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合集下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

03
症状期:出 现淋巴结肿 大、肝脾肿 大等症状
04
恢复期:症 状逐渐消失, 恢复正常生 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发热、咽痛、淋 巴结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学 检查、病毒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 MRI等
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 骨髓穿刺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实 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
谢谢
01
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 道等途径进入人体
02
病毒在单核细胞中复制, 导致单核细胞增多
03
病毒释放到血液中,引 起全身感染
04
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激 活,产生炎症反应
05
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其他并 发症,如肝炎、肺炎等
免疫系统反应
01
病毒感染:EB 病毒为主要病
原体
02
免疫反应:产生 抗体和细胞因子,
01
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等 途径传播。
03
02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 痛、淋巴结肿大、肝脾 肿大等。
04
易感人群主要为青少年 和年轻人。
发病原因
病毒感染: EB病毒为主
要病因
免疫功能异 常:免疫功 能低下或亢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有 家族遗传倾

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等 也可能诱发
临床表现
易感人群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儿童和青少年:由于 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 育,更容易感染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 长,免疫系统功能逐 渐下降,老年人更容 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06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
定期复查安排
血常规检查
康复期间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监测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指 标的恢复情况。
肝功能检查
由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合并肝脾肿大,因此需定期进行 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受损情况。
咽拭子培养
针对咽峡炎症状,可进行咽拭子培养以监测病原体清除情况。
心理康复辅导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诊断
发热
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性高热,体温可 达39℃以上,持续数天至数周。
咽峡炎
表现为咽痛、咽峡部充血、水肿、扁 桃体肿大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口腔溃 疡。
淋巴结肿大
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其次为 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一般分 散无粘连,无化脓。
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 常,甚至出现黄疸。
04
治疗方案及措施
一般治疗原则
80%
隔离患者
由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 传染性,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隔 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100%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发热、 咽峡炎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以缓解患者的不适。
80%
休息与营养支持
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支持 ,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疾 病的恢复。
康复期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
适当增加营养摄入
康复期间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 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提高机体免疫
力。
饮食调整
建议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饮 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加重咽峡炎症状。
注意个人卫生
康复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勤换洗衣物,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 物品,以降低感染风险。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

治疗方案
抗病毒药 物:如阿 昔洛韦、 伐昔洛韦 等
免疫调节 药物:如 干扰素、 胸腺肽等
抗炎药物: 如非甾体 抗炎药、 糖皮质激 素等
辅助治疗: 如补液、 营养支持 等
预防措施: 如接种疫 苗、避免 接触传染 源等
01
02
03
04
05
预后和预防措施
预后:大多数患
1 者预后良好,少 数患者可能出现 并发症
预防措施: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避免接触传染源, 加强锻炼,提高 免疫力
治疗:及时就医,
3 遵医嘱进行治疗, 避免延误病情
预防接种:接种
4 疫苗是预防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的有效手段
谢谢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概述 0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

0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 防
0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案 例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概述
疾病定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是一种由EB
1 病毒(EpsteinBarr virus)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
01
01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淋巴 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02
02
诊断方法:血常规、肝功能、 骨髓穿刺等
03
03
诊断标准:白细胞计数、淋巴 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等
04
04
鉴别诊断:与其他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 韦、伐昔洛韦等
A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 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避免接触传染源
0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预防和措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预防和措施

