 汉初经济萧条 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政治 报道 财经 报道
公元前206年楚汉 战争开始
建立
楚汉战争结束 汉朝建立 公元前202年汉朝
人相食,死者过 半......
汉初经济萧条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 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长期战乱造成的。
公元前206年楚汉 政治 战争开始
休养生息的原因 ①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 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 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 当务之急。 ②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 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 亡的经过,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具体措施:①卸甲归田;②劝民还乡;③释奴
A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C
)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新课导入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咏汉高祖(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为民;④十五税一。
影响: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汉农
业的发展和恢复,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
,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三:“文景之治”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 材: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文景之治”的内容是什么? (3)“文景之治”的含义是什么?
“秦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我之所以得天下者何?”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过渡语:汉初面临着社会状况惨烈的局面,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此后汉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局势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请看自学指导三。
自学指导三: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的背景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西汉建立的背景以及首要任务。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西汉建立的知识点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过渡语在秦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的影响下,汉初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物价飞涨,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汉朝会采取怎样的政策来应对呢?请看自学指导二。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
要求:
1、独立完成
2、依据答案自主纠错
时间、都城、开国之君
西汉的建立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让士兵还乡务农
背景
内容
释放奴婢为民
休养生息政策
重视农业
影响
表现Leabharlann 措施文景之治学情反馈
2.文景之治的内容
3.文景之治的表现
三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
1、文景之治的内容
2、文景之治的表现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文景之治的知识点还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经典诵读是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东晋
2.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分别是()
A.前221年嬴政 B.前202年刘邦
C.前207年项羽 D.202年曹操
3.“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4.西汉都城位于( )
A.咸阳
B.长安
C.镐京
D.殷
5.为减轻刑罚,在位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的皇帝是()
A.秦二世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景帝
6.下列哪一措施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 )
A.让士兵还乡务农,免除若干年徭役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减轻刑罚,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把田租定为“什五税一”
7.“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
B.重商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8. 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是( )
A.“文景之治”
B.百家争鸣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的大一统
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经济非常萧条 B.统治者宽厚仁慈
C.儒家思想的盛行 D.社会劳动力缺乏
10. 今天我们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汉武帝时
D.光武帝时
11.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12.西汉前期的三位皇帝汉景帝、汉高祖、汉文帝,其统治先后顺序是( )
A.汉景帝汉高祖汉文帝
B.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C.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
D.汉文帝汉高祖汉景帝
13.下列描述与历史不符的是 ( )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14. 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
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 )
A.汉高祖
B.秦始皇
C.汉文帝
D.汉武帝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臧。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定许多节约的措施),轻(减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根据官府的用度来制定农民的赋税标准)。
——《汉书》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
(2)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中可知,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