如果感染了该病,应该怎么 办?
如果感染了该病,应该怎么办? 及时就医
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遵循医生的建议,必要时进行检查。
如果感染了该病,应该怎么办? 进行自我隔离
确诊后应进行自我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以减 少传播风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共用物品。
如果感染了该病,应该怎么办? 关注症状变化
谁容易感染? 生活习惯不良者
熬夜、饮食不均衡或缺乏锻炼的人群,免疫 力普遍较低,更易感染。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显著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疫情高发期
在学校、宿舍等人群密集的环境中,尤其是在流 感季节,需提高警惕。
了解当地疫情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谁容易感染?
谁容易感染? 高风险人群
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是感染的高风险群体, 尤其是大学生和寄宿学校的学生。
这些人群的社交活动频繁,容易接触到病毒 携带者。
谁容易感染? 免疫力较低的人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慢性疾病患者或正在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也更容易感染。
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该疾病通常在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中较为普遍。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通常在亲吻、共用饮具 或餐具时传播。
此外,空气飞沫也可能传播,但相对较少。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疲倦、发热、喉咙痛、头痛、肌肉 疼痛和淋巴结肿大。
症状通常会持续几周,并可能导致长期疲劳。
定期监测自身症状变化,若有加重,应立即就医 。
保持与医生的沟通,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管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姓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一)概述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所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 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 ➢ 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
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 ➢ 其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逐渐增多 ➢ 本病系自限性疾病,预后大多良好,自然病程约2~4周
谢谢观看!
➢ 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HAT):起病一周内患儿血清中出现IgM嗜异性抗体,此 抗体体内持续存在2~5个月。
➢ EBV特异性抗体: VCA-IgM阳性是新近EBV感染的标志,低亲和力VCA-IgG阳 性是急性原发感染标志,EA-IgG一过性升高是近期感染或EBV复制活跃的标 志,均具有诊断价值。
➢ EBV-DNA检测:采用RT-PCR方法能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患儿血清中含 有高浓度EBV-DNA,提示存在病毒血症。
异型淋巴细胞
(六)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
• 发热 • 咽痛 • 肝脾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 • EB病毒特异性抗体
诊断
(七)治疗
➢ 临床上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 抗菌药物对本病无效,仅在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 ➢ 抗病毒治疗可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及伐昔洛韦等药物。 ➢ α-干扰素有一定治疗作用。 ➢ 重型患者短疗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 ➢ 发生脾破裂时,应立即输血,并作手术治疗。
(二)病原学
➢ EBV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具有潜伏及转化的特征。 ➢ 电镜下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50~180nm。 ➢ 口-口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
1.抗病毒治疗 无环鸟苷和丙氧鸟苷早期应
用可缓解症状,阿昔洛韦(acyclovir,无环鸟 苷)800mg/d连用5天或7天。此外,阿糖腺 苷、泛昔洛韦、α—干扰素(interferon,IFN) 等抗病毒药物亦有一定治疗作用。也可应用 EB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有一定疗效。
治疗
2.对症治疗
本病病程长短不一,自数周至数月不等,一
般为2~4周。 急性期个别病例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溶 血性贫血、脾破裂等并发症。
西医病因
EB病毒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属
疱疹病毒属 。 咽部淋巴组织内增殖 进入血液 累 及周身淋巴系统 B细胞表面抗原改 变 继而引起T细胞防御反应 破坏B细胞 免疫复合物沉积
典型表现
①不规则发热:体温38℃~40℃,热程l~3周,无固定热型,


全身中毒症状不显著,病程早期可有相对缓脉。 ②咽峡炎: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有渗出物,或有灰白色 假膜形成。 ③淋巴结肿大:70%可有明显淋巴结肿大,在病程第一周就 可以出现颈后及全身淋巴结肿大并压痛,肿大的淋巴结很少 超过3cm,硬度中等,无粘连,常于热退后数周才消退。 ④肝脾肿大:肝肿大者占20%~62%,多在肋下2cm以内, 可伴谷丙转氨酶升高,部分病人有黄疸,半数病人可有轻度 脾肿大,伴有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 ⑤皮疹:约1/3的病例在病后4~6天出现皮疹,其形态呈多 形性,或斑疹、丘疹,皮肤出血点或猩红热样红斑疹,软腭 可有出血点。约持续一周左右渐退。
鉴别诊断
1.巨细胞病毒感染 其症状酷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应予鉴别。巨细胞病毒感染很少出现咽痛和 淋巴结肿大,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通过血清 特异性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测定和巨细胞病毒分离 可确诊。尿中发现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有助于鉴别。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 传单早期,表 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与链球菌性咽峡炎 类似,但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血象中 性粒细胞增多,咽拭子细菌培养阳性,青霉素治疗 有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ppt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ppt

01
02
03
04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注意口腔卫 生,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保
持室内空气流通。
饮食调理
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 化的食物,鼓励多喝水,保持
充足的水分摄入。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 理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适当的
病情转归
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治愈或留有后 遗症等。
案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从案例中总结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
启示
对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方面的启示和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概述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防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案例分

0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 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 侵犯淋巴系统,导致淋巴细胞异 常增生。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保证充足睡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和 提高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或处 理食物前后,要彻底清洗 双手,避免病毒和细菌的 传播。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居住和工作场所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 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锻炼和活动。
预防与控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以扁桃体炎、咽炎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主要由巨噬细胞系 统单核细胞感染巨细胞病毒所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定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 病。它主要通过唾液和飞沫传播,导致咽炎、腺样体肿大和全身症状,通常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与预防 措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包括脾脓肿、肝炎、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等。为预防传染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的发生,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口杯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后 与生活建议
大多数患者在2-4周内会康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感持续数月,建议患 者在康复期间休息充足、增加营养摄入、避免剧烈运动。
结论和展望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发 病机制,以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诊断主要通过体检、症状评估和血液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巨细胞抗体检测和嗜异性 抗体检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
休息
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帮助身体恢复。
缓解症状
使用退热药、消炎药和抗过敏药来缓解发热、咽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治疗并等,进行相应的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 与发病机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是EB病毒感染,该病毒主要通过唾液和飞沫传 播。发病机制是病毒感染后,体内的单核细胞增多,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和 炎症反应。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科普宣传PPT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科普宣传PPT
通常被称为“吻病”,因为它常通过亲吻传播。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淋巴结肿大和疲劳 。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和肝脾肿大。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但也可以通过其他体液 传播。
接触感染者的口腔、鼻腔分泌物或共用饮具均有 感染风险。
症?
感染后反应
大多数人感染后会产生终身免疫,但也有少 数人可能会复发。
复发通常表现为轻微症状,不会像初次感染 那样严重。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持续
如果发热、喉咙痛等症状持续超过一周,应及时 就医。
医生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确认是否感染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 谁容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 如何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定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EB病毒引 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和咽喉炎 症。
何时应就医?
严重症状
如出现严重咳嗽、呼吸困难、黄疸等症状,应立 即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并发症的发生。
何时应就医?
健康咨询
对感染风险有疑虑的人,建议进行健康咨询和检 测。
早期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
如何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
如何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保持卫生
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共享饮食器具。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
如何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避免亲密接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健康宣教PPT课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健康宣教PPT课件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的关键。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加重
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喉咙痛或严重疲惫,应及 时就医。
特别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严建议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确诊。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对于感染过EB病毒的人,定期体检可以帮助监测 健康状况。
谁容易感染?
谁容易感染? 高风险人群
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是最常见的感染群体。
尤其是高校学生,由于密切接触,感染风险 更高。
谁容易感染? 免疫系统影响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 移植受者,感染风险也较高。
这些人群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病症。
谁容易感染? 其他因素
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及个人卫生习惯也会影 响感染的几率。
对于EB病毒的疫苗研究在进行中,若有相关 疫苗推出,应及时接种。
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病毒感染。
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症治疗
目前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减轻症状, 如退烧药。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也是关键。
治疗方法有哪些? 监测病情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观察,监测肝脏功能和血 液指标。
这种病症通常在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中较为常见 。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高热、乏力、喉咙痛、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等。
症状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部分患者可能会有皮 疹。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播途径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因此被称为“接吻 病”。
也可以通过共用饮具、餐具等方式传播。
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有哪些? 避免剧烈运动
感染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脾脏破裂等 并发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种急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

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四周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显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

在青年与成年发生的EB病毒原发性感染者,约有半数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非洲儿童的Burkittis淋巴瘤(BL和鼻咽癌仅发生在曾感染过EB病毒的患者,且在BL和鼻咽癌的肿瘤细胞中均带有EB病毒的DNA以及病毒决定的核抗原,故认为EB病毒可能是BL和鼻咽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诊断】散发病例易被忽视,诊断以临床症状、典型血象以及阳性嗜异性凝集试验为主要依据,尤以后二者较为重要,当显现盛行时,盛行病学资料有重大参考价值。

在开展血清学检查有困难时,根据血象结合临床也可作出诊断。

临床表现虽以高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等比较常见,但并非必有。

血清谷丙转氨酶在病程中大多升高,即使无黄疸者亦然,值得重视。

典型血象及嗜异性凝集试验在病程的第2天即有改变或呈阳性,但显著变化普通见于第1~2周间,嗜异性凝集试验甚或在数月后始升达有意义的水平,故必须强调多次重复检查的重要性,1~2次阴性结果不能否定诊断。

【治疗措施】本病的治疗为对症性,疾病大多能自愈。

急性期格外是并发肝炎时应卧床休息。

抗生素对本病无效,仅在咽部、扁桃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加选用,普通以采纳青霉素G为妥,疗程7~10天。

若给予氨苄青霉素,约95%患者可出现皮疹,通常在给药后1周或停药后发生,可能与本病的免疫异常有关,故氨苄青霉素在本病中不宜使用。

有认为甲硝唑及氯林可霉素对本病咽峡炎症可能有助,提醒合并厌氧菌感染的可能,但氯林可霉素亦可导致皮疹。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咽部及喉头有严峻病变或水肿者有应用指征,可使炎症迅速消退,及时应用尚可避免气管切开。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很多临床特征是EB病毒感 染后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而不是由于病毒的直接 细胞毒作用。
临床表现
潜伏期5—15天。起病急缓不一。症状呈多样性,因而曾将本病分 为多种临床类型,如咽炎型、腺热型、淋巴结肿大型以及肺炎型、 肝炎型、胃肠型、皮疹型、脑炎型、心脏型、生殖腺型等,以前三 型最为常见。近半数患者有乏力、头痛、鼻塞、恶心、食欲减退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
概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引起的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的增生性疾病,病程具自限性。
临床上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外 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 测得嗜异性凝集素和EB病毒抗体。
病原学
EB病毒有6种抗原成分, 本病毒有嗜B细胞
分别为膜壳抗原、膜抗原、 特性,且病毒基因
早期抗原、可溶性抗原、 可整合到转化的B
EB病毒相关核抗原、淋巴 细胞中,使EB病毒
细胞捡出的膜抗原,前5 在宿主体内可潜伏
种均产生相应的抗体。
多年,甚至终生。
EB病毒属疱疹病 毒科,含双股线 形DNA,最初见 于体外培养淋巴 细胞中,病毒分 离较困难。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3.咽峡炎
咽部、扁桃体、悬雍垂充血肿胀伴有咽痛,少数 有溃疡或伪膜形成,如咽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呼 吸困难及吞咽困难
临床表现
四.肝脾大
肝大者占20%一62%,并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状。肝功 能异常者可达2/3,部分患者有轻度黄疸。约半数病人有轻度 脾大,有疼痛及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
临床表现
性疾病鉴别。
并发症
一.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早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死亡 的首要因素。被波及时主要表现为急性脑膜炎、神 经根炎、脑干脑疝等,其发生率约10%,通常发生 于起病后1-3周;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 惊厥、昏迷、偏瘫等,但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 且很少留后遗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计数可减少,约半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 140×109/L 以下,但罕有引起紫癜者。极个别患者尚有粒细胞缺乏或淋巴 细胞减少,大多见于病程的第 1 个月内。
实验室检查
可能与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在整个病程中并不消 失,在恢复期常见增多。
2.骨髓象 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骨 髓中可见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网状细胞可能增生。并可有异常 淋巴细胞出现,但此现象亦有可能为外周血液稀释所致。在骨 髓偶可发现肉芽肿病变。
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周,儿童约10天。起病慢,大多数人先出现乏力、 头痛、发热、咽炎及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并持续一至数周, 体温可达39~40℃,持续5~10天或更长。发病后出现咽峡炎, 特点为弥漫性膜性扁桃体炎,硬腭及软腭出现多数小出血点, 伴吞咽困难。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以颈、腋下、腹股沟部 多见,多在热退后几周内消退,但有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情 况。一半患者有中度肝脾肿大。大约10%~15%病人在发病后 4~6天出现斑疹、斑丘疹,也有麻疹样、猩红样红斑,以躯干、 上肢前臂、小腿多见,也可发生于面部,皮疹多在几天内消退, 不留痕迹。
5.EB病毒的分离 自患者口咽冲洗液及血淋巴细胞中可培养到 EB病毒,但由于正常人和其他疾病患者亦可分离出病毒,故诊 断意义不大。
实验室检查
6.其他 应用牛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溶血素的效价,如 滴度在1∶400以上对诊断本病有相当价值。在本病急性期尚可 测得多种自身抗体,约70%的患者有抗I冷凝集素,一般可持续6 周左右,大多数患者还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
发病机制
外周血中的异常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
CD4 T细胞下降,CD8 T细胞增加。
在感染的控制中,细胞介导免疫可能较体液免疫发挥了更重 要的作用。在疾病早期,NK细胞、非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CTL) 对控制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增生播撒十分重要;疾病后期, HLA限制的CTL可以特异性的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脾脏显著肿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破裂。抗生素 无效,若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2.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高热病人可用退热剂。咽痛者给予生理盐水漱口或西瓜霜润喉片含服。对发热高、咽痛剧烈者, 应注意咽部继发细菌感染,可做咽拭子培养病使用抗生素。并发心肌炎、严重肝炎、溶血性贫血或因血小板减少 并有出血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病因
EB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不定,多为10天,儿童为4~15天,青年可达30天。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波动于 39℃左右,偶有40℃者。发热持续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左右,但中毒症状较轻。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特征之一,故又称“腺热病”。 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一般第1周就出现,第3周渐缩小。淋巴结一般分散无粘连, 无压痛,无化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相应症状如腹痛等。多数患儿出现咽痛,扁桃体肿大,陷窝可见白 色渗出,偶可形成假膜。
(2)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及减少口咽部排毒量,但对EB病毒潜伏感染无效。 也可应用阿昔洛韦或EB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预后
本病的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2~4周。部分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软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极个别者病程迁延可达数年之久。因本病死亡者较少,死因有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等。
脾大常见,一般在肋下2~3cm可触及,同时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肝大多在肋下2cm以内,常伴有肝脏功能 异常,部分患者有黄疸。
部分患者会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如丘疹、斑丘疹或类似麻疹及猩红热皮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异性抗体 嗜异性抗体 自身抗体等
变异淋巴细胞
Tc产生
作用于携带EBV的B淋巴细胞 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肝脾肿大、心肌炎、 肺炎、肾炎、神经系统表现等
临床表现
潜伏期:5~15天
一、发热 热度、热型不规则、热程不定、中毒症状不重
二、咽峡炎 扁桃体肿大(80%)、假膜(50%)
三、淋巴结肿大 80 % ~100%,以颈部最多见 四、肝脾肿大 多为轻度,2/3肝功能异常 五、皮疹 为多型性 六、其他 鼻塞、打鼾、眼睑实质性浮肿,呼吸系统、神经
胞综合征、脑干脑炎、脾破裂、心肌炎等
三、 抗原
膜抗原(MA) 衣壳抗原(VCA) 核抗原(EBNA) 早期抗原(EA) 淋巴细胞检出的膜抗原(LYDMA)
以上抗原均产生相应的抗体 VCA-IgM是新近感染的标志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携带者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口-口接触传播
可经输血、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感染
三、易感人群 年长儿及青少年多见
总数>1.0×109/L
三、嗜异凝集抗体阳性
EB病毒VCA抗体阳性
PCR检测EBV-DNA阳性
鉴别诊断
• 巨细胞病毒感染
– 由于病毒对靶器官细胞的作用所致,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则与淋巴细胞增殖 有关。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儿童——急性感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甲型病毒性肝炎。 链球菌所致的渗出性扁桃体炎。
四、行特征
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秋末、
冬初较多 流行状况:多为散发,也可呈一定 规模的流行
发病机制
EBV
上皮细胞感染 咽部 咽峡炎 颈部淋巴结肿大
(唾液腺)
(扁桃体的B淋巴细胞)
血液
持续带病毒
其它部位B淋巴细胞
多克隆B淋巴细胞活化
多克隆抗体
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改变 刺激其它B淋巴细胞产生 特异性抗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概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pstein-Barr病 毒(EBV)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 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实
验室特点为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变
异淋巴细胞。
病原学
EB病毒
一、 科属 二、 特性
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少见 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WBC总数升高,淋巴细胞增多
变异淋巴细胞 大于10%或 绝对值大于1.0×109/L
二、血清学检查
1. 嗜异性凝集试验
2. EB病毒抗体测定
三、EBV-DNA检测
特异性VCA IgM检测
诊断
一、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三联征 二、变异淋巴细胞 大于10%或
• • • •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对症治疗 三、抗病毒治疗
为主要治疗措施 干扰素、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疗效 不确切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重症患者短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可减轻症状
预 后
自限性疾病,大多数预后良好 病程为1~2周。少数病人的病程迁延,达
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病死率<1%,主要死因为喉梗阻、噬血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